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

2024-07-08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共8篇)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 篇1

一、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于提出,其本意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物联网技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此进行了重点部署,目前物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生产监控、智能农业、环境监控、远程医疗、定位导航等领域。预计到,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产值将超过五万亿规模。

二、物联网行业前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1 物联网应用前景分析

“十二五”物联网重点包括如下领域:

(1)智能交通(车联网);

(2)智能物流(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

(3)智能电网;

(4)智能医疗(公共卫生与远程医疗/医护管理与社区服务);

(5)智能工业(过程管理与自动化控制);

(6)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生态观光农业/外向型都市农业);

(7)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

(8)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

(9)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管理);

(10)社会公共事业(弱势群体管理);

(11)金融(电子商务)与服务业;

(12)智慧城市。在以上每一个智能应用领域中,都会涉及到传感、RFID、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及GPS或GPRS,这些技术一整合将最终构成一个基本的智能传输及分析系统,多个单个智能系统的整合将构成智能物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智能整合过程。

2 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联网技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此进行了重点部署,目前物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物流调度、智能家居、生产监控、大棚监控、环境监控、远程医疗、定位导航等领域。预计到20,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产值将超过五万亿规模。随着物联网市场的爆发性扩张,预计物联网行业,会有30万以上人才缺口,而且未来,每年会以20%的缺口递增,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物联网背后的技术包括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和智能手机。物联网的发展是应用驱动的,渗透性很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方面方方面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催生应用需求,给物联网带来新的产业机遇。物联网业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系统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从发展看,会带动成千上万亿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12月,易观国际发布《中国物联网白皮书》,其中讲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15倍,在20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工信部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增长明显。物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高科技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预测,在智能交通方面,汽车产业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车联网人才需求未来5年约有20万的市场需求;在智能物流(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方面,至全国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方面的技术管理人才缺口在20万人以上;智能电网方面,未来5-10年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电力产业人才将达到百万人;智能医疗方面,包括智能医疗设备支持与技术服务、智能医护管理在内的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将超出百万;智能工业方面,智能工业过程管理与自动化控制的岗位专业人才需求目前缺口约需50万人;智能农业方面,在“十二五”中的缺口将近1000万人;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方面,未来五年缺口是30万人;智能家居方面,未来五年人才需求近百万。

综观甘肃省和兰州市地域特点,省市出台物联网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兰州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省市建设“车联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甘肃省大力发展“智能农业”,都需要大量的物联网工程设计、管理及安装维护和物联网设备及智能电子产品开发、测试维修与技术服务等方面专业化技术性人才。

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创办于1983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同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型专业。我系现已形成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行业背景,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大专业群为龙头发展格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始招生。我系于开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前期学习考察和准备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学习、专业可行性的调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专业建设心得和经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申报已通过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已备案,将于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60人。

1.专业建设情况

(1)年开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调研申报工作。

(2)到的普高招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为物联网专业的设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20我系教师陈天超、徐少军等申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物联网技术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模式探讨》,该课题于20顺利结题。课题研究了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建设、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内容,给我院开设物联网专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4)20我系选派教师毛敬玉、蔚治国参加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返回后给网络教研室全体教师讲座,了解了物联网最新技术和发展。

(5)年3月,我系前往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术调研,就学生培养、实验室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发展及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探讨。

(6)2014年4月,计算机网络教研室全体教师参观了甘肃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并与中心教师开展座谈,探讨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7)2014年5月5日,我系教师前往苏州职业技术大学,考察了计算机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情况,参观了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和应用展示厅,并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学习。

(8)2014年5月7日,我系教师前往中国农业大学考察学习智能农业应用情况,并参观了中国农业大学智能农业温室大棚和物联网控制中心。

(9)2014年5月8日,我系教师前往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参观考察,参观了大唐电信物联网国家级实验室、物联网智能家居展示厅和物联网教学实验设备,并就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达成了合作共识。

(10)2014年7月7日,我系教师赵治斌、杨政安等受邀参加第二十届兰洽会,参观物联网应用体验馆,并就物联网应用、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人才需求、校企合作等方面与参展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与甘肃万华金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达成了初步共识。

(11)2014年暑期我系选派李想、尚云、何雪妮老师参加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物联网专业技术顶岗培训,加强了我系物联网师资力量。

(12)2014年12月中旬,张国权主任带领杨海娟、杨政安、杨健老师参加成都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培训研讨会,为专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13)2014年12月22日,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举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项目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系主任张国权教授主持并作专题讲座,全系四十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此次研讨会议不仅让教师们了解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而且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到物联网专业建设及课题研究中来,旨在推进我系物联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团队建设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14)2014年12月25日网络教研室组织我系9名教师参加由兰州理工大学和深圳市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4甘青省物联网教学与专业建设研讨会”,研讨会上甘肃省各院校教师围绕物联网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彼此分享了各高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

2.专业师资情况

我系现有教师59名,其中正教授1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1人,讲师33人,具有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34人,双师型教师36人,师资结构合理,教学实力雄厚。我系现已形成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行业背景,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大专业群为龙头的发展格局,物联网专业基础课程师资充裕。2014年5月,我系于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初步达成共识,专业核心课程由大唐电信选派讲师讲授,大唐电信在两年内逐步培训我系物联网专业教师,解决师资问题。我系于年、2014年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物联网技术培训,使教师完全能胜任教学工作。

3.实验实训建设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先后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微软”、“惠普网络”、“大唐电信”、“思科网络”、“神州数码”、“锐捷网络”、“索尼电子”、“兰州大方电子”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了“微软培训基地”、“惠普网络实验室”、“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苹果软件实训室”、“3D数字仿真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表面贴装(SMT)实训中心”、“电子控制与仿真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微机原理实训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程序设计实训室”和“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室”。2014年5月,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和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初步达成共识,共建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和应用展示厅,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4.校企合作情况

近年来,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先后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微软”、“惠普网络”、“大唐电信”、“思科网络”、“神州数码”、“锐捷网络”、“索尼电子”、“兰州大方电子”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2014年5月,我系和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初步达成共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进行校企合作。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简称大唐电信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一家专门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高科技中央企业,总资产规模近500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天津、成都、西安、重庆、深圳等主要经济发达城市设有研发与生产基地。大唐电信集团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掌握了电子信息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尤其在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入、集成电路、特种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产业水平居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与大唐电信集团公司校企合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与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共同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学院和大唐电信共同对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和评估;

(2)大唐电信集团公司选派讲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大唐电信在两年内逐步培训我系物联网专业教师,解决专业师资问题;

(3)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和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共建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和应用展示厅;

(4)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和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共建物联网应用技术实习实训基地;

(5)大唐电信集团公司推荐毕业生到相关物联网技术企业工作就业。

四、专业培养目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和技能,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从事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维保与管理;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辅助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专业主干课程

物联网技术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手机应用开发、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RFID技术与应用、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弱电工程综合项目实训、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实训等。

六、就业方向及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企事业、物联网企业、IT企业以及物联网相关行业等单位从事物联网工程设计、管理及安装维护工作;物联网设备及智能电子产品开发、测试维修与技术服务;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技术咨询、培训、销售等工作。

就业面向以下岗位:

1.物联网(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开发人员

2.物联网系统的安装、测试人员

3.物联网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

4.物联网企业营销人员

5.物联网系统中相关产品的生产、测试人员

6.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维护、营销人员。

七、物联网相关技术介绍

1.物联网体系架构

2.物联网四大支撑技术

1、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2、无线传感网络(WSN/ZigBee):WSN/ZigBee的特点是短距离、低功耗,这为搭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提供了可能。

3、传感器技术:以MEMS为代表的传感技术,拉近了人与自然世界的距离。

4、M2M技术:利用手机进行对物体的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技术。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 篇2

进入20世纪以来, 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学校组成的研究组织获得2, 000多万美金的资助, 经过实践研究探索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 自创立以来, 在多所学校都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成果[1]。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 它根据实际项目的开发周期为基础, 将项目开发的整个流程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育之中, 在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创新能力以及项目开发实践技术等多方面能力, 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更加灵活实用[2]。TOP-CARES-CDIO理念旨在基于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为指导思想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 同时结合学院IT特色, 使学生在项目中进行一体化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成都东软学院基于TOPCARES-CDIO进行教育改革, 张应辉院长提出了“六个教”的思路。“第一个, 朝什么方向教;第二个, 到底教什么;第三个, 怎么去教;第四个, 谁来教;第五个, 用什么教;第六个, 教得好不好”。这六个方面基本概括了教育体系的思路。在成都东软学院, 对于老师来说, “朝什么方向教”, 按照TOP-CARES的思路, 培养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到底教什么”, 按照专业设置的专业课, 教师认真教好所授课程;“怎么去教”, 就是要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不断打破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枷锁, 让学生更能具有创新能力, 自发学习能力;“谁来教”, 专业课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做一名知识全面、高素质的教师;“用什么教”, 就是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现有的素材, 让学生更自如地学习所教的课程;“教得好不好”, 就是在教学考评中要更加注重科学、社会的评价, 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 都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技术,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断壮大, 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农业以及智慧医疗等行业的发展正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 要着力培养学生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3]等多方面知识。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等方面的交互,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必将撬动万亿级市场[4]。

为了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 各大高校开始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 如何合理化地设置课程体系, 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建立物联网工程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社会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确定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传统的培养模式是设定了课程体系后就很少会改变[5], 更新速度过慢, 很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一些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6]。而且传统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人才的需求无法匹配, 而且无法为培养研究型人才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支持。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采取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 理论贯穿在实际的项目中, 学生在“做中学”, 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又为学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基于TOPCARES-CDID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TOPCARES-CDIO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 物联网工程专业以培养物联网开发应用工程师为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能力以及工程能力分课内和课外培养。

(一) 课内:以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例如以一个物联网系统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实现为主线贯穿四年培养过程。围绕该项目合理设计整个专业课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例如感知层课程有: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Linux系统编程等, 网络层课程有:网络管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应用层课程:Android应用开发、php网页设计等, 以及综合基础课程:物联网技术等, 使整个物联网的体系结构都有对应的课程, 再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做到系统学习、分层次学习相结合。

(二) 课外:贯穿始终的课外实践环节。通过开放实验室、创业中心以及企业实习等多种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物联网工程开放实验室中成立多个项目团队, 由专业老师指导, 通过参加比赛, 以赛促研, 让学生在比赛等科研活动中获得锻炼。创业中心, 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建团队, 成立虚拟公司, 通过学校的帮助和支持, 承接实际项目, 走向创业的道路。通过企业实习, 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直接在实习工作中检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物联网工程项目驱动教学

基于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 项目驱动教学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特点。通过这种项目驱动教学方式, 使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分别设立1、2、3级项目, 将1级划分为若干个2级项目, 将2级项目划分到各门课程中, 再将2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三级项目, 使每门课程在项目驱动中, 使学生在“做中学”, 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验证理论, 以更有效地避免理论学习的枯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物联网技术》课程为例, 将该门课程分为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项目。所有的单元项目组成整个课程的课程项目, 将理论贯穿于项目当中, 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和理解了复杂的理论, 从课堂效果来看, 学生的学习兴趣好, 积极性比较高, 实践成果丰富。

四、结语

在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八大能力”指标体系的依据下, 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应用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基于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 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 以“做中学”的项目驱动方式, 能够有效地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摘要:为了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 本文以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八大能力”指标体系为依据, 探讨了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应用。项目驱动教学“做中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物联网工程专业,项目驱动教学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5

[2]王硕旺等.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4

[3]吴帅.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5

[4]姚旭东.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11

[5]袁锋, 等.基于岗位群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设计[J].工会论坛, 2009

物联网工程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篇3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建设;二次辅助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37-01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英文名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这个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其基本思路是将RFID和其它传感器架构成分布式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一个基于Internet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任何物品都可以实现互相通信和信息沟通。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无线路由器、超高频RFID、Zigbee模块、红外感应器、网络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连接到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特点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因此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感测技术。物联网上部署了大规模的在线类型的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头,不同的信息内容和不同类别的信息由传感器捕捉的格式的来源不同。实时获得传感器数据,根据定期收集得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由于物联网物品的特性,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测感技术。大量部署的有线和无线的传感器作为网络媒介的采集端,不同類别的信息内容被传感器以不同格式信息捕获收集。在定期实时收集传感器数据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数据。

再次,它是基于一个无处不在的因特网络上。它的承载基础和核心技术仍然是互联网,但由于终端设备的种类丰富,而且它的数量庞大,会形成一个无以计量而且种类纷繁的信息数据网,因此为了保证数据传输不会由于协议信息不同造成信息的丢失,必须要求传输网络可以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另外,物联网本身不仅提供了各种传感器,其本身所具有智能连接处理能力,就可以实现对象的智能控制。

三、物联网的知识体系

明晰了物联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后,可以为物联网的知识体系建立一个层次结构的概念模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与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人们也经常将它们称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1.感知层。采集信息,监控目标区域与突发事件。主要通过传感器来获取物理世界中的感知数据以及相关联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兼具与外部设备局部的互动性,它需要一定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感知层需要大量的软硬件的人才来搭建一个信息采集的模块。既要保证采集信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还要保证模块维护的可执行性。

2.网络层。应急联动指令。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的方式实现人与物、物与物透明,无缝,安全访问,并提供编码,应急联动指令,认知,计费,认证等管理。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电信网、卫星网、广电网、移动通讯等组成。

3.应用层。数据处理,异常分析。物联网的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将这些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从物理世界中提取的数据等信息,在应用层实现了服务的应用。如智能农业,智能城市,智能操控、安防、电力抄表等。应用层主要的作用在于“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数学模型技术,要明白数据计算的意义。

四、探讨物联网工程的专业建设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在实际物联网工程的专业建设的时候,是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专技能的同时,知识点永远是权衡发展的。我认为,在课程开发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要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多元化人才,能动手操作是培养的重中之重,并且要做到培养的体系和实践相结合,开设特色实践性课程,以项目为引导,将开设相关特色课程作为物联网专业的依托。有了项目和实践的依托物联网专业毕业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前景会更加乐观同时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2.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发展要与职业教育现有计算学科区分,要有特色,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应是培养以应用型、维护型为准绳,同时具备二次辅助开发设计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要具备最新典型设备的使用和二次辅助开发能力,体现出一个“新”。

参考文献:

[1]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2]石志国,王志良,丁大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3]《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作者简介:肖山,男,(1976年12月--)民族:汉,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专业见习报告3 篇4

物联网工程见习报告

姓名:顾文恺学号:541207090114

1.引言

说来惭愧,虽然我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填写了“物联网工程”这门专业,但是我当时对这个专业缺知之甚少。然而,在之前为期一周时间的专业见习中,在各位领导老师以及讲师、前辈们的指导之下,原先的迷茫已经慢慢消散。一扇通向未来的、名为“物联网”的大门,正在渐渐为我们打开。

2.内容与过程

2.1 《物联中国大讲堂》

周一清晨,在邹东尧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前往计算机楼217观看了由中国物联网第一门户“物联中国”所制作的《物联中国大讲堂》节目。其中,第一、二两集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第一集的讲师,南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功宜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物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物联网与互联网,这两者之间常常被人混淆,在观看过这期视频后,我渐渐认识到,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基于互联网,却又不止于互联网。如果说互联网将“人与人”联系在了一起,那么物联网就是将“人与物”、“物与物”也加入到了这张联络网之中。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了物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物联网即将掀起继互联网出现之后的一场科技革命,再次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成功得创造出了一个“信息地球”,而只有物联网才能将它推动致“智慧地球”。

2.2 篮球友谊赛

青春就应该充满汗水,即使烈日当空也压不住同学们高涨的热情。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我班于本周二于大一物联网专业的学弟们进行了一场篮球对抗赛。在强力队友、校队成员李祎航同学的带领下,我班场上场下团结一心,最终侥幸获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通过这次的篮球赛,我们意识到了学校领导对我们学生们的关心,不仅仅是要让我们成为专业方面的精英,更是在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学院领导们对我们所寄予的厚望,今天,我们是球场上的赢家;明天,我们要做职场甚至人生上的赢家。

2.3 相关知识讲座

周三上午,我们有幸听取了上海海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区经理的讲座。在讲座上,讲师首先强调了物联网技术对于人类的现在、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在这里他例举了他们公司、海尔公司等知名企业近几年在物联网技术上的突破与创举,为我们展示了某些已经走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然后他又结合了自己从大学一路走来的经历,传授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诲,同时又告诫我们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如同师长一般得提醒我们大学生一定要固守本心,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

下午这是由一位我校毕业的,已经进入物联网行业的学长为我们做讲座。相比于上午的讲师,这位学长所讲的更加贴近我们的学习生活。学长向我们介绍了在我们大

三、大四的时候将要学习的几门基础专业课的着重点与重要性,又提到了许多涉及我们专业的软件等专业名词。可能由于太过专业,有些东西在我们听来现在还是云里雾里,但是学长说了,这些东西都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他建议我们先去了解下,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经验总是最为宝贵的。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为了我们大费周章请来讲师,有了这两位前辈所传授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提醒,我想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够少走许多弯路。

2.4参观学习

周四使我们本周内最为充实的一天,那天我们早早坐车来到华南医电进行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线。看着技术工人们一个个在那里娴熟得焊接,我不禁想起当初实习时我自己焊电路板的窘态。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位工人仅负责一个焊点,进行流水线生产,这又使我们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仅仅学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终究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这次到华南医药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2.5 整理思考

经过了前几天的见习,我们大家都对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反思。因此学校决定让我们结合之前四天的经历,作出一份报告,帮助我们整理思绪,使

我们找到一条我们自己的学习之道。

3.总结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 篇5

三峡职院关于物联网应用优势专业的解析———智能交通

公交车还有多久才到?末班车还有没有?……这些令市民头痛的问题,很快将得到缓解。三峡职院记者昨日从移动获悉,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应用,市区公交线路将全部实现智能调度。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该技术还被应用在物流领域,物流系统已成功实现货物和车辆的结合,方便各方及时了解货物运输各环节的最新信息。

优化配置资源 智能调度交通

“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犹如给公交车安装了一个„千里眼‟。”在移动有关负责人的演示下,记者看到,由于在市内的每个公交车上都安装了GPS模块,通过信息中心的电子地图,调度人员可根据车况、交通情况等调整车辆运行情况。如前后两辆车出现大间隔,调度中心将加快发车频率,实现调度的智能性。

除了全面监控,公交智能调度系统还设置了多项附加功能,车辆如果出现抛锚、事故、拥堵等都可以随时向调度中心发出信息。此外,由于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可以随时全面掌握整个公交的运行情况,因而方便公交车站的电子站牌上准确显示下一辆车的到达时间等信息,方便市民乘车。根据记者从公交集团了解到的消息,随着市区公交线路全部实现智能调度,一环路的电子站牌将投入正常使用,同时还将新建500个电子站牌。

“另一款专为集团客户打造的„车务通‟业务现已投入试用。”据介绍,通过车辆及人员位置信息的定位监控、调度、管理等功能和综合运营服务,可实现集团客户车辆资源最优配置,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车辆货物全感知 智能管理物流

不仅适用于公交调度,在车辆上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能让物流更智能。“物流系统中被关注的往往不是车而是货物。”移动工作人员认为,货物追踪才是物流的核心点,货主更关心“货物到哪里了”等信息。针对此,移动为物流产业提出了面向企业运输管理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E物流。据称,该系统是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通信(GPRS)、短信(SMS)技术于一体的软、硬件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上,以车辆定位业务和货物条码扫描业务为两大基础应用,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定位、货况信息、短信通告、运输路径的选择、运输网络的设计与优化等服务,从而实现运输企业高效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车辆运输调度与监控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目标。

“该系统目前已积极筹备规模推广。”工作人员表示,宜昌正大力打造物流基地,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市场空间巨大

物联网专业见习报告 篇6

1.物联中国大讲堂

《物联中国大讲堂》是一个科普公益性节目,由中国物联网第一门户物联中国创建,联合各大专业物联网媒体、物联网产业会员单位等,该节目实现深化认识“物联网”丰富的产业内涵,旨在解读广大会员与受众对“物联网”行业的困惑和疑问,拨开外界评论物联网的不实之词,还原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本质。以讲坛的形式,为您打造一个纯粹的“物联网”知识课堂,栏目内容分为“学术讲堂”、“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国物联网现存的问题”等主题版块。

物联中国是与物联网产业紧密联系的互联网领先媒体平台。拥有政府部门给予的产业信息资源,同时与高新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目前,物联中国注册会员近10万,网友活跃,互动性高。是中国物联网行业整合信息、科谱教育、时事播报的基础平台。

在本次物联网专业见习中,我们一共看了五段视频,这五段视频从各个方面讲了物联网的定义,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发展远景以及物联网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我们从这五段视频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们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更加的激发了我们学习物联网是兴趣,明确了学习物联网的方向,以下是对这五段视频的简单认识。1.1物联中国大讲堂第一期

本期视频是由南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功宜讲的,他的主题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对物联网发展背景特征和趋势的分析。主要讲了如何认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如何认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如何认识物联网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我从这期视频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认识到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以及物联网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弄明白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一种应用。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信息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是针对人与人这个特定的领域并且是虚拟的。而物联网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如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等,将信息传送到接收器,再通过互联网传 送,通过高层应用进行信息处理,达到“感知”的目的。它解决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它的提出和使用让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有效通信成为可能,这不仅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物品和各种自然资源使用的效率,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最终实现整个生态系统高度的智能特性和智慧地球的美好愿望。

1.2物联中国大讲堂第二期 本期视频是由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王威信讲的,他主要讲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发展现状、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分析、物联网的工作重点和建议。通过本期视频学习,我认识到了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整体发展过程,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并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在技术研发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物联网这个全新的产业中,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个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09年11月,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2010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之前我国已经规划了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但目前我国物联网还处在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距离大规模产业化推广还存在很大差距。

从物联网的产业来讲,物联网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产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10年 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 的发展阶段,成长为 一个超过5万亿规模的巨大产业。1.3物联中国大讲堂第三期

本期视频是由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涛来讲的,主题是:智能语音技术与语音云。主要讲了什么是智能语音技术?现在语音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在什么地方应用?现在最火的云计算平台上的语音技术是什么样的?

通过本次视频学习我对智能语音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发展现状。智能语音,作为三种人机交互技术之一,在云计算时代获得了更多关注,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语音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行业。物联网时代,语音技术将使人机交互进入新时代。1.4物联中国大讲堂第四期

本期视频是由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来讲的他的主题是:用嵌入式概念解读物联网。主要讲了如何诠释物联网、物体上网用什么计算机、什么是嵌入式技术、M2M概念的物联网、嵌入式概念定义物联网、无线互联网和信息家电。

通过本期视频学习,我对嵌入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嵌入式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对物联网有了新的看法。嵌入式是一个物联网项目中物体端嵌入的专用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可裁减、低功耗、高可靠性、按需定制的计算机。我们可以用嵌入式概念这样定义物联网: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就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形式,赋予物体嵌入式系统,它才具备上网的条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互联网。这让我对嵌入式、物联网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我将来学习物联网有了很大的帮助。

1.5物联中国大讲堂第五期

本期视频是由通信技术专家项有建来讲的,它的主题是:中美认识物联网比较。主要讲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印刷技术与媒体、物联网的本质、在中国谁控制了物联网、智能电网的三个层面、实现智能电网的要素、开放才能共享、合作与封闭、形式与内涵以及长尾理论。

通过本期视频学习,我认识到物联网的核心是整合四大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决策技术和执行体系。在中国传感专家控制了物联网,也就是说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主要是传感技术,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 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在以后的物联网技术学习中,我会更加关注传感技术,从而更好的掌握物联网技术。

2.专家讲座报告会

在专业见习期间,老师为了丰富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眼界以及让我们早点了解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要求,请来了海同教育ICEP金牌讲师植强、郑州轻工业学院习广永博士、亚嵌科技首席运营官汪刘芳来给我们做讲座,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在这三场讲座报告中的心得体会。2.1嵌入式技术与职业发展--植强

本次讲座请来了上海海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植强,他在教育培训行业中已教学10年,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他主要讲了嵌入式技术与职业发展。讲座中,他强调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是嵌入式技术,他分别从嵌入式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要求、如何进入嵌入式领域、嵌入式系统统计三方面向我们解释嵌入式的定义和运用空间。他分析嵌入式人才的需求,结合3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在本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阐述了嵌入式行业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讲座结束后,他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嵌入式技术以及我们将来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目前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嵌入式这些方面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我们在学校期间要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努力学习,掌握好关键技术,争取将来毕业后可以投身到物联网行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2物联网定位技术--席广永

本次讲座是由我们学校的席广永博士讲的,他讲的主题是物联网定位技术。主要讲了GPS系统的组成和发展历史以及应用、蜂窝基站定位、无线室内环境定位、A-GPS定位、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从物联网的三个目标来看,要实现任何时间、任何事物、任何地点之间的连接其中必须有定位技术的支持,而且在任何地方的连接里面本身就包含着物体之间的位置信息。可见定位技术是物联网中的一个重要技术,从老师的讲解中,我对定位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一切皆可感知,一切皆可定位”,我会为此努力着。

2.3如何走进华为三星联想暨嵌入式开发就业指导专题报告会--汪刘芳 本次报告会是由亚嵌科技首席运营官汪刘芳讲的,他的主题是:如何走进华为三星联想暨嵌入式开发就业指导专题报告会。他首先讲了知名软件公司招聘流程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并具体结合面试过程给予我们相关的就业指导。随后,他基于一些高端手机的研发过程对Linux系统进行深入解读,他首先为大家剖析了手机操作系统和Linux系统之间的传承性、Linux系统的开源性、嵌入式系统与3G及物联网的关系紧密性等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在通讯设备、仪器仪表、交通电子、军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在分析了嵌入式系统所需的专业技能后,他强调,嵌入式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决定了嵌入式系统必将引领中国未来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而其软硬兼备的技能要求,则造成嵌入式系统人才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将长期处于紧缺态势,这对尚未毕业的软件行业学子是挑战也是机遇,呼吁大家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扎实深入学习C语言及嵌入式系统等基础知识,为更好的融入社会,最大程度发挥自己专业所学打牢基础。

这次讲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就业择业等方面给予我们详细的指导,同时,对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就业方向,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3.感悟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 篇7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性发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 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从而导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自教育部2010年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中提出物联网专业以来, 众多高校成功申报该专业。开设新专业, 必须研究并建立包括人才目标定位、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保障机制等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物联网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非常广泛的信息技术, 大量应用系统强调集成现有成熟技术进行应用推广与创新。因此, 在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岗位需求基础上, 提出根据办学高校不同层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从而制订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案的建设思路[1,2]。

2、物联网专业特点分析与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1) 专业特点分析

物联网专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二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 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突出的工程化系统工程能力, 三是物联网工程专业需要具有理论基础与大量的系统集成实践的特征。四是校企联合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的方向。

(2) .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物联网应用涉及面非常广, 下面以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例,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物联网多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及物联网多系统集成组织施工能力;系统终端设备调配能力;物联网系统管理与维护及安全保障的能力;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能力等。

3、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针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 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

(3) 具备本专业必须的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 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及维护等基本技能;

(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 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方向和前沿, 具有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初步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6) 初步掌握一门外语, 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以上思路与设计, 我们主要考虑了2个原则: (1) 充分发挥我院信息工程系现有学科基础与优势; (2) 从学校办学方针和主要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出发, 反推培养目标并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该方案的特色是提出了“六模块知识结构模式”, 突出了应用技术型本科学生在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方面所应掌握的知识;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程构成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最核心的基础知识的培养;专业选修和集中性实践环节则突出了物联网专业的应用性要求能力拓展知识内容。

4、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 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 将相关主干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结合与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 归类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 构建专业技能课程。课程体系的建立主要针对学生个人品质、个人职业素质、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对物联网专业知识面进行横向延伸。根据培养目标与定位, 我们研究确定了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由一个平台和四个专业模块构成, 如图1所示。

该课程体系以物联网感知智能终端设备相关技术和知识为重点, 以物联网开发和集成项目案例培养各层次工程技术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各方面技术的接受和领悟能力不一样, 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智能终端设备相关技术, 同时兼顾部分对物联网开发和集成、物联网管理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或物联网网络管理技术更感兴趣的学生, 以及一些愿意做物联网系统维护和系统安全等方面工作的学生, 课程体系精心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 提供多条技术路线, 让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的专业方向。

5、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教学设置

物联网专业培养的是能集成现有技术以实现物物相联应用的专门人才, 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因此在该专业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设配合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境和环节[5,6]。

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方面, 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 IT类学生必备的基础实践能力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2) 物联网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算法分析课程设计、软件编程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物联网应用课程设计等; (3) 物联网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企业认知实习、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4) 物联网专业学生全面知识综合实践能力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在实践教学实施方面, 将课程一般验证实验、课程设计、应用项目开发结合起来, 逐步提升,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对于一些基础良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 则有专业教师具体指导, 通过科技竞赛、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项目, 引导其开发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小型应用案例。

积极引进优秀的实训体系和企业项目案例, 建设“物联网技术体验室”, 进而构建一个设备先进、功能强大的校内生产性“物联网研发实训中心”。同时与全国物联网应用公司开展合作, 建立满足企业级开发实训室, 为学生和从事物联网专业老师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老师技能的提升, 再反补物联网实验室建设, 为物联网专业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科技活动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创新。例如组建“华夏学院机器人协会”, 定期举办校级比赛, 积极参加全国各项赛事, 让更多的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 将专业技术应用到实践, 让学生尝到甜头, 体会物联网技术的魅力, 以此来推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6、结语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培养的学生强调较扎实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基础理论, 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活动展开人才培养, 注重师资培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良, 闫纪铮.普通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规划[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志良, 闫纪铮, 石志国, 等.物联网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2 (19) :49-53.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4]张光会, 余晃晶.试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J].科技信息, 20ll (11) :216-217.

[5]陈冠玲, 马文新.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12, 58 ($2) :279—281.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 篇8

G642;TN929.5-4;TP391.44-4

一、引言

2009年,温总理在考察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时提出“感知中国”概念。2010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任务。同年,教育部下达高校可以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1]。作为一个起步阶段的新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在专业课开设、实验教学、学生实践等教学模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高校在开设物联网相关课程方面没有足够完善的实验设备及实训计划,存在实验器材不够先进、跟不上教学水平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此外,医学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还具有其特殊性,要求实验条件具备HIS、LIS、PACS等医学信息系统来支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类医学信息系统价格昂贵、可扩展性较差等因素,不利于实验课程的开展。

因此,在现有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徐州医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GPL开源软件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和交互性,教师可以在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线上教学活动,学生完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就可以进入虚拟环境开展学习[3]。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分层次、模块化的虚拟仿真与实验课程体系,实现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放共享,有利于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为高水平本科生培养和创新能力塑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方案

(一)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应用层虚拟节点将采集数据通过Zigbee、蓝牙等形式传输至虚拟智能网关进行数据格式转化,虚拟网络层设备转发数据至搭建的应用层开源系统软件[4]。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平台可以实现移动终端、PC机等多种设备通过Internet或VPN拨号方式登录前端服务器。在前端服务器中,提供各种基础服务器,包括Web服务器、VPN服务器、FTP服务器、开源HIS系统服务器、开源LIS系统服务器等。由于HIS,LIS等应用系统运行需要较大的网络资源,因此在后端应用服务器中构建分布式协作环境,通过服务器分配调度算法,实现多机并行计算,提高系统整体处理效率。

(二)结合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分类

根据知识类型结合医学与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分类,并对课程所属知识类型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实验,保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满足各课程所需实验环境[5]。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分类如图2所示。

(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主要实现: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教师能够利用教师机开展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实验,并实现网上考试和评价。

功能模块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于各种身份用户的基本信息维护、管理和权限分配;学生模块:实现学生参与实验的各种功能;教师模块:实现教师组织实验、管理学生的各种功能;管理员模块:负责对学生、教师以及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具体功能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特色及成效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体现了医学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与医学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平台具体特色如下:

在设备利用方面,虚拟设备成本低,种类全、零损耗,节省空间,升级维护简单,功能全,无需搬运,可统一管理和调配,实现设备共享,提高利用率。模拟真实实验过程,减少实验误操作带来的设备损坏,解决教学资金、资源紧张的问题[6]。表1为传统实验设备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优缺点对比,体现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相较于传统实验平台的优越性。

在实验组织和管理方面,对实验进行预编排管理,实现实验室24小时开放,学生可随时随地参与实验;教师通过在线辅导和监管学生的实验过程,减少教师的工作强度;整合计算机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教学模式方面,实现兼顾理论与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课程面授的同时可通过远程客户端进行虚拟实验演示。师生还可不受时空限制参与实验,初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泛在学习环境构建,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

在实验过程方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能满足学生构建任何规模、任何类型的实验环境需求,也為高端网络设备、高端医学信息系统实验提供可能,真正实现医学物联网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规范性、复杂性和真实性;通过配置文件的保存、实验过程实时监控,保存过程数据,控制实验进展,实现“过程式”实验,保证实验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

在教学效果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学习、开发、研究为一体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学生与计算机、教师、学习者的“交互式”操作训练;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界面,形象直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生能够自行设计和创新实验,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发挥余地;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立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徐州医科大学医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成立已有4年,学生在学生竞赛方面硕果累累,以第一届2013级医学物联网班级为例,班级36人近三年共获得25个奖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8项、市级5项、院级8项。

四、小结

医学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是对医学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平台通过对硬件的高仿真虚拟,能够有效改善实验环境、简化实验操作、扩展实验规模、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升实验效率,为学生们的实践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对GPL开源软件的首次引入,避免以往应用层可用软件数量少、种类单一、功能局限的尴尬局面,提供丰富的实践项目,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实验内容,为学生的的实践学习及毕业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持,实现物联网实验设计与医学背景的高度结合,具有巨大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5,(3):60-61.

[2]倪志平.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6):182.

[3]吕强,高慧敏,吴晨曦等.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实验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5):114-117,122.

[4] 高晨.基于短协议传输的医学物联网[J].生命科学仪器,2013,11(4):10-13.

[5]施云波,刘泊,杨明极等.多学科融合构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物联网技术,2016,6(4):108-110,113.

上一篇:觥筹交错成语解释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计划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