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2024-10-13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共8篇)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1

摘 要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广大读者深受启迪。本文主要研究海明威是如何塑造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和玛丽亚等正面人物形象、揭示反面人物巴勃罗的复杂性格,探讨海明威如何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构成了“三点一线对一点”的人物格局,从而解读人生的。

关键词:海明威 乔丹 安塞尔莫 皮拉尔 玛丽亚 巴勃罗

i

Abstract Hemingway portrayed a series of characters which are lifelike and full of vitality in his book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and which gave people some enlightenment.This article is mainly study how Hemingway portrayed the positive characters such as Jordan Robert, Anselmo, Pilar, Maria, reveal the complex characteristic of Pablo who as the opposite side in the novel, and investigate how Hemingway compose the figure pattern to comprehend life.Key words: Hemingway, Jordan, Anselmo, Pilar, Maria, Pablo

ii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引言...................................................................................................................................1 2.主人公罗伯特.乔丹..........................................................................................................1

2.1头脑清的罗伯特.乔丹……………………………………………………………………1

2.2反法西斯民主战士...................................................................................................1 2.3硬汉罗伯特.乔丹......................................................................................................2 3.人性境界高尚的安塞尔莫..................................................................................................3 4.同命运战斗的比拉尔…………………………………………………....………………………4 5.乔丹的爱人玛丽亚………………………………………………………………………………5

5.1理想女性玛丽亚.......................................................................................................5

5.2玛丽亚——作为幻想的存........................................................................................6 5.3爱情的象征玛丽亚………………………………………………………………………6

6反面人物巴勃罗„„„„„„„„„„„„„„„„„„„„„„„„„„„„„„„7 7.结论...................................................................................................................................8 参考文献...............................................................................................................................9

iii

1.引言

《丧钟为谁而鸣》描写的是西班牙内战时期,共和国的游击队在美国人罗伯特·乔丹的领导下,炸断铁桥,配合共和国政府军队进攻的军事行动。海明威主要的笔墨,放在了主人公罗伯特·乔丹身上。《丧钟为谁而鸣》中和罗伯特·乔丹直接联系的是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游击队。共和国政府军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乔丹奉命在进攻开始后炸毁敌人的一座桥梁,使敌人不能增援。乔丹在西班牙老人安塞尔莫的带领下来到敌后的巴勃罗游击队,在和游击队共同生活的三天里,作品从乔丹的角度串起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样,《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体系,就以罗伯特·乔丹为核心和支点,支撑起众多人物,犹如一个大树的主干,支撑起了天一样,这种支撑即是《丧钟为谁而鸣》的人物结构方式,同样也是它的主题表达方式。2.主人公罗伯特.乔丹 2.1头脑清醒的罗伯特.乔丹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乔丹是所有优点的集中者,体现在第一个方面,乔丹是一位清醒者。乔丹热爱共和事业,执著于共和主义的追求,甚至于为了共和而不惜牺牲生命,但这种热爱和执著,是深深藏埋于乔丹内心的,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相比,乔丹是最理智,最冷静、最清醒、最成熟的战斗者。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众多人物中,除玛丽亚和华金外,乔丹是最年轻的,但年轻并不意味着幼稚,乔丹在诸多事情的处理上,是极显其机敏成熟的。乔丹跟随安塞尔莫老人进入游击队,就敏锐地意识到其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潜在于游击队长巴勃罗身上的敌对情绪,于是乔丹就试图改善与巴勃罗陌生疏远的关系,他违心地恭维巴勃罗,在看巴勃罗的五匹马时,迅速觉察到其中的微妙之处。乔丹信任安塞尔莫老人,这种信任是一个指挥员对一个老战士的信任,乔丹时时都在了解安塞尔莫,而且不断地做着安塞尔莫的思想工作,乔丹和安塞尔莫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既是指挥员和老战士的关系,又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山洞的第一夜巴勃罗与游击队员们关于炸桥一事激烈交锋,乔丹虽是旁观者,他没有置身于游击队内部的争论,却是山洞的主要人物,乔丹机敏地把握住形势,以随机应变,但处变不惊。皮拉尔评价乔丹,“你是个很冷静的小伙子”。乔丹是清醒的、理智的,他不同于农民式的愚蠢者,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狂热者。他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意识的、自立于天地的独立者。2.2反法西斯民主战士

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教西班牙语的美国教师,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受祖父 的影响,一生热爱共和事业。同时也与职业有关,他一生热爱西班牙,因此,当西班牙战事一起,正在西班牙考察学习的乔丹毫不犹豫地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一方,投身于反对法西斯、保卫共和国的战斗。在共和国政府军组织的反攻中,乔丹奉命进入敌后,炸毁敌人后援必经之桥,乔丹明知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依然领命而行。他克服了自然的、人为的各种困难,在敌后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炸毁敌桥,在撤退中身负重伤,乔丹送别战友和爱人,独自留下阻击追击的敌人。结局是不言而喻的。乔丹以他最后的毁灭闪耀出自觉地走向死亡的勇士精神,他的宿命和虚无,他的理想追求,他的勇士精神都在这最后的毁灭中得到了升华。2.3硬汉罗伯特.乔丹

乔丹是一个成功的硬汉形象,但硬汉是在“人”的基础上的硬汉,在人的本性—向往爱,向往和平;怀着希望与理想生活—鲜润而蓬勃的前提下,为了大于“自己”的更多人的“大我”的生存勇敢的斗争,坚定,执着,随时准备牺牲自己。

炸桥情节突出了乔丹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慨,可歌可泣。乔丹和他的游击战友们通过周密的计划与部署,成功的完成了炸桥的任务,在撤回的途中他不幸中弹,被倒在地上的马压断了左腿,为了不拖累大家,他毅然留在了原地阻击敌人,也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 他们已经撤走了,真是好事。他们既然撤走了,我对眼前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在乎了。……上帝呀,幸运的是我总算把他们打发走了。”①“我想到这里,苦笑起来,又冒起汗来,因为摔倒时被压坏大神经的腿痛的厉害。啊,让他们来吧”他想。“我不愿想父亲一样自杀。我完全可以这样做,可是巴不得不必这样做。我反对这样做。别考虑这个了。什么也别想了。单元这帮杂种就来吧,他想。我多么希望他们就来啊。”②这些是乔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内心独白。面对死我们从乔丹身上看不到半点怯懦,她是那样的坦然,她完全可以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后他还是选择坚持下去,“哪怕能顶住他们一会儿,或者只要干掉那个军官,一切就不同了,一件事情干得好,会使---,好吧,他想”③ 在这里我们村乔丹身上看到了那只能够大义凛然的精神和浓重的英雄主义色彩。有人说,如果乔丹的腿不断,他是不会留下来的,他也就不能彻彻底底地成为一个英雄。然而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他是个英雄,因为他可以选择离开,骑上那匹用来驮行李的马,从女友第一次钻进乔丹的睡袋两人的谈话中,从最后两人生离死别,乔丹平静的话语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参加这次战争的真正目的,以至于最后“听着自己的心脏在草地上砰砰跳动的声音”。因而,乔丹这一形像在读者的心里是高大的——一个完美的英雄主义者。

乔丹虽然完成了炸桥任务,可他的腿也断了。敌人就要围攻上来,可他不愿拖战友的后

腿。他无法和他爱着的姑娘去马德里,无法看到他蒙大拿的家乡,他年轻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他用平静的语调劝玛丽亚离开:“我们下次去马德里吧。真的,走吧。”他的同伴哭着说:“你要我枪杀你吗?要吗?没关系。”“不用了,”罗伯特说,“走吧,我在这儿很好。”他的命运与一般人相同,或比一般人更不幸;他的能力与一般人相同,不会变痛苦为欢乐。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就是对待不幸的态度:他没有悔恨、恐惧、绝望或麻木,却把不幸承担了下来。承担不幸是硬汉性格的出发点。即使要死也保持了体面和尊严。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应该总结出“硬汉”面对死亡应有的态度是:生活中有值得为之生存的,也有值得为之献身的。而罗伯特就做到了这两点。3.人性境界高尚的安塞尔莫

安塞尔莫也是海明威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不是游击队员,他负责的是共和国与游击队之间的往来联络。他带领罗伯特·乔丹进入山中,联系上山的游击队。他是乔丹忠诚的拥护者,义不容辞地执行乔丹的命令。山中三日,安塞尔莫主要帮助乔丹稳定游击队,侦察敌情,最后协助乔丹炸毁敌桥。由于巴勃罗的破坏,乔丹不能用引爆器引爆炸药,只好用手榴弹替代,这样,近距离爆破夺去了老人的生命,安塞尔莫安静地伏在地上,这个六十八岁的忠于共和国的老人,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如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许多人物一样,安塞尔莫有两种表现。一个是行动的安塞尔莫,一个是思考的安塞尔莫。作为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安塞尔莫积极投身于保卫正义、保卫共和国政府的战争。他不像许多同龄人那样已放弃一切,准备安度晚年了。安塞尔莫奔波在前线和敌后,他是一个战斗者,而且是一个正义的战斗者,一个忠诚的共和卫士。“英国人叫我别走,他想。说不定这会儿他就在路上快到这儿了,要是我离开这地方,他在雪里找我,可能会迷路。我们这次打仗自始至终因为缺乏纪律、不听命令而吃苦头,我要在等等这个英国人,但如果他不马上来,那么管他所有的命令,我都得走,因为现在有东西可以交差了,而且这些天来,我要干的事可不少,冻僵在这儿未免过分,于事无补。”④虽然这么想,但他还是顶住严寒,一直到乔丹来了才和乔丹一起回去,这充分表现了她对共和国的忠诚和对共和国事业的热爱。

安塞尔莫不仅仅是一个真正的战斗者,同时也是一个思考的老人,安塞尔莫对世界有一个基本划线,这就是人的世界与野兽的世界。安塞尔莫是个猎人,他一辈子都是和野兽打交道,他对野兽的态度是坚决的,作为猎手,他感到快乐和自豪。但是对待人,安塞尔莫却只用一个标准,那就是人的标准。这个人的标准,是普遍的,抽象意义的,它没有绝对的阶级 的分别。人在安塞尔莫那里是一个整体,如同作品中引用的约翰·堂恩的诗。他主张杀野兽但是不主张杀人,他认为人是应该相爱相恕的,他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仇杀,而正是由于法西斯的存在,“人们才变成远古时候那样,互相残杀而不受惩罚”。“我们应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不去枪毙任何人。我们应该公正地治理国家。每个人都应根据他的贡献大小来分享社会福利。对那些反对过我们的人,应当教育他们认识他们过去的错误。”

杀人仅仅是争取胜利的一种手段,即使在胜利之后也不能杀人,而是要用劳动改造敌人,这是安塞尔莫人性思想的体现,尤其是在战争时期,面对着强大力量的敌人,安塞尔莫的这种思考,就已经超出了所有阶级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一个纯净的理想的人性境界。从意识方面来看,安塞尔莫是《丧钟为谁而鸣》中体现出来的“人性标准”。4.同命运战斗的比拉尔

比拉尔热爱生活,热爱共和国,她爽朗泼辣,嫉恶如仇,眼看巴勃罗一天天成论下去,恨铁不成钢,冲着他就骂“醉鬼!”乔丹长得壮实,生气勃勃,她一见就打心眼里喜欢。知道玛丽亚喜欢乔丹,就极力成全他们,但看到他们相亲相爱,不禁有些嫉妒。她缅怀自己过去的好时光,她自称曾和西班牙三个收入最少的斗牛士生活过九年。当年轻的游击队员轻蔑地说非你托没什么了不起,患者肺炎,长得矮小,本来就不该做斗牛士时,她沉不住气了,满怀激情地讲述非你托这苦孩子如何为了出人头地而发愤苦学,最后当上斗牛士的经过。她当他孩子似得疼他,一直待到他悲惨地死去。她巴不得到共和国去,为此和乔丹争吵。

山中游击队的实际领导是皮拉尔,她是原来游击队长巴勃罗的妻子,西班牙内战初期,她随同巴勃罗一起攻打民团,肃清法西斯分子之后撤入山中打游击。当罗伯特·乔丹奉命而来时,巴勃罗意识到任务的危险和艰巨,因而拒绝配合行动,皮拉尔主动站起来,同意炸桥并取得游击队其他队员的赞同和支持,因而取代巴勃罗,成为这支游击队的实际领导人。

与安塞尔莫老人有很大的不同,她是一个女巫式的人物,身上带着浓重的宿命的影子,但同时又是反法西斯战士,是迎着死亡的勇士,同时她身上又体现着爱和情欲,是热情的西班牙的象征。这里主要的方面是她的女巫精神。

第一次见到罗伯特·乔丹,皮拉尔就从他的手相上看到了他的结局,她认为乔丹可必死无疑。而且难以置信的是,皮拉尔的预言在作品结尾处应验了。在完成了炸桥之后,乔丹出人意外地受了伤,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死亡,乔丹后来的结局,似乎在完成一个巨大轮子的圈圈,似乎也在有意地应验皮拉尔的寓言。皮拉尔或许不仅看乔丹的死亡,也看到了游击队的灭亡。与巴勃罗不同,巴勃罗自从弄清了乔丹炸桥目的之后,即以他机敏的嗅觉和军事才

能,看到了令人恐惧的结局,但皮拉尔不是从军事角度,不是从机敏的才能,而是凭女巫式的直觉感受到的。皮拉尔虽然有浓重的女巫气息,但从她内心深处,却有着一般男人也难以匹敌的勇气。她是内心坚强的勇士,海明威赋予皮拉尔以丑陋的外表,一方面强调皮拉尔的女巫气息和宿命,另一方面也吻合于她的勇士品格,这种粗犷的丑陋,这不是纤纤细弱所能比的。皮拉尔之所以和巴勃罗走到一起,原因就是皮拉尔被革命早期的巴勃罗身上的勇气所吸引,皮拉尔多次提及巴勃罗以前的英勇,而且特别自豪。皮拉尔向往勇士,这是她一生的追求。

5.乔丹的爱人玛丽亚 5.1 理想女性玛丽亚

玛丽亚是一位坚强、忠贞的女性,她生性温柔,天真无邪。她在战争中遭受了父母惨死,以及自己被法西斯分子凌辱的厄运。当游击队最初发现玛丽亚时,“她很不正常„„一句话也不肯说,一个劲的哭。要是谁碰她一下,她就会像一只浑身湿透了的狗儿,抖个不停。”⑤因为她的身心受到了粗暴的摧残,所以在遇到乔丹以后,便以身相许。当她听到青年哨兵华金的悲惨家史时,她搂着他说,“我把你当哥哥,„„你有家啦。我们为您都是一家人。”而乔丹也被这一场景感动的搂着华金说,“我们都是兄弟。”

理想女性玛利亚既保持着令人仰慕的传统女性的品质,如温柔多情、贤淑善良、无私忘我,同时又具有坚毅勇敢、聪明能干、独立自主的现代新女性的特征。在与乔丹的交往中他用爱和奉献来与其和睦相处,绝不会给对方带来恐惧和威胁;在帮助乔丹寻求本体、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起着催化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非人的法西斯在玛丽亚身上留下的床上也因乔丹的爱而愈合,重燃玛丽亚对生活的希望。这种男女感情互补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代女权主义的社会性别观不谋而合。

玛丽亚的父亲是亲共和的镇长,法西斯分子反攻倒算的时候,杀害了玛丽亚的父亲和母亲,又对玛丽亚肆意蹂躏,在把玛丽亚押解南方途中,恰遇皮拉尔游击队炸火车,玛丽亚被皮拉尔救了出来。此时的玛丽亚心力交瘁,身心受到极大损伤,在皮拉尔的爱护下,玛丽亚渐渐恢复,当罗伯特·乔丹来到游击队之际,玛丽亚与乔丹一见钟情,在皮拉尔的撮合下,玛丽亚和乔丹结合了,而且相爱至深,用乔丹的话说即:“你就是我。”炸桥的任务完成之后,正在撤退途中,乔丹受了重伤,玛丽亚忍死诀别,被游击队员带往不可知的远方。短短的三天之中,玛丽亚得到了乔丹,又很快失去了他,但由于乔丹的爱,玛丽亚的美与生命最终恢复了。玛丽亚走向远方,象征着美的不灭。如同海明威其他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亚温

柔可亲,柔情似水,爱情突然来临,而又猛然失去。5.2 玛丽亚——作为幻想的存在

从比拉尔与玛丽亚这一角度来看。比拉尔是个爱自己的女人,她爱玛丽亚,将玛丽亚推给乔丹,一方面出于丰富的同情“她受过一番苦”,比拉尔要求乔丹好好对玛丽亚,女人的敏感使她认识到乔丹对玛丽亚的重要性,她对乔丹说:“我看出了她看见你以后的那副神情”,她知道爱情可以帮助玛丽亚愈合伤口。另一方面,玛丽亚是比拉尔心对她“自己”的幻想,她对于玛丽亚的爱实际是对自己的爱,是对自己身为女人而且是个年轻时候还挺不错的女人的怜惜,在这个意义上,玛丽亚就成了比拉尔对于自身性别的复杂心理。玛丽亚作为幻想的存在,慰藉着她。

但就玛丽亚个人而言,她除了为游击队员炖肉,舀酒,她似乎没做其他的事。她的过去是零碎的,由别的游击队员的嘴里,由比拉尔还有她自己对乔丹的倾诉里才串成了一个整体。父亲是共和主义者,是村长,母亲是天主教徒,父亲惨遭法西斯分子杀戮,自己也倍受蹂躏;现在,就像乔丹说的,“你就是我,你是为我们俩走,你活是为我们俩活,你要尽自己的责任。”玛丽亚本身就是一个理想,有理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将来。她的头发是麦田的金褐色,皮肤和眼睛是太阳的金色,牙齿白而闪亮,动作起来像一只敏捷的小鹿---太阳的金色和长满麦子的成熟的田野就是希望。5.3 爱情的象征玛丽亚

玛丽亚是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象征,这使男人成为男人,女人成为女人,归根结底,成为人,在没有玛丽亚之前,乔丹是一个战争状态中的人,而且很投入于战争。但玛丽亚的出现把战争以外的光明的正常人的世界带入到这三天内,与战争并行,爱情成了乔丹新的希望之源。爱情成了乔丹新的希望之源,“别用太多的辩证法来作弄你自己了。---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你把很多的事情搁到一边了,如果这场战争失败的话,这些事情就办不成。”“然而你可以你可以摒弃你不想干的那些事情。你不相信的事情很多,而你真心相信的事情也不少。”“爱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得到了它,哪怕你明天就去死也是幸运的。”⑥于是乔丹想着战争结束后要好好享受几天生活,洗热水澡,睡宽阔的床和干净的床单,窗子要敞开,这样春天才能进来;去饭店里吃好吃的饭菜,喝各种酒,看流行歌剧,结婚后一起到蒙大拿定居。但时间流逝的那么快,乔丹拥着爱人注视着秒针滴答行进。“于是他们合二为一了,这样,尽管表上的指针还在走动---他们却知道凡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也一定会发生在另外一个人身上,而除此之外再不会发生别的事了;这就是一切,是永恒;这是过去、现在、将来

会发生的一切。”永远是现在,他们在体会现在,他们就体会了永恒:乔丹说“啊,玛丽亚,我爱你,我为这个感谢你。”⑦乔丹从战争中学会了很多东西,但玛丽亚的爱情使乔丹学到了更多。故事的最后,玛丽亚要和负伤的乔丹待在一起,乔丹命令她离开。在乔丹单独留下来等待敌人的时候,他对生的信念与希望变的格外强烈。

玛丽亚的爱对乔丹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与玛丽亚结合之前,乔丹在痛苦地等待末日的来临。他们相爱之后,他感到时间停滞了,感到了一种永恒:“如果你的生命用七十个时辰来换取七十年岁月,我已经拥有那份价值了。很幸运我能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没有什么很长时间的话,你的余生中也不会有,今后也不会有,但是却有„现在‟。所以现在是值得赞扬的。拥有它我现在很幸福”。玛丽亚与乔丹的关系并非象评论界所说的那样是主与仆的关系,而是绝境中的两个个体的相互吸引,因为他们需要对方的帮助和抚慰。正是他们的爱情使玛丽亚摆脱了噩梦般的过去,也使乔丹保持了“重压下的风度”,勇敢地面对灾难和死亡。“乔丹是在与他志同道合的姑娘的热烈相爱之中,而不是在为事业的自我牺牲中领悟到了生与死的真谛”。

玛丽亚使乔丹更为成熟,对爱情与职责、生与死、个人幸福与人类命运乔丹做了反复思考,这使他变的更加成熟。6.反面人物巴勃罗

在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作为游击队对立面,也是作为乔丹对立面出现的、性格最为丰富与复杂的人物是巴勃罗。西班牙内战之前,他是个为斗牛士服务的马贩子,内战初期,他领头进攻民团,并且杀死了投降的民团队员,之后聚起镇子里的农民和酒鬼将镇子里的法西斯分子和有法西斯倾向分子全部杀死。法西斯反攻倒算时,他带领一支人数不多的游击队进入山中。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巴勃罗的战斗意识日渐减弱,意志逐渐消沉。当罗伯特·乔丹进入山中时,巴勃罗已经是拥有几匹马的阴郁的消沉者,而且也是坚守“狐狸原则”的狡猾者。乔丹的到来,第一要炸桥,第二要战斗,这都违背了巴勃罗的消极和“狐狸原则”,因此巴勃罗拒绝与乔丹合作,而且不许其他人配合乔丹行动,甚至不允许乔丹炸桥,因为这种行动要招来敌人的清剿,危及自身的安全,在皮拉尔和游击队其他队员的坚持下,巴勃罗不得已放弃了这种态度,然后数次为难,几次掣肘,甚至是破坏。为使乔丹不能如期炸桥,夜里偷走了乔丹的爆破器材,之后无路可投而回到了游击队,并且招来了五名其他地方的游击队员,协同乔丹炸桥,在撤退途中,为了得到这五名游击队员的五匹马,巴勃罗杀了他们之后才撤向格雷多斯大山。

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巴勃罗的行为与品格是和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玛丽亚、奥古斯丁等人的行为品格截然对立的。安塞尔莫是人性标准,玛丽亚代表爱,而巴勃罗则是嗜血杀戮的人物;皮拉尔、安塞尔莫、乔丹、奥古斯丁是为共和国政府而战的勇士,而巴勃罗则是守候几匹马的怯懦者,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的忠诚和坦直,映衬着巴勃罗的机警和狡猾。

海明威是通过对立来塑造巴勃罗的形象的。巴勃罗是个反面人物,但只是游击队方面的反面人物,而不是纯粹的法西斯分子,尤其是曾经叱咤风云而今消极的反面人物,海明威没有简单地塑造巴勃罗,而是将他的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揭示出来。7.结论

《丧钟为谁而鸣》着力刻画了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和游击队队员的安塞尔莫、皮拉尔、玛丽亚和巴勃罗。这个四个人物和乔丹构成极为密切的关系。玛丽亚是乔丹的至爱,是乔丹第二,她与乔丹融为一体,体现着乔丹对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向往;安塞尔莫是人性标准的化身,也体现着乔丹人类之爱的侧面;皮拉尔是个英勇的女巫,体现着乔丹的命运观和战斗精神;巴勃罗作为一个狡猾、怯懦和嗜杀成性的人物,成为乔丹的对立面。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构成了“三点一线对一点”的人物格局,三点:即安塞尔莫(乔丹),玛丽亚(乔丹),皮拉尔(乔丹),他们站在同一阵垒,同时体现着乔丹的性格和思想。而一线之中以玛丽亚乔丹为核心,与安塞尔莫和皮拉尔为一线之外对立的一点即巴勃罗。这是《丧钟为谁而鸣》中游击队正面描写的人物形象的格局,同时也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格局。

注释:

①②③④分别摘自《丧钟为谁而鸣》第523页、524页、525页、215页 ⑤摘自《海明威文集》第524页

⑥⑦分别摘自《海明威评传》第380页、474页

参考文献

Larry Phillips, Ernest Hemingway on Writing, Weidenfeld & Nicolson, London, 1999 Peter B.High.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New York: Longman Inc.1986 Scott Donaldson.Ernest Hemingway [M].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董衡巽著,《海明威评传》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海明威著,王秀珍译,《海明威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海明威著,程中端译,《丧钟为谁而鸣》,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王亚平,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吴定柏,2002,《美国文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亿万科目http://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2

海明威作品的主题一般以打猎、钓鱼、拳击、斗牛、战争和死亡为主,评论家菲利普·杨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定义为“准则英雄”,即优雅地与死亡和毁灭作斗争。“硬汉形象”不断出现在海明威作品中,致使很多评论家认为他有大男子主义情结,女性在他的作品中微不足道,处于边缘地位。然而,细细品读他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是具有很强女性意识的作家,对女性有同情、支持、积极和公正的态度。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根据1940年他自己在西班牙的参战经历撰写而成。在小说的开篇,作者引用约翰·多恩的一句名言:“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存一体;每个人都是欧洲大陆的一块碎石,那广袤大陆的一把尘土。如果海浪冲掉一块泥沙,欧洲就小了一点;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家园被冲击,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萎缩,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分子。因此别让人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正是为你而鸣”。海明威借用多恩的名言意在告诉我们,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我们既属于自然母亲,自然母亲也属于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人之间更是这样。

在小说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乔丹和玛利亚的关系发展过程。在小说的最初部分,山对于乔丹来说是征服的对象,但是随着他与玛利亚不断地交往和结合后,他逐渐将自己融入到了大自然中,感觉大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乔丹从开始征服自然,到躺在落满松叶的地上,去闻松香、听水响, 能静静地欣赏自然界的美,完全融入其中,都体现了他逐渐抛离孤立融入环境的转变。玛利亚之所以对他有如此大的影响,主要在于她热爱自然,乐于融于自然当中。

在小说中,海明威对玛利亚多处的描写总是与大地、自然分不开,比如,在对玛利亚的双乳描写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说玛丽亚的双乳丰满,像是平原上对峙在中间凹地的两侧的小小峰顶。在乔丹深爱着玛丽亚的过程中,乔丹承认他从来没有爱过别的女人。无论是描写玛丽亚的身体还是其他的诸多场合,作者也将其和自然的描写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乔丹和玛丽亚结合的时候,乔丹感到自己正和大地结合,和大地融为了一体,自己也成为了大自然的一个部分。

玛利亚对乔丹的影响,不单单表现在他对自然的亲近, 还体现在与人的交往中。通情达理的玛丽亚,对待周围人的态度感染了乔丹,让他也学会了如何关爱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关爱,学会如何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小说中玛丽亚的爱对乔丹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与玛丽亚结合之前,乔丹在痛苦地等待末日的来临。就像他在文中所说:“如果这场战争打不赢,那别的什么也就全没了。没有革命、没有共和国、没有你也没有我,全完了。”他们相爱后,乔丹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悲观逝去,乐观归来,正是他与玛丽亚之间的爱情,使他升华了对自我和感情的认识。这种和谐、友好的关爱,更加激发了乔丹为共和国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他们两人绝非普通的恋人,而是在绝境相互吸引的两个人, 因为他们彼此都有自己的心理需要,都需要对方的帮助和抚慰。通过对玛利亚的歌颂,不难看出海明威对女性的尊重, 对女性在战争年代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3

关键词:《丧钟为谁而鸣》  欧内斯特·海明威  女性  法西斯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颇具争议的欧美作家,同时也被认为是一个敢于突破和创新的作家。海明威所创作的《丧钟为谁而鸣》是具有较大争议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当中,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实际上表现出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过去对于海明威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主义的思想特征,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正是表现出了其在文学创作过程里的冰山原则,其蕴含的丰富思想便在其中。

一  《丧钟为谁而鸣》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表象

在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小说中,女性形象从表面上看是负面的。比如小说当中非常纯真、没有自己思想的“小新娘”玛利亚,她便是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是一个男性理想的女性配偶;而另外一种女性的形象则是非常恶毒的,比如彼勒,她就是一个心肠非常恶毒的女性。这两种看起来都是负面的女性形象,因为她们仿佛都没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完全是负面的女性形象。有文学批评家也指出,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塑造的女性只不过是不幸人生的“变形虫”。但是,海明威笔下这些女性的不幸遭遇,实际上也是对整个社会悲剧的深刻反映。比如《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利亚,她的顺从实际上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需要,因为男权主义的社会要求,玛利亚必须成为一个顺从的人,所以玛利亚在这种男权主义的价值观念碾压之下变得非常顺从,只能够听从男子们的要求。

而在男权主义的碾压之下,彼勒则是另外的一种精神异化,因为彼勒非常清楚男权主义的价值观是如何不人道,完全忽视了她们的尊严,因此,彼勒逐渐变得更为狠毒,她不再轻易地和其他的男性妥协。因此,彼勒的凶狠,实际上是彼勒的自我保护,是她的一种对于整个世界不满的挑战,然而这样的一种反抗显然并没有真正为彼勒赢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她还被男权主义的价值观定义为一个狠毒的女性,完全没有真正独立出来,彼勒依然是陷入在进退两难之中,依然还是饱受别人的歧视。

因此,从《丧钟为谁而鸣》中两个女性的负面形象里可以看出,无论是彼勒还是玛利亚,她们实际上是在男权主义的碾压之下产生出了人格上的扭曲,这种人格扭曲演变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比如带有攻击性的心理状态和带有服从隐忍性质的心理状态等。所以,《丧钟为谁而鸣》当中的女性形象的负面性,实际上就是对海明威“冰山原则”的一种体现,海明威实际上在这些女性形象当中营造出十分独特的人格状态,以她们各自的扭曲,极大程度地讽刺了男权主义社会的畸形价值观,并且以這些女性的悲剧作为一种血泪的控诉,表达出海明威对于女性这种弱势群体的关切。

综合上述分析,女性的负面形象,实际上也是女性独立意识的一种体现,她们在压迫当中慢慢觉醒,从而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意识的群体。她们的狠毒或者顺从,不过是她们性格全貌的冰山一角,而深藏在负面表象之下的,是这些女性不断衍生出来的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男性价值的权威反抗。

二  彼勒女强者形象解析

彼勒这一个形象在《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当中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彼勒这个女子非常强悍,她不愿意在男性的价值观和权威之下生存。可以看出,彼勒这一个女性形象的存在,充分地表达了海明威对强悍女性的尊重,因为海明威认为女性应该在男权主义的价值观当中变得更为坚强和独立。彼勒的存在,让小说当中其他的角色包括男性角色都变得渺小。彼勒有着非常好大的身材,同时肩膀也非常宽阔,她也有着粗壮的腰围,声音沙哑和深沉,眉毛浓密,皮肤黝黑等。海明威赋予了彼勒各种各样如同男性一样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让彼勒有着男性一样的心理特征,强而有力,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同时也意味着,彼勒必然和其他的女性不一样,这也是彼勒会让一些男性感受到压迫的重要原因。

而特别能展现彼勒这一种女性形象与众不同的一面,是小说当中彼勒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政治当中,她对于政治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热情,从传统的角度上看,政治只能够是男人才能够享有的权利,但是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彼勒并没有因为男性主宰而远离政治,相反,彼勒是非常勇敢地参加到政治之中。正如小说中彼勒参加政治的信念是“我为了共和国而战”,可以看出,彼勒比任何男子更加有担当,以至于彼勒的丈夫巴布洛因为自己的无能、懦弱放弃了游击队队长的职务,而彼勒则毅然承担了这个艰巨的工作。

彼勒对于约旦还有玛利亚的照顾,则表现出彼勒新女性的特征之中还包含了母性的特征。在这种基础上,彼勒不仅仅对于政治有自己的执着和热情,同时也有着强烈的保护心态,这种心态让彼勒的女强者的形象又增加了一定的女性特征。彼勒拯救了玛利亚,在玛利亚出现精神崩溃的时候,她让玛利亚重新振作起来,具备活下去的勇气。玛利亚是不幸的,因为玛利亚曾经受到过强奸,同时也曾经因此常常受到巴布洛的骚扰,所以彼勒十分同情玛利亚,她让玛利亚重新认识到人生的美好。彼勒在强悍的表面下依然有着善良的禀赋,比如彼勒清楚玛利亚是需要通过一段健康而又美好的爱情,才能够真正治疗自己内心的伤痛。所以让玛利亚和约旦互相之间认识,鼓励玛利亚和约旦走向爱情。甚至在巴布洛企图破坏玛利亚的爱情,威胁约旦的生命安全,甚至威胁到游击队任务的时候,彼勒就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处罚了巴布洛。

彼勒并不惧怕死亡,也不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异样的看法,因为彼勒非常清楚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强者,不然就被男权主义碾压,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也正是如此,彼勒非常清楚自己应该给予一些孩子帮助,比如约旦和玛利亚两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尤其是男权主义对于约旦产生了生命威胁的时候,彼勒毅然帮助约旦走出精神世界上的困境,让约旦不会因为恐惧而经常喃喃自语。对于彼勒而言,她的强大恰好是对小说中的西班牙民族的虚弱最大的补充,正是这种女性的崛起和强大,才让小说中的游击队不会因为任务的艰巨而沦落,这种牺牲了自我而演变成为强者的心态,让彼勒成为《丧钟为谁而鸣》中最强而有力的新女性形象。

彼勒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她有着非常突出的口才,当彼勒身边的人出现后退的想法时,彼勒就出来帮助身边的人,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困境。比如小说当中约旦一开始就是比较懦弱的,但是约旦最后仍然是敢于和法西斯展开斗争,这些和彼勒这种勇敢和口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如,巴布洛丧失了勇气之后,彼勒毅然领导着整个游击队,继续为共和国付出各种努力。所以,并不能够简单地将《丧钟为谁而鸣》当中的彼勒和男性形象画上等号,因为彼勒作为一个女性,她有着男性的魄力和勇敢,这一点正是女性在男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下不断发现出来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最终也将让彼勒成长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女强者形象。

三  玛利亚的理想女性形象解析

在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小说中,玛利亚这一个女性的形象表现出理想的状态。和彼勒截然不同,玛利亚表现出一种非常善良的顺从,这样的女性形象也让这部小说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玛利亚实际上是战争的受害者,她虽然面对着法西斯的强暴伤痕,但是却选择活下来了,这样的一种活下去的勇气与毅力也是玛利亚独特的个人性格。比如玛利亚在走路的时候,小说描述她走起来如同一只小母马,然后身体“如同一棵小树”,这些实际上都是亲近自然的特征。饱受了法西斯战火的洗礼,玛利亚依然有着天真的禀赋,有着西班牙人独特的坚强。强而有力的意志力,支持着玛利亚不断地成长着,走向自己人生爱情的彼岸。

这也是为什么小说当中,约旦这个不会轻易被女色打动的人,最后还是被玛利亚打动了,因为玛利亚的确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女性伴侣。有文学批评家认为,玛利亚这一个角色在《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当中,实际上是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懦弱,这种懦弱也是玛利亚身上负面特征的重要体现。但实际上,玛利亚有着坚强的魄力,这种魄力支持着玛利亚不断地求生存,让她不至于在法西斯的蹂躏之后就选择了轻生。这一点离不开彼勒的支持,但是从本质上看,依然和玛利亚自身有着坚强的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玛利亚个人的悲惨经历,所以玛利亚的性格和彼勒,或者和约旦等人也是截然不同的。玛利亚在村子当中亲眼看到自己家人被法西斯残忍地杀害,所以,玛利亚对于死亡有着自己非常细腻和敏感的想法。死亡成了玛利亚一直有着的念头,正是这样的一种念头,导致了玛利亚逐渐出现了保护自己的强烈意志,以至于无论去什么地方,她都无时无刻带着一把剪刀,这个毫不屈服的意志力也最终影响了游击队当中的人,包括她的男友约旦。

玛利亚的个人形象深刻地影响了约旦。约旦非常清楚自己的女友玛利亚曾经遭受到的这些伤痛,所以约旦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对于玛利亚有着更多的保护意识,而对于玛利亚最大的保护,那就是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当中,也只有整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活下去,玛利亚才能够得到最大的保障。因此,玛利亚影响了约旦,让约旦这个本来就勇敢的战士,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当中,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合上述的分析,《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当中的女性角色玛利亚并不是一个十分懦弱的负面形象,而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四  结语

在《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之中,海明威非常独特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从彼勒的强而有力到玛利亚的温顺和坚强,可以看出海明威通过女性形象对男权主义的重新思考。玛利亚和彼勒两个女子无疑都是非常独特的,她们敢于面对法西斯的残酷,毅然用自己的肩膀支撑着民族和国家的大义,这些都是非常独特的。可以看出,海明威认为战争和社会的发展,让女性不断地产生着变化,特别是她们逐渐有着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地位,进而表现出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意识。尤其是彼勒和玛利亚对男性的互补作用,这些都让《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大學英语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情绪能力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jg2015-10;海南大学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情绪能力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djy1527。

参考文献:

[1] 许颖:《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思想动态》,《科技信息》,2012年第24期。

[2] 齐卫、高银铃:《浅析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长城》,2011年第6期。

[3] 潘艳慧、张丽娟:《论海明威小说的非理性主义色彩》,《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读《丧钟为谁而鸣》有感 篇4

《丧钟为谁而鸣》是以1936~1939年期间西班牙内战为背景,描写美国志愿者罗伯特乔丹在执行炸桥任务的三天时间内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1936年2月16日,以西班牙共产党、社会党左派等为中坚力量的人民阵线在西班牙国会选举中取的压倒多数的胜利,成立了联合政府。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弗朗哥在西属摩洛哥发动武装叛乱,很快得到西班牙各地驻军及法西斯组织长枪党等右派集团的响应,内战全面爆发,希特勒墨索里尼公然支持弗朗哥,将物资送给西班牙叛军,协助弗朗哥叛军作战,残酷屠杀西班牙人,激起了世界进步力量的公愤,以各国共产党人为中坚力量的工人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中的反战者纷纷奔赴马德里,三万多名来自54个国家的志愿者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分子的疯狂反扑。1937年5月,西班牙政府军司令戈尔兹将军计划向盘踞在马德里西北部的瓜达拉山区的叛军发动强攻。为了这次行动,罗伯特乔丹深入法西斯占领区寻找游击队,争取到游击队长巴勃罗妻子比拉尔的支持及时完成炸桥任务。

《丧钟为谁而鸣》来源于约翰多思的诗句,蕴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一种博大的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描写一个志愿者为其他国家人民的安危和幸福以身赴死,它意味着世界是一个整体,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威胁,面

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人们所产生的共鸣。

作品中的罗伯特乔丹是一个冷静、沉着又善于观察和忍耐的年轻人,他有一颗积极向上和充满阳光的心,他能伸能缩,在那样紧急甚至惊心动魄的情况下,依然临危不惧,他在最后一晚幻想胜利后场景、幻想在盖洛德饭店里同好友谈话、聊天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和祥和。

他深爱玛利亚但我不明白是如何开始的,或许就是一见钟情吧!总之,他们爱的很深沉,玛利亚告诉了罗伯特自己全部的经历、告诉他关于自己的一切、告诉他自己是如何被侮辱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法西斯的强暴和凶残。安奈尔莫是一个忠诚的老者,他有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高尚而又坚定的活着。比拉尔忠于共和国,她希望早日赶走法西斯、希望国家安定统一、她同样希望自己的丈夫巴勃罗能更加勇敢的活着,她几次提到其以前勇猛作战的场景,她坚决救回玛利亚并且悉心照顾保护她,知道乔丹的到来,她希望他们俩能够幸福。

巴勃罗似乎整日买醉、似乎真的变得懦弱和颓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他只是不想太多的战争和杀戮、不想再有太多的兄弟伤亡。他的想法似乎很狭隘但对于过着这种游击日子的人来说,似乎很有道理,他只是渴望一片没有战争的天空,但当一切都在进行时,他知道已经无法改变,所以他开始思索着应对方案。他敏感而又机灵,他知道一切潜在的危

机。他孤单、他没有人可以去倾诉,只有他的马儿,但最后他还是回来了,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了炸桥任务。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范文 篇5

——题记

从《丧钟为谁而鸣》的书名开始,一直读完最后一页的那首诗。那首像是对所有的世界人民发出号召一般的诗,是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始终都在被一种精神震撼着。

三天在作家的笔下通常是短暂的,而海明威却用大量笔墨将这区区三天时间刻画的历历在目。当我的目光在白纸黑字间流淌时,我的心就已经跟着主人公罗伯特一起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三天。我为罗伯特得到了爱情而高兴,为巴勃罗的畏缩不前而厌恶,为罗伯特失去战友而难过,为罗伯特的英勇牺牲而惋惜。在整个过程中,我所有的感受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

直到读到最后一页,我才真切感受到作者所宣扬的精神是多么博大,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只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之中,更温暖充盈着整个世界。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无数国家走到了一起;经过印度尼西亚的巨大地震,无数孤儿又重获家庭;经过汶川8。0级大地震,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汇款和物品散发着人性的温暖;经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赛场上更加体现出世界人民的友谊与热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它们充分地说明了这个世界被一种博爱的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包围着,呵护着,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每人都应该将自己心中最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个角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将爱与温暖永远传播下去。

在二千年前的中国,伟大的孔子就已经对世界提出了设想,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子曰:“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所指的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念。人人都为公众事业尽心尽力,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同生死共进退,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越是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和人性的伟大。

丧钟为谁而鸣小说读后感 篇6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走,欧洲就会减少一点;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发朋友和你自己。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约翰·唐思的这个美国玄学派诗人,所说的这个诗句是这么的有哲理。

这是书开始的一篇引言,说得很好。不要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其实丧钟就是为你自己而鸣的!在这样的时候,是不适合谈论这样悲观的东西的,所以我就记下这一篇哲理就算了。西班牙的内战,什么炸桥的事情我不喜欢,我也没有多少的兴趣。海明威的这部书我会看完的,具体写些什么东西自己去看原著。

我希望自己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也不想自己有着过多的压力,可惜都是事与愿违的,我的生活压力重重,在这除夕之夜,那些歌舞升平我看着都具有很多的讽刺。温州这个地方,现在不是什么天堂,其实就算是天堂也不见得有人喜欢去。而外界的纷纷扰扰,我也是不大喜欢去知道。

过年了,还是说一点开心的事情了。,没有跑路的人都算是比较成功的了,而20的农历春节,多少都是一个新的的开始,什么事情都可以从头来过。那么就忘记昨日的种种不如意,开始新的一年的计划,展望一下自己心中的美好未来。

江夏采石厂:丧钟为谁而鸣 篇7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今年8月间,《鄂商》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只武汉江夏区一处,采石厂就已经超过60家,而且大多数都是无证经营!当地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被挖空的鸽子山

2010年8月17日,立秋过后的第十天,“摩的”在107国道风驰而过,仍逃不过太阳炙热的烤晒。江夏区郑店云井山路口烟雾弥漫,从这个路口一直往上走,就是曾被当地人一度认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鸽子山。

走在鸽子山上,已经感觉不到曾经还是一座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裸露着山岩的巨大石坑。沿途不时见到路旁一堆堆碎石,一辆辆装满碎石的卡车穿梭于乡间道路。各采石场内,挖掘机不断挥舞着铁铲刺向山壁,掀下一块块巨石,铲车不停地将碎石装上卡车。

在坑坑洼洼的山间,粉石机发出隆隆的声音。中午时分,一辆在山头拉石头的卡车停了下来,王勇(化名)光着肩膀,穿着短裤,黝黑黝黑的皮肤,从车上下来,另一卡车师傅又上了车,继续工作。在采石厂发出的烟雾中王勇干咳了几声,拿起茶杯仰起头喝了几口,然后点起了一支烟,他转了一个身,猛吸几口,又抬起头目光转向远方。

今年31岁的王勇,在采石厂已做了7年。“七年来,鸽子山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是亲眼看着这座山从200多米高,炸成今天这样凸凹不平的一个个小土包。”王勇手指向前方说:“那边已经挖到地下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巨大的石坑,深度足有五六十米,其四壁的山石,犹如用刀斧削过,成为悬崖峭壁,底下是不知深浅的水塘。”

“以前鸽子山是当地的一个象征,别人问你多高,有人就回答,比鸽子山还高。”1992年左右,鸽子山被武钢买回,又划成片包给私人,之后一些小厂合并成大厂,小机器变成了大机器。短短几年的时间,鸽子山就化成现在的这个样子,只留下一个裸露的石包,矗立在鸽子山中间。

“现在大机器操作,产量比以前要翻两倍,机器可以自动的把下雨的泥土筛选掉,而且下雨了还有抽水机,多高的山也会挖成平地的,如果不限制的话,还会一直往下挖。”王勇说。

与鸽子山相邻的是乌龙泉矿山,一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从鸽子山通向乌龙泉矿山,路面坑洼,碎石堆积,路的两旁堆积着采石场里遗留下来的石灰,被雨水冲刷的沟沟壑壑,即便是采石的车将路面压平,原来的沧桑也毫不掩饰,依旧的明晰可见,在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不到一两百米就可以看到一个采石厂。

“鸽子山和乌龙泉矿山上的采石厂不少于100家,有的一个老板开两三家。”一采石厂的工人悄悄个告诉记者。

一采石厂的负责人跟记者介绍,江夏区的山多,采石厂也多,几乎每个山上都会有采石厂,其中灵山,鸽子山、乌龙泉矿山、黑山、老虎山、豹子洞等等,每个山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发。破坏最严重的就是鸽子山,鸽子山呈东西走向,以梁子湖为起点到金口镇长江为界,原是江夏最大的采石矿区,有20多年的开采历史。

“这些石头多是上好的石头,很受建筑商青睐。”他捡起地上的一个青色的石头,给记者介绍,这在当地被称为料石,也就是优质矿石,是炼钢用的最好石料,这样的石头在江夏区的山上是常见的,但可惜的是这些被用作炼钢的却很少,大多数都用于建筑用石了,现在武汉的各大搅拌站用的都是这里的石头,每年的产量有增无减。

谁引诱了开发商

据了解,全国有90%的优质料石集中在湖北,而湖北90%的料石就集中的江夏区。江夏区东接鄂州,南通咸宁,西临长江,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有着得天独厚的石材资源。

江夏大大小小的采石厂也正由此而来。“最早出现在的采石厂在乌龙泉矿山,那里是国家指定开采,并且有每年产量也有标准,主要是武钢炼钢所用。国家规定,开采后的浘石、烂石可以开采用于建筑用石。当时乌龙泉矿山属于武钢管,但后来武钢又划成片包给私人了。也是从那时起,采石厂、炼灰厂开始大批涌现的,各个厂都争着给武钢送石料,一般市场价每吨60到80元,但送给武钢就是500元。”在采石厂做了十几年的张师傅跟记者介绍

走到乌龙泉矿山,有一大片平地,寥寥几辆货车停在上面。张师傅介绍,以前这块平地都是一些武钢的电动车拉石头再清洗,然后练成灰,最后到武钢炼钢厂炼成钢。张师傅指了指旁边一个发出隆隆声响密封设备,“那个就是武钢的练灰厂,而这个山上属于武钢的炼灰厂也只有这么一个,用不了多少石头。”

记者四处张望并没见到什么电动车。“现在你怎么会看得到,早好多年都没有了,现在都包给私人了,你看现在都是拉石头的货车车,大多数都运到外面做建筑了。”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座座高楼大厦起来了,当然需要的石头也多了,采石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

“在以前都是人工化操作,一般都是人推着板子车,把石头推到加工机里面,加工机再把大块石头加工成小石块,而且也只有一个漏斗,一车碎石最贵也就五六百块钱,因而当时采石厂的产量低、成本高,利润要低。虽然当时开采的户很多,一个山上就有上百家,但他们每天的生产量却很小。”张师傅说。

自2005年以来,采石厂的小机器来换成了大机器开始机器化操作,有专门挖石头的铲车,加工机也大了许多,一台大型加工机有三四个漏斗,每天24小时不停。碎石的价格也比以前翻了一番。

“一晚上可以生产1000吨碎石,多的时候可以生产3000多吨。”张师傅说

几乎每一个采石厂前的空地上,有十几辆卡车整齐的排放。张师傅向记者介绍,这些车都是排着队等着买碎石的,而且是拿着现金排队等候。

“谁有钱谁就可以来开采。”据介绍,附近地区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采石场,大多数都是无证经营,有的是一个证多点开采。一个采石场的投入约100万元左右,主要是用于机械设备的投入。而现在每车碎石的价格在800到1200多不等。“用不了半年,老板的投入就全赚回来了。”一个等着拉碎石的司机对记者说。

“采石厂成本低,利润很大,平均每个采石厂每天都能卖到几万元,去年有一个老板告诉他员工,他一个厂赚了1800万元。”张师傅指了指旁边,“这就是一家新开的采石厂。”

“上面的政策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总会有对措的,那怕存在安全隐患。”在巨大利益驱使下,生命安危在他们眼中已经不重要了。

赔偿金掩盖了什么

在采石厂工作的每一个员工,无不担心自己安全问题的,只是他们在心里祈祷,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幸运儿。对与采石厂的安全问题是没有办法来控制的,甚至说没有安全保障,这也是安监局每年都在说要压缩采石厂的原因之一。

小王在采石厂主要负责放炮,每天上班走之前都会双手合十的祈求他一天的平安。他小学毕业之后就不再读书了,没有什么文化,家里也只是靠他养家,在山上做了5年,虽然累一点危险一点但收入还算好,这几年来他见证了不少伤亡事故。

“采石厂经常会出现伤亡事故,三个月前一个拉石子车的司机,不小心掉进大型加工机里面,出来就剩下几块皮了,采石厂赔偿他家属40万。”小王说。

按国家规定,出现伤亡事故的工人至多赔20来万,但这些采石厂的厂老板为了不让事情散播出去,都会私下的解决,而私下的解决无非就是拿钱往里面砸。

据了解,一个采石厂如果出现安全事故,一般情况下少则半年的停产整顿,多则2年。如果因为伤亡停产整顿,这样以来赔的就多了,所以一般的老板都愿意多出钱,来进行封口,然后私下解决。

8月24日,记者再次到江夏区鸽子山采石厂时,当地的一个工人告诉记者,“三天前这边又有一个罗田的工人,又不慎掉进大型加工机里面了,结果可想而知,采石厂的老板总的加起来赔偿是40来万,而且不到三天事情就谈成解决了,像这样的事情在采石厂再经常不过了。”

“虽然现在采石厂主要都是机器化操作,但人员安全问题还是无法保障的。”在看来这样安全事故确实很频繁,但这么频繁的安全事故都是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从2000年开始,武汉安全生产大检查中,被列为重点的矿山采石行业,查出严重问题:3/4采石场存在安全隐患。武汉市安监局一直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出努力,但是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阻止开采商的步伐,甚至说屡禁不止。

据了解,2005年夏区251家采石炼灰企业中,就有105家不合格。2008年江夏区为节约土地资源,修复被采矿业破坏的环境,注销采矿许可证15个,完成3个矿种、9个矿区、23个矿山的资源整合工作,矿山企业减少15家,关闭50余家采石场。那么政府注销了生产许可证,是否就注定关闭了呢?

其中江夏区灵山上的采石厂也因为资源枯竭,恢复生态发展,今年上半年,政府已经告知关停,虽然开采商也答应不再生产,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白天走进灵山,是安静,沟壑的小路在山间交错,在这片颓废的土地上,依然可以看到一台台采石机器,但都是静悄悄的停在那里,似乎真的停产了。

“每天晚上6点以后,就可以听到山里面机器发出隆隆声,还有一些拉石子的车不断从灵山村开进去,白天不敢生产,晚上偷着生产。”灵山村的一村民告诉《鄂商》记者。

地质灾难逼近

江夏区的采石厂,曾一度的成为江夏区的一个经济支柱之一。走进江夏区要说给你留下的印象什么最深,那就是下了车后,围在车前面的摩地、面包车师傅,热心的要求送你到达目的地。

据统计,江夏区郑店街光面包车就400多辆。“我经常拉着客人到采石厂采石,一般一次就80到100元。”一面包车师傅说。

在郑店街可以看到一栋栋新盖的楼房。“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了,就去买拉石子的货车,每天到山里面的石子厂拉石头,再把石头拉到搅拌站,一般一次能赚个200多远的路费,收入还算不错。”当地一居民说。

不否定采石厂一定程度上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动力,但是属不知采石厂过渡的开采将造成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

专家指出:江夏区的优质料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用做建筑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最终会造成资源枯竭,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采石厂是采用人工爆破露天开采,分段式全崩落法,采石场的相对高差较大,一般都>30m,采区边坡高陡,一般都在60°以上,高陡临空面的存在形成了滑坡、不稳定边坡、危岩体等多处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废渣长期堆积,形成的废渣山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易发生滑移,将会造成泥石流等隐患,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江夏区已发生了4处重大灾害,1999年11月郑店鸽子山采石场崩塌致10人死亡;2001年5月京广铁路1241+070处发生塌陷,影响铁路运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1996年8月郑店一采石场发生滑坡致3人死亡;2003年7月金水闸凉亭山崩塌迫使14户68人搬迁。

2009年3月26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

根据条例,武汉市中心城区、东西湖区、两个开发区及东湖风景区,将全面禁止开山采石。蔡甸、汉南、江夏、黄陂、新洲等远城区设立“禁采区”,包括: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地质遗迹保护区;港口、机场、军事设施等重要设施的保护范围;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旅游线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构成防洪保护圈的自然高地;江河湖库管理范围等。对违法开山采石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针对这一措施的江夏区采石厂实施情况,记者多次打电话采访江夏区安监局主管采石厂工作的负责人,一负责人以“要向局长请示”为由拒拒了本刊的采访要求。

致命粉尘

大型加工机械正发出隆隆的响声,沿机械旁的输送带从几个高高的出石口送出碎石块,随着碎石的落下,粉尘也在四周飞扬,而饱含粉尘的烟雾正是从这里向村庄和田野里迷漫,所到之处变成一片灰白色,运送石料的司机都是戴着口罩开车。郑家楼湾跟对面的采石厂相隔将近200米,但能见度只有几十米,漫天的白灰,像蒙上一层纱。

此地位于江夏区鸽子山下的郑店街劳七村郑家楼湾。8月5日下午五点,对面4、5家采石厂的机器轰鸣震耳欲聋。一阵风刮过,便漫天飘起“乌云”,65岁的周大国(化名),慌慌张张的从外面赶回来。他打开门,拿一起塑料袋把往晒在院子里的玉米堆上盖,他今天比平时要早到家1个小时,早出晚归是他每天生活的习惯。

“我和老伴每天白天出去给建筑地上干点小活,只晚上回来睡觉。家里不能呆的,灰尘太大了,呼吸的多身体受不了。老伴就得了咽炎和气管炎,十几年了花了几万块钱也没治好,现在也没钱治病了。”

周大国的家里地上一片白华华的灰尘,走在上边就有一个脚印,房子内的墙上出现条条裂痕,窗户上的玻璃是双层的,本来是两层的房子,上面一层因以前放炮的时候被石头砸了一个大洞,已经不能住人了。

说起这里的采石厂,每个村民都充满了仇恨。“不知道我们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要在这里注定受折磨,我们是没有一个人不愤恨这里的采石厂的,不仅破坏了我们的家园还给危害了我们的健康,可是愤恨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希望去适应,但20多年来我们仍然适应不了。”周大国痛苦地告诉《鄂商》记者。

据介绍,这里没有被采石厂破坏的时候,满山松树,山上山丁子、野菜、蘑菇和各种鸟多的是,村大人、小孩都结伴上山采药材、野果,不仅够自家吃用还可以进城出售。山脚下的水更是清澈见底,2米多的水井可以看见底,但这样美好的光阴定格在了1984年。

1984年,鸽子山上上的采石厂已经开始明显的增多了,住在山脚下的有两家村民,被通知说怕采石厂放炮影响到安全,让搬迁到离山脚下比较远的地方也就是现在郑家楼湾所在的位置。1994年,开采的范围开始扩大,让山脚下的整个村的村民都移走。

“就这几年的功夫,山已被采石厂挖平了,昔日绿葱葱的山看不到了。”61岁王大娘说,她22岁嫁到这里,那时候这里安静,空气都是甜丝丝的。20多年前开始,这里的山被开成采石厂,规模小时用人力拉运石头,2005年后变大规模采石厂,用大汽车拉运石头。遇到雨水大时,山上的石头都冲进农地里,农户辛辛苦苦种的庄家都被埋没了。王大娘带着记者走到农地边,手指着一块快要成熟的花生,采石厂堆积的碎石灰尘流到花生地几米远,其被覆盖的地方已经变为平地。

“我们以前找过采石厂的老板,希望他能够用他们的挖掘机把冲进庄稼地的石子挖出来,把庄稼地边上的路铺结实点,但老板理都不理。”一村民说。

“最让我们受不了的是,每天下午5点半到六点都会放炮,他的放炮力太大,有时十十几个采石厂一起放,轰一下,那一下响像地震一样。”这位村民介绍,放炮有时候石头一飞,我们湾里好多房子都打破了,每家每户的窗户玻璃也不知道破了多少次。”村民一女士说:跟地震一样,人半夜睡觉的时候抬起来了,摔醒了。

据了解,这个村子没有搬迁前,有180多口人,但后来由于采石厂增多,很多人经受不起这些尘土和放炮的影响,年轻一点的都走出了这个村出去打工了,家庭条件稍好的,就搬出了这个村,目前只有30多口人,都是上了年纪,其中受这些灰尘的污染,有一大半的人得了咽炎等呼吸道疾病,其中有四个人死于肺癌,1个人还在接受治疗。

“我们也想过找相关部门反映一下,但是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就剩下我们这几户人家,还都是上了年纪的,谁会听我们的呢。”一村民跟《鄂商》记者诉说,“我们的田地越来越小,由于灰尘的影响地里的庄稼长的并不好,他随手拿起了晒在地上的玉米棒,玉米都是这么小的,比不受灰尘影响的玉米减产一半。”

据了解,在当时要求村民搬迁以每平方米130元来补偿,厨房、厕所都除外,也就是说只有正房给予补偿,平均每户补偿1万多元。去年因为当地居民实在无法忍受采石厂对村民的影响,强烈要求给予赔偿,又每户补偿3000元,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赔偿。《鄂商》记者找到当地村主任,村主任一见到记者就严肃的问,是谁跟你们说的,你们怎么知道的?在记者一再坚持下,村主任才跟记者介绍,采石厂目前所占的地,在1992年以每亩8000元的价格已经收回到村里,但这些钱是否如数的发放给老百姓,只有村领导才知道。

像郑家楼湾受影响的村民在江夏区并不少见,几乎每个采石厂下的村民都不同程度的受其影响。

采访结束后,记者从黄家湾走到107国道,看到国道两边都停放几十辆装着碎石的货车。“这还是少的啦,多的时候有100多辆能排到鸽子山上面,都在等着交警下班,才能走,国道上不能超载,这些都是超载的车。”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8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春节”和“圣诞节” 《最蓝的眼睛》的叙述声音和视角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文化碰撞和融合——探讨少数裔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下的生存 跨文化交际中旅游英语菜式的翻译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合作原则视角下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 从《绝望主妇》对比中美女性家庭观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 The Influence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从跨文化视角看文化定势及偏见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 44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 45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46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49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 50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51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52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任务型教学中策划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 54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56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57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58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59 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开题报告+论)61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 62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作品

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 66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67 英汉颜色词 “红” 与“白”的文化内涵研究 6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 69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 70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 7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 73 探讨《根》中黑人与美国人的根

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斯蒂芬的心理创伤和恢复分析 75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76 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77 《飘》中斯嘉丽的生活态度 78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79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80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 82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 83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85 《占有》中维多利亚时代女权主义者的爱情观分析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87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88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 89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 90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 93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94 广告翻译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浅析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成长主题 98 《紫颜色》中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解读 99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00 解析《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人物形象 101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102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104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 106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 107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108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09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 111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使用策略 112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18 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 121 英汉植物文化词汇的差异及翻译研究 122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24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126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127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实证研究 128 《红楼梦》饮食词语英译策略探析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130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31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32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幽默 133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134 论不同语境下广告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原则

《傲慢与偏见》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推理研究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137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39 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ocabulary 142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

别样的美丽——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无处不在的哥特式风格 144 英雄精神的回归—浅析《雨王汉德森》的主题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146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 147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 14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149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 150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15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 152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

153 功能对等理论下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成语翻译研究 154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 155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156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7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 158 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学观和内在矛盾 159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16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161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162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163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64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 165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166 《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6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16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9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170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71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分析 172 从才能选秀看中西方梦想观念的异同

173 科学家的困惑——从生态伦理角度浅析《弗兰肯斯坦》 174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75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 176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 177 《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 178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179 杰克·伦敦作品《海狼》中海狼命运的解读 180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8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2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83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

184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85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186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

187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188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Business Letters 189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90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191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19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93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94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195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196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上一篇:表示心情非常高兴成语下一篇:美丽的杨桃沟小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