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井冈山有感(共11篇)
走进井冈山有感 篇1
走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07-11-24来源:梅州日报
□钟利文
在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期间,体验式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接受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育培训。因此,我有幸走进了这所隶属中组部的国家级干部学院,零距离、全方位、立体式地感悟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和魅力,品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
随着体验式教学课程的安排和主讲老师的介绍,我们渐渐被带入了战火纷飞、红米饭南瓜汤的战争年代,我们用心触摸那段光荣而厚重的革命斗争历史时,当年“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燃烧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进行了一次党员主题活动,当聆听着黄仲芳教授讲述的井冈山红军师长张子清那段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事迹的时候,当踏上这片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土地的时候,当面对长眠在这里的四万多名英烈忠魂的时候,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许多同学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默默追思:他们倒下的是身躯,留下的却是不朽的精神啊!
“八角楼的灯光是黎明的曙光,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在苍茫幻觉中,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房中亮着油灯才思泉涌、奋笔疾书、忧国忧民、日夜操劳的身影。抚摸着老人家当年用过的简陋的桌椅板凳、蓑衣斗笠,聆听着年代久远的红军歌曲,思考着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为什么在艰苦卓绝、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对中国革命做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判断?为什么红军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仍然保持着英雄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的进攻?刘浩林老师一堂生动的讲解,解开了我心中的“千千结”。
在大井朱毛旧居前的广场上,我坐在那海罗杉树下“读书石”上,久久不肯起来,想沾沾灵气,找寻读书的感觉。它或许是世界上最简朴的学习场所,但也是人世间最博大的知识宝库。因为70多年前,毛泽东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这块“读书石”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娓娓向人们讲述毛泽东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感人往事。
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在哀乐声中,我们默哀、献上表达我们哀思的小白花,那一刻,我觉得自身的委屈和苦恼与长眠在这里的英灵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啊!我当时噙着眼泪走在排头,心里知道绕墓道一圈走过的小路,将会把我的人生引向共产党人的无悔之路。讲解员的介绍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山间一座小小的坟冢,这里就是当时小井红军医院的书记、红军女战士曾志同志的魂归之处。24168305.DOC
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的墙上挂着曾志年轻时的照片,让人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文静的柔弱女子竟在动荡岁月、医疗设备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肩负着如此重任。解放后她在广东工作时,找到了当年托付给井冈山百姓抚养的儿子,但并没有把儿子带进城里,而是把他留在了养育他的井冈山,以报答井冈山的养育之恩。青山有幸埋忠骨,她生前立下遗嘱,要在百年之后“魂归井冈”,陪伴和她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站在黄洋界哨口的最高峰,面对井冈群峰,我很难把眼前五彩斑斓的秀丽景色和当年浴血拼搏的战场联系起来。可是就在我眼前的这个地方,当年红军战士为保卫红色根据地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以不足1个营的兵力击溃了敌军4个团的进攻,成功地上演了一出军民联合、巧妙布阵、以少胜多的活剧,那种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那种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红色的历史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井冈山得天独厚的风景。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井冈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朱德委员长称之为“天下第一山”。不可否认,今天的井冈山风光是秀美壮观的:五指峰、松涛、云海、龙潭、飞瀑……到处是现代化的盘山公路,百姓安居乐业,正是毛主席词句“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真实写照。今天井冈山的美丽,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保卫下来的;今天井冈山的青翠,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浇灌出来的;今天井冈山的精神是革命先烈们用信念支撑起来的。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在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育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受益终生,历史的教诲和现实的责任,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它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张结业证,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洗礼,情感的震撼,党性的提升。唤醒了胸中的一股豪情,经历了一场重塑自我的人生之路,领悟了一种永恒的“井冈山精神”。
24168305.DOC
走进井冈山有感 篇2
走进校门, 乍一看:整个学校面貌并无特别之处, 似乎与我校相差无几, 再定神一看, 呵, 整个偌大的校园里, 别说是一张废纸, 就是一丁纸屑一片落叶你都找不出来。真是一个清新爽朗, 令人心旷神怡的校园, 你也看不见想象中清洁工拎着垃圾袋去收拾之类的情景。
走进教学楼通道, 与其说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书香气, 不如说就是这几十米通道两旁的墙壁上学生的作品所展现的自信与进取、自由和幸福把笔者给震撼了。墙壁上有一排黑板, 黑板上有学生展示的课堂笔记, 上方有学生的绘画美工作品, 学生的语录牌附, 也有他们洋溢着自信的肖像。如:初三六班杜同学的“我永远相信成功的背后有努力和拼搏”;李同学的“课改是时代的阳光, 我们有幸沐浴阳光茁壮成长”;有袁同学的“演绎学海舞台, 吾为课堂主角, 师生互动沟通书写杜郎口真情”……这是杜郎口孩子们快乐心声的自然流露, 是发自内心精彩响亮的宣言!这些豪言壮语中显出一些稚嫩, 却无不透出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青春灵动, 也渗透了杜郎口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入杜郎的课堂才领略到学生的自我展示是多么精彩;才领略到杜郎口学生的求知欲是多么强烈;才领略到杜郎口学生活得多么自信, 多么充实, 多么有滋味。笔者再次被杜郎口学生的自信深深震撼, 他们让笔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真的, 不是置身其间, 你很难想象, 杜郎口的这群农村学生竟能演绎出比示范课更精彩的课堂。他们大多衣着朴实甚至有点寒酸, 说普通话也带着浓重的乡味儿, 但这些丝毫不妨碍他们展示自己。面对把他们教室后面挤得满满当当的听课教师, 他们毫不怯场, 一站起来就发言, 滔滔不绝, 绘声绘色, 脸上总带着从容自如的微笑, 如有学生对发言者有异议, 立即站起来展开辩论……他们的发言在教师的组织下, 紧张热烈而活泼, 杜郎口教师凭着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能让学生们收放自如、闹而不乱、活而有序。
杜郎口课堂的另一个奇观是“活“。杜郎口课堂乍一看, 很“乱“: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们有的在爬地板;有的蹲下身子写写画画;有的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有的还跑到教室外面的黑板上相互点评。孩子们可坐、可站, 累了可以走动, 允许到其他小组参与交流, 他们一身轻松,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
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给笔者的初步印象, 学生的自信、自主、开放让笔者充满了太多的感动, 感动之余, 笔者寄托了一个梦想:让更多的孩子, 让我们家乡的孩子也能有幸接受杜郎口的教育。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梦想吧。
井冈山培训有感 篇3
为了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科研和教师专业引领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教育厅师资处联合井冈山康辉旅行社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举办“中学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我觉得这是也是对中学特级教师和省学科带头人更加规范,更加有序,更加科学的培养,为进一步推进中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老师老师从一位农村代课老师成长为教育硕士、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她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的先行者,为我国广大农村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教师成长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她认为教育就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能力,给自己的生命成长助推的能力。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柔,以慈善为先行。
李老师的梦想是:打破教师成长的地域的围墙;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打破教育与生活的“围墙”;打破城市与乡村的“围墙";打破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围墙”;打破学科之间的围墙,不断创新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模式,探索课堂教学规律,让老师们在奉献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在创新中享受工作的幸福,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学生的人生!我教了20多年的书,饱尝教师生活的酸甜苦辣。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我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不断追求,我们就能够从教育之中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如果把教育当作饭碗,教育就是谋生的手段,久而久之,我们会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如果把教育当作追求,教育就是事业的舞台,久而久之,我们会身心愉悦桃李芬芳。把教育作为追求,我们就有了正确的航向和前进的目标,就能感受到教育的成功和教育的幸福。这次集中学习我感受颇丰,聆听专家的报告,使我在教育理念、人生观念、生活观念都有了重新认识。同时也感到非常难过和痛心:在中学教师成长与培训方面我们比一线城市落后了十多年!根据姜老师老师介绍:我省特级教师年津贴不到一线城市的十分之一!在教师队伍成长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养机制:由市级学科带头人选拔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再选拔为省特级教师这一流程。对特级教师的管理已形成了一套考核体系。
年青的教师都有追求,可惜很多人难以持久。许多教师刚参加工作时都曾怀揣梦想踏上三尺讲台,都曾立志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激情,丢弃了最初的追求。究其原因,他们的宏大追求一时难以实现,经过一次次的挫折,他们选择丢盔弃甲,最终随波逐流。我常常想,一个人始终要有点追求,教师要有点教育追求,但追求不要过于宏大。特级教师姜老师曾说,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也就是说,我们的追求可能有大有小,但绝对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积极向上的那种姿态。
我认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大爱是教育工作者取得成功的基石。人的生命有限,但爱满天下的精神无限。
由于一些教师知识视野的狭隘,倾听能力的缺席,生命情怀的匮乏,无形地膨胀了师者的威权,一方面在“捧杀”中把学生引向歧途,另一方面在“棒杀”中将学生置于羞愧之境,诚如李政涛教授所言:“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如此这般,教师自然也就难以在课堂上分享到教学相长的愉悦,感受到内在尊严的觉醒,随着时间的延长漠然与倦怠就会接踵而来。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师资严重不足。以往的教师培训一般由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承
担。各级教师在职培训机构基本上缺乏必要的学科建设,不具备完备的学术门类和学术梯队。负责教师培训的教师学历结构参差不齐,无一人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少有。这些教师多年远离中小学教学一线,基本未参加过什么正规培训,很难适应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培训的需要。
教育厅师资处联合井冈山康辉旅行社举办这次培训的另一特色和亮点是: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培训进入尾声,每个学员都领到了一张对讲座意见的问卷表,既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地。这一举措,提高了培训的力度和厚度。
井冈山之行有感心得 篇4
一是忘不了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是灵魂,实事求是闯新路是精髓,艰苦奋斗攻难关是基石,依靠群众求胜利是后盾。这四句话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二是忘不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井冈山斗争,为了中国革命这面旗、这条路,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有4.8万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期间有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毛泽东同志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向全体战士郑重宣布了3条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遂川县城李家坪,又向部队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正是在这样极其通俗朴素而又亲民爱民的军纪规范下,工农革命军渐渐摆脱掉残留在身上的旧军队的种种恶习,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从而产生了最早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是在1929年6月红四军由闽西旧县北上新泉进行休整、准备第三次攻打龙岩时。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从此铸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规”.
井冈山教育培训有感(范文模版) 篇5
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过“八角楼的灯光”和“朱德的扁担”,后来历史考试还答过“三湾改编的伟大意义”。至此,心中就有了一个情节,期盼能够踏上心中憧憬的圣地-----井冈山。岁月如梭,想不到在不惑之年,组织安排到革命圣地去接受党性教育培训,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20011年11月2日晴
出差多次,少有的激动,头晚居然失眠,五点钟就早早起来准备东些,飞机到井冈山机场已是上午十点,急忙举目望望这片神奇而又亲切的土地。迎接我们的李教授,也是这次我们接受培训的主讲老师。培训从到住地的车上就开始了,一路争唱《映山红》、《十送红军》、《红太阳》、《浏阳河》一首首熟悉、亲切的歌谣,心中更多了一份激动。
下午是正式的开班仪式,所有同志都穿上红军衣裤,戴上八角帽,不油然的变得严肃、沉重,一种自然的怀旧和感激之心所使。李老师的精彩讲解,让大家更清晰和重温了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史,尤其讲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时,更是让人震撼,热泪盈眶。“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0011年11月3日晴
井冈山,我们来了。就要到“三湾”了,尽管有三个小时的车程,但自己毫无倦意。三湾是一个美丽清秀的小山村,四面环山。就是这样看来不起眼的山村,却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1927年的9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了这里,开展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了军队要在党的领导之下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下午,相继学习参观了龙江书院、潘龙书院、茅坪、白云寺、象山庵等革命遗址。
龙江书院,依山傍水,视野开阔。当年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总司令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历尽千辛万苦在这里会师,揭开了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朱毛红军威震四方。这里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的发源
地。坐在当年两军会师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简易的门板上,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那种以苦为乐、激情满怀的革命豪情。当年的黑板上,贴着灰黄发旧的国际歌谱和一份写在粗白布上的入党誓词,这是一位刚学会小点汉子的农民,写下的歪歪斜斜的字体,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坚定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子,不惜用生命来作为入党的保证。短短的几行誓词,竟有着9个错别字,但是多少年来,人们从没有怀疑过他对革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无愧于革命信仰高于天。“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务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每一位培训的学员都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着入党誓词。
茅坪是井冈山原土匪袁文才烈士的驻地,毛泽东用真诚换取了信任,由袁文才迎接进驻自己腹地的一个老中医世家,这就是著名的八角楼。期间,毛主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论著。在一楼的前厅,我们默默地感受着巨人的乐观与伟大,当哼唱《八角楼的灯光》时,眼角情不自禁地浸满了泪花:“天上的白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在那样艰辛的环境和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口,这是何等伟大的一种气概。良久我都在激动中,思索中。
晚上学习的会场,大家激情高扬,红歌嘹亮。。。
2011年11月4日晴
今天的行程满满当当。一早乘车来到小井红军医院。从未有过的震撼,既为牺牲的130多位无名烈士------被敌人偷袭,来不及转移的重伤病员;也为当时医疗的条件--------铁锯是手术刀,竹片是手术镊,时常空缺的食盐是消毒液,草甸地铺是病床。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我们静静的默哀,鞠躬。井冈山好大的雾,打湿了我们的心和眼眶。不能忘记的是毛主席的题词:“死难烈士万岁!”
黄洋界是井冈山保卫战最为著名的地方,毛主席在听说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击退敌人四个团取得胜利的时候,诗情毫发,写下了千古名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缅怀着先烈的同时,我们放声高颂。
这次培训安排的体验教学是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蜿蜒、曲折、险峻的羊肠野路,消失在望不到边的云海、森林中。没有亲身体验,你感受不到跋涉的艰辛,没有亲自履历,你体会不到当年崎岖的含义。尽管疲惫,没有一人喊累,尽管全身湿透,没有一人停止,坚持,坚持,再坚持,披荆斩棘,胜利就在前方。
2011年11月5日晴
今天就要离开敬仰的圣地了,心中多了一份惆怅与感念。
离开前,来到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的地方-----大井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默默无语,大家静静地看着资料,瞻仰着烈士的遗迹。井冈山斗争时期两年零四个月,牺牲的总人数达4.8万人,有名有姓的仅15744人,平均每天有约56位先烈牺牲。什么样的文字也不能叙述他们对中国革命的付出,对着无字碑,我深深地三鞠躬,热泪再次盈满了眼眶。“死难烈士万岁!”
再见了,井冈山,神圣的革命摇篮。我敬仰的“天下第一山”。离开您,是因为要回到工作岗位,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事业。我坚信,我会努力的,我会竭力的,我会做到的。
井冈之行有感 篇6
运行部/田飞
9月26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井冈山学习培训活动,让我有机会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光辉历程,悼念革命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井冈山当地环境及现场教学,感悟了井冈山精神,增强了党性修养,在学习培训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井冈山住处的街道,如果有路树妨碍车辆行驶,树枝被锯掉,或其他原因留下的伤口,画上了与树干基本相同的花纹和色彩,达到了近乎完美的衔接,几乎可乱真,之前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因为住处和学习的地方(包括现场教学)分别在不同的方位,每天都要从街道上穿梭两个来回,偶有机会的茶余饭后闲逛,从未见打麻将的情形。
街上穿红军服的人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红军服几乎没有回头率。可以想象络绎不绝(我们学习的学院学院就是29896人,这样的培训学院数十家,以及个人旅游)的人们在上井冈山,但几乎没有看到KTV等娱乐场所的身影。
虽然人群如织,但看不见超过五层的建筑。
井冈山烈士墓刻有15744个在经过斗争中牺牲的名字,可是,井冈山牺牲的革命先烈是48000多人,三分之二的人为革命献出了什么,名字都没留下。
农民将军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47岁孙女甘红梅比村妇还朴素,跑着上讲台,讲述甘将军和龚奶奶的感人故事,跑步出教室。
仅读过两年私塾的川藏(时称康藏)公路创始人、重庆交通大学首任校长、交通部部长助理穰明德在革命生涯、建设祖国的过程中,不懈努力学习,写出了专著《西南公路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密码脑袋王永浚,总在行军途中用被子裹着在马背上睡觉,掉下了,裹上被子上马接着睡。曾守电台7天7夜,4部电台同时响起,准确判断哪一台是重要情报。
当时最年轻、文武兼备的师长张子清,用菜刀、竹镊子做了三次手术,伤口深度溃烂,一次又一次将腐肉剔除。战士们心疼他,每天从伙食中省一点盐,给他洗伤口,而他却一层一层的包起来放在枕头下,当从昏迷中苏醒的他得知重伤员多,把盐献了出来,也献出了29岁的生命。
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曾志的.儿子石来发,因战争原因,一出生就留在了井冈山,7岁养父母战亡,与外婆乞讨度日,多年后,母子在广州相聚。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母亲曾志希望儿子留在身边,但石来发选择回到井冈山,朴实地说:“家里有80岁的老外婆,没有我,她就活不成,我的回去守着她,给她养老送终,人得讲良心啊!”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篇7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峨 眉 山 市 绥 山 三 小
童 伟 勤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纵观我国识字教学的现状,从全局看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整个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识字教学进程缓慢,使读写训练起步迟,质量受到影响。曾有专家指出:“小学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在总体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 ;“识字量可以简明地表示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反映学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识字量低,就没有足够的读写资本,而且识字过程庞杂,要求失当,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不高的识字量理应学得轻轻松松,但普遍的事实是学生并不轻松,识字教学往往环节过多,冗余度大,尤其是字义教学花时多,要求偏高。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积累及认识水平有所忽略,一切从零起步;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去达到超过他们认知水平的理性的高度。学生从识字学习起就尝到了语言的乏味与痛苦,反映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的语言文字,他们学得好沉重。识字评价也很片面,主要依靠形式同一重复多次的书面练习,涉及的内容很局限,较呆板。高分之下忽略了对学生识字能力、识字习惯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估价。针对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以这样的量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低年级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提前阅读呢?通过反复研读,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引起大脑风暴,修正自己的一些不足,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无论是在识字教学理念,还是在识字教学方法策略方面都产生质的改变。
一、研读反思,构建了新的识字教学理念。
1、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
研读了专家的讲座后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树立新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汉字学习“主体观”,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
2、认写分开,及早阅读,加强写字。
《新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会认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常用字,大大提高了低年级的识字量,为及早阅读打好基础。通过学习专家的讲座充分认识到: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能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不要在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浪费时间,疲于奔命,修正了以前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二、探索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专家的引领和生动有趣的课例的引导下,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者不要拘泥于呆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该采用丰富多采的识字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趣味识字、熟字识字、组词连句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比如运用:
编一编:可以根据汉字编儿歌、韵语、顺口溜进行识字,如“会——一人云端走,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帮——小丰丰耳朵长,站在一条毛巾上,坐——两个小人儿土上坐”。
猜字谜:在生字的识字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某些生字,会极大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非——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全——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踩”。
演一演: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演一演,动一动。如学“跳、拍、投、跑、扔”时,让学生演,实际感受这些字表示动作与手和脚有关。
三、建立大语文观,拓宽识字渠道。
在远程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者在教学生识字时不要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 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生活环境和汉字的母语,人文特性出发,树立新的以生活环境为“课堂”的汉字学习“开放观”,走开放识字之路,引导儿童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
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通过远程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是学生学习的大好条件,于是我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让学生给实物贴标签,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制卡片或纸条贴在课桌、讲台、黑板上;班级布置也尽量让学生们动手,如:卫生角,图书角,自然角的标牌都让学生试着写。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认识本班同学的姓名,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 :认识本组同学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识的就有当语文大组长的资格。学生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次表上的同学姓名认真识字,没几天工夫,许多学生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的100多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另外我们还利用课程表,每天请值日生把当天的课程抄写在黑板的一角,学生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要注意看黑板上公布的课程。久而久之,学生又认识了所有的课程。我们还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如舞蹈训练房、微机室、音乐室、实验室、语音室等;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和书法作品,如学风:“乐学、尚美、创新、特长” ;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2、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
儿童要生活,必然要与汉字打交道,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作为母语的书面符号自然渗透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布置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里要经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每人准备一本生活识字本,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还引导学生认识整个家族中的名字。经过这样的活动,有的学生几天就认识一百多个字,象“合家欢超市”、“卫生局”、“人民医院”等。另外我们还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剪贴本,可以将自己在读书看报中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还可以把自己吃的零食或物品的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定期举行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识字量,同时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与阅读写话相结合,在阅读和写话中巩固识字。
从长远目标看,识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阅读,但低年级阅读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更好的巩固识字效果,虽然学生在阅读时收获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收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有的是来自于语言的,有的是来自于精神的。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天安排学生利用15分钟读配套的自读课本,让当天所学的生字在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巩固,而且每天印一张与生字相匹配的词语单,让学生反复朗读,识字强化。由于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大加强,很多学生认识大量的字。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安排了每周一篇写话,学生在写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汉字,很多学生不会写的汉字也不愿用拼音代替,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走进清华大学有感 篇8
清华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区,它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治学、浓郁的学风以及秀美的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前来求学,是我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今天就要去这样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你说我能不激动吗!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气势宏伟的清华门,门头上“清华园”三个字分外醒目。啊,这就是我向往以久的清华大学!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往前走,我看到的是一座日晷,它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仪器,下部底座上刻着清华大学的校训“行胜于言”,正是在它的激励下,清华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学者,我也会将它作为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座右铭。再往前走是一座大礼堂,这是一座欧洲风格古典建筑,朴实厚重,庄严雄伟,它是清华师生坚定朴实、不屈不挠的“清华性格”的象征。
从大礼堂左转,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地方。一座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门头上书“水木清华”四个大字。周围花红柳绿,树木茂盛,几只小鸟儿在枝头轻唱。这里是清华学子们读书、休憩的好去处,置身此处,我真想拿起书静静地读……正沉浸在这幽静中,只听妹妹喊:“好美的荷花啊!”我跑过去,哇,一片绿色的池塘中,朵朵荷花竞相盛开,有的大大方方展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像是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咔嚓、咔嚓”,我不停地用相机记下这美景。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9
和谐是什么?和谐是同学间和睦相处,和谐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是积极向上、以诚待人;和谐是„„
记得那次考试由于成绩太不理想,心里十分难过,正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老师却让我们带回家给家长签字,这可把我吓坏了。回到家,我忐忑不安地写着作业,生怕爸爸发现那张卷子,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的头脑中灵光一闪,冒出一个主意——自己冒名签字。可是这违反了小学生守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可是,我不想遭到爸爸的批评,更不想让爸爸失望。于是我找来了以前爸爸签字的试卷,一笔一划地描了起来,蒙骗了爸爸和老师,如今,我为我的不诚实而后悔莫及。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勇气和爸爸妈妈、老师承认错误。自从看了学校发的《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我深深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性,想一想,列宁为了一个小小的花瓶而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有与我们辛勤工作的老师,为了不让我们落下一节课,即使生病还坚持给我们上课,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们要以诚待人。
以前,学校组织了“帮助贫因学生捐款”的主题活动,让我们小学生多一份爱心,伸出援助的手,让那些贫困的同龄人也和我一样,也接受同样教育。同学们都捐出自己喜爱看的书、玩具、衣服等,还有的捐了自己零用钱,有的捐了五六十元,有的捐了两三百元呢!这些都是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零花钱。虽然我们捐的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达了我们的一份爱心,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在偏远的山区贫困学生读不上书,连饮食都有问题,这是社会不和谐的音符,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他们,不是有首歌这样唱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得美好„„”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10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道和谐的光照耀着我们,让我们感到幸福。只要我们放眼看世界,就会到处发现“和谐这两个音符。
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故事让我感动:10月7日凌晨4点,台风“罗莎“突然袭来,在乡村医院的产房里有一位产妇难产。这家小医院并没有实行剖腹产的手术器械。于是院长马上打电话给上级医院。他们一接到电话就立刻顶着风,冒着雨赶到几十里外的乡村医院,立刻为那位产妇实行了剖腹产手术。由于手术及时,是这位产妇脱离了危险,而且还产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6斤多重的男婴呢!
还有龙游县塔石乡豆腐王村的群子发现村里的水受污染了,就大胆地写了一封信给省长,让政府引起了重视,解决了问题。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你看那些创造整洁环境的环卫工人,不管酷暑寒冬,他们顶着烈日迎着刺骨寒风,不管暴风骤雨还是大雪纷飞,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工作。正是他们,平凡的工作中处处体现着伟大,尽心尽职中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不经意间就能处处发现人与人、人与社会间迸发的无数闪光点,那些闪光点,就是“和谐”。
是啊,人和谐则善,
家和谐则安,
国和谐则强。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11
这本书使我更进一步的领略到了“和谐”的意义,其中有一篇美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故事让我感动:10月7日凌晨4点,台风“罗莎“突然袭来,在乡村医院的产房里有一位产妇难产。这家小医院并没有实行剖腹产的手术器械。于是院长马上打电话给上级医院。他们一接到电话就立刻顶着风,冒着雨赶到几十里外的乡村医院,立刻为那位产妇实行了剖腹产手术。由于手术及时,是这位产妇脱离了危险,而且还产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6斤多重的男婴呢!
还有龙游县塔石乡豆腐王村的群子发现村里的水受污染了,就大胆地写了一封信给省长,让政府引起了重视,解决了问题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你看那些创造整洁环境的环卫工人,不管酷暑寒冬,他们顶着烈日迎着刺骨寒风,不管暴风骤雨还是大雪纷飞,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工作。正是他们,平凡的工作中处处体现着伟大,尽心尽职中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儿子一家与生病的老母亲一起去散步。途中老母亲要走大路,年幼的孙子要走小路。这可让老母亲的儿子为难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决定委屈自己的儿子,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很长,而老母亲留在世上的日子却不多了。但是老母亲却改变了主意,决定走那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于是,妻子背着儿子,丈夫背着老母亲……在夕阳的余晖中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啊!原来这就是和谐!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镜头也有很多:有一次,我去公园玩,路过一块草坪时,看见有一个中年男子随手把烟蒂丢在了草坪上。而那烟蒂的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正渐渐吞噬着草坪……忽然,有说有笑地走过来一行人,他们看见了,便扔下背包,赶紧去用脚踩那逐渐蔓延开去的火。直到他们的鞋底都发黏了,也没有放弃,直到最后一星火苗熄灭。
这不也是和谐吗?
如果你问我:“何谓和谐?”那答案有很多:和谐,是遇到困难时的坐怀不乱;和谐,是亲人间的心灵相通;和谐,是邻里间的一个微笑、一声寒暄;和谐,是拥挤的公交车上的一声“请坐”;和谐,是他人遇难时的见义勇为……和谐,就是这么简单;和谐,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