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的大学梦

2024-10-22

青春我的大学梦(精选11篇)

青春我的大学梦 篇1

安徽省大学生骨干网络学习毕业论文封面

题目:青春梦,大学梦,我的中国梦

院系(学生团体):

年级专业:

联系方式:

安徽省大学生骨干网络学习培训学校

2013年

青春梦,大学梦,我的中国梦

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梦想。

小时候的梦想很多,想着会当教师、记者、警察或者医生。初中的时候,希望着考一个好点的高中。高中阶段,只是单纯的想要努力一点在努力一点,象牙塔的生活在等着我们。

不管生活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充实,我们都会有迷茫失望的时刻。在网络上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小时候想着自己是考清华呢还是北大呢,长大后发现自己想多了。”这才明白原来,梦想在付出行动时终究只是一个梦。

不管现实如何,我们还是在11年的九月份,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一段自己能够全力诠释的青春梦想之路。

懵懂的大一

用市场营销学上的话来说,那一年的九月,是我的一个引入期。

在这一年里,明白了什么是管理?什么是谦让?

什么是青春?什么是大学?在我看来大学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梦想。大学之前的人生太过于单纯,虽然说简简单单就是快乐,但是这样的快乐只能存在于或者说只配儿时才能拥有。在高中时代,我们一味的知识学习。目标很明确,考大学,能往好的考就往好的考,能往远的考就绝对不会往近了考。11年的我认识到了什么叫管理,什么叫实践?

第一次接触这个班级,以一个班干的身份。说实在的,我有点欣喜若狂。但最重要的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锻炼一下。

大一是一个活跃的年纪,太多的节目,太多的活动,太多的晚会。在不断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一点点的在加深本身的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渐渐的我发现,过往的想法是何其错误,要想做好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规划能力是很重要的。必须在自己的头脑里能够形成一条清晰明确的思维逻辑或者路线。只有思维明确了才能干好每一个程序的工作。

成长中的大二

在不断历练与成长中,我踏入了大二的路程。

新的一个阶段,新的成长历程。

活动少了,不在似大一那样的青春活力,多了一份成熟,一份干练。这一年的生活若真的要用一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忙”字。平时要上课,双休日要去练车,偶尔的还要去带家教。时间安排的紧紧的,虽然这样,但是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充实,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

在我的观念里,一年的时间经历一个循环。新的一年来了,如果有的选择,那么,我绝对不会选择干同样的事。一件事经历一次就够了。

青春有限,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的利用时间,充实我们的经历。何必循环往复的一个圈。将自己困在一个迷宫里。

我的青春我做主

记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

在那里面,特别喜欢方宇那样的豪放洒脱、玩世不恭、重情重义、敢做敢当、敢爱敢负责任的有为青年。喜欢小样姑娘的馋皮口舌、刁钻爱才、打闹非凡、为情执着的小样,透彻出一份坚守,敢为大城市里的小爱情里独挡一面,走自己的路,让家人反对去,喜欢青楚的那份内函,知识渊博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喜欢她做事的那种魄力,喜欢她外钢内柔的温性,喜欢她的那种敢于挑战的自信。看了这部戏确确实实给我心灵上了一堂课。喜欢姥姥的细心诱倒以及她开阔的胸怀,更喜欢高齐广阔的心胸和博大的敬业精神,尤其是在友谊和感情方面可以处理得凛璃尽致,也是受各界恭维的大好人。里面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雷蕾了,有一个自由理念的爸爸,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不受束缚,在她生命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何偿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谢谢这部戏让我明白了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理念,让我迈步在二十岁里更早认识社会的人生百态。社会真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庆幸的我在对的时间里遇到这面镜子,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所处的位置,认识社会的冷暖百态,这何偿不是一种进步呢?我的青春谁做主?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把握在自己手中,梦想在心中翱翔。

青春梦,中国梦

鲁迅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在把握了自己小梦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养育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或者说是回报。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170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就执着于这个梦,为民族复兴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历史征程上,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2011年,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今天,我们每个人未必像姚明那样尽情绽放了梦想,但我们都有自己的梦,也都或多或少地实现着自己的梦。

也许,我们的梦想实现未必尽如人意,有的人还在埋怨,收入还不够高,房子还不够大,工作还不够好,看病还不够方便,但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梦想的旅程都早已离开原点,梦想的花朵已然开始绽放。

也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久了,我们可能忘了梦想生长的土壤。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得益于自己的奋斗,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并没有直接为自己做过什么。

然而,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若“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

这30多年来,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命运,能够让自己的梦想次第开放,亿万农民工能够在神州大地上自由流动,市场的生机活力在最贫穷的地方也能够崭露头角。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一切根本得益于“中国梦”的追逐,得益于党带领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创造了发展传奇。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来吧,让青春的我们背上行囊,让梦想为我们导航,让我们带着梦想踏上人生的征途,让我们的青春一路高歌,让青春与梦想齐飞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不畏艰难,不惧流言,相信心中的信仰,来迎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将来。在追逐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以道德为集结号,发出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为自己代言!。

青春我的大学梦 篇2

万花筒式的青春禁忌——现实与梦境交织

祖母绿瞳仁的迈克尔、油画质感的路易斯和谜一般的伊娃是贝托鲁奇对纯真, 神秘, 自傲、狂妄之美的定义。演员年轻的身体如瓷器一样光泽美丽又圣洁易碎, “正因为肉体和艺术具有一种不解之缘, 所以艺术总是一个有关光线、色彩、质感的逻各斯, 一个超概念的普遍存在的表现, 一个通过表现肉体而传达不可言说思想的话语谱系。”[1]惯于彩绘肉体这块画布的导演, 通过光线, 色彩和剧情穿透肉体, 而肉体正是梦想的栖息地。

马修行走在巴黎的身影, 俨然是贝托鲁奇的镜头对留学法国时的自己跨时空的追随。伊莎贝尔和席奥是典型的法国人, 美丽得如同一首兰波的诗。邂逅使麦菲如沐春风, 他们谈论电影、诗歌, 在街道上呐喊奔跑, 电影记忆把现实切割成一帧帧梦境, 同时又被整个时代的迷幻气质重新联接。伊莎贝尔说, “我1959年出生在香榭丽舍的行人道, 知道我学会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吗?《纽约先驱论坛报》。”《精疲力竭》的片段随后切入, 这是导演对其精神领袖戈达尔的致敬, 这也开启电影不断插入经典电影片段的特有叙事模式, 整部电影的气质不断的被其他电影记忆搅动, 消弭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 却未改变电影的流畅, 我们反而看到导演精湛的剪辑技巧和对经典电影的熟稔与热爱。梦想家通过电影获得生活的灵感, 贝托鲁奇通过电影记忆表达电影。“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电影是梦想家共同漂泊的旅途。

“我在电影笔记里读到, 电影人就像偷窥者。摄影机等于父母房门的钥匙孔。偷窥后觉得恶心, 有犯罪感, 但不能罢休。电影有如罪行, 导演有如罪犯。”马修的台词表明了贝托鲁奇的电影观, 他正是用整部电影满足观影者的窥视欲, 电影以马修为叙述视角, 他对兄妹及其家庭的窥视构成了有力的叙述动力推动剧情, 观众在窥视者的窥视下构成双重层次窥视:我们既透过马修察觉兄妹俩的暧昧, 女儿和父亲过于亲昵的举动;也可以在窥视马修的窥视行为中获得特别的观影感受。导演使剧中人和观众在窥视上的交接与重叠不仅提高了观众的心理认同度, 同时弱化了需要交待的兄妹之间的乱伦表象, 并赋予电影一种欲说还休的气质——我们享受于猜忌着悬而未决的情节。

弗洛伊德认为:“凡是人们叙述的含有禁忌的事件, 都可证明某种力量的存在。”[2]片中兄妹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对观众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伊莎贝尔说:“我父母一生只做过一次爱, 所以我们是龙凤胎, 他们不想做第二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双生儿, 早在羊水里就相濡以沫, 出生后耳鬓厮磨, 形影不离似同恋人, 裸陈相待毫不避讳。两人玩着猜电影的游戏, 更如同在开垦彼此的身心, 本质上则是一种自我观照和探索。

耽溺在游戏中的年轻人在荷尔蒙蒸腾下玩起冒险。席奥不得不因游戏的惩罚对着玛琳·黛德丽的剧照自渎。这样赤裸裸的表演令马修脸红心跳, 随着影片的推进, 马修也被拉入禁忌游戏之中, 他和伊莎贝尔惩罚下的性爱如此干涩冰冷, 仿佛祭祀着梦幻岛的坍塌, 汩汩流出处女的血, 是为青春的激烈固执必须被索取的代偿。马修成为一个彻底的入侵者, 以爱的名义, 他努力的带伊莎贝尔独自体验俗世恋爱, 挑明兄妹前卫表象下的纯真与懵懂, 用现实的处事原则手刃两人近似犬儒主义的生活方式, 毫无情面得使生命意义失落的真相显现出来。他努力进入伊莎贝尔的心, 努力想得到他们的爱。但最终他还是被赶出伊莎贝尔的纯真空间, 这已经是三人最终决裂的伏笔。

让昨天和今天对话——迷狂时代的理想

导演没有选择让死亡来分离三人, 他选择用革命捣毁三人的貌合神离。如果说生活只有情爱、诗歌与电影, 对于马修而言这只是一次旖旎的旅行。但1968年是如此疯狂与昂扬, 电影结尾, 现实撕扯了庇护梦想家的外壳, 席奥选择出走改变世界, 马修只能怅然若失得逃离热血风暴。马修离开的背影投射出贝托鲁奇对革命暧昧不清的立场, 他只能通过电影造成对现实的迫力, 用怀旧式的自省铸就批判锋芒, 以期在不伤筋动骨的状态下对现实产生微微撼动。他像一个睿智而多情的诗人, 深情款款得向五月风暴的青年大胆告白, 似乎在表达对英雄主义的浓浓思念。电影让我们登上了一架时空机器, 让我们呼吸到三十年前斗志昂扬的空气。

1968年的世界充满英雄, 詹尼斯﹒乔普林率性的嘶吼着她作为“全世界最伟大歌者”的权力;金斯堡到处漫游对年轻人朗诵如同致幻剂的诗歌;《在路上》的原型尼尔·卡萨迪到达生命的终点站——墨西哥。1968年的世界激情万丈, 战争使青年骚动不安, 柏林爆发反“越战”大型示威;马丁﹒路德金被暗杀, 掀起时代更为疯狂的叛逆;唤醒人权意识的“布拉格之春”绽放。“和世界许多地方一样, 五月风暴发生时, 巴黎沉浸在格瓦拉式的革命情调里。对于刚刚发生在遥远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巴黎极左派们更能感受到一种心气相通的朦胧之美。”[3]电影中马修对席奥说, “那你为何不认为毛泽东是个好导演。用上百万的人做演员在拍电影。所有那些红卫兵, 向着未来进发, 手里紧握着红宝书, 用书本, 而不是枪。用文化, 而不是暴力。你看不出那会是部多精彩的史诗电影?”马修的革命观只能是一部史诗电影, 可以美化一个时代, 却现实面前沦为梦幻。席奥, 他崇拜着东方的领袖, 在房间里贴着画像, 尊奉着红宝书, 终于在口若悬河的空谈中被革命的“铺路石”击中, 走向革命的队伍。[4]

法国人天生就是浪漫的伶人, 而巴黎是最浪漫的剧场。热心公共事业的知识分子走上街头, 和年轻人一起斗争。青年们呼喊着直指人心的口号, “要做爱, 不要作战。”“想象力正在夺权。这只是一个开始, 让我们去继续战斗。”那些口号如华美的台词, 穿越时间, 仍具有触电般的力量。那时的法国青年叫喊着, “前进, 同志, 当世界已被你拋在脑后!”他们不甘现状, 向往抗争, 希望随一股股革命浪潮漂流向一个全新世界, 彷佛生命本质的孤独只有靠革命消解。

导演在电影末尾用一种开放式的结局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这不仅是导演基于革命提出的质疑和思虑, 同时也是他难以自弃的情感立场。狂飙的青年热情试图将一切摧毁, 但无明确政纲傍身的“五月风暴”并没有太多的“政治潜力”, 最终成为一场彻底的“文化”大革命, 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精神文化传递了新鲜血液。电影其实很好得体现“五月风暴”的气质, 这场革命和年轻人躁动的心一样, 更多时候只为了反抗, 却不知道走向哪里。

结语

贝托鲁奇对理想主义脉脉含情, 对构架梦境游刃有余。他不屑于拍摄狭窄的花前月下的伤感, 而是将爱盘缠在历史与伦理中, 誓要在我们习惯的时空坐标里异军突起。《戏梦巴黎》让我们看到曾经反自然主义的贝托鲁奇的返璞归真。如他所说, “电影的方式是纯洁的。”

摘要:《戏梦巴黎》这部影视作品是导演贝托鲁奇借描绘青春冲动式的情爱纠葛和“五月风暴”的时代风貌表达对理想主义的追忆和致敬, 历史沉淀感和青春梦幻感的交织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戏梦巴黎》,青春,梦境,理想

参考文献

[1]总主编金惠敏, 主编王岳川.媒介哲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4

[2]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194

[3]熊培云.“五月风暴”的真正遗产.南风窗[J].2008 (5.7-5.20)

致青春:我的大学梦 篇3

——题记

转眼间又到2013年高考时节,最后的时间里无数的学子们仍埋头苦读,为自己的理想大学奋斗。此时的我在大学还会时不时想起当年的奋斗岁月,梦回书山如海的教室,又记起老师的教诲、同学的鼓舞、父母的关心。在此写下曾经我为自主选拔和高考准备的经历与心理历程,记录下那些我为大学梦而战的岁月。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我进入了被人称为魔鬼时期的高三,也是那一年山东高考改革,让我有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当时我的成绩虽是全班前十,但是山东省的高考人数众多,试题难度大于其他省份,想要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进入“211”、“985”名校的难度还是挺大的。仅仅凭借一考定胜负对我来说压力巨大。

进入12月,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间,此时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了自主选拔的报名,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子们进入,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某种意义上说,自主选拔削弱了一考定胜负的压力,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记得高一年级会时教导主任曾说过,北化的高材全國有名,而且学术风气良好。正是抱着对化学化工的喜爱和对学术的小小野心,我首选了北化。紧接着是初试环节,我准备了高中两年的各科成绩单和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的奖项,证明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突出自己的特长,之后很快便得到通过初试的通知,或许我的性格也符合北化选择的标准。

之后的寒假期间便是对复试阶段笔试题目的练习和对面试的准备。对于笔试,我购买了各大高校往年自主选拔题,题目的难度明显大于高考考纲中的要求,甚至有些是大学或者竞赛难度,很具有挑战性。经过几次练习,我发现自己不适合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打击很大,并且还影响了我正常的高考准备。于是我改变策略,上网搜集北化的入学考试题目,结果发现和高中平时考试的难度相当:语文要求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必须对一些中外著作有所了解;数学难度几乎就是高考难度,甚至还更简单点(正式考试的时候发现最后三道大题在平时的作业中都见过,甚至最后一道是原题);英语要求必须有较好的基础、较快的做题速度,因为题目很多,信息量也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北化自主选拔的最大的特是笔试中有一部分是基本能力测试,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部分,又有山东高考中基本能力测试的题型,要求知识面很广,反应必须很快,做题速度要求也很高,要在一小时内做完100道题。由于平时高考复习基本能力比较充分,加上寒假练习了一下申论的题目,正式考试的时候还是挺顺手的。对于面试,因为我以前有参加过各种演讲比赛的经验,临场发挥能力还是可以的,再加上我参考了各大高校历年的面试题目,对各种稀奇古怪的题目都有所了解,最主要的还是准备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把我的基本情况和突出优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能迅速了解我。

经过一个寒假的准备,在高三下学期开学的第二天我便来到北京参加了自主选拔考试。上午的笔试环节和正式高考一样,紧张而严肃;下午的面试环节则是考察每个人素质的时候。每三个老师同时会为三位同学进行面试,所以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对比。当时我和两个男生同时被安排面试,在准备室,我提议大家进去面试的时候同时向老师问好,在结束时也要同时向老师道别,我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两个人的赞成(后来发现这样效果很好,老师们纷纷点头表示赞许)。正式进入面试时,首先老师问了一道英语题,这需要考生平时多下功夫练习(当时我们这组的第一个男生连问题都看不懂),之后便是一些学科和日常生活交叉的题目,由于之前准备过,所以回答起来感觉挺好的。

复试结束后,我回想起来,觉得寒假准备还是挺有用的,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嘛。

经过3月份的苦苦等待,终于迎来了4月,也是各大高校自主选拔结果出来的时候。那时,我每天神经都在绷紧,期待着自主选拔的结果。高兴的是在经过苦苦等待之后,我终于迎来了北化20分加分的好消息,这让我增添了不少信心。之后一个多月对高考的备考,我更是充满信心,不断进步。

整个自招路,最辛苦的其实还是父母:初审时,妈妈细心为我整理了材料,爸爸也是每天不断关注学校动态;考试前,他们早早定好往返车票,定好旅馆,保证我顺利考试;准备阶段,他们为我搜集了更全面的资料,帮我进行面试练习,并不断鼓励打气;考试时,他们随我一同到考场,并一直等到结束;结果出来时,更是不断刷新网页,与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整个自主选拔考试,是一个团队在帮我,就像是美国总统的选举,正是因为背后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团队做后盾,我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父母为我做的一切,永世不忘。

2011的夏天特别热,太阳似乎要用它的温度燃烧我们这激情的岁月。我以平时考试的平常心应对高考,虽然最后高考成绩并不是太理想,但是幸运的是有了自主选拔的加分,我顺利进入了北化,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专业。8月,我背上行囊离开那座居住了17年的北方小城,来到北京,走进大学。9月,我坐在北化明亮的教室里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

青春梦 我的梦 篇4

记得《感悟》一书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总有一种力量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真爱让我们心痛,总有一种深情令我们感动。这种力量、这种真爱、这种深情就蕴藏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事业之中。在我看来能支撑我一路走来的力量正是事业的梦想。拥有梦想,心中的激情就会汹涌澎湃,奉献的烈火就会熊熊燃烧……

梦想总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依然清晰记得年少时自己的梦想是考上大学,为了这个梦我经历了一段炼狱般的生活。梦想永远是一针麻醉剂,将所有的痛苦统统隐藏,留下的只有奋斗奋斗再奋斗,痛并快乐着大概就是如此吧!2011年一段梦的旅程即将结束,我踏出了大学的校门。突然间有些失落,有些不知所措,有些迷茫,我面临着就业。我是幸运的,就在我向旧梦告别的时候,吉利农商行给我编织了一个全新的梦想。我从一名大学生转变成了一名金融从业人员。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之初我这样定下信念。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穿上端庄得体的制服,我开始了新的梦想征程。

一、热爱事业,就要爱岗敬业

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作为马班邮路的一名邮递员,20年如一日,在一个邮包、一匹马、一袋干粮、一顶帐篷、一壶白酒的艰苦工作岗位上,冒着生命危

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常夜宿深山老林,寒冷了就烤烤火,喝口酒,饿了就啃一口干粮。可以想象20年来他忍受的是何等的艰辛与寂寞,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中一路走来的王顺友却始终无怨无悔。当记者问他工作过程中是否感到寂寞时,他说 :“我也害怕寂寞,但这是我的工作。”平凡的工作、平凡的话语之中,蕴含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敬业精神。

他的事迹提醒我们,事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技能,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奉献带来的平台,是每个人生命追求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综合柜员,我会在岗位上发挥我最大的力量。微笑的面对每一位客户,礼貌的办好每一笔业务,认真揣摩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创造最高的效率,巧妙地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开展积极的营销。让我们走进客户的心里,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稳定的客户资源。

二、热爱事业,就要牢记永无借口

2005年春节晚会,让亿万电视观众最为感动的一幕就是全部由聋哑赏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21位演员优雅的舞姿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其中有一位叫邰丽华的姑娘,她从两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如果她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我们今天也就无法从《千手观音》里获取感动和震憾。她热爱舞蹈事业,并不因自己是聋哑人而放弃

对事业的追求,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正是她永无借口,才使她成为中国唯一登上两大世界顶尖艺术殿堂——美国卡耐基音乐厅和意大利卡拉大剧院的舞蹈演员,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添上了沉重的一笔。

一名都能够以残缺之躯奉献给自己的事业,我们又有什么可懈怠的呢?永无借口是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而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培养永无借口的品质和作风,无论大事小事,只有做到了永无借口,永不逃避才能体现出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工作中出现差错,业绩完成不好,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讲困难摆条件。只有抱定这种态度才能在任务之初就展示出高昂的攻坚意识和必胜的信心。其次永无借口更要求我们甘于默默奉献,奉献是敬业的基础,奉献是乐业的前提,奉献是勤业的根本,而青春则是奉献的绚丽舞台!

三、热爱事业,就要保持进取的心态。

(这里想举一银行的先进典型,我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这里先空着,如果你有合适的可以写上,我会再找找。记得新闻联播上报道过一个女的,就是找不到)

墙上芦苇,头重教轻根底浅;山间竹笋,最尖皮厚腹中空,要想让自己的梦想成真,关键的是要看自己怎样做,看

能力,看实力。学无止境,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去不断的学习,无论是学习业务,还是学习做人,总结起来就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没有开垦过的土地是荒凉的,没有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热爱过的心灵是冷漠的,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我会擎起青春的火炬,吹响激情的号角,高举奉献的旗帜,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我的青春和激情,实现我人生的最大价值,为吉利农商行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青春 我的中国梦 篇5

夜幕落下的晚空,我一个人静静坐在教室,啃着那些厚厚的教科书。某一时,手机响了,我打开来看,是团支部催我写“北科梦.中国梦”一话题的文章。我默默放下手机,沏杯清茶,坐在座位上暗自沉思,却发现思绪早已不受控制,急迫的想要写些东西。

有时候漫无目的地走在校园,突然间就忘记了自己要去哪里去做什么!生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总是生不由己的配合着城市的繁华,斑斓与忙碌。常常遗忘了自己,也遗忘了自己曾经的追求,甚至遗忘了,那一段美好与希望编织的青葱时代的梦想。

好在,与灵魂对望的时光,青春的容颜依旧,流转在笔尖的思绪,渐渐带去了昔日的懵懂与浮躁,几番岁月阑珊透,青春梦想如旭日冉冉而升,暖暖的光束落了满脸洒了满身,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温度,注入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青春,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但一旦被故事选中,便划破了梦想与民族强大的宿命,在满目疮痍的星辉历史中,奏响了那些梦里梦外的锦瑟年华苍样。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帝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青春年少的我们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有梦才有希望,而这个梦就是一个关于民族复兴的梦――中国梦。

曾经的不堪回首,伤了多少人的心,也使多少人对未来寄予希望。“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如今我们依旧朝着这个目标——一个大国一百多年的富强梦,“为中华崛起之而读书”。

时代的沧海桑田让人不忍回想。目光回转到现在,一片繁荣,没有了当年的伤痕。我们共同见证了了中国在曲折中不断的前进。从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的那一刻起,就备受世界瞩目。当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当太空中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当中国人出现在每一个世界性的会议,当取得一个个成就,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骄傲。

习主席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是最响亮的中国梦。然而对关于中国梦作出了深情阐述,是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是的,这正是我们共同的梦,共同的精神力量。我们始终坚信着定能见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的宏伟愿景。收藏着流淌的中国梦,战于世,立于鸿。中国已不再是一头沉睡之师,它经历一百多年的磨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四万万的中华儿女憧憬努力下,它的一声吼叫,世界将为之震撼。

百年屈辱,百年渴望。当中华民族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萌生了一个执着的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其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毛主席的词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接而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可知道,那是中国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从而迈向了崭新的舞台。抚摸中国大地,感受华夏气息。梦想在长城脚下放飞,希望却在我们脑海中点燃。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去向。它没有语言,也没有深刻的含义,但它有着不平凡的力量,引领着我们走向未来,走向前方

中国梦我的青春梦 演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青春梦》。

人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美好的,梦想,对奋发的人,是一种动力;对迷茫的人,是一个指路标;对失败的人,是一种鞭策。喜欢关于周恩来同志的书。是因为我喜欢周总理那伟大的人格,光明磊落的一生,他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他对国家,欢读关于张海迪和张海迪写的书,从这些书的字里行间,我总能找到两个字——坚强。张海迪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她从小身患重病,幸运的是因为她坚强。正因为她的幸与不幸,再加上她的坚强,才成就了日后的她。他们正是因为有梦想,有志向,才有了闪亮的人生。是的,张海迪是一个崇高的普通人。我也曾经想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通过坚强,通过奋斗,打造一个不平凡的自己,开创一片出于自己的天地。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的青春,背负着一种责任,一种寄托,一种祖国对我们的期待。青春不是抱怨年华流逝而感慨万千,也不是趁着年轻而虚度光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为之奋斗。为此,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青年,勤奋努力,奋勇拼搏,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丽可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是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活动中去,不断成才。同时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个人民的人。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会说,我的中国梦是中国人要有梦,中国人要敢做梦。自己更要敢想,敢做。不按常规套路,敢于创新。虽然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我都会一如既往不顾艰难险阻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怕身心俱疲,使自己问心无愧!

青春我的大学梦 篇7

选报高考志愿,对每个高中生和家长都是一种煎熬。焦灼、失望、希望、亢奋……所有的感觉纷至沓来。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懂得如何选择。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家长和考生们,心中多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

这种“分数决定论”在学生家长、老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上的地位:考上高分就可以报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就会有好的未来。可是事实又是如何?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槛已经一再降低。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录取率比2010年的69.5%增加近3个百分点,达到了72.3%,甚至普遍高于高中的录取率。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沦为了大白菜”,在调侃的背后显现出就业难的真实现状。今年将有699万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拥挤在这就业日益激烈的独木桥上,再创历史新高。在大学扩招的“大跃进”运动下,考取一所大学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独木桥”上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好工作。

大学是通往未来人生职业道路的第一步,也是有着决定未来方向的关键一步。如何科学地选择专业?高考已不光是分数的较量,也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在此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的“职业与专业”思路:

0 1 填报志愿的致命误区

大家总是习惯先选大学后选专业再选职业,这是极其错误的!职业规划要从高中开始。这么早,是不是太超前了?的确,职业规划在高中阶段的家长和孩子们心中还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据2012年的最新调查显示,从职业规划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业的201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仅为9%,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12%。

那么,忽略职业规划的专业选择,结果将会如何呢?很多高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仔细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盲目地挑学校、选专业,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本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于是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甚至,还有不少人因长期缺少对自身职业兴趣的了解,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盲目就业、盲目跳槽,走了很多弯路,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

从高中开始做职业规划并不超前,并且是不能再晚的关键时机。而根据职业目标、结合就业前景来选择专业就是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从选职业规划到选专业”,从高中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再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并通过比较设有此专业的不同大学的就业情况,来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积累知识和能力。

四年寒窗后,你会发现,就业的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0 2 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都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选学第二专业或者转专业的途径。虽然高校出台的新政策可以起到为高考填报专业“纠错”的功能,但是还应该考虑到,转专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存在着种种限制。

首先是院系限制。转系要得到双方院系的许可,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不是所有院系都接受转系申请。通常情况下在本系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要相对容易一些。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否则,想转到经管、计算机和心理学这些热门院系,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名额限制。各高校规定的转系名额,一般占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与其入校后去转专业,不如在填报志愿时就选择好一个理想的专业。

最后是成绩限制。不同高校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成绩要求不一样,许多高校则要求排名在前10%之内,且名额不得顺延。

那么,专升本和考研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2012年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了选择专升本和读研究生的最主要的动机。半数的人并不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长远动机而读研的。

可是当初错选大学和专业的学生,以专升本、考研来“曲线就业”的美梦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呢?实际上,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中国大学扩招是1999年开始的,4年后的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2006年硕士毕业生也开始面临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被读研推迟了3年而已。

因此,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专升本”和“考研”上,这绝不能成为消极选择、轻率决策的理由!而“职业规划为时过早”也绝不能成为填报高考志愿时想回避或推迟选择的借口!

0 3 职业规划与分数无关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应届毕业生自身因素来看,除了缺乏工作经验外,许多求职的学生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所学专业和目标职业不能匹配。这一现状反映出专业和职业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现在高中生普遍自我目标缺失,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名校、读热门专业,实现父母和老师的愿望,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和能力特点了解不够,对未来所学专业及职业特点不清楚,造成学习、就业乃至整个人生职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说,高考报志愿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拥有幸福的人生。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开发、实施和监控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一个过程。可以简述为一个持续的问题解决过程,只要我们在职场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就一直存在。这不是说人们必须连续每周或每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有几个时期,积极的职业生涯管理特别重要,包括大学专业的选择、第一份工作、求职、专才或通才的选择、失业,以及决定重新考虑个人在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平衡。

不管高考分数的高低,我们其实都有自己的价值、个性、能力、兴趣。所以,如果我们能在高考之前,清楚了解自己的这些特质,选择自己职业的大致方向,并据之确定好自己的专业。在高考以后所要做的事就只是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好学校了,这样选择的余地大大降低,作出合适选择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

0 4 兴趣并非最好的老师

小的时候,孩子们经常被要求写作文《我的理想》或者是《长大了,我要当……》,然而,真的可以仅凭孩子对未来的模糊愿望或是家长的期望来确定诸如警察、科学家、医生、律师及画家等这样的职业目标吗?进入高校之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的呢?

除了少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以外,大家听得更多的说法如下:

“志愿是爸爸给我选的,我什么也不知道。反正我也不喜欢。”

“当初这个专业想得蛮好的,不过现在才知道这和我想的根本两回事。”

“选这个专业是因为名字好听,没想到我一点儿也不喜欢。”

2012届本科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专业的首要理由最多的为兴趣爱好。大家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爱打电脑游戏的孩子就由此立志成为计算机程序师?贪吃的孩子就可以梦想成为美食家吗?又或者,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来确定职业目标?发挥长项就能占据优势吗?

我们选择职业,其实远没有兴趣爱好那么简单。西方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表明,只有在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场风格以及价值观和其工作中的角色比较匹配时,他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个人价值,为组织目标贡献最多,个人也才能得到较好的职场满意度。

考大学、继续深造,最终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能够在将来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家人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果辛勤努力地读了这么多年书后发现像你这样的人才早已过剩了,那这应算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小磊即将从计算机专业毕业,望着满大街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小磊很苦恼:“很多同学的工作都还没下落,正发动家人到处找关系,为了避就业,班上几乎有一半的同学都申请考研了。”不打算考研的小磊暂时找了百脑汇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公司的临时工作。他说:“当年报考的时候计算机系正火,丝毫没考虑到今天就业会打挤。”

0 5 把报志愿的主导权还给孩子

老师、学生、家长,究竟谁来作高考专业的选择?

在整个填报志愿过程中,只有高中生本人,才是最需要努力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自己作出选择。无论父母如何优秀、老师如何专业,在高考专业的选择过程中,都只能提供信息和建议、启发高中生的思路。最终作决定的一定是那个要走完自己人生道路的人,即高中生自己来作。只有这样,在以后碰到困难时,我们才可以坚持,我们才不会抱怨是父母代我们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家长可能担忧,从小生活在“摇篮”里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人生之大事怎能让孩子“冒险”?舐犊之情,可以理解。但是,没有人天生会作决定。如果永远不给孩子作决定的机会,他可能永远成长不了。成长总是有代价的,如果现在不给他成长、学习的机会,那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到大学或者社会上去成长,只是那时代价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甚至求职时茫然的原因之一。

孩子如果从来就没有机会自己走路,到了大学,要求孩子自己跑起来,可能吗?

青春我的大学梦 篇8

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努尔飞叶·吐鲁洪,是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1级本科生,2015级研究生。她用努力和坚持圆了自己的“励志成才梦”。

漫漫求学路

从小,努尔飞叶·吐鲁洪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4年,乌鲁木齐市第一批疆内初中班开始面向南疆地区招生,11岁的努尔飞叶·吐鲁洪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乌鲁木齐第66中学就读后,她考入浙江省宁波中学内高班。

克服了初到宁波时的水土不服,以及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等劣势,努尔飞叶·吐鲁洪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理工大学,就读交通运输专业。大学几年,用努尔飞叶·吐鲁洪的话来讲就是:“每次考试都担心及不了格。”所以她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证不掉队。

在大三时,努尔飞叶·吐鲁洪決定考研,当她从学姐宿舍抱回一大堆考研资料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带着嘲讽和怀疑:“这么普通的成绩也想考研。”

努尔飞叶·吐鲁洪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以自己的学习基础要获得硕士研究生的深造机会绝非易事。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她下定决心决不放弃。那段时间,她在图书馆撕过数学书,回宿舍倒在床上痛哭过,在学校操场大声地发泄过……

很多人都认为她难以坚持到底,但她却用行动让自己成为了小伙伴们心中学习的榜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每天都第一个到图书馆,最后一个离开。

2015年5月,努尔飞叶·吐鲁洪最终以288分的成绩通过国家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并以优异的复试表现获得录取通知书,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位也是湖南省高校首位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录取的新疆籍维吾尔族研究生。

新疆姑娘,加油!

努尔飞叶·吐鲁洪说:“我想,我证明了就算不是学霸,通过刻苦努力,也能考上研究生的事实!一路走来,我特别想对跟我一样的姑娘们说,只要你努力,一步一步加油,好运自然会相伴,一切收获也会随之而来!”

努尔飞叶·吐鲁洪性格开朗,最爱交朋友。她会为了同学的生日,飞奔到城市的另一端去买同学喜欢的抓饭。在校期间,作为班里唯一的维吾尔族女生,在大家还互不熟识、气氛尴尬时,她就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成了班级的开心果。她还是深受大家喜欢的“知心姐姐”,大一的班旗、班服比赛中,她精心排练了节目,耐心教大家学舞步,使他们班在比赛中拿了第一名。作为寝室长,她时刻督促着舍友的作息和学习,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有规律和健康。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这些细节都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同学,也为大家搭建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努尔飞叶·吐鲁洪热心公益,哪怕学习和兼职工作占据了她绝大多数的时间,她总是能挤出一点闲暇来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类社会义工活动。学校的爱心小屋里留下了她灵巧的手工制作,敬老院的老人们都爱看这个美丽姑娘的舞蹈。汶川地震后,努尔飞叶·吐鲁洪带头捐款;红十字基金会倡议向山区落后地区捐建“读者林”,努尔飞叶·吐鲁洪组织班上20余名同学纷纷解囊……

这个热爱美食的吃货美女更是一个充满阳光、活力四射的“魅力女神”。校阳光艺术团、礼仪队、院文工团里是她活跃的身影;学校四星大赛、主持人大赛、风采礼仪大赛的舞台上有她光彩夺目的风姿;向报社投稿、用纯英文参加南航国际的空姐面试、穷游中华大地,她大胆尝试……

如今,为了减轻今后的经济压力,努尔飞叶·吐鲁洪在读研的同时,又积极创业和做兼职,用自己的努力挣取研究生阶段的学费和生活费。

努尔飞叶·吐鲁洪的身上,焕发着正能量的迷人光彩,她用微笑和奋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她始终保持坚毅、激昂,在无数障碍前突破挑战,尽情释放着自己对生活的挚爱和对卓越梦想、超越自我的执着追求,也激励着更多的同辈学子敢于追梦、勇敢前行,越来越多了解她的同学和朋友说:“努尔飞叶·吐鲁洪,我们爱你!你就是我们的小小女神!向你学习!”

努尔飞叶·吐鲁洪也非常爱自己的朋友们,她骄傲地对记者说:“我相识的朋友中,有在美国高校读研的高材生,有在上海打拼的,有在乌鲁木齐努力工作的,还有和我在长沙一起学习生活的……他们都很优秀很努力,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励,我们都在努力加油,想要做到青春不悔!”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 http://weibo.com/bchaa

致《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 篇9

2013,我有一梦想,我的梦想是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希望社会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希望环境更加优美,清澈的河水,蔚蓝的天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梦,不一定要实现,但一定要美好。中国梦,是由十三亿个梦组成,有我的,也有你的。习近平主席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为了中国这个梦想,多少人付出生命,抛洒热血,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抒写出一个个华彩绚丽的篇章。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期待、志愿、求知、希望、信心的青春。”用青春铸就中国梦,用小梦成就国家的未来。

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诗,有许多人在为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而奋斗。在他们人生的最初,也许没有豪情壮志,没有侠肝义胆,有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梦想,他们为了梦想而不断坚持、努力,最终将自己推上人生的至高点,成就自己。

曾经,我不明白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梦想,我一度肆意地挥霍着我的青春,我不懂青春有多么珍贵。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虽然一直在成长,成熟,但却发现与青春渐行渐远,看着周边的朋友用青春为梦想而奋斗,在一次次的摔倒中爬起,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长大,为了心中的目标燃烧青春的那一刻我惊醒了,我一遍遍地问自己这些年到底错失了什么!我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中国梦,但却不知我的梦在哪里。

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少年中国说》,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那一刻,我的青春开始沸腾,我的生命开始燃烧,我找到了要为之而奋斗的那个梦!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经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去达到自己心中的梦想。88岁的美籍华人黄企之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170余年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伟大梦想。”但是,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了,我们更应该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投身于第一线为祖国的繁荣作出贡献。作为当代学生我们要明白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梦需要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中实现。坚定我们的“中国梦”,在不断提升自己文化水平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修养,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就是生命的一双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的力量才能激励和激发我们的生命,摆脱平庸和低俗,克服人性的弱点,走向优秀和杰出。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在习近平主席的眼里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对于具有青春魅力的你,梦想,又是什么呢?

我的青春我的梦作文 篇10

现在进入大学转眼快要一年了,学习这个专业,认识我们班的三十个人,熟悉这个大学,已经快要一年了,原来竟过得如此快。

终于想要静下心来理一下自己的心绪,想一下自己未来的方向。还记得当年高三的时候被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好像是关于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还记得在五四青年节期间视察北京大学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相信走到大学的这一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是根正苗红的祖国大好青年。

不到黄河心不死。高中三年,我的大学梦始终没变。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进入大学一年,我也存在着一丝幻想。人就是这样的,不到黄河心不死。三年前,三年里是这样,三年后依然是这样,那个梦遥远的我都不敢说出口,害怕被嘲笑。内心却始终坚持着,日复一日的,终日幻想着,我终有一天会进入那所大学。没错,就是这样的信念。20xx,在新年贺词中说到,新的一年,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该是这样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去狂奔。

青春梦,中国梦 篇11

面对纸质出版的衰退,出版商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采取花样百出的行销手段,其中“假期效应”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之一。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让当代人常常忙得“消费都是一种奢侈”,对于包括图书在类的众多商品来说,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假期就成为打开销售之门的最佳切入口。以图书业为例,每年共有三次高峰期,年初以春节和寒假为主导,形成第一波销售高潮;年中以儿童节为引导,连接七八月的暑期,此为第二波热潮,也是一年中横跨时间最长的销售高峰期;年末以圣诞节和元旦相连为第三波热潮。在每次销售旺季来临之时,各大图书出版商、经销商和书店等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相反,一旦市场进入淡季,出版商们也有意识地放慢脚步,一时间,市面的新书品种也大幅下降。从四五月份的开卷统计数据来看,各项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即是明证。

以“青春”为名的事件行销

不过对于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的出版商而言,在淡季听天由命也已经成为过去式,加强“事件行销”越来越得到出版商们的重视和关注,利用同时间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出版发行相关图书,以市场关注度和眼球效应而制胜。

在今年这个淡季中,“青春”话题自然成为最大的焦点事件。以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代表的青春电影在这个春天搅动了全中国人的心。面对“青春”,青春已过的人在回忆青春,青春正当的人在享受青春,青春在望的人在憧憬青春,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也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青春。作为电影《致青春》的原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书在电影上映前即以广受关注,全国多家书店销罄断货。而自该电影于4月26日上映以后,首日即斩获462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轻松超越先前《泰囧》所创下的首日3500万元的傲人成绩,同名电影有这如此上佳的表現,原著当然不甘落后,其大卖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利用这一焦点事件,各大出版商也纷纷打起了各种主意,能出版原著的,借电影上映之机,推出所谓的“豪华珍藏版”,收录番外篇,并随书附赠电影珍藏卡册,积极迎合读者的新需求,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而不能出版原著的,也挤破头,趁机打个“擦边球”,如同名电影的剧本也是直接照搬原书名,公然亮相图书市场,不过因为版权授权问题而非议不断;相似书名的图书也是蜂拥而至,《理想青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呼啸而过的青春》等新近上市的图书,就是摆明为“蹭书名”而来的,这也算得上是目前图书市场的一种常态了。

随着电影《致青春》的落幕,另一部超级畅销书《小时代》的同名电影也已经确定于6月27日登陆全国影院,这部由国内青春文学领军作家郭敬明创作、改编、执导的电影,虽然在演员阵容方面不如《致青春》这般庞大和豪华,不过《小时代》原著本身惊人的销量、郭敬明在青春文学市场的号召力、监制柴智屏的金字招牌无疑也是份量不轻,让这部电影未映先热,相信随着这部青春电影的上映,这场由图书而电影,由电影而图书的“青春”之梦将会在这个暑假得以延续,也让各大出版商们心驰神往。

“中国梦”图书走红市场

同样,在这个春天,另一场“中国梦”也正席卷着图书市场。

去年年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随即明确了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中国梦”,并努力为之奋斗并实现。由此在媒体报道与宣传领域掀起了“中国梦”的浪潮,图书业也是积极响应,一系列面向政府层面的学习读本自不用说,而面向普通大众的普及读本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尤以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的《中国梦(修订版)》一书为代表。该书第一版早于三年前,即2010年年初即以出版,书名为《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当时时逢中国GDP刚刚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1950年代炸锅炼铁而不得的“超英赶美”梦想已经轻而易举地实现,媒体与民众中的中国崛起之时不绝于耳,作者从军事战略的角度,阐述了其对大国崛起之梦的建议,并以呼唤“中国崩溃论”为警钟长鸣。

此书的出版在当时引发了中外媒体、学者专家、网络论坛热烈讨论。继大陆版之后,随即香港也出版了繁体字版本,并成功跃居香港图书榜榜首之位,在此类图书中实属难得。随着“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后,该书也顺势而变,推出修订版,围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展开,副书名相应地改为“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该书从第一版的畅销到修订版的再次热卖,自然主要是得益于出版方与作者紧密结合当下热门话题的效应。

与“中国梦”图书走红市场相应的,以前国家领导人出版的图书为主的政治类图书最近也有多本重量新书问世。政治人物出书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普遍现象,国外元首退休后,大多喜欢出自传,回顾其在位时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这几年热销的前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抉择时刻:乔治·沃克·布什自传》,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旅程:布莱尔回忆录》等都在全球各国得以热卖。在中国,自古即有“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之说,以出版著作而“立言”也是不少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梦。但在中国基于一些特殊原因,领导人出版著作反而有较多限制,此次有两位重量级领导人问世新书,也是颇显难得,故而广受关注。

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看法与说法》以摘要的形式集中收录了作者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的看法与说法,延续了前作《务实求理》中务实求真的特色,不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读者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指导价值。另作《闲来笔潭》则来自另一位前国家领导人吴官正,不同于其他领导人著作以讲话与发言稿为主,这本封面颇为素雅的文集,更像一位文人闲来无事时的信手之作,就内容而言,堪称一本超级“大杂烩”,其中既有回忆短文、散文、对话录等,甚至还有作者创作的小说和绘画作品。此外于书后的“主要参考书目”中列举的图书,仔细来看,其中正统的政治理论著作只列了《自然辩证法》和《回忆马克思》两种,其他的大部分图书均为是近些年市面出版的大众读物,甚至还包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全集》这样的大众畅销书,如此也算是领导人著作中的“另类”吧。也正是如此别致的一本书,取得了不一样的市场回馈,据相关报道称,该书“上市一周发行近30万册”,作为一本不以谈政治、谈理论的领导人著作而言,如此的市场销量也是大众读者对于这位老人作为一位作者的积极肯定了。

纯文学重回平静

2013走到了一半,2012年的种种也渐渐远去,其中略显遗憾也不得不承认的就是纯文学重回平静,以莫言热退烧为代表。作为中国大陆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自获奖以后,即一举成为中国作家的领军人物,其著作借此热潮,也是颇为风光了一把。去年年底的畅销榜上,莫言的著作最多时可占据大半边江山,今年年初时也有近10本书在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榜作品数量逐月递减,名次也有所下降。截止四月的数据,前30名中也近剩两种4本图书,即《丰乳肥臀》和《蛙》两部作品的两个不同版本,这也是莫言最有代表的两部作品,即使在未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也有着良好的读者口碑和不俗的市场销量,由此可见,经过了半年的沉淀,这场由莫言获诺奖而掀起的纯文学热潮也最终无奈地回归于平静。

而与此纯文学的冷落寂寥相比,网络文学却是如火如荼,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系列就有两本成功进入畅销榜,如果再联想到时下热销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早也是在网络上连载的,则不得不艳羡于网络文学之热。

上一篇:班级工作计划表格式下一篇:唐诗宋词的纵向书写格式 书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