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读后感

2024-09-19

感悟生命读后感(精选12篇)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1

《感悟生命》读后感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活着就要欣赏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的长处、缺点,认真体会深刻每一分钟,精彩每一个机会,活着,就要心存阳光。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坚强的幼芽;生命是悬崖峭壁而从未有过屈服与放弃的老松„„在万物复苏的瞬间,生命是力量志意志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奋进搏斗,需要的是无私奉献,生命是真实的行动,生命是无畏的远程,是不断的跋涉。生命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充实自己。生命就是奇迹。

正因为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要去珍惜它。象诗一样自下而上的灵魂—张海迪姐姐就是我们的榜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无数次命运的严峻考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她在家里学完了中、小学全部课程,编著了《轮椅上的梦》等书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海伦·凯勒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抗争的榜样!她在找到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生命是一条崎岖的路,路上有荆棘、沼泽,孔有鲜花和掌声。用爱充盈生命,就是无憾、美满的人生。挫折是人生中不可去除的障碍,一个勇敢的人,应该将每一次挫折看成是命运对你的考验。在洪战辉的身上,我们已经找到了克服挫折和苦难的力量地,1

怀着感恩和快乐的心,用爱感动着每一个人。

还有一篇文章让我知道成功点勇气。哥德曾说过:“你若失去财产,你只是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全部。”

当你需要帮助时,别人帮助了你,这时你要有感恩的心。我们应该感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点缀了我们生活的精彩。世界因为有爱而就得更加美丽。母爱无疑是所有的爱当中,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一种。疯娘中的主人公因为有这样的娘心里觉得很耻辱,担下面的两件事却让我深受感动:一天,下雨了,娘来为“我”送雨伞,一路摔了好几跤,衣服都脏了,因为同学学娘的样子,“我”和他打了起来,娘就去帮“我”,最后把他扔进学校门口的水塘里;当疯娘把几个野桃给“我”送到学校,“我”说挺甜,因为“我”的一句话,娘失去了生命。我觉得疯娘虽然有些傻,但也懂得爱!创造了母爱的奇迹!

生命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坚强;生命没有绝对的自卑,只有相对的能力;生命没有绝对的美丑,只有的灵魂位置。感悟生命,感悟奇迹。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

什么时候都不要用死亡来对待自己,惩罚自己,自杀不是一种解脱,而会给亲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和痛苦。

活着就要活的精彩!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轮椅上的阳光女孩—桑兰,北京申奥大使;2004年雅典火炬北京传递的火炬手;奥运会主持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桑兰遇到了很

大的挫折,但是她热爱生命,认真地度过每一天,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生命中所要战胜的最大敌人—自己。不开心只是和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把生气和埋怨的时间省下,在愉悦的心态下完成作业。学习的时候开开心心,玩的时候开开心心,真是一件好事。自然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生命仅有一次。把握现在,拥有将来!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2

一天早上去接班,交班的护士说:“你所管的床夜里收了一位重病人,男,85岁,肺心病,呼吸困难、心衰、全身水肿、吸氧并持续心电监护”。我们一起到病人床头交接班,当时只关心病人,没有顾及别的,没有注意到旁边的病床上有位老太太,还是接班后做晨护时发现,问她说是陪护,照顾病人的。我笑问:“大娘,您多大年龄了?”回答说87岁!我随即说“您回家吧,这用不着您,您在这家属还要照顾您呢。”老大娘说:“俺要伺候俺家老头的,我不走。”我笑笑去看别的病人。

老人住院的第三天,病情依然没有明显的好转,正赶上一年一度的医院质量管理年检查,病房管理按规定一个病人只能留一个陪护,不能有自带的东西,由于我们是基层医院,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危重病人,日常工作中允许留2名陪护。当我们整理病房再一次要老太太离开时,老太太哭着不走。她说:“闺女,行行好吧!别要我走,我想再看看老头子,他不知道能活几天,以后我想看就看不见了。”说着话两行清泪从她那混浊的眼里淌下,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们……然后用深情的泪眼看着老大爷说:“我们生活一辈子了,他该死了,我想陪他,中不中啊老头子?”我看到老大爷虽然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微闭的眼角有泪溢出……其实老太太自己已不能下床活动了,怎么能照顾病人?但那一刻我们被深深感动,感动她那最朴实的话,却透着人间挚爱,透着世上最美的真情……就这样我们为老太太准备了一张特殊的“病床”,紧挨着老大爷的,铺了一套新的被褥……

老大爷住院第4天的下午,病情恶化,虽然我们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有把老人蹒跚的脚步留住……但老人走的很安详,他的右手一直在老太太的手心里握着,老太太被家人搀扶着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她用她那粗糙的另一只手抚摸着老大爷的脸说:“老头子,别走恁快,等等我,你自己没有人陪,冷了没有人给你找衣服,饿了没有人给你做饭……”一滴滴的泪落到那永远也唤不醒的人身上,我的泪也顺着面颊无声滑落……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面对一次次病人家属的嚎哭神经已经麻木,但是却被老太太最随意的话,最真挚的情感动。下班后心情还是很沉重,觉得我们医生护士很无能,面对一个生命的离开却无能为力……还记得那天下班时夕阳特别的红,温馨的撒向大地,不知道是为这位老人无憾的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是在诉说他们永恒的真情……

生命没有回头路,人生不售返程票,生命很美但很短,也很脆弱,而且不可能重新来过,让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呵护爱自己的和自己所爱的,别等到想珍惜没有机会珍惜的时候……

感悟生活 感悟生命 篇3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又是人类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凸显了语文的特性。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活动是生命的活动,语文课当然是极富生命力的课程。让语文课张扬生命的活力,充满生命活动的浓浓氛围,让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生命、感悟生命中如泉水汩汩流淌的生命血脉,是语文课程成功的关键。

新的课程观更加强调、凸显作为语文课程文本的开放性、生成性与多元文化特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具体探讨。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话语权的获得

传统教育中教师被赋予“知识上位者”的角色,成为“道”的载体,教师居高临下的“谆谆教诲”成为教学事件中“表演”的核心,学生甘愿成为接受表演的受众。而新课标的理念让教师的权威遭遇解构,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单向传递的狭隘过程,而追求师生双方在对话、合作、探索中寻求共同理解,拓展学生主体性空间,在客观上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控制理念和手段,打破教室的“寂静”与“归一”,而倡导来自于学生方面的积极干扰和质疑。

教师角色的职能发生质的改变,由课程实施者变成课程创造者;由课堂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知识供给者变为资源提供者和意义构建的辅助者、去掉教学中王者尊严、权威意识,以更多的对话协商、支持与合作,代替以往的灌输、控制和专断。教师自己成为与学生相连接的一部分,忘掉自我,而关注对话本身。教师角色转变为基于主体间的、人格化的、具有很强反思能力的新型权威。

学生真正拥有和掌握了话语权,他们会主动沿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提问,作出多角度、多层次、充满个性色彩的解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充分展示自己的感悟,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学生们也期待教师成为交流中的一员,加入他们真诚、自由的对话与沟通。师生关系的重新调整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权威的再生与重塑。

二、文本解读中的生命交流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应该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向人类命运、人类道德、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意识开放。教学内容的来源也不应再局限于大纲、教材,而应向教师的人生经验和学生的成长经历开放,向科学前沿开放。

从教学过程看,将学生看成开放性的存在。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已有童年的梦,少年的情,有众多日常经验和知识的积淀,在他面临新问题时,帮助他对问题进行解释,进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有强烈的主观性、个性化色彩。从这个角度出发,任何教学都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预定地看待学生的存在,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反思来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美国后现代课程论者多尔认为:世界知识不是固定的在那里等待发现的,只有通过反思行为才得以不断地扩展和生存。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之带动无知者,而是共同寻求真理。

语文课程中的文本有着鲜活的生命色彩,有着作家生命意识的自我投射。文本的解读,正是读者和作家两种生命的心灵对话,生命韵律的碰撞、交流、契合、共振。读者和作者穿过生命的隧道、时空的桥梁,得到整合与交融,作家的个体生命意识和读者的生命意识交叉、融合而产生火花。每个学生带着鲜明生动的个性色彩、品格差异,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作家,读懂作家,达到心灵与精神的沟通,巧妙地穿过岁月的积尘,活泼地跳动着生命的旋律。

学生将文本的解读作为一种愉快的旅行、体验,去触摸生活,去进行一种角色体验、生存体验、情感体验,去激活他内在的情趣感悟,唤起生命冲动,渲泄深埋于心中的游戏心理、纷繁复杂的种种情感以及难以实现的种种幻想与夙愿。文体的阅读过程是作家、教师、学生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

三、对话的平等化的完美体现

新课程提倡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关系、“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主张发展学生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现代对话理论要求建立的对话,第一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对话,教学参考对文体的解读不存在权威性,文章在解读前,其意义处于未决状态,是潜在的、不确定的,师生都可以向文本质疑,在精神理念上与作者对话。第二是平等互动的对话,师生互相尊重对方的读者权利和地位,允许有意见分歧、看法的差异。学生的读者权利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成为课文空白处的补充者、课文矛盾处的质疑者、课文错误处的发现者、课文余兴处的回味者……第三是能够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对话。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引发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氛围,让学生敢讲、愿讲,溅起对话的波澜,产生碰撞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心灵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同时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对文本的见解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对话中,在双方心灵互动时,真正实现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用智慧培育智慧。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作者所体验的生命情感,无论欢乐、无论悲伤、无论振奋、无论消沉,都包含着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平等的对话可以让学生真正领悟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悲伤与欢乐,可以和作者在零距离对话中互相倾诉、倾听心灵的话语,可以宣泄压抑的情感,可以从他人(同学、老师、作者、编者)的领悟中得到更多的相同、相似、相反、相悖的理解与体验。在全方位的交流对话中,寻求共同发展兴的趣点。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的空间,再也不要发生花无数时间学习语文而最讨厌语文,读很多鲁迅作品而又最讨厌鲁迅作品这样令语文界震惊和反思的事件。

学生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体存在,而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正滋润养育着千千万万鲜活生命的个体。让语文课程张扬生命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是语文新课程改革赋予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4

人生短短数十载,稍纵即逝,这不得不让我们对生命有进一步的感悟,让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的作文,供大家参阅。 生命的美好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千红万紫,莺飞燕舞,这些我们随处可见,也许人类已经厌倦了这些美丽的事物,开始破坏它,伤害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盲人的感受呢?他们想尽办法的保护它们,虽然他们看不到,但是心里已经打开了那扇窗。难道只有失去,才能懂得珍惜吗? 海伦·凯勒写到:“如果人们能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那有多好啊!”是啊,那样人们才能更懂得珍惜。 那些整天愁眉苦脸的人到底要什么呢?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每天愁眉苦脸时,回答我的只是一句句不知道。 生命虽然有许多不满、许多坎坷但是如果你勇往直前,你一定可以感觉到生命的美好。 生命是可贵的 我强烈的感觉到,生命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生命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很宝贵,因为,每个人只有一次。 生命也象一本书,傻瓜们象走马观花一样随便翻翻就了事;而聪明人会认认真真的去阅读每一个字与每一段话,因为他们知道,这本书只能阅读一次。 在生活里,我开始注重每一个生命,一条小鱼身上起了白点,我把他小心的捞出来,专门取出一个小一点的鱼缸,但它最终还是死了,我就把它小心的埋起来,还为它立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生命可贵,人人爱护’现在,我每周都要给它送一些吃的。因为,我要告诉它,我是一个合格的小主人。 不辜负生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不知道时间是漫长还是短暂.生命是顽强还是脆弱.我一直都认为,人只要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真的是这样吗?每当我看到那在马路上撞得头破血流的司机,生命奄奄一息的时候,那些原本他的东西都已经没有了,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向改正,再也没有机会了.为什么人总是在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才知道生命的真谛.我为什么不能像小草,有多少人赞扬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何曾不是这样呢.

为什么人不能像小草一样啊还有那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人们为什么不珍惜仅有的时间,而到老了才知道后悔.说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朋友记住一句话吧,自己努力奋斗,生命一定会多姿多彩,不能让时间在自己的手里白白溜走,不要辜负了自己的生命.

感悟生命,与生命对话 篇5

我是一名工作了十年的英语教师。在这十年里,我与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幸福。在课堂之外,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十年里我的每一天虽然很平凡,但是却有太多收获,有太多感动。这感动来源于对读书的感悟,这感动来自于与书为友的日子。

参加工作后,自己一直力求做一个充满智慧充满书香气的教师。从小就热爱读书的我,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更是把读书当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记得我读的第一本教育专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由于以前从没读过类似的教育类书籍,拿到书我一连读了好几章,但是却一点感觉也没有,那时的我感觉自己的文化底蕴是如此的低。为了能继续读下去,为了能找到感觉,我又将看过的内容重新读了一遍,有的文章甚至读了两遍、三遍。当读到25页的时候,我突然悟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秘诀就是阅读和书籍。在他的前27条建议中,几乎每条都提到过阅读。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了更强烈的读书欲望,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学生要想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必须培养起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当然,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慢慢的渗透。于是,每当我读到好的文章,我总是试着和我的学生们共同分享。自己虽是一名英语老师,有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大家都听得特别认真,课下还经常主动找我交流读书感受。良好书籍带给人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在我教的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越来越少,一些女孩子更是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所带的班级在兄弟班级中是各项活动参与最积极、学习氛围也最好的。后来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更体会到此方法对于“后进生”教育的可行性。是读书,带给我不断创新工作的动力;是读书,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这是周弘在《赏识你的孩子》中的一句话,它让我感触很深。回顾自己经历的教育历程,再反思我的教育方法,我更加体会

到学生需要的不是抱怨和批评,而是赏识,是用一颗真心,让学生知道老师心中有他,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可平时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就拿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来说吧!很多情况下,我们做教师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学生批评一顿,甚至还加上对学生加倍的惩罚。批评完学生,学生委屈的走了,自己也觉得批评的语言很乏味无力,就可想而知随后带来的教育效果。可是,如果我们心中充满对学生的赏识,换一种教育方式: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作业做好,期待着你的按时完成,好吗?我们在课堂上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句中肯的建议,课外一次真诚的谈心、一句关怀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这些无形之中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地震颤。时间久了,就会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他们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也就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这样我们的教育不就成功了吗?

真的希望热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不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热爱读书,更应把读书当成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是享受。读书是心灵的对话,读书让灵魂慢慢成熟。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在书中复活,超越时空,得以永生,向后人款款诉说。阅读,是聆听,是感受,是吸纳,也是生长。用心工作,自然会用心生活,也便会用心读书。我认为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感悟着生命,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着时空的对话。读着,思考着,于是也就有了人生的积淀,更有了厚积薄发的契机。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6

为我们学习了这组课文,让我对生命的含义有了深一步的理解,生命是珍贵的我们要好好的使用它,不能把它白白的浪费他,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

生命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在办一件大事的时候,不能因为艰难半途而废,把这件事做到底,我们要对自己负责,生命仅仅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使用,绝不能白白的糟蹋他,各种生物,也是有着小小的生命我们,不能破坏他们。

顽强的生命

一个星期六,我正在家里吃苹果。苹果被我啃得只剩核了。我把剩下的苹果核随手扔在了花盆里。几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准备给文竹浇水时,竟惊奇地发现文竹的旁边,有一株含露的小幼苗。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起了几个星期前吃的苹果。想到这里,我不禁惊呆了:“几颗随手撒进去的苹果核,竟然发芽了!这是多么顽强,多么神奇呀!”尽管这株幼苗只活了几天。

夜晚,我在灯下写作文。有一只蛾子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我被惹恼火了,生气地抓住了它的翅膀。这只飞蛾在我手里扇动另一个翅膀挣扎着,我被这一幕打动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啊!我忍不住把它给放了。

尊重生命

我把一颗黄豆放入自己的口袋,放入洗衣机后,便忘拿出,过了几天,在洗衣机的一个角落发现了几根豆芽,这小小的黄豆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在只有一点儿肥皂水的情况下,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的生命那样短暂。

还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刚跑完步老师就叫我们静听自己的心跳的脉的跳动,那一声声像鼓一样而有规律,这就是我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它给了我喜悦,给了我悲伤,给了我痛苦,也给了我欢乐……

亲历生命化课堂的感悟 篇7

一、生命需要尊重

1.要尊重学生这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尊重生命是生命化课堂的第一要务。对待学生不仅需要爱, 更需要尊重。学生只有被尊重, 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挖掘潜能、生成自信, 从而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尊重生命,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曾有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生命的独特性作为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我认为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尊重学生的人格——即尊重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 理解宽容学生的意外失误, 真诚耐心地对待学生的发问, 表扬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其次, 尊重学生的差异——即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 善待富有个性的兴趣爱好, 完善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再次, 改变统一的评价标准——教育家李希贵曾说过“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催化剂作用, 将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有机结合。让课堂评价发挥出激励学习、增加自信的作用;让课外评价发挥出督促行为, 培养习惯的作用。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中尽显生命的光芒。

2.要尊重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规律

课堂上不仅要尊重学生这些鲜活的独特的生命个体, 还要把知识按照生命发展的规律传授给学生。也就是把知识按照从小到大, 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向学生展示。具体到英语课堂上, 向学生展示语言知识要从单词、词组、句子做起, 让知识像生命一样经历一个由小到大逐渐成长的过程。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乐于学习, 更易于接受。例如, 我在带领学生复习鲁教版初二英语下册Unit2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一个单元时, 课前布置学生将本单元以及以前学过的有关人物性格和外貌的单词归纳整理, 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补充完善, 然后强化记忆。完成了单词的复习之后, 引导学生用这些表示人物性格外貌的单词, 做出简单的主系表或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即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描写一个人物特点。这样不仅巩固了单词也练习了简单句的结构。接着引导学生将表示外貌和性格的形容词变成比较级, 并用这些比较级词语做一些含有than引导的比较状语的句子。在学生掌握了比较级的基本用法和句子结构之后, 让学生描写自己和同桌之间的差异, 这样就能用简单的句子构成一个小语篇。至此本节课描写人物的单词、比较级的构成以及比较级的应用等复习目标就顺利达成, 整个单元的复习任务成功完成。整节课的复习遵循了单词——简单的句子——语法——语篇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生命认知规律, 尊重了生命的认知过程。

二、生命需要舞台展示

平时上课我很少用全英语授课。因为我总是怀疑“学生能听懂吗?预期的任务能完成吗?课堂效果能保证吗?”带着生命课堂的研究成果,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我备好课后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全英文授课。在试讲第一节课时, 学生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 一时很难适应全英语授课。但在讲第二节课时, 学生就逐渐地适应了一些。在讲授第三节课时, 学生就基本适应了, 英语成绩好一点的学生还能用正确的英语提问。这样的发现对我来说无疑是“新大陆”——原来不是我的学生差, 而是我没有为这些鲜活的生命提供舞台。其实, 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舞台的方式很多, 例如, 这次从半英半汉到全英文授课方式的转变, 就为学生用英语思维, 用英语回答提供了舞台。在全英文讲授的课堂中, 学生首先要听得懂老师的每一道英语指令然后用英语回应, 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听力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再如, 课堂上全英文导学提纲的使用, 不仅有利于学生跟得上课堂的节奏, 更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特别是未达标的学习内容在导学提纲上会暴露无遗, 这有利于学生课后查漏补缺,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生命需要用心呵护

首先, 要用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积极热情的鼓励和表扬, 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自信力, 而自信力是成功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遭遇”到基础差底子薄的待优生。课堂上应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 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中肯的评价, 让学生明白, 只有不努力、没入门的待优生、潜能生, 没有学不会的笨学生。这样就有利于鼓励那些暂时学习处于劣势的待优生, 平添了他们的几分自信。其次, 要用心发现学生的潜能。教育家谬·詹姆斯曾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和创造的人, 一个有成就的人, 一个成功者。”我认为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的, 他们同样具有某种潜在的天赋。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用心发现学生的某种特殊潜能, 然后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把这种潜能挖掘出来。

四、师生生命共成长

生命化课堂是一个知识生成;师生共成长的课堂。生命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和参考书上纯知识性的内容, 还应该包括在此基础上生成的隐性知识和情感体验。

生命化课堂中, 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教学方法, 获得熟练的英语学习技能、技巧,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取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获得长足发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从学生的接受情况或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得到启示, 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生命化课堂中,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是通过知识这一载体互相砥砺,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打造出魅力的人格, 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 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生命化课堂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和课题成果的实施推广使我亲历了生命化课堂, 我深深地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教师投入睿智的教育智慧, 倾献浓浓的爱心, 将理论充分地应用于实践。尊重生命、为生命搭建舞台、用心呵护生命, 才能用生命唤醒生命。真正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 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感悟生命 珍爱人生 篇8

【活动背景】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迷茫和脆弱,校园伤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心理课程或团体辅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感知生命,体察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从而敬畏生命。

2.体验生命的挫折,懂得珍爱生命,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重点】体验生命的挫折,感受并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活动准备】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和一把尺子;多媒体课件,视频:《生命、生命》《没有四肢的生命》《最好的未来》

【活动对象】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引出课题

活动:我的生命线。

预测死亡年龄的依据:本人的健康状况、家族的健康状况、所生活地域的平均寿命。

找出今天你所在的位置并标注上年龄、日期。

想想高中毕业后你将在哪里?标注一下。

设想一下,你将何时参加工作?

标出你60岁的位置。

师:请大家找到你现在的位置,把之前的一段撕掉,这段时间已从你的生命中流逝,一去不复返;请找到你高中毕业的时间,之后把它撕掉,看看目前你所能掌握的时间还有多少,对此你有何感想?(适时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面对生命的过往与未来,思考一下,在你的心目中,生命是什么?

二、感悟生命的情怀

播放《生命 生命》动画朗诵视频,体验、觉察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师:提到生命,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生命词语联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师:我最想说的是:生命是个奇迹。

三、生命是个奇迹

PPT呈现(图片赏析,体察感悟):

什么时候,你感受到生命是个奇迹?

教师自我分享:每当我想到,人是从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成长为眼前有着各种相貌、各种性格的人,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本身的奇妙,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是个奇迹了。

请大家以“每当我想到_________,就让我感到_________”的句式,谱写我们生命的赞歌。

例:每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想到人类能够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宇宙空间,就足以让我感到生命的伟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教师点评。

师:然而生命有时也是脆弱的,在巨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不堪一击。

四、生命很脆弱

请看一组图片(教师PPT展示):5·12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组图。

现场互动:面对生命的脆弱,你有何感想?

教师引导:在天灾面前,生命变得很脆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人祸”。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 还有校园暴力、自杀事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的生命属于谁?

学生发言。

师:自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生命属于你,同时也属于那些爱你的人们。

(教师PPT展示)算一算:孕育成长的代价。

1.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时间?(假设父母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交流、接送、辅导等时间是2个小时。)

2.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金钱?(据统计幼儿一个月花费1000元不算多,中小学生每年花费约1.5万元至2万元,另外还有各类的补习和培训费。)

3.从小到大需要多少个老师的辛勤付出?

4.需要哪些人的关爱?国家社会要提供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生命没有彩排,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将痛苦留给最疼爱你的亲人。生命中总会碰到挫折、失败和不如意,这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才能让生命绽放光彩?

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游戏体验:鼓掌游戏。

师:请大家高举双手,热烈鼓掌(全体学生掌声一片);再请大家鼓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更加热烈);请大家鼓出最整齐响亮的掌声。现在请大家双手交叉在背后,体验失去双手的不适感,尽量保持这种感觉。现在请大家鼓掌(学生们稍怔片刻,立刻以双脚使劲“鼓掌”)。

教师:假如有一天你遭遇不幸,失去双手,你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假如你自己不能鼓掌了,你还能否让这个世界为你鼓掌?想想看,有没有这样的人,自己失去双手,却让全世界的人为他鼓掌?(学生马上想到无臂钢琴师刘伟)是的,刘伟是一个生命的强者,他说:“至少我还有完美的双腿!”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双手,也没有脚,他的生命会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没有四肢的生命——力克·胡哲的故事。

师:享受生命可以如此简单,连手和脚都可以不需要,胡哲以他的残缺之身作为一个生命的见证,以他的生命去和别人进行连接。

今晚回去请告诉你的父母,感谢他们,给予你如此健康的身体;感谢命运,让我们以一种生命的形态体验生活的美好;感谢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故而弥足珍贵;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可逆转,所以,从今以后,让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今以后,让我们热爱生活,善待自己,推己及人,我们也要善待和尊重别人的生命。

最后,请全体起立。请把右手放在胸前偏左一点,让我们感受心跳,感受生命,一起向生命宣誓:

生命的誓言

我郑重地宣誓:在生命的每一天,珍爱自己的生命。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在短暂的人生路上,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创造人生的辉煌,享受人生的幸福。

最后,播放音乐视频《最好的未来》,课程结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徐州,221006)

作文感悟生命珍爱生命教学设计 篇9

作文辅导 0302 1739 ::

主题作文“感悟生命”导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写一篇“文中有我”的关于生命感悟的文章

2、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完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重点:

1、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体验,说一说“感悟生命 ”的主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

2、把握写好“感悟生命”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能够写一篇“文中有我”的关于生命感悟的文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一个真实的生命故事导入

2015年10月7日22点10分,广州市近100万个移动用户的手机同时响起,人们意外地收到了一条由区政府发来的停电通知:“因紧急抢险需要??我区部分区域停电,不便之处,敬请谅解。”随即,花都电视台滚动播出停电通知。大约半小时后,半个花都城的路灯大片大片地熄灭,交通信号灯失灵,霓虹瞬间消失??花都陷入了一片黑暗。事前,可能没人能想象,熄灭这万家灯火竟是为了救一个在高50米的高压铁塔顶端欲轻生的外来打工妹!

老师点评:不难想象,对广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现代化城市而言,大面积停电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花都区的国际航空港白云机场,也有可能受到波及。然而,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各级单位从上到下一致同意停电救人,没有争论,民众也理解支持。因为在大家心目中,明确无误的事实是——她是一条生命。

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生命故事或阅读过哪些难忘的生命故事 可能涉及到的内容

1、司马迁 受宫刑以后,忍辱负重,用不完整的生命写出了《史记》

2、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斗中身体受损,双目失明,凭借顽强的毅力继续战斗,并且完成了这部世界名著,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

6、桑兰,在受伤以后不屈不挠,成为信心和阳光的象征。

7、广州亚运会、残运会的感人故事(瞬间)

三、感悟“生命”,拓展思路

如果在“生命”这个词之前,或者在这个词语之后加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呢?

参考内容: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享受生命,感恩生命,生命的奇迹(顽强∕脆弱),生命的赞歌,生命的精彩,生命的创造,生命的追问,生命的宝贵、和谐的生命、生命的奉献?? 教师点评:生命的主题范围很广,创造(出生)、伤害(战争)、告别(死亡)是生命永恒的存在形式;珍惜、感恩、尊重、奉献、享受是感悟生命 的一个个具体的母题。

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想到了哪些经历,哪些场景,哪些新闻故事?

老师点评: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本真?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因唯一而宝贵;因顽强而敬畏;因脆弱而怜悯(珍爱);因短暂而追求;因追求而精彩;因奉献而永存(魏霞 的故事);因和谐而美丽

四、注意的问题

(一)切口要小而巧。“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如果面面俱到,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生命赞歌”等等这些方面都写下来,可以洋洋洒洒数万字,但是这种泛泛而谈就会使得自己的文章“假、大、空”,谁愿意去读呢?我们不妨从身边的一个人物、一件小事写起,就写身边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

我们看这样一篇作文(ppt)

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冰心《霞》

(三)立意要深而真。作为高中生,我们的写作和中学生的习作要有所区分,要学会让自己的文章有点深度。先来说说“什么是立意。简单地说,在动笔之前,自己心里要清楚通过自己的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想告诉什么,这就是“立意”。当然,也不是指一定要总结出某些道理来,而是文章中有一些深厚的东西令感到震动,有所感想。在平时的作文课上,老师常常要求我们“表达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线。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之所以感人肺腑,广为流传,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情真意切,打动人心。巴金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渔父》)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1、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来写。

2、多思考、多体悟我们的生活。篇二:《热爱生命》作文教学设计

《感悟生命》作文教学设计

幸福小学 裴丛波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内容后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结和单元主题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在搜集的资料中确定自己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直入主题。

师:第五单元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文章?

师:本节课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进行写作。板书课题《感悟生命》

二、写作指导

1.回顾课文、剖析写作方法。

师: 第五单元中那篇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从中感悟到了什 么?

预设:a《触摸春天》通过描写盲女安静捕捉丛林中的蝴蝶,从中感悟到:谁都有享受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b:《永生的眼睛》告诉我们一个人给予他人的最大的帮助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通过对一家三代捐献眼角膜的事来写的。c:《生命生命》通过介绍砖缝中的小瓜苗、求生的飞蛾及自己的心跳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可以将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无限的价值,要珍惜生命。d:《花的勇气》花能迎风绽放那是它的勇气。1.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你有什么感受?

(2)干裂土地中生长的小苗及汶川地震中求生的小男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生命的意义? 3.扩展主题、确定写作对象。

师:你还知道那些事物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呢?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四、方法提示: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观察小动物,从小动物开始,写热爱生命的故事。

2、观察植物,从描述花草树木的特点开始,写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

3、从遵守交通法规方面谈一谈热爱生命的意义。

四、确定主题,进行写作。

1.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你的文章题目是什么? 2.学生创作。

五、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动物习性 顽强生存

植物生长 不为境况 展现生命的现象 叙事清楚 说明道理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一节课的写作,进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教学重点:用不同的修改符号修改文章。

教学过程

一、修改题目

教师:昨天我们进行了写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成果。先来看看几名同学的题目

(用幻灯片展示习作的题目,学生浏览)

教师:浏览了题目,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发言)

教师:是啊,好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出示:“巧设题目”)

二、展示精彩的语句

1.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其他学生说一说好在哪里?

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点说:用词准确、修辞方法、完整、语句优美。(学生一读、其他学生评价)

2.教师:有的同学没有机会来展示,请你们去发现、去赏识他。(四个人一小组交换浏览画出好的句子)

出示:“赏识建议”: 1.展示介绍他人习作中最精彩的地方。方式自由。

2.用简洁的词语把精彩点写在黑板上。请画上两颗星。

三、寻找病因。

1.出示病句,寻找病因。

(缺少主语、用词不当、不通顺等)

2.学生组内互改,互相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出示:拜师求教)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运用修改符号)

五、二次创新行文。

六:总结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10

[PK赛]关于生命的作文:感悟生命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它的价值却高于一切。可人们往往都没有了解它的真谛,因而,不懂得珍惜。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父母把你含辛茹苦地带到这个奇妙的世界上,你一定要珍惜父母赐于你的生命。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让你有一翻成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让你整天游手好闲,只懂得吃喝玩乐的。父母赐予了你宝贵的生命,你应该好好利用,不能消磨你宝贵的生命。怎么好好利用它呢?答案便是:仔细发觉你所拥有的天赋,并学会如何运用这种天赋,追求你喜欢的一切,并在此有所成就。每个人的爱好各不相同,有爱好音乐的、有爱好写作的、还有爱好天文地理的等,你拥有以上那种天赋呢?或许你利用生命和天赋成为了优秀的音乐家,或许你也可以成为一名着名的作家。总之,好好利用你宝贵的生命,好好利用你珍贵的一生,便一定会有所成就。到老的时候,你便不会再留任何遗憾,也对得起你的父母,更对得起你宝贵的生命。有些人,他们往往为了别人的幸福和和平的世界,而过早地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比如:杨靖宇、刘胡兰、雷锋。这些人,他们有的是为了赶走外国侵略者,有的是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生命之花虽然过早地就凋零了,但是,他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中。有些人,常常为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愤然悲伤。大家换个角度想一想,既然活着,何不微笑着去面对这个世界呢?为什么要愁眉苦脸呢?既然活着,也要快乐的活着,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我们要用生命体会的是快乐,而不是悲伤。珍惜生命,珍惜你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去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初二:陈靖

超越痛苦的生命感悟 篇11

摘 要:张承志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黑骏马》中他用超越性的眼光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忍受失落的悲伤和精神无归属的苦闷,继续爱和怀念着草原上的索米娅和奶奶,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

关键词:张承志 《黑骏马》 生命感悟

毛姆曾说:“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是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所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落在何处的故乡。”张承志显然属于这些人中的一个。身属城市文化人的张承志从蒙古大草原到回民的黄土高原,又到文明的新疆,再回到回民的黄土高原,执拗地寻找着属于他的“故乡”,寻找着他的精神家园,超越历史和现实,追求心灵中本真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他的姿态一直都是“在路上”,充当一个寻找“精神家园”的“旅人”角色。“在路上”意味着在寻找,意味着向理想的彼岸进发。张承志对理想的探求正是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灵历程,他不断地怀疑、否定、舍弃,又不断地相信、肯定、重寻,显示了他在他所构筑的理想世界和身处得现实世界之间的思索、徘徊……

给张承志在文坛上带来初誉的小说应该是他在1982年发表的《黑骏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显示出作者在理想与现实的痛苦矛盾中对人安身立命的关心,对人类关于生命不同体验的逐渐理解与尊重,体现了作为一位理想坚守者的他感受痛苦、承受痛苦、超越痛苦,并形成对生命和生活的真实感悟。

张承志在《黑骏马》中真正发掘民族文化的深层特质,显示了他用超越性的目光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的深刻认知。主人公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正是“在路上”的张承志对生存依托的不断拒否与对精神家园不断追求的旅途中的一驿,白音宝力格这个形象承载了张承志的某些精神气象。

白音宝力格在草原上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经历了情窦初开、满怀理想的青少年,沉浸于他、奶奶、索米娅和谐的世外桃源,他深爱养育他的大草原,敬爱他的额吉奶奶,挚爱他美丽的索米娅……但邪恶力量即黄毛希拉的侵入打碎了他们的童话世界,他对他曾深爱过的一切关于草原的种种感到彻底失望,他不得不离开草原,到城市寻找相异于草原的更为文明的生活和事业。他始终不属于草原,即使他和草原的隔膜在宽容中瓦解,他还是只能把过去留在草原,他的未来却不属于草原。这样的结局显示的是他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奶奶、索米娅代表的草原文化不可调和的冲突。

白音宝力格受到了两种文化的熏染。草原文化给了他母亲式的爱(尽管来源于奶奶),给了他来自美丽姑娘索米娅的朦胧的爱情。他在拥有黑骏马后,在品尝青春萌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实现设计好了蓝图,他好学上进,自少年时就一心钻研畜牧业机械和兽医技术,常常安静而用心地读《怎样经营牧业》。他不满足于向仅凭经验的老兽医学习牧医技术,争取到了参加牧医技术培训班的机会。正如小说中所讲有种渴望“在召唤我、驱使我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1]或许他的幸运在于他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又或许他的不幸也在于此。现代文明的熏染使他对人的生活和存在有了更高精神层面的追求,在生活的困境中,他受到了两种异质文化的撕扯,他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现代文明与“藏污纳垢”的草原文化对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他走向草原时,希冀除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草原应再注入“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新鲜因素;当他走向城市时,又有一种被城市罗织的复杂的网箍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刻板的公文;无休止的会议;数不清的人与人的摩擦;一步步逼人就范的关系门路。”[1]他开始思索轻易被他割断的过去和历史的价值。他处在两种文化之中所感受到的矛盾与痛苦在精神层面上要远远大于奶奶和索米娅。

奶奶和索米娅的生活和思维是单向度的,她们从来都属于草原,从来没有怀疑过草原带给她们的价值,她们的一切都深深打上了草原文化的印迹。奶奶是蒙古草原上的平凡牧民,她信奉神,崇拜生命,用自己的奶喂活的羊羔子已能栓成一排,不顾生命危险从风雪中救下刚出生的小黑骏马,始终以自己来自生活经验的朴素的生存哲学生活在大草原上。索米娅是土生土长的草原的女儿,她没有什么文化,只念了三年的小学蒙文和算术,她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与把握只能来自她密切接触的奶奶和恋人白音宝力格。但我们从小说中可看出,白音宝力格不想也没有用自己所接触的现代文明去影响甚至改造索米娅,在天人和谐的大草原,本真的索米娅才是他的最爱。而奶奶在索米娅的生存哲学的形成及生存实践的实施中则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虽然小说中隐去了她们关于日常生活的对话交流,但从索米娅遭凌辱致孕后面对小生命的态度上可看出她们的思想是相通的。索米娅面对白音宝力格的愤怒,本能地以沉默保卫腹中与爱人无关的小生命,甚至用敌视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恋人。而奶奶这时就充当了她的代言人——这条生命才是重要的,爱情退避于小生命之后并退出了索米娅的生活前台,草原自然的生存状态除却了伦理道德的虚伪面纱,焕发了她母性的温柔怜慈的天性,淡化了她曾受的侮辱。对于生命的崇拜使她们更关注自己生活的本身,她们不用承受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但她们的沉默,她们对邪恶的忍让,对生活苦难顺从的隐忍却让她们承受了更多来自生活本身的艰辛。

白音宝力格所不能理解的造成他从草原出走的根源正是他与草原文化深深的隔膜。他“发现了自己和这里的差异”,草原上他深爱的两个女性都拒他于千里之外,作为男性的坚强的一面被隐藏的脆弱的一面击败了,他只有逃离并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

敢于面对过去和历史的人是勇敢的人,被张承志寄予厚望的白音宝力格正是如此,他曾经“轻易地割舍了历史,选择了新途”[1],但城市的“新途”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理想的精神家园,却使他在精神上再次向往和返回大草原,虽然他明知自己的“闯入者”身份,却难以割舍草原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滋养。他是这样一种闯入者,“诡异了或者遵从了沉默的法则。他们在恩爱得至深的同时也尝到了浓烈的苦味。不仅 在双语的边界上,他们在分裂的立场上痛苦”[2]。在这种痛苦中,他对于生命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在经历孤独、困惑、苦闷、忏悔之后的升华尤为可贵,使他能以一种超越的眼光包容对生命不同的经验,承认生命存在的多样和不可置否的合理性。在现代文明与草原初民色彩的文化对峙中,在关于生命存在的不同理解中,谁都没有压倒谁。白音宝力格必须忍受失落的悲伤,忍受精神无归属的苦闷,继续爱和怀念着草原上的索米娅和奶奶。

在探索理想的路上,张承志在草原的底层民众中寻找到文化之根与生命之根,超越痛苦的对生命的感悟是他踏上“心灵史”的始发站,从此他开始了更为艰困的精神跋涉……

注释:

[1]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承志:《大陆与情感》,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

感悟生命读后感 篇12

一、创设情境, 直观感受生命之“炫美”

教师出示多组图片,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生命之“炫美”。

图片1 (舞蹈“千手观音”) :这是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舞蹈《千手观音》, 这美丽的舞蹈是由21 位聋哑演员用常人没有的勇气, 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完成的。她们舞出了美丽, 舞出了对生命的热爱。

图片2 (岩壁中的幼苗) :这是生长在岩壁中的一棵幼苗, 它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竟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缺少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 茁壮成长。

小节: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不展示着大自然中的生物对生命的热爱,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习作——《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设计意图】“生命”的话题是四年级小学生所初涉的, 在这一环节中由多幅图片导入, 其中有他们所熟知的舞蹈, 也有他们生活中见过的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还有平时难以引起他们注意的弱小生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观地感受画面美, 并伴随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情境的引导, 来初步感受生命所带来的炫美, 为之后认识生命, 理解生命, 进而书写生命作铺垫。

二、揭示题目, 准确把握生命之“脉搏”

笔者带领学生揭示题目:读了这次习作题目《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你认为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些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出本次习作的题目《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中, 学生逐渐捕捉到“热爱生命”、“故事”这样两个关键词。同时学生也提出了疑问:什么样的故事才是“热爱生命”的故事呢?“生命”到底又是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既揭示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又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指导选材, 悉心洞察生命之“坚毅”

1.开拓视野, 理解人们“热爱生命”的不同方式

(1) 事例引导, 拓展思维。在平时的学习中, 我们所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不少, 例如, 与病魔抗争, 有着顽强毅力的海伦凯勒;在5·12 汶川地震中, 独自返回教室营救其他同学的小班长林浩。 (出示相关图片)

(2) “大事”化小, 善于发现。其实热爱生命的故事不仅仅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 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生活中, 也有许多小事满含着对生命的热爱, 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3) 补白练习, 丰富语言。出示不同职业人的图片, 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概念还很模糊, 对“热爱生命”这个话题更是不知从何处下手, 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事例, 出示几幅图片加上语言的引导, 让学生通过补白练习, 认识到除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外,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也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事。让学生把一个看起来“很大”的题目具体化、简单化, 消除他们在写作前的畏难情绪, 为接下来的写作打开畅通的渠道, 用补白练习说话, 帮助学生解题、破题。

2.图片引导, 理解大自然中动、植物对生命的热爱

(1) 赏析图片, 重识“生命”。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们努力生活, 积极向上, 不惧困难, 其实就是热爱我们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刚才我们一直谈论的都是人类热爱生命的故事, 其实生命不仅仅是我们人类所具有的, 在大自然中同样具有生命的还有动物和植物, 我们来看看这几张图片:

图片1 (爬山虎) :这是大片绿油油的爬山虎, 经常被安排在不起眼的院角, 大树遮挡了他们的阳光, 它们没有广阔的生长空间。为了生存,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上攀爬, 他们征服着又高又陡的围墙, 虽不引人注意, 但仍旧生活得多姿多彩, 他们热爱生命。

图片2 (角马迁徙) :每年7 月底, 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 他们迁移是为了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因此, 这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迁徙旅程, 他们同样热爱生命!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再次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依旧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引路, 让他们分别从不屈生长的植物、不惧艰辛的动物身上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中, 感受到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事例, 从而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命。

3.观察图片, 说话练习。出示多组图片, 并告诉学生,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让学生看看这些图片, 读懂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是怎样热爱它们的生命的, 选取一个例子来说一说大自然的生灵是怎样热爱它们的生命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非常认真, 接下的交流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他们从破土而出的种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从搬运食物的小虫中看到了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气势;从仙人掌身上看到了不甘枯死的求生欲望;从峭壁的松树身上看到了坚毅的性格;从山野的蒲公英等植物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学生已经从上课伊始的无从下手变得有话可说, 还说了很多他们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事例, 语言丰富异常。

四、范文引路, 描绘生命之“色彩”

1.出示范文。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笔, 写下最受感动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并为学生准备一个片段, 写的是一群蚂蚁对生命的热爱, 让学生读读这个片段。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 用范文为学生引路, 让学生感受到要想让文章写得精彩, 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必不可少, 如果能再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 让情节更加生动, 并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那文章一定会让读者赏心悦目。之后, 给出习作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重点去写。

2.写作方法指导。读了这个片段, 让学生说说其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好, 值得学习。和学生共同梳理出以下写作要点:一是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组织材料。二是可以着重选取一个细节去描写。三是习作中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四是叙述故事与写出自己的感悟, 要巧妙地结合起来写。

五、当堂练笔, 深化感悟生命之“力量”

及时要求学生动笔写作, 先写出一个热爱生命的片段。

上一篇:军训四天心得下一篇:员工《老人与海》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