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2024-09-03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共12篇)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1

一、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

具体分析班级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二、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

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用爱心对待学困生,帮他们树立自信心。

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困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课余时间帮学困生补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以教师首先应认真备课,备学生,要较高的业务能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此外,还应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补习功课,让他们当天的任务当天清,不要欠帐。

五、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2

一、微课程式的工作总结

基本要求:以年度工作总结为蓝本, 按照“提炼素材、梳理观点、形成脚本、背景设计、图片插入、视频导入、音乐选择”七步制作一个微课程。力求符合下列六个原则:精美———音乐、画面、文字都极精、极简、极富美感;简洁———时间5分钟左右, 一事一议, 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直抓关键词;具体———以小见大, 直指原因或对策, 将理论暗含于问题、故事、策略中;意外———巧妙设疑, 有悬念、层层递进, 总有让人想不到的地方, 又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深刻———能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引发对问题本质的思考;情感———有情感共鸣, 令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

二、现场交流式的工作总结

要求教师言简意赅地对自己的年度工作进行盘点、梳理, 接受同行年度评议。具体来说, 就是教师以课件形式汇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时间5分钟左右, 不穿靴戴帽, 直奔主题, 介绍“自己做了什么, 做成了什么, 将要做什么”, 或阐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解剖自己的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旨在让同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探索或给同事以启迪、警示, 让其学习借鉴并少走弯路。

三、集中答辩式的工作总结

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学习型组织, 教师群体已形成教学、研究合作共同体, 已达成共同的愿景目标, 因此学校不妨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 进行集中答辩式的工作总结。采取组长综述、组员分述或组员举例验证的组合报告模式。组合报告重在阐述小组改革创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 回顾、总结取得的成绩, 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同时以互动、答辩的形式接受学校评审团的提问、质疑, 体现小组工作总结突出全体参与、共同分享的团队意识, 让小组工作总结反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3

旅法华人作曲家陈其钢最近被法国中学教师评为“2006年度最佳作曲家”,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作曲家。

“法国中学评选优秀作曲家”活动是由法国业内最有影响的音乐杂志《音乐家通信》(La Lettre du Musicien)组织的年度重大音乐作品评比活动,旨在拉近年轻一代和严肃音乐的距离。评选活动由《音乐家通信》组织的评审委员会从过去一年中的所有新作品唱片中进行“海选”,最终将选评出的5位作曲家的作品,分发到法国全国的所有中学。学校利用音乐课的机会让学生聆听入选作品,再由学生和老师分别打分,评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喜爱的作曲家。

为了深化此项活动,组织者鼓励作曲家深入到各个学校,向学生们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意图。陈其钢的作品《五行》(为大型交响乐团)和《道情》(为双簧管和乐队)分别于2004年和今年入选这项评比活动。虽然他本人不曾亲自到学校进行讲解,但是这两次都获得学生和老师们的极大好评。今年法国中学生将他们的最爱献给了阿根廷裔美国作曲家马丁·马塔龙(Martin Matalon),而中学教师们则一致评选陈其钢为“年度最佳作曲家”。

陈其钢因故未能出席3月20日在法国广播电台举行的发奖仪式。当问及获奖感想时,陈其钢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评比不像通常的专家评专家,而是大众评专家,将我们这些象牙塔里的人拉入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地里‘示众’。这两次评比过程中,很多中学师生都热心地与我联系,希望我能到他们的学校去和他们见面并讲解我的创作意图,但我都有意回避了。因为我认为音乐家不应当像政治家那样去为自己拉选票,让音乐自己说话比什么都强。二十世纪现代严肃音乐中的一大缺陷,就是离开头头是道的解说常常所剩无几。法国中学师生们的热情和好奇心,尤其是这样积极的评比结果,让我再次感受到法国是一个在文化上名副其实的不分国界、包容性很强的民族。”

中学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篇4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本学期,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本学期进行总结如下: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作为任课老师,学期开始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政治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

作为政治课老师,为了把课上活,避免枯燥、机械,本人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FLASH动画、视频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尽量使讲解有条理,准确,生动,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上好每一节课。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因材施教。本人在每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拨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本人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中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篇5

课程考察,加入对实际编程能力和硬件调试能力的考察,并与期末笔试进行综合,较好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公平地评判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关于毕业设计指导,虽然我平时不在学校,但是没有因此而疏忽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进度把控,通过电话、QQ、电子信箱等通讯手段,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提供下一步建议等,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学生发来的文本,及时使用软件进行详细批注,将意见反悔给学生,对照修改。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6

为加强对“三支一扶”支教教师的管理,根据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做好2009—2010年度支教教师考核工作,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永辉 副组长:冯 军

成 员:谭昌贵 黄树军 杨 青 谭兴国 李文锋

何厚端 王群武 邓兴刚 王 敏

二、考核对象

全体“三支一扶”支教教师

三、考核内容

1、政治思想及工作态度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服从组织安排,尊重同志,团结合作。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无违纪违规现象,未出教学事故。

2、业务能力与工作实绩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教学工作规律,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业务能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一定的工作实绩。

四、考核办法和考核程序

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具体程序如下:

1、个人述职。支教教师对本年度工作思想情况作述职报告。

2、民主测评。测评分为教师测评和学生测评两部分。教师测评的对象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学生测评的对象为支教人员所任班级的全体学生。

3、查阅资料。查看三岔中学2009—2010年的总课表、考勤表、有关会议记录、支教人员教学计划表、教学进度表、备课笔记和校本培新资料、工作总结、教科研论文等。

4、座谈走访。考核组要广泛听取学校领导、科室负责人以及 教职工对支教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意见。

5、量化评分。按照《恩施市2009—2010学年度支教教师量化考核表》进行量化评分。

6、确定考核等次。支教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按照25% 控制,不得突破。考核组结合支教人员工作实绩和群众座谈的情况,对支教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五、工作日程安排

6月1日 召开教师会议,部署本次考核工作6月1日—8日 结果公示 6月9日 上报考核材料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7

一、工作和家庭冲突的内涵与形式

所谓工作和家庭冲突是指工作和家庭领域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相容, 从而造成角色间的冲突与压力。来自中学教师群体工作和家庭的冲突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1. 基于时间的冲突。

当多重角色对个人时间的需求发生争夺竞争的情形时, 时间冲突的情形就会发生。其形式一是分身乏术, 二是心不在焉。即尽管个体的身体条件允许, 但他的精神却被另一种角色给提前占据了, 注意力不能集中。

2. 基于压力的冲突。

当某一领域的角色压力使人产生心理或生理紧张, 而阻碍他完成另一领域的角色期望时, 压力冲突就会发生。如不安、焦虑、疲劳、沮丧、冷淡以及易怒等。

3. 基于行为的冲突。

在工作和家庭领域中, 合适的行为模式不尽相同, 当这些模式之间产生矛盾, 而必要的行为调整已无法完成时, 行为冲突就会发生。比如, 工作角色要求个人自立、理性, 家庭成员更希望感性和平易近人。尤其是男性在工作中的行为风格与他们的子女所渴望的行为更不一致, 就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冲突。

每个人对工作和家庭的领域分配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它必然会引发工作和家庭冲突。而教师作为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的载体, 是学校开展教学的核心参与者。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 太少的时间留给家庭, 而学校作为组织, 往往忽视教师因家庭冲突和工作内疚心理给组织绩效带来的影响。所以, 探究教师群体的工作和家庭冲突, 以及平衡二者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平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策略

1. 学校的平衡策略。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针对教师工作和家庭冲突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 有类似的实践也不是规范性的。这与我国的经济和管理水平有关。因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工作仍是大多数人维持生活、奉养家庭的主要手段, 所以多数人会为了生计服从组织的各种安排, 加上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集体主义、奉献精神, 所以学校作为组织, 系统性平衡教师工作和家庭关系乏善可陈。当然, 呼吁采取措施协助教师处理工作、家庭关系, 并不是号召学校放弃教育教学目标, 而是希望寻找一种平衡, 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 更多地关心教师的生活, 关心教师的成长, 从而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双赢。

(1) 疏导和减轻工作压力。中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发展追求, 许多教师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 工作中存在的压力和冲突会占据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而导致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出现。所以, 减轻他们工作中的压力是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的重要举措。比如, 为他们提供各种信息, 减轻教师无所适从的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合理调配任课班次, 适当减轻工作负荷;公开讨论工作中存在的压力等。

(2) 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对教师所采取的人文关怀, 并非一定要用制度确定下来, 它体现的是一种支持性的文化。众所周知, 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等家庭义务是导致教师家庭与工作冲突的重要因素, 所以, 学校为教师提供类似的人文关怀, 比较典型的有弹性工作时间、直接上司的支持、“人本关怀”等。

2. 个人的平衡策略。

教师个人平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策略有五点:弄清重点、直接行动、寻求帮助、积极思维和回避与退让。通过这些策略, 员工能够合理地确定工作、家庭投入, 从而有效地降低冲突。

(1) 综合考虑职业特点和家庭不同阶段的需求, 做好职业规划, 制订与之相对应的目标, 按计划对不同职业时期的发展与家庭发展的次序做出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进行快速而合理的工作和家庭角色变换, 将二者间的冲突降至最低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 争取配偶的鼓励和支持是高效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工作中的体验和配偶分享, 依次调节自身认知和控制自身情绪, 减少和避免日常冲突加剧。比如, 接受配偶的帮助, 获得配偶的理解, 与之一起承担工作的压力, 获得配偶更多的情感支持等。

(3) 理性面对冲突。教师要在思想上对工作和家庭冲突理性认识, 明确其存在的必然性, 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冲突, 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尽可能减少压力所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现象, 保持家庭和工作的良性循环。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8

中学高级教师是具备较高学识水平与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中学教师高级资格称号,是具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程序,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评定、县级人事部门聘任而产生的。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中的瑰宝,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中学高级教师的教育科研一直处在弱化状态,现状令人担忧。针对此问题,笔者对苏北地区一所完全中学的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目的

了解苏北地区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情况。

2.调查对象

该校所有中学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

3.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与有针对性的交谈。

4.调查时间

2010年5月

5.调查对象

6名年级主任,1名教科室主任,1名校长办公室主任。

三、调查结果

1.教育科研成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校长办公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数、中级(指中学一级教师和中学二级教师,下同)教师数。通过教科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中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统计分析。

说明: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结题等三项成果兼有两项或兼有三项者,其人数只计入一项。

(1)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级教师数在增加,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到2009年高级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29.5%。高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极少,将近五年有成果的高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才有近6.64%的高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已少得可怜。另外,2005年有论文发表的这位高级教师到2009年一直有论文发表,2007年有论文发表增为三位且一直到2009年都有论文发表,且其中两位还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2)中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调查显示,中级教师数增加不大,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在逐年递减。可以断言,若一所学校教师数固定,那么中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减少,高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增加。中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较多,将近五年有成果的中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有35.46%的中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中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占其总数的比例是中学高级教师的5.49倍。

2.有针对性的交谈列举

(1)有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工作之余看看书,会有些自己的想法,就把它写下来。

科研确实能丰富自己。

写论文,一旦入了门,就不愁发表,有时还约稿呢。

我每年有40篇以上的论文发表,经济收入还不少呢。

工作中的问题就是科研的最好素材。

不提升自己会落伍的、被淘汰的。

(2)无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不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做教师成名成家太难了,全县一万多教师,才一个正高级。

进了高级到顶了。

评价老师看的是分数,又不是论文。

写一篇论文,花五十元参加省级评选,即使获奖,学校才奖10块钱,多数情况是白忙活。

不如整点儿家教。

老师辛苦,尤其是班主任,自己的孩子都没时间照顾。

不评职称了,费那个脑子干啥。

社会浮躁,向钱看,静不下心。

四、原因分析

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军人物,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经历了中学二级教师到中学一级教师再到中学高级教师的评聘过程,这个过程十余年,他们没有间断过教育科研工作,积累了相当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本应继续坚持下去,促进自己专业成长。调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学高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仅为6.64%,而中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为35.46%,原因何在?

1.评价偏向,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生命。这个“质量”不是专家学者文献里的质量,而是重点学校招生时看重的“质量”,是家长、社会认同的“质量”,是政府部门衡量学校的“质量”,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的“质量”。这个“质量”就是分数。哪位校长敢轻视它?哪位家长敢轻视它?哪位学生敢轻视它?国家教委1997年10月29日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已十多年,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实行“五严”禁令一年有余,这种观念转变不大。教师教育科研、专业成长,校长支持,家长也支持,但教师必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教育科研了,专业成长了,学生的分数却下降了,家长能说你好吗?校长能评你优秀发你奖金吗?笔者认识一位中学正高级教师(本县唯一的一位),他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持教育科研工作,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实践中实施新课改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他的学科成绩总略低于平行班,因此,他总在高一、高二循环,上不了高三。2009年暑期,他离开了这所学校到南方的一所学校谋职了。至此,这个县没有了中学正高级教师。

2.“职称到顶”,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我国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要素是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中,把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硬性条件或优先条件明确提出来,这反映了教育管理部门的现代意识和远见。职称评定确实激发了中级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提高了科研意识,培养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促使他们专业成长。不晋升职称,这个目标就不存在了,绝大部分高级教师其职称晋升已经到顶,他们教育科研工作戛然而止也就不足为奇了。晋升为高级教师,依然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也有,但很少,调查结果显示仅占6.64%,比中级教师低29个百分点。

3.“向钱看”,弱化了教育科研工作

调查中一位中学高级教师说:“高级教师只是学历和资历的认定,思想觉悟不一定就高。高级教师也生活在实实在在以钱为尊的社会中,在高昂的学费和房价面前,往往低头反思披星戴月的付出与微薄收入的不对等。搞个家教、整点别的来钱还快还多。教育科研,费那个心思?得不偿失啊!”他深有感触,我无言以对。我知道,教育科研是要摒弃功利的,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真能如此的,恐怕就是调查结果显示的6.64%吧,而坚持下来,最终能成名成家的,更是渺茫了。

4.繁重的其他工作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教师工作的辛苦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应试教育使然。2007年教师节,一位县委书记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说:“全县的公务员如果都像教师那样工作,我们县的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跃。”听了这句话不知道该喜该忧。笔者做过6年的高中年级主任,六年中最大的希望不是名不是利,而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每天晚上查完学生宿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坐在椅上不想动,躺在床上不想翻身。读读书,写写反思,没有强大的毅力确实很难做到。教育科研,力不从心,顾及不了啊!

五、建议

1.评价教师应以专业成长为依据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社会活动,教师是一个严谨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新知识、发展文化等一系列重任。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前提。”[1]评价教师“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1]。虽然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五严”禁令的推进,评价教师也在改变之中,但仍没有从以“分数”为重要依据转变为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重要依据。许多学校评价教师简单化、表象化、功利化。比如有的学校在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中的“勤”时,仅以教师代课多少、是否出满勤为依据,代课多、出满勤,“勤”这一项就得满分,而反映教师勤本质的勤读书、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未涉及,把持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素抛到一边。这种教师评价直接导致了教育短期行为和教育功利思想的蔓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弊无利。

2.扩大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定份额

1986年始,对中小学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资格,此举对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联。对大多数中学教师而言,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评上后就能歇歇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教育科研、专业成长就没了劲头。按现行的职称评审政策,笔者算了一下,一位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第六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第十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毕业生一般为23岁,加上完成职称评聘这十二年是34岁。换言之,一位本科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经过正常的努力,到34岁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十二年中若工作特别努力,即能破格提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34岁左右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职业倦怠,工作疲沓,充当起了撞钟的和尚。这种“34岁歇歇”的现象在本地区不算少数。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一位同事看到了,惊讶地问:“你评上了高级,还写论文干啥?”我当时憋得脸通红,接不上他的话。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只是听说而已,可望不可及。笔者所在的县一万多教师才一名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不到万分之一。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提出的期望公式M=∑V×E(M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效价,E是期望值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来计算,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对一般中学高级教师的激发力量几乎为零。笔者认为,这个比例应提高,如果根据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应占中学高级教师总数的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章第五十五条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这,也许是中学高级教师持续进行教育科研的“内驱力”。

3.制定并实施针对中学高级教师的目标激励方案

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已经完成了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过程及由适应到成熟的过程。他们教育科研成果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应该是全体教师队伍中排在前列的。他们本应该是贯彻新课改精神,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改革的主力军、排头兵。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应当制定针对这一群体的目标激励方案,激励他们不停下教育科研的脚步、不停下专业成长的脚步,给他们铺就一条由成熟到成名成家的道路,铺就一条由“经师”、“人师”到“大教师”的道路,激励中学高级教师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向前。

这条路不应该是一站式的,应该是多站式的。走完一段,就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再走完一段,又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让坚持走的中学高级教师持续地感受到成功感和幸福感,以此激发他们一段一段地走下去,一直走向教育家。

参考文献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9

阳明区磨刀石中学

根据阳明区委和区政府的指示精神,本年度我校认真开展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加强了教师素质建设,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精神,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教师建设成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神良的队伍。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全面工作总结如下:

1、抓园丁形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①抓学习,提高对园丁形象工程建设的认识。

我们生活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做到强素质、树形象、争光、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带头人。

②抓重点,开展如系列教育活动。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们从德为师之本这一重点出发,陆续开展了“爱岗敬业”、“正师风、树师魂、正行风、树形象”等师德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报告会,观看录相等形式营造师德建设的氛围。在全校教师中掀起了树良好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热潮。

③抓评估,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和评估,是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走过场,由抽象到具体的重要工作环节。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达标评估标准》严格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师德达标的日常考核记载。二是一年一度的师德评估工作。做到:对教师的先进事迹和违法违纪行为随时记录,做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估、考核、评聘、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在评优工作中给予照顾。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④抓深入,保证师德教育活动效果。在教师中提倡三种精神。即:热爱事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强化形象,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进取精神。

⑤抓典型,促进师德活动的开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要和校本培训、业务进修、教师职务培训及校长培训相结合。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和特点和规律。

①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业。邓小平指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都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素质的高低,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活动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它更是以人影响人,经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特别是可塑性极强的少年儿童来说,教师人格教育的力量尤其重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②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

③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和领导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对师德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学校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整体有所提高,师德建设的自我意识和要求增强了,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教,无违法违规现象发生,能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以德治教,无违反师德现象发生。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我们决心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努力造就出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团队精神硬,奉献精神强,师德师风优的教师队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校教职工必将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继续弘扬高尚师德,力行道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中学音乐教师年度总结 篇10

一.高尚的敬业精神

要做好一个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一份挚诚的爱。敬业的重要内涵是要爱学生,不但要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音乐素质低的学生决不能歧视。而要付出”四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平时他们在班上得不到爱,得不到表扬,得不到参与等,只要得不到的,在我们音乐课上都让他们得到,长期来,哲学差生特别喜爱上音乐课。有一次,低年级一位差生脚扭了,到二楼音乐教室上课不方便,可他不愿意放弃这节音乐课,自己一格一格的来到音乐教室,满头是汗,我急忙迎上去扶他上位,并说:”你脚不方便就不要来上音乐课了?”可这位小朋友回答”不!我要上,这是我最喜欢上的课。”当时,我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上课时,我在全班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全班听了都为他鼓掌,课后,我把他送回了教室。通过这件事,同学们再不看不起他了,这位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成绩也有所提高。因此,只有爱学生,理解学生,才恩女冠实现你的职业价值。

二.自己要珍爱和重视音乐教学工作

我们音乐教师这个职业非常普通,年复一年地给年龄不等地学生们上音乐课,有条件地还开展些课外活动,教唱歌教欣赏,教乐理,还可教些乐器。课外活动排联节目,参加各种演出,比赛等。由于音乐考中学派不上用场,因此,学生学起来,老师教起来都没有压力,有的学校的领导就忽视了这块艺术教育工作。有许多教主课的老师,把我们音乐教师说成是唱歌老师,几年前,有一班学生,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们下一节是唱歌课,有位同学当时就反驳了这位老师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音乐课,不叫唱歌课,因为我们不是单一的学唱歌,还要学乐理,欣赏,游戏。创作等许多知识呢!”这位班主任红着脸说:”噢!我说错了,下次我改正。我听了非常高兴,学生都帮我们音乐老师说话了。

这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逐渐开始或已经认识到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认识到良好的音乐普及教育思想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作为我们不可轻视自己的职业,在理论上多武装自己,在专业上不停顿的学习研究。这点我校的`刘永红做的很好,她为了提高教促质量,不断的升造自己,完成了音乐教育本科的学业,学完后,还利用业余的时间项声乐,钢琴,竖笛等专家老师学习,所以在去年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与她平时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因为她本人重视了自己的职业,我校领导也特别重视,树立她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又是区”巾帼建功”称号,在区”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进行交流。从这可以看出要想领导重视艺术教育,首要自己要重视自己,只要你能在音乐教学中,做出成绩来,领导自然会重视你的工作。我在两所学校工作过,一所是天妃宫小学,另一所就是琅小,这两所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工作,并还认为艺术教育是学校的门面,只要有接待任务及大轰动是少不了我们几位音乐教师的。总之,要想领导重视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三.扎实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专业素养,这是教师的立足之本。根据教学内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大致可分为唱歌(唱游),音乐知识和欣赏三部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唱歌能力应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教师的唱歌不但要求姿势,呼吸,发声方法正确,咬字吐字清晰圆润,更要求以情带声,并以此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音乐只是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主要包括乐理和音乐史两个部分。在乐理方面,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五线谱和音乐基本要素知识,诸如音名,唱名……旋律,节奏与节拍,调式与调性等,并能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在音乐史方面,除对中外音乐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外,对主要音乐教的生平,实际,对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应重点掌握。

音乐欣赏对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发展形象四位和欣赏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首先开阔视野,必须有独到的领悟力,穿透力,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除上述外,还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其他有关知识,诸如合唱,合奏,音响,舞每等知识,有时还牵涉到舞蹈曲艺,戏剧等编导演能力。这样看来,一个好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文艺团体音乐工作者相同的素质之外,其知识面比后者要广泛得多。有人说:”培养一个音乐教师比培养一个专业演唱人员更困难。”我看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良好的职业才能

教师主要功能史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了使每一节课都能点燃学生道德信念和求知欲望,我们要在教学上从严从细,求精求新,做到”四研”和”四备”。”四研”使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每学期都要先画好全册书的”知识树”,从思想教育到”双基”训练,能力培养,做全盘分析,列出一览表。”四备”:备语言,备板书,备教具,备联系。每节课都需要周密地设计教学地每一个环节。比如:怎样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地求知欲望;难点的地方怎样突破;学生有这样地问题怎么引导,有那样地问题入伙然启发;这一问题可以有几种答案,学生答上来怎么办?学生答不上来又怎么办?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备语言上,要备好五中语言:激发学习学习兴趣地”入课语”;衔接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启发思维的”设问语”;点拨解惑的”讲解语”;画龙点睛的”总结语”。这样,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有激发力和感染力。还要以教师的乐教善教来促进学生的月学善学。

作为音乐教师要讲一口标准,流畅,具有感染力的普通话,并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联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课时要形象而风趣,提问时语言要条理清楚,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时语言要简介明了,分析音乐作品时语言要规范而准确,教师在学生面前说话的表情要自然而放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音乐教师的音乐美。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11

[关键词]激励 职业中学 教师 满意度 物质 精神

一、同步激励理论的基本思想

同步激励理论简称S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只有将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机综合、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用公式表示,则为:激励力量=∑f(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这一公式表明,只有当物质与精神两种激励都处于高值时才有最大的激励力量。其中任何一种激励处于低值时,都不能获得最佳、最大的激励力量。

二、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赫茨伯格与其同事通过研究,得出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吸引力、责任、发展。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有: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条件。他认为:对工作满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成长与发展,而对工作不满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环境。而在学校管理中,相对于其他社会部门的劳动者而言,教师的发展需要和成就需要更加突出。总的来说,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发展的机会、成就需要的满足、高层领导的素质、公平的薪酬制度、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三、职业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

1.调查对象。来自江苏省昆山市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部由专职教师构成,不包括教辅人员和行政干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29份。问卷回收率为91.6%。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本科以下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较少。调查对象按年龄划分为三个年龄组,即青年组(35岁以下)、中年组(35~49岁)和老年组(50岁以上),其基本资料见表1。

调查工具采用陈云英、孙绍邦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将关键要素整理为薪水报酬、工作本身、人际关系、领导管理、进修提升、物质条件六大类。

2.结果与分析。

(1)职中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见表2。

结果表明,近一半的职中教师对本职业是满意的,但不确定和不满意的百分比还是较高的。

(2)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联性。

从表3可知,各项满意度都不高,没有非常满意的,也没有非常不满意的。其中,教师对工作本身有较大的满意度,这说明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教师的工资收入,教师的职业相对稳定又有保障,是大多数教师对工作本身满意的原因。

教师最不满意的是缺乏进修晋升的机会,需要与现实构成了一对矛盾,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师增加了沉重的工作量。教师在教学思维和方法所需作出的调整,却未有足够的时间和专业空间来成就。

在领导管理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不满意度,教师普遍认为“对学校及工作上的意见没有表达的机会”,没有“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机会,更谈不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了。

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间状态的比例较高,这说明职业学校良好的心理氛围、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物质条件方面,不少教师认为学校缺乏图书资料及有效的教学设备,对此满意度不是很高,这说明当前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还十分不够,不能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

3.人口变量与职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第一,年龄因素。

从表4可看出,中年组的工作满意度最高,年龄较大的特别是50岁以上的教师,由于教学工作量、专业技能的掌握与更新等方面均有所下降,同年龄较小、承担工作较多的年轻教师相比不具优势,在奖励获得上可能较少。因此,在同事、工作本身和交际指标上满意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在中职教育战线上工作多年,大多取得高级职称,工资稳定,社会认可度高,所以与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相比在报酬、利益、操作程序指标上满意度相对较高;40~49岁段的职中教师大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在奖励和操作程序指标上满意度相对较高。

第二,职称因素。61.3%的高级职称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他们对工作满意度选择不确定的占到了总体的21.6%,这表明高职称教师到达某一个发展高峰后,缺少了繼续发展的支撑,职业生涯出现了停滞期。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社会角色决定了生活上的负担及养家的责任,他们的工作生活压力最大,而报酬却不是最高的,因而对薪酬满意度低,只有15.1%满意率。初级职称的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业务不熟练,容易被忽视,所以对领导管理和人际关系表现出了较大的不满意率,不满意率分别为53.2%和53.5%。

第三,学历因素。高学历教师对薪酬表现出较大的满意率为57.2%,但对工作条件表现出较大的不满意,不满意率为68.8%。当前我国职业中学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条件的改善虽获得了大多数教师的满意,但还难以满足高学历教师的需要。

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用提高职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1.关注职业中学教师的利益。职业中学的教师比普通中学的教师更缺乏经常的欣赏与支持性反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为此,建议学校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在保障基本工资的基础上打破职称的界限,实施质量薪酬制和宽带薪酬制,实现教师的付出与回报间的均衡,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设好必要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硬件”;另一方面,在医疗保健、教师子女人托就学、互助基金借贷、困难补助等方面措施得力,减少教师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安心工作。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职业教育,加大投入;要规划教师在职进修渠道;建立完整、长远的学校发展规划和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合理定位教师角色。

2.搭建平台,适时激励,满足职业中学教师的成就需求。搭建教育论坛,引导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反思。勤写教育论文,在科研上有所作为,让其专业研究给予肯定。

(1)把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作为对教师的最好福利。曾经读过这么一个故事: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准备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教授的强烈反对。于是,校方顺从了教授的意愿,取消了这项计划。教授为什么会反对呢?原因是校方选定的位置是在校园的华盛顿湖畔,体育馆一旦建成,恰好挡住了从教职工餐厅窗户可以欣赏到的美丽湖光。就为了这么简单的一个原因,学校取消了原定的计划。为什么校方会如此尊重教授的意见呢?原来,与美国教授平均工资水平相比,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一般要低20%左右。教授之所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不到其它大学去寻找更高报酬的教职,完全是出于华盛顿大学对他们的尊重,以及留恋在华盛顿大学执教的满意度。可以这样认为,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80%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20%是由满意度补偿的。由此可见,满意度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已经起到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作用。那么,是否可以把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当做一种精神工资或者说福利呢?所以,从学校层面上讲,在提高教师物质待遇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工资的发放,把增强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给予教师的最大福利。

(2)加强培训力度,激励教师求发展。每一个教师都有职业发展的需要,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因而应搞好在职或脱产培训,为中职教师扩大职业发展空间,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与愉悦时,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就会大大提高。

(3)完善教学设备,优化工作环境。完善的教学设备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关键。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以使人感到安全和舒适,还能使人更有效地完成工作。教师希望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工作潜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4)建立适合职业中学教师的评价体系。在职业中学中,不能以升学率或是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职中的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特点,重新定位学生,尽快形成以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程度为标尺的适合职中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位教师的付出和功劳作出最公正的评价和回报。从教师自身来说,要有自我适应和调整良好工作心态的能力,在职教事业中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正确的价值方向和追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合理利用物质与精神两种激励,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对于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体现人性化管理,以及在保证教职员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这既是教育组织变革陈旧管理方式、顺应当今管理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组织有效获取竞争优势稳步前进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3]张晓旭.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6).

[4]赵玉,刘嘉欣.广州市中职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杨继平,郑建君.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6,(07).

中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篇12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目前举办的许多教师培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培训对象的需求与“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目标不统一。参培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参培教师, 对理论学习相对不重视, 他们主要希望学到具体的课堂操作方法。而“国培计划”的目标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均衡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旨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促进改革, 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教师培训。由此可以看出, 培训对象单纯要求学习课堂教学方法是远远达不到“国培计划”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的。

第二, 培训观念落后, 培训模式陈旧。由于受传统培训观念的影响, 目前许多培训机构仍然以集中培训和专家讲座的模式为主, 参培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未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和“参与式”“探究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培训新模式。

第三, 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不一致。这主要指培训内容受到专家讲座题目的限制, 不能完全按照“国培计划”的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针对性不强。

第四, 实践和参与环节不足, 形式单一, 可操作性不强。

第五, 只注重短期培训效果, 缺少对教师长期发展的指导和远程培训环节。

二、在实践中探索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一) 调研培训需求, 依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 突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自2003年来一直参与四川教育学院承办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国培计划 (2011)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改变传统的培训观念,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新模式, 并在实践中探索, 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国培计划”是高标准的国家级培训, 各地选派的参培学员都是当地德、能、勤、绩的拔尖者, 因而不仅要在培训前做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充分考虑和体现参培教师的需求, 还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的高要求、高标准设计培训方案, 突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保证培训的高质量。

(二) 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中指出:“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研究、实验新课程方案过程中, 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 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查有梁先生在《教育模式》中指出:“模式研究,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 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 认识基本特征”;“模式, 推上, 有理论基础, 推下, 有实践操作, 模式是理论与应用的中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模式能够承上启下。”培训模式的设计必须遵循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尤其是体现实践方面的指导。许多参培教师“虽然在理念上赞同和支持新课程, 但是在课程实施方面却有不少的困难, 主要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 “迫切需要在课堂实施层面得到更具体和更直接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在设计培训模式时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体现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设计思路。培训将根据英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教学需要, 以问题为中心, 分专题探讨, 理论学习与案例剖析相结合, 在教学观摩和实践中帮助学员更新观念, 深入理解新课标, 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成为实施新课程的骨干教师。

2.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实践性”的原则。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和参培教师的需求设计培训模式;整合省内外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与优秀参培学员三方面资源, 同时整合培训内容, 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设计与新课程紧密相关的各类活动, 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 促进参培学员主动积极参与培训;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员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 引导学员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交流探讨, 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

(三) 培训模式的实施

1.培训内容的确定

在需求调研中笔者发现:中西部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较陈旧, 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与操作能力有待提升。培训要引导参培教师按照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这里, 专业能力涉及“专业情感, 包括终身从教的专业精神、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积极健康的教师个性;专业知识, 包括较为宽厚的文化底蕴、必需的学科知识及教育学科、心理学科知识;专业技能, 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因此, 培训内容的设计需以学科为重点, 研讨基础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学新理念, 更新观念, 提升教学与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应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1) 外语教学改革最新动态与新课程基本理念; (2) 教师成长与专业能力提升; (3)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材分析; (4) 教学观摩与实践; (5) 微型课题研讨。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安排, 板块之间联系紧密, 并配有“培训菜单”供选择。

2.培训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培训模式为:专家理论引领 (专题讲座、对话交流) →参与互动 (案例剖析、互动交流) →教学观摩 (示范课例展示、说课、评课) →实践反思 (微格教学实践与反思) →校本研修 (与一线优秀教师对话切磋、专题探讨、交流合作) 。这种创新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专家讲座单一方式, 以参培教师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 以反思为重点, 注重研讨过程, 强调参培教师的主动参与,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需求调查研究入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观摩, 充分利用参培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资源, 充分调动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员在师生参与互动的培训氛围中, 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 更新观念, 在学习、观摩、研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促进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3.培训模式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1) 注重训前学员需求调查。深入参培学员中调查研究, 采取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 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 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2) 组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专家团队。聘请包括国家新课标研制组专家, 高校对新课改有深入研究的教授和一线优秀教师, 整合一支富有特色的培训者队伍;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协调配合管理。

(3) 专题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的观摩研讨紧密结合。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 到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 课后任课教师说课, 专家点评, 学员讨论, 反思总结。

(4) 加强学员的教学实践与合作学习。建立导师制, 以任务型研修为主要方式, 组织学员小组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讲课、评课等微型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及时整理培训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进行小组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学习、合作、实践与交流共同提高。

(5) 建立反馈机制, 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环节。培训学员每天填写调查表, 收集对培训的反馈意见, 及时改进和提高;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调查, 导师与学员保持长期联系, 并指导、督促学员发挥示范引领的骨干作用, 促进学员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

三、小结

上一篇:幸福教育课心得体会下一篇:如何向领导提加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