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日诗词(精选15篇)
古代夏日诗词 篇1
有关夏日诗词九首集锦
蝶恋花
每抱葫芦思旧谱。锦瑟年华,总被尘缘误。望断高山流水处,阳春白雪无人顾。
雨自漂零风自舞。逝者如斯,不独诗家苦?欲醉田园呼酒侣,斜阳却在云行路。
浣溪沙
静待西池千朵红,阑干闲却一帘风。晴岚秀色有无中。
未把葫芦撩绿水,却教诗意贯长虹。醉看斜日罥梧桐。
卜算子
才息午时风,又落黄昏雨。几许清凉入梦窗,蛙鼓随荷鼓。
灯尽五更鸡,曰倚梧桐树。又抱葫芦醉一场,懒道何人妒。
清平乐
行人渐远,莫怪诗心懒。往曰风情存一点,且任星移斗转。
从来独善天涯,孤舟匹马单车。若是乾坤寂寞,何谈秋实春华?
清平乐
余酸未了,已是东方晓。文字飞天真不少,付尔轻轻一笑。
诗词乃我情人,葫芦与我情深。除此别无他物,诸君可去阿门。
七绝·惑
多了葫芦少了诗,天平总处不平时。为何逢夏江郎尽?此惑谁人解我知?
卜算子
温故正当时,犹避桑拿处。一统小楼也尽情,损了葫芦谱。
天道信酬勤,得道何言苦?岁上层楼亦可为,总有朝天路。
七律·夏日杂题
无诗季节岂无求,每日葫芦B打头。薄弱当为舌吐短,稍强许是掌支柔。
闭门修练不知夏,入境清心可作秋。道远志存须孜孜,偕君共上一层楼。
注:”B“一一指降B调。
浣溪沙·葫芦丝随想
一曲葫芦一片天,不知星月不知年。任它风雨度梁园。
腾出时空删旧忆,寻些快乐种心间。人无烦恼即为仙。
古代夏日诗词 篇2
一、反复诵读, 品味诗词语言
诗词的表现形式是语言, 因此, 品味诗词语言对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音乐性
在古代, 诗词是供人咏唱的歌。因此, 它除了讲究平仄搭配、押韵外, 还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所以, 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呈现给人一种音乐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二、四句中的“烟”“川”“天”押韵, 并且句间平仄相对, 充分显示了一种音乐美。
(二) 古诗词的语言富于建筑美
古诗词在形式上富于建筑美。绝句、律诗、词等各种样式的作品都有其固定的句数、字数, 因此, 结构匀称, 句式整齐, 给人一种视觉美感。
(三) 古诗词的语言准确、凝练
因为古诗词的字数、句数有严格规定, 所以, 古人十分讲究炼字、炼句, 用极短、极精炼的句子表现极丰富的内涵。宋祁的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堪称绝唱。一个“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 而且还写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句中“红”和“绿”把看不到摸不着难以捉摸的“时光”表现得具体可感, 其语言准确、凝练可见一斑。
古代诗词具有音乐性、建筑美、准确、凝练的语言, 充分显示了其美感。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一个十分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必过分咬文嚼字, 在稍加点拨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其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即可, 唯其如此, 学生才能体会到古诗词语言之美。
二、启发想象, 感受诗词画面
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意境美等特征, 二者是相通的。所以,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画面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诗人着眼于秋天雨后的傍晚, 抓住了明月、清泉、山竹、浣女、莲花、渔舟等景物, 用十分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再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阳光普照, 水碧山青, 草木复苏, 万象更新。清风拂面, 送来百花的芳香, 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 溪岸边, 冰雪融尽, 泥土潮湿而松软, 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 衔泥筑巢, 呢呢喃喃。水暖沙温, 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 恬然静睡, 十分娇慷可爱。作者描绘了一幅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如此美丽的画面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但诗毕竟是语言艺术, 有的学生可能感受不到, 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启发学生去想象, 使他们头脑中产生画面, 他们才能享受如此视觉盛宴。具体做法便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画面, 还可借助多媒体、绘画等方式给学生再现画面。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诗词教学肯定会有一个飞跃。
三、引入诗境, 领悟诗词情感
诗境是诗词中描绘的自然、社会环境。王国维说过:“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其笔下的客观事物中, 使自然景物也具备人的感情。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以情为主, 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 唯情所化, 情哀则景哀, 情乐则景乐。”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句中, 明明是作者有感于时事而落泪, 可他偏说“花感时溅泪”;明明是作者因离别之悲而惊心, 笔下却成了“鸟惊心”。这两句诗, 作者不仅仅写了花鸟这两种景物, 更重要的是把感情融入了其中, 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悲。
教师在教授时一定要教会学生从诗境中领悟情感。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只有将学生引入诗境, 学生才能领悟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是以品味语言和感受画面为基础的, 这两点做好了, 诗词自然会引起学生共鸣, 学生进入诗境也就水到渠成了。
古诗词里的夏日情怀 篇3
发散思维:要是让雏莺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来尝试:“远望树荫连绵成绿色的山峦/飞回家会不会误闯邻居的门槛/且听,妈妈在吹口哨迎我/迷一小段路,就为了衔一颗酸梅回家/给妈妈泡茶解渴……”
开车带宝宝到乡下农家借宿,最好院子的前面对着一片荷塘,院子里有老祖宗开掘的老井。一到夏天,农家奶奶就摘来自家地里种的瓜果,把它们装在细网兜里,拴上长绳,缓缓吊进井水里。下午骤雨初歇,满院子都是荷花的香气,吊起装瓜果的网兜,拍开小香瓜一尝,真甜,还有一股井下特有的寒气,尽去暑热。妈妈就念这两句诗给宝宝听,说的正是眼前的场景呀!
发散思维:要是让荷花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让宝宝来尝试一下:“一支红樱枪/枪头倔强地刺向天空/哗啦,绷不住笑声/爆开成红荷花/上面举起莲蓬,下面生出嫩藕/一样是美味,等着井水激寒……”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不是出游好时节?那可不一定!带宝宝去游人罕至的乡村,落脚在小客栈里,宝宝会发现,时断时续的黄梅雨让小桥、酒家、稻田、池塘都陷在一片烟雨朦胧中,四周都是青蛙们快活的叫声。这时节也少不了走亲访友的人啊,到了傍晚,当地人提着一种防风防雨的六角玻璃灯,穿街走巷过小桥,来找挚友聊天下棋。妈妈念这四句诗给宝宝听,让他感知一下等朋友来约谈,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主人只好一个人下起棋来的那种无奈和悠闲,以及悠闲中隐隐的渴盼——无论如何,天雨路滑,你不来我不怪你;但你要是来了,哪怕迟到了,我也很高兴呀!
发散思维:要是让池中蛙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让宝宝来尝试一下:“雨下得越欢/我越高兴/天上有无数莲蓬头/放水,加入我们的狂欢/我是青蛙里的超级女声/飙一个高音/唱醒了你的梦/听,有人敲打近处的荷叶/是下棋的好友来叩门……”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在树林深处,路的尽头,妈妈牵手宝宝,自然而然地吟出了这样四句诗,它仿佛是眼前场景的活化: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绿树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接着,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拍摄了一个稍纵即逝、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令还没到盛夏,荷叶刚出水面,还没有来得及伸展开来,一只小蜻蜓已飞来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读这四句诗,是不是有一种轻柔安宁的情感在心头弥漫,赶走了夏日的焦燥?
发散思维:要是让蜻蜓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写一首诗,赞美夏日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吧:“我不是遥控直升机/我是蜻蜓,走多远的路都不需空中加油/我从一朵花盘旋到另一朵花/不为工作,不为授粉/只为嗅嗅花香/只为临水照见自己透明的翅膀/和好奇的大眼/如何反映出天光水影。”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给宝宝涂好防晒霜,到蒸腾着麦香和太阳热力的麦田里去吧,“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啊,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想快点把活干完。”“惜”字在这里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生怕浪费一点时间的强烈感情。妈妈可以趁机问问宝宝:“夏日白天这样长,我们是不是应当珍惜时间呢?”
发散思维:要是让新麦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有关夏日清晨的古诗词 篇4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夏日清晨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出》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散云作雾恰昏昏,收雾依前复作云。
一面红金大圆镜,尽销云雾照乾坤。
【七绝·观海上日出(新韵)】
枫月西行叶叶红,清风卷浪辩晨钟。
雄鸡唱尽生红日,半露曚妆半梦中。
【七绝·海上日出】
早凉渐水冷寒心,海懒天闲绝啸音。
刹那火轮乘浪起,风翻揉碎满怀金。
【海上日出】
万丈光芒染海风,波涛汹涌四时同。
雄鹰展翅三千里,日月乾坤一线中。
【七律·盛夏观海上日出】
经夜沉浸该雪凉,龙池况接北冰洋。
朝云但薄难成抱,海水虽深岂可藏。
乍出轻烧天一半,旋行怒射热千芒。
颜容不老炎光布,谁比雄姿豪气张。
《凌晨早朝》
虞世南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
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晨出郡舍林下》
张九龄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
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咏初日》
宋·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登泰山》(外三十六首)
清·宋思仁
绝磴千盘近紫穹,最高峰顶独梯空。
天门依约开金钥,云路苍茫挂玉虹。
蔓草久荒秦氏碣,青松多荫梵王宫。
神州回首斜阳里,九点烟横一气中。
偶书
唐·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古代哲理诗词 篇5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辩正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六、《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借助方塘,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注意方法,防止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的知识,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这首诗形象新颖,情趣盎然,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精警简括,逸趣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诗的重点在后两句,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浮云遮望眼”,结合当时的现实,可以理解为暗指那些阻挠变法革新的顽固分子。诗人登高抒怀,含蓄而又坚定的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不畏艰险,锐意革新的远大抱负。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荀子《劝学》中也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来站得高,比起站得不高还真有优势。在学习中,如果你比别人站得高,当然也就会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面。可如何方能站得高,绝不像爬上山顶,登上楼顶那样容易。你的知识积淀要比别人厚,你掌握的方法要比别人好,你的头脑要比别人灵活,你的眼光才能比别人锐利,你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比别人新,你的思想才能比别人深刻。
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结尾两句写当前实感,眼界更阔,立足更远,不仅表达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诗人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热力和激情。这首诗气势宏大,意境高远,言论与形象相得益彰,哲理与诗情完美统一,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
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抓住古原草的特性,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唱。
十一、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清华隽朗,高标逸韵。诗人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首诗寄哲理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十二、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开朗达观,表现出愈挫愈坚,积极进取的精神,揭示了新陈代谢之理。这首诗诗情跌宕,寓意深远,沉郁的意境中又显出豪迈之风。
十三、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不肯服输,于是诗人放下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十四、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代伤感诗词句子 篇6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平乐》)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段克己《蝶恋花》)
千古盈亏休问(王沂孙《眉妩》)
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仇远《思佳客》)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杨慎《鹧鸪天》)
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赵南星《水龙吟》)
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绿绮手中弹,挥弦白雪寒(陈洪绶《菩萨蛮》)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朱彝尊《解佩令》)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陈维崧《好事近》)
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王士稹《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处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
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
谁知千夜里,各对一灯红(蒋士铨《水调歌头》)
石倘能言,也应似我,望古增呜咽(王仁溥《念奴娇》)
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张惠言《木兰花慢》)
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王鹏运《点绛唇》)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水。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王鹏运《浪淘沙》)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项鸿祚《水龙吟》)
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谭献《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探索 篇7
1. 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我们常会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一所旧式私塾,一位老先生领着一群弟子,捧着线装书,摇头晃脑地读着古诗词,读得津津有味旁若无人,这样的画面常会令我们忍俊不禁,但在旧时,这却是学习古诗文的必由之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所谓保质就是要做到有效诵读,教会学生诵读,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所谓保量,就是要给诵读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除课上要以古诗词诵读为主外,课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或组长考查,或组员互考,或组间竞赛等多形式多层次记诵古诗词,也可以课前两分钟诗词为内容,组织学生齐诵古诗词,如果能坚持经常,则不啻是一个节省时间,熟诵古诗词的好办法。
2. 形式尽可能多变,花样尽量翻新。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对于新形式,他们都会跃跃欲试。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指导学生一些方法。比如:(1)自读自录。学生自录磁带,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班上交流,并由评委评选,选出“最佳朗诵”。(2)互读听写。同桌之间先互读,指出对方优劣,读后再互相听写批改,既培养了朗读能力,又提高了书写水平。(3)听歌唱歌。现在有不少以古诗文作词的歌曲,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教学中都可以教学生唱,以唱促背。学生亦可自己配乐咏唱,一来提高了兴趣,二来深化了记忆。如在教《为学》一文中,开头一段稍长难背,学生配以流行音乐曲调唱诵,效果奇佳。(4)品诗表演。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将一些叙事性较强的篇章通过课本剧、小品等表演出来,既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卖油翁》等。(5)诵诗比赛。即不定期多形式地举行诵诗赛,如“咏春诗会”,看谁背诗数量最朗读,先声夺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朗读和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法,更要欢迎学生指出朗读中的不足,让语文课堂余音绕梁,展现朗读之美。
总之,精彩的语文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创设情多;如默诗接龙,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3. 鼓励学生“敢”写。
一方面,通过学校文学社活动,组织学生订阅一些有关诗词的报纸杂志,创建“诗社”“吟诗会”等小团体,积极营造一种亲近古诗词、走进古诗词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写诗填词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写作古诗词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文学讲座和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常识,让他们接触并了解诗韵、格律、词牌、词谱等知识,为他们揭开唐诗宋词神秘的面纱,同时结合一些精彩的诗词故事或教师自己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走入诗词世界。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写出了一些“作品”,或许是极其稚嫩的,或许是十分平常的,甚至是拙劣的,指导教师都要多给予肯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肯定他们的成绩,就是保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自尊,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正是这难得而可贵的兴趣,推动着学生在古诗词写作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4.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形象美。
形象是诗词中用以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的具体事物。在古诗词中,具体事物的形象和思想感情是相辅相生的,写具体事物的形象能感抽象的思想情感,写抽象的思想情感能见具体事物的形象,充分体现作者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古诗词中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都是经过作者选择、刻画,注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情感的,因而产生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让学生认识这一点,才容易感受到诗词中的美。
4.1 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具有形象美
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的形象:“花”、“鸟”都是美好的事物形象,与“溅泪”、“惊心”相结合,以美景反衬出作者沉痛的心情,更显“感”之深,“恨”之切,充分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中感受到了古诗词形象的艺术美。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景用事,写了十种景物,唤起读者视觉形象。既然写早行,鸡声、月就是典型景物,听到鸡叫,天上还有月亮,就开始收拾行装赶路;既然写早行,人的活动、霜就是典型事物,看到人收拾行装,桥上还有寒霜。旅途之景与梦中之景对比,眼里之景与心里之情完美结合,表现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的思家之情,从十种景物上感受到家乡的美。
4.2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艺术形象美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是一个豪放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这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物形象,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时空,彰显自主学习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古代诗词鉴赏教法初探 篇8
[关键词]古代诗词语文高考应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近几年的高考复习教学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的说来。可以从读诗和答题两个方面人手。
先说读诗:
首先,研读题目。大多数的古诗词的标题一般能揭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示诗歌的类别,特别是感怀诗和怀古诗,标题的指向非常明确,抓住了这些信息,就能大体知道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事。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第二,明白写了什么。
A破解文句:
疏通字面障碍,把握重要词语,破解言面之意。
B聚焦景物(诗中展示的形象事物)
确认描写对象(景物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再现形象事物。
第三、明白怎么写的,即辨析手法技巧。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衬托(正反)、虚写、实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象征、以小见大、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白描、工笔等;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对偶、双关、通感等。
表达方式:叙事、抒情、议论、描写等。
第四、明白为什么这么写,解读作者情思(作者寄寓的抽象情思)。
观察景物特点:体味抒情语句;注重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读解言外之意。
以上说的是如何读诗,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答题呢?根据不同题型,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作答。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层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对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判断。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 篇9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4,凤求凰
作者:司马相如
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5,唐代歌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6,离思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7,钗头凤
作者: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作者:唐婉(陆游前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8,卜算子
作者: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古代爱情诗词完整 篇10
在茫茫人海中,爱与被爱,都是幸运的。如果彼此相爱,心有灵犀,就该珍惜每一次相遇,每一次心跳;如果是一相情愿,或者一方已没了感觉,就放手他(她)走,就当是过眼烟云,花开花落。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玉楼春》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蝶恋花》
满·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令》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古代诗词课外阅读指导原则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 古代诗词 阅读鉴赏
中学阶段的古代诗词教学,如果单纯依靠课本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讲解,自然对诗人及其作品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同时也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要改变这一不利的状况,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以指导课外选读李清照的词为例,谈谈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全面性的原则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词,首先我们要弄清课本所选的作家作品及选择该作家作品的用意,然后把课本所选的作品所涉及作家的整体认识作出评估,分析课本所选的作品可让对学生认识了作家的那些方面,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补充那些课外诗词,让学生可以全面地理解这位古代的诗词作家。例如,我们通过查证中学阶段一共把李清照的三首词作选进课本,这些词作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学生在课内通过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了解到词人年轻时代那种天真可爱的性格和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快乐与美妙;又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会词人的孤单寂寞的心境,看到了她比起那秋天的黄菊更为清癯消瘦的身影;更在《声声慢·寻寻觅觅》感受了词人那份对故国家乡的思念之情。但是,单从这三首诗歌我们很难全面地了解李清照的词作,要知道李清照作品除了抒发闲情别怨、思乡念国的情怀外,她还在词作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思想,这种叛逆思想产生是由于李清照从小就有别于普通恪守闺苑的弱女“才媛”,希望能像男子一样干一番事业。但是在当时男尊女卑思想的环境中,她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也是枉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使她陷入失望和苦闷之中,唯一可以解脱的就是通过诗词把这份感情流露出来。因此,我为学生课外选读了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体会她通过诗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图景,以一只高举远飞的大鹏形象,有力地映衬词人那种豪迈健举的气概。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位古代历史上出类拔萃、成就巨大的女作家的词作丰富的思想内容。
二、补充性的原则
课外选读除了顾及对诗人诗词的全面了解外,还应注意选读的诗词对选入课本的诗词起到补充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声声慢》接触到“酒”这一意象,用“三杯两盏”说明酒少,且用“淡”酒质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李清照真的酒量好,还是借酒消愁呢?为了解开学生心里的疑团,我让他们回顾了她早年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道:“浓睡不消残酒。”以睡写酒,清晨残酒未消,可知她喝下大量的酒,词人为什么喝酒,她不肯说明,但我们从她因风雨而饮酒来看,应当是风雨使词人产生了怜春、惜春的淡淡哀愁,于是才去饮酒,这“残酒”不正是作者惜春之情的真实反映吗?从中我们可以见其“残酒”中的深层含义——淡淡的“哀愁”。再来看《声声慢》这首词,诗词作于北宋灭亡,李清照南逃,丈夫去世之后的一个深秋的黄昏。精神失去寄托的李清照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于是作者在“寻寻觅觅”,希望能找到一点寄托和安慰,然而寻觅的结果是一片“冷冷清清”的现实,既看不到北伐抗金的举动,也听不到出征战马的嘶鸣,失去的国土和以往的幸福一去不返。怎能不让人“凄惨戚”?词人接着写这种心境产生的原因,秋季气候多变,乍寒乍暖,引起她的哀愁,自然界的秋天“乍暖还寒”挺不好过的,然而词人的身世,不也正处于“草木落而变衰”的秋天吗?国家半壁山河沦丧,不也是处于词人黯然伤悲的秋天吗?这“最难将息”表面是指自然气候而言,而实际上也包含了对国家和自身处境担忧。那么词人怎么去排解忧愁呢?“三杯两盏淡酒”,自然是为了借酒消愁。为了更好地补充说明李词中“酒”这一意象,我还指导学生课外选读了李清照的《念奴娇·萧条庭院》,因为这首词能让学生充分品味她的“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中的“扶头酒”的滋味。
三、扩展性的原则
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也很不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往往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如果学生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选读的作品中,这样,把课内知识扩展到课外,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所以,课外选读古代诗词应以扩展学生的知识为原则。学习李清照的词作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品味她的“真”、“深”、“细”、“婉”的风格。也就是品味词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更不矫揉造作,爱也罢,恨也罢,喜也罢,愁也罢,都坦率而真实地书写出来,是她词里的“真”。另外,词人在感情的开掘上有深度,笔锋能触及到抒情主人公──亦即词人自己──内心世界的最深处。这就是她的“深”。还有她的“细”,就是描写细腻,特别是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尤其细腻。以及她的“婉”,就是曲折尽人意,都是我们体味李清照词作的重点。学生在课内所选的作品里对这四种风格已经初步认识,课外选读她的作品就应选择有利于学生拓展体味她的四种风格词作,于是,我为学生选了《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四首词,让他们扩展体会李词的四大风格,把课本所接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课内课外交错学习,相得益彰。
古代诗词中清酒与浊酒的意象 篇12
在诗词歌赋之中, 酒就像是一个散发着浑厚芬芳的幽灵, 在古旧的纸页上诉说着饮者的心情, 或是临风高歌的愉悦、或是梧桐夜雨的凄凉、或是长亭送别的难舍、或是大漠黄沙的豪情。古人离不开酒, 诗词也离不开酒。
古人对酒是喜爱的, 因此给酒取了很多饶有情趣的的别称。比如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 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曹操的《短歌行》中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还有壶觞, “壶觞”本来是指酒杯和酒壶, 有时也可代指酒。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另有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 酒面浮起酒渣, 酒色微绿, 酒的泡沫细如蚁, 故有此名, 后用“绿蚁”来代指新出的酒。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有:“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此外酒的别称还有杯中物、金波、忘忧物……
《周礼》把酒分为“三酒五齐”, 三酒为事酒、昔酒、清酒。事酒为因事之酿, 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 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 为当时酒中之冠。五齐是五种不同成色的酒, 为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泛齐为酒糟浮在酒中, 醴齐是滓、液混合, 盎齐是白色之酒, 缇齐是丹黄色之酒, 沉齐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
可见, 酒可分为清酒和浊酒两类。一般来说, 清酒要比浊酒金贵。古代的酿酒技术不成熟, 因此酿出的酒含有酒糟和渣滓, 因此显得酒很浑浊。古人又在浊酒中加入石炭, 使其沉淀, 取其清澈的酒液饮用, 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
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这里的“清酒”一斗便价值十千钱, 极言酒美价高。李白是诗中之仙, 他嗜酒如命, 也被人成为酒中之仙。但是在这首诗中, 面对美酒佳肴, 他却“停杯投箸不能食”, 形象地显示了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抑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相比较清酒来说, 浊酒被提及的次数要多很多。
杜甫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当时, 杜甫在生命的最后岁月, 流落到夔州。一个“新停”便道出了他身体的衰败, 所以才刚刚停止了饮酒。“浊酒杯”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潦倒, 美酒饮不起, 只能喝一些浑浊的酒。可见其颠沛流离生活的艰难。
浊酒除了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外, 有的还是谦虚地表示, 这是相对于好酒来说的。古时候客人来访, 便会对客人说:请喝杯薄酒、浊洒。比如明朝杨慎的《临江仙》中:“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里面的“浊酒”便是此意。朋友相逢, 喝一壶浊酒叙叙旧, 虽说浊酒, 只是自谦, 不一定是不好的酒。
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中的“腊酒”也是浊酒的一种。腊酒指腊月里自酿的米酒。腊酒在开春后饮用, 外表显得有点浑浊, 但是它有着美酒般的醇美。可见, 浊酒虽然不如清酒价格高, 但是味道却很醇美。
在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暖溶溶玉醅, 白泠泠似水, 多半是相思泪。”这里的“醅”指未滤去糟的酒, 就是浊酒。但是“玉醅”是美酒的意思。在崔莺莺看来, 张生的离开, 使她感到面前的美酒就像是白水一样, 表现出崔莺莺当时心情的黯淡哀伤。
在古人看来, 饮浊酒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辛弃疾的《贺新郎》中:“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醪”指汁滓混合的浊酒。魏晋时期, 人多以纵酒为清高, 于是一些人便把醉酒作为一种求名之道。但是, 他们并不知道浊酒的妙理。言下之意, 只有如陶渊明, 才是真识浊酒之“妙理”者。
可见, 在古代诗词中, 清酒是价格金贵的美酒, 就像是高贵的公主, 很少有人会去痛饮。而浊酒虽然相对便宜一些, 但是它的味道醇厚, 就像朴实的村姑, 更加让人喜爱。使用“浊酒”这个意象, 诗人词人更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感情。
摘要:在古诗词中, 酒是一种常见意象, 并产生许多与酒有关的典故, 酒的意蕴也因此丰富。也因此古人给酒取了很多饶有情趣的别称, 每个别称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清酒与浊酒。
古代情诗词 篇13
菩 萨 蛮
红绳画板柔荑指,东风燕子双双起,夸俊要争高,更将裙系牢,
牙床和困睡,一任金钗坠。推枕起来迟,纱窗日上时。
菩 萨 蛮
绿窗深伫倾城色,灯花送喜秋波溢,一笑入罗帏,春心不自恃,
雨云情散乱,弱体还羞颜。花嫩不禁抽,春风卒未休。
玉 楼 春
晓窗寂寂春情稠,尽把芳心深意诉,低眉敛翠不胜春,娇啭樱唇红半吐。
匆匆已到欢娱处,轻嗔汨汨连夜雨。枕汗衾热不成眠,更尽灯残天未曙。
满 庭 芳
帘影筛金,簟纹织水,绿荫庭院清幽。夜长人静,消得许多愁。
记得当年月色,小窗外情话绸缪。正欢娱,碧梧初出,桂花方吐蕊,殷勤红叶传来蜜意。
佳妇新逑,帘内锦衣解,恩爱无穷,一任明月下西楼,良宵伴俊雅风流。
须相念,两情长久,年年醉今宵。
望 江 南
江南月,如镜亦如弓,冷落巫山十二峰,朝云暮雨竟无踪,如临广寒宫。
花月地,天意巧为容,不比寻常三五夜,清辉香影隔帘栊,春在画堂中。
临 江 仙
曾在书窗同笔砚,旧友今作新人,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
身惹席香尘,滞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颦。
轻怜痛惜莫辞频,愿郎从此夜,日近日相亲。
卜 算 子
醉柳迷莺,懒风熨草,约郎暂会闲门道。粉墙阴下待郎来,藓痕
印得鞋痕小,玉漏方催,月光渐小,望郎不来心如捣。
避人归倚小围屏,梦魂还在墙外绕。
满 江 红
嫩日舒晴,韶光艳,碧天新霁,正桃腮半吐,莺声初啭。
孤枕乍闻箫管悄,曲屏时听笙簧细。
爱锦蛮柔舌,韵东风,愈娇媚,幽梦醒,
闲愁泥,残香褪,重门闭,巧音芳韵,十分流丽,入柳穿花来又去,
欲求好友真无计。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减木兰花慢
春宵陪宴,歌罢酒澜人正倦,危坐堂中,倏见仙娥出洞房。
博山香尽,素手重添银漏永,织女斜河,月白风清良夜乐。
无 题
眼横秋水,眉扫春山,宝髻儿高绾绿云,绣裙儿低飘翠带。
可怜杨柳腰,堪爱桃花面。
仪容明艳,果然金屋婵娟,举止端庄,洵是香
闺处女。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态若行云,轻似能飞之燕,姿同玉立,娇如解语之花。
眉非怨而常颦,腰非瘦而本细。
古代诗词 篇14
1.《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3.《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破阵子》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蝶恋花》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篇15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一、古代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 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
语文是与语言文化相关的学习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涵盖面较为广泛,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前人们所读到的不少诗词名作,不仅意境优美,也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人们开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语文需求,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2. 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它流传至今,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感受古诗词的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文化的传承。任何一种文化要想使其经久不衰,都必须要有人将其传承下去,古诗词文化也一样,如果不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在今天,人们是绝对见不到那些具有韵味的名作的。小学生是未来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学好了古诗词,才能将其更好地传播下去。
二、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1. 教师过于注重诗词文字的翻译
古诗词文化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一样,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部分老师甚至觉得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注重对诗词文字的解释,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导致学生无法感受诗词的意境,觉得诗词学习枯燥无比。
2. 教学受考试的影响大
目前,在考试中古诗词的考试题型较为单一,主要有诗词默写和诗歌分析两种。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更高的分数,不管学生愿不愿意,理解诗歌没有,只一味要求学生将考试时可能会考到的篇目背诵下来。同时,在考试时诗歌分析也是考试的一个大类,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诗词教学时,也多是以逐句逐句的分析诗歌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感受诗歌的美,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三、古代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
1. 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说到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寓情”,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是最为常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小学生真正地学到诗歌的精髓,就不能完全按照考试的考题来,而是应当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正式的讲解之前,先讲一讲作者做诗的原因和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如王安石为什么要泊船瓜洲,张籍又是为什么“欲作家书意万重”,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讲解人物经历融入感情,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适当联想,描绘诗歌美丽画卷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没有高中生那样丰富的阅读量,缺乏深厚的文学积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丰富的。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都是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不少诗词里都含有十分优美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想象能力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联想,描绘出诗歌的美丽画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时候,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大气磅礴,富有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也想象一下,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通过联想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古诗词。
3. 运用诗人故事,感染学生
在我国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许多诗人的人生经历都十分丰富,如屡试不中的张继曾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下听了一夜的钟声,而壮志未酬的辛弃疾也曾在夜里挑灯看剑,感叹英雄气短。
诗歌的世界是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这些著名的诗人忧国忧民,怀抱着一个赤子之心。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与诗人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可以感染学生,而且还能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从更深层次理解诗歌,提升自己的品味,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小学阶段做好古诗词教学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好古诗词更多的是为了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小学生是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复兴民族的伟大使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莉.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