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密切联系群众

2024-10-16

演讲稿密切联系群众(精选8篇)

演讲稿密切联系群众 篇1

与群众在一起,我们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群众是我们的胜利之源,立国之本。共产党员任何时候应该站在人民当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共产党员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产党员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脱离了自己的力量的源泉。脱离了群众的共产党员,已经成为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官僚,听不到正确的声音,看不到正确的方向,只会迷失于官场与舞会之中,失去党性,丧失人格,最终走向腐败与监狱。可以说,脱离群众是腐败的开始,也是腐败的必然表现。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党员来说,脱离群众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脱离了群众,我们就看不到自身的错误,听不到同学们的建议和意见,失去同学们的支持,最终只能成为空想主义者。同时,脱离群众,会使我们滋长一些不好的思想,如“我是党员,高普通人一等”这类错误、官僚的思想。如果一名学生党员滋生出这些错误的思想,那将来必定无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不脱离群众呢?那就是到群众中去,到同学们身边去,和同学们多聊聊,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我们这些学生党员就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先进,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使他们也一起追求先进,追求真理。当做到以上几点时,我们还要注意,一切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只有做到这些,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在一起,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在精神上,人必须要有信仰,没有坚定信仰的人,他的大脑是死的。没有坚定的信仰,人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像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历史上这种人不在少数,但他们都没有好的下场。拥有正确而坚定的信仰,这个人就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决策果断而气势博大,直觉敏锐而可靠,意志坚定而顽强!斯大林格勒之所以屡攻不克,坚如磐石,战无不胜,正是由于苏联红军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

对于我们的学生党员而言,坚定的信仰至关重要。它给予我们为人民服务时不竭的力量,使我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它是我们的“核电站”,“增压柴油机”,是我们飞速前进的催化剂!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人不解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强政治学习,认为那是形式主义,是走过场而已。其实不然,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给自己充电,不断使自己更加充实。加强政治学习,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与理论水平,使自己对共产主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自己能够更加是非分明,不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同时,加强政治学习可以使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由朴素、感性的认识升华为深刻、理性的认识,使自己的信仰更为坚定。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信仰。实践,可以使人的思想接受检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践,可以让我们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思想上、意识上的不足之处,并认真改正;实践,有助于把认识由感性阶段升华到理性阶段。

综上所述,每一个学生党员都应当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今天是否脱离群众了?自己的信仰是否坚定?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演讲稿”来源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演讲稿密切联系群众 篇2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生命线。它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自己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的运用, 是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群众路线, 党的工作就胜利, 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 党的工作就遭挫折, 党的事业就受损失。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将近九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们党从创建以来, 始终紧密依靠人民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在中共七大上,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时说:“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无论是在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只要坚定地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就一定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从推翻“三座大山”、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到实行改革开放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次又一次的巨变、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都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同最广大人民血肉联系而作出的历史抉择。

历史告诉我们,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二、密切联系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书记明确指出, 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

(一)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现实体现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来自于群众, 植根于群众, 要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当好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是我们党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先进性的前提条件。

(二)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事业永葆蓬勃生机的力量源泉

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 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 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 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 就一定要失败, 就会被人民抛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就能使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先进性正是在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中获得了生机和活动,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三)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风建设的核心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党的作风建设之中, 坚持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原则, 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严治党, 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廉洁自律、情趣健康的作风, 把党建设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 密切联系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 新时期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又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一切相信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认真研究和根据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

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以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之安。

三、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牢固民本理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 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因此, 必须进一步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 以民为本, 心系群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其核心就是以民为本, 以民为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要善谋为民之策。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要常怀爱民之心,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要多办利民之事,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二) 体察民情, 改善民生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 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 吃饭问题, 住房问题, 柴米油盐问题, 疾病卫生问题, 婚姻问题。总之,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一些问题注意了, 解决了, 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 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 热烈地拥护我们。”应认真践行党的宗旨, 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 尽心尽责办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事, 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生活、安全、致富等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 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亲民者, 民必近之”, 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把“亲民、便民、利民、护民”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才能赢民心, 树立党的威信, 推进党的事业。

(三) 集中民智, 珍惜民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 是社会和历史的真正主人。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 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要坚定地相信群众, 紧紧地依靠群众, 善于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和发挥出来, 善于从群众身上吸取前进的力量, 善于从群众的创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推进工作和事业的过程中, 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 坚持勤俭办事、为民谋利的原则, 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 坚决杜绝扰民、伤民、害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 维护稳定, 确保民安

发展为第一要务, 稳定为第一责任。没有稳定的环境, 发展得不到保证, 和谐得不实现, 民生得不到保障。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 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无往而不胜。”我们党要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各种经济和刑事犯罪活动, 确保社会稳定, 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要积极维护社会公正, 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社会条件。三是要努力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 健全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确保一方平安,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使他们能安居乐业, 这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 是取信于民、获得群众最广泛支持的“民心工程”。

(五) 健全机制, 内化动力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执政之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党的先进性正是在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中获得了生机和活力,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因此, 要加强制度建设, 探索建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长效机制, 在认真总结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基本经验的基础上, 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有效的做法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并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内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 实现人民的富裕安康, 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能顺利地进行。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执政党的党风, 关系党的形象, 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我们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 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摘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生命线。必须进一步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 篇3

关键词:作风;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75-02

作风是党的生命,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人民认识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好作风带来信任和支持,坏作风引发质疑和不满。这种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权安危乃至国家兴衰的重要力量。以习近平为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上任伊始,就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眼下一场剑指作风积弊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决心。

一、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非常重视作风建设。可以说,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也是一部深入持久的作风建设史。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都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生命线,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继开展了延安整风、“三反”、“三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延安整风,培育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三反”,对党执政之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开始出现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起到了教育和整肃作用。这对筑牢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刚刚诞生的新政权可以说意义非凡。“三讲”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政治信仰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纪律观念松弛、不求上进、思想庸俗、追求低级趣味的生活等不良倾向而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端正了党风、纯洁了党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要是针对一些地方和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群众生活和社会建设,从而引发众多社会问题和群众不满而开展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纠正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只求发展、不讲科学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才使得我们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进,从而保持了党的肌体的健康,并使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得到增强。

二、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干部作风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扫除。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不根治“四风”,我们就难以凝聚人心和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四风”在当前主要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呢?

1.形式主义及其危害。当前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有:知行不一、言行相悖,文山会海、照本宣科,哗众取宠、不求实效,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只说空话,不干实事;有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结果会议越开越滥,文件越发越多。表面上看着很忙活,实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有些领导考虑问题、安排工作不顾客观条件,不管群众需要,不讲实际效果,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要么总是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么总干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还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玩数字游戏。有的甚至欺上瞒下,糊弄上级,欺骗群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形式主义图虚名,招实祸,劳民伤财,误国误民。它不仅影响政令畅通,导致决策失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必须予以清除。

2.官僚主义及其危害。当前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整天浮在上面,耀武扬威、发号施令,很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即使下去,也是前呼后拥、警车开道,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他们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被群众戏称为“三拍”干部;他们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和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怕给自己添麻烦。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有的雷人雷语、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老子天下第一。

官僚主义的最大危害就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任凭官僚主义盛行,就会丢掉我们的最大优势,动摇我们的执政根基。

3.享乐主义及其危害。当前享乐主义的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有的意志消沉、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灯红酒绿。有的拈轻怕重,安于现状,满足于现有的一切,陶醉于暂时取得的成绩,“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

享乐主义是一种强力腐蚀剂,它不仅会消磨人的斗志、泯灭人的良知,而且还会败坏社会风气。一个人一旦染上享乐主义的恶习,就会意志消沉、醉生梦死,甚至腐败堕落、祸国殃民。

4.奢靡之风及其危害。奢靡之风在当前的主要表现有: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甚至占地几百亩、耗资几个亿、人均办公面积一二百平方米;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节庆泛滥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举办桃花节的城市就达50余个,举办螃蟹节的城市也达10余个。很多地方一年四季都在“过节”。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劳民伤财;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住大别墅,开豪华车,穿戴讲名牌,吃喝讲高档;有的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

奢靡之风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会腐蚀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危害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奢靡之风千万不可小而视之,任其蔓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三、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密切联系群众

党与群众的关系之所以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首先,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这一性质与宗旨必然要求党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党的各项工作包括作风建设都要考虑是否对人民群众有利,要求全党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否则就背离了党的性质与宗旨。其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我们的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党就有生机、有活力,就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仅革命和建设事业不能成功,而且党本身也将无法生存。第三,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贯穿党的优良作风的主线。在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当中,我们党形成了许多优良作风,但是这些优良作风的每一个方面都直接关系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就是要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脱离了人民群众,也就脱离了实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要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谦虚谨慎,就要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我们讲艰苦奋斗,就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就必须尊重群众意志、集中群众智慧等。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党的各项作风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第四,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衡量我们党的作风状况的重要标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尺度去评判、去检验,但最直接、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呢?从目前情况来讲,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识问题。当前之所以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严重的“四风”问题,根源就在于这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认识不足。因此,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基础理论教育,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和引导。第一,要向广大党员干部讲清群众路线的由来和发展,让他们充分认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要向广大党员干部讲清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卓越贡献,让他们充分认识群众的伟大。只有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和人民群众的伟大,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密切联系群众、主动热情地服务人民群众。

2.管理问题。就目前来讲,必须强化三个管理:一是强化自我管理。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动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先进典型、对照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认真查找自己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足。二是强化组织管理。一方面要把那些作风优秀、群众叫好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以此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另一方面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作风问题突出的干部,一定要严加惩治。只有这样,对其他党员干部才能起到警醒和教育作用。三是强化社会监管。要注意发挥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让我们的媒体敢于及时曝光那些作风不正、不实、不好的行为和问题,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在和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斗争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的党员干部才不敢懈怠、不敢造次。

3.机制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健全制度是保障。我们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与要求,认真探索并建立健全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机制,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目前需要建立健全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机制应当包括干部下访制度、群众上访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员干部定期联系群众制度、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开门决策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只有切实有效地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彻底根除“四风”之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巩固,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万古长青。

参考文献:

[1]“四风”问题干部教育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2013.

[2]刘玉瑛.与领导干部谈作风[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篇4

一些基层干部大话、套话连篇,是失去群众信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强调转变干部作风。但是在一些地方,“下基层”也刮了“风”,他们下去喜欢弄出个好听的名目。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要求干部不仅“跟着群众转”,更要“帮助群众赚”。如何帮群众赚?就必须纠正以前的作风,做到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当然,干部作风的转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一段过程,最根本的原因是现有体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在城市,机关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特权思想严重,政府职能错位,直接影响着干部的工作作风。在农村,县、乡“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空壳”的集体经济,导致许多乡镇财政“无米下锅”,使得干部、群众之间不仅不能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些基层干部甚至不得不走上与农民争饭吃、争利益的道路,改变工作作风首先就要扭转这种局面。

密切联系群众其实不难 篇5

理问题、特殊工种确认问题以及高层住宅供暖等问题,均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国资委,期盼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听取职工意见解决职工困难的教育实践活动,厂党委一班人更加明确的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其实不难,只要我们真心实意的去做了,职工是会看到眼里,记到心里的,因为群众是最聪明的、最讲道理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陕棉八厂通讯员:张卫亚

学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篇6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党群团结,促进支部全体党员主动关心、密切联系群众。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职工的方针,建立党联系群众制度。发挥民主管理、民主语言、民主监督作用,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用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证群众了解和参与改革发,实现群众对党政负责人的有效监督。

二、加强对工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指导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以及各自章程,围绕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每个党员应成为党支部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经常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四、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每个党员身边掌握有1-2名群众的基本情况,并采取谈心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谈心活动一般每季度1次以上,并建立群众档案和谈心活动记录。

五、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模范。当群众遇到急难事时,党员都应身体力行为群众排忧解难,职工生病、住院要主动关心慰问。切实做职工的贴心人。

六、坚持群众对各级领导和党员的监督,每年年底召开一次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对班子的意见,每年六月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或民主生活会,征求对党员的意见。

七、坚持群众对干部的评议制度,每年进行一次。

八、在发展党员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党外群众的意见。

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密切联系群众十大措施

1、坚持行政值周,领导班子时时掌握师生的情况,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2、积极宣传并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教职工的正当权益。

3、妥善处理职工中的矛盾,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搞好同志间的团结。

4、经常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对党组织和干部、党员的意见和要求。

5、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带领群众完成经济指标任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6、党支部半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党支部、党员干部和党员的意见,听取群众对本单位发展目标、综合管理、经济效益及改善职工生活的意见和要求。

7、党员干部应坚持深入基层,参加单位常规活动,定期与群众交心谈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8、党员应经常找群众谈心,了解群众的反映,关心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9、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每季度应将联系群众的情况和群众反映出的问题逐级向上汇报。党支部应将党员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尽快解决或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演讲稿密切联系群众 篇7

1. 密切联系群众, 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和力量源泉

纵观建党以来94年的历史进程,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核心内容的群众路线, 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 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成为了我们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各个历史阶段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

从历史经验来看,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是政权更迭的铁律, 正是鉴于历史经验教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发展的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 如果不密切联系群众、不帮助群众解决一些最直接、最具体的现实问题, 群众就会对企业的发展无动于衷, 不参与不奉献, 甚至消极怠工, 人为地制造矛盾和问题, 走到企业的对立面上, 因此只有相信员工、依靠员工、服务员工、才能使企业的各项战略部署、赢得群众的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 克服和排除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2. 密切联系群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 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达到8000万, 个别党员禁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 自甘腐化堕落, 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从延安时期开始, 就一直是摆在党中央面前的“老问题”。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 才能使我们党“接地气”, “塑底气”, 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 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 始终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 使党员干部能够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声音, 关心群众疾苦, 从人民群众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提炼经验, 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 转变不良工作态度和作风。

3. 密切联系群众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

职工群众参与国有企业管理, 是由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国有企业的优势, 正是依靠人民, 为了人民, 造福人民。国有企业凝结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 全心全意依靠群众, 走群众路线的大方向不变, 企业就拥有无穷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就更为科学长远, 无论什么时候, 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确保国有企业管理决策正确、效益提升的关键, 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国有企业管理的动力源泉。

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 这不仅是由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决定的, 也是法律赋予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首先, 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能规范管理行为。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些国有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逐步衰落甚至破产,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行为不规范, 决策没有置于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导致重大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 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其次, 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能客观评价企业管理效果。职工群众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实践者, 对企业管理好坏、发展快慢最有发言权, 只有将把企业管理成效交给职工群众来监督和评判, 并以此为依据不断改进工作, 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再次, 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能减少和防止腐败。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 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创造条件让职工群众监督国有企业领导干部, 有助于防止腐败的发生。

二、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策略

1.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确保群众的主体地位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把这些问题注意了, 解决了, 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我们就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组织者, 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 热烈的拥护我们。”坚持群众观点, 走群众路线, 必须要经常深入基层, 到群众中去, 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 问题解决在基层, 矛盾化解在基层, 工作推动在基层, 感情融洽在基层。

充分发挥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和职工面对面交流, 鼓励职工群众们畅所欲言, 使职工毫无压力和包袱的向领导干部反映问题, 特别关心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职工群体, 发现并制止一些苗头初现的问题, 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去除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 使企业上下全心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2. 必须满足群众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也是党执政的根本任务, 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使人民得到实惠, 作为国有企业, 企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为员工谋取福利, 因此在坚持集体利益第一的原则下, 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最优均衡, 达到企业和员工个人双赢, 形成良性循环。企业的发展, 使员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增加, 让员工共同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使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 对工作充满干劲, 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升。

3. 完善制度体系, 增强制度保障

(1) 完善监督机制建设

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党的十八大强调,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因此, 完善监督机制建设是国有企业群众路线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职工群众是企业最直接最密切的利益相关者, 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必须召开大范围的群众调查研究, 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 认真进行全盘考虑;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提供有效渠道,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 完善党务公开、厂务公开等重点领域重大事项公开制度, 健全质询、问责、审计、内控、效能监察等制度,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让职工群众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 完善联系制度建设

其次, 要使每个党员干部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层点, 进一步具体建立联系信访人员、困难人员等, 强化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不高高在上, 不以权压人, 群众才能对我们说心里话, 道烦心事, 讲真想法, 了解群众最实际的需要, 解决职工群众最实际的困难, 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要熟悉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 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使其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3) 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机制

企业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大力倡导发挥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 积极倡导、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活动、志愿活动、公益活动, 协助发动、组织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积极帮助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企业全体职工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家庭困难以及鳏寡孤独、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岗和离退职工要进行重点帮扶, 不但要在本企业内部开展志愿活动, 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4)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篇8

代表“联”。地方人大代表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是受人民委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主动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反映,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代表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人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解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充分借助代表与选民之间天然的联系,建立通畅的人大代表与选民、选举单位的沟通渠道,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了解社情民意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定期向人大代表发放社情民意征集表,组织和引导代表通过走访、座谈、咨询、查访、调研等方式,面对面与群众交心谈心,听取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关注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点”、矛盾的“易发点”、可能出现的“突发点”,做到原汁原味,真实可信。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络制度。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利用代表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听取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要实行代表履职登记制度。要求每位代表将走访选民、反映民意的情况在代表履职登记本中详细记录,同时把代表履职登记情况作为评先争优的重要依据,保障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的紧密性,克服少数代表的“无为”“不为”现象。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履职保障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保障。代表所在部门和单位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时间。要保证代表活动的经费,加强代表培训工作,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

实地“查”。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基本前提,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要以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参观等形式,认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及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使调查研究真正反映民意、民情、民生。要采取明察与暗查、抽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少听部门汇报、多与群众沟通,多深入第一线看实情,了解真实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真正掌握反映人民群众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创造条件。要与各有关部门保持不定期联系,互通信息,将各部门了解到的政情、民情、社情相互沟通,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本地区各方面决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供基础。要尝试在一些村、社区、企业设立信息收集点,落实有关工作人员定期定向联系,更广泛地了解社情民意。要建立主任会议定期研究社情民意制度,将某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社情民意加以分析综合,了解其中矛盾比较集中、反映比较突出或带倾向性、趋势性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监督检查的重点,使常委会的工作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

网络“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自觉把网络问政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有效途径。要通过网络平台“开门立法”,法规草案成型后,应当及时公布,让公众了解其内容,全面地收集群众的利益需求,扩大人大立法的民意渠道,使民意舆情得以尽早地融入立法过程,从而更好地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要通过网络广泛收集人大监督议题,人大各专委会、办事机构应注意网络舆情的分析、综合,及时发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人大监督的议题,以便从制度上、源头上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网络让人大代表及时了解网民反馈的意见和看法,一方面激发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增强人大做好代表工作的便利性和直接性,提高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建立起人大收集民意、掌握民情的网络平台和机制,通过网络全面地收集民情民意,加强舆情动态的收集,作为人大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要开通人大互联网站,公开人大代表电子邮箱和有关基本情况,代表可以定期、定地域、分行业、分主题在网上接访群众,收集整理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尽可能倾听大多数民众的声音,形成“诉求—回应”的长效机制。要开设社情民意信息网上提交系统,建议意见反映系统,提高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效率,推动人大工作信息化。要建立人大代表建议、议案的网上公示制度,公众可在了解代表建议、议案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将民智、民意充实到代表的建议、议案中,使民意通过合法渠道表达。

上一篇:拓展训练感想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挖掘潜能下一篇:少先队工作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