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珍惜话题的作文

2024-11-20

以珍惜话题的作文(通用15篇)

以珍惜话题的作文 篇1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忆过去,或许当我们呱呱坠地,直至童年消逝,所有的情感都纯粹得似一张白纸,透亮的我们就带着从不褪色的活力奔跑在时光的洪流中,抛却一切烦闷后的无忧无虑让我们可以勇敢地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就在所有人的羡慕中,我们却也离开了那纯粹的时光,走向了花季雨季。

青春正茂的我们学会了思考,太多条件的制约让我们不得不选择犹豫,太多事不能坦然面对,或许这样我们会错过太多本该属于我们的温暖未来的温存旧事。青春是一场疯狂的冒险,正是年少轻狂的该做就做,才能体会周遭的潜伏在表象里的哀乐。生命的面貌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加复杂,现在年龄的我们有羡煞旁人的青春,在学校的日子或许疲惫或许焦虑,但这却是以后再也无法重复的足迹,正如他们说:“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许多现在能完成的事情便请马不停蹄,不要为以后的我们徒增朽坏的遗憾。

我们都有梦,身外世事或许物欲横流,但在学校这个圈子里我们可以纯粹地书写青春,不必与世推移,仅需善待自己一心向往的梦,而后我们的期望才有机会被实现,否则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也无法再做了。

逐梦。许久以前它就在那里,为之奔波的过程实属不易,但若不如此,待木已成舟,覆水难收,再发觉,早已走远。青春的光彩不在于过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在于此刻满身泛着炫目光亮的勇气,那是徒属于少年的不畏前路的光彩。

正如席慕容说的,“这渺小的一生,在巨大无比的时空里,简直难以定义。”若是没有现在的勇气与意志,我们以后或许真的会因为曾经没有狠下心的尝试,最终漫成遗憾的海,填充在朽坏的过去,而那短暂的一生也就只能在遗憾惋叹中终了。

晨曦明媚,道路一片清爽,且行且珍惜。

以珍惜话题的作文 篇2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 篇3

有一天,我在写字,一只燕子飞到我家窗口,被夹到了,飞不出去。我马上叫来爸爸,把它给捉下来,我心里很高兴,因为我救了一条生命。我把它放在笼子里。过了一会儿,它不停地叫着,跃动着,我和爸爸禁不住放了它。

去年,我和弟弟跟爸爸,爷爷回家乡,到了家乡,我们就种了一棵小树苗。今年,我们又回家乡去,小树已成了茂盛强壮的大树。这小小的树苗,包含了多么强的生命力呀!它茁壮生长,为人们投下一片片绿荫,乡下家人都在树下乘凉;下棋,多热闹呀!

晚上,突然间没电了。我点亮一根蜡烛放在书桌上,我在蜡烛下学习。我感到一丝丝的温暖。蜡烛越点越短,我感到一股“生命”在我眼前慢慢消失。蜡烛它点亮别人,燃烧自己,在我心目中,蜡烛就是一盏高贵温暖的灯。

以珍惜拥有为话题的作文 篇4

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正如昙花一样,在短短的一分钟内,昙花就会失去它那洁白无瑕的圣衣,从烂漫走向枯败,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没有什么能挽救一片枯黄的败叶落在地面上的事实,每一片叶子与人一样拥有短暂的生命,但是它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完成了自己那短暂的使命——净化。它们与天地融为一体,与山河共同呼吸,取万物之精华,反过来养育万物,得天地之灵气,反过来又陪衬大地。或许这曾经拥有也作逝去的一刻成为生命中唯一的记忆吧?不过,就是这高雅美丽集于一身的落叶任由人们践踏。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5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14:28分汶川大地震爆发了,霎时间,天旋地转,山崩地裂,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地震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尖叫着四处奔逃。房屋一间接一间地倒塌,或拦住人的去路,或压砸于人身上,或在强震中粉碎……几小时后,汶川及其周边地区显出一片惨景,这仿佛是刚经历了一场战争,废墟茫茫,昔日热闹的汶川只有一片惨不忍睹的悲凉。不久,北京接到消息:日本东京有震感,泰国曼谷有震感!这次强烈地震,最终被定为8级。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是足以与它相提并论的。

截止到5月27日,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了六万,有三万多人失踪,还有三十五万人在地震中受伤。读着这些惊人的数字,每一个人都难掩心中的痛苦,每一个人都感到痛心。

我并不是生活在灾区,我所在的城市没有遭遇地震。不过,我是将灾民们看作自己的家人,他们受灾了,我内心十分悲痛。但此刻,我发自肺腑地说: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吧!和灾区人民相比,我们拥有幸福的生活,拥有快乐,拥有健全的体格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平日我们不是特别在意的东西,此刻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宝贵。难道不应该珍惜吗?其实,它们一直很有价值,只是我们,只有危机来临的时刻才领悟到他们真正的价值。

那么,就请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吧!努力学习,做一个有才学的、正直的人,万万不可接受歪曲思想的教唆,把自己推上不归路!此外,还要珍惜友情、亲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位知心朋友,孝顺父母;还要珍惜我们旺盛的生命力,在自己还年轻,还充满活力的时候,在人生的跑道上挥洒汗水;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并且勇敢地跑在时间前面……

以珍惜话题的作文 篇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雷锋小学 邵天泽)

作为一名雷锋小学的学生,我感到很自豪。在践行雷锋精神的几年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读雷锋故事,看雷锋日记,用雷锋精神鼓舞自己,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入学到现在的每一天,我们都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每年三月份是我们学校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月。我们每个人都有雷锋故事和雷锋日记。我经常读雷锋故事,写学雷锋日记。雷锋叔叔的事迹始终印在我的心中,让我们在感动中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二、学习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人为乐。

在学校,我积极热心地为同学们服务:每天课间都到图书角去帮助低年级同学查找图书;积极帮助低年级同学打扫卫生,我和同学们还在班级组成了“环保分队”为学校环境做好事。

在班级,我和同学们都自发地从家里带来了铅笔、本、格尺等学习用品捐赠给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去看望和帮助生病的同学,及时给他们辅导落下的功课。

在家里,我会把每次使用剩下的铅笔头用废弃的油笔管连接起来,这样可以使铅笔头有效地被利用起来。我还和班级的其他同学组成“学雷锋小分队”,到社区为孤寡老人做服务,并呼吁全班同学不买零食,不乱花一分钱!

尽管我做了这么多事情,但和雷锋叔叔比起来还远远不够,不过,我会继续努力,让我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多帮助别人吧!

小脑袋:

身为雷锋小学的一名学生,他是合格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继承了雷锋精神。小朋友虽然最后还谦虚了一把,但我很佩服他。如果大家都像他一样,真正行动起来,那么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汪洋大海,赶快行动起来吧!我们还等着大家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呢。

雷锋精神面前事事平等

河南省民权县和平路小学 靳雅雪

今天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好几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在烈日下把贴在墙上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撕下来,并用力地把上面的脏东西擦干净,他们累得脸上的汗直往下流。我想:这也是一种雷锋精神。他们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就不辞辛苦地工作,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有些同学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只有做了大事才算是在学习雷锋精神,其实,我们把自己应该干的事干好,也是在发扬雷锋精神。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钻”和“挤”,学好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

我想我们应该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小脑袋:

学习雷锋精神不是要大家非等到“一举成名”了才出手,平常的举手之劳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该出手时就出手,同学们,出手去做好每一件当下的小事吧!

我要学雷锋做“傻事”

云南省凤庆县三岔河中学 方宁

在生活上,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那种“傻子”精神。雷锋叔叔在生活上非常节约,有时甚至有点“吝啬”,但他见到别人有困难时,却毫不犹豫地把钱拿出来,帮助别人。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灾害,他把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灾区。有些人说他是“傻子”,他却说:“我愿意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需要这样的‘傻子’……”跟雷锋叔叔相比,我觉得很惭愧。我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自己有那么多的零花钱,却从来没想到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也没想到去帮助别人,与雷锋叔叔相比,我真是差得太远了。

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那种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我们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而我的一些同学却不这样想。他们学习不努力,不刻苦,却互相攀比,比谁穿的最好,谁的学习用品高级,谁的爸爸挣钱多……我们青少年应该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才对!

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多么迫切的需要雷锋精神,我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积极去帮助别人。我能做到,同学们,你呢?

小脑袋:

如果每一个人都学习雷锋的“傻气”那该多好,那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美好。我小脑袋愿意去学,小英才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吗?

学习雷锋精神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三月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万物吐露出芬芳之时,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为了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不断涌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以雷锋精神为道德标杆,严格要求自己,将雷锋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为此,小编们向全体青少年发出以下倡议:

第一、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在班级中,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干好分内工作。在班级事务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拈轻怕重,有一份热就应该发一份光。

第二、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待身边的同学,要有爱心,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要热情关心老人和生活不便的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争当爱心小使者。

第三、学习雷锋的集体主义精神。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要做到:一定轻声慢步靠右行,不打架,不骂人,不讲脏话粗话。真正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在学校里,要自觉爱护公共财物,不在课桌椅、走廊等上面涂抹刻画,见到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纸屑赃物要弯腰捡起。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光。

第四、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日常学习中,要积极钻研科学文化知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主动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字迹端正,符合规范,遇到疑难问题能向老师请教,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好学生。

希望我们每位青少年都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不仅仅是在每年的3月5日,更要时刻将雷锋精神牢记在心,做到时时学雷锋,天天见效果。

《下一代英才》编辑部全体小编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篇7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保珍惜我们不可多得的绿色资源,那么,世界将多美好呀!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地球母亲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我们的一切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也学过这样两条名言: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小学生作文大全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1300字 篇8

曾属于她的那张课桌,也许将永远地空下去了;但那桌子却仍留在我们班的教室里;它似乎一直记着那一段温暖的记忆,静候着它不复回来的主人。

她很安静,容颜俏丽可爱,鼻尖上紫框的眼镜也透出她的沉稳。在我的记忆里,她的笑容总是温暖而淡雅,轻轻浅浅,如同一杯萦香的绿茶,又似一枝清纯的满天星,散发着独特的清雅秀丽的气息。她的眼眸很清澈,像是无风时的湖水,宁静、明朗,给人一种能够信任和依赖的感觉。而在班集体里,她又何尝不似一块平凡、光洁的鹅卵石,与人交往时柔和、自然,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或许是因为她的沉静淡然,对于班里大多数同学来说,她的存在感相对较低。她太安静、太沉默,我没太注意过她。但这学期,她似乎变得活泼开朗了一些,不像从前那样寡言了。然而我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那次,老师让我参赛,可是需要背诵几十页的历史题,刚拿到资料的我回到班上便开始大呼小叫地诉苦。对此,有的同学“幸灾乐祸”,有的同学惊奇、“怜悯”;她却看着手舞足蹈的我,有些无奈地轻笑着,真诚地说:“要加油哦!”我看向她,她额上的碎发轻盈淘气地晃动着,笑容澄澈真挚,眼神中传达给我的,是浓醇的鼓励和信任,如阳光般温暖人心,此刻我竟然有些惊诧,或许是有些感动——原来,她一直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使自己更热情、更合群,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我从未察觉到,她微乎其微的表示。

几周前,我才猛然明白这是为什么。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听到她转学的消息,我们都愣住了,慌忙而有些惊异地围住她,准备做最后的道别。她有些矮小的组长把头埋在她怀里,泪流满面地呢喃着“你为什么要走?我们说好要……”像是质问,又像是挽留。她无奈地抱住组长,拉扯着脸部的肌肉勉强地笑着宽慰,泪却不受控制地落下。上午的阳光温暖明亮,斜射在她的背面,短短的马尾辫被晕染成浓郁的金色,几根发丝在风中无力地飘动着,脸上饱满晶莹的泪珠,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哀伤、无奈与不舍。

上课铃声还是极其准时地叫嚣起来,硬生生中断了这意犹未尽的短暂告别。大家眼中蓄着泪,慌忙向她道别,艰难的奔向教室。我多想抱住她,表达内心的不舍,可是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千言万语争相混乱地堆积在心头,却只拼凑出几句并不完整的道别。走进教室的前一刹那,回眸望向她;她似乎已经抹去了泪水,笑靥仿佛是晨曦中盛放的带着露水的鲜花那般璀璨,饱含着酸楚与幸福。

从此,发导学案时我仍然习惯性留了一张。当我恍惚间悲伤地忆起她的离去,想要收回,却不可能了;她对桌的组员紧紧按住属于她的那份导学案,眼神中充溢着义愤,还有恳求。我明白他们仍沉浸在她也许还会回来的梦境中,甚至不愿接受她离去的残酷现实。这行为显得多么幼稚、荒谬、可笑,却又令人心酸。这梦境如琉璃,美好却易碎易逝;这份记忆如风,温暖却渐远不再。

曾经,成长中的我们在青春这如梦纯真、如花美好的岁月中相遇相识;当这时间、这情感像掌中的水般悄然流逝,我们未曾察觉更没有紧握和珍惜;直到失去时,我们才懂得山盟海誓敌不过沧海桑田,说好的永远在一起都会被现实的风暴打败。想挽回,为时已晚;欲珍惜,却已曲终人散,只留下一段渐行渐远的美好回忆。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随着时间的河流捡捡拾拾,收获很多,也失去很多;总是不明白有些事物多重要,直到失去才懂得珍惜。也许,有一天,我们学会了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而不是去渴慕和追求那些缥缈而难以得到的东西,这一生,才会无憾无悔吧。

话题作文的十大亮点 篇9

1、文体:千树万树梨花开

话题作文把选择文体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充分行使好这一权利,尽情展示才华,张扬个性,打造文体上的亮点。如果你长于思辨,就写议论文;如果你长于叙述,就写记叙文;如果你长于想象,就写小说、童话;如果你长于抒情,就写散文、诗歌。只要是自己最拿手的,甚至可以写成书信、日记、广告、戏剧等。例如,2005年高考中,湖北考生写的小说《破网》、广东考生写的书信《念君清泪如铅水》都是充分发挥文体优势的典范。

2、标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文章标题要准确、精炼、生动、巧妙,能够留住读者的第一眼。拟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如《风帆指向灯塔》;可以引用名言,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巧用公式,如《10—1=?》;可以借用流行歌曲,如《星星知我心》。这些题目,新颖优美,富有意蕴,先入为主,一题惊人,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3、开头:碧玉妆成一树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雕饰“凤头”,打好第一枪,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特写镜头,勾魂摄魄;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用名言,言简意赅;运用修辞,展示文采;题记引路,彰显底蕴。例如,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寻根》开头:“总有一个目标/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扑向火焰的飞蛾/甘心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舞动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辨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如果认准了,就义无反顾……”文章以诗作题记开启全篇,富有韵味,新奇,巧妙,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4、语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造作文个性化的境界,已成为高考作文成功的秘诀。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些话都说明了语言文采的重要性。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文笔飞扬多姿,文章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光芒耀人。要使语言富有文采,可以巧用诗句,增添典雅之美;可以运用比喻,增添形象之美;可以运用排比,增添气势之美;可以运用成语,增添简洁之美。

例如,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你是一道风景》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自己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不是吗?”这段话融引用、排比、对比为一体,句式整散结合,文采飞扬,引人瞩目。

5、文化:桃花潭水深千尺

“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话题作文给阅读面广、知识面宽的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才情的自由空间。因此,考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广泛地涉猎文史典籍,巧妙地运用典型事例,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编织主旨贯一而文化气息浓郁的华章,以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修养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足下,光彩夺目》中,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列举了李白、鲁迅、袁隆平、爱因斯坦的事例,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九天揽明月”“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诗词警句、旁征博引,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成为文章中闪烁的亮点。

6、材料:领异标新二月花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国际风云变幻,科技创新无限。高考作文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社会热点,选用最新材料,避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例如,2005年山东考生写的《双赢——千古传唱一首歌》中:“因为双赢,连战来了,带来了国民党的友好与问候;因为双赢,宋楚瑜来了,带来了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殷殷期盼。然而陈水扁之流却违背台湾民意,背逆世界阻挠双赢潮流,最终会遭到国人的唾弃。”这样的材料,紧扣时代脉搏,道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7、感情:豪华落尽见真淳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抒写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考生要善于把周围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提纯升华为美好真情,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用真挚深情拨动读者的感情之弦。

例如,2005年高考作文《我的吆喝,母亲的泪》一文写的是母亲为了供我上学而在街上摆摊,她为了使我不受伤害,从不让我靠近摊位,而我却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直到那一刻:“只见她费力地从车上拿出两大包要卖的日用品一步一个趔趄地走向摊位,凌乱的头发让我倏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是牺牲了母亲的青春的。她是真的老了,我想那个身影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亚于朱自清老父亲的背影让他承载的,我奋力地跑到母亲面前帮她把包里的东西摆好,大声地吆喝:‘日用品,便宜减价的日用品,快来买呀!’此时我感觉到母亲表情的惊愕,随即看到她的眼泪滑过脸颊。”读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感动,因为这是人类真情的迸发,“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冰心语)。

8、细节:小荷才露尖尖角

这里所说的细节,是指生活中一些细小而有典型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人物的一言一行,也可以是自然的一花一木。细节是文章的细胞,有了细节,文章才会血肉丰满,楚楚动人。在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精彩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的闪光点、升华点,令人过目不忘。例如,高考佳作《战胜脆弱》中:“父亲去世后,家里的日子就过得更艰难了,清明节到了,母亲决定要在父亲的坟头树一块墓碑,碑已经做好了,我到村上几户人家去借一辆小推车,想把碑推到坟地去。可是,人家看不起我们,都用种种托词不肯借。于是我只好用瘦弱的身躯把沉重的墓碑背到父亲的坟地去。”整篇文章就定格在这个“背墓碑”的细节上,甚至连阅卷老师都被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9、想象:上穷碧落下黄泉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之一。富于想象的考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驰骋瑰丽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化实为虚,以虚驭实,创造性地编写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观点。例如,2005年湖南考生的《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中作者穿越历史时空,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历史上的两位名人——李白、文天祥,用“我”的口吻串起人物不同时期的故事和诗篇,从而找到了他们身上相同的人生轨迹:李白在奔跑中获得了心灵的超越,文天祥在奔跑中完成了永恒的跨越。文章想象奇特,激情飞扬,深深地打动了阅卷老师,获得了满分。

10、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的结尾同样需要精心构思,不落窠臼,才能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一个好的文章结尾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卒章显志。点明主题,使读者对文章有完整明确的认识。②简洁有力。如截奔马,戛然而止,给人最强烈的震撼。③富有文采。可以运用修辞,巧用警句,给人美好的享受。④余韵悠长。言尽而意远,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以珍惜为话题的700字作文 篇10

——题记

这一次,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南走,为了走回我们一起的回忆,走向我们共同的回忆。

你还记得吗?那个秋天的傍晚,实在是冷得可以,这种天气,我肯定是乐意窝在家里的。可是,就在那天,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促使我在妈妈奇怪的眼神之中走出了家门。也许特别好的朋友之间,偶尔是会有什么心灵感应的吧!很凑巧的,我在公园里遇上了你。

你看你,那时候你是那么矮的一个小家伙儿。那时候,大概我们两人都只有八九岁大小吧,可是,我们两人的友谊也是在那个年龄建立起来的吧!

你看见了我,我也发现了你那抹橙色的身影。不约而同,我们都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对方靠近,直至两个人完全黏住了对方为止。你说,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幼稚而可笑。那是个什么都还半知不解的年纪,我们都是如此地依赖着对方,相信着对方。可现在,联系少了,见面少了,那份令人怀念的依赖和相信还会存在吗?

“咔嚓,咔嚓”。咦,什么声音?哦,原来是你和我一起跑到树下踩树叶去了。你呀,总是踩到一些刚落下的、还踩不响的树叶,你似乎也有些生气了。瞧你,嘟着嘴巴,眼睛狠狠地瞪着你脚下的树叶,一次又一次地用脚去踩那些根本就不可能踩响的`树叶,看你那狠狠的眼神,似乎是恨不得把那些与你“作对”的树叶一口吃了。而一旁的我,看到你这样的表情,早已笑得弯下腰,根本顾不得你向我发的“眼刀”。

你总是那么的任性,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子一样,永远要有个朋友来听你说一些赌气的话。而你曾经说过,对你来说,我就是那个最好的朋友。现在,我也听不到你特有的娃娃音了,一时之间,还是不习惯。那你呢?没有我这个倾听者的日子里,你还习惯吗?

我选择向南走,便会固执地一走到底。我不害怕生命里只剩下那些回忆,因为那回忆是属于你和我的最快乐的回忆。

在同一个季节,想起过往的事——原来分别是为了学会珍惜。

以珍惜为话题的叙事作文3: 篇11

记得那是一次春节,那时的我才8岁,外公外婆特别喜爱我,视我为掌上明珠。那时的我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偏爱零食,不肯吃饭。而外婆常常给我零食吃。

春节那天,快到中午,我趴着床,看着电视,吃着零食,十分悠闲。妈妈快步上前关掉电视,夺走零食,把我拉上饭桌吃饭。我望着白白的米饭,顿时没有了食欲,将米饭推走。妈妈见状,有将米饭推到我面前,并用凶狠的眼光盯着我,我只好拿起筷子,慢慢地将米饭送入口里,吃到一半时,大家早已吃完中饭了。我惊奇地发现,爸爸还在慢慢地吃,因为爸爸以前吃饭很快的。

乘爸爸不注意,我把米饭偷偷地倒进狗碗里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时爸爸出现在我的面前,望了望我,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说道;“你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我摇了摇头,又说道;“你知道农民是怎样种庄稼吗?”我又摇了摇头。

我与爸爸坐下,爸爸意味深长地说;“大米是由农民伯伯种的,农民要播种,插秧,浇水,除草,经过这些,才能种出庄稼......”听完后的我不禁背出了一首小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篇12

关键词:提示文字;写作要求;话题本身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35-01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随着近年作文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越来越大,话题作文也越来越流行。我发现我班学生作文跑题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话题作文。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那么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题型一般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材料、提醒语、话题、写作要求。其限制性主要表现在提示性的文字材料和写作要求这两个方面。我们如果教给学生一种分解话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联想把一个话题分解成许多子话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写的话题,使学生在原本十分宽泛的范围中切分出自己写作的小范围和写作方向。因此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读懂提示文字。如语文园地五的习作材料(其一):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蔓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这是生命与疾病的抗争。在充满生命危险的病区里,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病魔,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这些闪光名字的后面,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请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题目自拟。

们在拿到这样的话题作文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一些生命与疾病抗争的人的事例,如张海迪、保尔……但如果对材料进行一些分析,从材料的整体高度把握作文命题中心,会发现如果这样写就跑题了。其实命题者只是让你从这些白衣战士之中选择一名战士并把她的令你感受最深的故事写下来。所以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读懂材料,理清材料和话题的关系,把握材料中心,这样我们才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抓住材料的中心,不会顾此失彼。如此,我们只要从中选取一个比较新颖、自己也最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写作,就一定能够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由此可见,提示性文字材料是话题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传达出写作的有效信息,所以,必须认真审读。

其次:读懂写作要求。通过写作要求或注意事项来达到对话题范围进行限制的目的,是话题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常见形式,这时候写作要求的作用和上面所说的提示性文字的作用完全相同。因此,要善于从写作要求中捕捉写作的有效信息。例如: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和“门”打交道。门,有有形的,如校门、家门、房间门……有无形的,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地狱之门、天堂之门……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门”这个话题十分宽泛,门里、门外、门前、门后,不知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出现过多少杰出人物。文章只要写出这样的故事和人物事迹,都是符合要求的。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见闻,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

(3)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分析:上面的三项要求中,起重要限制作用的是第一点。这句话中的“不知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出现过多少杰出人物”暗示了我们:

①只能写别人的事情,不能写自己的经历。

②只能写“发生过的事情”,不能写虚拟的、未来的世界。

③不能只写一般的人和事,要写“杰出人物”的“动人故事”。

在写作的过程中,只有这三点逐一达标,我们写作才不至于偏离方向。对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或注意事项,我们一定要认真审视,努力发掘有效有效信息。除此之外,对于写作要求中的其他注意点,如文体、标题、字数等,也要予以关注。

第三:读懂话题本身。如“请以……为话题”是话题作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话题”。一般情况下,话题本身起揭示写作范围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有的话题除了揭示出写作范围之外,有时还有其他的特殊作用,甚至其本身就是一个限制因素。如限制写作的方向;限制表达的人称等。话题作文一般不会对表达的人称加以限制,基本上是由作者灵活选择,但也有例外。如果写记叙文,必须记叙自己的经历;如果写议论文,必须结合自己的经历表达出自己的感想。

以珍惜为话题作文 篇13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录,更是我们一生值得怀念的东西是见证我们未来永生难忘的经历。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我们每个人虽经历的事情不痛,都会得到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它会以不同的方式去考验我们每一个人。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我们就在经历着我们的各自的人生命运,父母把我们带来到这个世界我会们会有不一样的生活,永远不要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绝望。不管我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都不要对自己的未来放弃努力,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应给对生活充满自信,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这样你才不会被生活中的磨难所击垮。你的身世或许是很多人难以经历的故事,不需要向别人诉说,让别人同情或可怜你,帮的了你时帮不了你一世,很多事情还等靠自己。 笑着过好每一天,才是你拥有快乐的良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这都是个人宝贵的财富,以后会终生 受益。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也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个人更是很多老板们值得去好好陪养的人才,为人老实,工作中认真负责不出一点问题,更是让老板们放心的一个人。人心都是相同的你对别人的好,都会让人记在心里,他会以同样的回馈给你,只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只有用心的去发掘,不断的去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会得到一想要的一切,珍惜我们的青春。

以珍惜为话题作文 篇14

知识,青春,初三这三个词经常地彼此联系在一起。正值青春年华,也是汲取知识的高峰时期,然而初三便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

90后的我们,也许真的有太多的烦恼,但我们又何尝没有想过。为何不去挑战,让青春在挥汗的战斗中变得有声有色;为何不去奔跑,让青春在疯狂之后变得饱满而欢乐。

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未曾拥有的,而是你现在所持有的。

人的一生有着无限的激情去奋斗,把宝贵的青春留在初三吧!三年备一战,中考显辉煌。有人说初三的目的是中考,我觉得也不全是,中考是目的,但过程才是最值得我们回味的。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稍瞬即逝。初三,我们还在拥有着,弥足珍贵,因为它在我们生命中只有一个。如果“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如果“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但我们也不必在乎。若是因此而纵然伤感,不如一笑而过,因为我们在乎的是自己的青春,在乎的是珍惜度过的每一天。

人的一生仿佛就像是一本书,随意翻开任意一页,它都隐藏着或喜或悲悄悄流逝的时光,仔细品位,时光无论美好、悲伤、忧愁都值得我们珍惜。

友谊,就是一本厚厚的日记,记载了很多很多;友谊,又像是一杯纯净的蒸馏水,没有任何杂质,每个人袒露心迹,没有顾虑,没有忧愁。你们是我生命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一起疯,一起笑,没有隔阂,没有埋怨,在我看来,那是最珍贵的。

或许毕业之前的成长里有着苦涩、疼痛与快乐,然而它们最终会像时光里的轻烟一样,从容自然淡去。至于记住与否,那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有些东西在我们的生命中,如同风飞过青山,燕飞过屋檐,只要有过,就已经足够了。

感谢有你们,在我美好的青春年华,与我做伴,与我相随。时间在彩虹顶上流淌,光阴在小河中叮咚飘过,尺金换不来我们之间真挚且纯净的友情。即使默默无语,你我之间,心灵相通。

突破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篇15

话题作文虽然较以前的材料作文对考生的限制少了,但限制少不等于没有框限;审题难度降低,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海阔凭鱼跃,鱼不能跃入天空;天高任鸟飞,鸟不能飞进水底。从这几年高考作文情况来看,因审题不仔细而导致偏题跑题的作文仍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审题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那么,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 “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材料中“丢弃”是个关键词,“有弃有取,有失有得”是个关键句。年轻人在人生的渡口必须做出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尽管故事没有给出结论,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倾向我们应该清楚――诚信不可抛。这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据此立意命题,方可准确无误。尽管作文的话题是“诚信”,但文章内容必须围绕“诚信不可抛”来写。然而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可见是未审透材料、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等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 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忘记与铭记”是在引领考生正视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考生只有正确解读了材料的内涵,方能从容应对,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审提示

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的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接影响着考生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提示“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正如最后一句“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所言,作文的提示能让考生展开无限的遐想。

萧乾的“几个枣核”写出一个老华侨的深深乡思,张新民的“两次下棋”确定一个车间主任,鲁迅的“一个圆圈”刻画出阿Q的麻木无知,吴敬梓的“两根灯草”写活了严监生的悭吝本性,奥莱尔的“车厢一幕”鞭挞了二战的血腥残酷,茹志鹃的“两棵樟树”讴歌了宋庆龄的人格品质……。

生活中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却往往能挖掘出极丰富、极深刻的内涵。不是常说“一粒砂粒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吗?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令人惊喜的文章。

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提示: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这其实是在告诉考生应从相似联想的角度寻找作文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自己家的孩子最聪明,妈妈的话语最可信,故乡的水最甜,家乡的月儿最亮,情人眼中出西施等。高中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子以为我美也是如此。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为考生寻找作文材料开辟了一个新的天空——相反联想,即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这方面的作文材料考生也应能找出许多。古人所提倡的“唯才是举”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就是不以感情的亲疏来左右认知的典型。再如东晋的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儿谢玄;北宋的王旦举荐自己的死对头寇准;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兄弟临终不是把公司交给子孙,而是交给了自己的一个职员等等。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认真审识这句提示就会形成这样几组情况:

a.亲近—正—深,b.亲近—正—浅,c.亲近—误—浅,d.亲近—误—深,e.疏远——正—深,f.疏远—正—浅,g.疏远—误—深,h.疏远—误—浅,i.没有关系。

在提笔作文之前,考生如果对以上作文提示进行了如此周密的审视,我想考生该年的高考作文成绩定然不会差的。

三 、审话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又从何谈起呢?

“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

例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话题“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双赢”是话题范围的外圈,“智慧”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前者有违道德良心,后者有违正常人性,最恰当的方式就正是取得“双赢”。不过,在立意中还必须强调“智慧”两字,解决“如何争得双赢”这个问题。

再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但二者并不完全矛盾。强调“相信自己”,不能否定“听取他人的意见”;强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能否定“相信自己”。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应该是既充满自信又虚心纳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偏重“相信自己”,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偏重“听取别人的意见”。

“遭受挫折和放大痛苦”(吉林、黑龙江、云南卷)体现了“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遭遇挫折”是经历,“放大痛苦”是态度;“遭受挫折”是前提,“放大痛苦”是重点。有的人遭受挫折,能坚强面对,化解苦难;有的人遭受挫折,却常常夸大事实,放大痛苦。前者是乐观、积极的;后者是悲观、消极的。

由此可见,考生只有审清了这些内在关系,才有 可能正确地围绕话题进行作文。

四、审要求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

“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例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与浙江卷的作文题,其要求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相当明确。考生一旦忽视了这一点,将作文写成诗歌或者其他不符合要求的体裁,就等于给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

上一篇:海外市场专员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后勤工作四个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