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精选5篇)
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 篇1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13 人教第七册语文第二组课文教学设计
本组学习活动名称:睁大眼睛看世界。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设计说明:
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
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
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
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
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5.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213 《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313 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作业
1.小组交流苏轼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3.完成作业本默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继续学习《题西林壁》 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汇报。
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413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学习《游山西村》 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自己出一期手抄报。(双休日作业)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品析语言 感悟方法 练习运用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51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与难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课后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2.完成作业本第1-3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613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重点与难点: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读“阅读链接”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713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2.完成作业本第4-5题。.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813 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小组交流、集体修正
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
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
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
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2.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作业:
1.完成作业本1—3题
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913 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过程艰辛、工具简单)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4.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
(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出示句子。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 3.解决问题
步骤:(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4.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
步骤:(1)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蟋蟀的评价。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013 学习“资料袋”
读“资料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1.完成作业本第4—5题 2.小练笔
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睁大观察的眼睛 述说感悟的心灵 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重点与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113(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2.在口语交际中,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3.在习作中,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4.练习品评自己的和别人的习作。
5.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图画,比眼力。
1.指名观察教材的左图,说一说树上隐藏着多少图像。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块,发现得多,然后再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3.指名观察教材右上图和右下图。
4.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5.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6.共同回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讲自己、谈体验
1.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2.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举事例、激情感
1.向大家讲述自己了解的和观察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213 2.说一说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评改)擦亮观察的眼睛、描述心中的精彩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1.按提示有序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的?怎么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
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3.老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作一下指点。4.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自拟。学生凝思试写
略作思考,即可动笔;也可先列提纲,再写内容。自读自改、加工润色 要求:
1.写完后无声细读,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2.反复斟酌,加工润色文中的词句,让这些词句变得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集体评价典型习作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2.再由小作者说一说这样写的理由。3.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桌探讨、相互评改 明确评改要求:
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3.就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评改意见与同位交流探讨。借鉴意见、修改习作
2.认真思考同学们的评改意见,修改完毕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3.借助集体的智慧认真整理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第四课时(学习“我的发现”)读句子、谈体会
1.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2.指定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3.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心得,学习方法。找句子、学方法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313 1.在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2.拿出自己写过的类似的句子,供大家品评。学习“日积月累” 熟读背诵“花名歌谣”
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2.找出12种花名并写一写。
3.结合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和自己了解的其他相关内容。4.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自编歌谣
1.用短文中的歌名或其他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写几句歌谣。2.朗诵自编歌谣,大家品评修改。第五课时(学习“成语故事”)理解内容、揭示内涵
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声情并茂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交流解决。“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吗?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4.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运用这个成语。
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 篇2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
1、听音乐谈感受。
2、结合生活实际说“看“。
二、主题学习
1、同桌搭档:
①给出第一幅图,瞬间看,记录下看到什么,同桌交流说。指名说。
②再次出示图,观察后,同桌交换意见。
③指名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
2、小组合作:
①出示第二幅图,仍然是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小组里交换意见。
②再次出示图,给出足够时间看,小组内统一意见。
③推荐一名组员汇报看到的结果。
④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⑤指名说是怎样发现的?怎么看的?
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看 仔细、反复、多角度 说 看到的、想到的
3、比赛看说:
(1)给出第三幅图,先:初看说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然后细看 仔细看看到了……
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想到……
从……看到……再看到……看出……想到……
(2)比赛规则: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先举手、讲得大声、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慧眼奖,巧嘴奖
三、拓展:善于发现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仔细观察的乐趣。师现场创设观察的情境,激起观察和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语文 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板块。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学习,包括《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神奇壮丽之美。《观潮》主要展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雅鲁藏布江的壮丽景象;《鸟的天堂》描写了人类和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绚烂多姿和千变万化的形态。
“词语盘点”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词语。
“语文园地”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等知识。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生字词,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写景的文章,并且知道了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等。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加上本单元的学习以后,就能进一步掌握写景的方法,能够更深地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组要求认识的生字27个,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5、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时间安排
1、《观潮》 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 2课时
3、《鸟的天堂》 2课时
4、《火烧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5课时
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
教材分析:
专项培优辅差计划:
1.优生主要以自学和教师点拨为主;
2.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情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沸腾”“笼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目标:感受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壮丽,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图片和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其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壮丽之美。
难点: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和老师的点拨,理解作者描写事物的观察方法,掌握事物的顺序规律。
四、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视频
五、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电教媒体,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潮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丽的景象。同时,老师板书课题“观潮”。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多音字。
闷(mâ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涨(zhǎng)起颤(chàn)动(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3)指名读课文并正音。(4)同桌互读。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三.理清文脉
1.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文段。2.同桌交流。3.汇报。四.讲读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教师提问。
(1)自古以来我们怎样评价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2)“奇观”是什么意思?(3)观潮最佳的时间和地点是?
(4)“我们”来到了这里以后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和观潮的人群)(5)作者是如何描写美丽的景物和观潮人焦急的心情的? 3.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景色的美丽,大家心情的焦急。五.小结:学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钱塘江在潮来前是如此美丽,那么,在潮时又是什么景象呢?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象。二.品读词句,感悟语言
1.请同学们将描写潮来时的自然段找出来。
2.请大家仔细读第3、4自然段,把描写潮水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3.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体会。(1)课文中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话中的“闷雷滚动”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你好像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在看到大潮时是怎样的表现?(有的。。有的。。有的。。这就是“沸腾”)从这句话我们读出了观潮人怎样的心情?
(3)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中的“横贯江面”是怎样一种景象?大家想象一下。
(4)课文中“再近些,只见白狼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中的“水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句该怎么读?
(5)课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图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该怎样读? 4.我们已经抓住重点词句对课文进行了解读,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请大家完整地读这两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后集体交流。
小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察,按时间的推移和位置的变化,抓住潮的声音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
5.再次播放潮来时的录像,让同学们伴着潮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三.积累词句,尝试运用
1.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先说出相应的词语。(人声鼎沸,风平浪静。。)2.课堂练习——填空。
今天,我去钱塘江观潮,潮来前,江面上(),当潮来之时,却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四.畅谈感受 1.让学生谈谈对大潮有什么感受。2.你学会什么新的学习方法了吗?
第一单元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象,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专项培优辅差计划:
1.优生主要以自学和教师点拨为主;
2.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情分析:
对于略读课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课文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必要时,教师进行一定的点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媒体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课文,了解大峡谷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雅鹿藏布大峡谷的录像
五、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吗?你对青藏高原有哪些了解?请大家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来到青藏高原欣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字形。
3.将不懂的地方找出来并做上标记。三.提出阅读要求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前的阅读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学习的方向。
2.教师进一步提出阅读要求:
(1)对于课文中部懂的地方进行提问。
(2)读完课文后想想为什么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对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并针对这些提问,将学生分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
四、自主学习,深入感悟
1.课文中哪部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让学生针对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分组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注意一下几点:
(1)将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找出来并读给小伙伴听。(2)让学生讲读懂的地方以画画的形式展示出来。(3)让学生讲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说出来。3.理解重点词句。
如:水的千姿百态:从固态的。。。温泉,从涓涓。。。江水。
五.拓展实践
播放一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加上导游词,带大家入情入境地感受它的美,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对它进行描述。
2.学生集体交流讨论。
第一单元第三课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我与朋友走近“鸟的天堂”这一事例,展示了“鸟的天堂”那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专项培优辅差计划:
1.优生主要以自学和教师点拨为主;
2.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后,对于写景的方法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应该更进一步知道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规律“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对比,体会“鸟的天堂”含义。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难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将和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到过几次“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
学生听后回答.1.作者去过两次“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初读,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对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围绕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并对刚才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3.交流榕树这一部分(1)你们喜欢哪一部分?(2)你们为什么喜欢它?
(3)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榕树的大和茂盛?找出句子读一读。(4)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5)通过看录像,你们现在最想说什么?你们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段话吗?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4.交流鸟的文段
(1)你们觉得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2)哪些语句体现出鸟多?哪些语句体现出鸟欢?(3)这么多鸟想一想亲眼去看一看?(4)谈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5)让学生带着感受齐读课文,体会鸟的多,欢。(6)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
5..学了课文,让我们觉得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
课文最后一段两个“鸟的天堂”,一个加了引号,一个不加引号,为什么?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文中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和谐相处的行为之美,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让我们共同期盼:这样的鸟的天堂再多一些吧!
四、作文
1.假如你是一只鸟,你想对大榕树说些什么?写一写。2.交流作品。
第一单元第四课火烧云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学习。课文描写了火烧云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专项培优辅差计划
1.优生主要以自学和教师点拨为主;
2.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略读课文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自读自悟,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奇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注意材料积累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火烧云的美妙奇异和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难点: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点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师:设疑,引导。生:朗读、讨论、解疑。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日出货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叫做火烧云。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将晚饭后的火烧云。板书课题:火烧云
1.多媒体展示火烧云的情景。2.看了火烧云,你有何感受?
3.课文中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奇异的火烧云的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理解内容,设计重点问题。(1)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2)课文通过什么来描写霞光的?
(3)课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讲火烧云的? 4.根据问题自学、讨论。5.汇报解决问题。
(1)学生逐一说自己的理解。(2)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及时予以归纳整理。
课文描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通过霞光照到地上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来观察的。课文是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将的。
6.在读第2至6自然段,思考: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那些特点来观察的? 从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和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的 7.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颜色的感受怎样? 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观察朝霞或晚霞的,有哪些特点,与作者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抓着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四.小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不仅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要注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好材料的好习惯。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这一语文园地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三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专项培优辅差计划:
1.优生主要以自学和教师点拨为主;
2.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景物描写,观察事物的方法,而语文学习园地又能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对联知识,背诵对联。完成趣味语文知识。
介绍自己的发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能力目标:完成“口语交际·习作”,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并把它写下来。注意顺序清楚,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和描写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得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5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某一自然景观,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说出来,完成“口语交际”,在完成“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完成“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难点: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自然景观的写作。
四、教学准备相关例文
五、教学方法引导教学,口语及文字训练教学,读议教学。说话训练,尝试写作。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二. 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 三. 自由交流
1.小组内交流。
2.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四. 评价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清楚,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把自己游览过的名山秀水或名胜古迹向大家介绍介绍。
二.资料链接
课文《观潮》中“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三.习作构思
1.围绕自己见过的自然景观进行习作。2.写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3.写景时要用一些修辞手法。4.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四. 资源共享。五.习作方法
1.写景常用方法: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环视四周,由次到主的顺序。
2.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你让,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形象地写出来。
3.根据景物展开合理想象。六. 佳作欣赏 七. 开心练笔 八. 交流探究 九. 小结归纳。
第三课时 一. 开心点评
上节课的开心练笔中,同学们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适当地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
二.实践练习三,指导修改
修改错别字,看句子是否通顺。叙述顺序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描写是否生动。第四课时
一.习作讲评
分别出示一篇较好和较差的作文进行讲评,二总结
通过这次习作,我们学会了写景物的方法,增强了对美的感受。第五课时
一. 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习“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 2.交流文义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认识对联的特点。
2.指导读对联。
3.背诵对联。四.学习“趣味语文”
1.自由读通,读准。
2.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予以归纳。
3,学生读背。
五.小结
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这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能辨认这些修辞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
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学习难点:
能辨认常见的修辞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教法:
激趣、指导、引导、巩固、练习、拓展 学生学法:
自主、合作、练习、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的有关修辞方法的知识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同学们,我们进行口语交际或写作时,都希望自己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语言的化妆师、美容师,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本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修辞的世界,来感悟修辞对语言的整容和美化效果。
二、预习检测(3分)
说说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并各举一例说明。
三、复习和运用比喻句(7分)
(一)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什么是比喻句。
1、比喻。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 “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象、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比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那么究竟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课件出示对比喻句的解释及比喻句的构成
(三)围绕大屏幕自主学习,了解比喻句三种形式
(四)训练提高 填空:
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这句话把()比作()。
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这句话用()比喻()。
3、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这句话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4、小姑娘的心灵像()一样纯洁。
5、平静的湖面,犹如()。
四、了解和运用拟人句(5分)
(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拟人句,接着出示课件上对拟人句的解释
2、拟人。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如:“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二)练习、巩固 改成拟人句:
1、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2、河水哗哗地流着。
3、小草发芽了。
五、加深认识和运用夸张句(5分)
(一)学生自己品味课件内容,了解什么是夸张。
4、夸张。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正如电影上利用放大镜头来表现一个精彩的表情一样。如:“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故意夸大将军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又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它也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二)学生自由发言,说一个夸张句
(三)改为夸张句
1、这间房子真小。
2、教室里很安静。
3、我的心很痛。
4、天气真热呀!
六.了解排比,反问,设问的修辞手法。
3、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如:“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反问和设问。反问是“问中有答” 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而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它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5、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文章还有修辞方法连用和兼用的情况,如比喻和拟人的连用,比喻和夸张的连用,排比和拟人的兼用等等。这些情况在以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大家还会经常遇到。例题解析
七,测试练习;
3、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溪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呀。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从词语(亲热)可以看出来。
(2)文中加着重号的部分是把修辞方法(拟人)和(比喻)融合在一起。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这是拟人。冒号后面既用(比喻),又用(拟人)。其中把(各种小花)比做 “绣花鞋”,同时还用“(穿)”字赋予了人的动作。这些修辞方法的连用和兼用,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形象美感。
八、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像一条玉带。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天空中的明月像个大圆盘。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窗外,风吹翠竹,翠竹唱起了歌。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河水快乐地唱着歌儿。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样。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商量着什么。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只狮子,;一会儿跑来了一条小狗,;一会儿 变成了猎人。(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考场上静得连绣花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 篇5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量词短语,认识“辆、匹、册、支、铅、棵、架”7个汉字,体会量词在生活中的使用。
2、进一步巩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熟练地对应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
3、拓展相同部首的汉字,并比较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4、在其他课本中识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春晓》,大致理解诗意。
6、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外阅读量,理解阳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录音和视频结合。
2、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2、积累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量词学习,积累新字新词,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进一步巩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熟练地对应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
教学难点
1、积累古诗,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习惯,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点读、齐读,借助拼音,把字词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老师个别指导。
(1)朗读指导:“辆”的声母是边音,“册”是平舌音,“支”是翘舌音。
(2)书写指导:“匹”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撇。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
“册”上面的部分不能连写在一起。
“架”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想一想:这些词语我们平时说过吗?
(1)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把这样的词语叫作数量词。
(2)明确“量词”的含义,学会运用。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尺、斤、个、支、只”等。量词经常和数词一起用,如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等。
3、看一看:引导学生发现量词运用中的不同。
明确:我们发现,车、马、书、铅笔、树、飞机等事物前所使用的量词都不一样。
4、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达到正确运用量词的目的。
示例:一个人、一台电视、一把茶壶、一扇门、一块黑板、一把椅子、一碗饭、一个文具盒、一块橡皮。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
(1)背一背:引导学生复习背诵字母表的内容,点名背诵,按顺序背诵,巩固大写字母表。
(2)读一读:点名学生读或是齐读,分组读,把题目中上排和下排的大小写字母读正确。
(3)连一连:让学生自主学习,试着自己先连一连。看看下排的小写字母与上排的哪个大写字母是对应的,然后连起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适当指导。
(4)看一看:对照大写字母表检查是否连正确了,不正确的要马上改正。
明确:N-nR-rD-dT-tA-aB-bG-gH-hE-eQ-q
2、读一读,想一想。
(1)读一读:点名读生字,引导学生把这些生字都读准确。
(2)看一看:观察左右两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或是特点。
明确:左边一组字都含有“日”,“星、早”两个字中的“日”在上面,“明”字中的“日”在左边,而“阳”字中的“日”在右边。可见,“日”这个字和其他偏旁部首或字组成生字时,可以在字的上边、左边、右边。右边的一组字都含有“寸”,可见,“寸”和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生字,意思也不一样。
3、说一说:引导学生多说几个带有“日”和“寸”的生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推荐阅读:
语文园地二的教学反思07-03
语文园地的教案内容11-2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05-15
二上语文园地8教案08-27
二上语文园地四教案06-14
二年级语文园地四教案07-15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园地八》07-06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9-05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09-28
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