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结果调查报告(精选6篇)
考研结果调查报告 篇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前进, 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近十年来, 考研人数一直维持在百万以上, 近两年更是超过170万[7], 其中, 应届毕业生占了多数。随着考研热的出现, 考研择校成为热门话题。笔者整理考研院校库资料[8]发现, 2013年江苏省的南京大学、浙江省的浙江大学和上海市的同济大学报录比分别为4.7:1, 4.0:1及5.6:1, 全部高于全国报录比3.3:1, 此两省一市其他学校的报录比普遍偏高;由此可见, 长三角地区考研竞争十分激烈, 报名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此外, 笔者采访了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及常熟理工学院12位苏州地区考研学生, 其中有9位学生不约而同地在长三角地区选择考研学校。综上所述, 学生考研择校偏向于选择长三角地区, 笔者将通过进一步实地探访及发放整理调查问卷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所谓社会流动, 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1]。社会流动一般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 二是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本质上, 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社会流动可以分为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 横向流动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 纵向流动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2]。横向流动多半是地区间的流动, 包含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工作群体或组织之间的流动, 其特点是流动前后经济收入、政治地位等方面基本没有变化。考研学生通过考研这一行为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变化, 属于社会流动;且通过考研到达不同地区, 是地区间的流动, 经济政治等方面变化不大, 属于横向流动。社会流动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教育结构的变化及个人原因等, 考研学生选择学校会受到经济、学校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 社会流动的原因与学生考研择校有内在的联系, 笔者将通过社会流动的原因解析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这一现状。
笔者在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及苏州科技学院针对苏州地区考研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 实际回收问卷120份, 通过整理问卷可知, 有92%的苏州地区考研学生希望考取长三角地区的研究生, 仅有8%的学生希望考取其他地区的研究生。此外, 73%的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认为长三角地区考研形势严峻, 一般和容易的分别占26%和1%。由此可见, 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考研择校倾向于长三角地区, 且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其严峻的考研形式。在此, 笔者将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这两方面进一步剖析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的原因。
二、外部原因
关于考研学生选择学校时的外在原因, 调查问卷显示:学校声誉及数量占81%, 经济发展程度占68%, 地区开放程度占45%, 此外, 文化价值观念占37%, 社会制度及政策占22%, 部分学生还提到交通因素等。在此, 笔者就教育结构、经济发展及社会分层结构这三方面解析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的原因。
1. 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的增加, 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大量增加, 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受到高等教育和专门的职业训练, 提高了他们转换身份的机会与流动的能力, 增强了社会流动的普遍性与均等性[3]。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 拥有数百所大学, 包括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众多“985”及“211”院校。该地区是我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调查问卷显示:69%的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认为长三角地区学校量多质好, 30%的认为质量数量一般, 极个别认为该地区学校量少质好。由此可见, 长三角地区的学校数量及质量受到大部分苏州地区考研学生的认可。高等院校的专业实力及知名度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就业息息相关, 是学生择校考虑到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地区众多的高质量的高等院校吸引大量苏州地区考研学生, 成为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的首要外部原因。
2. 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3]。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 不仅规模越来越大, 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 长江角30个城市中有25个城市人均GDP超过全国人均GDP,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08905.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了13045.63亿元[4]。调查问卷中, 92%的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认为长三角地区发展繁荣, 8%认为一般, 没有人认为落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为苏州地区考研学生提供非常好的发展平台, 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
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在封闭型社会, 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之间无法进行流动, 而在开放性社会,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属于正常现象[3]。开放型社会中, 人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人们的交流联系十分密切。据调查, 77%的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认为长三角地区开放性程度很高, 23%的认为一般。“改革开放以来, 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经济开放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有继续提高的趋势”[5]。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朱静说道:“在长三角地区有很多就业机会。”长三角地区积极落实改革开放, 贯彻落实“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 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因此, 开放型的社会结构是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的原因之一。
三、内部原因
关于苏州地区考研学生选择学校时的内在原因, 根据调查显示:动机占81%, 能力占76%, 此外, 性格、家庭背景及性别所占比重较少, 分别占28%、22%和8%。在此, 笔者将就动机与能力分析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的原因。
1. 动机
“动机是一个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体倾向性”[6]。苏州地区考研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受其动机的内在驱动。在接受调查的苏州地区考研学生中, 有56%的学生选择长三角地区学校的动机是找工作, 32%的学生是为了学知识, 仅有8%的学生是顺应父母的要求。动机产生于需要, 苏州地区考研学生希望找到心仪的工作, 得到更好的发展, 创造美好的未来, 需要到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获取知识, 掌握本领。同时, 刺激形成活动的动机,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好, 生活水平高, 众多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发展平台, 苏州地区考研学生受到这些有利条件的刺激, 希望在长三角地区发展。因此, 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考研择校偏向于长三角地区。
2. 能力
“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3]。能力体现在人们从事的各项活动中, 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及能否顺利完成某种活动。长三角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该地区一步步与国际接轨, 对外交流频繁, 学生选择长三角地区的学校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良好的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调查问卷显示:在苏州地区考研学生中, 5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较强, 4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一般, 仅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较弱。由此可见, 苏州地区考研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在长三角地区竞争的能力, 符合长三角地区人才需求, 敢于挑战长三角地区激烈的竞争, 因此考研择校时纷纷选择长三角地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学生刘韬说道:“长三角地区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 竞争都十分很激烈, 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已经做好了竞争的准备。”
四、结语
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这一现状是由各种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经年累月不断发展的结果。一方面, 长三角地区学校数量众多且声誉好实力强, 该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前列, 开放性程度高对外合作交流多。另一方面, 苏州地区考研学生自身希望在更好的平台上找工作学知识且具备一定的能力。
因此, 其他地区应完善教育结构, 进一步发展经济, 加强对外交流, 从而吸引考研学生的目光;考研学生面对长三角地区严峻的考研形势, 应客观认识自己, 选择最合适的学校, 从而缓解考研择校偏长三角地区这一现状。
参考文献
[1]刘祖云.论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及其社会意义.社会科学研究, 1991, 2:321.
[2]刘祖云.发展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 (1) :234, 325.
[3]范和生.现代社会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5.12:517, 519.
[4]孙克强.2013长三角年鉴.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3.12:278.
[5]汪勤, 于雅蓓.长三角地区的开放度研究.今日南国, 2008.6, 94.
[6]刘益民, 张旭东, 程甫.心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2:181, 191.
[7]http://www.kaoyan.com/kaoyan/23/551806/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
审议结果的报告 篇2
2007年9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请的《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和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征求意见。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卢文舸副主任和法制委员会先后赴丽水,湖州等地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有关单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的意见。11月1日,法制委员会召开省有关部门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
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委员会对草案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11月6日,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草案第四条中规定:“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同级共青团组织承担。”有的地方和单位提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作为非常设性的协调机构,实际工作中应当明确有具体的办事机构来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浙委办[2007]77号文件精神,建议将“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同级共青团组织承担”修改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共青团组织”。(草案修改稿第四条)
二、关于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提出,草案第四条、第八条有关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组织三者的工作架构关系,表述不够清晰。法制委员会对此进行了反复调研、修改。志愿工作委员会是由宣传、政法、共青团、关工委、民政、教育、公安、工商、财政、人事等党委、政府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志愿服务协调机构,其职能主要是指导、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本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及相关工作。志愿者协会是经依法登记成立的区域性志愿服务组织,并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其他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申请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其分支机构或者团体会员,形成以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志愿者协会为主干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条件成熟时,其他志愿服务组织也可依法登记成为独立社团法人。这样的工作架构,既符合实际,又为发展留有空间,符合规范、有序、促进的原则。为此,建议将草案第八条修改为:“省、市、县(市、区)成立区域性志愿服务组织,名称为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应当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其他组织,根据需要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申请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其分支机构或者团体会员。”(草案修改稿第八条)
三、关于志愿服务的内容。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草案第十八条有关志愿服务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为此,建议将草案第十八条修改为:“提倡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和社区、大型社会活动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倡为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失业人员和其他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个人提供志愿服务。”(草案修改稿第十五条)
四、关于签订志愿服务协议。草案第十九条中规定:“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可以订立志愿服务协议,明确服务的内容、要求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地方和部门提出,志愿服务协议明确志愿服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签订协议仅作倡导性的规定不利于保障志愿服务各方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为此,建议草案修改稿增加规定:“一方要求签订书面协议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草案修改稿第十八条第三款)
五、关于未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从事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应当鼓励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未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的自愿、无偿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条例应当有所规定。为此,建议草案修改稿增加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鼓励本单位、本系统、本社区的人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未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个人自愿、无偿地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的,可以与受助者约定服务内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事项,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六条)
六、关于法律责任。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提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三者之间法律责任关系较为复杂,草案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有关规定实际中难以操作,有的内容国家法律已作相应规定。为此,建议删去草案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同时,建议草案修改稿增加有关法律救济程序的规定:“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争议的,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九条)
七、关于在省外、境外开晨的志愿服务。草案第三十四条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到省外、境外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参照本条例执行。”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在省外、境外从事志愿服务,应当执行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为此,建议将草案修改稿修改为:“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到省外、境外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国家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二条)
此外,草案修改稿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职责、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和保障激励等内容作了相应修改,对草案的文字和条文顺序作了相应的修改、调整。
法制委员会认为,《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经多次修改,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切合浙江实际,建议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通过。
考研结果调查报告 篇3
各位考生:
我校根据复查申请表对要求复查的科目进行了又一次的复查,请详见附件。有关事项再次说明如下:
1、报考浙江省招生单位所有考生的全国统考试卷的客观题部分是由计算机直接阅读的,不存在主观错误,不在本次分数核查之列。考生要求核查成绩时,我校只能提供主观题部分的.核查,主观题部分采用网上阅卷,不存在漏改、加分等错误。
2、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4英语二实行了网上评卷,网上评卷的材料保存在指定的评卷单位,我校无法进行复查工作。网上评卷中,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评分,每一道主观题至少两位评卷教师评卷,计算机自动计算两个得分的差异,差异小的,取平均分,差异大的,自动交由评阅组评阅。
记者考研现场调查报告 篇4
全国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将于1月7、8日举行。每年的研究生考试前,考生都要做各种准备:包车、租房、防寒等,并引发“考研经济”持续升温。今年的考研市场又是如何呢?日前,针对大学生考研包车、租房等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考点附近一房难求
“最近一直忙着复习,也没有时间在考点附近租房子,上个星期去找时,转了一上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菏泽学院中文系学生小刘提起考研租房子的事儿,言语中透着无奈。她说,找得那些房子,不是离考点太远,就是房东漫天要价,总之就是不合心意。
“大三时就听说,考点附近没有太多房源,必须提早下手。所以,为了能就近租房,我和同学从去年10月份起就在菏泽一中新校区附近寻找房子,经过再三对比,最终选择离考点还有5里路的一家宾馆。”菏泽学院经济系学生赵立达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在考点附近租房的考生都是在去年10月份提前预订的.房子。现在,考点附近是一房难求。
“为什么考研要选那么僻远的地方?”因为在考点附近租不到房子,不少考生对考点的选择略有微词。
市招办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我市每年参加考研的学生大约有3000名,而菏泽的学校中仅有菏泽一中新校区能够一次性容纳那么多考生。如果安排两个学校进行考试,不仅不方便管理,还会出现考生找错考场的情况。
包车方便又实惠
1月3日,记者在菏泽学院餐厅和自修室前的宣传栏中看到不少关于考研包车的信息。据一名准备考研的女大学生介绍,组织包车服务的大多数是在校学生,提供的是豪华大巴,每人都有座位。“现在,在考研点附近已经租不到房子了,包车挺实惠,我们很多人都选择包车考研。”这位女生说。
随后,记者在自修室内采访了几位考生,其中大部分考生说自己已经订了“车位”。化学系的学生小王说,考点设在菏泽一中新校区,学校所处位置相对偏僻,附近没有适合的宾馆,只能在附近的庄上租一间房子,没暖气不说,房租还贵。“仔细算算,租房不如包车来得方便。考试当天,车辆一早就会停在学校门口等着,中午提供午餐,我们还可以在车上休息一会儿,相比之下,包车优势很明显。”小王说。而这也代表了不少其他考生的心声。
记者又试着拨打了广告信息的电话。接电话的人自称是该校计算机系的大三学生。“从大一的时候,我就组织寒、暑假包车回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且,去年我已经组织过一次包车考研,绝对不会耽误考生考试。今年是7日、8日考试,6日下午看考场,一共是80元钱,中午还可以在车上吃饭、休息。”该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850名考生报名包车。
考研“一贴热”受青睐
张小雨去年曾参加一次研究生招生考试。“教室里没有暖气,考试时门是敞开着的,我去年考试穿了两件羽绒服,腿上盖了一个,还是感到很冷。一场考试下来,手脚发麻,没了自觉。”张小雨说,有了上次的经历,她今年提早做好准备,除了多穿些衣服外,还购买了10贴“一贴热”。“‘一贴热’贴在身上会发热,考试时用它应该就不会那么冷了。”张小雨告诉记者,她的大部分同学都买了考研“一贴热”。
考研结果调查报告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按随机抽样法, 从山东省16所设有体育专业的高校中抽取6所高校, 并从2009级报名参加考研的学生中, 按各高校考研学生人数的比例抽取500名学生对其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在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完调查问卷后当场收回问卷。
1.2 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及文献综述法进行调查研究, 共发放问卷500份, 有效问卷450份, 其中男生350份, 女生100份, 回收率90%。
1.2.1 观察法
为了掌握体育考研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从2012年10月初至12月底, 在每天早上6:00~7:30、下午17:40~18:30、晚上9:00~10:00三个时间段, 追踪观察并记录了体育考研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项目等情况, 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 在山东省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体育考研学生中随机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回收有效率90%, 符合研究要求。
1.2.3 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按说明的问题类别归类, 并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1.2.4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体育期刊、书籍和互联网等, 了解各高校考研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文献资料与信息, 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在考研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调查中, 增强体质占47.78%, 预防疾病占18.89%, 掌握体能技能占10%, 改善体态占8.89%, 丰富生活占7.78%, 锻炼意志占6.66%。这体现出体育健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娱乐身心和延缓衰老的功能和本质, 说明考研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很明确、积极、进步, 也表明考研大学生们将健身与自身的健康已经紧紧相连, 意识到了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大部分考研的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健身中, 体育健身实践过程也被逐步的认识和接受。
2.2 锻炼的形式
体育考研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篮球 (23.33%) 、足球 (15.55%) 、乒乓球 (15.56%) 、跑步 (14.44%) 、羽毛球 (12.22%) 、健美操 (12.22%) 和排球 (6.67%) 等项目, 由于男、女生在生理与心理上面存在差异, 使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和运动项目上的选择产生明显的差异性:篮球 (男占27.14%, 女占10%) 、足球 (男占20%, 女占0%) 、乒乓球 (男占11.42%, 女占30%) 、跑步 (男占11.42%, 女占25%) 、羽毛球 (男占10%, 女占20%) 、健美操 (男占11.42%, 女占15%) 、排球 (男占8.57%, 女占0%) 。男生比较喜欢运动上产生的竞技性和刺激性, 所以他们以篮球、足球等一些激烈性项目为主, 篮球排前, 足球其次, 而女生则喜欢比较轻便、简单与平和的运动, 比如羽毛球、跑步等。
2.3 锻炼的时间
体育考研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时间与运动量的情况调查:每周健身1~2次男生高达52.86%, 女生70%;每次活动时间小于30min男生达11.43%, 女生65%;活动30min左右男生61.43%, 女生30%。从中可以看出体育考研学生们每周健身次数和活动时间较少, 女生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她们每周参与体育健身不仅次数少、时间短, 而且活动强度也很小。原因可能与她们学习太紧张、学业重、没有时间安排体育锻炼等有关, 而运动量严重不足是女考研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4 影响参加锻炼的因素
体育考研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因素的情况调查:学习任务重、没时间占55.55%, 没有运动气氛占22.22%, 没人组织占11.11%, 没有兴趣占8.89%, 缺乏场地、器材占2.22%。学习量重、时间有限是影响考研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重要因素占55.55%。由于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相当大, 每天忙于应付考研阶段的复习, 学习量非常重, 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显示出一种消极的情绪, 休息与恢复不知道调整。考研大学生几乎天天都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呆着, 充斥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没有运动氛围这一现象的存在, 学校应该积极的让考研学生的体育锻炼落实到位。对体育的投入进行加大, 教学条件需要改善, 健身环境要优化, 让大学体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5 参加锻炼后对考研学习的影响
对体育考研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考研学习影响调查中, 只有3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对其考研学习有促进作用;25.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其学习没什么明显影响;有高达44.4%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对其文化课的学习有负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体育考研学生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意识较差, 没有认识到运动健身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 学校应促使考研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做到劳逸结合。
(2) 体育考研学生在选择健身项目上具有针对性, 他们根据自己的专项进行体育锻炼, 其中参加最多的项目是篮球、乒乓球, 而且考研学生体育健身手段的选择有性别上的差异。
(3) 体育考研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动机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娱乐身心为主。
(4) 影响体育考研学生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主要因素是文化课学习紧张没时间进行锻炼和没有运动氛围。由于复习较紧致使体育锻炼的时间量投入不够, 余暇时间健身量不足, 其中尤以女生较为突出。
3.2 建议
强化考研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意识, 提高健身运动的积极与自觉性, 培养考研学生的体育意识, 为终身体育奠定下基础。
(1) 学校多开设一些简单易行、娱乐性强、投入少、基础好的体育锻炼项目, 正确引导考研学生的体育锻炼观, 把开展考研学生的体育锻炼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大投入, 提高锻炼效果。
(2) 由调查得出考研学生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很明确的, 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导,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运用座谈、演讲、竞赛等方式, 使考研学生较为深入的了解学习和锻炼的安排应劳逸结合, 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3) 应适将学习课程进行适当调整, 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要增加, 学习效率需努力提高, 开展关于健身知识的讲座, 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一系列方法, 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和充沛精力, 最终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 继续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力度, 动员并建议社会组织、公共体育场馆为考研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提供方便, 为考研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及数据统计法, 对山东省体育考研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每周频率与持续时间、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总结归纳体育考研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特点, 探讨在锻炼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 大部分体育考研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极少学生因为学习紧张、时间不够用等而不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在锻炼强度和锻炼次数方面不尽人意;参加体育锻炼后对学习产生的影响是影响考研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健身设施的投入, 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体育锻炼,考研学生
参考文献
[1]吴淘萍.山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 2009 (1) .
[2]黄硕.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
[3]唐光耀.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邵阳学院报, 2008, 5 (2) :108-111.
[4]杨广艳.池州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J].2010, 24 (3) :146-148.
考研结果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情况态度分析:
我园大班在园幼儿197名,发放表格197份,收回调查结果182份;中班在园幼儿191名,发放表格191份,收回调查结果172份;小班在园幼儿159名,发放表格159份,收回调查结果份117份。家长总关注率达到86.1%,其中大班家长关注率达92.3%,中班幼儿关注率达90%,特别是小班,关注率只有73.61%,和中大班相比较,明显低的多,由此可以看出:
1.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行为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小年龄幼儿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不够懂事,是正常的。
2.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程度在小班还有所欠缺,好像重视的程度不太够。
二、调查结果中各年龄段礼仪行为排列前五名情况分析:
下表是在礼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五大项:(见表格1)
1.根据表格1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幼儿在礼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项目有明显共同点。
2.随着幼儿年龄增长,礼仪行为优秀比率成明显上升趋势。
3.在小中班做的最好,且显明显上升趋势的遵守交通规则这一项到了大班却排到了第八位,计算做的好的比率,只有52.1%,呈明显下降趋势。回顾幼儿园教程,在大班上学期还有专门关于交通规则的教育教学主题,为什么幼儿在接受了教育后还会有明显下降趋势呢?仔细分析一下,可能会有这样几个原因:
原因一:幼儿随年龄增长,活动能力增强,一些行为已经不受家长控制,会有一些我行我素的做法;
原因二:社会上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让幼儿有了一些独立思考能力后,经常模仿;
原因三:幼儿园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到位,没能引起幼儿足够的重视。
在日后的研究工作如何改善这一现象,让这一困惑得以改善,让我们的幼儿礼仪行为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更加优秀,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调查结果中各年龄段礼仪行为排列后五名情况分析:(见表格2)
1.从表格3可以看出,在幼儿园的教育下(因为小班也已经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礼仪行为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排列在前,做的最好的礼仪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前两项排列一模一样,而且增长的比率相当可观,如果教师再加以重视的化,孩子们会做得更好。
2.在家长调查中表现很不好的就餐习惯在幼儿园却表现的非常好,相差的百分比竟高达40%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说明幼儿在家在园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幼儿其实明白该怎么做,但在老师这里不能撒娇,只能严格执行。可在家就不一样了,他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跟自己的父母、家长撒娇,所以出现了这样的调查结果。
3.虽说主动问好,在家在园都属于幼儿礼仪行为中做的比较好的项目,可优秀的比率在中大班依然上升了15%左右,唯独小班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在园工作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小班有些孩子刚开始对教师有种摸不透的情绪,不敢跟老师亲近,所以老师针对他的一些教育行为效果也不够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和老师亲近程度的增加,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步发挥,教育效果明显提升。
(二)在教师调查中幼儿礼仪行为排名后五位的现象:(见表格4)
1.从表格4可以看出幼儿发展不够好的礼仪行为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好转。
2.发展最不好是争抢玩具和后面的谦让行为发展比率相差很多,好像幼儿的礼仪行为在遇到实质性的问题时,就把礼仪丢到一边,还是先满足自己想玩、爱玩的心理;而且为什么这一现象在幼儿园如此严重,可能还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因为在家庭中缺少交往的伙伴,自己的玩具都是自己一人独占,所以这一现象尤为严重;为何抢玩具现象这么严重,而谦让行为又有所改善呢?有这样一个思考:因为游戏活动基本在孩子自主活动时进行,没有教师也就是外力给他的约束,而其他环节就不一样了,多数有教师在场或组织的活动,孩子对自己表现要好的欲望又要强烈些,也就是说,指导自己不好、不对、没礼貌的行为就会有所制约和控制。
4.统比所有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在园的礼仪行为明显比在家的礼仪行为要表现得更为出色和优秀,也就是说,幼儿园应该是幼儿礼仪形成的良好环境。但如何让孩子习得的礼仪行为及意识也能在家庭中表现好,这就是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需要认真研究与执行的问题了。
五、家长和教师关注的幼儿礼仪改善方面:
1.小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5)
2.中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6)
3.大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