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

2024-11-10

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共11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关键

讨论、探究实验、讲授

讨论

实验器材有:电加热器两个、水、煤油、温度计、手表

一、导入新课

指导观察投影: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图片教师引导: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升高,需要用水来冷却。这里用水为什么不用其它液体呢?组织学生讨论,肯定有价值的猜想。点拨:会不会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强呢?引出课题,并板书。展示学习目标。

二、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1)水的质量。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2)加热后的温度(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三、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升高温度相同: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等等

(三)比热容的应用

让学生思考交流(1)冬天,暖气管道中用热水取暖(2)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四、热量的计算

在明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放热呢?举例:将2kg 水加热,升温10℃,水吸热多少?让学生讨论,说出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Q吸=cm(t2-t1) Q放=cm(t1-t2) 说明各个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及各个物理量的单位。特别明确⊿t、t2、t1代表什么温度。

例题1、投影显示题目,明确题意,分析解题思路,解法示例。

变式训练:利用公式,分别会计算Q吸、Q放、c、m、t、t0、⊿t

五、练习巩固:题目见随堂练。

学生板演,为其他学生示范,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教师指导做题,及时反馈矫正。

六、课堂总结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七、板书: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

(1)水的质量。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小结: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三、热量计算(对同一物质状态而言)

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Q吸=cm(t2-t1)

Q放=cm(t1-t2)

谈初中物理《比热容表》的学习 篇2

1 巩固比热容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

以水的比热容42×103J/(kg·℃)为例,由比热容的定义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42×103J),叫做这种物质(水)的比热容。使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又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分析得出,1kg水吸收42×103J的热量其温度将升高1℃,或42×103J的热可使1kg水温度升高1℃;然后又指出,1kg水温度降低1℃放出热量也是42×103J。从而可进一步明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 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类比密度知识引导学生读表认识:

(1)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如铜的比热容是039×103J/(kg·℃) ,铁的比热容是088×103J/(kg·℃);(2)物质的状态不同其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42×103J/(kg·℃),冰的比热容21×103J/(kg·℃);(3)物质比热容大小跟物体的质量、体积等无关,一滴水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归纳说明物质比热容大小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

3 获得比热容大小的具体认识

引导学生读表得出:

(1)液体比热容一般比固体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较大;

(2)若以J/(kg·℃)为单位,液、固体比热容的数量级是“×103”;

(3)常识性了解比热容单位的换算,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42J/(g·℃)。

4 记住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42×103J/(kg·℃),强记。铜、铁、冰等的比热容尽量记住。这将为解决有关比热容的问题带来一些方便。

5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

(1)内陆气温变化比沿海显著的原因解释。结合砂石、泥土比热容092×103J/(kg·℃)、084×103J/(kg·℃)和水的比热容42×103J/(kg·℃),可引导同学们分析,42×103J的热可使1kg的砂石、泥土温度升高约5℃,但这些热却只能使1kg的水温度只升高1℃。由此说明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同质量的砂石、泥土温度变化比水大;反之亦然。而内陆砂石、泥土多,沿海水多,故内陆气温变化比沿海大。

(2)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剂。因同质量(如1kg)的水和其它液体(如煤油),温度变化(如1℃)相同,水吸收或放热(42×103J),比煤油吸热或放热(21×103J)多些,故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剂较其它液体效果好些。这里应注意说明的是,冷却物体用同质量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的原因是0℃的冰熔化成的0℃水要吸热,避免造成因水比热容比冰大,用水冷却比冰效果好的误解。

(3)我们在学过物体温度变化吸、放热的公式Q=cmΔt后,可再由公式讨论说明前问题(2),变形为Δt=Q/(cm)可进一步讨论说明前问题(1)。

6 鉴别物质

利用例题介绍混合法测物质比热容的方法,并指出利用比热容也可鉴别物质。然后结合密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说明,人们鉴别物质一般用密度而不用比热容的原因是由于:一是测比热容较麻烦不方便,二是用一般方法测出的比热容值误差较大。

初中物理教案比热容教案 篇3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 C. 向核反应堆内注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 由于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应及时排入大海

2.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样大

3.根据下表中给出的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A. 制作体温计常用水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大 B. 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C. 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 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铅吸收的热量多

4.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石蜡的形状如图所示,则比热最大的金属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一样大

5.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 篇4

山东威海荣成第36中学 张红云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五、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经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 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二、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

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 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教师导引一: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4.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表一)物质的种类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表二)物质的种类

加热的时间(min)

升高的温度(℃)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或交流时忽略的问题,如: 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你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原文地址http://lspjy.com/showtopic.aspx?topicid=21692&page=end们怎样使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他们组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 5.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教学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1)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2)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2.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五、分析与论证 1.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进行交流。3.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由表一数据可比较容易分析出水吸热能力强,教师可针对表二里的数据进行引导: 问: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沙子均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怎么办? 答:应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让它继续吸热。问:水和沙子谁的吸热能力强? 答: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吸热多,故而水吸热能力强。【知识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体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性质呢? 引导学生分析: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而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介绍比热容的符号、单位。强化训练: 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 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比热容表。(1)任选一种物质,让学生在表中查出它的比热容,并说明表中数据所表明的物理意义。(2)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看看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迁移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 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在我们家中安装的“暖气”用什么作介质?(2)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3)生活中、各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和散热的情况? 解释导入新课中提到的问题: 为什么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大?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所得、能力所获、情感体验各方面进行总结。【课后延伸】 师: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海边小城—石岛,是大海养育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正午和晚上海边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课后注意实际观察,然后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网络或图书等资源查阅资料,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八、板书设计 §11.4 比热容

与质量有关 探究:物体吸热多少与升高的温度有关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2.单位:J/(kg·℃)-1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4.应用:

九、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沿海渔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由提出问题入手开展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

比热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课 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 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比热容”探究活动

比热容 篇6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    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比热容”探究活动

比热容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制定实验探究方案;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去大海边玩。同学们想去吗?听去过海边的人讲,海水很凉,砂石很热,你想知道原因吗?

(创设物理情景,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二、新知探究

(一)、提出问题:生活经验检查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请你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

1、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更多的热?(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出结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学生得出: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_越多_____ 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砂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二)、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研究它们吸热能力的差异。

2、实验器材:两支酒精灯、两个金属盘、两个铁架台(带铁夹)、两块石棉网、质量相同的____和____、两支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既然物质吸收热量可能与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有关,那么该实验用什么探究方法。)

3、怎样确定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体现转换思想)

4、动画播放实验过程 数据记录表

展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5、分析论证

结论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结论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小 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6、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观察表格 类比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

表一采用“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即用相同体积比质量,从而引入密度这一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表二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从热学角度比较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谈谈你对比热的理解:

质量为m千克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t℃,吸收了Q的热量?质量为1千克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t℃,吸收了_____热量;

质量为1千克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了热量________。

6、练习巩固: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详案

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8—2019学上学期教学设计

《比热容》

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

第1课时比热容(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是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是热量计算的基础,它在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查比热容表。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模拟类比的方法,体会比热容物理意义

3.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物理意义;(2)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教具准备: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钟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电取暖器、沙子.2.信息技术:PPT课件、视频资料、微课、flash动画讲解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视频,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我们来体验一下。

二、初步体验

1.用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沙子加热,让学生触摸体验。同样的加热条件,为什么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不一样? 物质在吸热后温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用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回忆并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多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低些„„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板书:

(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3.师问:如何判断“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

学生不难回答出:加热时间的长短。师接着问:这是什么研究方法?(转换法)

4.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三、合作探究

1、师: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探究物体类有关——比热容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

(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择优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沙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 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或沙子)? b.你们怎样使食用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

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 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师为了表示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物理学中引进物理量——比热容.注意: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度数也相同,故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

板书: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2.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小资料》并思考,可以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泥土比水的比热容要小„„

板书: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即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 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

生:(齐声回答)不变.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四、水的比热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变化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的《小资料》和P13页的《想想议议》,说说在生活、生产中如何应用水的比热容.生思考、分析、发表看法:因为水的比热容与其他的液体相比要大得多,这样水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些.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田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 真棒!大家分析得很对,请大家课后阅读教材P12~P13页的最下面两段文字,思考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五、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六、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学会了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还明白了比热容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水的吸热本领最强.生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生3: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与温度、质量、体积都没有关系.生4:在生产、生活中,为什么经常用水作为取暖剂(或冷却剂),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最大,在质量相当,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水与其他物质相比,水吸收热量多;换句话说,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要多些.生5:质量相当的沙子和海水,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大约只有水的1/4,因此,沙子升高的温度大约是水升高温度的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我们赤脚走在海滩上,感觉沙子热烫热烫的,而海水却

是凉凉的,就是这个道理.生6:为了保护大自然,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防止热污染,我们要提倡低碳生活,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

【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知道了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变化的温度.而且明白了水的比热容较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大,这点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与这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热机的冷却系统用水作为冷却剂,也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3)热水取暖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篇9

一、学习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教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同学的猜想,导入课题。

2、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2)加热后的温度(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

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等等

(三)比热容的应用 让学生思考交流

(1)冬天,暖气管道中用热水取暖(2)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4、热量的计算

在明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放热呢? 举例:将2kg 水加热,升温10℃,水吸热多少?

让学生讨论,说出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t Q吸=cm(t-t0)Q放=cm(t0-t)

说明各个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及各个物理量的单位。特别明确⊿t、t、t0代表什么温度。例题

1、投影显示题目,明确题意,分析解题思路,解法示例。变式训练:利用公式,分别会计算Q吸、Q放、c、m、t、t0、⊿t

5、练习巩固:

题目见随堂练。学生板演,为其他学生示范,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教师指导做题,及时反馈矫正。

6、课堂总结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设计 篇10

《课标》在科学内容这一部分明确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了解热量概念。

要求不多,但本实验属于科学探究实验,《课标》中科学探究是被列入内容标准的,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故本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按照新课标要求,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故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从实验到理论的科学方法。故本节的学习目标为:(出示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难点:

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说学情】

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课标》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热容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属性,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结合《课标》本节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出示课件)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新疆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实例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学习本节内容:《物质的比热容>>,引入课题。(情景引入,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2、生活感知:(出示课件)(1)、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结得到: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那么(出示课件)(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强调质量、升高的温度相等)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提出探究问题: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顺利的关键,由于本实验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综合考虑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如下问题,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出示课件)

(一)、根据问题讨论设计实验(1).选取什么物质进行对比?用什么工具测质量?(2).用什么工具对它们加热?(3).用什么工具显示它们温度的变化?(4).怎样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在完成本实验提示的基础上来)

(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应有两种方案(出示课件)。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强调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明确按实验方案二进行实验,与提出的问题一致,简化了实验,可使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更明确一些)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本环节事先应安排好小组分工,明确小组要求)(出示课件)(将学生划组,明确分工,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评比星级小组,星级组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分析和论证

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实验数据误差大)组织学生讨论。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6、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热源不可能绝对一致、加热时间的控制等),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在学生得到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基础上自然引入下面问题?

7、交流与合作: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在学生提出该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看课本P34页的的文字,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3).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符号呢?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8、练习巩固: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出示课件)

9、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七、说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出示课件)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2、单位;J/(kg • ℃)

初三物理知识点 篇11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应用: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

4.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四种基本元件组成。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流动的电荷)的装置。

6.用电器:使用电源供电,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的元件。

7.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8.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9.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10.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11.在串联电路中,若电流相等,则I1:I2:I3=1::1。

12.在并联电路中,若两端电压相等,则U1:U2:U3=1::1。

13.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14.在并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R1:R2:R3=1::1。

15.在串联电路中,若功率相等,则P1:P2:P3=1::1。

16.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17.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功率相等,则P1:P2:P3=1::1。

18.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19.在串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P1:P2:P3=1::1。

20.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21.在串联电路中,若电流相等,则I1:I2:I3=1::1。

22.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23.在串联电路中,若功率相等,则P1:P2:P3=1::1。

24.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25.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功率相等,则P1:P2:P3=1::1。

26.在并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R1:R2:R3=1::1。

27.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28.在并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R1:R2:R3=1::1。

29.在串联电路中,若功率相等,则P1:P2:P3=1::1。

30.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上一篇:情满校园教师演讲稿下一篇:腾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