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漫画作文(精选8篇)
高考作文漫画作文 篇1
有这样一幅漫画,题为“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画上有一个嘴刁香烟,左手拿铁锹,右臂搭着毛巾,裤腿挽得老高的人,正迈开步子向前走去。
在他的身后留下四五个深深浅浅的水井,但它们离地下水面总有那么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而最靠近他身后的那个,只挖了几锹,就感到这下面没有水了,要现换个地方挖。他迈开步子正向未开发地带继续“挺进”呢!
看了这幅漫画,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干劲、恒心和效率这三者的关系问题。
要干成任何一样事情,首先需要的是干劲,缺乏干劲什么事也做不成。然而这十足的劲头该如何使用呢?假如你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干干那个,结果会一事无成。这个道理小学生也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一篇寓言《白头翁的故事》。说的是林中有一只小鸟,看到黄莺鸟唱歌唱得好,就跟她学唱歌,看到燕子会做巢,又去学做巢……结果头发白了,本领一样没学成。就得了“白头翁”这个名字。
由此可见,干任何事情不仅要有干劲,还要有恒心,确定目标,持之以恒,才会获得较高的效率。这就好比做人工呼吸,只要存在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不断进行下去,直到病人恢复呼吸。如果你按了两下,无所所应,就放手不干了,这样,一个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就会断送在你手里。
因此,要取得较高的效率,必须把干劲和恒心相结合。光有干劲是不行的。而那个挖井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挖了一连串的“旱井”,而且还准备继续挖下去,干劲应该说是不小的,然而他缺乏的正是恒心,要是他能坚持下去,别说一口井,就是两口也早就挖好了,效率该是很高的。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切忌犯挖井人那样的错误,要注意干劲和恒心相结合,以取得高效率。
高考作文漫画作文 篇2
从历届高考来看, 1983年全国卷《挖井》, 1991年“三南”卷《妈妈爱吃鱼头》, 1996年全国卷《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2007年全国卷《出事了吧》, 2007年江西卷《助鼠为患》, 2010年全国卷《猫吃鱼》等, 均广受社会各界赞誉, 在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示的同时, 又使考生和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就考试的区分度而言, 漫画作文很好地甄别和考查了学生的六种基础写作能力:观察、感知、概括、创新、思辨、表达。同时, 在反抄袭、反模拟、反剽窃、反宿构、反套作等方面, 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考生, 如果不注重扎扎实实的作文基础训练, 不锤炼自己写作的思想品质, 而仅仅指望通过移花接木、生搬硬套、抄袭模拟、熟背范文等手段来猎取高分, 是十分困难的。下面, 简单谈一谈高考漫画作文的审题技巧。
(1) 观察画面, 感知材料。拿到一张语文试卷后, 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 细心审阅漫画, 千万不要忽略了漫画的标题和背景文字。在考场中, 关于漫画的一切背景文字, 对考生的构思而言, 都可能是有用的, 都可能是一种写作的明示或暗示, 都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启发。切忌草率行事, 或观察苟且。
(2) 舍弃现象, 抓住本质。一幅漫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幅漫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这幅漫画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何或显或隐的联系?这幅漫画与我们过去的传统、文化、习惯等有无关联?这是考生必须弄清楚的一些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 才能抓住漫画的主要特征, 从而把握漫画的内在本质。切忌“只看树木, 不看森林”, 或“只看现象, 不看本质”。面对漫画所展示出来的无关宏旨的枝枝叶叶, 应该毫不留情地砍去, 而大胆保留漫画的主要特征, 不要为漫画的细枝末节所困扰、迷惑、彷徨, 更不要被漫画的夸张、抽象、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所吓倒。
(3) 概括材料, 提炼观点。在充分观察、感知、理解材料本质的基础上, 在基本读懂画面主旨的基础上, 考生要紧密地联系当今的时代精神, 紧密地联系我们的文化、传统、习惯、改革、发展等, 进一步形成强有力的、鲜明的观点。
此时, 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价值指向, 必须明确提出十分“清晰”的中心观点, 而不应当提出模糊化、空泛、苍白、零碎的“感受”。否则, 作文的主题就是杂乱无章、大而无当、软弱无力的。
由于考试时间紧迫, 考生必须尽快抛弃这种凌乱而无序的“无用思维”, 尽快提炼出有价值的、特色的、个性的、鲜明的中心观点。提炼观点时, 切忌泛泛而谈, 或无的放矢, 或未能抓住材料的要害, 或以偏概全。
(4) 触类旁通, 拓展联想。围绕已经提炼出来的中心观点, 考生可以触类旁通, 拓展联想,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全面开掘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文化积累。考生可以按时间为线索, 展开历史的纵向的自由联想, 也可以按空间为线索, 展开世界的民族的横向的联想, 迅速调动和占有大量丰富而鲜活的写作素材,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漫画主题的理解, 最终形成作文思想的丰富与深刻。
展开自由联想时, 要大胆联系民族文化传统与习惯, 联系现当代社会的国情与特色, 联系多元化发展与自由发展的世界崭新潮流, 联系先进的、深刻的、科学的精神价值观, 立足真善美, 抨击假丑恶, 深入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 仔细聆听漫画的言外之意。在此过程中, 考生应始终围绕主题展开焦点思考, 聚焦时代, 聚焦道德, 聚焦文化, 力争紧扣主题, 深化主题。切忌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游离主题、一盘散沙式的胡思乱想。
(5) 围绕观点, 辩证分析。在读懂画面主旨和把握画外之音的基础上, 围绕画面主旨, 合理组织各类材料, 作科学辩证的分析。阐述中心观点时, 要不偏不倚, 科学公允, 论证有力而且丰富全面。论证时可以采取正反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各种方法。阐述观点时, 力求逻辑严密, 以理服人。切忌强词夺理, 或形成单一的片面之词。
(6) 归纳总结, 构思成文。在前者基础上, 根据题目要求, 考生要选取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素材和文体。有时候, 漫画题材往往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 但是, 漫画题材也可以写成其它文体。具体选择什么文体, 要仔细看题目要求, 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 作出正确选择。切忌好高骛远, 脱离实际, 以致选择了自己无法驾驭的文体。具体写作时, 要围绕画面, 阐述观点, 有条有理, 最后归纳成文。
高考漫画作文再次“回归” 篇3
今年全国卷的3套试题中,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均带有较明显的任务驱动,且是文字材料作文,但全国卷Ⅰ却是漫画作文,没有文字材料,任务也只是暗示而已。虽然也有老师认为这道漫画作文题也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只是材料呈现形式不同而已,但仍是漫画作文时隔六年的再次回归。
2007年全国卷Ⅰ考的就是漫画作文,图中一个小男孩摔倒在地,旁边分别举着“家庭”“学校”“社会”牌子的三个大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事了吧!”2010年全国卷Ⅰ再次出现漫画作文,图中三只猫坐在桌子前,面前摆着四盘鱼,有一只猫却去逮老鼠。这时,一只猫嘲笑道:“都什么年代了,有鱼还吃老鼠!”这两道作文題,与今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很神似。从中可以看到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很贴近生活,同时又能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看似很粗浅的场景,但想写好并不容易。
从历年高考作文来看,漫画作文出现频次较少,而对于漫画作文而言,读懂漫画的寓意,准确找到关键点才是该题的得分点。
小贴士
高考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篇4
近年来,全国一卷一直在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今年又回归漫画类材料作文,富有新意。漫画作文《有鱼吃还用不用捉老鼠》,20漫画作文《摔了一跤》让很多考生记忆犹新,时隔六年由考查漫画作文,确实出乎意料,这也是对今年任务驱动类作文和时评类备考的一个突破,命题反猜题意识很强。
◆审题难度大于去年,要注意审准寓意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我们要以赏识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不以分数论英雄,进步均有可取处,不宜体罚孩子。
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如果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如果写得出色,就会赢得高分。
今年作文构思立意:
最佳立意:不以分数论英雄,进步均有可取处。
主要角度: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以鼓励为主,看到孩子的进步之处,不以分数论英雄,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正确看到孩子的进步之处,不能分数高就奖励,分数低就惩罚。不宜体罚学生。反对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鼓励的阳光下幸福成长。如果一味惩罚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优秀的孩子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次要角度: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成长,进步均有可取处,暂时的退步也不要气馁。分数进退均要理智看待。分数不等于实力,分数不等于能力,等等。
也可以从教育入手,进行适度拓展,如联系各行各业管理者均要注意以鼓励为主,激励每一成员积极提高业绩,不以数字论英雄,多些正面激励,多些人性化管理。
◆内容贴近生活, 比较接地气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突出“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关注家庭生活,要注意正面激励,共建和谐,是一道好题。
◆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图文型”是新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审题立意方面除了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外,还要注意细心审阅画面,读懂画意画旨非常重要,包括标题文字和图片中的文字。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另外,作文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一些平时的真功夫,仍要在深处挖掘。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相关链接: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
(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
漫画高考作文议论文 篇5
不可否认,在“胜为王败为寇”的王朝理念下,分数有其存在的土壤,它是一把客观的标尺,标度着角逐的实力。想想,人生任何一场考试都不是以分数来论英雄吗?比如科举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没错,分数成为定夺上下的一把利器。
可是,细想一下,分数有那么神奇吗?我们为何对分数如此敏感啊?
人们总喜欢用分数来为学生贴上标签,将分数与“好生”、“差生”对号入座。分数高,则把“好生”的荣光慷慨地放大;若是分数低,则把“差生”的帽子冰冷地扣上。就这样,我们把分数的功效妖魔化,人为地拔高分数的价值,认为分数就是一切。于是,学生苦苦拼搏,追求分数,可忘记了健康的体魄和美丽的灵魂;老师呕心沥血,汲汲于分数业绩,却忽略了学生灵魂的塑造和创新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唯分数论”的价值观在作祟。
人们总认为分数提高一点就是进步,降低一点就是退步。分数面前,我们变得如此小气、敏锐。从“亲吻”到“手掌”,从奖到罚,我们眼中只有学习的分数,却漠视孩子背后的努力,无视孩子的学习能力。那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正演绎着喧嚣的功利主义。看看,今天虎妈狼爸不就是功利主义的罪魁祸首吗?棍棒教育不就是教育走上“快车道”的加速器吗?这幅漫画中,惩罚变得如此简单,奖励变得如此廉价。穷其原因,教育的功利主义肆意泛滥。
在“分数”被神化的今天,功利化教育雕饰出来的是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心愈加浮躁,事事只求政绩。以利润多少考核企业,以GDP高低选拔官员。可教育从来就不是政绩的附属品。若我们的教育演变成“政绩利益争夺战”,那所谓的人才早晚会成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黑心人。
说实在,分数已成教育的心头大患,以分数论奖罚,绝非教育改革的出路,更不是教育的本质。这样的做法是粗糙的,甚至是粗暴的,换来的绝不是教育的春天,而是教育的寒冬。还记得龙应台恳切地对儿子说:“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只有当盘绕在教育头顶上那一片分数“雾霾”净化之后,我们才能回归真正的教育。各位真正关心教育的人,请还孩子一片宁静的天空,别让分数成为孩子挥之不去的“雾霾”。
高考猫不捉老鼠漫画作文 篇6
众猫吃鱼不捉鼠,一只猫,如果没有主人,它能吃多少鱼,我想猫爱鱼可能是在人类开始养猫时开始的,猫的天性应该是爱捉老鼠的,可随着人类的发展,猫渐渐被人类宠物化贵族化,猫的天性当然会丧失,而且现在老鼠出现在在人面前的机率是相当的小,出现在在猫面前也不大,你想一只天天有鱼吃,肚子天天撑着的猫会去捉老鼠吗。出现在这样的现象是被人类溺爱的结果。
由此可以想到现在社会的一些年轻人,从娇生惯养被父母溺爱,长大了边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犹如一只宠物猫,如果主人不给鱼吃,它就可能饿死,因为不会捉老鼠,更不会下水捉鱼。
高考作文漫画作文 篇7
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漫画, 对漫画有一种熟悉感。在作文教学中, 漫画往往能凭借其熟悉的图像形式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激起学生想说的冲动, 调动学生想写的欲望。小学语文教材中漫画作文的数量虽然不多, 但它独特的形式、浓浓的趣味、深刻的主题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感悟、创新的能力, 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一、漫画作文的现状与困惑
1. 阅读取向差距明显
客观而言,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的漫画与学生从小接触的漫画还是存在一定差异。虽然都以图像信息为主, 但学生从小习惯阅读的漫画大多是《七龙珠》《机器猫》等故事性较强的长篇儿童漫画, 其中的单幅漫画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含义也比较浅显。长期阅读此类趣味较强、主题较浅的漫画, 会导致学生对教材中的漫画题材较难适应, 理解图意时往往习惯停留在表面上, 就图论图, 对于作者隐藏在画中的主题思想较难体察。
2. 生活阅历相对单一
小学生大多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 接触社会的机会少, 生活阅历相对单一, 思维比较简单。面对漫画中凝练的图像、含蓄的表达, 深刻甚至复杂的主题, 学生较难理出思路, 抽丝剥茧地提炼出画家真正想表达的观点。尤其是含有批判意味的漫画, 天真的学生往往会被图画表面直观浅显的“笑点”所迷惑, 而忽略了漫画中幽默的真正意义, 理解图意易出现偏差。
3. 习作描述缺乏感悟
漫画与生活密切联系, 题材多取自社会的热点或争议点, 而小学生习惯关注自己的小天地, 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普遍较少。因此, 对于以针砭时政、讽刺幽默为主的漫画题材, 小学生难以将视角从画投射到相关联的社会生活中去, 更难将画中的某一个瞬间或场景与社会中的某一种做法或现象联系起来感悟。习作容易局限于画面本身, 出现描述画面多、感悟少评议少的情况。
二、漫画作文的有效指导
1. 多视角观察
漫画由于其丰富的内涵, 在解读时应注重从不同角度切入, 这样才能充分感受漫画蕴涵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智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从画中不同事物的角度或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多方面理解漫画。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中的漫画《假文盲》。虽然只是简洁的单幅漫画, 但漫画家华君武所要表达的意思却十分丰富。图中, 候车站特地设置的“母子上车处”通道里站着的既不是母亲也不是孩子, 而是四个高大冷漠的大男人, 他们视醒目的“母子上车处”五个字而不见, 心照不宣地共同成了“文盲”。此时, 一对弱小的母子, 却可怜兮兮地站在通道旁等车。
对于这样一幅颇有味道的漫画, 教师如果善于引导, 学生的作文则会打破单一模式, 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感悟。
A.从四个男人的角度去观察。他们既不是虚弱的母亲或年幼的孩子, 也不是老人或病人, 四个衣冠楚楚强壮有力的男人为了贪图一点方便就面无愧色地站在通道里, 故意视“母子上车处”这块标牌而不见。画家显然是想通过漫画谴责社会上那些令人不齿的“假文盲”, 他们在各种道德约定前装聋作哑, 置社会公德于不顾。B.从母子的角度去观察。那位母亲包着头巾, 在寒风中怀抱幼儿孤零零站在通道外。假设公交车此时驶来, 那对母子想必也是最后一个上车, 至于座位, 大约早被人抢占去了, 可此时, 既不见候车站的工作人员主持公道, 也不见其他乘客仗义执言。画家在某种程度上谴责了那些冷漠的旁观者。C.从两者的角度综合去观察, 又会产生新的感悟。个头上, 四个男人显得尤为高大强壮, 而一对母子则特别瘦小。本该被照顾的却站在通道外, 这对通道内的四个男人而言难道不是最好的嘲讽吗?再看神态, 四个男人一脸漠然, 明明理亏却毫不羞愧, 而那位母亲却只敢斜着眼窥视这四个不该出现在通道里的人, 仿佛理亏的是她。画家通过这颇有深意的对比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畸形现象———无公德者反倒不以为耻, 受害者却不敢据理力争。
2. 多层面感悟
一幅优秀的漫画, 必然是画家眼光敏锐、思想深刻的佳作。画家通过特定的画面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些“思想”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而是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反复酝酿。阅历浅且理解力较弱的小学生, 迫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层面地对漫画进行感悟。首先, 应该理解漫画最表层的意思, 也就是图像所描述的一个故事或一种现象。其次, 要在明白画意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画家通过图像表达的讽刺或表扬。最后, 要学会联系生活, 进行思考, 真正体会画外之意。而越是优秀的漫画作品, 越是有着丰富的内涵, 表达上越是含蓄, 也越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利用联想多层次地触摸画家隐藏在画面下的真正意图。
如漫画《两只狗》。两条差不多的狗从不同的镜像中得出了相反的自我认识, 既而产生了相反的态度。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比较单一的角度去理解这幅漫画, 认为画家要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哈哈镜, 要选择合适的镜子。
这仅仅是画意中最浅显的内容, 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画家讽刺的目的, 仔细观察两条狗照镜子之后不同的态度。两条狗从哈哈镜中分别看到了自己不同的形象, 镜像为高大威猛的那只就自我感觉良好, 昂首挺胸, 叼着雪茄逛大街, 镜像为孱弱瘦小的那只就畏畏缩缩, 颤颤巍巍地匍匐前进。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 明白了作者其实是在嘲讽那些只信镜子不信自己的人。
至此, 对于画意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图像上, 教师应再启发学生从狗联想到生活, 联想到人, 从镜子联想到来自外界的评价———这幅漫画画的仅仅是狗照镜子吗?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 明白了画家的真正意图———讽刺那些凭借他人的几句评价就丧失了独立判断能力的人, 一些没有清醒头脑的人。
3. 多元化评点
由于漫画特殊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 决定了对小学生漫画作文的评改必须走向多角度多主体的多元化评点。
一是评点角度要多元化。漫画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漫画中直观图像的描述, 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是否准确、生动进行评点。同时, 要根据学生的图像描述与画意解读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评点。画面的描述中应渗透学生的解读, 不能用白描的手法完全客观地来描摹画面, 这样会导致解读与漫画脱节。再次, 从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时条理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明确进行评判。最后, 还可以评点学生从漫画中感悟到的寓意是否深刻。但这一点要求不宜过高, 小学生阅历浅, 思维的深度不够, 对于寓意的体会必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评点时不宜过于重视主题的发掘。
二是评点主体要多元化。同一幅漫画, 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 必然会出现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教师作为评点主体, 固然能在高度、深度、广度上给予学生准确而有效的指导, 但学生成为评点主体时, 往往还能产生自我修改的新思路。学生在互相评点、修改等行为中会再次深入地感悟漫画的寓意, 而此时, 学生对漫画的解读也将趋于更准确、更深刻。
三、漫画作文教学的再思考
学生根据漫画写作文的最大困难并不在于画意的描述, 而在于解读容易出现偏差, 联想和感悟受阅历理解力等局限, 有时会趋于浅薄化和模式化。要真正帮学生解决这些困难, 着眼点应不仅停留在课内指导上, 还要在课外进行恰当的引导。
1. 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信息
小学生习惯于用“好坏”“对错”的二元化判断来分析事物, 其实, 大千世界, 岂能用几个字一言概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 而不是拘泥于简单的角度。要积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个性解读, 可以巧妙借助语文教材中一篇篇内涵丰富的课文, 有机结合孩子熟知的课外书里性格复杂的人物或灵活利用班级里临时突发的事件,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中聚焦的热点,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地看待事物。这样学生在阅读漫画时, 才会习惯地进行多角度创造性的解读, 发掘出作品的丰富寓意。
2. 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习惯
引导学生利用新闻积累大量信息, 紧跟社会潮流, 把握时代脉搏。漫画针砭时弊的特性, 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又怎能体察到漫画的深刻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每天读报听新闻的习惯, 时时刻刻关注生活, 积累信息, 紧跟时代。这样, 阅读漫画时, 才能从小小的几格画面中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事例, 甚至上升到看待社会现象的高度, 最终提升对漫画主题理解的深度。
3. 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
高考政治漫画题型解读及应考策略 篇8
关键词:高考;漫画;应考策略
漫画型材料试题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近六年来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20余次,而且出现的频率也日益增高。并且,这种试题类型在语文和历史等学科也是常见题型,日渐流行。但是从反馈来看,漫画型试题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具有相当的难度。这种所谓的难度正是对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四种能力要求的缺失和不适应。为了更好地培养这四种能力,下面对高考政治漫画题型的特点及应考策略进行分析。
从考试大纲所提到的四种能力来看,我觉得漫画题更多的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问题逻辑题型则似乎更多的是在考查论证和探究的能力。
一、关于漫画
漫画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标题、画面、画注。把握住这三个方面是我们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关键。
1.标题
漫画之难,首先在于我们被画面所迷惑,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漫画一定就重点看画吗?其实漫画不是只有画面,一般的漫画都有标题,什么是标题,就是标明题意。欣赏漫画首先要从标题入手,标题有两个作用:一是强化主题;二是辅助画面,所以,欣赏漫画首先要从标题入手,这时最怕遇到无题式,不是真的无题,而是标题就是无题,之所以无题,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纠结,因此,这种漫画的主题就更难把握,好在这类漫画在高考中还未体现。
2.画面
漫画的画面一般很简单,笔法粗糙,线条夸张,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在其中,这是我们欣赏漫画的最大困难所在。由于这里的象征手法,学生很难从中把握住画者的真实意图,以及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我说的是两个意图,只有理解了两个意图才能解答好漫画题、选择题,否则就算你是漫画作者,如果你不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你也不会得分。那么如何看画面呢?刚才我们提到漫画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主题,那么看夸张处就是在把握作者的弦外之意。
3.画注
漫画为了表达内涵,往往会配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这些文字就成为我们把握漫画主旨的金钥匙,从高考试题来看,这些文字对于我们提取漫画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实对于有画注的漫画,以注为主,以画为辅。
二、漫画的类型
漫画类型的划分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划分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主题的不同,结合高考试题,我们大致分为两种。
1.反语式
这种漫画的讽刺意味浓厚,标题或题注和画面呈现出相反的思想内涵,这种反差更加强化了漫画的讽刺性,更有助于突出画者的思想主题。
2.正语式
顾名思义标题和画面的主题是统一的,通过字与画的重叠,彰显主题,如情有独钟,但是这种漫画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较少。
三、漫画题
以漫画为素材,通过对漫画主题的思考,配以一定的逻辑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就是一道标准的能力立意的试题。
1.题型
以选择题为主,回顾近六年来的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以漫画作为非选择题材料的试题很少,大多数都是以选择题为主。
2.考点分布
漫画是思想的表象和外化。因此,漫画试题多数分布在生活与哲学以及文化生活部分,经济和政治则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漫画虽然具有鲜明的讽刺性,但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漫画多数属于暗讽的漫画。这类漫画多数是对人不对事,对一部分人的另类做法加以讽刺,而哲学与文化是最好的载体。旗帜鲜明地去抨击社会现实的漫画很难作为素材引入高考,因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是第一位的。
3.设问特点
就漫画题的设问而言,命题者并没有因为漫画试题的信息提取有一定困难,就放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恰恰相反,这种题型的出现就是为了充分考查学生的能力而设置的。就漫画本身而言,当然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但是进入题的层面,则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查。
我对比了近几年来高考漫画题型的设问,大致有三类,内涵类、探究类、外延类。这同其他类型素材的试题差别不大,也是以问题意识作为命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漫画只是让我们的学生发现问题的一种介质,而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问题。
4.解题
漫画的解题,很多教师做出了很多不同整理,从方法上看,各具特色,而且共性鲜明,但是问题在于稍显复杂。删繁就简来说,任何题的解题只有两个步骤:打开冰箱门;把大象赶进去。那么对于漫画题而言同样适用。
(1)解读信息。包括解读漫画信息和试题信息。漫画题的关键当然就在于漫画本身了。
(2)关注答案。对于选择题而言,当我们把握住漫画的主旨以及问题的生成以后,其他的思路和步骤就不再具有漫画题的特质了,无论是漫画题、名言警句题、科技素材题、时政题、图表题等都是一样的,这是属于选择题的特点及策略分析问题。
【高考作文漫画作文】推荐阅读:
高考漫画作文题目02-02
高考漫画作文范文02-07
高考满分作文:江苏高考满分作文08-10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立意的技巧03-24
高考作文:天津高考阅读02-20
安徽高考零分作文高考03-26
疫情高考作文题目预测_高考作文押题06-17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出规整的高考作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