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表达试析

2024-10-05

古代诗歌表达试析(通用4篇)

古代诗歌表达试析 篇1

诗歌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 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但多数学生文化底蕴薄弱, 古代诗歌鉴赏成为难点。鉴于此, 很有必要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来一次盘点。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 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手法:铺垫、伏笔、过渡、照应、抑扬、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下面就对重点表达技巧进行阐释。

一、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 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 以议论开篇, 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二、间接抒情

借助多种修辞艺术,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 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 寓情于景, 情在景中。

2.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抒发情感。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二字, 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 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三、动静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 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四、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 相互比较。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 形象鲜明, 揭露深刻。

五、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 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写出了山林无比的幽静。

古代诗歌表达试析 篇2

1. (?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 (201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表达了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3. (2010?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岁 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的对比,等等。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4. (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

5. (201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1. (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题目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学生答案】不矛盾,诗人因为即将回家而感到欣喜若狂,但由眼前的战乱局面联想到家乡也好不到哪里去,因而伤感起来。这反映了诗人由喜而悲的内心情感变化。 【失分原因】得1分。考生没有留心注释,不懂得知人论世,对诗句的意蕴没有把握准确,导致严重丢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增分技巧】要读懂诗歌,深刻把握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

2. (2010?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怎。

题目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学生答案】A“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此处把牛郎织女与群星作对比,写出了七夕之时两人的相会之景。B“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此句把“新欢”与“旧愁”相比较,体现了不想相聚的观点。 【失分原因】得3分。第二例赏析不正确。答题时要紧扣表现方法,举例说明要准确理解诗句大意和诗歌情感。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现错答漏答。

【参考答案】“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用牛郎织女的耕织生活与群仙生活进行对比衬托,从而表现了他们的幸福,以致“群仙相妒”。“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通过“欢”与“愁”的对比,表现了牛郎织女对相聚的珍惜欣喜,害怕别离的不舍与痛楚的矛盾心理。 【增分技巧】本题答案包含两个方面:举例2分,简要赏析2分。两例全答对比或衬托不扣分。

考点一 抒情方式

1. (?泉州上学期半期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数离事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湖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态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的好处就在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或:这两句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

2. (2011?同安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

戎 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雪落竹林的凄声、回归故里的寒蝉梦、晓角残漏的悲音、掉落灯花的孤灯,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独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3. (2011?长汀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晖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塞外冬夜天地晴空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彭浪矶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5. (2011?南平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广惠寺

黄庭坚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

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

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

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尾联是诗人的言情之语,请分析诗人是如何言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第一句,诗人借“无书信到”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漂泊不定、乡恩难解的苦闷;第二句,诗人荡开一笔,融情于景(或“间接抒情”),借天边归雁尚可归家,反衬自己有家难归的凄苦之情。

考点二 描写手法

6. (2011?福建福州三中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7. (2011?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通过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8. (2011?河北保定部分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9. (2011?上杭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虚 堂

寇 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本诗前两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句用草虫鸣之动来反衬夜静,正因“寂寂”才能听见虫鸣;起笔的“虚”字双关,一指空堂之分外空寂,一指诗人心灵的孤寂。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①。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试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考点三 修辞手法

11. (2011?泉州五校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蒴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坐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向远大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12. (2011?广西桂林中学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13. (2011?福州市质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词的末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①中玉水仙花

黄庭坚②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③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④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②黄庭坚:才华横溢,却久谪川蜀,远贬岭南,仕途坎坷。③水沉:沉香木。④酴醾: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黄色,甚美丽。

请对这首诗的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连用两个比喻,说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写出了水仙花沁人的芬芳和晶莹澄澈之美。诗人用两个对比,与酴醾比香突出水仙暗香浓郁;与梅比枝条为显示水仙的柔弱。

15. (2011?龙岩高三上学期半期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考点四 构思技巧

16. (2011?福州三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①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17. (2011?泉州市质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①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19.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0. (2011?江苏省南京市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运用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 篇3

一、表达技巧的概念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二、介绍常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大致可分为三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

2.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而诗歌中最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细节、白描等。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正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侧面描写)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动静结合)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白描)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移情于景等。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 是先写景后抒情, 景是指自然风景, 情是指热爱, 憎恶, 赞美, 快乐等感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情景交融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说出来,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移情于景指作者不同的感情往往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直接抒情)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借景抒情)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托物言志)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情景交融)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移情于景)

3. 表现手法。用典、衬托、对比、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等。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

作者用这个典故其实是以廉颇自比, 抒发自己不得志的忧愤。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想象)

我们可以想象, 在广阔辽远的空间, 充满浓密深沉的烟霭, 离愁就象这些烟霭一样, 可见离愁之深。

三、运用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1. 设题方法。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法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 答题步骤。

⑴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或技巧。

⑵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⑶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3. 答题要领。

分析表达技巧, 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弄清鉴赏要求, 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 还是表达方式角度, 还是表现手法角度, 还是兼而有之。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的优美的赏析。

4. 例题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闯进门来。闼, 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一) 写开门见“山”, “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步骤二) 化静为动, 化无情为有情, 赋予山以灵性, 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步骤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篇4

教师姓名:王友军

单位:大石桥市第一初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调动学生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积累,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探究,讲练结合,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通过互动探究,讲练结合,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三、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纯美的情感,美妙绝伦的意境成为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但许多同学对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没有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必要的方法。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古代诗歌妙趣,提升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很幸运有机会能和你们一起上一节语文课,我更幸运,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能让我最钟爱的古代诗歌走进我的课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那是鸟语花香;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是儿女情长;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仕途失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慷慨激昂。诗歌是美的,美在它的语言,美在它的意境,美在它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鉴赏诗歌的美,好不好?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二)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有自己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呢?谁来说说?

生: 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总结自己鉴赏诗歌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准备了一首诗,出示《山房春事》,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同学

们可以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从哪个角度鉴赏比较好? 生:齐读古诗,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对,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去鉴赏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

有哪些诗句运用这些修辞的?(板书:鉴赏诗歌的修辞方法)生:回答常见的修辞方法,举出课内运用修辞方法的诗句。师:看来同学们古代诗歌的积累很丰富,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又该如何解决呢?出示

问题设置,哪位同学帮我们整理一下思路。

生:结合课内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纳总结答题思路。师:评价同学的回答,出示幻灯片。(板书:明手法→详解析→谈效果、表感 情)我们不 仅

可以从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去鉴赏,还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方式去鉴赏。(板书:鉴赏诗

歌的表达方式)(三)自主学习

师: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和描写。抒情方式分为哪两种?同学们能不能

说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并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生每举一例,师则追问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和借事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夜

雨清风、芭蕉残荷、梧桐细雨、老树昏鸦常常是借景抒情的对象,这些景

物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赋予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景情关系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学们能不能举个借景抒情的诗句。

生:回答借景抒情的诗句。(师马上追问,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师:那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的诗句呢?

生:举出相应的诗句。(师则继续追问,借什么物(事),抒发什么感情)

师:评价学生表现。我们再来谈谈描写,出示幻灯片。古代诗人常常将事物的动

与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妙趣无穷。常见的动静关 系 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同学们能不能想到这样的诗句。

生:结合诗句回答。

师:虚实结合的诗句呢?

生:举出诗句作答。(师追问虚写与实写的内容,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运用观察角度的变化和调动感觉的角度的诗句呢?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

时又该如何应对呢?出示幻灯片问题设置。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整理一

下思路。

生: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师:点评。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还是来实践检验一下。出示幻灯片《端居》,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师:点评。除了鉴赏诗歌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鉴赏诗歌的表现

手法 ,那么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呢?

生:回答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四)合作探究

师:老师整理了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你想到

了哪些诗句运用了这一表现手法呢?(刚才提到的就不要再提了)

生:具体回答运用衬托、对比、抑扬表现手法的诗句。(教师可以提示诗的题目)

师:由此,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难总结出答题思路。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师:我们一起欣赏欧阳修的《画眉鸟》,请同学们齐读。出示幻灯片《画眉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运用我们刚才总结的答题思路回答问题。

生:讨论并作出回答。

师:评价。看来同学们对古代诗歌鉴赏渐入佳境。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请同学们齐读。出示幻灯片《城东早春》同桌讨论讨论,看

看哪位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生:讨论并作出回答。

师:点评。并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鉴赏方法与

答题思路)

结束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领悟古代诗歌的美,学会读诗、赏诗,养成一种诗性的人格,滋味我们的心灵。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围绕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来设计的,侧重教给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先简单后复杂,由课内古诗拓展到课外。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归纳,又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问题:鉴赏的时间少,学生的鉴赏不透彻。

教研员点评:

上一篇:认识人力资源战略下一篇:指数全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