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歌欣赏

2024-08-27

古代爱情诗歌欣赏(共9篇)

古代爱情诗歌欣赏 篇1

爱情简单的理解为,因对某些事物的喜爱所产生的情愫。一起来看看古代爱情诗歌,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代诗歌意象之动物篇

1、蝉

⊙(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例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例4:李商隐《蝉》:“我亦举家清”。

⊙(2)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例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

例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 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例5:朱熹的《宿寺闻蝉作》,“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客听到蝉鸣而惊,夕阳之蝉,凄恻哀惋。夕阳西下,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令人感到悲怆,而作者把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蝉”、“客”在一个“惊”字中合二为一,同在夕时发叹,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两者可以换位,物我感应、融为一体。

例6: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例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例2: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六首 其十二》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这首诗即明写蝉,暗伤己。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情,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2、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例4: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例5: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例6: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古代爱情诗歌欣赏 篇2

当今学生现代的爱情道德观已与古代传统的爱情观有着明显差异, 那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爱情诗歌, 并接受和理解中国传统的爱情道德观呢?

一、激情导入, 将学生带入中国古典爱情诗歌崇高的艺术境界中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教师的饱含感情、富有激情的导入, 会激活整个课堂, 激发出课文较深层次的生命活力,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热情, 从而使晦涩的诗歌被学生所喜欢, 使诗歌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所接受、所延续。

英国哲学家赫士列特曾经说过:“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教师激情的导入不仅是教师激情的语言, 更可以激发学生情感, 调动生的学习热情。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是充满浪漫主义的, 学习新课时, 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导入, 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气氛, 使学生身临其境, 不知不觉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如在学习《诗经》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春华秋实, 是自然规律;少女怀春, 是人之常情。中国人谁不喜欢读爱情诗歌、传爱情佳话。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 家喻户晓;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 传唱至今。这不, 走进《诗经》, 我们会发现这里也有这么多的爱情诗!读了它, 我们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会知道什么才是中国传统的爱情观, 同时也会明白: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爱情也不都是甜如蜂蜜的, 欢乐是美, 忧愁是美, 悲戚是美, 分分合合都是美。这样充满激情的导入, 让学生对爱情诗歌充满向往, 在憧憬中全身心投入, 既感受到诗歌中关于爱情的真挚情感, 又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二、用实实在在的课文分析,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爱情的忠贞感人

鉴赏古典诗歌, 必须读懂字面意思, 了解诗在写些什么, 才谈得上欣赏、分析、评价。我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时候, 需要借助于文言的基础来读, 如实词的意思、词类活用、文学常识等。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词, 既要立足词语本意, 又要结合具体语境, 挖掘其内在的含义。抓住本意, 由浅入深, 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精选这个词语的“良苦用心”。此外, 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爱情诗歌中, 诗人内心的情感往往融入意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表白, 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读者品味咂摸, 含英咀华, 自然也会受到艺术上的熏陶感染, 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价值。此时, 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 而且是饱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 却句句是情, 字字含意, 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的情感之流。

例如, 《迢迢牵牛星》这首爱情诗为什么如此感人至深呢?我们抓住文本来分析, 其原因之一是牛郎织女的勤劳与刚强的感人。在一起生活时, 他们男耕女织, 相敬如宾;在被银河隔离后, 他们还是继续辛勤劳动, 刚强地活着, 为的是不放弃对劳动的热爱和爱情的追求。我们看织女被银河所隔后虽然悲痛欲绝“泣涕零如雨”, 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劳动的热爱。在中国人眼里,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的织女形象和她那勤劳与刚强的品质是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原因之二是, 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感人。世界上有哪一对夫妻被活活拆散几千年, 还想着有团聚的一天?“七夕”喜鹊们到银河上搭起鹊桥, 让牛郎织女相会, 这哪里是喜鹊, 分明是中华民族对“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牛郎织女的同情, 分明是对世上所有爱情忠贞不渝者的赞美。秦观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说出所有中国人对纯真爱情的理解!在诗歌中理解诗歌的意思并借助意象, 让学生领悟爱情诗歌中美好、真挚的感情, 读懂中华古老爱情的忠贞, 提高对爱情诗歌的审美感受力。

三、抓住诗歌中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学习古典爱情诗歌的表达技巧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之所以能感动人,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能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 采用比兴的手法, 因此, 在阅读这首爱情诗歌时, 我们应将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当作重点来学习。借蒹葭、白露、河流等景物的变化:苍苍、凄凄、采采, 为霜、未已、未晞等, 写出一个人在深秋的早晨来到河边, 周围芦苇苍苍, 脚下霜露重重, 勾勒出冷寂又略带感伤的气氛, 通过伊人行踪的飘忽不定, 让整首诗歌意境朦胧, 幻想迷离, 引人遐想, 反复咏叹, 以重章叠句的形式, 写出追寻者的执着精神。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要抒发情思, 驰骋想象, 感染读者, 耐人寻味, 最常见的就是用赋比兴的手法。诗中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歌情境交融的意境相结合的方式, 启示后继的中国诗人, 对形成中国诗歌意蕴深远的特点起了重大的作用。爱情诗歌中特别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 (尤其是女性) 体态服饰的刻画, 使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等手法。修辞手法和情感往往密不可分, 修辞是外壳, 情感是内核。“修, 洒刷之也, 藻绘之也。”善于抒情的作者往往会通过修辞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常见的用来表达作者感情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借代、对偶等。不同的修辞, 表达情感的效果也有不同。在爱情诗歌中, 朦胧唯美、缠绵悱恻的爱情更需要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来给它增色。

四、抓住最凄凉的悼亡词, 引导学生理解古典爱情诗歌的感人至深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爱情诗歌中, 就其内容而言, 有男女热恋, 有夫妇相思, 有妇女被弃, 其中独树一帜的当属悼亡词。悼亡词是对亡人的深挚情感、痛切怀思, 而绝非一般酬唱应和、无病呻吟、虚伪矫情之作。这就使悼亡诗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真情实感吸引世人的目光, 并为之倾倒。诗中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呼唤, 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这首悼亡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 让学生借悼亡词来感受古人爱情的真挚, 让人读了之后情到深处泪沾巾。

发自内心的情感从何体现?古人的爱情观远胜今人, 他们不会有那些轰轰烈烈的爱的誓言, 因为他们的爱情比今天要纯洁得多, 他们将爱情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所以, 这份感情是通过生活的细微体现出来的。在词中, 我们能看到:妻子对镜梳妆, 夫妻对望, 这无不充满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意、浓浓的情意。正是这份情感, 让我们带着和词人一样的心境来读这首词, “忆君情悲满, 肝肠尺寸断”。它留给读者的不是爱情的欢乐之美, 而是爱情的凄凉之美。读了它, 我们一定会真正感受那生死不渝的纯洁爱情之美。

五、抓住最悲凉的爱情故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悲剧的真正意义

什么叫悲剧?鲁迅说, 悲剧就是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人的情感是丰富的, 或喜或悲, 悲剧往往更加扣人心弦。悲剧给人的是一种别样的美, 这种美是幽暗的、不快的, 甚至是阴冷凄婉的。悲剧, 作为美的一种形态, 它有着极大的审美教育意义。我们要通过古代爱情诗歌让学生理解悲剧美的认识价值和赏析悲剧美的丰富内涵。在赏析悲剧美时, 要紧紧抓住悲剧人物形象的赏析。即从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悲剧冲突的性质以及所产生的审美特点等方面去赏析。

《孔雀东南飞》究竟“悲”在哪里?悲在刘兰芝聪明勤劳, 知书达礼, 却被焦母歧视与驱逐;悲在焦仲卿逆来顺受, 忠于爱情, 却得不到母亲的理解;悲在刘兰芝的长兄自私凶狠, 见利忘义, 将亲妹妹往死路上逼去;悲在刘兰芝与焦仲卿相亲相爱, 却被专横的家长制活活拆散、双双殉情。这首悲情诗引人步步去思索造成这一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

悲剧的美在于内涵, 不在故事本身, 而在于读者本身, 在于悲剧激发出的情感力量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这份思维既有对人物命运的同情, 又有对这个悲惨结局的深深思索, 这种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双重思考才是美的所在, 也是审美的核心, 更是悲剧真正的含义和本质。

古代的爱情信物 篇3

簪,古人用来绾住发髻的条状物,以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又称“搔头”。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唐传奇《李章武传》中,李章武取白玉宝簪一枝回赠子妇魂灵。

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中多处写到簪子。第四回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第一次幽会时:“(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银簪,又来插在妇人云髻上。”

第八回通过潘金莲吃醋,带出孟玉楼送给西门庆的簪子:

妇人(潘金莲)又向他头上拔下一根簪儿,拿在手里观看,却是一点油金簪儿,上面钅及 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却是孟玉楼带来的。妇人猜做那个唱的送他的,夺了放在袖子里,说道:“你还不变心哩!奴与你的簪儿那里去了?”西门庆道:“你那根簪子,前日因酒醉跌下马来,把帽子落了,头发散开,寻时就不见了。”妇人将手在向西门庆脸边弹个响榧子,道:“哥哥儿,你醉的眼恁花了,哄三岁孩儿也不信!”

潘金莲随即拿出自己着意准备给西门庆上寿的四样礼物,其中就有一根并头莲瓣簪子。簪子上还钅及 着五言四句诗一首:

奴有并头莲,赠与君关髻。

凡事同头上,切勿轻相弃。

第十二回中,潘金莲与琴童私通,将自己的金裹头簪子两三根送给琴童戴在头上。

第十三回,西门庆与李瓶儿第一次幽会时:“妇人(李瓶儿)便向头上关顶的金簪儿拔下两根来,递与西门庆。”

簪子是古时男女用来绾发的饰物,《金瓶梅》中不仅多处写到簪子,而且第一次写到簪子上的刻字,从而可以看出簪子在明代特有的传情达意功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情人或夫妇别离时,往往分钗各执一股,以为别离之后相思寄情之物,待到他日重逢再合在一起。“钗分”即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宋代吴潜《蝶恋花·吴中赵园》:“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表述这种离情。

唐传奇《长恨传》:“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太真)指碧衣(侍女)取钿合金钗,各折其半,授使者。”白居易《长恨歌》亦云:“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钿合,即钿盒,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杨贵妃与唐明皇之间正是以分钗分钿合表达情愫。

系在衣物上的佩和香囊

佩,《释名》曰:“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倍贰也。有珠、有玉、有容刀、有帨巾、有觽之属也。”

西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中,郑交甫对二女说:“愿请子之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

南朝刘义庆《幽明录·黄原》中,黄原与仙女妙音分手时,妙音“解佩分袂”。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琏“情遗九龙佩”给尤二姐。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一回中,荷生将九龙佩交还红卿,道:

十五年前,你与我灞桥分手,解佩赠我,我后来就给了秋痕。不想秋痕却倾身事了痴珠,将这佩赠给他,如今又还在我两人手里。可见天下事一动不如一静。

一块九龙佩在红卿、韩荷生、秋痕、韦痴珠之间的传递皆出于“情”字,在这篇小说中,这块九龙佩不仅揭示人物之间关系,无疑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妙用。

香囊,盛香料的小囊,佩于身或悬于帐以为饰物。古时又称容臭、香包、香缨、香袋、香球、荷包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纵,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郑玄注:“容臭,香物也。”就是说,青年人早晨向长辈请安时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作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三国时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女子表示要将香囊送给情人系在肘上。

东晋干宝《搜神记·河伯婿》:“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北齐颜之推《冤魂志·孙元弼》:“元弼又见华期带佩桃英麝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黛玉送给宝玉的香囊被宝玉藏在里面贴身戴着,眼下黛玉又在为宝玉做着另一个精致的小香囊。

戴在手上的指环(戒指)

指环,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小环,戴在指上。关于它的来历,《事物纪原》说:“《五经要义》曰: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着右手,退者着左手。今有指环,此之遗事也。本三代之制。”指环后来泛作饰物,今称戒指。

魏晋时戴祚《甄异传·秦树》中,女鬼“以指环一双赠之(秦树),结置衣带,相送出门”。

《穷怪录·萧總》:“神女手执一玉指环,谓曰:‘此妾常服玩,未曾离手,今永别,宁不相遗!愿郎穿指,慎勿忘心。’總曰:“幸见顾録,感恨徒深。执此怀中,终身是宝。’”

唐代李景亮《李章武传》中,李章武与王氏子妇分别时,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子妇回赠白玉指环一个,又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环在手腕或手臂上的腕囊和钏

腕囊,环在手腕上的小香囊一类。

东晋陶潜《搜神后记·袁相根硕》载,二女“乃以一腕囊与根等”。

南朝齐梁时吴均《续齐谐记·王敬伯》篇:“天明将别,各深怨慕。女(鬼)留锦四端、卧具、绣枕、腕囊并佩一双,赠敬伯。敬伯报以牙火笼、玉琴轸。”

钏,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腕钏、臂釧、跳脱、条脱等。《山堂肆考》载:“唐文宗一日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真诰》言:‘安妃有斫粟金跳脱。’是臂饰。”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的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穿在脚上的绣鞋

女子的绣花鞋作为信物出现,当在女子裹小脚成为社会风气之后,因此,在明清小说特别是明代小说中常常见到。

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中,宋蕙莲送给西门庆一只红绣鞋,被西门庆放在“暖房书箧内”,“和些拜帖子纸、排草、安息香,包在一处”。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中,潘寿儿送给张荩一只合色鞋。

古代爱情诗歌欣赏 篇4

姓名 宋扬

学号2012011407

班级 网工1202

故事简介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

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聚。

故事分析

这是一个古代凄美伟大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片段小青搂着被许仙无意刺伤的白素茫然的问道:爱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重要到可以连千年修行都不要,重要到连命都不要,重要到只为了见上一面如此的义无反顾„„小青知道自己做不到,她没有白素那么的多情,她也没有白素那么的执着,因为她的世界不仅仅只要爱情。

她热爱她的家而看不惯药农无止尽的挖药材,她可以因为相谈甚欢而跟和尚能忍成朋友,她为了帮助白素实现爱情梦,可以拉线搭桥建台做戏,她不会将生命等同于那如梦如云烟的情欲,沉浸在那遐想中的虚幻世界不如这天地间采花弄蝶的惬意,本来她们就是一条小蛇,所以小青选择回归她本来的世界,而白素被压在雷锋塔受罚。

法海不懂得爱情,他只知道众生有情,各自有道。人妖相恋,在法海眼里是天理难容,所以他千方百计的要拆散许仙和白素,不是他没有情,恰恰相反。

如果法海没有情,他就不会游走人间除妖降魔,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面临生死的险境;如果法海没有情,他就不会因为白素用真气做药引救百姓而饶她一命;如果法海没有情,他不会最后将他那已经变成蝙蝠妖的弟子能忍留在身边。

正是法海有情,而且是大爱,就是他明白人妖相恋给双方带来的无形伤害,白素的爱本意是为了给许仙快乐,但是她的这份快乐会折许仙的寿命,损许仙的福荫。

假如许仙有一天对于白素给予的这些感到不快乐的话,那又将会是怎样呢?

假如许仙可以接受跟白素在一起的代价,那又将会是怎样呢?

假如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的一番快乐,而不管不顾其他人的生命安危,这真的是爱情吗?

小青其实是在问:爱情是什么?可以让人如此的自私,彻底失控,就像一个无底洞般怎么也填不满。她已经帮姐姐白素做了那么多,而白素还是不满足,白素就想要跟许仙在一起,至于在一起做什么她不管,她就想要这一刻,小青无法理解白素的世界,也不想理解,因为除了那个世界还有其他的世界可以选择。

许仙只是一介贫夫,对于白素的主动投怀送抱,对于这天上掉下的馅饼,他除了不真实之外就是害怕失去。一切来得太快,他甚至没有付出什么,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他不知道白素看上了他哪一点,除了懂一点医术和采一点药材,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能给白素什么。

现在不同了,因为有了白素,为了给她丰裕的生活,为了不让她跟着自己吃苦,为了不失去白素,所以他要奋发向上,为他们的美好未来而拼搏。不要以为这都是白素的功劳,无论有没有白素,许仙都会这么做,只是白素自编自演的先占据了许仙娘子这个位置。

许仙并不在意他的娘子是从哪里来的,他也不在意他的娘子会不会赚钱,因为他的娘子跟他说她什么也不需要,只要能跟他在一起就够了。当许仙熬药去救人的时候,为了帮许仙白素自愿折自己百年的功力而用真气做药引,他们的爱是建立在自损的基础上,到底有多少功力可以耗,有多少寿命可以折?

当有一日白素因为功力耗尽而不能现人形,许仙还能跟她长相厮守吗?

当有一日许仙阳寿已尽,在白素面前垂手而去,那白素又将情何以堪呢?

被白素的怒火袭击得奄奄一息的法海,在朦胧中才反省自己一生兢兢业业护法,为何会落得今日水满金山寺的下场,难道自己就没有错吗?

原来真的是我错了!

知道是自己太执着,当白素在雷锋塔里乞求见许仙最后一面的时候,法海自愿撑起塔的一角,让白素得以夙愿。

只有被压在雷锋塔下,白素才知道自己已经犯下大错,不是因为他跟许仙在一起,而是为了跟许仙在一起的念头,所产生的各种疯狂残暴行为。当欲望被压制的时候,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的时候,彻底失去理性,必须在此时此刻就满足自己的欲望。当白素见不到许仙的时候,完全不理会许仙此时此刻是否危在旦夕,就为了见他,就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心,就因为她不信任别人。当遭到法海拒绝的时候,贸然掀起天灾人祸——水漫金山寺,彻底断送了她和许仙在一起的最后机会。

什么是爱?什么是情?

假如一个人只问:爱情有什么用?它能给我什么好处?我要为它付出什么代价?别人是不是爱我?那他对于别人的幸福是不太关心的,他也不会想到自己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方式是否会损及他人的幸福。

我们已经被教育得太注重个人的成功,都太强调要考虑我们能够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付出什么。

所以我认为 所爱情

爱就是付出,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能付出什么,怎么付出?当你说自己有爱的时候,是否心中有一个清楚的答案呢。

爱情古代诗词 篇5

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

世情恶 人情薄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个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询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女冠子·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爱情传说 篇6

“市场”, 这个神奇的词语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 甚至也存在于人们的感情世界中。市场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存在着买卖双方———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者, 有产品的供应, 也有对产品的需求。在爱情市场上, “爱”与“情”是爱情的产品, 供应方生产“爱”、“情”, 需求方消费“爱”、“情”,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就达到了均衡。除此之外, 在正式成为情侣之前, 男人和女人都在为寻找配偶而竞争, “高富帅”和“白富美”是爱情市场中的稀缺资源, 他们同时拥有财富与仪容。于是, 希望用低成本投入买到高性价比爱情的人常常会冒险一试。这其中就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左右了人世间男女的悲欢离合。恰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所说:“未婚男女在不会使其中至少一方的生活变糟的情况下才会结婚。”[1]132显然, 在一个有效率的爱情市场上, 男女双方都力图使自己的预期效用达到最大化, 这就意味着:1+1≥2”的爱情才可以修成正果, 即男女婚后总效用应当大于那男女婚前总效用。

分析中国古代爱情传说, 才子配佳人的爱情总是以喜剧收尾。才子、佳人均是稀缺资源, 他们的结合应证了贝克尔所说的:“一个有效的婚姻市场总是有完全相称的婚配, 高质量的男子与高质量的女子结婚。”[1]130这样的婚姻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也可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与此相反,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往往以悲剧收尾, 从《牛郎织女》到《白蛇传》, 这些传说反映出:门不当户不对或是阶级不同产生的成本效益失衡, 并最终导致美好爱情的夭折。“山无棱, 江水为竭。冬雷阵阵,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别。” (汉魏乐府《上邪》) ,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自居易《长恨歌》) , 这些震撼人们心灵的誓言背后又有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其中蕴含的又是怎样的经济学哲理呢?

二、成本收益失衡的爱情悲剧

在商品市场中, 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运用到爱情市场上, 要拥有一桩稳定的婚姻, 男女双方的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必须是平衡的。若其中有一方付出的成本大而得到的收益小, 就会造成婚姻的不稳定。由此, 爱情市场上的那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即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量, 与其每增加一单位投入的成本是相等的, 此时他们的婚姻达到均衡。

以戏曲中的陈世美与秦香莲为例。书生陈世美与民女秦香莲本是一对恩爱夫妻。穷秀才与贤惠女的相爱, 成本的付出与获得的收益基本上是均衡的。之后陈世美进京赶考, 一去三年杳无音信, 秦香莲在家里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当她携一双儿女进京寻夫时方知陈世美科考高中状元, 且已娶了皇帝女儿成为东床驸马。此时男方的地位、能力、收入都产生了变化, 爱情的均衡也被打破。如今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成本与收益的比值发生了变化。作为驸马状元的陈世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寒窗苦读的书生了, 在这桩婚姻中他付出的成本已经是大于获得的收益。于是衍生出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陈世美不但不认妻儿还欲加害她们母子。秦香莲百般无奈, 喊冤开封府。最后陈世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公的龙头铡下。这一桩爱情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爱情的均衡在男方地位发生变化后被打破了。“爱”、“情”供方之一男方因为成本收益的不均衡决定放弃生产“爱”甚至“情”, 于是, 爱情的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三、帕累托最优下的爱情均衡

爱情的归宿是婚姻, 门当户对的婚姻模式最易达到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 在该状态上, 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3]高质量的男女结婚, 更容易获得帕累托改进, 愈能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门当户对”的爱情容易实现帕累托最优。元杂剧中, 落难公子与富家小姐私订终身于后花园, 但总有人棒打鸳鸯, 最后落难公子金榜题名中状元, 奉旨完婚, 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开始落难公子和富家小姐是门不当户不对, 但在落难公子中状元后男方的地位、收入都改变了, 使得爱情双方的成本与收益达到了均衡, 由门不当户不对变成了门当户对。

也许有的婚姻中缺乏儿女情长的爱情,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婚姻的效用获得最大化。比如说古代的和亲制度, 不仅使得两国的经济贸易都得到发展还维护了中原王朝大一统的局面。和亲公主与藩王之间起初并不存在爱情, 但这不妨碍婚姻中融入的对国家的“爱”与对人民的“情”。和亲公主带走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等为和亲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都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李唐王朝与东突厥阿史那社尔的联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阿史那社尔与衡阳公主结婚后, 在唐与周边的多次战争中屡立战功, 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统一;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 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 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4]再比如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使得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而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 和亲的双方获得了帕累托改进, 出嫁公主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和平统一, 与公主和亲的藩王也为自己的国家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和政治中的稳定。

四、结论及延伸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以悲剧收尾的根源在于他们的爱情不符合经济学追求最优的本原。事实表明, 那些符合经济学追求最优本原的爱情才有可能以圆满结局, 所以“门当户对, 才子配佳人”, 这些古老的观念在五千年文化的洗礼中仍经久不衰, 并且绵延至今, 依然扎根于爱情世界里。例如:最近轰动社会的富豪征婚事件, 就是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 富豪要的是女方的美貌, 女方爱的是富豪的钱财。然而美貌是贬值资产, 不但贬值, 而且是加速贬值, 随时间流逝, 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一旦消逝, 则价值也随之逝去。但富豪的钱财却是增值资产,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继续增加。于是, 当女方的美貌逐渐逝去时, 富豪必然会觉得自己的支出成本高于获得的收益。这时, 他可能会选择立即退出而不是长期持有。爱情的悲剧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的。

当然, 有人会反对说:“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那些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珍贵的人, 一定不会把财富看的比爱情还珍贵。但俄罗斯的一份调查结论或许更有说服力, 这份调查中表明: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夫妻, 80%都感觉不幸福, 反倒是那些因为功利而结婚的夫妻, 感觉幸福的比例大大超过那些仅仅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4]这里的功利指的就是爱情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这也印证了古人所言的“门当户对,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摘要:“门当户对, 才子佳人”, 这句古话流传了千年, 至今还对人们的婚配观念有所影响。剖析中国古代爱情传说, 其悲喜结局主要是以经济学为根源的, 从而得出结论:只有门当户对的爱情才符合帕累托最优, 才能够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贝克尔.家庭论[M].王献生, 王宇, 译.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52.

[3]和亲[OL].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305.htm.

古代爱情诗歌欣赏 篇7

一、引导学生选择材料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两个论述基本上把握了诗歌内容的本质。无论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四言诗《诗经》,还是发展到唐宋巅峰时代的诗词,无论是以《诗经》为代表的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品,都是对现实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和集中。唐代大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寥寥数语,选用了正午时分农人耘草的细节,突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呼吁人们在享用粮食的同时不要忘了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篇幅虽小,却尺幅千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这样的诗词歌赋举不胜举,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杜甫的《蜀相》等,都能够选取现实生活的点滴细节,精心制作,终成经典。

再来看看学生的作文,在150分钟的时间里,既要完成基础知识方面的测试,还要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除了读读语文书,很少涉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书山题海,让学生的眼光只停留在永远都做不完的练习题上而远离生活。谈到作文素材,学生们只能是捉襟见肘,囊中羞涩,他们所选的材料,要么是司马迁、苏轼、陶渊明等早已作古的文坛圣人,要么是感动中国这类活在电视荧屏中的时代精英,要么是远隔千山万水的梵高、海伦·凯勒,这些高大上的材料并没有让学生的作文给人一种崇高与悲壮,那种东施效颦的拙劣,无病呻吟的造作,常常不堪卒读。

如何改变学生这种舍近求远、舍生求死的选材现状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诗歌欣赏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选择一些传播正能量的材料,发表自己对生活的反思,对生命的思考。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就选用了女儿举报一意孤行违章行车的父亲这样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情与法的冲突等有关生命的选择。再如2016年风靡世界的8岁抗癌男孩多里安“D-strong”的故事,更是彰显了地球村的理念:地球是我家,爱传你我他。一方有需要,万众献真爱。如果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现实,这样发生在身边的例证真是不胜枚举。考生也就不必一动笔就拿苏轼、苏武来说事了。

二、引导学生运用材料

孔子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严羽在《沧浪诗话》里也有相似的表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二者语言虽然有所差别,但大致意思应该相同:只有学习优秀的作品,才有可能达到愿望。中国古典诗歌虽然也有一小部分颇受争议,但绝大多数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既然学生课外没有多少时间去研究作文,我们不妨在有限的时间里,借助欣赏古典诗词,让他们掌握作文的一些技巧,提高作文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把诗歌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如杜甫的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另一种如金嘉运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蹄。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别看它貌不惊人,纤细孱弱,却深得古今文论大家的喜爱,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美它“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那么这首诗到底有什么勾魂摄魄的魔力让这些学界大腕念念不忘呢?

首先,从语言的角度看,这首诗绝对不是以文采取胜,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雕细刻,全篇20个字,妇孺皆知,平实直白。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选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思考,这位女性仅仅是埋怨黄莺吗?前一句话总是后一句话的原因,寥寥数语,描绘出一个思念远在边关的丈夫的女性形象。“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我们慢慢品酌,其所蕴含的情感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确几点,一是从语言的角度看,锦绣辉煌是一种美,能让人耳目一新,出水芙蓉也是一种美,与虚化的、刻意的造作相比,更显得清新脱俗,与众不同。倘若我们不能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那么简单清新,质朴自然也可以别有韵味,绵远悠长,如朱自清的《背影》。二是即便是很粗俗的事物,不值一提的生活小事,只要精雕细琢,也能金樽玉酒,锦帽貂裘。学生读过的《散步》《羚羊木雕》就是例证。

“作诗繁简各有其宜,譬诸众星丽天,孤霞捧日,无不可观。”作诗如此,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在评析诗歌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在作文时,懂得材料的取舍,结构的精妙,手法的精当,语言的自然。只要引导得法,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甚至多课一得,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高深立意

无论是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还是钟嵘所讲的“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都告诉我们诗歌的积极的社会作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诚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凡是一个伟大的诗人,都不只是用文字写诗。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耳得之则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于是我们今天在欣赏古诗的时候,就可以读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遗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匡时济世、忧国忧民之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归隐园田、寄情山水的超脱与豁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以血报国的悲壮,“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的壮志难酬的惆怅。

教师在引导学生赏鉴古典诗歌的内容,探讨诗歌主题,品味诗歌的意趣的同时,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更应该帮助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辩证的眼光来客观地分析身边的人和事,从正能量中感受生活的朝气,生命的美丽,汲取积极奋进的力量,为“民族梦”“中国梦”的实现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能够理智地剖析一些不和谐的现实产生的社会原因、个人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固步自封,泥古不化,一味地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关于“山羊过独木桥”的思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古人早就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凡益之道,与时皆行。”只有穷则思变,才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十年文革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国人民并没有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坐而待毙,而是披荆斩棘,开山劈岭,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终究开辟了“五洋捉鳖、九天揽月”的新纪元。

国学大师刘文典曾经用“观世音菩萨”这五个字概括作文的要诀。“观”就是观察,看。当然,这种看,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用心去看,去思考;“世”乃世故人情;“音”就是作品讲究韵律,富有音乐美;“菩萨”则是指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一朵落花,萌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慨,一泓流水,带来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思,一树梅花,催生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细致地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手中有米,不管是满汉全席,还是江南小吃,自然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欣赏古典诗歌的同时,有目的的学习前人选材构思、立意布局、锤炼语言的技巧,师法古人,却又善时而变。诗歌欣赏的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提高了,作文也不再成为学生苦于应付的难题,倘能达到这个目标,自然是一石三鸟,受益匪浅了。

古代爱情诗句 篇8

1、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2、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5、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6、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7、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8、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0、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11、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12、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3、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14、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1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6、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17、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18、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

2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23、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24、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25、相思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6、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2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8、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29、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3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1、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33、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34、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35、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3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37、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38、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39、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0、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何限!

4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2、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43、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44、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4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46、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

47、犯贱是普遍真理,你我只是其中之一。

48、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4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50、独断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51、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52、海水,除巫山不是。取次花回,伴修道伴君。

53、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不涉昂否,昂须我友。

5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5、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同时生,日日与君好。

56、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57、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8、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9、亲爱的,如今,你就在我身边,我们却不能在阳光下相爱。

60、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61、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6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3、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64、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6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6、梳洗罢,独倚上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洲!

67、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68、蔷薇开出的花朵没有芬芳、想念一个人、怀念一段伤、不流泪、不说话。

6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0、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71、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7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73、尝试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当你感觉受到伤害时,很有可能他也在是被伤害。

7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5、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76、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77、山重重,水纵横,又一村。这片白云,今夜可曾到家门?多少离愁别恨?化作无限温存,都给梦中人。梦中醒来时,为我奏瑶琴。

78、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7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进古代诗歌之美 篇9

一、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多是“串讲法”,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诗歌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含蓄精练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有声有色的图画,还原古代社会生活,模拟古代诗歌创作的场景,创造古色古香的诗歌生存环境,达到学生可见、可换、可动、可体验的真实效果。比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音乐,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地照着人间,此时让学生想象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声韵美,而且感知到词的意境美。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初中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重要举措。在古诗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的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读比赛,开辟诗歌专栏,展示学生诗作和诗歌鉴赏文章,介绍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等。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诗歌。诗歌在学生文章中能起到渲染、铺垫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巧妙运用古代诗歌,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还是展示学生才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可为文章增色不少。巧妙运用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巩固“读”,又促进“写”,一举多得,同时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

1.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音乐美。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组合,它的韵脚、韵律使作品流溢着音乐的旋律,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音乐美,最适宜诵读。只有朗读才能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因此,学习古诗要特别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注意节奏、语气、情感、音调的把握,做到声情并茂,从而提高语感和领悟能力。诗歌感情或是轻松愉快,或是激愤昂扬,或是哀怨悲伤,有的诗歌节奏明快朗畅,有的急促有力,有点低沉缓慢。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采取的形式有:听名家录音;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配乐朗诵;学生集体朗诵;师生合作朗诵;男女声合作朗诵等。

2.在品读中赏析古代诗歌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赏析:

(1)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诗歌讲究锻字炼词,词语的明暗色彩、动静情态、大小高下、情感张力等无一不是通向诗歌内蕴的通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头第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体会“狂”的深刻含义,结合上片内容,学生得出“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太守出猎的雄姿,二是太守出猎的场面,三是太守出猎的豪气。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词语。如辛弃疾的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的含义,结合写作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可怜”一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揣摩多种手法的运用。古诗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个典故,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同时借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重用作者,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含蓄,具有表现力。在学习诗歌须认真精读、细细品味、反复推敲,才能体会到作者炼字遣词的匠心,才能品味到诗歌语言精华。

3.在想象中感受古代诗歌意境美。意境美,是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诗人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的感受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古诗,面对面地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曲共二十八字,用了二十个字写了十个景物,看来好像互不相关,但组合起来却勾画出萧疏、凄凉的画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从诗歌中所感受的意境,有的学生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可见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加深对诗的理解,感受诗歌的神韵,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诗词中用字的传神和内在的精髓。

4.在体验中体味古代诗歌“情”“理”美。“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欣赏诗词,除了体会意境之外,最重要的是感受作者的感情。诗词本身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散发巨大的魅力,一篇好的诗词总是以美好的感情打动人。阅读诗歌就是要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挖掘作品中的深意。只有学生感受到“情”,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学习。比如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体会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伟大的政治抱负;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会诗人深谙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及博大宽广的胸怀。还有的古诗蕴含深刻的哲理,这些深刻哲理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慢慢品读,认真体会。比如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引导学生体会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上一篇:正能量激励人的经典句子下一篇: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