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听课评语

2024-10-10

教师教学设计听课评语(精选10篇)

教师教学设计听课评语 篇1

评:这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质疑部分便慢慢指导学生该如何来品味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以往地学习自己探索出品文的方法,而并未采取繁琐地讲解。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概括、说话、读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此外,李老师还注重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补充好词、纠正学生的语病等等。学生学得 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

评:课堂伊始,通过仔细观察图,进而说图的方式,使学生能将自己说的内容与例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例文的缺陷,为自己的写作指明了方向。整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例文,来发现写作手法与要点,而并未框定学生的写作内容。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易于写出精彩的文章。“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这一写作要点的归纳,也使学生明白文章的条理性十分 重要。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教师教学设计听课评语 篇2

As a learning tool observation is often practiced in teachertraining.Being observers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classroom, trainees learn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classroom processes.Teacher observation is self-exploration——-seeing one’s own teaching differently.John F.Fanselow (1990) thinks that the observed teacher serves as a mirror and the observers can see themselves in the observed teacher and through his teaching.When they observe others, they can gain self-knowledge and self-insight of their own classroom behaviors, and generate their own alternatives based on what they see others do.Teacher observation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observation, consult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whole experience.As a result teachers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ir own teaching and make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observing, reflecting and drawing conclusions.

Richard Slimbach (1997:18) points out that“observing others as they teach provides invaluable opportunities for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ir own classroom practices.Reflecting upon what we see other teachers do in classroom settings sometimes helps us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our classroom behaviors.”As John Fanselow (1990) puts it, “seeing you allows me to see myself differently and to explore variables we both use.”

2 Theory

Wajnryb (1992) in her book,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 offers practical material, underlying which there i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a number of guiding principles such as a model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he nature of help,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assroom, the“trainability”of observation skill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sk-based experience.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a model of teacher development.This mode has some key features.The teacher is actively reflecting and discovering more about himself in teaching.Observation is“learning as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meaning” (Wajnryb, 1992:9) .The teacher not only obtains new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 about teaching but thinks about the new ideas and reevaluates the old ones.Wajnryb (1992:10) argues that new information is absorbed“in a way that is creative, dynamic and personal and that will mean something different to each person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As all adult learning is voluntary, “teachers are the primary initiator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Wajnryb, 1992:10) .Besides, the goal teacher observation must aim towards“teacher autonomy”.

Wajnryb (1992) se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served teacher and observer as“collaborative and consultative”.The classroom is the main source of information from which observers will develop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nd teaching.The skills of observation can be learnt through a set of focused classroom tasks.She also believes that people learn most when they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 observation requires the observer to collect data or information from the actual lesson.Because there is a lot to observe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classroom, such as teaching behavior and learning behavior,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concentration spans, etc., the observer uses an observation task as a guide.An observation task is a focused activity to work on while observing a lesson in progress.It limits the scope of what one is observing and allows one to focus on one or two particular aspects.It also provides a convenient means of collecting data.The observer can improve h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ncourage reflective teaching through this course of teacher observations.

3 Method

3.1 Data collection

Wajnryb (1992) believes that the procedure of observ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hases:before the lesson, during the lesson and after the lesson.Before the lesson some preliminary activity is done.The observer chooses a particular task each time, and rea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guidance in Wajnryb’s book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Then it’s time to make the arrangement of observations.The observer will decide on observed teachers and ask them for permission to enter the classrooms to conduct th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lesson the observation task will require the observers to collect data.Fanselow (1990) suggests the first step in observation is to try to capture as many of the specific lessons as possible by taping with recorders or videos, by taking notes, and by drawing sketches or even taking photographs as lessons are observ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topics of the task, the emphasis of noting and recording is put on different behaviors happening in the classroom.The observer should write down as many occurrences in the classrooms as possible in relation to the topics.There are such topics as a classroom ethnography, attending strategies of the learner, the language of question, giving instructions of teach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managing pair and group work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so on.

3.2 Data analysis

After the lesson is the time for discuss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Wajnryb, 1992:17) .Discussing what takes place in the class with the other group members can help the observer to get a clear note of the lesson.After the observations, he/she may consult the observed teachers, sharing the collected data with them and raising questions.The topics of observation can be discussed and different opinions can be exchanged about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during the interaction.The consultation will give the observ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lessons.

Following the consultation is the writing of task reports.First, notes and records should be put in order, the data must be interpreted and then comes the narrative writing.In the process of observation the observer reflects on the observed teachers’teaching, using the observations as mirrors of his/her own teaching.Many strong points and weaknesses will be found, and teaching levels will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4 Conclusion

Observation has many useful applica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Fanselow (1990) suggests that the aim of observation should be self-exploration—seeing one’s own teaching differently.Observers can gain insight into their own teaching by observing others, and they 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engage in the kind of learning.Observation consists of topic choosing, data collecting, construction, and task report (interpretation of data and reflection on data) .

Through the teacher observation experience they have gained many useful things in some ways.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 by Wajnyrb (1992) gives some knowledge of teaching skills as well as the guide of observation.The observation in the classroom helped see their own teaching from a fresh angle in the mirror of the observed teachers and explore reality.The reflection after the observations is of much help in assessing their own teaching.I think they will be improved in this experience.Fanselow (1990) concludes when observers collect and interpret data from observations and reconstruct their teaching, they are, of course, reinventing the wheel.

参考文献

[1]Fanselow J F.“Let’s see”:contrasting conversations about teaching[A].In Richards&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Gower R, Walters S.Teaching Practice Handbook[M].Heine mann, 1988.

[3]Richards J C.The teacher as self-observer:self-monitoring in teacher development[A].In Richards J C.The Language Teach ing Matrix[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tiy Press, 1994.

[4]Richards J C, Ho B, Giblin K.Learning how to teach in the RSA Cert[A].In Freeman D, Richards J 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5]Slimbach R.Observation Practicum Course Packet[M].Azusa, CA: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1997.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听课开始 篇3

关键词:教学能力;提高;听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65-02

听课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听课的效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听课,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研能力和教学技巧逐步提高并得以升华。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听课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听课内涵的理解

在教师听课之前,思想上要充分重视,要有备而来,明确听课的类型。如:是平时课还是公开课?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因为课型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学习到的内容自然也不相同。不能在听课时只当“记录员”,要知道听什么,怎样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二、听课对象的选择

听课对象的选择要广泛,因为年龄和教龄赋予了教师不同的特点。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但由于其缺乏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有时会对教学容量把握不准,不善于取舍,容易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而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教学精髓,了解学生特点,依据“必需和够用”的原则适当处理教材,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兼顾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但是,资深教师容易落入教学理念陈旧的俗套,不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缺乏创新。因此,应在广泛的听课学习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听课内容的确定

本学科听课与跨学科听课相结合。以本学科本专业课程内容为主,但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而医学课程更有其特殊性,即各门学科是在不同层面上,从各个角度彼此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相互联系的。例如病理生理学中《休克》这一章节的内容,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的特点。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及病理表现是本章节内容的精华。而微循环的组成(人体解剖学的内容)是血液进行微循环的结构基础;正常人体微循环的进行却是依靠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来完成的(生理学的内容)。伴随休克各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变化情况,休克各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和病理表现便自然出现。

由此可见,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给学生整体性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跨学科听课也很重要,既有利于扩大教师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做好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

四、听课方法的选取

听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应该做到听、看、记、思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1.一听

主要听上课教师是如何以学情为依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①包括:教师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②教学重点如何确立,是否突出,如何解决;③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及突破;④如何运用教材——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⑤是否有创新的地方,应用了什么新办法,新举措;⑥教师的思路是否开阔,是否多向、多层次、多侧面地思索问题并开展教学;⑦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严密,简洁易懂,生动吸引学生;肢体语言是否合适到位。

2.二看

(1)看教师。看授课教师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实现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为一体;看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怎样突出重点,析透难点,因材施教,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看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主要有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拓展内容设计、时间分配、节奏控制、内容过渡,等等。例如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课堂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课堂节奏的控制器,是教学思想的体现者。讲课中最忌提问的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好的问题设计既体现了教师思维的准确性和变通性,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体现出层次性、思考性、发散性、集中性、趣味性、过渡性和总结性,等等。再如板书设计,精心设计的板书集科学、精炼、好懂、易记于一体。既能反映课堂内容全貌,又能突出重点,使学生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再现教学情景;看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是否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匹配;传统的教学工具是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听课者要注意捕捉并领悟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学习宏观把握课堂的技巧,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目的。

(2)看学生。学生是否主动与教师交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提出的问题的正确性、逻辑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如何。

3.三记

要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及其艺术体现(包括导入艺术、启发艺术、评价艺术、过渡艺术、情境设置艺术、课堂调控艺术、课堂应变艺术,等等);记教师是怎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记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是否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练有所获。记录要有重点,详略得当,必要时可加批注。

4.四思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做到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等等。听课后,听者可设身处地思考一些问题:

“这节课我该怎样上”、“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该怎么办”、

“为什么她的学生听课兴趣这么浓”,等等。

总之,科学合理的听课一定会使教师受益匪浅。博采众长,学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一定会使自身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使教学生涯亮丽而精彩。

精选教师听课评语 篇4

2、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

3、教师讲授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析到位,基本功扎实,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要素配合默契,各种关系处理得当。

4、本课从书法欣赏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

5、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较好,过程操作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分层教学,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作业的设置,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符合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智发展规律。教学过程清晰,能引导学生先想再算,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语言简练,平时扎实有效的教学工作在本课中初显成效。

6、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的全,准,科学性强,切合实际。教学重点明确,突出重点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难点找到,解决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内容信息量最大,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有张有弛。

7、教学设计合理、科学。课堂容量适当,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的知识面广,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心理特点透彻,到位,让学生能深入其中,听的津津有味。课堂的民主意识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积极主动

8、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堂容量适当,符合学生认知;能有效创设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师生、生生互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参与性强,气氛融洽。

9、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10、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

11、刘老师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12、许老师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

13、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14、老师对新授课的课堂授课模式掌握的很好,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导入)和知识掌握的过程。教师激励评价学生语言精练、亲切、得体,过渡自然,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新旧知识迁移)学数学的方法,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果能联系实际,丰富多媒体内容,会更精彩。

15、教师授课仪态大方、声音清晰洪亮。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年龄大小、知识接受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因素,教师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学生能够按照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合作、演示、实验等活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16、教学目标正确、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要求,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全面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好

17、通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

教师听课记录的评语 篇5

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教师听课记录的评语2

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教师听课记录的评语3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师听课记录的评语4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教师听课记录的评语5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听课记录的评语6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小学教师听课评语 篇6

2. 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应大胆引导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5.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6. 能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

7. 多用鼓励的语言,有的时候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可以的。在听的这四节课中,有些老师选择了贴画、图片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这小小的奖励个个积极性很高。

8. 某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9.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

10. 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11. 某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某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12. 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 奏、语言节奏)

13. 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14.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教师听课“八项注意” 篇7

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反光镜”, 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理念、驾驭课堂教学的手段与能力以及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听课教师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授课者身上, 而忽视学生的表现。这种“目无学生”的做法, 使教学衡量标准有失偏颇。这就要求听课教师不仅要听学生之言, 观学生之行, 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认真体察他们在与教师双边互动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的变化。

二、注意发现问题

同事, 就是共同做事。发现并客观指出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某些问题, 既是尊重自己, 也是尊重他人。不仅有利于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而且也有利于自己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同时, 发现问题更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能力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听课教师的听课质量、教学水平等。

三、注意做过程笔记

一堂课上得成败, 关键在于教学过程。因为授课教师的启发式教学的巧妙运用, 文以载道的具体实施, 师生是如何进行双边活动的, 以及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从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等, 均蕴藏在教学过程之中。因之, 听课教师应做好对教学过程的实录笔记。再者, 做好了过程笔记, 对于日后回忆某堂课的实况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注意积极评课

评课是教师听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对授课人或者听课教师都是大有帮助的。通过评课, 讲好了大家学, 讲砸了众人帮, 使教学工作健康行走在正道上。积极地评课表现为实事求是, 有一说一, 有二说二, 好就是好, 不能违心地说不好;不好就是不好, 也不能违心地硬是说好。人家讲得好, 要善于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不能眼红嫉妒。人家讲得不好, 也不能沾沾自喜, 幸灾乐祸, 更不能见“死”不救, 落井下石。要真心诚意地想方设法帮助人家改进教学才是。评课既忌溢美式的评功摆好, 这也好, 那也好, 总而言之是好极了, 就是好!也忌一棍子打死的彻底否定式, 不能鸡蛋里挑骨头, 吹着尘土找裂缝, 横挑鼻子竖挑眼, 光想着叫人灰溜溜地一无是处靠边站。说起缺点来,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优点再多也视而不见。积极的评课应当评出心服口服, 彼此双赢, 齐头并进;应当评出热情、干劲和创造性。

五、注意事前准备

优势而无准备, 不是真正的优势, 听课教师也要注意事前准备。一是时间准备, 如果自己的课与听课相冲突, 就要事先调好课;二是精神准备, 如果精力不够充沛, 可事先好好休息一下, 或用凉水洗把脸, 脑子清醒再去听课;三是学习准备, 授课人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 听课教师事前最好要心中有数, 以便听课时注意集中精力学习借鉴;四是物质准备, 听课时所用的椅子、课本、听课记录等, 都要事前备好。

六、注意事后反思

听课之后, 听课教师要把获益良多的某些方面一一认真反思, 并动笔撰写成听课心得或教育教学理论等反思文章, 以便在教改中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真正做到他山之石, 为我所用。值得反思的东西愈多, 自己进步得也就愈快。

七、注意学习借鉴

别人的好经验也不要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 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譬如别人的班级基础比较好, 而自己的班级基础却比较差, 在这样基础悬殊的情况下, 某些教法与套路实行起来, 其效果肯定会不大一样。

八、注意严守纪律

听课教师更应该严守纪律。因为身教胜于言教, 我们平时都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这回轮到自己头上了, 看看我们是如何严守纪律的?学生想必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听课教师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 不能随随便便不参加, 更不能在听课时就趴在课桌上鼾声如雷地做起周公之梦。

听课管理要关注听课教师自身需求 篇8

在一些学校里,每学期期末,教师互相照着教案批量生产听课笔记的现象经常出现,甚至还有教研组长统一安排听课笔记内容的情况存在。由此可见,听课处在多么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听课会沦落到如此境地呢?学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听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一项管理内容,教师被要求听课,而不是以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即使真的捧着听课笔记走进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浪费时间而已。规定的节数越多,教师的抵触情绪越强,应付的现象就越突出。层出不穷的商业化运作的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总是有很多学校组织教师报名参加,即使是这样“难得”的机会,很多教师也没心思认真听课。

破解听课困局,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听课?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当然是为了学习研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正是因为这样的答案不用经过思考就能给出来,才说明了这种空泛的答案毫无意义。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听课需求,只有当需求具体而迫切时,听课才有了具体的意义。刚入职的教师,因为对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组织等不熟悉,听课的目的就是学习怎样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等;有的教师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疑问,听课的目的就是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的教师承担着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要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听课,帮助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诊断;有的教师正在进行具体的课题研究,听课时关注的重点就是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内容……基于自身的需求去听课,与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去听课,从态度到行动,肯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启发我们,听课的管理要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要充分关注教师自身的需求。

有价值的听课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用心地听一节课,比做做样子听十节课的价值要大千百倍。所以,学校的听课管理要改变思路,以人为本,搭建平台,让听课成为教师的主动需求。教科室或教研组要了解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听课研讨的目标。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有的放矢,听课后有针对性进行反思和交流,这样的听课才能使教师听有所得,实现专业成长。人都有惰性,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仅仅是规定数量,然后放手不管,期末再以听课笔记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而不是以听课的实际收获来衡量,谁都会选择“走马观花”或者“闭门造车”。

一些学校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会统一印制听课记录本,要求所有教师按照统一的模板填写听课内容,重点往往指向教学过程的记录,有的甚至将教学过程记录分成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板块。带着明确的需求去听课,却要忙着记录具体的教学过程,听完课再回头反思,却发现无从下笔。听课记录是不应该做统一模板要求的,要允许听课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记录的内容和方式;听课记录也不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记录,而应该重视听课时的即时思考,及时将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潦草凌乱的听课记录,却蕴含着听课教师深刻的思考,他们课后进行整理,往往能成就一篇有真知灼见的案例或论文。这种“真”听课,无论是对听课教师自己,还是接受听课的教师,价值都不言而喻。

听课不应该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负担,而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力量。关键的是,作为管理者,要有正确的定位和导向,让教师感受到,每一点付出,都有益于自己的成长,教师受益了,学生就自然受益了,学校当然也得到发展了,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听课评语 篇9

第1篇:常用听课评语

1.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5.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6.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7.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8.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9.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

第2篇:教师听课评语

1.潘海燕的〈〈分式的基本性质〉〉,能采用类比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详细,对个别容易出错的地方能反复强调,及时反愧巩固。选题类型较全面,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待拓展。

2.狄永伟的〈〈海燕〉〉,能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海燕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但课堂内容略显单薄,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3.秦丽燕的〈〈光〉〉,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整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能结合物理现象给予解析,学生容易理解。复习内容详略得当。但作为复习课,课堂容量还需加大。

4.庞巧珍的〈〈数的开方〉〉,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结合知识点辅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例题规范,针对学生基础少扎实,采用此类复习方法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值得肯定。严中良

5.项海芸的〈〈分式的约分〉〉,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6.毛利群的〈〈分式的约分〉〉,通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还需优化。老师讲解较多,师生双边活动需增多。

7.李春涛《分式的加减法》,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8.严中英的〈〈漫步书法世界〉〉,本课从书法欣赏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

9.项海芸的〈〈分式的约分〉〉,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

10.曹国华〈〈鸦片战争〉〉,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如能适当增添一些互动环节,气氛会更好。

第3篇:记录听课评语

1.3月1日听了林燕老师的《Dream Homes》,认为林燕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2.3月6日听了邵宏誓老师的《美好人生我选择》——直面升学与择业,认为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3.3月8日听了陈红梅老师的一堂课,认为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4.3月8日听了秦丽燕老师的《透镜光的折射》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5.3月6日听了曹国华老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认为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3月8日听了李春涛老师的《分式的加减法》,认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6.3月12日听了顾惠芳老师的《我的老师》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7.3月13日听了狄永伟老师的《鸟(专题)》一课,认为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书村网 )8.3月13日听了季艳芳老师的《曹刿论战》,认为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教师如何有效听课 篇10

关键词:教学;听课;提高;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85-01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听课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常规性的工作。经常进行高质量的听课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所学校能经常性地相互听课,形成为一种浓厚的学习探讨的氛围,无疑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听课的普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学校每学期都给教师下达听课任务,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任务并非教师自愿完成。这种自愿需要刺激,需要各学科老师的精心准备,需要一堂真正的好课。如果授课者没有精心准备,听课者也就草草了事,记一个简单的听课纪录。听课便成了教师不得不做的一项常规工作。

听课前老师们普遍都存在课前无准备,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明晰的听课计划。在课堂上也出现听而未思,听后无获。听课之后,一切都划上一个句号,未能及时整理、反思。起不到听者教者双受益的目的。辛辛苦苦听课一节,却所获无一。

二、学会有效听课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听课者首先要自己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掌握课程标准。把握好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此基础之上,提前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好重点、难点。以便听课时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听课者还要明确听课目的。要关注授课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来处理教材、教学思路设计是否新颖且环环相扣、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授课效果又如何。

听课者还要尽可能以多种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授课者、学生、学习者等不同身份,不同视角感知和收获也不同。通过听课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热爱该学科的程度、和教师的感情等。了解授课教师的学识水品、工作能力,教学风格等。

2、听课时全身心投入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学生学会了多少,他们是怎样学会的。这需要听课教师听课时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认真看、认真记、认真想。

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过程,听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发言。细节处应关注到授课者怎样引入新知识、设计了那些教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怎样达到教学目标并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设计问题并启发学生,怎样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的,并且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巩固新知和总结,最后怎样布置作业。

看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怎样。看授课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准备的教具是否有吸引力,教师选择的教法是否得当、以及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看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习惯。还要看师生感情的融洽度。

记授课者的主要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记授课语言和提问、记学生课上的活动情况。有哪些教学方法和改革是值得学习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简要分析。总之,要记课堂的精妙之处、不足之处、疑问之处和感悟之处。

想授课者这一堂课有什么特色,他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教学效果是否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缺点和失误。再想,如果这堂课换成我,我该怎么上?个别问题学生向我质疑我该怎么办?课上这个环节我该如何处理?想学生,课上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学习兴趣浓与不浓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换成我的学生会如何回答?

3、听课后的思考

课后要整理听课记录,写出听课后的随想。再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一个完整的回顾,总结授课教师的教学得失。听课教师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反思,然后将意见进行梳理、归纳,为评课理清思路。

听课者还要思考:自己如何活学活用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再考虑授课教师做的不足的地方,换成自己会怎样处理?思考后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大胆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学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际。

上一篇:傻瓜蛋我想你高二写人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反馈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