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词

2024-08-09

古代爱情诗词(精选14篇)

古代爱情诗词 篇1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的诗词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浓墨淡彩的一笔,很多经典名句流传于世。下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10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诗词名句,并且给它排了个名次,指标主要有两个: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

第一位、《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经典指数:10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10分

荡气回肠的唐代爱情史诗、凄美迷离的皇家爱情悲剧,流传千古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白居易的这首叙事体长诗《长恨歌》让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形见绌。乐天居士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 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很多经典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体会该诗的深情之处一定要全诗从头到尾阅读,尤其是结尾几句唐明皇在七夕神游月宫时与杨贵妃相会时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场面感人至深。无论经典指数还是深情指数,该诗都是满分,成为冠军当之无愧。

第二位、《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9.5分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第三位、《摸鱼儿》--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9分

这首词的广泛流传要多谢金庸先生笔下的李莫愁如同祥林嫂般整日里挂在嘴上反反复复地吟唱。这哀婉动人、流传千古的佳句对痴情者的感触极深,流露出对感情深深的惆怅和忧伤。生也好,死也罢!紧紧相依相恋,直到生死相随。如此经典和深情使该词荣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探花宝座。

第四位、《雨霖铃》--宋: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8.5分

风流不羁的柳七爷一生大半时间在烟花柳巷里倚红偎翠,有点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连沦落风尘的歌妓的心声都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而在温柔乡浅斟低唱的柳七爷也自然是个多情种子,一曲《雨霖铃》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楼舞场,凄冷秀丽的填词的诉尽了人间离愁别恨,令人感受到难分难舍的款款深情。

第五位、《离思》--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8分

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朝云暮雨的故事自楚国宋玉时就开始传唱,元稹以该故事作为背景来深情追忆亡妻。该诗尤其是前半句太脍炙人口了,经常被痴情者引用。而后半句则表明了作者的超然有一半是因为爱情的,显得用情尚不够深,拉低了该诗的深情指数,但依然凭其传诵不衰而进入五甲。

第六位、《鹊桥仙》——宋:秦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 7分)得分:7.5分

秦少游的这首《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神话传说来歌颂坚贞不移的爱情,当年甫一写出就流传得街知巷闻。尤其下半阙真乃点睛之笔,词意高远,脱俗立新,让人回味无穷,传诵至今。经典指数自然高人一等,深情指数也不遑多让,顺理成章排列第六。

第七位、《一剪梅》——宋: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其实我最喜欢这位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的《声声慢》,那词确实是绝品,只是词风因怀念故国和亡夫而太过凄怨。相对这首《一剪梅》虽也是描写相思成灾,却并不让读者感到心情灰暗,反而对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恩爱的模范夫妻报以会心一笑。也难怪,该词将在沉浸在热恋中那个小媳妇的相思心态描写得太惟妙惟肖了。该词的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并驾齐驱排列第七。

第八位、《长安古意》--唐;卢照邻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这首是精品。作者用鸳鸯和比目鱼常形容恋人或夫妇形影相随,深情眷恋的缠绵美丽,尤其是后半句更是经典,是无数痴男怨女的真实写照。只是我才学疏浅,不知道该诗的创作背景,不知是作者有感而发还是妙手偶得,因为对其用情之深浅不敢妄言,所以深情指数打低了一些,排列第八。

古代爱情诗词 篇2

一、反复诵读, 品味诗词语言

诗词的表现形式是语言, 因此, 品味诗词语言对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音乐性

在古代, 诗词是供人咏唱的歌。因此, 它除了讲究平仄搭配、押韵外, 还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所以, 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呈现给人一种音乐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二、四句中的“烟”“川”“天”押韵, 并且句间平仄相对, 充分显示了一种音乐美。

(二) 古诗词的语言富于建筑美

古诗词在形式上富于建筑美。绝句、律诗、词等各种样式的作品都有其固定的句数、字数, 因此, 结构匀称, 句式整齐, 给人一种视觉美感。

(三) 古诗词的语言准确、凝练

因为古诗词的字数、句数有严格规定, 所以, 古人十分讲究炼字、炼句, 用极短、极精炼的句子表现极丰富的内涵。宋祁的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堪称绝唱。一个“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 而且还写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句中“红”和“绿”把看不到摸不着难以捉摸的“时光”表现得具体可感, 其语言准确、凝练可见一斑。

古代诗词具有音乐性、建筑美、准确、凝练的语言, 充分显示了其美感。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一个十分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必过分咬文嚼字, 在稍加点拨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其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即可, 唯其如此, 学生才能体会到古诗词语言之美。

二、启发想象, 感受诗词画面

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意境美等特征, 二者是相通的。所以,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画面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诗人着眼于秋天雨后的傍晚, 抓住了明月、清泉、山竹、浣女、莲花、渔舟等景物, 用十分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再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阳光普照, 水碧山青, 草木复苏, 万象更新。清风拂面, 送来百花的芳香, 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 溪岸边, 冰雪融尽, 泥土潮湿而松软, 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 衔泥筑巢, 呢呢喃喃。水暖沙温, 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 恬然静睡, 十分娇慷可爱。作者描绘了一幅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如此美丽的画面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但诗毕竟是语言艺术, 有的学生可能感受不到, 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启发学生去想象, 使他们头脑中产生画面, 他们才能享受如此视觉盛宴。具体做法便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画面, 还可借助多媒体、绘画等方式给学生再现画面。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诗词教学肯定会有一个飞跃。

三、引入诗境, 领悟诗词情感

诗境是诗词中描绘的自然、社会环境。王国维说过:“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其笔下的客观事物中, 使自然景物也具备人的感情。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以情为主, 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 唯情所化, 情哀则景哀, 情乐则景乐。”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句中, 明明是作者有感于时事而落泪, 可他偏说“花感时溅泪”;明明是作者因离别之悲而惊心, 笔下却成了“鸟惊心”。这两句诗, 作者不仅仅写了花鸟这两种景物, 更重要的是把感情融入了其中, 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悲。

教师在教授时一定要教会学生从诗境中领悟情感。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只有将学生引入诗境, 学生才能领悟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是以品味语言和感受画面为基础的, 这两点做好了, 诗词自然会引起学生共鸣, 学生进入诗境也就水到渠成了。

趣谈古代光棍诗词 篇3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这首诗来自《诗经·豳风》,意思是说要想砍一根木棍做斧柄,就必須先要用斧头砍木棍,没有斧头,木棍是很难砍的,而想要娶个好妻子,就必须先要寻找媒人,再由媒人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家。如何把这首诗放在现在,它肯定是典型的光棍诗,众多的男光棍们读后,一定会感同身受,与千年前的古人产生共鸣。

要说古代最有名的光棍诗人,非宋代林逋莫属。“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在这首词《相思令·吴山青》中,林逋以女子口吻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与心上人相恋却因故未能永结同心,终致于孤单一生。林逋才华横溢却隐居山间,终身未娶,过着“梅妻鹤子”的恬淡生活,可谓打了一辈子光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代李之仪的这首《卜算子》,每次读来总是那么让人感动。很明显,词中写的是单相思,面对滔滔长江水,无尽的思念绵绵不绝,可是心上人却不知道,不能够相见。这对于害惯了单相思的现代光棍们来说,真是写到了心坎里。

薛涛是古代著名的女光棍诗人。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在这首《池上双凫》一诗中,薛涛借绿池上双宿双飞的凫,向大诗人元稹表白,可惜两人终究天各一方。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才色俱佳的薛涛追求者众多,可是最后却都没有结果,一代才女孤寂一生,让人感叹。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古往今来,众多的单身男女也一直在苦苦追求真爱。品读古代光棍诗词,感受人间千古爱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光棍们早日脱光。

古代伤感爱情诗词 篇4

1.《青玉案》

作者: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渔家傲》

作者:陈袭善

鹫岭峰前阑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情何已。登山临水年年是。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谁与寄?西湖水是相思泪。

3.《一丛花令》

作者: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4.《木兰花》

作者: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5.《迈陂塘》

作者: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6.《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虞美人》

作者:叶梦得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探索 篇5

1. 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我们常会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一所旧式私塾,一位老先生领着一群弟子,捧着线装书,摇头晃脑地读着古诗词,读得津津有味旁若无人,这样的画面常会令我们忍俊不禁,但在旧时,这却是学习古诗文的必由之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所谓保质就是要做到有效诵读,教会学生诵读,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所谓保量,就是要给诵读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除课上要以古诗词诵读为主外,课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或组长考查,或组员互考,或组间竞赛等多形式多层次记诵古诗词,也可以课前两分钟诗词为内容,组织学生齐诵古诗词,如果能坚持经常,则不啻是一个节省时间,熟诵古诗词的好办法。

2. 形式尽可能多变,花样尽量翻新。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对于新形式,他们都会跃跃欲试。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指导学生一些方法。比如:(1)自读自录。学生自录磁带,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班上交流,并由评委评选,选出“最佳朗诵”。(2)互读听写。同桌之间先互读,指出对方优劣,读后再互相听写批改,既培养了朗读能力,又提高了书写水平。(3)听歌唱歌。现在有不少以古诗文作词的歌曲,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教学中都可以教学生唱,以唱促背。学生亦可自己配乐咏唱,一来提高了兴趣,二来深化了记忆。如在教《为学》一文中,开头一段稍长难背,学生配以流行音乐曲调唱诵,效果奇佳。(4)品诗表演。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将一些叙事性较强的篇章通过课本剧、小品等表演出来,既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卖油翁》等。(5)诵诗比赛。即不定期多形式地举行诵诗赛,如“咏春诗会”,看谁背诗数量最朗读,先声夺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朗读和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法,更要欢迎学生指出朗读中的不足,让语文课堂余音绕梁,展现朗读之美。

总之,精彩的语文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创设情多;如默诗接龙,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3. 鼓励学生“敢”写。

一方面,通过学校文学社活动,组织学生订阅一些有关诗词的报纸杂志,创建“诗社”“吟诗会”等小团体,积极营造一种亲近古诗词、走进古诗词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写诗填词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写作古诗词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文学讲座和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常识,让他们接触并了解诗韵、格律、词牌、词谱等知识,为他们揭开唐诗宋词神秘的面纱,同时结合一些精彩的诗词故事或教师自己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走入诗词世界。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写出了一些“作品”,或许是极其稚嫩的,或许是十分平常的,甚至是拙劣的,指导教师都要多给予肯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肯定他们的成绩,就是保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自尊,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正是这难得而可贵的兴趣,推动着学生在古诗词写作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4.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形象美。

形象是诗词中用以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的具体事物。在古诗词中,具体事物的形象和思想感情是相辅相生的,写具体事物的形象能感抽象的思想情感,写抽象的思想情感能见具体事物的形象,充分体现作者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古诗词中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都是经过作者选择、刻画,注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情感的,因而产生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让学生认识这一点,才容易感受到诗词中的美。

4.1 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具有形象美

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的形象:“花”、“鸟”都是美好的事物形象,与“溅泪”、“惊心”相结合,以美景反衬出作者沉痛的心情,更显“感”之深,“恨”之切,充分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中感受到了古诗词形象的艺术美。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景用事,写了十种景物,唤起读者视觉形象。既然写早行,鸡声、月就是典型景物,听到鸡叫,天上还有月亮,就开始收拾行装赶路;既然写早行,人的活动、霜就是典型事物,看到人收拾行装,桥上还有寒霜。旅途之景与梦中之景对比,眼里之景与心里之情完美结合,表现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的思家之情,从十种景物上感受到家乡的美。

4.2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艺术形象美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是一个豪放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这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物形象,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时空,彰显自主学习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浅谈古代诗词教学 篇6

关键词: 诗词 特点 目的 措施 鉴赏

诗词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词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而中学阶段诗词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举三反一进而触类旁通的能力,由反复的认知进而创造,发掘其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事与愿违。长期以来,由于对课堂教学的过分的功利性期望——为高考服务,跟随高考的指挥棒转。教师基本以单方说教为主——自以为是的将完整的诗词按己之意念分解为时代背景、词句含义、表达思想、运用技巧等等方面的归纳强加给学生,重理性的演绎,轻感性的归纳,强求统一、片段的填鸭式的古典诗词的讲解以及以全部训练和测试代替整体阅读鉴赏、文化积淀的诗词阅读方式。自主鉴赏上几乎一直把古典诗词置于青少年的视野之外。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懂得古典诗词的鉴赏,甚至十分的厌恶和害怕。

同学们怕古典作品尤其是诗词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引导失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片面强调鉴赏问题的解答和名言名句的默写,赏析和运用分离,学习状况以传统教学——教师的传授,师生的教学沟通的教学形态来体现的,虽然改进传授法的探索也层出不穷,但始终未出现一种兼顾学生发展全局的方略,各种探索并未脱离传统教学理念范围,结果只是变幻着传统和(学生对教师)接受的招数,并无对教学的彻底改造。

那为什么诗词鉴赏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原因。诗词的的鉴赏之所以成为大部分同学的薄弱环节,一是因为学生阅读视野狭窄,导致阅读欣赏能力能力差,难以把握古典诗词创作规律性的东西;二是由于诗词本身的特点所致:用语含蓄凝练,跳跃性大,讲究余味曲包和弦外之音。同学阅读诗词时感到诗词意象零乱和诗词语言上的不连贯,给鉴赏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三是因为古代的诗词离我们时代较远,学生对时代背景作者等了解很少,因而给学生对诗词的阅读鉴赏造成了很大困难。四学生缺少基本的文学鉴赏知识,再加上古文功底有限,使得诗词鉴赏难上加难。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对症下药以期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1、精选阅读篇目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将常见优秀的诗词筛选找出与学生审美水平相当的诗词,所拟订列举的诗篇要具有代表性并具主题性。让学生读得懂,喜欢读,逐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爱好。

2、优化专题组合

诗词组合的方式灵活机动,或按朝代,或按类型,或按词格,合并类举同类项,分组阅读,多方合作,进行充分的量的积淀,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性认识,理性归纳。

3、阅读经典诗词鉴赏文章,强化对诗词的感性积累

有了一定诗词文本阅读的量的积累,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辅以诗词的鉴赏文章,了解前人或专家有关的鉴赏观点,才能举一反三,有所创新。但因为唐诗宋词有关的鉴赏文章内容往往过于冗长,学生抓不住重点,读时容易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对诗词鉴赏有关内容进行删减重组,以突出重点。

4、延伸拓展——开放视野

因课时的限制,教学任务的制约,教材内容不能充分展开,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学习可以弥补课时学习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使课堂上研究方法、策略得以顺利开展。

5、加强诗词的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也是一样。诗词的美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内觉体验”,放手让学生通过声音产生对文本的审美冲动,透过语言表象感受诗人在作品中营造的情感,领略其精神,在声音的轰鸣中产生共鸣。多方面感知作品,还原认识,获得系统性的体验。

6、了解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古典诗学原则的重要范畴,它讲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统一;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具有含蓄蕴籍和发人形象的美学特征。对富于意境的作品来说,敏锐的语言审美感知能力,究其实就是对其意境的生成力。

7、设身处地的鉴赏诗词

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库恩在《必要的张力》中谈到,阅读一本书不能用现在的方式去阅读过去的文章。

注重古典诗词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材人文涵养对学生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看重学生的语文实践,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对古典诗词的整体把握能力,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完成精神的陶冶,人格的塑造,是学习的本原要义所在。

古代爱情诗词 篇7

2.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 —— 顾况《宫词》

3.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 李涉《楚宫怨二首·其一》

4.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 李白《折杨柳》

5.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 关汉卿《大德歌·冬》

6.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 宋祁《落花》

7.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 江淹《古离别》

8.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9.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 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10.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 —— 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11.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 常建《春词二首》

12.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 毛熙震《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13.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 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14.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15.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 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16.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 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17.蛮姜豆蔻相思味。 —— 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18.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 —— 吴文英《风流子·黄钟商芍药》

19.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 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20.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 —— 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21.寻思难值有情人。 —— 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22.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 —— 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

23.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 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24.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 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25.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 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26.闺中红日奈何长。 ——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27.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 牛峤《更漏子·春夜阑》

28.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 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29.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 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30.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 吴均《登二妃庙》

31.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 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32.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 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33.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 鱼玄机《闺怨》

34.掩妾泪,听君歌。 —— 李白《夜坐吟》

35.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 吴文英《宴清都·秋感》

36.长相思,在长安。 —— 李白《长相思·其一》

37.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38.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 江淹《古离别》

39.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 周邦彦《六丑·落花》

40.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41.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 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42.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 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43.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 —— 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44.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 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古代爱情诗词钢笔字帖 篇8

鹫岭峰前阑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情何已。登山临水年年是。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谁与寄·西湖水是相思泪。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千看千意密一见一怜深。

但若把手指寸斩亦甘心。

并: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南宋·吕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谈古代诗词言别名句 篇9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出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的。白居易《琵琶行》一荆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见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一个百花凋零的末春景色作为分离的背景,必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这些诗句从不同的方面,摄取了凄迷的风景,作为分别的衬托,更加重了别离的愁苦。

另外,也可用明媚的景色来反衬离恨。王夫之《董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诗经·采薇》篇写被征兵士告别家乡的情景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依依杨柳的美好春景,反衬士兵离乡背井,抛亲别友之痛。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之句,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作者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为人传诵,好就好在以美好的花鸟来反衬出感时别恨的情怀,使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反衬手法还可用来渲染叙别。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唱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绝调,高适在《别董大》中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妙词。前者在唐代就谱成乐曲,成为临别时反复弹唱之词,又叫《阳关三叠》。后者也是历来被引作送别抒怀的佳句。但二者的叙别却又不尽相同。王维送别友人,叹知己分手,故人难得,惜别之情依依不舍;而高适却劝慰友人无须留恋故人,朋友满天下,送别之语豪气勃勃。如果按本篇前面所谈三种叙别调子来看,王句偏于哀惋,而高词可算豪放。王维哀惋的叙别情怀,却以乐景衬之,诗的前两句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王维与高适可谓是用反衬手法的圣手。

以景写情之外,更有移情写景的写法,即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让它为离别而动情,使别意更浓。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诗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深为人们所叹服。同时这首绝句开首两句“寒雨连江夜如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也精妙之至,以秋雨连江、烟雨空蒙的景色,渲染出凄清的气氛,既没有写夜晚的叙别,也没有写天明送友人依依不舍的场面,只写雨后晨雾中孤独的远山,不直说人孤,而说山孤,正是以山之孤反衬人之孤。诗人把离别之情移到客观景物中去,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同样的手法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也有类似的佳笔。其中“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联,不说作者送友人是别情依依,却说着“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遍地的绿草充满了浓厚的别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把别情表达得委婉而含蓄。总之,用拟人的手法写景,景即是情,情即是景,情景一体了。

以景抒情的衬托与拟人手法,往往是兼而用之的。上面所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二者兼而有之。再如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句,是叙别中用多种写法写景,使情景交融一体的名句。开头从景物写起,用景物衬托出离恨。作者选取了几种具有深秋特色的景物:黄花、西风、归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绘出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离愁别绪,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张生与莺莺的话别作了铺垫。接着再用一问一答的句式,写出了满川的红叶来。这虽也是写景,但却用拟人、联想等写法,把离愁别恨注入景物之中,使情与景融为一体。试想,如果不是从离人眼中看,满川红叶,不失为一种美景,杜牧就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词。但在离人看来,红叶不但不像美好的春花,而且也不是经霜的秋叶,倒是点点斑斑的血和泪。这样写把强烈的离恨注入到景物之中去了。文中一个“染”字,一个“醉”字同时并用,既写出了神态,又写出了颜色,串起了许许多多的联想,并使枫叶人格化了,浸透了浓烈的别恨离愁,真是以景写情精妙绝伦之笔。

古代诗词中清酒与浊酒的意象 篇10

在诗词歌赋之中, 酒就像是一个散发着浑厚芬芳的幽灵, 在古旧的纸页上诉说着饮者的心情, 或是临风高歌的愉悦、或是梧桐夜雨的凄凉、或是长亭送别的难舍、或是大漠黄沙的豪情。古人离不开酒, 诗词也离不开酒。

古人对酒是喜爱的, 因此给酒取了很多饶有情趣的的别称。比如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 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曹操的《短歌行》中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还有壶觞, “壶觞”本来是指酒杯和酒壶, 有时也可代指酒。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另有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 酒面浮起酒渣, 酒色微绿, 酒的泡沫细如蚁, 故有此名, 后用“绿蚁”来代指新出的酒。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有:“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此外酒的别称还有杯中物、金波、忘忧物……

《周礼》把酒分为“三酒五齐”, 三酒为事酒、昔酒、清酒。事酒为因事之酿, 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 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 为当时酒中之冠。五齐是五种不同成色的酒, 为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泛齐为酒糟浮在酒中, 醴齐是滓、液混合, 盎齐是白色之酒, 缇齐是丹黄色之酒, 沉齐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

可见, 酒可分为清酒和浊酒两类。一般来说, 清酒要比浊酒金贵。古代的酿酒技术不成熟, 因此酿出的酒含有酒糟和渣滓, 因此显得酒很浑浊。古人又在浊酒中加入石炭, 使其沉淀, 取其清澈的酒液饮用, 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

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这里的“清酒”一斗便价值十千钱, 极言酒美价高。李白是诗中之仙, 他嗜酒如命, 也被人成为酒中之仙。但是在这首诗中, 面对美酒佳肴, 他却“停杯投箸不能食”, 形象地显示了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抑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相比较清酒来说, 浊酒被提及的次数要多很多。

杜甫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当时, 杜甫在生命的最后岁月, 流落到夔州。一个“新停”便道出了他身体的衰败, 所以才刚刚停止了饮酒。“浊酒杯”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潦倒, 美酒饮不起, 只能喝一些浑浊的酒。可见其颠沛流离生活的艰难。

浊酒除了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外, 有的还是谦虚地表示, 这是相对于好酒来说的。古时候客人来访, 便会对客人说:请喝杯薄酒、浊洒。比如明朝杨慎的《临江仙》中:“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里面的“浊酒”便是此意。朋友相逢, 喝一壶浊酒叙叙旧, 虽说浊酒, 只是自谦, 不一定是不好的酒。

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中的“腊酒”也是浊酒的一种。腊酒指腊月里自酿的米酒。腊酒在开春后饮用, 外表显得有点浑浊, 但是它有着美酒般的醇美。可见, 浊酒虽然不如清酒价格高, 但是味道却很醇美。

在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暖溶溶玉醅, 白泠泠似水, 多半是相思泪。”这里的“醅”指未滤去糟的酒, 就是浊酒。但是“玉醅”是美酒的意思。在崔莺莺看来, 张生的离开, 使她感到面前的美酒就像是白水一样, 表现出崔莺莺当时心情的黯淡哀伤。

在古人看来, 饮浊酒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辛弃疾的《贺新郎》中:“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醪”指汁滓混合的浊酒。魏晋时期, 人多以纵酒为清高, 于是一些人便把醉酒作为一种求名之道。但是, 他们并不知道浊酒的妙理。言下之意, 只有如陶渊明, 才是真识浊酒之“妙理”者。

可见, 在古代诗词中, 清酒是价格金贵的美酒, 就像是高贵的公主, 很少有人会去痛饮。而浊酒虽然相对便宜一些, 但是它的味道醇厚, 就像朴实的村姑, 更加让人喜爱。使用“浊酒”这个意象, 诗人词人更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感情。

摘要:在古诗词中, 酒是一种常见意象, 并产生许多与酒有关的典故, 酒的意蕴也因此丰富。也因此古人给酒取了很多饶有情趣的别称, 每个别称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清酒与浊酒。

古代的经典爱情诗词赏析 篇11

岳云黯淡湘流急,佳人一去无消息。

又是岁将残,画屏生暮寒。

桑田今变海,此恨终难改。

和泪问归期,来年春到时。

【赏析】

此词题为“忆旧”,道出了作者对曾经相好的恋人苦苦思念的一片深情。

“岳云黯淡湘流急,佳人一去无消息”,这首二句即为全词定下了凄切感伤的基调。“岳云黯淡”似写昔日送别所恋之“佳人”时阴沉沉的天气,实际上也是作者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灰暗心绪的形象写照。由“湘流急”可知“佳人”乃乘舟而去。“急”字显出流水奔涌之态,从中亦可窥见作者对恋人离去甚为焦虑而极不平静的情怀。无情的湘水送走了心爱的恋人,面对着帆影消失、波浪迭起的江面,词人不能不感到无限的惆怅。“湘流急”又引出了“佳人一去无消息”的下文,既含蕴着对“佳人”的埋怨之意,更透露出自己苦苦等待的痴情,至于对恋人的惦念、关切等等心理,尽在不言之中。流年似水,光阴如梭,“又是岁将残”,写出了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又是”意谓时间已过了整整一年,恋人正是在去年“岁将残”的时刻离别而去的。一年来无时无刻不萦回脑际的思念,一年来对早日相聚倾诉衷肠的热切期待,都含蓄在这五个字的感叹之中。当分别的那个季节重又来临的时候,词人澎湃的思潮怎能平静下来呢?面对画屏,他只觉得一阵阵寒意袭上了心头。耿玉真《菩萨蛮》词曾以“芭蕉生暮寒”描述一个温柔多情的女子对外出的丈夫殷切思念的心境,本词的作者则以“画屏生暮寒”抒发自己未能与所爱的“佳人”相聚的凄凉和愁闷的感情,两句均以景传情,堪称异曲同工。

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一、古代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 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

语文是与语言文化相关的学习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涵盖面较为广泛,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前人们所读到的不少诗词名作,不仅意境优美,也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人们开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语文需求,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2. 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它流传至今,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感受古诗词的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文化的传承。任何一种文化要想使其经久不衰,都必须要有人将其传承下去,古诗词文化也一样,如果不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在今天,人们是绝对见不到那些具有韵味的名作的。小学生是未来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学好了古诗词,才能将其更好地传播下去。

二、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1. 教师过于注重诗词文字的翻译

古诗词文化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一样,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部分老师甚至觉得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注重对诗词文字的解释,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导致学生无法感受诗词的意境,觉得诗词学习枯燥无比。

2. 教学受考试的影响大

目前,在考试中古诗词的考试题型较为单一,主要有诗词默写和诗歌分析两种。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更高的分数,不管学生愿不愿意,理解诗歌没有,只一味要求学生将考试时可能会考到的篇目背诵下来。同时,在考试时诗歌分析也是考试的一个大类,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诗词教学时,也多是以逐句逐句的分析诗歌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感受诗歌的美,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三、古代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

1. 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说到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寓情”,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是最为常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小学生真正地学到诗歌的精髓,就不能完全按照考试的考题来,而是应当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正式的讲解之前,先讲一讲作者做诗的原因和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如王安石为什么要泊船瓜洲,张籍又是为什么“欲作家书意万重”,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讲解人物经历融入感情,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适当联想,描绘诗歌美丽画卷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没有高中生那样丰富的阅读量,缺乏深厚的文学积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丰富的。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都是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不少诗词里都含有十分优美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想象能力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联想,描绘出诗歌的美丽画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时候,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大气磅礴,富有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也想象一下,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通过联想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古诗词。

3. 运用诗人故事,感染学生

在我国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许多诗人的人生经历都十分丰富,如屡试不中的张继曾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下听了一夜的钟声,而壮志未酬的辛弃疾也曾在夜里挑灯看剑,感叹英雄气短。

诗歌的世界是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这些著名的诗人忧国忧民,怀抱着一个赤子之心。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与诗人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可以感染学生,而且还能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从更深层次理解诗歌,提升自己的品味,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小学阶段做好古诗词教学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好古诗词更多的是为了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小学生是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复兴民族的伟大使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莉.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5).

对古代《四大诗词家》佳作研析 篇13

关键词: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1.题解:李白(生于701年—卒于762年),他是唐朝伟大的具有强列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就其诗篇作品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它是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纵观他一生,人格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以善描的画笔渲染祖国壮丽的山河。被后人誉为“诗仙”。

正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赏析:本诗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游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吸引着读者。游客在他乡的人,谁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吧:白天忙于事务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在心头泛起波澜;此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游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美景。

2.题解: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是唐朝伟大诗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了解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人。他对乐府诗创作促成了新乐府时期的发展。杜甫在五七律上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突出显著了他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被奉为「诗圣」。

正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春望》写于(757)是一首情最浓、意最深、格最高的现实主义绝唱之一。好诗都是诗人高贵感情的结晶.读着这个名篇,我们最鲜明的感受是: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是如此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痛苦息息相连.他绝不低低切切地为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间虫鸣似的叹息,而是应合着时代的主旋律,如果我们把"诗史"的含义理解得宽泛一些,把考察问题的重点放在是否表现了时代矛盾与时代情绪上,那么《春望》这样的抒情之作也是最杰出的"诗史"之篇。战乱环境里的人之常情,所以获得千载读者的共鸣.末联自我描绘发白而短的愁苦之状,形象地突出了诗人浓重的忧患意识.老杜之所以为老杜,就在于他处于国运危急之秋而无时不表露出哲人的忧患意识。

3.题解: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唐朝现实派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正文:《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主要空灵浑成,对仗得体,此体材少见佳作。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此诗是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佳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是具有对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描写野草生命的历使语言之美,后四句着重描写其共时语言之美。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4.题解: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恣肆,明白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被后人誉为千古文豪。

正文:《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本诗创作于(1077)诗人写景状物的高妙之处往往在于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化动为静的功力。以往前人写月,常常着眼于月之静态之美,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而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华丽,意味深长。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他才能写出“今生今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样的诗句,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对前途未卜的一种隐忧。

古代爱情诗词 篇14

姓名 宋扬

学号2012011407

班级 网工1202

故事简介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

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聚。

故事分析

这是一个古代凄美伟大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片段小青搂着被许仙无意刺伤的白素茫然的问道:爱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重要到可以连千年修行都不要,重要到连命都不要,重要到只为了见上一面如此的义无反顾„„小青知道自己做不到,她没有白素那么的多情,她也没有白素那么的执着,因为她的世界不仅仅只要爱情。

她热爱她的家而看不惯药农无止尽的挖药材,她可以因为相谈甚欢而跟和尚能忍成朋友,她为了帮助白素实现爱情梦,可以拉线搭桥建台做戏,她不会将生命等同于那如梦如云烟的情欲,沉浸在那遐想中的虚幻世界不如这天地间采花弄蝶的惬意,本来她们就是一条小蛇,所以小青选择回归她本来的世界,而白素被压在雷锋塔受罚。

法海不懂得爱情,他只知道众生有情,各自有道。人妖相恋,在法海眼里是天理难容,所以他千方百计的要拆散许仙和白素,不是他没有情,恰恰相反。

如果法海没有情,他就不会游走人间除妖降魔,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面临生死的险境;如果法海没有情,他就不会因为白素用真气做药引救百姓而饶她一命;如果法海没有情,他不会最后将他那已经变成蝙蝠妖的弟子能忍留在身边。

正是法海有情,而且是大爱,就是他明白人妖相恋给双方带来的无形伤害,白素的爱本意是为了给许仙快乐,但是她的这份快乐会折许仙的寿命,损许仙的福荫。

假如许仙有一天对于白素给予的这些感到不快乐的话,那又将会是怎样呢?

假如许仙可以接受跟白素在一起的代价,那又将会是怎样呢?

假如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的一番快乐,而不管不顾其他人的生命安危,这真的是爱情吗?

小青其实是在问:爱情是什么?可以让人如此的自私,彻底失控,就像一个无底洞般怎么也填不满。她已经帮姐姐白素做了那么多,而白素还是不满足,白素就想要跟许仙在一起,至于在一起做什么她不管,她就想要这一刻,小青无法理解白素的世界,也不想理解,因为除了那个世界还有其他的世界可以选择。

许仙只是一介贫夫,对于白素的主动投怀送抱,对于这天上掉下的馅饼,他除了不真实之外就是害怕失去。一切来得太快,他甚至没有付出什么,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他不知道白素看上了他哪一点,除了懂一点医术和采一点药材,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能给白素什么。

现在不同了,因为有了白素,为了给她丰裕的生活,为了不让她跟着自己吃苦,为了不失去白素,所以他要奋发向上,为他们的美好未来而拼搏。不要以为这都是白素的功劳,无论有没有白素,许仙都会这么做,只是白素自编自演的先占据了许仙娘子这个位置。

许仙并不在意他的娘子是从哪里来的,他也不在意他的娘子会不会赚钱,因为他的娘子跟他说她什么也不需要,只要能跟他在一起就够了。当许仙熬药去救人的时候,为了帮许仙白素自愿折自己百年的功力而用真气做药引,他们的爱是建立在自损的基础上,到底有多少功力可以耗,有多少寿命可以折?

当有一日白素因为功力耗尽而不能现人形,许仙还能跟她长相厮守吗?

当有一日许仙阳寿已尽,在白素面前垂手而去,那白素又将情何以堪呢?

被白素的怒火袭击得奄奄一息的法海,在朦胧中才反省自己一生兢兢业业护法,为何会落得今日水满金山寺的下场,难道自己就没有错吗?

原来真的是我错了!

知道是自己太执着,当白素在雷锋塔里乞求见许仙最后一面的时候,法海自愿撑起塔的一角,让白素得以夙愿。

只有被压在雷锋塔下,白素才知道自己已经犯下大错,不是因为他跟许仙在一起,而是为了跟许仙在一起的念头,所产生的各种疯狂残暴行为。当欲望被压制的时候,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的时候,彻底失去理性,必须在此时此刻就满足自己的欲望。当白素见不到许仙的时候,完全不理会许仙此时此刻是否危在旦夕,就为了见他,就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心,就因为她不信任别人。当遭到法海拒绝的时候,贸然掀起天灾人祸——水漫金山寺,彻底断送了她和许仙在一起的最后机会。

什么是爱?什么是情?

假如一个人只问:爱情有什么用?它能给我什么好处?我要为它付出什么代价?别人是不是爱我?那他对于别人的幸福是不太关心的,他也不会想到自己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方式是否会损及他人的幸福。

我们已经被教育得太注重个人的成功,都太强调要考虑我们能够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付出什么。

所以我认为 所爱情

爱就是付出,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能付出什么,怎么付出?当你说自己有爱的时候,是否心中有一个清楚的答案呢。

上一篇:关于跑步的日记100字下一篇:最美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