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委托合同书格式

2024-05-30

的委托合同书格式(精选14篇)

的委托合同书格式 篇1

合同编号: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

受托人:________签订时间:__年__月__日

第一条 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处理______________事务。

第二条 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的权限与具体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委托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四条 委托人(是/否)允许受托人把委托处理的事务转委托给第三人处理。

第五条 受托人有将委托事务处理情况向委托方报告的义务。

第六条 受托人将处理委托事务所取得的财产转交给委托人的时间、地点及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委托人支付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所付费用的时间、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 报酬及支付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 本合同解除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条 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___种方式解决:

『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一)提交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二条 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条 本合同未作规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委托培训合同 ·审计鉴定合同 ·委托投资合同 ·委托书

住所: 住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签字):(签字):

电话:电话: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账号:账号: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监制部门: 印制单位:

的委托合同书格式 篇2

1.1 委托合同的种类

(1) 根据受托人的权限范围, 委托合同可以分为特别委托和概括委托。

特别委托是指委托人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数项事务的委托;概括委托是指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的委托。

(2) 根据受托人的人数, 委托合同可以分为单独委托和共同委托。

单独委托是指受托人为一人的委托;共同委托是指受托人为两人以上的委托。

(3) 根据受托人产生的不同, 委托合同可以分为直接委托和转委托。

直接委托是指由委托人直接选任受托人的委托;转委托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再选任受托人的委托。受托人为委托人进行转委托, 除紧急情况下受托人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而需要转委托的以外, 应当征得委托人的同意。

1.2 委托合同的特征

(1) 委托合同是建立在委托人与受托人相互信任基础上的。

委托人之所以选定受托人为自己处理事务, 是以他对受托人的办事能力和信誉的了解、信任为基础的;而受托人之所以接受委托, 也是出于愿意为委托人服务, 能够完成委托事务的自信, 这也是其基于对委托人的了解和信任。因此, 委托合同只能发生在双方相互信任的特定人之间。

(2) 委托合同的目的是处理或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事务。

委托人委托的事务通常是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 委托人不便或不能亲自处理的事务。关于委托事务的范围, 《合同法》解释上不限于法律行为。但是, 委托事务的范围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委托事务必须是委托人有权实施的, 且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行为。

(3) 委托合同一般是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处理委托事务。

受托人处理事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和费用, 而是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进行的。因此, 委托合同的受托人处理受托事务的后果, 直接归受托人承受。

(4) 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 也可以是无偿合同。

委托合同是否有偿, 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如约定收取报酬, 则为有偿合同;如法律没有另外规定, 当事人双方又没有约定给付受托人报酬的, 则为无偿合同。

(5) 委托合同为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

委托合同自双方达成一致的协议时即成立, 不以标的物的交付或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 因此, 委托合同为诺成合同。委托合同采用何种形式, 由当事人双方自行约定, 因此, 委托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2 委托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1) 委托人欺诈受托人。

委托人欺诈受托人主要指委托人没有遵循合同法诚实信用的原则, 把委托事项的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受托人, 而是捏造事实、隐瞒真相、做了欺骗性的描述, 并以利益引诱, 使得受托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 与委托人订立了委托合同, 并因此利益受损的情形。例如, A市甲机械厂, 生产多种型号毛织机, 其中部分型号的机种获得了合格证及获奖证书, 但有一种**型号的毛织机质量不合格, 常有客户退货, 造成库存积压近百台该种型号的毛织机, 占用了大量资金, 导致财务状况不佳。为了摆脱困境, 甲机械厂派人联系B市乙机械厂, 请其代为销售积压型号的毛织机, 并出示了不同型号的其他机种的合格证及获奖证书, 以获取信任。同时许诺, 每售出一台毛织机, 乙机械厂可从价款中直接提取20%作为报酬, 剩余价款汇回甲机械厂。双方根据约定订立了委托合同。合同生效后, 乙机械厂为甲机械厂代售**型号毛织机。在一个月内乙机械厂售出20余台毛织机, 扣除报酬, 剩余价款尽数汇给甲机械厂。但是第二个月所售出的毛织机因质量问题纷纷被买家退货, 乙机械厂被迫返还毛织机货款, 加上运输费、保管费等, 乙机械厂因此受到损失20余万元。本案例即为委托人欺诈受托人, 使受托人蒙受损失的情形。

(2) 受托人单独欺诈委托人。

受托人单独欺诈委托人主要是通过骗取委托人信任, 以为委托人处理委托事务为名, 骗取报酬, 为自己牟利, 使委托人利益受损的情形。例如:孙某原是甲木材厂的办公室人员, 现已被开除。在偶然的机会, 孙某得知乙家具厂急需购买一批木材, 孙某主动找到乙厂厂长, 声称自己曾经任甲木材厂的办公室主任, 和甲厂厂长很熟, 能以低于市场价的出厂价采购木材。甲厂厂长信以为真, 于是与孙某订立委托合同, 委托孙某为乙家具厂代购木材, 价格为出厂价。双方还约定货到付款。过了几天, 孙某找到乙厂厂长, 称需要“活动费”2万元, 乙厂厂长先付给其1万元, 约定有消息后, 再付1万元。孙某拿到1万元钱款后潜逃。本案例即为受托人单独欺诈委托人的情形。

(3) 受托人与第三人合谋欺诈委托人。

受托人与第三人合谋欺诈委托人主要是受托人利用委托人的信任, 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欺诈委托人, 以谋取委托人的报酬、费用, 使委托人利益受损的情形。例如:甲服装厂委托张某代购一批布料, 张某找到其亲属任销售科长的乙布厂, 购买了一批库存积压布料, 并开出虚假发票, 上列价款15万元, 实际只支付给乙布厂9万元, 剩余6万元, 被张某及其亲属平分。此案例即为受托人与第三人合谋欺诈委托人的情形。

3 委托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

(1) 学习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识。

合同的当事人应该了解合同的订立过程、合同的必要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等法律知识, 这样在订立合同时才不会盲目无从。

(2) 明确委托合同应具备的条款。

订立委托合同应具备如下条款: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名称 (或姓名) 及住所;委托事项 (应明确委托事项的名称、数量、规格、质量、完成时间等具体要求) ;授权范围;委托期限;报酬支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终止;违约责任;合同纠纷的解决等。

(3) 订立委托合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事人在订立委托合同前应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 通过与对方的接触、谈判, 获知对方的有关信息, 包括对方的姓名、职业、社会关系、道德品质、经验阅历及对方订立合同的目的等方面, 以利于合同安全。

(4) 在利益面前保持理智, 做好理性分析。

欺诈者常用的手段就是以利诱人, 有些当事人为了利益, 被对方所欺骗、蒙蔽, 以致上当受骗, 不仅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 而且还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 最后追悔莫及。根据经济学的原理, 利润越高, 风险越大, 因此, 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保持理智, 对委托合同的条款要详加分析, 查看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条款是否齐全、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或者矛盾的地方, 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被欺诈。

(5) 不擅作主张, 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要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他们比一般人熟悉本领域的情况, 有丰富的经验, 可以分辨出合同的漏洞及陷阱。当事人应当用认真的态度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6) 一旦被欺诈, 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损失扩大。

当事人一旦察觉被对方欺诈, 一定要立即采取中止交易、追缴财物、提起诉讼等手段, 保护自己的利益。必要时, 可以请求法院对欺诈人的财产进行诉讼保全, 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检察院搜集证据, 准备材料, 为庭审做准备。总之, 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 防止损失扩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往逐步增多, 委托合同的订立也越来越频繁, 因委托合同而引起的纠纷逐渐增多, 其中有很多是因为欺诈而引发的委托合同纠纷。主要介绍委托合同中欺诈行为的表现及如何防范。

关键词:委托合同,欺诈,防范

参考文献

关于委托理财合同性质的研究 篇3

关于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理论界有三种观点:

一、委托型合同说

根据《合同法》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物的合同。委托合同是又称委任合同,是公民、法人在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合同,是一方委托他方,他方允诺处理事务的合同。委托理财合同也是基于双方相互信任而由委托人和受托人订立的有关理财投资收益和损失的一种意思约定。但现实中委托理财合同与《合同法》规定的委托合同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委托合同核心内容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事先商量约定,由受托人有偿或无偿地代理委托人处理事务,一般为无偿合同(若有特别约定除外),而委托理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一般约定在完成委托人授权的理财事项后,受托人从委托人委托的理财财产中可以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或收取管理费,委托人基于对财产增值的要求,与受托人常常会在合同中约定在履行委托理财合同过程中,委托理财财产出现资产减少或损失时,委托人不承担或很少分担该损失,这种约定不符合委托合同的一般原则。其次,委托合同属于诺成合同,合同成立条件以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为准,即双方当事人只要意思表示一致,并不以交付委托标的物或当事人某一方的义务履行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而委托理财合同成立的前提是以委托人向受托人交付资金或证券为条件,属实践合同。再次,在委托理财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委托人常常可以通过自己或第三方监管并可由第三方担保合同履行等约定内容,这也是委托理财合同与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委托合同不一致的地方。基于委托理财合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完全适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关于委托合同规定,难以解决委托理财所引发的纠纷,不利于有效规制目前大量存在的委托理财活动。因此,现行委托合同的规定不能作为规范和调整委托理财合同依据。

二、信托型合同说

根据我国《信托法》第2条的规定,信托合同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照委托人的委托授权以自己的名义,基于自己的知识、能力、责任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和特定目的,对委托人财产进行管理或处分而设立的合同。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进行一定的法律行为,受托人与第三人就委托事项产生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委托人与第三人不产生权利义务关系,且委托人不对受托人行为承担责任。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受托人在实施管理或处分的行为时,应考虑委托人的利益,但非因受托人的原因而发生的受托财产的损失或减少,均由委托人承担风险。在委托理财合同中,委托人与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根据资本运作方式管理和处分投资者即委托人的自有资金或证券,也有一部分投资者在委托理财合同中明确约定受托人接受投资者委托后,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为投资者入市交易。这类合同表面上看符合信托合同的性质,但受托人为了吸纳资金,常常在委托理财合同中承诺对委托人的资金或证券予以“保底”或保证资金或证券的最低收益或最低收益率,此类约定违反了“信托投资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的规定。所以,直接依据信托合同的规定来规范委托理财合同,与《信托法》、《合同法》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冲突。所以,用信托法律关系来规范委托理财合同也很难解决现存的因委托理财而产生的纠纷。

三、借贷型合同说

在我国存贷款业务属特许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审批从事金融业务均属非法经营。投资者基于增值和保值的需要、以及听信许多投资理财的宣传,认为将钱放在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与放在银行一样,是没有风险的,且基于对投资宣传的预期收益率的期望,甚至认为通过受托人的理财行为将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某些券商或机构正是看中了投资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违规操作经营,以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中受托方明确承诺投资者可以获取固定收益率或约定本息保底的方式,形成了在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明为委托理财实为借贷融资的现象。这类合同成立后,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即完成合同的义务,受托人则根据合同的约定在期限届满前归还资金本金和相应收益,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单一明确,往往与一般借贷合同约定的内容实质上一致。但是,绝大多数委托理财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约定有保底收益,受托人在一并取得委托人资金帐户内的资金和证券帐户内的证券管理权后,受托人也不直接以自己的名义使用该笔资金而只是管理该笔资金,资金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受托人而是仍然保留在委托人名下,委托人可以通过由其本人掌控的资金和证券帐户的密码,确保对受托人证券交易情况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对于这类合同,如将其定性为借贷,将保底收益理解为运用该笔资金的期望收益,并不符合其行为的基本特征,也不符合缔约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委托检验合同格式 篇4

乙方:

一、 目的及依据

因甲方不具备服务内容中列明的食品检验指标的检验能力,按照相关食品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食品有关要求,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将以下食品“*”项目检验委托乙方检验。

本协议依据省物价局、财政厅鲁价费发[]296号和鲁财综[]83号制定,采取书面形式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 服务内容

1、 甲方依据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要求,按照要求的频次(一般为一年两次)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送样到乙方委托检验。甲方应对产品的代表性负责。

2、 乙方应按照甲方委托事项和约定的检验项目,尽早安排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3、 甲方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检验报告和检验结果。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要立即整改;问题严重的,要求该产品召回。

4、 乙方应当为甲方提供检验数据解读服务,帮助甲乙更好地理解检验数据的意义,对个别项目乙方不具备检测能力,乙方负责分包。

5、 委托检验的产品及指标:砷、铅、总氮、致病菌

三、合同总金额为 大写: 整。

该费用按年度收取,每年 元。甲方如不按年度如期缴纳费用,合同自然解除,由此产生后果由甲方承担。

四、协议有效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甲方缴纳费用起协议生效。

五、合同一式三式,甲方一份,乙方二份。

六、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商场委托招商合同格式 篇5

乙方姓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第一条 总则

甲乙双方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为前提。经共同协商决定,甲方授权乙方代表甲方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展( )项目的招商工作,特制定本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

第二条 定义

2.1 本协议中所有计量单位的意义明确阐述如下:协议中所出现的计量单位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标准。

2.2各条款所列标题仅为醒目而用,对本协议的解释无影响。

第三条 合作方式

3.1 经甲方与乙方协商后决定,乙方将作为甲方 项目的招商代表,在台湾地区开展相关招商合作的事宜。

3.2 在协议有效期内,乙方在未得到甲方准许的情况下不得指定其他任何人或单位为其代理人并代理此项目招商的一切相关事宜。

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法律效力 篇6

关键词:保险合同,保险格式条款,法律效力

19世纪后,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日益形成。在保险领域中, 出现了利用格式合同的方式进行约定条款, 这种新的约定方式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高效力、低耗费的要求, 因而得以广泛使用。但是, 保险合同格式条款只追求合同制作方的最大利益, 而规定了一些不公平条款, 严重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悖离了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

一保险格式合同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 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订, 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日常生活中, 大家会遇到许多具有格式条款性质的合同, 如一些供水合同、供电合同, 还有最多的, 就是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保险格式合同是指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已经由保险人确定, 投保人没有与之协商的机会, 只能表示完全同意或不同意, 即要么接受, 要么走开的保险合同。保险格式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 在保险格式合同中保险人占有决定性的经济政策、身份优势, 而投保人处于弱势地位。保险人利用在经济或其他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 使其可以将预定的格式条款加于投保人, 从而排除双方协商的可能性。

第二, 保险格式合同以书面明示为原则。保险格式合同都是由保险人一方印制成书面的形式以便使用和投保人了解, 从而决定是否接受。这有别于一般合同既可以书面也可以用口头形式的情况。

第三, 保险格式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续性、细节性的不特定性。广泛性是指合同要约总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生的, 而非针对某一特定对象, 格式合同内容为供多数合同之用的本质。持续性是指要约总在较长的时间内发生效力, 在合同制定者改变其经营策略以前该要约都可以作为承诺的对象。细节性就是指该要约一般包括合同的全部条款, 无须也不允许对方承诺是对要约加以任何修改。

第四, 保险格式合同具有不可修改性、稳定性、重复性。保险格式合同一经拟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稳定性, 不能随意修改, 欲与之缔结合同的投保方只有完全同意才能成为缔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不能就合同条款讨价还价。投保人主动自愿表示订立格式合同的意思时, 视为已完全同意了格式合同中的全部内容条款。

二保险格式合同效力的判断标准

1. 违反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的格式条款无效

所谓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 是指不依赖于当事人意志而必须无条件适用的法律规范, 此类规范仅依法定事由的发生而适用, 且内容不得以当事人意志改变或删除。因此, 如果保险格式合同条款的内容违反了法律强制或者禁止性规定, 无论是否基于自由意思而订立, 都应该认定为无效。

2. 违反民法基本原则的格式条款无效

由于保险格式合同条款订入合同并没有双方当事人的协商, 即使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 投保人也无法提出异议, 对此类合同条款, 就应当依据民法基本原则, 如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显失公平原则、平等互利原则等作为判断依据, 如果保险格式合同条款违反上述原则, 则应认定为无效条款。

三保险格式合同的无效或被撤消的法律后果

保险格式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消后, 将导致格式合同自始无效, 《合同法》第56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这种自始无效, 是指合同成立之时就不发生合同履行的效力。无效格式合同所具有的违法性和可撤消格式合同所具有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性, 这两类合同都可导致格式合同的相对人受到损害或者使用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为了体现法律保护合法行为、制裁违法行为的职能, 法律要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利益不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而受到损害, 同时还要强制对合同无效或被撤消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所以法律规定因合同被撤消, 当事人之间也应承担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消后, 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 应当予以返还, 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所谓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确认无效和被撤消以后, 对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 而已经接受财产的当事人则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财产旨在使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况。返还财产应以能够返还和有必要返还为前提, 如果一方取得的财产已经不存在或者没有必要返还, 则取得财产的一方不得承担返还财产的责任, 而应向对方折价补偿。

旅游格式合同的霸王条款亟待规范 篇7

一.旅游格式中的“霸王条款”主要表现形式

旅游格式合同中的所谓“霸王条款”,法定称谓即“不平等格式条款”,主要是指使用格式合同的旅游行业或一些旅游经营者利用旅游行业上的垄断地位或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

目前在旅游业实践中,较为普通的做法是,游客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都是由旅行社预先设计策划好的线路行程,其具体内容有:价格、旅游、路线、景点、天数、餐宿标准、交通工具、经营者的免责事项等等。作为旅游消费者,很难就合同里的具体条款与旅行社进行平等协商,导致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大量的“霸王条款”。其主要表现是1.病伤自理。旅行社将自己的赔偿金额限定在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内,如旅游者损失超保险最高赔付金,超出部分将得不到赔偿。2.在外不理。旅行社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如指定的交通运输、酒店、购物点等未尽到审查义务,当服务存在问题时,不承担赔偿责任。3. 意外不管。当遇到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行程变更、延误时,只规定游客一方承担损失,显失公平。 从以上表现看,旅游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与旅行社就每一条款进行磋商、交涉和讨价,他们之间的强弱地位截然分明,因为消费者面对同一旅游经营者来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的只是对旅行社已事先准备好的旅游合同(行程表),在接受和不接受之间作出选择的决定,表示接受的,就得接受合同的全部内容,没有协商变更的空间。

二.旅游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产生的原因

旅游格式合同在让经营者和消费者方便交易的同时,由于霸王条款也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其根因原因是:

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在市场转型期间,计划经济特征依然存在。一是在法律上赋予旅游行业的垄断权还相当多,在经济上优势地位的企业和组织与行政权力相结合,使得旅游单位成为了特殊的民事主体,因而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许多不公平条款。二是我国旅游行业均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旅游行业至今仍采取政企合一的管理方式,旅游提供服务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远较消费者大得多。所以,这些不公平合同条款不仅未受到控制,反而出现日益合法化的趋势。

格式合同特征的影响。旅游格式合同的使用过程伴随着“霸王条款”的产生。所谓格式合同,是当事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且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又称为定式合同,标准合同等。格式合同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条款的不可协商性。

地位不平等性的影响。优势经济地位是“霸王条款”产生最主要的客观基础。旅游行业,由于需要地方巨大资金支持,致使少数经济实力强大的财团控制了该行业,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传统消费理念的影响。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法律知识的淡薄,人们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习惯于你怎么规定,我怎么消费,自我保护意识很弱,有的甚至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也不知道如何保护,有的旅游消费者虽然知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但出于时间,精力以及费用过大等原因也不走诉讼的途径,这就无形中对旅游合同“霸王条款”产生及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成为社会公害,造成市场交易的不公平。

三.构建整治旅游格式合同“霸王条款”机制的建议

旅游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其经营业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旅行社的经营特点出发,从理论层面上,技术层面上,操作层面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应当加快旅游立法进程。我国旅游立法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行动。1985年国家旅游局起草了旅游法草案。进入21世纪后,又起草了新的法律草案。可以说,旅游立法已经走了一段不算短的历程。旅游法对旅游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强化行政监管。旅游业是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行业,涉及部门较多,立法难度大,执法难度更大。因此,更需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旅游、工商、价格、财政、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

第三 ,加快建立旅游信用机制。诚信是旅游营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建立旅游营销的信用保障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 ,加快形成旅游业的自律机制。自律机制是调节旅游市场的重要途径。旅游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力度,搞好行业自律,树立旅游行业良好形象。

在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旅游行业内部还要掀起“拒霸王条款,树诚信经营”的新风,使业内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规范自己,自觉行动起来,提升自己的自律意识。

建筑设计委托合同格式 篇8

设计方:湖北xxx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xxx温泉谷(度假商务酒店、美食城、温泉综合楼)工程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4.《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修订本)。 5. 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范围: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投资及设计费等见下表.

说明:凡涉及到建筑水电、消防、暖通、智能化系统图或土建结构图、钢结构图、幕墙结构及其计算式,均由甲方另行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来完成。

第三条 甲方应向乙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备注:为了保证乙方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甲方须协调经营者参与到设计的全过程,及时为乙方提供其所需的涉及到经营方面的各种资料。

第四条 乙方应向甲方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注:因受甲方工期影响,设计周期非常紧凑。方案设计阶段已安排正常与甲方沟通确认时间(两次)。超出进度安排的设计沟通、确认、及修改。时间相应延长。

第五条 本合同总设计费为人民币 柒拾捌万玖仟玖佰元(¥789,900元)整。设计费支付进度详见下表。

说明:

1.提交各阶段设计文件的同时支付各阶段设计费。 2.在完成最后一阶段设计工作的同时结清全部设计费。 3.本合同履行后,订金抵作设计费。

第六条 乙方方案设计的阶段 1.乙方提出装饰设计平面方案。

2.在平面方案经甲方签字确认后,乙方提出装饰设计立面手绘方案或重点空间效果图。

3.在立面手绘方案或重点空间效果图经甲方签字确认后,乙方开始绘制主要空间效果图。

4.在主要空间效果图经甲方签字确定后,乙方开始进行方案深化设计并绘制装饰施工图。

的委托合同书格式 篇9

一、对格式合同中未告知条款的处理

对格式合同提供人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但不影响其他合同条款。其理论依据来自于国际上公认的“意外条款”(Surprising terms)规则。《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 2.20 条规定:“(1)如果标准条款中某个条款是对方不能合理预见的,则该条款无效,除非对方明确地表示接受;(2)在确定某条款是否属于这种性质时,应考虑到该条款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方式。”但是如果该条款是该格式合同的主要内容或者直接决定该合同的主要权利义务的,该合同整体不成立。不生效的部分可以追究格式合同提供人缔约过失责任。由于格式合同本身由格式合同提供人制订,很多条款格式合同相对人是不会,也不可能预知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订立合同之前达成合意。换句话说,在订立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必须要明知或者知晓要订立的合同条款,因此,针对格式合同中对于未被告知的条款,当然对合同相对人不发生效力,视为自始不发生效力。这一条主要是为了保障合同订立的平等自愿达成意思一致的原则,即保障格式合同相对人对于该格式合同的知情权和发言权,限制格式合同提供人的过分权利。格式合同提供人故意不告知相对人,相应必须告知的条款而订立的合同,由于格式合同相对人不知晓,也不可能预知该条款,因此无法正确表达自己对于该条款的主张和意思标示,因此,属于格式合同提供人单方面强加给格式合同相对人的义务和责任,明显违反《合同法》中的基本原则。该条款的效力也由于违反法律的规定而当然不发生效力。

二、对格式条款提供人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

我国现有立法中尚未对格式条款提供人未履行告知义务时,针对其本人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但是针对格式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特殊法律地位时,为了维护格式合同良好正常的法律秩序,杜绝欺骗、恶意坑害合同相对人的情况的发生,笔者建议应当针对格式合同提供人未履行告知义务时追究其法律责任。针对格式合同提供人未履行告知义务时的主观状态,分别追求其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故意责任是指格式合同提供人,故意隐瞒或者故意不告知格式合同相对人,应当提请注意的免责条款、易发生歧义的条款或者故意拒绝解答相对人针对格式合同条款的询问的行为。此种情况下,格式合同提供人的主观恶意较大,具有明显侵害格式合同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主观恶意,并且将这种恶意附之于订立合同的实践中。这种行为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格式合同法律秩序,因此必须针对这种主观恶意,采取比较严厉的责任方式,即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即补偿性损害赔偿制度而言的。所谓惩罚性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人恶意实施该行为,或对行为有重大过失时,以对行为人实施惩罚和追求一般抑制效果为目的,法院在判令行为人支付通常赔偿金的同时,还可以判令行为人支付高于受害人实际损失的赔偿金的一种制度。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要求既要充分补偿受害方权益,更要对加害方为自己的侵害行为付出代价承担责任,以警示那些恶意加害人,使其不敢行使侵害行为,从而保护市场经济的一种良好的秩序和规则。因此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侧重保护一种良好的社会交易秩序和一种好的规则。由于针对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格式合同提供人追究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对提供人的惩罚力度往往较为严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学者和立法者往往争论极大。因此,笔者建议在采取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时候,在法律适用上进行严格的核准。具体的适用的标准问题,建议可以比照美国法律中的准刑事赔偿责任说,即“优势证据法则”,原告即格式合同相对人承担对格式合同提供人不履行告知义务的举证责任,要求排除一切合理的怀疑,由相对人负责举证证明,格式合同提供人存在主观上的故意。也就是说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必须要以实际的损害为基础。惩罚的金额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由法官自由裁量。

的委托合同书格式 篇10

一、格式合同免责条款民商法规制的依据

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企业的法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制定的免责款项, 广义上说可以完全免除或者限制法人的责任, 狭义上说就是完全免除责任。由于格式合同的条款主要是由一方的企业法人或者机构制作, 虽有指定的第三方进行监督, 但是合同不是合作双方商议的结果, 因此会出现危害另一方利益的情况, 尤其是其中的免责条款会维护制定方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处于绝对市场经济地位优势的一方会制定“霸王条款”, 处于弱势的一方不得不接受, 要么继续合作, 要么走人。如土地管理条款, 可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双方应当承担的风险作不平等的分配。在这种情形下, 强者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 而弱者不得不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 只能顺从无法抗争。在现代法制社会中, 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公平和正义, 因此必须进行完善, 通过法律或者相关手段来规范格式合同的制定, 这就是民商法规制的依据。

二、民商法规制在格式合同免责条款中的有效途径

( 一) 强制性条款规制与任意性条款规制的途径

强制性条款规制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法律的明文规定强制执行, 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不依赖人的意志。强制性条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民法方面, 民法是我国的基本法, 统辖所有民商事的法律、法规, 其中包括合同法在内。属于民法范围内的事宜除遵守法律的明确规定外, 还应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包括民法对民事主体的规定、对民事行为无效的规定、诚实守信原则等。免责条款属于民事行为, 同时有自身的特殊性, 它是免除当事人一方的责任, 民法应当让其在遵循一般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基础上, 增加生效的难度和成本, 从而为维护另一方的利益筑起一道防线, 这事格式合同免责条款规制中的民法方面, 也是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是合同法。合同法可以直接决定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 可以对合同免责条款中造成一方人身伤害或者故意造成对方财产损失条款作出规定, 宣布无效, 对免责条款进行直接规制。

强制性条款的规制用于人们可以直接预见到的不公平现象, 而对于疏漏或者不可预见的部分, 就要采取任意性条款规制。任意性条款具备与生俱来的弹性, 各国都非常重视任意性条款的作用, 甚至通过立法增强任意性条款的强制性, 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任意性条款与强制性条款相辅相成, 维护法律的平衡。强制性条款规制的途径体现着法律的威严以及价值, 任意性条款的规制则减缓了法律的刚性, 弥补了漏洞和缺失的部分, 二者的结合确保法律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和正义, 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 二) 条文性规制与概括性规制的途径

条文性的规制就是在法律上作出取舍, 用条文明确规制合同中允许或者不允许的内容, 虽是清晰明确, 但也难免挂一漏万, 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均用条文加以规制, 这也是法律的有限性。为了克服法律自身的局限性, 概括性规制应运而生, 对难以细化的部分或者无须条文规定的内容, 采取抽象概括的方式将合同的内容纳入法律管制的范围。条文规制和概括性规制二者也是相互补充, 一个是细致明文规定, 一个是笼统、概括、模糊, 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对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进行规制。因合同关系中免责条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条款性规制不可能在一部法律或法规中就达到目的, 而概括性规制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不针对个别合同而是对所有合同加以规制, 如: 我国《合同法》第七条规定: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 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样的规定将合同的免责条款纳入了所有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的范围, 内容广泛, 能对所有条款进行制约, 要求人们不能损害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对合同免责条款的规制必须采取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的方式, 才能确保达到整体法律的完善。

三、结论

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的出现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提高合同交易的效率, 一方面弱者在交易中丧失谈判的能力,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民法的精神就是维护公平、伸张正义, 为了更好地趋利避害, 就要花费大力气对格式合同免责条款进行规制, 综合运用法律、规制、监督等各种手段, 匡扶公平正义的科学理念, 让所有社会成员享受效率、和公平。

参考文献

委托证明的格式 篇11

委托证明的格式一:标准式

致:_________________公司

我单位现委托 (姓名)作为我单位合法委托代理人,授权其代表我单位进行_____________设计工作。该委托代理人的授权范围为:代表我单位与你们进行磋商、签署文件和处理______________活动有关的事务。在整个__________过程中,该代理人的一切行为,均代表本单位,与本单位的.行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单位将承担该代理人行为的全部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代理人无权转换代理权。特此委托。

代理人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身份证号码:

(代理人签字样本)

日期: 年 月 日

竞标申请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附: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委托证明的格式二:个人委托型

委托人: 白XX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身份证编号: 暂住证号: 住址: 被委托人: 汪XX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身份证编号: 暂住证号: 住址:

委托原因及事项: 本人工作繁忙,不能亲自办理XXXXX相关手续,特委托____________作为我的合法代理人全权代表我办理相关事项, 对委托人在办理上述事项过程中所签署的有关文件,我均予以认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委托期限:自签字之日起至上述事项办完为止。

委托人有转委托权。

委托人: 年 月 日

委托证明的格式三:公司委托型

XXXXX公司:

兹委托***同志(身份证号码:**********)负责我公司产品的销售和结算工作,请将我公司货款转入以下开户行帐号内,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后果由我公司承担,与贵公司无关。若有变动,我公司将以书面形式通知贵公司,如果我公司未及时通知贵公司,所造成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后果由我公司承担!

特此申明!

授权有限期:20**月**日-201*年**月**日

户名:(电脑打印,不可手写)

帐号:(电脑打印,不可手写)

开户行: (电脑打印,不可手写)XX银行XX支行

公司名称:

法人代表签字:(亲笔签/私章

委托付款申请【格式】 篇12

今有(项目名称),现(付款方)已付 元(到款金额)至贵公司账户,我公司委托贵公司按照以下账户信息支付该项目款项,并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

打款信息:

□工程款 □设备材料款 □劳务费 □其他(请注明)□投标保证金(若为保函形式需提供招标文件并确认保函到期日)□履约保证金(若为保函形式需提供项目合同并确认保函到期日)

金额(大写)¥: 元 收款方名称: 收款方开户行: 收款方账号: 备 注:

委托单位:(公章)

委托人:

的委托合同书格式 篇13

一、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委托贷款业务合同相关规定

(一) 借款合同都应缴纳印花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1988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2条第1款规定: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应缴纳印花税。从上述规定来看, 借款合同都应缴纳印花税。

(二) 代理类合同不用缴纳印花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1991]155号) 第14条规定:代理单位与委托单位之间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 凡仅明确代理事项、权限和责任的, 不属于应税凭证, 不贴印花。

(三) 委托金融单位贷款的, 金融单位和借款单位都需要缴纳印花税

国税发[1991]155号第6条规定:财政等部门的拨款改贷款签订的借款合同, 凡直接与使用单位签订的, 暂不贴花;凡委托金融单位贷款, 金融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借款合同应按规定贴花。但此款专门针对财政等部门的委托贷款, 不具有可扩展性。

二、地方法规对委托贷款业务征收印花税的相关规定

目前, 仅部分地方对金融机构委托贷款是否缴纳印花税进行了明文规定。如《关于本市金融系统办理的委托贷款合同征收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沪税地[1991]121号) 中明确:经请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管理司同意, 现对本市金融系统办理的委托贷款合同征收印花税问题, 作如下规定:

一是行使用的委托贷款合同 (协议) , 均属金融机构与借款单位签订的借款凭证。根据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1]155号文件第6条的规定, 应当由银行和借款单位就各自所持的一份凭证贴花, 其他签约人不贴花。

二是银行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委托贷款协议书, 则应作为仅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的凭证, 按照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1]155号文第14条的规定, 不属于列举征税的凭证, 不贴印花。

三是本通知第1条、第2条从1991年10月1日起执行, 原市税务局沪税地[1989]66号文第4条规定停止执行。

原市税务局沪税地[1989]66号文《上海市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第4条规定:主管部门委托银行办理的借款业务, 银行只收取手续费, 并不承担借贷责任的委托贷款, 可暂不贴花。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上海市地税对委托贷款合同由不征收印花税改为征收, 而且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需要缴纳, 委托人不需要缴纳。但是此类文件只适用于当地, 可以作为参考, 并不能进行全国推广。

三、委托贷款业务缴纳印花税现状

(一) 委托贷款合同签订形式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委托贷款业务必须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借款人三方, 并有三方协议。签订委托贷款合同 (协议) 主要有三种形式:

1. 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贷款协议书》, 然后受托人、借款人再根据协议书内容签订两方《委托贷款合同》。

2. 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贷款协议书》, 然后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再根据协议书内容签订三方《委托贷款合同》。

3. 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三方直接签订《委托贷款合同》。

对于第一种情况, 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协议书属于委托代理合同, 不用缴纳印花税, 受托人与借款人签订两方《委托贷款合同》, 符合国税发[1991]155号第6条规定, 应缴纳印花税。

对于第二种情况, 同上所述, 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签订代理协议不用缴纳印花税, 下面重点对三方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进行分析。

(二) 三方《委托贷款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分析

委托人、银行与借款人三方签订协议, 由于该协议规定了委托的内容同时又规定了借款的内容, 那么合同既明确了委托、代理关系, 又约定了借款金额、利率、期限等贷款信息。根据合同实质所载事项, 明确委托、代理关系合同双方不用缴纳印花税, 约定贷款金额、利率等信息的合同双方应缴纳印花税。但委托贷款实质是民间借贷, 银行只是作为受托人, 收取业务手续费, 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 借款合同的范围为: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 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或个人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所以委托贷款三方合同中, 银行作为受托人, 在协议签订形式上满足印花税缴纳范围, 而实质上银行不在印花税缴纳范围, 只是起代理作用。

但是从沪税地[1991]121号文规定上看, 税务部门在征收印花税过程中, 更注重委托贷款合同签订形式缴纳范围。按照此文规定, 三方委托贷款合同中, 银行和借款人均应按照贷款金额全额缴纳印花税, 委托方不用贴花。

(三) 现状分析

目前, 各家金融机构对三方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大部分未缴纳印花税。比较特殊的是, 对于个人公积金委托贷款, 有些金融机构的做法是由担保方缴纳印花税, 然而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8条规定, 同一凭证, 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 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 所说的当事人, 是指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不包括保人、证人、鉴定人。由此可见, 参与签订合同的担保人、鉴定人、见证人不是印花税纳税义务人, 无需就所参与签订的合同贴花。此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 当地税务部门未进行明文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也未明确, 存在盲点。

四、风险分析及建议

从上述来看, 三方委托贷款合同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 法律法规未明文规定需要缴纳印花税, 而个别地方税务部门对此规定也不明晰, 如果不缴纳, 不能确定是否会形成纳税风险。因此, 建议金融机构携带三方委托贷款合同到主管税务机关咨询, 取得明确的答复, 办理委托贷款业务时依法纳税。

摘要:在金融机构办理的自营类贷款业务中, 贷款合同都应缴纳印花税。但是委托贷款由于其贷款性质的特殊性, 在委托贷款三方协议中, 既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又存在借贷关系, 而国家税务总局对此类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并无明确规定, 各家金融机构执行不一。对委托贷款合同中银行是否应缴纳印花税进行探讨, 分析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有助于厘清其中的关系, 更好地发展委托贷款业务。

关键词:委托贷款,合同,印花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1988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Z].

[2]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办发[2000]100号) [Z].

[3]关于本市金融系统办理的委托贷款合同征收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沪税地[1991]121号) [Z].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财税字[1988]第225号) [Z].

的委托合同书格式 篇14

格式合同又称之为定式合同、标准合同,是指为了重复使用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订的条款,且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而订立的民事合同。格式合同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其条款的不可协商性,即使用者预先将自己意志表示为文字,与之缔结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只能对之表示全部接受或全部不接受,而无与之就合同的个别条款进行协商的余地。格式合同的另一特征是虽然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但由于双方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存在很大差别,导致经济地位不平等。

一、格式合同的缺点

(一)违背了契约自由原则

合同订立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契约自由原则,它包括当事人享有是否订立合同的自由,选择合同当事人的自由,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以及选择合同形式的自由。而格式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提供方提供的合同,不论是其形式、内容,都只能表示全盘接受,没有选择的可能。

(二)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条款

在格式合同中,由于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地位悬殊,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经常要求对方接受一些不公平的条款。诸如限制对方的权利,加重对方的义务,而减轻自己方的责任等。

二、格式合同存在的意义

(一)提高了生产效率

使用格式合同,合同提供方减少了与每个缔约人协商的过程,加快了交易进程,尤其适应于大规模的生产交易,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节约了交易成本

由于格式合同其提供方可以反复使用,节约了个别交易的时间成本以及反复磋商的附加费用。

(三)适应了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数据电文方式订立合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异地交易,借助于网络十分便捷,而格式合同正是适用应了这种要求。

三、《合同法》对格式合同的规定

格式合同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作用。从总体上看格式合同是积极的、进步的。正因为如此,经营者按照商事惯例而采取格式合同从事交易活动,是为我国《合同法》所明文予以确认的。但为了维护公平,保护弱者,《合同法》对格式合同从以下三方面予以限制:

(一)采用格式合同的,合同提供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二)明确规定了格式合同的无效情形,即格式合同若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关于合同无效情形的,或者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三条关于免责条款无效情形的,或者提供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三)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四、引入听证制度的可行性

虽然《合同法》对格式合同进行了必要的规制,但由于《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定义不明确,在适用上有一定困难。另外,它侧重于事后的维权,而老百姓出于经济能力、维权成本的考虑,很少选择诉诸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因此法院受理的有关案件也不多。可否考虑在格式合同订立之初,让广大消费群体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协商格式合同的内容,这样可以维护各方特别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权益。笔者认为,引进听证制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听证”是国家机关在做出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给各方提供发表意见、提供证据,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法律制度,是公民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听证制度事实上是一种法制程序设计。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是自然公正原则对公正行使权力的基本要求。公开听证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彰显了“程序正义”的法治理念。强调程序的公开和透明,对格式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的“独断专行”具有很好的限制作用。

五、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

听证制度自引入我国以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调整铁路票价,还是决定一些公共产品(水、电)的价格,甚至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都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其社会意义不言自明。但是,每次听证会的结果都是“逢听必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异化。许多地方的听证会讨论的已经不再是涨不涨价,而是涨多少的问题,这有违听证制度的本来意义。

(一)听证会参加人员的设置不够科学

听证会的目的就是要集思广益,既要考虑提出听证要求的部门的利益,也要尊重广大消费者的意愿,以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然而,有的地方的听证会大多由政府主管部门举办,参加人员的名额分配比例也由主管部门说了算,缺乏一定的选择标准,真正代表普通消费者利益的与会者比例小,声音弱,其意见很难被采纳,这有违听证制度集纳民意的本意。因此,只有听证会的与会人员具有足够的广泛性、代表性,听证制度才能起到沟通的作用。

(二)听证会召开程序的设置不够科学

实行听证制度,就是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意见,从而证明决策者做出的某项决策是否正确。这就要求与会人员应该对听证事项有必要的了解,他们不仅仅代表其个人,而是作为某一利益群体的代表参与听证。这就要求设计一套规范的机制,确保听证会广泛收集所在利益群体的民意。为此,与会人员事先应该了解听证的内容,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但是,这些程序上的基本要求目前还没有得到保障。

(三)听证结果的法律效力缺乏刚性制约

因为听证会本身并不决策,它仅仅是决策机关在进行决策前的一种征求意见程序,那么,与会人员在听证会上提出了什么意见、对决策者的最终决策是否产生影响,应该是召开听证会的根本目的。但是,现在各部门举办的听证会都有“作秀”的嫌疑,仅仅是决策部门为自己的决策披上了一件“民主”的外衣而已。

六、利用听证制度对格式合同进行规制的设计

鉴于听证会存在以上一些问题,在采取听证制度规制格式合同时,可由政府部门、行业代表和消费者代表一起,共同协商格式合同的内容,切实维护好各方的利益,特别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权益。具体程序设计,可以借鉴深圳市经过16年的探索,总结出的“六公开原则”:

第一,通过媒体公告,将听证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事先向社会公开;

第二,公开听证代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第三,公开申请听证方的听证方案;

第四,公开听证过程,通过媒体直播等方式让市民了解听证会的全过程;

第五,公开信息反馈渠道,通过媒体,将价格主管部门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网站等全部公开;

第六,公开最终听证结果。

上一篇:七·一前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校园监控设备运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