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中的自我(精选8篇)
海明威作品中的自我 篇1
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
摘要:从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悖论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其自然观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亦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笔者结合海明威的作品分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及其表现。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批评;自然观
前言:海明威是热爱自然、观照自然的作家。自然是他创作的主题之一。罗伯特.E.弗莱明(Robert E. Fleming)在《海明威与自然世界》(Hemingway and the Natural World)的前言中指出,很少有作家象海明威那样与自然关系密切。于海明威而言,自然是他生命的湾流,自然深入其骨髓,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知识以及他对自然的需求伴随了他的一生。从青少年到中年,从创作的早期到中期,海明威的自然观经历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对自然的态度呈现出一种矛盾性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赞美自然,表现出对遭到破坏的自然的同情和关注;另一方面他又渴望征服自然,从中见证自我的价值。而且海明威的生态矛盾观并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而是源自父亲的影响、宗教观念、以及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探究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明威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自然观。
一、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文化的核心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我们所说的生态危机可以说本质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统治地位的危机的反映。因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思维模式是一种二元对立思想,这使西方人较早产生主体和客休对立的观念,以致决定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一方面,卞客对立使西方人总是把人和自然截然分离;另一方面,主客对立容易使西方人产生人类高于自然和应该战胜、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并最终成为西方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范式。
1、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及其表现
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人类是生物圈的中心,只有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存在物无内在价值,仅具有工具价值,它们被排除在人类伦理关怀和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之外。海明威在多数情况下对待自然的态度既是这种自然观的展现,人和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要征服和战胜自然成为他多数短篇小说中的主题。比如《弗兰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没有被斗败的人》以及《一个非洲故事》这几篇小说中,由于自然仅仅被视为人类征服的客体,其中的人物对被打死的猎物没有任何同情和怜悯之心。相反如果猎人打猎成功,人们会感到无比自豪,并为征服自然而庆贺一番。
2、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成因
海明威这一自然观的形成主要是受西方文化二元对立思想,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亚里士多德不仅给生物规定了等级关系、隶属关系,将人置于金字塔的顶层,而且认为自然为人类而不是为了所有动物而存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张扬则将自然看作是人类战胜的对象,考验人类知识的力量的对象。而莎士比亚对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的咏叹表达了人类优越于自然的信心。在基督教文化里对人与自然关系也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圣经》“旧约”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中就奠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怜理与被怜理的等级世界,自然注定低于人类。在《创世纪》中,上帝在考虑造人的时候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让他们怜理海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的所有野生动物以及地球上的每一个爬行动物”(《创世纪》1:26),“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纪》1:28)这种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征服自然的观点确立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对立思想。
另外,海明威生活在西方现代社会,其生活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他的自然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西方现代社会里,正是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自然科学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使人类对于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充满信心。近代培根的实验科学、笛卡尔一牛顿机械自然观由于片面强调分析方法、强调主客二分,突显人与自然的区别,进一步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认为“科技万能”,人类可以向自然索取一切。在美国,20世纪初工业革命达到高潮。大量的汽车来到农村、山林,乡村和田野变成了公路网,工商业发展势头强劲,民众在受教育程度、工资待遇和一般经济状况方面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的“镀金时代”,科学主义加强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活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中,海明威自然免不了要受到这种思想范式的巨大影响。
二、海明威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海明威的复杂自然观还体现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态思想,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把自然视为平等的主体,对自然有一种关心和爱护。海明威的这种生态意识己为众多国外批评家 1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Act2 .Se.2.lines.306-10. 所认同,他们认为海明威描述了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风景,体现了大自然高度的审美价值,并通过探讨其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来说明他的主题反映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意识。如霞琳M·默非在文章《海明威作品中温柔的猎人:矛盾性抑或双重性》中说明海明威的作品揭示了一种对自然的尊敬和体验。格伦·拉弗也宣称人与大地的和谐关系对海明威至关重要。
1、海明威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及其表现
由挪威著名哲学家A·奈斯(AmeNaess)创立的“深层生态学”(DeePEcofogy)是激进环境主义思想中最有影响的一支,它颠覆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主导范式。它的理论基础是两条根本性原则,即大写的“自我实现”原则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原则。其中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奈斯称之为“生物圈的核心民主”2,亦被称之为非人类中心主义(non-anthropocenlrism)的自然观,即生物圈中的所有的存在物,包括人类与非人类、有机体与无机体,都有自身固有的、内在的价值,人应当与自然保持一种互动共处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伦理关怀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人扩展至整个生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存在物。这种生态思想在海明威的一些作品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他将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而予以关注,人不是世间唯一的主体,人与自然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人和自然之间是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关系。如在《大二心河》中有一细节描写,主人公尼克放生了一条鱼。在放生之前,他先把手弄湿,就是为了避免破坏鱼身上的保护层。又如在《一个非洲故事》里,尽怜朱玛和戴维之父在故事里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但是戴维已经开始把大自然视为平等的主体,对大象充满了同情和怜悯,而不再喜欢朱玛,因为朱玛杀害了大象,从中表现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2、海明威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成因
海明威的这一自然观形成有多种因素,有其家庭及自身经历的影响,亦有西方文化及创作时代背景的影响。
首先,海明威创作中流露出的自然观受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影响很大。他的父亲长得非常威猛,爱好打猎、钓鱼等野外活动,“幼年时期他就是一个活泼淘气的‘野小子’,经常缠着爱好野外活动的父亲带他一道去打猎、钓鱼。”3大卫·奥尔指出,童年在野外的生活对生态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生态学方面有所作为的人在儿时都与某个地域有密切关系。这种童年时代的纽带“具有神奇的效果,可以使人在生态方面富于想象力。没有这样的经历,人们 2 Roderick F.Nash.The Rights of Nature.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nics[M].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6,第46页. 3熊钧.海明威作品精粹[C].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第1页. 很难成为自然界忠实而有力的捍卫者。”4年少的时候,他就学会了露营,狩猎和钓鱼。而且在狩猎中,埃德·海明威不光教儿子使用工具和武器,而且还教给儿子打猎的一些原则,如不能为杀生而杀生,如果杀了,必须吃掉等,这些原则同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们所遵从的一些基本规则相似。更重要的是埃德·海明威教给了儿子如何细腻地观察大自然的本领,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描写到大自然、酒和饮食以及他所要的捕获的动物时,往往能写出别人所观察和感受不到的美感,并且细腻得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海明威大自然不只提供了无限美丽的景色和渔猎的场所,也提供了精神慰藉的场所。贝克在撰写的《海明威传》中也提到,每当他写完一部作品,他就会逃到西部或佛罗里达群岛去休整身心。
其次,众所周知海明威穷其一生游历自然,使他成为一位迷恋大自然的作家。自然是海明威创作的主题之一。他去过伊利诺斯州的大草原,密执安的铁杉林,西班牙、东非、基韦斯特、比米尼、古巴、美国西部的落基山等地的自然对于他来说,不仅仅包括景色,也包括经历和活动,这些进一步扩展了他对于自然万物内在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态度也在变化发展着。早些时候,年轻的海明威就从父亲和祖母那里继承了“不能为杀生而杀生”这一理念,即一方面酷爱狩猎,另一方面又尊重猎物。有一次一只箭猪和邻居的狗缠在一起,海明威和他朋友一起把箭猪给杀了.他们为此而被教训了一顿.据贝克毋幽哟记载,由于已经杀死了箭猪,海明威他们只得把这头肉臭皮厚的箭猪煮了吃了。这一次的教训让海明威刻骨铭心,使他领悟到为杀生而杀生是一种犯罪,也使海明威作品中,流露出对动物的尊敬、赞赏和对他们遭遇的怜惜。
另外,海明威的生态思想亦受到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强烈影响。西方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是人类中心主义占了主流,但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资源还是有悠久的历史。《圣经》本身就既包含了征服、统治自然的观念,同时也含有爱护美好的自然界和保护濒临灭绝物种等生态思想。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认为,诺亚方舟行动计划是挽救濒危物种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圣经》里也有大量的对大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赞颂。以色列人认为,自然资源及其壮丽是大地的重要特色,摩西把上帝的应许之地描绘成一块生态乐园。此外,在古希腊神话中,北美印第安文学,卢梭、华兹华斯和梭罗等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家作品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西方人的生态思想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海明威也不例外。
最后,海明威生活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也促使海明威形成了这一自然观,虽然海明威生活 4 F. Marina Schauffler. Turning to Earth:
Stories of Ecological Conversion[M]。Cha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03,第56页. 的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进步”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人同大自然的关系更加恶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平原数次发生严重的沙尘暴,而且影响的地区越来越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对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的战争屠杀、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贫富的悬殊,这些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可怕的创伤。海明威本人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了战争和科技对自然和人性的摧残。1918年海明威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美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开赴意大利前线,停战后带着遍体鳞伤回到美国,战争的恐怖经历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而战后的物质文明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安定与完善,反而带来了道德上的沉沦。这些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海明威成为一位彻底的反战者,主张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相处,并追求对自然的回归,从中获得精神的慰籍。
结语及启示
要真正确立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关系,惟有摆脱人类社会所建立的以个人自我价值为出发点,以对一切为语言所限定的异己力量的征服为价值实现手段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即人类中心主义。只有真正走下人类为自己设立的至高无上的宝座,才能清醒地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不至于让大自然的报复将人类文明吞噬成一具白骨。但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伴随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而确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历史阶段对文明的发展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已是根深蒂固,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着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人意识到了“出海太远”的危机,但仍难以摆脱对征服自然的自豪感的追求。海明威二元对立的自然观仍然在当代人的身上延续。这种自然观上的矛盾反映了现代人面临着如何认清人自身在自然大家庭中的正确位置,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万物以人为中心谬论的重大课题。在如何恰如其分地贬低人类自我及其传统的伦理道德,重新确定自然中万物的作用时,人类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即使是在当代,生态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间还在进行激烈的论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跨越人类社会学、文学、政治、经济各大领域的广泛被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70. [2] 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03. [3] 海明威.春潮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 杨通进.人类中心论与环境伦理学[J].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9,(3): 62. [5] 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2000. 123.
海明威作品中的自我 篇2
19世纪20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许许多多的著名作家在这一时期涌现。在这些才华横溢的作家中, 海明威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他以作品中对生死主题的思考和探索而著名。Donald Mc Quade这样评价海明威:“在美国没有作家能有海明威的成功和海明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的声誉。”作为世界文学的代表作家, 海明威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拜读他的作品, 会毁灭我们一切盲目乐观的幻想, 生活中无处不充满暴力, 鲜血和死亡的意象。这些意象就像一个巨大的, 无法回避的阴影, 让人压抑, 无法喘息, 然后若有所悟, 悟人生价值, 悟“死亡之美”。作为海明威作品中唯一的主题, 死亡是最大的忠诚, 是不可能被伪造或欺骗的。因此, 读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很正常的:海明威是玩死亡游戏吗?当然不是, 海明威终其一生都在思考死亡以及生死之间的关系。他想通过自己的一生实现对死亡足够充分的理解。事实上, 随着他生活经历的丰富, 海明威对死亡的探索和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他在不断地思考着生命和死亡, 这种思考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三个阶段表现出来, 从对死亡最初的好奇与茫然阶段, 到对生命与死亡现象的迷茫和恐惧, 最终达到理智和超然的境界, 这个时候死亡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美丽, 一种平静。
2 海明威死亡意识的三个阶段
在对生死的最初探索中, 由于他少年时代的经历, 海明威对生和死表现出一种茫然和好奇。他出生于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父亲, 一个高度受人尊敬的医生, 在业余时间喜欢打猎, 钓鱼。在海明威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教他钓鱼打猎。在他六岁的时候, 就随着父亲在墨西哥北部的森林里度假。在他的一生中, 海明威都享受着父亲户外运动带给他的爱, 并一直崇拜着父亲的技艺, 也很高兴能成为他的一个伙伴。在他十几岁时, 就成为一个业余的拳击手。高中的时候, 他两次逃离家, 第一次是在十五岁时, 和路上或火车上一些流浪汉呆在一起。后来一次是去非洲打猎。当然了, 海明威在这些复杂的经历和冒险中受到过伤, 面临过死亡。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男孩, 他对生和死的理解还是很模糊的。
1925年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时代里》出版了, 是关于尼克的系列故事, 有着鲜明的自传色彩。这些故事反映了海明威早期对死亡的探索和理解。以《印第安人营地》为例, 作品中, 尼克的父亲是个医生, 他不得不用一把刀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 为一个难产两天的印第安妇女做剖腹产手术。这个妇女的丈夫就在其妻子床的上边躺着, 因为生病也不能挪动。手术结束时, 医生抬头看看上面的床, 发现丈夫无法忍受妻子的惨叫把自己的头割下来, 血流成河, 已经死了。根据海明威的自传, 我们可以判断这是海明威亲眼目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种场面引发了海明威对“死”的思考。在海明威的故事中, 尼克是一个主要的人物。他似乎就是海明威的复制。当尼克非常清楚地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时, 他问父亲:“爸爸, 死亡很难吗?”“尼克, 我认为很容易, 看情况了。”看似毫无情感, 毫无感受的两句话, 却显示了一个受到死亡影响的孩子对生命, 死亡的本能感受, 最后他相信他永远不会死, 既是对生命不朽的渴望, 更是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很明显, 尼克还不能完全理解生死的意义, 所以询问父亲, 但是这种模糊的回答对他没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故事结尾的时候, 作者这样写道:“尼克, 他相信自己永远都不会死。”从这一点, 我们可以简要判断出在那个时候, 海明威对生死的态度还处在一个最初的探索阶段, 一种对死亡非常模糊的状态。当尼克或作者本人意识到这个妇女的突然死亡时, 对生命的好奇就自然而然地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尼克对自己生命永恒的确信恰恰揭示了他对死亡的恐惧。表面上, 《印第安人营地》是一个关于难产的可怕的故事, 但是, 当我们详细地读这个故事, 尤其是尼克和父亲间关于生死的对话, 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意图不仅仅是描述生死的遭遇, 而且是要表达这个事件留在尼克脑海中的深深烙印。尼克和父亲的这次旅行是他第一次经历生死, 这同样反映出海明威对死亡的探索和理解的第一个阶段。
海明威的另一个关于尼克的故事《杀人者》是对《印第安人营地》的补充, 同样也反映出他对死亡的探索和理解。在《杀人者》这部小说中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 那就是当安德森和尼克说话时, 他一直朝墙看着。在这样简短的故事中, 这个细节一共被提到了六次。海明威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决心走出去”和“朝墙看着”的重复暗含着安德森想要逃离这种艰难处境, 但是他身上的压力似乎像一堵墙, 阻碍着他的路。他想要冲破, 却又无能为力。他就像一只被追捕的野兔, 精疲力竭。面对着这堵墙, 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愤怒, 痛苦和绝望。或许他想努力地挣扎, 但又看不到希望。他不可以求助警察吗?答案是那毫无用处!他对法律不抱有任何幻想, 这暗示着美国社会充满邪恶。这个故事直到最后一页, 话题才转到了主任公尼克身上, 他感到害怕, 想要逃离这个镇。他的这种逃离的欲望暗含着他对生命的热爱, 反映出海明威对死的迷茫和生的好奇。
在第二阶段, 海明威对生死的探索和理解表现出困惑和恐惧。这一时期, 现实和理想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让海明威逐渐对生死的理解表现出一种不同的态度。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更是对他理解生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 他带着“拯救国家与民主”的爱国主义激情走向战场, 而这种崇高的理想却被卑鄙的政客利用, 正义和公理在战争中被践踏。海明威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枪林弹雨, 更是精神上的欺骗和伤害。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 理想破灭, 他茫然若失, 永远也忘不了这次战争经历对他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海明威认识到残酷和鲜血这一事实。战争给海明威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它夺去了海明威许多年轻朋友的生命, 他们都死于异国他乡, 虽然海明威幸免于难, 但他伤得很重。战争是血和火的交融, 也就是生和死。战争之后, 海明威失去了很多, 包括他那孩子般的天真的对于生命的幻想。他在一战中的经历毫无疑问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此时, 他对生和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困惑和恐惧。
他从没有直接描述战争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相反, 他所做的是去揭示战争的深层意义以及战争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不同的战争有着不同的起因和结果。但是对于海明威来说, 战争是一样的: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他们的生命, 所以战争是人的生命在自然中消失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也就是说, 战争是死亡的一种方式。
海明威的《士兵之家》简要地记录了他在那个时候的思想和认识上的改变。克莱勃斯从一战的前线回到家乡, 在向凯旋英雄致敬的热潮过去之后, 他不得不在现实中孤独地生活。他年轻时的朋友都已长大成人, 有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而现在, 对于克莱勃斯来说, 家乡不再像他记忆中那样温暖美好。战争中的胜利者必须面对现实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失败。和那些战死疆场的人相比, 克莱勃斯的幸存是一种幸运吗?海明威在作品中表现出他的困惑。在他后来的作品中, 很难找到描写主人公对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原因是海明威自己对于生和死的意义已经困惑不定了。因此, 生命的前景充满了悲观。但是另一方面, 他对生活继续保有希望, 不愿意放弃任何东西。在这一时期, 虚无占据了他的思想。他处于极度的困惑中。《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 武器》都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作品, 直接或间接地描述了人类的互相残杀给青年一代带来的理念上的失落, 理想的丧失和自我痛苦。故事中的主人公亨利, 是一个没有了理想和意识的迷茫者。他所做的就是猎取野兽, 猎取女人。这样做是为了弥补其心灵的空虚。亨利找不到别的解脱办法, 他像猎豹那样维持着自己动物性的躯体要求。在亨利身上, 海明威表达着一种对生活的迷恾厌倦和幻灭感。
在亲身经历了一战的残酷之后, 海明威看到了战争的不公正和毁灭性。战争留给他的创伤影响了他的一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 他消极地面对生活。生活的目的变得困惑, 生活的意义也很迷茫。虚伪和困惑占据着他的思想, 构成了他在第二个阶段对生死的探索和理解:世界充满了绝望, 无处可逃, 死亡是唯一的结局。
海明威在对生和死的探索和理解到了第三个阶段时, 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悲观困惑, 对死亡的恐惧中觉醒, 逐步发展成一种理性的状态。这种理性意味着海明威已经开始关注活着, 关注生命的意义。他所关心的不再是生命能够延续多久, 而是如何采取一切办法乐观地坚强地活下去。
这种对生死的认识极大地受到他个人经历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西班牙内战, 海明威看到了“保卫民主权利, 维护民主独立的人民的力量”, 了解到法西斯的黑暗本质, 海明威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中。在接受了战争的洗礼后, 海明威的思想更为进步和成熟了, 他告别迷茫, 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战场上的鲜血, 残酷让他知道生命的尽头就是死亡, 这是如此的恐怖。但是从不同的角度看, 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死亡赋予了生命意义。只有当人们清醒地意识到, 每个人终将以死亡结束一生时, 他们才能在生命中珍视每一时刻, 并对生命表现出无穷的热爱。逐渐地, 海明威对生死的探索和理解转变为如何面对全人类的生和死。通过他的作品, 海明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地面对生和死, 应该在精神上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最大程度地热爱生命。为了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死亡, 海明威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展示了死亡之美。在他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 海明威讴歌了生命的意义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故事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老人经过84天捕到的大马林鱼最后只剩下一幅骨架, 而在海上的日夜搏斗中, 老人也伤痕累累。但是老人的受伤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经历, 而且这种伤只存在于肉体和外表, 他的内心却充满了乐观。在老人身上, 我们看到了海明威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出一种对生活做出积极反应的硬汉精神。在海明威作品中, 硬汉形象最明显的标志是:“世界要把每个人打碎, 但许多人却在破碎之处表现出顽强的精神, 世界最急于杀死或打碎的是勇敢, 善良和仁慈的优秀者, 而从破碎处站立起来就是硬汉。”作品中的老人桑提亚哥在其行动中显示了尊严, 在遭到失败后保持不败的精神显示了他的硬汉本色。桑提亚哥并没有被打败, 面对一条大马林鱼骨架, 老人平静而坚定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内心的信念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有所丧失。在作品中, 海明威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时的坚强和勇敢。老人捕鱼最终失败, 但是他坚忍不拔的毅力, 败而不馁的节气令人肃然起敬。他告诉人们, 面对失败, 面对死亡, 要勇敢地接受, 奋力拼搏。
3 结论
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曾在海明威的内心世界中构成剧烈的冲突, 构成了他文学作品的唯一主题。海明威的文学创造和他个人的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海明威一直认为生命本身就像一个竞技场, 在这个竞技场里男人使用的武器就是勇气, 耐力和意志, 他们和宇宙进行不断的斗争, 在承认失败的现实中不断前进, 这些表现出海明威的思想不断地发展成熟。海明威的一生都在同死亡意识抗争, 他把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引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中, 他思想上的转变也正是他对死亡态度的转变, 人要接受死亡, 不对死亡表示忧郁和恐惧, 而是冷静地谋划和创造自己, 更加勇敢地选择生存的方式。海明威用死置换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情, 使活着的人更勇敢, 更坦然地面对生活。
摘要:19世纪20年代涌现出许许多多著名的作家, 在这些才华横溢的作家中, 海明威, 一个有着非凡经历的伟大文学家, 是最为突出的一个。DonaldMcQuade宣称, 在美国没有作家能像海明威那样成功并且享有世界范围内的声誉。海明威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在他的作品里, 有着对死亡的不断思考。从对死亡最初的好奇与茫然阶段, 到对生命与死亡现象的迷茫和恐惧, 最终达到理智和超然的境界, 这个时候死亡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美丽, 一种平静。因此海明威的作品自始至终都渗透着强烈的死亡意识。他通过对死亡的这种描述, 告诉人们人要自强不息, 要通过自己的拼搏来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意识,拼搏
参考文献
[1]杨大亮, 邵玲, 袁健兰.冰山的优美[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2]姜岳斌.死亡意识与行动精神——海明威的哲学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 1991 (4) .
[3]伍建华.海明威死亡意识论[J].外国文学研究, 1998 (1) .
[4]曹晓金.海明威作品的死亡主题[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 篇3
关键词:海明威;作品;硬汉;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与海明威本人的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海明威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热爱生活,勇往直前,才使得海明威在作品中所创作的人物形象,都具有海明威自身性格的折射,从而使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在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主要特点
第一,重负下,践行优雅风范。在海明威的作品中,硬汉们统一认为,关于人生这场孤单的斗争,需要不畏牺牲的实践。要想改变自身的命运,就必须奋起反抗。其优雅风范的彰显,正是硬汉们在重负下,依然不屈不挠地对命运进行反抗,从未放弃。这种优雅的风范,不是莽撞地冲动行事,也不是残忍暴力的狂热分子,而是意志坚定,遇到事情沉着冷静的优雅;是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热爱的优雅;是渴求内心的安定与丰富的优雅。例如,在《丧钟为谁而鸣》一书中,主角乔丹接受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任务。然而,由于队伍中,负面言论的传播,以及敌人的不断打击,队伍面临着解散的危险。但是,这一切困难并没有击倒乔丹,反而使其不断与敌人斗争。最终,乔丹通过自身的仔细观察,炸毁了敌人的桥堡。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乔丹的冷静自持和对上级忠诚的优雅风范。
第二,虽败犹荣的强者。首先,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其最初设定的目标,因为厄运,往往不能实现。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就会被看作是失败者。其次,在最初的目标设定好以后,硬汉们就会为此付出相应的激情和努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所以,这些人又是精神和行动上的强者。最后,在面对困难时,这些人的斗志不会丧失,反而会激起硬汉发挥其无穷的潜力,让其为人性的尊严而战。基于以上的原因。即使硬汉没有达到设定的目的,但是硬汉的精神却巍然屹立,塑造了硬汉的人格。
二、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初期
海明威在对硬汉形象进行创作时,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时间的沉淀中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主角尼克。在作品中,海明威对其成长经历从童年介绍到了青年。尼克的兴趣非常多,尤其喜欢户外活动。同时,尼克的父亲还是一名医生。了解海明威的读者不难发现,尼克的成长经历与海明威的成长经历十分相似。在作品中,尼克从妇人分娩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苦痛和灭亡。在参战以后,其灵魂和身体也遭受了不断地折磨。最后,尼克在归家以后,性格变得沉闷忧愁,并且,从容应对生活中的苦难。这一阶段,作者通过升华自身经历以及生活感悟,塑造作品中的硬汉形象,使其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顽强生存。
(二)发展上升期
这一阶段的作品,伴随着作者的个人际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者对生活也有了许多不同的感悟。作品中的硬汉不再被动接受命运,而是开始与命运进行抗战。其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其思想的最好体现。在这一作品中,除了战争元素、死亡元素,作者还增加了爱情元素。主角亨利是一名战地救护队员,每天都会看到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因此,亨利非常厌恶战争。当其在战争中受伤以后,亨利和英国护士凯瑟琳产生了爱情。但是,没过多久,亨利再次奔赴前线,在顺利逃脱以后,亨利找到凯瑟琳一起生活。然而,平静的生活在凯瑟琳难产死去后再次消失,亨利因此备受打击。在这一作品中,亨利面对战争,勇敢抗争,并全力争取与凯瑟琳的爱情。然而,命运反复无常,对于凯瑟琳的死去,亨利却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三)发展成熟期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被人夸赞的作品。没有以复杂情节取胜,而是通过桑迪亚戈的硬汉形象获得好评。桑迪亚戈是一个普通的渔夫,随着年纪的增长,桑迪亚戈捕鱼越来越困难。但是,面对这样的境况,老人没有放弃。有一天,老人捕到一条具有攻击性的马林鱼,稍有不慎,老人就会被马林鱼杀死。然而,老人通过坚定的信念以及顽强的意志,打败了马林鱼,成功返航。在返航过程中,又与鲨鱼展开了斗争。尽管,最后老人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老人面对困难不屈服,面对恶势力顽强斗争的精神却十分可贵。所以,即使老人最后失败而归,但是老人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读者的心中。
三、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重要文学意义
在海明威作品中,硬汉总是要面对生死难测的环境。比如,《永别了,武器》以及《丧钟,为谁而鸣》与生死难测的战争有关。《老人与海》中老人和马林鱼、鲨鱼的搏斗,也使其生死难猜。面对这样残酷的环境,关于人类的遭遇,海明威观点鲜明。作者在作品中告诉读者,即使生活瞬息万变,平稳的生活遭到破坏,但是,精神的力量不可小觑。人类要坚定信念,顽强不屈,并且,不断挑战自我,击败命运。一方面,作者通过在作品中,加强精神指导,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打破国家、民族、语言的隔阂。另一方面,在作者的作品中,硬汉形象不断升级,既是作者对自身的升华,也是作者对人性的拷问。通过硬汉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丰盈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立体感。从而使硬汉形象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提升其文学影响力。
结束语:
本文从主要特点、发展历程、文学意义三方面着手,对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进行了简单分析。发现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即使在重负下,还是保持着高贵的品格,虽败犹荣。同时,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也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的发展,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柯敏芳.论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建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1:170-171.
对自己作品的英文的自我评价 篇4
I have received form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as a good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ultural qualities, honest, sincere, high integrity; active, decisive, have a stro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o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ith a strong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eam spirit; through more than a year i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responsible for market development, etc., and so on, the company has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riting, calligraphy and so on, love sports, dance, like to play feathers, ping-pong, and so on, and so on, so that they can play,basketball!
I lov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through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lready have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rong practical operational capacity. Whether manual accounting or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software, can be skilled. In four years of college life, let me learn a lot, not only firmly grasp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 social and other activities, it not only gives me a strong physique and hard-working, tough character, Also made me develop a self-discipline, steady and no lack of passion of life style.
In addi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earning, spare time I also strive to learn basic accounting,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cost accounting and some application of strong knowledge, but also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law and some related knowledge, through financial expertise and Financial knowledg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ca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I am also familiar with Kingdee software, familiar with the computer operation.
1, the ability to use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proficient in English (cet6), German (German professional graduate, with professional level 4), Mandarin and Cantonese, analysis, learning, communication, adaptability,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2, a strong ability to control the text, there are two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institution paper, good at all types of document writing;
3,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focus on teamwork at the same time have independent quality;
4, can be completed in high-intensity work on time, willing to accept new challenges, take responsibility;
5, with a strong ability to withstand pressure, with the fastest speed to adapt to and into the new environment;
海明威名言 篇5
2、世纪的丧钟为人类而鸣!
3、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欢乐的童年。
4、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
5、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坚信自我是正确的,而克制自我,持续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
6、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能够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7、我多期望在我只爱她一个人时就死去。
8、青年人要有老年人的沉着,老年人应有青年人的精神。
9、恕我不能站起来。——海明威(墓碑上刻)
10、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我是正确的,而克制自我,坚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
11、比别人强,并不算高贵;比以前的自我强,才是真实的高贵。
12、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居住过巴黎,那巴黎将会跟着你一辈子。
13、冰山户外之雄伟壮观,是正因他仅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
14、自我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我。
15、胜利者一无所获。
16、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17、没有失败,仅有战死。
18、除非你拥有爱,否则你不明白欢乐是什么。
19、在这个世界上,欲望并非痛苦,他能够使感觉变得敏锐,是一个人的青春的内在标志。
20、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21、海明威名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能够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这体现了海明威主人公对待人类社会的基本态度,所以,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硬汉性格”显得深沉有力真实。
22、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23、我要让它明白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24、只向老人低头。
海明威的故事 篇6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活的一个象征,而那位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孤独地与环境和自我苦苦搏斗的老渔夫无疑就是海明威自己,海明威曾经与谈论过他ED问题的另一位知名作家在公开场合大打出手,对他来说,ED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为了逃避这一疾病对他毁灭性的打击、逃避在现实生活中严重的挫折感、逃避他在现实生活中对家庭、婚姻和妻子的责任,他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联的“大海”,以在其中的斗争、胜利和荣耀来慰藉自己焦灼的心灵。可悲的是,这一切努力还是不足以拯救现实生活中的海明威,最终他还是走向了毁灭。
这是一个ED造成的悲剧,它是海明威个人的,更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有人会因为ED而自杀--我们不会认为ED使我们丧失了尊严,我们不会觉得ED可以摧毁我们的生活,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足够的机会获得帮助,我们还有足够的手段战胜ED,而在海明威那个时代,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办到的。
海明威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讲述了一个典型的“迷惘的一代”的故事:一对青年男女彼此默默相爱却始终无法走到一起,最后,两个人在漫长的分别和漂泊后终于重逢,
《海明威的.故事》()。在出租车上,汽车起动的一霎那,女孩的身体向后一仰,头靠在了男孩的肩上。这时候她说:“我们要是能在一起该有多好!”男孩回答:“这么想想不也是挺好吗?”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篇7
一、海明威笔下的完美女性形象———《永别了, 武器》中凯瑟琳
受一战期间第一次女性运动高潮和20世纪20年代“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 海明威认为妇女的解放不是与男性对立起来, 他主张建立男女互补的关系, 即男女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和仰慕。为此, 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凯瑟琳 ( 《永别了, 武器》) 、布莱特 ( 《太阳照样升起》) 、玛丽亚 ( 《丧钟为谁而鸣》) 等“天使”般的勇敢、善良、美丽、奉献的理想女性形象。以《永别了, 武器》中的凯瑟琳为例。该作品的写作背景为一战中的意大利, 描写了战争如何毁灭意志、扼杀爱情, 深刻谴责了人与人在战争中的相互残杀。在这样一个既疯狂又荒诞的战争背景下, 海明威塑造了凯瑟琳这样一个天使般的女性形象。可以说,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 凯瑟琳是最具有温柔、善良、浪漫、勇敢特质的女性。她是一位英国护士, 漂亮年轻的凯瑟琳虽然与未婚夫已经订婚八年了, 但是没有结婚, 最终战争吞噬了他的未婚夫, 这使她深深地陷入悲痛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 凯瑟琳因为观念传统保守, 没有给其未婚夫“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而给他们的爱情留下了终生遗憾。与其未婚夫亨利相比, 凯瑟琳有着更丰富的生活与爱情阅历。在与亨利恋爱的过程中, 她所体现出的无私和温顺, 并不代表着她是无知的, 或者她没有独立性。当她爱上亨利以后, 就对这份爱情备加珍惜, 这反映出了她成熟与忠诚的爱情观。而一开始亨利对待凯瑟琳的爱情不是十分认真, 基本上属于逢场作戏, 但是凯瑟琳通过自己真诚无私的爱最终彻底地打动了亨利, 把玩世不恭的爱情玩家亨利转变成为一个忠诚的一往情深的恋人。从这个角度看, 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相同, 凯瑟琳也是一位勇者, 她在困境中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可以说在人生的战场上她是胜利者。但是, 战争毁了他们的爱情。在爱情中, 人们能够发现生活的意义, 却最终无法获得爱情的永生, 得不到永恒的爱情。虽然凯瑟琳千方百计地采取避孕措施, 但是最终却跌进了“生物陷阱”, 在手术台上分娩时因为大出血而死掉了。而在死亡面前, 凯瑟琳展示出了特有的勇敢镇静, 再一次深刻地诠释了海明威笔下所展现出的“硬汉”形象: 一个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 但就是打不败他。从总体上看, 凯瑟琳这一女性形象, 具有多种美德, 对待爱情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 对于战争有着清醒的认识, 而且具有无比的勇气面对死亡, 所有这些使她成为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中最完美的一个。
二、海明威笔下的反叛女性形象———《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布莱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刻影响着当时的妇女, 她们迫切希望冲破传统伦理的牢笼, 而真正地融入到传统的男人的活动范围。为此,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真实地刻画了这一类叛逆的女性形象。以《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为例, 该作品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危机集中地反映出来了, 塑造了布莱特这一反叛新女性形象。作为护士, 她耳闻目睹了残酷的战争, 而且她的第一个真爱的人被战争夺去了生命, 第二任丈夫也因为战争而精神面临崩溃的边缘。在精神上, 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杰克是深爱着布莱特的, 但是杰克被战争夺去了性爱的能力, 这使布莱特的心理、生理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布莱特表现出了叛逆而勇敢的个性, 她大胆地穿着质地轻柔的短裙, 而且完全显露出身材的曲线, 坦然地出入酒吧酗酒调情, 而且还参与巴斯克人举行的节日狂欢活动, 到潘普洛纳观看斗牛表演, 总之是四处寻欢作乐、声色犬马。在小说中, 男性都迷恋布莱特, 例如整天围着布莱特的科恩、为了布莱特每天烂醉如泥的坎布尔、对布莱特赞不绝口的戈顿、用金钱引诱布莱特的米皮普勒斯、爱上布莱特并想与之结婚的罗迈洛等。对于这些疯狂的追求者, 布莱特尽情展示了她在社交中的能量和性魅力, 在众多男人之间周旋, 而且公开声明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放弃, 因为这样才能增加选择感情的机会。布莱特这么做, 是在报复她所受的痛苦。因为其具有鲜明的个性, 海明威认为其代表了新女性的形象, 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 海明威向世人宣示他同情与支持这样的新女性。可以说, 布莱特所说的、所作的一切, 既是新女性反叛社会的表现, 又属于女性“迷惘的一代”寻求自我解脱的一种方式。
三、海明威笔下的中性化女性形象———《伊甸园》中的凯瑟琳
20世纪初, 出现了以性解放和外表叛逆为主要特征的“新女性”, 这一社会大环境较为深刻地影响了海明威的女性观。因此, 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些中性化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以《伊甸园》中的凯瑟琳为例, 她把头发剪短后高兴地说: “这就是个惊喜。我是个女孩, 但现在我又是个男孩。我可以做任何事, 任何事, 什么都能做。”随着她改变了头发的长短和颜色, 她的思维与言行举止也发生了巨变。她不安于原来的男女权力分配的状况, 对于男人的特权, 她期待着能够予以分享乃至于自己全部占有之, 从而把传统的伦理道德完全抛于脑后, 其呈现出的状态是堕落的。在与她丈夫做爱时她可以玩调换角色, 更有甚者她还替丈夫找来了另一个叫玛丽塔的女人。同时, 她大胆随意地做事, 例如找女朋友, 同性恋的倾向非常明显。总而言之, 从做事态度和性取向上看, 凯瑟琳有男性的趋向, 而在与其丈夫大卫的婚姻关系中, 她又表现出女性特有的强烈的妒忌心。所以, 凯瑟琳无论从外貌还是心理上, 都属于中性的形象。
四、海明威笔下升华的女性形象———《老人与海》中的大海
1954年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中没有塑造女性形象。但是, 通过细致地分析大海的形象, 可以理解为大海是海明威笔下升华的女性形象。大海的形象贯穿于《老人与海》整部小说中。老人桑提亚哥生存的物质世界就是大海, 而大海可以被视为是女性的, 其自身具有极强的生殖力, 以及无限的可能性。因此, 大海为桑提亚哥老人准备好了一条神秘的巨大的鱼, 而且大海又是他展现勇气和毅力的平台。黎小冰 ( 2008) 认为, 大海在桑提亚哥心目中就如一位丰盈的女人一般艳丽诱人, 为此, 他把自己的生命依托在大海的身上。桑提亚哥老人上了年纪, 他没有妻子、孩子和财产, 大海是他唯一的魂牵梦绕的情人。因为大海时而风和日丽, 时而恶浪滔天, 所以认为他这个情人亲昵而又善变: “她有爱有憎, 如果她有时候撒性子, 甚至恶作剧, 那是她无法控制自己性情的缘故; 正如月光媚惑女子, 月光也能媚惑海洋。”同时, 大海又像一位具有温柔宽广胸怀的母亲, 它是万物的衣食之源和精神依归。可以说, 在“大海”的身上, 作为一个男人的海明威寄托了所有的对于女人的向往。
通过深入细致地挖掘海明威的作品, 以及对其作品进行公允全面的解读, 完全可以认为作家海明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他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 独特而深刻地审视女性的地位, 通过其细腻的笔触对女性的心灵世界予以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详细地记录了女性的爱恨、苦乐, 以及她们的困惑与迷茫, 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 开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亚平.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2) .
[2]关明孚.海明威笔下的中性女性形象[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
海明威作品中悲剧式英雄主义解读 篇8
关键词:海明威;悲剧意识;硬汉形象
在美国文学中,作家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代表作有 《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等,并凭借《老人与海》获得了1953的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被美国人民称赞为民族的精神丰碑,他以简洁的写作风格扬名,对美国文学乃至20世纪世界文学的发展有及其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塑造了保持“压力下的风度”的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克,《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登,《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等,他们面对自然困境,社会困境,自我困境,勇敢与命运作抗衡。然而,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人物又是不一样的:在残酷的战场上,他们并不都是钢铁一样英雄,他们也会像怯弱、恐慌。他们的“硬”是精神上的,是经历了那些令普通人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和折磨以后激发出来的。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卡洛斯·贝克就曾指出:海明威所有小说都属于伟大的小说悲剧。海明威本人也承认了自己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在他看来,“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基于此,本文选取海明威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及《乞力马扎罗的雪》,解读其塑造的悲剧式英雄人物。
一、悲剧式英雄主义的体现
(一)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的悲剧式英雄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崴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古巴老渔夫。他有丰富的捕鱼经验,知道在哪里会有大鱼上钩,怎样才能省力地把鱼钓上来。可是他的生活一直很拮据,唯一拥有的财产就是他的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两只眼睛跟海是一个颜色,透出开朗、打不垮的神气”。他已经接连84天没有捕到鱼了。周围的人认为他是个不祥的人,一直跟着他捕鱼的小男孩曼诺林也被父亲拉走了。作为一个渔民,圣地亚哥年迈的身躯和残破的小船在大海里颠簸。在与大自然的冲突中,他经常处于劣势。但是,这并没有使他畏惧和退缩,他相信: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第85天,他将小船驶往大海深处,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与大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才将大鱼杀死。返程的途中,厄运并没有放过他,大群鲨鱼前来袭击,大马林鱼还是被吃掉了。他精疲力竭,回到家里就躺下睡着了,还梦见非洲了的狮子。老人梦狮子是强者的象征,它象征着老人强大的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用凝结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简单而又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自己人格尊严的“硬汉”。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他选择主动挑战。不难猜测,他还会再出海捕鱼。肉体上,他是一位老人;精神上,他却是个打不败的强者,正如他常常在睡梦中梦到的狮子一样。他那质朴、粗犷而顽强的高尚品格给予读者极大的精神震撼。他展示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大自然和社会造成的风险面前毫不畏缩,即使被毁灭,也不能被打败。虽然遭遇了悲剧性的失败,但他选择了挑战失败,虽败犹胜。
(二)乔登,与社会抗争的悲剧式英雄
战争是最能表现人与社会对立的话题,在古今中外文学的历史中,一代代文学大师都热衷于在战争中写人物。海明威也不例外,他早起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及《丧钟为谁而鸣》,展示了人在巨大社会灾祸面前的无能为力,野蛮而残酷的战争剥夺了人的生存权利,展示出人在战争中显示出的一种无望却高尚的灵魂,因而流泻出一种苍凉的悲壮。
《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乔登是一位大学讲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安稳工作奔往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中,他爱上了西班牙少女玛利娅。在面临爱情与任务的选择时,他并没有带玛利娅逃跑,而是选择留下来进行炸桥任务。炸桥后,他拖着受伤的腿,用机关枪掩护同伴安全撤离,直至壮烈地牺牲。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乔登选择主动与西班牙人民一起反抗法西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选择“是一种真正无私的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爱情、超越自我的选择”。他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动像灾难发起挑战,虽然牺牲了生命,却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三)哈里,与自我抗争的悲剧式英雄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短小精巧的作品,作者海明威在文章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西峰近旁有一具豹子的尸体,早已风干冻僵。这豹子到这么高的地方来寻找什么,从来没人能说得清楚。这并不是一处无关紧要的景象,而是一种象征:豹子死了,它虽没有达到山顶,但是它永远躺在巍峨的高山上,免除了自己的尸体在平原被动物啄食的悲惨境地。它象征着主人公哈里精神的升华。
哈里是一位作家,他觉得庸俗的生活消磨了自己创作的激情,想要去非洲大草原“去掉心灵的脂肪”。在途中,他感染了坏疽。在身体状况急剧下降的同时,哈里也饱受精神的折磨。在受伤的最初阶段,他躁动不安,并且内心充满和对周围的仇恨。他嘲讽自己以往庸俗的生活,抱怨女人和金钱的侵害致使自己孤苦与迷惘的内心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的精神痛苦和肉体折磨之后,哈里最终战胜了自己,意识到精神的迷惘与堕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而并非庸俗的生活所致。在小说的最后,作者描写哈里在生命终结的最后时刻:他眼前的景象广阔无垠,如同整个世界,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宏大,那么伟岸,而且白的令人难以置信,那就是乞力马扎罗的方形雪巅。这下他明白了,那正是他要去的地方。最终他为自己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
在这一作品中,作者海明威设置了两条时间线:一条是主人公哈里生命终结之前的时间线,又是现实的时间;另一条是哈里感染上坏疽之后回顾自己人生经历的时间线,又是非现实的时间线。在现实的这条时间线里,哈里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而在非现实的时间线里,他的精神却是在不断地升华。两条时间线的交织向读者成功传达出:残酷的现实塑造了一个走向面灭亡的自我,对理想的追求又使人物内心在极力地超越自我。
二、结语
作为一位影响甚广的文学巨匠,海明威用自己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刻画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硬汉人物,这些人物敢于挑战灾难,并且在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之后达到灵魂的升华。读海明威的作品,往往会有一种无力感,看着主人公不断地抗争:与坏境抗争、与战争抗争、与自我抗争,然而最后却都逃不过悲剧的命运。有学者称:海明威开创了新的悲剧时代。他给传统的悲剧加入自己的特点,通过塑造硬汉式的主人公,写他们精神的高度,似乎又给读者带来些许安慰,正如《老人与海》 中圣地亚哥所说: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虽然肉体的抗争中会失败,但是精神上会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杨植.海明威.古巴渔夫与《老人与海》的经典硬汉形象[J].贵阳学院学报2006.
[2]海明威.《老人与海》[M].董衡巽等译,漓江出版社1987.
[3]杨仁敬.论海明威的小说悲剧[J].厦门大学学报,2012.
[4][5] 《海明威全集》[M].周莉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海明威作品中的自我】推荐阅读: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0-13
与海明威相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6-07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700字08-10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450字10-07
难怪你成不了海明威_人生感悟05-13
茶苯海明09-13
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内容简介07-08
赵海明先进党员事迹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