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聪)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
(杨家聪)读书心得体会 篇1
诵读《声律启蒙》 体悟音韵之美
高县硕勋小学校 杨家聪
国庆期间再次拜读了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编撰的《声律启蒙》,这本国学经典诵读佳作,不仅能带我感受和学习汉语独特的韵律之美,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是一国文化之根源,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让中国文化自成体系,融会贯通。而文学经典作为其主要媒吉介,世代相继,因此即使相隔千百年,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意义依旧根植在每一位国人的血液里。传统文化经典拥有的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每一位学子都应对其进行品读、感悟、求索.......力争做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学识素养的中国人。
《声律启蒙》这本读物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书分为上下卷,各15篇。上卷包括(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下卷包括(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它们的结构按韵分编,平仄协调、用词工巧、内容广泛,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读完这本读物后,我想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诵读这些经典为主渗透常规语文朗读,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对孩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个人的文化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实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声律启蒙》诵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以及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对此,浅谈一下自己读完读物后的感受:
一、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了解它,有利于更好地去学习、欣赏我国灿烂的诗词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虽然新课程给老师新的角色定位,但其“传道”功能并非应全部丢失,正向老一辈教育专家讲的:“该讲得还是要讲。”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声律启蒙》是广大语文老师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义务与责任,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从低年级开始诵读经典,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反复吟咏”的方式,让融汇在经典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能主动贴近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传统美德。如每一个章节后出现的成语故事,他带给学生的既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同时通过读故事,感受故事蕴含的优秀品质。
二、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是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声律启蒙》的诵读引导,既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它是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需要,也是语言积累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需要。小学阶段一直六年级的学生,在他们记忆的黄金期,去诵读经典诗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发展语文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机械识记占优势。在学生记忆的关键时期,进行经典诵读实验,在提高学生记忆力的同时,大量经典诗文的记诵又能滋润孩子稚嫩的心田,文化的雨露,语言的甘霖定会为孩子的一生奠基。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以后将无法弥补,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可见,我们面向小学阶段的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不仅可行,而且必须。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接触到最纯最美的精神食粮,促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此外,新课标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智力活动,感受前贤的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规范了学生的言行,理解了真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诵读《声律启蒙》对提高学生欣赏、写作诗词水平也有一定帮助。
三、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需要。
语言学家吕叔湘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中国的汉语言文字,不仅具有表意功能,同时具有表音功能,具有音韵美。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我国传统的蒙学教育就非常重视在学童启蒙阶段过得诵读训练。这种蒙学教育固然有其片面性,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又是最科学的。因为人类的知识获取途径大抵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解性的,另一种则是记忆性的。掌握偏记忆性的只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硬背。而《声律启蒙》就是一本很好的蒙学书。而且,这本书节奏响亮、声调和谐、用语简练易懂,每一章节都是按照韵脚编写的,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有重大作用。通过让学生诵读,让他们在“低吟缓诵之际,但觉音韵铿锵,词藻华丽,妙不可言”。有人称赞《声律启蒙》这本书真是一本奇书。本来嘛,一本小书能够风行全国,现在还拥有众多的读者,自有其“奇”之所在,是值得我们从文化史、教育史的角度加以研究探讨的。我们日日诵读浸润,人生的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生命才能陶溶出深度和高度,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所有的聪明智慧唯有建立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尽其用。
三、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需要。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当然是自由的阅读,自觉的学习,主动的体验),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课标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 上的人生态度。”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一边诵读一边感悟,感受经典文化在音韵、节奏、声律等方面所具备的独特美感,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思考与领悟方面,提出“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 文化遗产的传承。
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开展诵读《声律启蒙》活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本书所具有的大境界高品位,无疑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其传达出来的劝导、教化之语更是给学生以启迪。引领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徜徉,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功底。并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让文质兼美、声韵和谐的美文在敲击着孩子们耳鼓的同时,更浸润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杨家将》读书心得 篇2
杨家众将的父亲杨业,北宋名将,原投在北汉王帐下,后归顺宋朝。与佘氏结为夫妻,生下七儿二女: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琪八姐、瑛九妹。
在幽州救驾(宋太宗赵光义)中,他率领杨家众儿郎浴血奋战,却被潘仁美陷害,困于山谷之中,最后粮草断绝,孤立无援,撞在李陵碑前。
在这次混战当中,大郎、二郎、三郎英勇战死;五郎走失当了和尚;四郎被辽国俘虏,招为琼娥公主的驸马。潘仁美又将前来搬救兵的七郎灌醉,绑在树上万箭穿心而死。从此杨家男儿只有六郎留在杨府。
宋神宗时,因张茂诬告杨文广父子投降西夏,杨家险遭满门抄斩。幸亏周王出手相救,让杨门十二女出征西夏。后张茂被杀,神宗又想严惩杨家。杨家潜入太行山中,神宗后悔莫及,希望再次重用杨家将。但经过多次事变,杨家已对朝廷之事心灰意冷。
我读完这本书,想想杨家将每当国家处在危难之中,遇到危难之事,虽屡遭奸臣所害,但他们不计前嫌,不计较个人得失,关键时刻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仍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一心保家卫国,终因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报国无门,最终把悲壮、凄美留给了后人。
想想现在的和平年代,为了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安宁,那些常年在国外驻扎的中国维和部队;遇到各种险情及时出警的消防叔叔、公安干警叔叔、特警叔叔;常年巡逻在国境、边防站上的解放军和武警叔叔……
还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城市的美容师;不求回报的志愿者……
正是因为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与大公无私的奉献,我们才会有今天如此安稳、平静、祥和的美好生活!
想想自己有时候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和同学大动干戈,或和妈妈针锋相对,或对爸爸不依不饶,没有一点绅士风度,没有一点宽宏大量的心胸,真是自惭形秽呀!
关于《杨家将》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在《杨家将传》中,杨业一家子孙相传,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感人至深,熊木大把杨家将中的女将塑造的更加光彩照人。其中佘太君、穆桂英、柴郡主等女将突破封建社会中妇女谨守闺阁、忍耐柔弱的传统,勇敢的冲向平辽的最前线,成为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战将。
其中我最喜欢杨家将中的孟良,他对杨延昭是忠心耿耿,他擅用大斧子,大家别认为用大斧子的都想李逵一样是个粗人,只会蛮干。但是孟良粗中有细于深入敌后和各种人打交道并完成任务,用现在话说整个一个特种部队,但是孟良有一样古怪的武器,那就是装满了硫磺球的“火葫芦”,这个古代的火焰喷射器或者燃烧瓶太合特种部队的胃口了。经常是打不过了孟良就会开葫芦放出几个火球来烧人家,好像玩的最大的一次把辽国大帅韩昌的胡子也给烧了。
《杨家将》读书心得300字精选 篇4
杨继业和他的妻子佘赛花是有名的抗辽名将,他们取得了“雁门关大捷”。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杨继业夫妇生了七男二女:1郎:杨延平、2郎:杨延定、3郎:杨延辉、4郎:杨延朗、5郎:杨延德、6郎:杨延昭、7郎:杨延嗣、8姐:杨延琪、9妹:杨延瑛。不过在他们年轻气盛的时候,1、2、3郎就相继死去,4、5郎失踪。所以整本书几乎都在讲杨六郎的故事,比如说《宋辽比武》、《六郎破辽》等。还有杨家女将:1、2、3、5、6郎、宗保的妻子们和8姐9妹的故事,比如说《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女将出征》等。还有就是杨宗保的故事,比如说:《山寨招亲》、《血战金山》等。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有勇有谋,既勇敢又聪明,就像故事里的杨六郎一样,对了,武功还要好,那就是最好的了,我
也要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杨家将》读书笔记 篇5
《杨家将》的作者是名朝的熊大木,讲述的是北宋杨业一家尽忠护国、世代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故事。全书歌颂了民族英雄为保卫国土而前赴后继的顽强产争精神,鞭挞了妄臣陷害忠良、卖国投敌的行为,是一部感人致深的优秀古典小说。
小说中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在史上确有其人,《宋史》中都有记载。杨家将捍卫边疆、抗击入侵者的英雄业绩也早在民间流传,在南宋、元明的杂剧中就有不少杨家将的故事,其中还包括一些对卖国求荣、奸诈小人进行批评,比如潘仁美陷害忠臣的种种阴谋诡计,以及内奸三钦的可耻勾当,这些都和宋朝皇帝的纵容分不开的。小说从宋太祖平定北汉写起,讲述五代时期北汉名将杨业归顺宋朝以后,杨家将父子八人在宋辽幽州大战中,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辉战死沙场,四郎杨延郎被俘,五郎杨延德被迫去五台山为僧;杨业在胡原谷战役中因奸臣潘仁美陷害,撞李陵碑而死,七郎杨延嗣又遭潘仁美万箭穿身;六郎之子杨宗保及杨门女将建功立的故事,最后以杨宗保平定西夏,十二妇得胜归朝结束,全书表现了广大人民对正义的拥护,对英雄们的爱戴之情。
《杨家将》读书笔记个人感悟 篇6
在这本书中我粗略知道了古代语言方式与衣著,了解到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的一小部分,感受到那些英雄好汉肯为国捐躯的豪迈气概。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非杨延昭莫属了。杨延昭他文武双全,是宋国的一名悍将。最让我记忆优新的是杨延昭大破辽军那一回。当时两军实力悬殊,但杨延昭还是靠他那军人的勇气与职责,重新振奋了军心与辽军激战,在杨延昭的鼓舞下,全体军士军气大振,把辽军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当时杨延昭冲进辽军,朝萧太后奔去,一路上杀辽军犹如砍瓜切菜,见到耶律庆才一回合就把他刺下了马,就在那惊心动魄的时候,耶律休哥放了一支暗箭射中杨延昭的右腿,杨延昭用他那永不服输的精神止住了毒箭的疼痛,一路拼杀过去,那场仗宋军斩了辽军数位大将,最后凯旋而归。
看到这儿,我想起了为了保卫祖国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他们效忠与自己的祖国,不管流多少汗水;不管走多少路;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无怨无悔所有人心中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保卫祖国”。
杨延昭不但武艺超群,而且足智多谋。他三次擒拿住孟良都把他放回去,为的就是让孟良这位良将能效忠与祖国。他那三擒孟良的事迹能与诸葛亮七擒孟获相媲美了。
【(杨家聪)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杨家将》读书心得300字08-03
关于《杨家将》读书心得600字12-30
《杨家将》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02-01
《杨家将》读书笔记06-16
《怎样读书》读书心得06-29
《忆读书》读书心得07-28
读书心得一:关于读书09-22
读书节心得体会:读书能带来什么12-24
持之以恒 坚持读书读书心得体会01-04
你在为谁读书读书心得体会300字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