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现代抒情散文

2024-09-17

香草现代抒情散文(共9篇)

香草现代抒情散文 篇1

(一)一把黄土,几多温暖

陕北的黄土,柔如脂粉,捧于掌心,温软如纱,馨香四溢;陕北的黄土,贵如药粉,敷于疡处,消肿止痛,温凉舒服。赤足于绵绵黄土里,一种踏实油然而来,像骑在爸爸背上,又像躺在妈妈怀里,暖暖的、暖暖的,漫过心扉,漫过眉梢,漫过嘴角……多么想回到童年,想赤足跑在黄土里,跑在大自然的温暖里。

抓一把黄土,抹在脸上,拌个鬼脸,在黑灯瞎火的晚上,踮起脚尖,爬上邻居家的窗台,然后对着邻居家妹妹傻笑,妹妹吓哭了。我的屁股蛋挨揍了,可是心里还乐滋滋的。我喜欢邻居家的妹妹,后来邻居家的妹妹成了我的初恋。我拉着邻居家妹妹的手,我们一起在黄土地里徜徉,我们欢笑着奔跑在软绵绵的黄土里。我们不停地跑,不停地跑,我们从村口一直跑进后山,一起拔草,一起摘酸枣,一起摘野果子。我们跑进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成了藤野先生的学生,我们在百草园里捉蛐蛐,我们在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里学习,我们和少年闰土交朋友;我们跑进唐诗宋词里,携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我们相互依偎着“泪湿罗衣脂粉满”,我们相拥着,头枕着黄土,在后山的大树下睡着了。我进入了甜美的梦,梦里邻居妹妹成了我的新娘,一袭红妆,妩媚动人。我不要任何人来惊扰我的梦境,我把脸埋在软绵绵的黄土上,任黄土轻抚我的脸庞,任黄土安慰我的心灵,任黄土抚育我成长。如果时间可以倒转,我真的想重回少年,与我的邻居妹妹一起在黄土地里玩耍,嬉闹,一起感受绵绵黄土的温暖。

生活在喧嚣的城市里,时常思念黄土地里的安静与祥和,清新与明亮。清晨,一个个村姑挂着小筐走进庄稼地里,捧一把露水,涂抹于脸颊,露水渗入肌肤,亮光浮于脸颊,那清新脱俗的美,那自然天成的美,全然地流露在十八岁姑娘的脸上、胸上、臀上与小蛮腰上。我喜欢黄土地里长大的姑娘,她们憨厚,实诚,不矫揉造作。她们会像刘巧珍疼爱高家林一样,疼爱她们的恋人,她们有着天下伟大母亲贤惠与善良。如果,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转,我愿意重新选择,我愿意与黄土地里长大的邻居妹妹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后进入洞房,相守到老。

旅游景区叫不出名的奇树,怎么看也不及村头的老槐树顺眼,亲热。我的眼睛看着叫不出名的奇树,思想却飞回了黄土地里的村口。清晨,村口老槐树上的喜鹊叫声悦耳极了,一听到喜鹊叫,全村人都期盼喜事的到来,那种幸福感荡漾在全村人的眼睛里,眉宇间,脸颊上……老槐树上的喜鹊叫声,激活了姑娘心思,颠簸姑娘的意志,羞红了姑娘的脸颊,带来了姑娘幸福。老槐树上的喜鹊叫声给全村人带来了喜庆。隆隆重重,热热闹闹,伴有泥土气息般芬芳四溢的婚礼让寂静的小村沸腾了。黄土地里的婚礼,热闹而温暖,新娘坐着花轿,盖着红盖头,在欢快悦耳的唢呐声中,羞羞答答地被新郎抱下了花轿,抱入了洞房,在亲戚朋友的热情祝福与嬉闹之后进入了温馨浪漫的时刻。

黄土情深。黄土地里的景观以古老驰名,黄土地里的故事以红色著称。杨家岭上飘枣香,延河故事长又长;马氏庄园建筑美,一代伟人功勋伟;南丰寨突兀奇峰,李子洲筹备会议。那里的一个个故事,韵味深,意悠长,保留着黄土的温度,蕴含着黄土的馨香,演绎着黄土的魅力,释放着黄土的力量。听着那一个个故事,即使在严寒的冬天,气温也会马上回升,暖流会传遍全身。

黄土厚重。陕北的黄土,培育出一代军事家,韩世忠抗击金兵,解救高宗,围困兀术,斥责秦桧;李子洲,播撒火种,名流千古;谢子长,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刘志丹,追求真理,救国救民。他们都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们用鲜血写出了陕北革命的历史,他们的伟大事迹永远温暖着生活在陕北黄土地里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

黄土温暖。靠的越近越能感受到黄土地的温暖。邻居家妹妹慵懒地躺在黄土地里,怀里是她憨态可掬的小婴儿正在埋头吃奶。那温暖的画面,温暖的眼神,温暖的微笑温暖着我。

黄土多情人更娇。关住回忆的阀门,脱掉袜子,把双脚埋进黄土里,再一次让自己亲身感受黄土的温度。黄土的温度从脚心开始往上传,传,一直往上传,感受到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心灵的伤口开始愈合,愈合。一种幸福感漫过全身,在我的中枢神经里回旋,回旋。我情不自禁地就躺在黄土地宽厚的怀抱里了,黄土地长长的双臂环抱着我,紧拥着我。我把脸颊伏在黄土地温暖的胸膛上,温热、温热的感觉;我把鼻子凑近黄土地的臂弯下,那陕北男子阳刚的芳香进入了我的嗅觉,我沉醉了。

沉醉,我想沉醉不醒。我的陕北黄土地啊!我想一直被你拥抱,我要感觉你的心跳,我要聆听你的心声,无论喜怒哀乐,痛苦忧愁,我都要听,要听。陕北的黄土啊!我会永远守着你,不离开你,无论春夏秋冬!

(二)秋游古塔红叶怡情

几日风雨,将季节呼唤,秋意已阑珊。片片红叶将深情播散,层层暖意上心头。

塞上古城榆林,古塔乡的红叶最为养眼,最为迷人,最为热情。如古时的新娘,一袭红妆;如红色的婚纱,飘洒曼妙;如跳跃的火苗,热烈奔放;如灿烂的锦绣,云蒸霞蔚。

站在古塔乡的山坡放眼望去,层林尽染,一片红色。秋风中,那热烈舞动的片片红叶,演示着秋光的流逝,彰显着生命的魅力。

看着满山的红叶,想起羞涩的少女时代。同桌的男孩,偷偷摸摸塞进书包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一片红叶夹在扉页里,红叶下藏着一句话:红叶是我心,虽小情意真。当时看后,羞得满脸绯红,害怕别人发现,头埋在臂弯里半天不敢抬起来。现在想来,心里暖洋洋的。如果时间可以回转,我愿意重回少年时代,与男孩手牵手一同观赏红叶,亲手摘一片红叶,回送与他,大大方方地表达我的心意。

红叶树下,摄影师的目光最为贪婪,他好像要把红叶的骨髓都吸进眼睛里去。我想摄影师的目光最为独特,他的镜头下一定能捕捉到最有诗意的画面。

果不如然。红叶上那晶莹的露珠,摄影师能让它跳跃起来;红叶上细细的经脉,摄影师能让它鲜活起来。摄影师还能把红叶变成小姑娘头上的发卡,变成恋人手中的信物,变成少妇身上的披衫。

忽然,一组镜头进入我和摄影师的视线,身穿紧身黑色衣裤的一个男子,双手托着身穿一袭白衣的女子的双脚,让白衣女子站在自己的肩上,他两手捉住白衣女子的双腿;白衣女子站直身子,用嘴唇把树上最高处的一片红叶噙住,摘下,然后,向后下腰,头从自己的两腿间伸进去,把嘴里噙的红叶递进男子的嘴里;黑衣男子用嘴唇噙住红叶,双手快速握住白衣女子的双手;白衣女子一个双腿后扬,翻身就站在黑衣男子的面前。然后,两人相拥而立,嘴里同时噙住那片红叶。

我惊讶不已,拍手叫好。相拥的黑白两人听见我的叫声,转身走开了。我用目光四处找寻,刚才黑白两人站立的周围却并没有别人。

这组镜头让我想起了杂技表演,更让我想起了儿时看的闹新人。我不知道这黑白两人究竟是什么角色,但从他们娴熟的动作和默契的配合上,猜想他们一定会是恋人。

摄影师还想找见刚才的黑白两人,他拉着我的手朝他们离开的方向走,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红、白、黑,颜色搭配的太美,太美。

不曾想,摄影师已经用摄像机拍摄到刚才的情景,他是要追上去征得黑白两人的同意,自己要把刚才拍摄到的视频上传到网上。

走着,走着,丹青大师描绘的红叶把我和摄影师的脚步吸引住了。画面上:差不多相同大小的两片红叶上,覆盖着晶莹的露珠。再仔细看去,像极了一男一女两张饱经风霜的脸。摄影师不走了,一直等大师收了笔,才央求大师同意,让自己拍摄大师与画作的合影,背景是大片的红叶树。

摄影师的眼光独到,画师的灵感独到。

红叶上的露珠分明就是红叶的泪珠啊!画师笔下的那两片红叶像极了依依惜别的老人。他们也许想到待到秋风起,就要各自随风飘,然后轮回转世,变为陌生的路人。

和画师告别,我和摄影师继续在红树林里穿行。走着,走着,看到红树林围起来的圆形空地上,一个老人手里拿着一个袋子,他用袋子里的红叶在空地上摆出一个大大的“悟”字。远看那字大气磅礴,气韵生动。

摄影师这次没和老人打招呼,就偷偷把老人摆出的“悟”拍摄到相机上。

空地的一角,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四周围着一圈人正在观看一个年轻书法家长笔挥毫。

置身于古塔乡的红树林,我幡然醒悟:人,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摄影、书法、绘画、写作、曲艺等等。

我也有爱好,我的爱好是长跑,因为长跑可以修身养性,可以强身健体。

红叶情暖,让青春舞动。我想告知天下人:放下年少的羞涩,远离生活的矜持,让自己从此活跃。穿上运动衣,蹬上跑步鞋,然后绕着古塔乡的红叶树浪漫奔跑,让红叶上的露珠滋润脸庞。

红叶情暖,让生命绚烂。我想告知天下人:别整天埋头于世俗利益,别整天奔走于尔虞我诈,让自己从此简单。穿上运动衣,蹬上跑步鞋,然后绕着古塔乡的红叶树开心奔跑,让红树林的故事陶冶情操。

红叶情暖,让岁月幽香。我想告知天下人:别沉迷于莺歌燕舞,别留恋于灯红酒绿,让自己从此成长。穿上运动衣,蹬上跑步鞋,然后绕着古塔乡的红叶树快乐奔跑,呼吸早晨红树林里清晰的空气,让红树林里的风景沉醉身心。

沉醉,我真想沉醉不醒。让片片红叶舞动我的青春,绚烂我的生命,幽香我的岁月。

岁月催人老,我已不是羞涩少女,也非矜持少妇,岁月的铅华已将我雕琢至不惑。然而我的心却似孩童般幼稚,想摘一片红叶夹在心扉里,待到双鬓斑白时拿出来给人炫耀。

那天,我跟了摄影师一整天。返回的路上,我的腿有点困,思想却异常活跃,看着眼前迷人的景色,想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古城榆林时的情景,一首小诗跃然于脑海——秋来满山披红妆,遥忆昔日风沙狂。漫步小径观红叶,不觉古塔洒夕阳。

香草现代抒情散文 篇2

结构核心, 要有细节。抒情类散文少不了写景状物, 因为任何感情都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 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 无木之本。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散文是一种充满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抒情散文就是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

寥寥几语, 尽述心事。抒情类散文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 侧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常见的抒情类散文是在写景绘物中融注作者的情感, 实现情景交融, 引领读者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寥寥几句情感语言既给人美的享受, 又予人心灵的感悟, 思想的启迪。优秀的抒情类散文是融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的。

洋洋洒洒, 阐述心情。抒情类散文能够让我们通过文体的表现技巧,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又能鉴赏作者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文笔隽永、洗炼流畅。抒情类散文体裁的多样性、手法的多变性决定了文笔的丰富性。

意象立意, 意境立体。抒情散文大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 散文的题目本身就常常是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这些情景、画面、事物大都是作行文线索或中心场景在散文的文本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散文的立意也是通过这些意象来透示的。抒情散文非常注重追求意境, 通过情、景、和理的, 实现虚实相生的立体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优秀的抒情类散文感情真挚, 语言生动, 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 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注意点]

一是要注意表现手法的运用:

抒情类散文在提示中心思想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方式, 这种情感的抒发一定要借助正确的表现手法。抒情类散文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等。

(1) 象征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它是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 来表达人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以激发读者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 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 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2) 衬托是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 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 又叫陪衬, 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 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3)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4) 欲扬先抑它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 是指褒扬、抬高。“抑”, 指按下、贬低。褒扬人或物, 却不从褒扬处落笔, 而先按下, 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 使散文情节多变, 形成波澜起伏, 造成鲜明对比, 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是要注意结构方式的选择:好结构能使文章具有独特的神韵, 它能使复杂的材料变得清晰, 它能使文章的情感的抒发得到完美的展现。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有参游式、静赏式、象征式、情感式、怀念式、叙史式。总的说来, 抒情类散文的结构的选择旨在给学生在行文思路和结构柜架上有所启发, 学会怎样将感情寄托于景物中。

三是要注意掌握写作技巧:掌握诸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文章情感的升华, 把握文章实质。

四是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用自己的笔抒发自己的感情, 就要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 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 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 让感情在文中自然流露出来。

[怎样写]

首先是确定景语和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抒情类散文最大的特点。抒情类散文文质优美, 富含哲理。抒情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 以空灵飘逸见长。它往往借助具象, 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如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 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像阴柔美类的植物如杨和柳, 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其次是确定方法和技巧:景物各异, 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 但选取何种方法和技艺使景物与情感基调一致, 这就是我们写作中要重点思考的。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 运用比兴、拟人等手法, 写景抒情, 情景交融, 或托物咏志, 有所寄托, 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抒情类散文中的景, 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韵, 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和技艺来曲尽其妙;有些景物较为平常, 也无特别引人之处, 画面是静态的, 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 但作者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 想象和联想的安排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使画面生动起来;单纯的景色本身多是静态的, 现时性的, 引用神话和传说就成了最好的方法和技巧。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因其历史的久远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 内涵也更为丰富。

抒情类散文以景取胜, 以情动人, 确定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关键。

最后来确定抒情和方式:抒情, 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出来, 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 引人共鸣。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 因此, 以情织文, 是其特点。

[实战题目]以“秋”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展现秋景的特征, 要寄寓情感。自拟题目, 自定立意, 不得抄袭。字数800左右, 体裁是抒情类散文。

[应战指导]这是一道很典型的提示类话题作文题。话题启示我们, 要通过我们所见所感所闻等感知方式, 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大胆地展开联想、发挥想象, 去捕捉写作秋的相关的信息, 寻找最佳的写作立意点, 借以行文。对这类话题,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立意选材, 确立文章的主旨和基调:

一是要感悟理解“秋”。这一点要善于利用联想, 展现秋所蕴含的季节内容和情感体念。如联想到秋是喜悦之情, 因为它是丰收季节, 它是黄金季节;联想到秋是悲伤之情, 因为它是衰败的季节, 草枯花谢;联想秋是悲喜交加之情, 它能抵御严寒, 它能积蓄能量, 跨过冬季就是百花盛开的春天, 它不能使大地气温回暖, 而是让人开始有“猫冬”心理, 让人失去生活的壮志。

二是要激发想象“秋”。调动自己头脑中所有的能够与秋融为一体的诗句, 展现秋的文化底蕴。如引用写秋的诗文展现秋景的神韵, 想象人们在秋的时节上情感上的寄托。也可以在文中列举从古到今关于秋的优美语句, 增加文章的内涵, 印证文章的情感。

三是要展现情感。情感的抒发选择可以直接, 也可以间接, 但一定要注意文章情感抒发的真实性。如欧阳修的悲秋情感, 苏轼在秋景中表现的喜乐交加的复杂情绪, 郁达夫对故都秋的喜爱, 古人说“情贵真”, 意思是说, 只有表达真挚的感情, 文章才能感动人。

四是注意写作角度。“秋”这个话题范畴太广, 我们在立意时一定要具体, 开口要小, 如可以写秋的几种景物特点来表现他们能体现出来的情感。也可以直接写秋的感情, 主体部分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秋天哪些景象展现了这种情感。

[实战例文]

微凉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高三207班郑欢

走在这个微凉的秋天黄昏校园里, 不是一人独处就显得喧闹, 显得浪费。

微凉, 这是关键。人对冷或热都会有太大的反应, 心总是很难宁静下来。这时候, 只觉得自己是在俗世中挣扎, 找不到可以徜徉的心灵时空。当我们有空想念某些事、某些人时, 大概就到了秋风起秋意, 微凉的时节就到了。

在冷风中行走, 看看灰灰的天, 停不住的云, 起了又落的。看见稀稀疏疏的几只懒得迁徙的湖鸟, 瞧瞧黄色的叶和它飘飞时的零落风姿。看到黑色的土地, 枯槁的草和陌生的人。很多时候, 我就会有一种恍然的感觉, 但, 我还是爱着这个不怎么美好的校园世界。

秋天呵, 来得不知不觉, 走得安安静静, 不吵不闹, 走走停停。可是这微凉冷静的纯粹情感不更让人心动吗?

那高高的树, 它们以怎样的方式拔地而起?很多年前, 它们有着怎样渺小的起点?它的成长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难道仅仅是岁月无趣的累加, 不像我们一样会去舍弃、拾起、再舍弃?我不信。在白天里安静, 黑夜里它们仍然是沉默吗?它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雷电, 利斧, 或者只是某一天觉得站累了, 倒下去躺躺?

……

到林中走走, 看见从林间漏下的一小块光斑也能让小小的卷曲的一点叶芽儿如饥似渴享受着, 它颤抖着, 小心翼翼地俘获这偶尔的幸福, 至少那一刻, 它获得了阳光的温暖。真的, 幸福往往来临得毫不隆重, 毫不知情, 让人无法靠近和把握。

枕着手躺在地上, 抬头望繁茂的枝叶间落下的星星点点, 想, 这里曾经有一个同样孤独的人。只是, 我看到的星星点点只是阳光, 他见到真的星光的同时, 还要忍受逼人的夜色和冰冷的月光, 看着那冰冷从高空坠下, 击起记忆的灰尘。那时候, 不要独处。因为, 只要微凉。

一个人在微凉的秋里缓缓地走过, 走向安静和温暖。

香草现代抒情散文 篇3

【关键词】《白杨礼赞》;现代抒情散文;转折

《白杨礼赞》是现代散文史中的名篇,其中应用的借物言志、象征等表达手法受到了大家的推崇,同时,《白杨礼赞》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是现代散文的转折点,并开辟了新的写作范式。

一、《白杨礼赞》的创作历程

在1938年,矛盾开始了自己的新疆之行,这一旅程历时两年,在这两年内,矛盾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在事后编辑为《白杨礼赞》、《时间的记录》、《见闻杂记》等集子,西北之行给予了矛盾非常深刻的创作启发。在当时的社会,抗日战争爆发,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中的优越阶层,虽然会免遭屠杀,但是往往不得已必须要迁徙到他乡。矛盾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开始他的西北之行,在迁徙的途中,他发生了高亢的声调。

二、《白杨礼赞》的创作姿态

《白杨礼赞》并非是作者一时的感慨,而是对于自己西北之行的总结,可以说,矛盾将自己对于西北最为深刻的情感都融入到了《白杨礼赞》中。在《白杨礼赞》中,作者对西北黄土高原风景进行了描绘,塑造出了白杨树挺拔、傲然的形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句话中既包含肯定,又有否定,之所以用这样的表达形式,就是为了塑造白杨树不折不饶、力争上游的形象。接下来,作者又对白杨树的品格进行了新一轮的论证,重新审视白杨树的审美趣味,他用铿锵的词句赞美白杨树,也是赞扬西北高原的抗日军民。读到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感情的荡漾,作者反复使用准确、有力的形容词释放自己胸中的情感,因此,《白杨礼赞》并不是简单的礼赞,更是作者对于情感的宣泄。

三、《白杨礼赞》中新的意象与抒情方式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救亡精神高涨,知识分子开始走出禁锢,深入到民众的现实生活中,重新审视我国以及整个世界体系,知识分子开始分析中国的未来。在这一背景下,文学大众化运动发展起来,这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白杨礼赞》中,作者应用了大量的新的意象与抒情方式,在以往,很少有作家描写白杨树,矛盾当然也了解这一问题,因此,在文章中提出,白杨树并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是却以退为进表现出白杨树中蕴含的新美学。除此之外,矛盾还清算了旧的美学与意象,借此表达出了白杨树的灵魂。《白杨礼赞》中虽然蕴含着矛盾的情思,但是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在这一时代下,大量新意象诞生,白杨树开始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彻底摆脱了五四后乡土文学的卑劣形象。同时,农民也开始翻身做主,作家们纷纷改变了自己以往对于农民的态度,积极从他们身上攫取时代的精神,《白杨礼赞》正是这种典型新美学的佼佼者。

四、《白杨礼赞》中散而不乱的结构美

《白杨礼赞》尽管内容广泛,联想与想象丰富深刻,并且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但是“散”而不乱。 全文以白杨为线索贯穿, 形成一个严谨美妙的整体。开篇点出白杨树“不平凡”,暗含了“礼赞”的强烈之情。 继而撇开白杨,笔锋一转而写西北高原的“雄壮”、“伟大”、及“单调”之感的“潜滋暗长”。 表面上似乎不再写白杨了,线索像是断了,其实不然,写西北高原恰恰是在写白杨,在为后文的盛赞作铺垫、设伏笔,暗中仍在写白杨。以至紧接着写“猛抬眼”见到白杨的一刹那的惊呼,感情为之一振,再次礼赞。然后又正面写开了白杨的“极普通”,于“极普通”和“不平凡”的矛盾之中,突出白杨的“不平凡”:“力争上游”,“向上发展”,“不折不挠”。 在描写白杨外貌的基础上,又由白杨展开联想——联想到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哨兵,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意志,点出了白杨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表达了白杨,对白杨所象征的伟大人民及其美好的精神的强烈赞颂之情。全文无一处不在写白杨,无一处不体现白杨的光辉形象。

五、结语

《白杨礼赞》从抒情开始到抒情结束,运用了很多惟妙惟肖的写作手法来形象自然地说理。抒情与说理结合后,可以直达主题,很直观地表达内心的思想情绪,也可以运用诗歌、对偶、比喻等修辞方式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同时,还要让文章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蕴涵哲理并给人一种启示。议论和抒情,常常以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并不是在一段叙述后加上一段议论,而是在特定的主题之下,将议论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郑江义.横看成岭侧成峰——作家笔下的白杨树形象浅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刘娜.情景交融 如诗如画——简析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美[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8)

问道现代抒情散文 篇4

有一次,和一位新手开车去外地。她忙着开车,我负责设定道行路线。因为对她车上的设备不甚了解,就反复摸索。有几种选择:走高速、最近路线、普通路线还有其他的。我们出门在外,最佳路线自然不会选最贵的,最快的,而是最佳路线。要想更好到达目的地,就必须用精准的语言,也就是设备能识别的语言来输入,反反复复的操作,才找到了那个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到达的地方。还有一次,在百度上搜索谭晶的歌曲《生死不离》,怎么输都不能达成愿望。有位学生轻声说:老师!您先输《生死不离》,再输谭晶。豁然开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问道变得更加容易,修道却变得如此艰难。为什么呢?尝试越多,自然失败的.几率就会越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自己,不厌其烦的生活态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道”字从“首”从“走”,首为头为脑,走为行动。问道其实是悟,是带着心和脑在行动。要现有头脑,再开始行动,不能盲目行动。但是,当我们没有任何思路时,就要顺着自己的内心出发,边走边思索。“用力只能称职,用心才能优秀。”那些年,自己看起来很勤奋的样子,现在想想都觉得羞愧。我以前喜欢收集那些书法老师的习作,挂在墙上警示自己,但是若干年后,自己的字儿还是一如既往。总在原地打转转,低水平徘徊。从哪里突破,怎么突破,成了我的心头恨。有时候很想转身离开,感觉自己不是那块料。继续去问道书法老师,想求得他的习作一封,老师告诉我,他不经常写,没有!甚是诧异,忽而开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满意,怎么进步?如果不满意,怎么能把自己的习作送给别人临摹。感觉自己有点愚钝,好像又有点开悟。字,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但是更多的东西,还在于自己摸索总结。尤其作为成人,自己更需要独立探索。从古人创造这个“道”字的结构和章法看,走字底占了整个面积的四分之三,“首”两边空,两边实,“首”不能被行动的走字底捂得严严实实,要以开放接纳的态度,在变化中学习提高,而不是一味地苦心求索,任何学问都在一张一弛中获得灵感和开悟。

自从我在现在这个学校面试讲课之后,我一直心存疑虑,我的课究竟哪里讲得不好,很想听一下评委老师们的意见。但是,多次想请教评委们这个问题,都被自己打道回府咽了下来。就像一位清贫的秀才,想借一斗米,彷徨徘徊几欲开口都未能如愿。怕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疏于探索、懒于总结,而羞于开口。当自己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后,我就不断地磨合自己的日常教学思路,反复和别人的思维切磋勾兑。终于明了,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最后发现:许多时候,除了交际和问候外,问道是一件很愚蠢的事儿。如何学英语、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如何修炼自己的气质等等的问题,就像如何游泳一样,道都是相通的,就是多练。怎么练?反复练!废话。重复是记忆它妈,重复是修炼它妈。在你反反复复在低水平线下徘徊时,你的心力、脑力和体力就会抗拒。你就会开始怀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的权威性,其实《中庸》中的原话是:“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是说:人做到了“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的忠恕之行为,就证明了了人的“违道不远”。我们对别人要忠恕,对自己同样要忠恕。《说文》中: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忠尽心为谋;恕,推已及人。在经典中,我们就会明白古人问道的难了。因为古人把“道”和“忠恕”相提并论,如果我们没有了尽己之力,没有了“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的标准,没有了换位思考,没有了“心无二心,意无二意”的专注,我问道有何用呢?

微信上有一句段子,意思是:我们平常人所付出的努力远远不够,长吁短叹说天赋,让人感觉很可笑!如果我们都不想生活了,问别人只是在求同伙,求安慰而已。生,就是陌生。活,就是顺畅生存。面对要走的路,想顺畅而行,自然不能靠别人和别人的思路。我们可以分工协作,自己的那一份天赋自然不能白白浪费,不努力就够不上品天赋的级别,我们岂不是要在世上白白走一遭?无论从“道”本身,还是从古人说道的文章中,我们都能清楚解析“道”的源头,绝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有心,自然会有爱,有爱就会有行动。没有行动的爱,是假爱,是试探,是考验别人,是不上道道的真爱。没有心,就没有鲜活的生命,就算即兴爱了,也不会长长久久,难以朝朝暮暮。

别问了,我们心中都有一条道,如称如水。当别人不告诉你时,道已经在心底萌芽。如果不向内,问谁都无济于事。道是一杆称,自己和别人一样重,付出和收获一样重,现在和未来一样重。道如水,装在不同的人心中,就会呈现不同的样子,就算装在同一个人心中,不同温度下样子也会千差万别。道,总在最低处,仰视着日月星辰、花草虫鱼、风雨雷电和万事万物,让那些爱折腾的人抖掉机灵,筛出智慧。推开“道”虚掩着的柴门,我们总能发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类的禅味人生。敢问道到在何方?《西游记》会告诉你!苦学七十二变,才能经受九九八十一难。坎坎坷坷才是道,虚虚实实方能晓。问谁都不如问自己,能精准诊断自己的人,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别人的判断和建议,不过在调整自己的思路而已。

故乡的容颜现代抒情散文 篇5

我四年的大学时光是在北方的一个城市度过的,还记得我刚去的时候,没待几天嘴唇就特别干,喝再多的水也不管用,无奈只能买一只唇膏,像女孩子补妆那样一天涂好几遍,清晨洗完脸要是不搽一点保湿的东西不一会儿脸上就感觉绷得紧紧的。

过去的四年,也正是北方雾霾泛滥的四年,我所在的城市经常就是“黑榜”的第一名,严重的时候灰蒙蒙的天空下满大街的人都戴着口罩,犹如世界末日一般。那个时候最想的就是故乡湛蓝的天空和沁人心脾的空气。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回到了我的故乡——绿葱坡镇,这是一个高山小镇。还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给外地客人介绍绿葱坡镇时说道“欢迎您来到素有鄂西屋脊之称的绿葱坡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们这好“高”。我们集镇正好在山腰上,山顶驻扎着雷达连的官兵,在这里似乎没有山下这一说,因为一座座山峰犹如波浪般铺展开来没有头也没有尾。

虽然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是故乡的容颜我还没有欣赏够,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令人陶醉。故乡的容颜随着四季的变化而焕发出不同的魅力。

在春天,故乡是新生婴儿般的容颜。

大山在经历一个冬天的沉睡之后开始慢慢苏醒,明媚的阳光洒向大地,山顶的积雪开始融化,清澈的山泉水叮叮咚咚地演奏着欢快的迎春序曲向山下奔去,她一路上唤醒了小草、花儿还有树洞里的小松鼠。渐渐地,赤裸的树枝上开始有了嫩芽,枯黄的土地上也有了星星点点的嫩绿,集镇的广场上的人也多了起来。

一声春雷,雪花被惊成了小雨点,淅淅沥沥的在空中跳跃。小麻雀停留在电线上,沐浴着春雨的欢畅,整齐的街道被春雨洗刷的更加明净。

在夏天,故乡是蓬勃少年般的容颜。

因为高海拔的缘故,这里的夏天没有丝毫的炎热,站在山顶,张开双臂,拥抱这碧波般荡漾的林海,用心呼吸这个夏天独有的凉意。因为夏无酷暑,我们这就成为了天然的避暑山庄,很多县城里的人就会驱车前来,享受这摆脱空调的快感。

在鄂西这样一个高山小镇,远离了城市的工业和喧嚣,这里的天显得格外的蓝。我时常拍一些照片传到我的朋友圈和微博,每每都会引来一片点赞,特别是我在夏日中午拍摄的温度计的照片都会让外地的朋友惊叹,最热的时候也就二十五六度,这在夏天就算是一直奢侈。

在秋天,故乡是勤劳巧妇般的容颜。

秋天的清晨是醉美的,推开窗,阵阵凉意袭来,薄雾在山峰间弥漫着,湛蓝的天空没有一点瑕疵。

大山变得金黄,里面的宝贝也都成熟了,猕猴桃、板栗、核桃等等野生的果子吸引着人们去采摘。大山带给我们美食之余还为百姓增加收入,在穿过集镇的国道两旁,村民们用柴火烘烤的玉米、红薯、土豆等待着客人的光临。远道而来的客人好奇的看着这一堆柴火,盯着里面的玉米和土豆,有的还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当老板说一声“好嘞”,客人们便迫不及待地用双手去接烤熟的玉米,用劲拍打着上面的草木灰,然后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

在冬天,故乡是严父般的容颜。

白雪皑皑,寒风凛冽,林海变成了雪原,小孩子们拉着雪橇在有下坡的道路上飞驰着,还记得小时候从上午滑到下午,饭也不吃但也没觉得饿,滑完了雪橇,又开始打雪仗,小手冻的通红,放到嘴里哈一哈气,又开始了战斗。

故乡的冬天虽然有点冷,但也不像北方的冬天那样刺骨和干燥,虽然没有暖气,但我们有温暖的火炉,围着火炉聊天吃饭也是不错的。在我们集镇上有好几家地道的馆子,特别是冬天吃起来更有感觉,大家围着火炉,火炉上煮着土家腊猪蹄,热气腾腾的,炉盘上摆着十来盘各种腌制的小菜,你一筷子我一筷子,顺便小酌一杯,赶走了冬天的寒意,畅快极了。

雪韵叠叠现代抒情散文 篇6

思路飘啊飘,飘到了春天,两只蝴蝶翩翩而至,在深远的天穹中,双双飞到幽喷喷鼻旁,跳起阿娜多姿的跳舞。轻巧小巧的同党赓续舞动,像四片白雪儿,我看痴了,寰宇间居然有这般富有灵气的虫豸,莫非是天上的雪落地后变幻的精灵?莫非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化作的蝴蝶,在鸾凤和鸣?祝世界有恋人终成家眷,祝世界常人新年吉祥安康!

今天,窗外飘起了雪花。你看,雪丽人穿戴白色的连衣裙,用优美的姿势拂过裙摆,终于在人们的翘首欲望中,轻巧、舒缓,静静然从遥远的天际飘来。她在凌空中舞过无数道弧线,随风扭转、飘动,撒花。一时光,片片光洁如絮的雪花落在光溜溜的树枝上,落在裸露着胸膛的大年夜大年夜地上。雪丽人用天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那么神秘起来。在这神秘空灵的帘子后面隐蔽的毕竟是一位若何的佳人?我没听见她的铃铛作响,也没闻到她的雪梅飘喷喷鼻!只有陶渊明在说道:“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此刻,我舒畅地走进了一个安静、朴实、纯美、圣洁,而又沉着凄清、完美独特的世界!美哉,雪景,流动的画,轻吟的诗!

无声的雪丽人,和着节拍声的北风飘着,舞着……那是深闺中的少妇在拨弄古筝。古色古喷喷鼻的琴,国色天喷喷鼻的人儿,合成了这美轮美奂的画面。望着飘舞和风的雪花,我的思路也像雪儿一样溶入了茫茫的寰宇间,空旷中。只剩下蒙蒙的天,蒙蒙的地,完全没了本身。

遥远的北方此刻也不才雪吗?在那茫茫的雪地中,是否有一位正坐在雪橇上,扬鞭催着阿拉斯雪橇犬急速赶路的汉子?是否有一位依在四合院门口,吃紧遥望着丈夫归家的`女人?这边的青砖石板上的苔藓,经由白雪的润泽津润津润,已明灭着冰晶的银光!那边的青砖瓦房是否已挂满串串晶莹透辟的冰柱?!

文学作品阅读—抒情散文 篇7

若 荷

喜欢一条悠长悠长的石板街,就如久住都市的人们喜欢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而每一条光滑的青石板的小路,几乎都与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有关。我童年里最寂寞的那些日子,就是在那样一条小巷里度过,那是一条有着青青石板路的小巷,我们叫它西街。

西街是简陋的,两侧的石墙用不规则的普通青石砌就,两旁的房屋沿着小巷鳞次栉比,排列得十分整齐。只是由于年深日久,一部分房屋已经显示了它的破旧。但在青青的石板小巷里,我有一种不再孤独的感觉。母亲不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在那里玩耍,独自在那条小巷两旁的门楼下站定,目光笃笃地看窄窄的街道的上方挤出的一线湛蓝的天空,在空中倏忽而过的小鸟,还有轻柔浮动着的一片一片的洁白的云朵。

那些白云纯洁得总给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的想象里,它们如同祖母当年用来纺线的棉花。那些屋顶上破旧的砖瓦和苫草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古老,或许,它们有着几十年上百年或更久的历史了吧?我喜欢这样的格距分明的窗格子,以及新年时候贴在洁白纸张上面的大红窗花。那时候,才刚刚六岁的我穿了一件大红印花小袄,无数次仰起小脸迎着天空零乱的雪花,目光所及处是小巷两边的房屋和高墙,我站在响亮的北风呼啸声里仰视着它们,猜测着它们的神秘与年代。两边的老墙太高太厚重了,我站在它们的中间,显得是那么渺小与单薄。

从前的小巷是繁华的,小巷两边高挑的门楼下,竖起的门板开成一个个的店铺。记得有过一幢地主家住过的大宅子,听说早年那家人家的公子小姐就请了私塾先生在里面读书。母亲曾记得见过一个穿了漂亮学生服的女孩从里面走出再没回来,后来听说那女孩与家里决裂参加了革命。听母亲说,有几处窗子上的花棂还是我的木匠外祖父亲自雕刻而成的。可是它们阔大的院落也已经很破旧了,屋顶上的瓦已经灰暗无光、残断碎开,在阳光雨水的作用下,从碎砖残瓦的缝隙里渐渐生长出了一种细高的茅草,它们由近及远地站在目光掠到之处的屋顶最高处,在寒风里轻轻摇曳,面露寒冷与寂寞,一如幼小的我。

再一次回归故里,已经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踏进那条石板小巷的时候正好赶上梅雨季节,霏霏细雨里,我头顶天空正惬意地走着,尽管脚下一滑一滑。然而这时却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知道我在雨天里行走,那声音分明焦急了:“不是有卖油纸伞的吗?”于是扫兴地停止了继续向前的念头,专门找那些有点古旧的小店,敲开“吱吱嘎嘎”的店门果然买到一把,竹木的伞骨,大红大绿的伞面,撑在手上,雨落在上面是那种清而脆的滴滴嗒嗒。撑了红油纸伞的心里忽然就柔柔暖暖起来,那一刻真的怀疑自己不再是自己了,俨然就是诗人笔下那个撑了雨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了。

而今的我已经很少出入那个小巷了,长大,工作,嫁人。嫁人的那天按照老规矩不得不在那条巷道上自始至终地走过。母亲很开心,因为她心爱的女儿是这样从她祖辈走过的那条路上嫁出的——又一个女儿在相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从它身边永远走出。从前它窄得只能通过一乘四人抬的轿子,而今它已拓宽到能并排开出四辆卡车……她身后的路很短很短,而前面的路则很长很长,在短短长长长长短短的时光交错里,在花花绿绿的现代文明与层层叠叠的新式建筑中,那条古老的石板小巷从此在她的记忆里定格,并带了某种红袖暖香般的古典情怀,成了她梦里今生永远萦绕的亲爱故乡。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内容是这“散文的心”,这篇散文的“心”跳动在那“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表现出作者对小巷绵长的眷恋和追忆。

B. 文章中的地主家的小姐、母亲和“我”三代女人随着岁月一路走远,而小巷依旧悠长,象征着小巷人精神的传承不竭。

C. 文中写道:“两边的老墙太高太厚重了,我站在它们的中间,显得是那么渺小与单薄。”这里的老墙比喻一种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D. 这篇散文质朴、亲切,是为了对应诗人笔下小巷的浪漫和韵致,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小巷的悠长渲染得淋漓尽致。

2. 作者记忆中的“西街小巷”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的概括。

答:

3. 文章一直是用第一称“我”来行文,但最后却改用第三人称“她”,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

4. 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二)孤石上的榕树

陈 雪

罗浮山冲虚观右侧有块兀立的巨石,秃秃的,圆圆的,石上没一撮土,顶部却长出几株茂盛的榕树,发达的根系顺着石的缝隙四处延伸,主根竟把巨石对半挤裂又深深扎进坚硬的水泥地板下面,这实在让人震撼,令人嘘唏。在惊叹生命的无比顽强和壮观的同时,又令纷至沓来的文人骚客感慨绵绵,情思幽幽。

诗人说:这是爱情的力量,种子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哲学家说:水滴石穿,树大石裂,石穿石裂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是恒心和时间,像树这般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地为着生命的绿色持之以恒地努力,世上还有什么事难得倒我们呢?政治家说:做人就要学这石头上的榕,他就像我们赞美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你看这树,少土缺水,但从未向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低头屈服,总想着战胜贫瘠,扎根大地,为路人撑起浓荫。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精神境界、崇高无私的可贵品格!小说家编故事更玄了:葛洪炼丹时,九九八十一天的焰火直冲云霄,天空弥漫着一缕芳香馥郁的药味,神仙惊诧了,急派铁拐李下凡察看,当铁拐李知道人间有人为求长生不老药垒灶炼丹时,愤怒地骂了一句:“人也真是太贪心了,作了皇帝还想当神仙!”气得一跺脚把罗浮山的巅峰震松,巨石从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处纷纷滚落下来,罗浮山的千沟万壑到处是飞来石,石上石旁都长出浓荫蔽日的榕树或樟树,这株榕树便是石块滚落山崖时折断榕枝而倔强生长出来的,谓之仙人树……

我端详着巨石,打量着榕树,叶片在夏风吹拂下沙沙作响,似乎在否定人们对他的种种猜测和褒扬。我注目那网状的根须罩在光光的石头上,并顺着石缝艰难延伸挣扎着的根系,开始为榕树恶劣处境深表同情,同时又为它与命运抗争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所折服。我在想,榕树也有命运吧,你瞧,长在山涧窝底的水土沃润,枝繁叶茂,乔灌藤蔓,相倚相靠,簇簇团团好不风光,而孤石上的榕,形单影只,曲虬盘卧,佝偻横生,苍老多皱,刻下无数艰辛岁月的痕迹。榕树羡慕过旁边的同类,想过迁徙挪位么?它肯定思想过,动摇过,彷徨过,只因为无数次的努力都难如愿,它只好作罢,一股劲地顺着石缝拼命地往土壤的深处钻,榕树也许从没想过自己能活多久,能否长大成林,影响气候,更不敢奢望成为生活的强者,只是抱着不死就要活下去的勇气,日复一日地挣扎着,努力着。后来根须与大地接吻了,养分源源不断供给树根,树根开始肥大,树身开始发育,树干开始横生枝节,枝节开始抽出无数嫩叶,叶片开始接受阳光雨露,根深叶茂。于是树才能用自身的力量与狂风暴雨和巨石的重压抗衡,并逐渐把顽石拱裂拱碎。许多年以后还会把整块巨石撑破撑碎,再用根须把它网起来,变成榕的土壤,那时就不叫做石上的榕,而是称为榕中的石了。这便是生命的奇观,崛起的辉煌,便会引来更多游人的观赏、诗人的想象、哲人的深思、小说家的故事和政治家的说教。

其实榕树什么也没想,它的目的一如既往地简单、朴素、执着、专注,那就是——努力地活下去!

1. 下列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描写罗浮山冲虚观右侧巨石顶部长出几株茂盛的榕树,是为了说明榕树的孤单造就生命的奇观。

B. 文中列举文人骚客、哲人、小说家和政治家对榕树的种种猜测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人们对榕树的不理解。

C. 文中说“其实榕树什么也没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榕树原本就没有思想,人们对它的赞美只是一种附会。

D. 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也应该像榕树一样,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不断创造人间奇迹。

2. 文章在描写榕树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举例说明并简析其作用。

答:

3. 文章列举文人骚客、哲人、小说家和政治家对榕树的种种猜测和褒扬有何作用?

答:

4. 榕树“只有抱着不死就要活下去的勇气,日复一日地挣扎着,努力着”,后来终于铸就了“生命的奇观”。对此,你有何感悟?

香草现代抒情散文 篇8

18.文章题为“青瓦情思”,但第一段却从细雨写起,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考查要点:考查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把握。(共4分

规范答案:①由细雨写起,引出“瓦房”、“瓦垄”,进而引出下文对“青瓦”的描写及作者对“青瓦”的情思(1分,显得含蓄而自然。(1分

②(运用叠词、比喻等手法,为全文营造出优美迷人、绵延悠长的意境和情调,紧扣文章标题。(2分

答案分析:第一点是结构上的作用。要点有两个:A.引出下文内容;B.含蓄、委婉、自然。具体表述形式可灵活,如,由细雨含蓄而自然地引出“瓦房”、“瓦垄”和对“青瓦”的描写以及“青瓦”的赞美。但是,如果只答“A.引出下文内容;B.含蓄、委婉、自然”,而不结合文章内容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甚至是

更少。

第二点是内容上的作用。要点也有两个:A.写出了什么意境,或营造了什么氛围(因为文段是写景的;B.与标题照应。具体表述形式也可灵活,但必须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题型总结: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包括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不是开门见山,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在开头通过对本文主要表现的事物之外的他物的描写,来委婉地、曲折地表现。如果命题是问这样写的作用,我们可从以上两个方面作答。

题型拓展:(1、如果开头不是通过它物写景,而出现与上述类型相反的情况,如,“青瓦啊,令人难忘的青瓦啊!”这样直抒胸臆的开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①内容上: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青瓦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给全文定下了浓重的抒情基调。②结构上:点题(或照应题目,③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对青瓦的描写。提醒注意:凡事不可犯经验主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9.阅读全文,概括作者“读”出了青瓦的哪些内涵。(6分 考查要点:考查对语段信息的筛选和归纳。(共6分 规范答案: ①青瓦历史悠久,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②青瓦雅俗共赏,贵贱咸宜(或宠辱不惊,朴素无华;③青瓦忠于职责,平凡而谦逊;④青瓦历久弥坚,坚韧有力。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答案分析:主要抓住反映“物”最本质的字、词,进行概括总结。而这些字词主要存在于抒情议论性的段落,或夹叙夹议的段落。阅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表现青瓦品质的文段主要是第五、第六段。那么,就可以在五、六两段筛选概括信息了。

20.怎样理解文章第11段“历久弥坚、给人

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6分考查要点: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规范答案:含义:青瓦的内蕴给我精神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陶冶;(2分 作用:①呼应标题,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对青瓦的情思;(2分

②由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直接抒发作者对青瓦的赞美和崇敬之情。(2分 答案分析:(1关于含义: 所谓含义,就是字面所包含的意思。考查这类题,一般是要求把形象的、含蓄的、意味隽永的、一语双关的等等词句,用直白的、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

句子常常是比喻句、拟人句、象征句、双关句等,句子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

(2关于作用: 第①点是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一是呼应

标题(有的文章还照应开头,一是卒章显志(有的文章在前文已经显了志,即上文已经有抒情议论性的显示中心的句子,那么,最后再用表达中心的句子就不是卒章显志了,而是强化主旨或升华主旨了。具体显什么志,还得答出来,比如这篇文章可答作:表达作者对青瓦的情思,表达作者对青瓦赞美,表达作者对青瓦崇敬等等。

第②点是所用表达人称或说是所用语气的作用,这样的题一般考查的是由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二人称的好处或作用,要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上的:常用“人格化”“生动形象”“拉近距离”“更强烈地表现”“便于表现”等词语来表达组织语言,二是思想上的、情感上的,常用“表达了……的情感”等词语来组织语言。题型拓展:如果针对本文最后一段,直接问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那么,作答时要答三个方面:内容方面;艺术手法方面(包括人称转换;结构方面。也就是说答案包括了含义和作用。

21. 请简要赏析第六段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至 少两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 分)考查要点: 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 赏析。规范答案:① A.运用排比手法,B.“铺 在„„” “铺在„„” “铺在„„”,C.表现青 瓦忠于职守的品质,语势强烈,富有感染力; ② A.运用比喻手法,B.把青瓦比喻成名流、大师、伟人、大腕,C.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青瓦 谦逊而朴素的人格; ③A.运用拟人手法,B.“骄奢” “自诩” “变 节“负心” “忠于职守”等词 C.,使得青瓦具 有了人的品格,表达了对青瓦高贵人格的由衷 赞美; ④A.运用联想,B.由物及人,C.赞美了具有 青瓦品格的平凡而谦逊的人,升华了对青瓦的 认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每个 要点 3 分)6 答案分析:(1)其答题模式是:A.运用了……手法(技 巧)B.表达了……(内容:文中具体词语),C.有……效果。具体表述形式也可灵活,如第① 点的

散文小记的抒情散文 篇9

春满梧院

二月的春帷已开,淅淅沥沥的小雨夹杂余冬的清寒。没有阳光的日子里,东风也解风情。

一些意象开始了泛滥,万物葳蕤如思绪般铺展。放眼书山(图书馆)天地间,雾雨笼晴川茫茫皆不见。姹紫嫣红却在枝头喧闹。

撑一把岁月的旧伞,行人的笑容穿过最美丽动人的花朵。伫立桃源,尊师亭旁花香满衣,看红桃吐霞云,素李争春晖。一潭秀水不时荡起涟漪,脉脉含情。鹅黄的嫩柳换了新妆。柳条瘦却宛如金丝。随着风儿起舞,蘸上碧潭的清水,抒写春天的歌,描绘诗意的风景。

上瑶阶,漫步校道。踩着木棉金黄的落叶沙沙作响,烟雨笼罩下的校园更显得静谧。听一声飘渺,抬头仰望,雨丝清凉。木棉枝头春意喧闹。躁动的花蕾,含苞欲放,期待春雷一声响。到那时,整个校园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充满盎然,生机。

“几度飞花轻似梦”梧院的春天美好得显得失真,令人心系萦绕。当繁华的二月从梧院悄然离去,我又想典藏此季,用无瑕的文字写意春天。

当回首之时,已独上高楼,叹“只道当时是寻常”。

江南春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句古韵的唐诗,道出诗人对春的喜爱,也道出了江南春色满芳华。

多情的二月,绵绵的雨丝如游子飘飞的思绪,编织成了南国的春筵,亦如游子刃娜岷偷那傧遥在春日里轻轻弹唱。

“谁在春日里为我弹一曲《东风破》,一杯浊酒肠断难入喉。异乡深处,纵有千古名胜亦不比江南雨丝更令人低唱浅吟。

回想昔日,在美丽的季节,我仍未离去,一切恍如昨日般熟悉。清晨梁上啄春泥筑巢欢唱的新燕把我唤醒。打开琼楼纱窗,东风送来百花芬芳,满城柳絮纷飞如蝶起舞,杏花亦飘落红尘雨。悠然一笑,信手捧起桌上那缕茶香。

拄一柄油伞,漫步于江南湿润的雨巷,幽幽的巷子泥泞早春的气息。远处,是谁又撑了一把雨花伞?踽踽独行。幻想伞下秀美的容颜,袅娜的身姿。待回首,雨湿了背影,烟雨蒙蒙。

灰暗的瓦沿雨滴不断,恰似一帘幽梦。古老的青石板不时雨滴落的回响……。

清辉

夜里,走过书馆幽静的长廊,身后空余脚步声”笃笃“地浅吟低唱。透过窗户,夜色温柔,轻轻地拥抱我来时的小路。仰望,依旧疏星坠天际,月色却格外清朗。柔和的月光缓缓走来,映入青窗,抚摸我的脸颊,唤醒了内心尘封的思续。

月下的桃源,皎皎一片。是谁在尊师亭处吹奏清箫?箫声显得生疏了些,时断时续,宛如深处鸣叫的虫儿受了惊扰后的时歇时起,却仍扣人心弦。碧潭之上,绿柳纤弱扶微风,偶尔一朵浸满月华的花儿轻飘落水,开了一朵层层的莲花。月如玉盘,映于碧水,游鱼嬉戏,碎满一潭金银。

远处,云山似乎沉默着,又似笼着轻纱似的梦。我想,云峰亭相绕的松枝处,酣睡的鸟儿定然受惊了吧。翅膀穿过月华,轻抚山月的温柔。西江也安静了,一改白日的豪放。过往的船只载满清晖悠悠远去,远去。。。。。。

我在这月光的清晖里,让心驰,神往,感受着静谧与安宁。环望四方,长天浩月,清华不减。而明日又临朝阳……

行走于九月的风景

九月,我怀揣清风,任脚步肆意徜徉。

阳光下,蓊郁的枝叶,撒下金色的铜铃。虫如隐士,拨动细细的琴弦,空气中流淌悠扬的乐曲。

岸边的垂柳,瘦如发丝,借着一方秀水整理自己的妆妍。风柔情百转,吹皱的碧水,模糊了白云的形迹。

倚亭,听风朗诵的声声,如古老诵经的箴言,空灵身心。那些被搁浅的记忆,像干裂的河床,渐渐愈合。

望远方,想到了田野的稻草。天空下的金线,编织金色的画面。压低虚无的脚步,感受到成熟的气息。

它们低垂着头,幸福地等待镰歌的升起。让丰收的喜悦弥漫大地。

倒下的瞬间,只留下整齐的稻茬。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记忆。记忆化为营养,酿醇着来年再次温暖土地。

我们的天地

春去秋来,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易勾起人思续的季节。

行走在暮秋时节,踏寻着旧日的足亦。随手捡起一片浸满霜泪的叶子,轻轻弹去叶上的微尘,阳光下穿越时空的沧桑。那些被搁浅一年的记忆,像干裂的河床,在风中渐行渐合。往事如天光云影,虽过往却也染上了山水的氤氲。

昨天,背上旅行包与好友锦杰携相机,沿着西江捕捉生活中的美丽,每次快门按下的那一刻都有种莫名的感动。

倚江边远望,水雾缭绕的系龙洲上有一群充满朝气的身影。目光所及,西江烟渚已然成了他们的天地。

我亦想到我们的天地。那是一片首次刻下13汉文二班班建记忆的土地~~绵伸舒展的”塘源沙滩“。我喜欢称它为”西江金滩“。一年的西江浪淘沙,昔日班旗飘扬处的脚印已经隐去,天上飘荡的云却倒映着记忆的影子。西江的秀水在去年的十二月八日显得格外欢欣,拍打两岸,哗啦啦!的声音回响我们蓝天下和谐的笑语;四溅的浪花是我们绽开青春的容颜。

仰望秋日的天空,飞鸟已过翅留痕;脚踏秋日的土地,百花无踪香暗流。那一片大天地已融入班级的血液,在每一个好友的心里流淌。

我问自己,是什么让记忆永铬?昨天我找到了答案~~”回味美丽,是友谊点亮久违的回忆"。

南国之秋

昨夜与世泉、炅桉、刘委员齐聚雅茗会,一句句闲谈碎语,流转往昔风雨同舟的岁月。一杯杯清茶悄然护送时光的离去;静静的夜风也随之送走了南国的秋季。深夜的冷露迷蒙了夜空,却湮没不了手上的那缕茶香。

睁开惺忪的睡眼,新的一天已经来临。鸟儿早已叫醒了十一月一日的清晨。我不由为自己的慵懒而生气,拉开窗帷,阳光和煦轻盈,天空已写满了纯贰

走在清晨的校径,穿过薄薄的雾纱,凉风中我顿然想到南国的秋季已悄然离去。我努力地搜寻大脑里关于它的记忆,但南国之秋似乎来去无形悄无声息。我又想到北国的秋天,那里定然四季分明。满山的红叶纷飞,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披着金色的衣裳,戴着红色的盖头。一望平川的北方田野,金色的麦浪上下翻滚,还有那垂穗的红高粱。父亲说:“那是一群被秋风灌醉的汉子,站在那兴奋的摇头晃脑”。我说,那是密密麻麻站立的火柴,被九月的风擦燃,火光照亮了整个田野。

无意间已走到书馆的门口,索性停下脚步在长椅上静静地休憩,聆听耳边的鸟鸣。微闭上眼,一片飘零如蝶的叶子落在我的手边。轻拾起,暗黄的色泽中留下了虫子的杰作。我被这片落叶触动了心灵,我想到了南国之秋的记忆。

望向远方,我仿佛看到了家乡门前的那棵柿子树。虬劲的枝条已无那斑驳暗黄的叶子。枝丫却挂满了金黄金黄的小灯笼。馋嘴的鸟儿在枝间来回跳跃,看看这个,啄啄那个,让原本枯寂的柿子树添了几分生气。远看,又如画家笔下的水彩丹青跃出纸外,让观者陶醉。

南国的秋季虽无北国的绚丽,却有自己的风采。一棵满是硕果的柿树就是南国之秋留下的痕迹,是它送给我的惊喜。

五月

五月,是农历里最美丽的一株植物。总有一些闲适,绿荫似的散落于房前屋后。窗与青山相对,浓浓的绿意流入眼里。

阳光洒满大地,山的那边却充满欢声笑语。听啊!画眉鸟在枝丫上唱着欢快的歌曲,青蝉躁动使夏日更为宁静。门缝里的蛐蛐亦在我身边低唱浅吟。

我想,田野上,稻子是脉脉含情的峰峦。墨绿的.语言如泉从沟壑流出,汇成五月恬美的诗章。

黄昏总在不经意时轻轻走来。牧童吹响的短笛惊扰了憩息的沙鸥。噗嗤一声!翅膀划伤夕阳的温柔。血不停地流,染红了西边的云。

走在五月的季节里,不用过多言语,静静地倾听这一季的声音,让思想在风中飞扬。

夜雨小感

白天的喧器,彼此忙于一天的奔波,已无闲心静观暮秋将逝前勿所赠的容颜。我更甚时不解,平日秋高气爽为何今日却如此多情而流下相思之雨呢?是难以割舍那昔日人间的美好吗?

我曾匆匆与一树秋色擦肩而过,事后又苦寻那张昔日浸满秋泪的霜叶,然它已入尘罢了。而今夜,秋雨持续,我拍了拍白天的尘土,于书案前想写些什么而又苦于无从下笔,不由稍感心闷,望着窗外尚未朦胧,索性搁笔走出阳台透透气吧!

手上捧着紫砂杯中的热茶,于秋雨之夜,细细品茗,静下心来听雨,以弥补白日无暇之情吧!这雨初时很细很细,宛若牛毫,又如三月江南早春娇情的烟雨,顿时便把梧院尽揽其怀了,夜色已蒙,再加上它又披上了薄纱更是无从视之了。但我仍然放眼远方而有所获,那盏高高耸立的塔灯在夜雨中似乎显得如此无力了,昏黄的灯光似乎在喘息着,不时还呼出淡淡的雾气,这也够难为它了,在秋寒夜雨中仍默默地坚守着。目光游离,雨似乎大些了吗?于高处,我已无法看清那平日充满足迹的校道了。两旁的青山似已沉睡罢了,又似巨大的鬼影于夜色雨雾中若隐若现,令余生畏!雨似乎真的大了呀!原先细微地低咽,现却如此激昂,它落于黑夜笼罩的叶上发出沙沙~之响,让人感觉千万蚕虫正在欢食桑叶,它打在雨棚上发出了玉珠落盘之美妙……

不知不觉,我发现屋檐上不知哪位多情之人一一挂上了水晶帘儿,于夜色中闪烁着莹光,宛似一帘幽梦之境啊!正迷恋,眼模糊了,原来那雨帘珠儿突然借风跃进我眼里,我的脸微凉,秋之泪又悄悄的亲吻我脸颊,很凉,很凉直冲心底。

夜雨淅淅沥沥,风拂秋寒,茶已凉,我也要移步了……。

黄姚古镇

记得与你第一次擦肩,就为你迷人的背影所留恋。

梦里想着有一天能再次与你相约在第一次邂逅的地点,烟雨蒙蒙中一览你的容颜。

白墙青瓦,摇曳着思念的心绪。夕阳下的黄昏,草地上的野菊花开始靠近素雅、闲散、静美。驻足良久,彼此沉默,只想用眼神与心交流。

小桥流水,树影婆娑似梦,静如碧玉带的小河如母亲一般把村子抱在怀中,显得格外的温馨和谐。乌篷船悠悠,双桨荡起的细细涟漪如莲花般开在你我心头。

如诗的婉约是你的性情,小巷是我最迷恋的地方。白天这里飘过的油纸伞如花绽放;夜里的半边月亮睡在山边。它在梦里均匀的呼吸着这一片宁静,另一半则调皮的跳入水中与两岸的灯火嬉戏。

走在寂寥的深巷,青石板的回声荡漾心头把我从梦中唤醒,而在梦中陪伴我的月光如今却斜照在我伏案的书桌上。

我想到,我只是一个过客而已,不能与你朝夕相处。

那一条小河的温润,一座桥上的生活,一声深巷里的脚步声都是我想见你的理由。

上一篇:乘着箴言的翅膀,让心灵自由飞翔下一篇:使用PHP操作DB2 Express C的五种方法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