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共11篇)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1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今年的湖南卷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生活气息浓,学生有话可写,是这道作文题的一大亮点。踮起脚尖非常形象,也是每个人曾经有过的动作,可以引起人们的回忆和遐想,体现了命题的人文关怀。踮起脚尖可以看得更远,由此可以写理想,写未来。踮起脚来,可以越过障碍,看到另一面,可以写哲理,因为生活中总有障碍物一类的东西遮挡着我们的视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无法用踮起脚的姿势站较长的时间,只有芭蕾舞演员才会有踮起脚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个角度。这道作文题可以和理想梦想智慧风景好奇选择判断坚持等许多话题联系起来,有很大的写作空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踮起脚尖也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能够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这道作文题的又一大亮点。看到这道题,会自然想到荀子在《劝学》中的一句话:吾尝跂而望焉,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先哲告诫我们不能只有跂的虚,要达到目的还是要有亲自登到高处去博见,只有空想不行,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俗语也有 踮起脚做长子踮起脚做人的话,就有尽力去做和不掂量自己这两种褒贬不同的意思。如果这样来解读题目,可以立意为要脚踏实地做人。能够从思辨的角度审题的学生,毫无疑问,对事物的见识要高一筹。因此,这道题能够拉开档次,有很好的选拔功能。
纵观近几年的湖南卷作文试题,无论是2005年的跑的体验,2007年的诗意地生活,2008年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和哲理,还是2004年的家庭教育的话题,2006年谈意气的命题作文,虽然命题的角度不同,选择的材料各异,但是都是循着生活和思辨这两条道路在前进。思路清晰,紧贴生活,注重思辨,是湖南卷作文命题的显著特色。(张传权)回到目录:2009高考作文试题评析(7省市)
编辑推荐:
2009年高考作文病文诊断(18省市)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佳作点评(13省市)
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作文题特点分析
相关链接: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没有绝对的满分与零分
高分作文: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精品素材集合及满分作文欣赏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2
一、试题基本情况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结构与前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结构相比, 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理综卷总分都为300分, 但生物试题分值由72分变为80分, 题量由原来的7题变为8题 (6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 , 增加了1道选择题。生物试题的题型结构、考核内容分布、分值情况见下表:
二、试题特点分析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紧扣《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 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 遵循《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生物) 的要求, 注重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 注重考生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考查, 适度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 兼顾知识宽度的检测
生物试题尽管只有8题, 但知识的覆盖面较广, 涉及到考纲划分的22个主题中的12个主题, 同时试题十分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 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生物育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实验探究等。有的试题是就一个知识点的多角度、多方位考查, 有的是多知识点、多层面考查, 不仅检测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检查了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2. 立足基础知识, 突出能力考查
(1) 注重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提升了对理解能力、综合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交叉渗透, 融合自然, 如第2、4、30的Ⅰ小题、31题。特别是31题可谓立意独特, 该题首先将现代生物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引入试题, 并将杂交育种、遗传图解的书写、遗传信息的翻译、酶的催化原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点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在立足基础知识的同时, 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 以图形表达信息, 提升能力考查要求。生物8个试题中有4个题 (第5、6、30题的Ⅰ小题、31题) 涉及识图, 30题的Ⅱ小题要求绘图。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图形的观察, 图形信息的理解、提取、处理和图文转换能力。
(3) 联系学科背景, 突出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如第30题的Ⅱ小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 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并将实验过程中血压的变化用曲线表示。重点考查学生对科学实验设计中前后自身对照的理解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该试题起点低, 落点高, 情境新, 重视过程和方法, 能力层次分明。
3. 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生物试题中的体现
试题第1、3、5、30题分别涉及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荧光标记技术、基因敲除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 试题体现新课程关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理念, 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科技、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发展。
三、答题情况分析
生物试题答识基本情况如下:选择题1~4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5、6两题则错误率较高, 其中第6题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一道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4分, 总的难度系数在0.42左右。其中第30题的Ⅰ小题平均分为7.3分, 难度系数为0.52, Ⅱ小题平均分为5.8分, 难度系数为0.48, 零分率为12.5%, 第31题平均分为6.7分, 难度系数为0.37, 零分率为24%。据分析, 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1) 语言表达能力差, 生物术语使用不规范。许多学生回答问题时语意不清, 词不达意, 不能完整、准确、清楚地表达实验步骤, 生物用语主观性、随意性大。如将“细胞分裂间期”答成“细胞繁殖期”, “DNA复制”答成“复制DNA”等。
(2) 基础知识不扎实, 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弱。如选择题第5题关于荧光标记法反映细胞膜蛋白和脂质的流动性本是一个经典实验, 但有些学生却不清楚荧光染料只是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并没有发生跨膜运输这一基础知识, 错误认为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又如第31题的第 (3) 小题, 要求“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许多同学答案为“基因越多, 酶越多, H2S越多”, 不能从现象中分析提炼出本质的结论: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2S浓度。
(3) 理解并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弱。如选择题第6题, 答题时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对图形中同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个体数量前后变化的比较上, 没有将“影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些生态学基础知识同图形信息进行有效结合, 因此很难得出正确答案。
(4) 不能根据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应变答题, 思维的敏捷性不够。如第30题Ⅱ小题的试验设计, 明确要求“答题时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 但很多学生都是按照常规的分组实验进行, 没有及时判断出该试题要求“前后自身对照”。这也反映出审题能力差。
(5) 面对新的信息, 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的能力低, 思维的变通性差。如第31题, 当“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这一新的信息出现时, 许多学生对本试题感觉就一片茫然, 至于“利用将B基因去除的B+B-雄性小鼠和正常小鼠, 选育B-B-雄性小鼠”, 更不知如何下手了。
四、高三教学启示
从今年的生物试题特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给予我们高三复习教学颇多的启示。以下四点启示尤为重要:
1. 重视核心知识的复习,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 因此, 高三教学要重视核心知识的复习, 以核心知识为载体, 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注重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 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2.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三复习教学要依据新课程的能力要求, 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知识、能力、技能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坚持“创设课堂教学的思维环境”,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能力训练, 多开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养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3. 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的考查。在高三实验专题复习中, 在加强教材实验复习的同时, 要注重新情境下的实验设计训练。教师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并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感悟、总结实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以培养学生选用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分析处理数据、资料的能力, 表达实验及其结果的能力。
4. 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及生物术语的规范使用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3
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恣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哥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卑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来因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18.填空。
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__、不必带书。
19.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答: 20.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只有“爱”、“自由”、“美”。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既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答:()()
这是一篇田园牧歌似的散文,文学色彩明显浓于议论性散文《话说知音》(2002年全国高考选文)。文章情调悠闲纡徐,从容自适。全文用与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展开,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主题,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着意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文本的内容及形式均切合考生的认知结构,对考生备考具有多方面的检测价值和良好的阅读导向作用。
第1段写“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必矫饰,可以完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因为山中的大自然是远离现代文明之嚣闹繁杂的一个幽僻之处。在那儿,你不用在乎人家怎样看你,“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答案拟为“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似概括得不够完美。
第2、3段写独行山中的舒畅更无可比拟。徐志摩偏激地认为“顶好是不要约伴”,这对天性浪漫的诗人来说,不啻于骇世奇言。“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着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无阻碍的。两个比喻贴切极了。此时,人与自然已经互通融合、天人合一了。
接着,作者连用4个分句进一步描写独自畅游山中的美妙,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这里,以一贯之着徐志摩批判文明、崇尚自然的自由理想。答案认为这两段是说“不要约伴”,差强人意。
第4段作者进一步提醒你“也不必带书。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一个反问句,更加肯定地道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主题。
第18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内容要点的归纳。
第19题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牧童、渔翁、农夫、吉卜赛人、猎户这几种人,不仅在装束上最无拘无束,同时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人。作者之所以要用“扮”、“装”这两个字眼,是因为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洒脱,那样自由自在地去接近大自然。
第20题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然而,这部奇书,却并非那么好懂,作者提出的条件是:“心灵上不长苍瘢,眼不盲,耳不塞”,若再结合作者在文章中一再强调的“山居”“不要约伴”“不必带书”等要求和叮咛,我们可以约略窥得读懂大自然这部奇书的方法和途径:不但需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也需一个从容、空旷、能容万物的自由心境,更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倾听”。答案说“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即最高等教育)“是符合作品愿意的。
第21题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的最大特色是笔调清新流畅,语言亲切、流畅而富于表现力。徐志摩散文的语言“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陆耀东《徐志摩评传》),词藻丰富,驱遗自如。文章善用排比,琅琅上口,富有气势和节奏感。如“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气的宇宙里自得。”读来有一种畅流不息、行云流水之美。
文章巧用比喻,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不说“头发”“胡须”,而说“蓬草”“苔藓”,更显情趣,更具诗性;“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投身大自然就像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而且如裸体的婴儿般赤纯、天真,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这是怎样的愉快和幸福!“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这又是多么美妙的联想!“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用“疮瘢”来比喻“低俗、污秽的东西”,把“大自然”比作“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和“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再贴切不过了!
由于句式的变换,长短句的结合,文章显得气韵生动,富于弹性和韵律:“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状语“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后置,起到强调作用。若按一般的句式,则是“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在火车,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带书”,就显得平淡多了;“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使用反问句式,肯定的意味更浓烈。若还原成一般陈述句,“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的”,效果则不够强烈,也太呆板。
此题C选择肢中的“以空间为序”不对,“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属无中生有。D选择肢说“流”字“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不当,“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的分析也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18.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
19.答: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0.答: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4
作文,着实就是用书面谈话,表达心田想说的话。本来是泛泛稀松之事。因为作文的分数在高考中占据很重的分量,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就引起高度存眷,成为热门话题。早在六月的民风未吹起之际,各类百般的高考作文命题猜测就铺天盖地。
终于,跟着6月7日高考大幕缓缓开启,各地高考作文标题浮出水面。
在我看来,世界卷的两个作文标题出得最好。岂论是《写一封信》照旧《谁最有风范》,一是对付考生来说,都可以或许写,不是偏题,也不是困难;二是有期间气味,贴近糊口。《写一封信》涉及现在常见的边开车边打手机的征象,借助于孩子与父亲的举报与被举报抵牾睁开,隐含教诲、法制意义;假如考生在备考时代,只静心讲义,不体谅事势政治,不知什么是“大国工匠”等,就写欠好《谁最有风范》这篇作文。高考作文标题对语文教诲每每会起“批示棒”浸染,世界卷的两个作文标题表现了“正能量”。北京卷的《若是我与心中的好汉糊口一天》,也具备这样的意义。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5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名师点评 李卓】
仔细分析历年来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其实不难发现一些客观的“规律”,北京卷偏重于对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的思考,如北京的符号(2006年)、诚信(2011年)、爱迪生是如何看待手机的(2013年)、老规矩(2014年)等,四川卷近几年一直在传递拼搏、奋斗的正能量,如坚强(2008年)、人生的几何体(2010年)、总有一种期待(2011年)、站起来世界才能属于你(2014年)等,还有些省市偏重考核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思辩,有些省市则倾向于对人性的反思。
而湖南卷的高考作文,我们简单看几年的题目:意气(2006年)、诗意地生活(2007年)、踮起脚尖(2009年)、手(2012年)、我愿意(2013年)、心在哪风景就在哪(2014年),大部分的题目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并且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考核。什么是人文思想?就是对家庭、社会的关注,对历史、文学等知识领域的领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和想象。
基于这样的“规律”,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高考作文预测”泛滥于信息窗口,令广大师生心怀期盼又倍觉迷茫。究竟我们应该如何去备战高考作文,如何在茫茫信息流中找到那一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呢?作为在作文教学研究一线奋战多年的我,给广大学生的建议就是: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模式,打好扎实的文字表达基本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全面的素质迎战高考作文,而不是刻意去“押宝”。
在下文对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的解析中,我将谈到麓山妙笔专家团队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总结的构思立意法宝——“十大主题”立意法,让学生科学整理写作思路,轻松应对高考作文。
一、关于立意
审题,首先要学会找准关键词,关键词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有时需要我们通过思维的延伸找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旦在这个步骤出现差错,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了。
通过通读“最美乡村”的材料,我们不难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梦想、追求、守望、坚持、成功”等。八年的坚守和付出,把穷乡僻壤变成了“最美乡村”;“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抓住了这两点,就抓住了材料的核心。所以,“坚持信念成就梦想”、“守望铸就成功”等就是立意的首选。此外,如果能把“坚守八年”和“干两年就走”的行为形成比较,通过乡村的变化,得出“谋事在人”、“环境并非成败的决定因素”之类的结论,文章则更能出彩。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所有形式的作文其实都是命题作文。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不管一篇作文能分析出几种角度,不管你是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去写,出题者本身是有他们的立场和观点的。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材料给出的关键词去写作,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
我们把所有写作的立意归纳为了“十大主题”——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民族情、社会现象与风气、战争与和平、理想与追求、环境保护、哲理。无论我们拿到哪个作文
题目,都可以尝试从“十大主题”去构思,非常有效。
二、关于体裁
材料作文的体裁要求一般是议论文或记叙文都可以,今年也不例外,两种体裁各有优势,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通常来说,议论文更具有思辨性,犀利独特的观点更容易让文章出彩,而记叙文,更便于运用优美的文字,形式上也更灵活。
三、关于拟题
俗话说:题好半篇文。作为角度灵活的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一些诗文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1)守望的力量
2)坚持,只为了绽放
3)梦想的火种
4)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5)心中的图腾
6)梦的那一边
7)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四、关于结构
传统的议论文结构“引”、“析”、“议”、“联”和“结”在这里我就不具体分析,谈一谈近些年高考中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都在运用的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结构形式。即先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多为排比)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语言讲道理,之后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呼唤号召。
例如:我们可以以《守望的力量》作为本次高考作文文题,中心论点可以是“只要守望与坚持,就能实现梦想”,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这样三个分论点:
一、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二、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沉淀了更多优秀的品质和强大的能力;
三、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影响、改变周边的人和环境。
如果写记叙文,最好也是紧紧围绕主题来写作,文字优美、内容翔实、富有哲理的散文是最好的,对于过渡能力较薄弱的考生,可以使用小标题的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优秀作文】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俗话说得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视野才会变得更加广阔。人生也是如此,只能经历了他人所未曾有过的风雨磨砺,思想才能变得睿智而旷达。这其中体现着一种意志,更彰显着一种智慧。
山顶有山顶的风景,沿途有沿途的美丽,风景不在别处,风景在路上。若只想着山顶的风光,忽略了沿途的风景,那么,换来的是一场辛苦和疲惫。若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收货的是一路的愉悦和轻松。同一个风景,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眼光,看到的画面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看到的风景也各有千秋。
风景无处不在,风景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尽收在会欣赏人的眼里,潜在了会思考人的脑海里,藏在了有心人的心里。旖旎的风光,愉悦着人们的心情,也调节着人们的生活情趣。
风景在路上,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短暂,是一趟没有往复的旅行。从懵懂的童年到暮暮垂老,我们收获的是什么?不是名利的多寡,不是财富的积累,不是地位的高低,也不是你一生成就了多大的事业,是一路的成长,是一路上思想的锤炼和提升,其中的经历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人生是一场经历,更是一场领悟。人生路上,既有春光明媚的日子,也有风雨兼程的艰辛,它不可能是笔直的坦途,难免会经历曲折和坎坷。我们就在这坎坷和挫折中历练,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去品味人生。在这曲折磨砺中平淡,在那粗茶淡饭中生香,人生旅途,虽没既定的路线,但有它特定的美丽,最美的不在终点,而在沿途的芬芳,学会欣赏这个世界,学会欣赏这一趟人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岁月的一种馈赠。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不管你是熟悉还是陌生,风景,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不动不摇。之所以看不到风景,是因为我们的心远离了这片风景。只要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人生处处都是风景。在这个意义上说,风景既在山顶,也在路上,更在心中,心中的风景,千般妩媚,万千婀娜,旖旎怡人,沁人心扉。
人生处处有风景,人生处处是风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视觉与感悟。心存美好,用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幸福,时时存在着快乐,在热爱生活的人眼里,生活无处不是美好,无处不是诗意人生。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6
湖南考生?
许多人说,距离产生美。?
某80后作家说,一切事物都要隔层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话家说,产生崇拜的前提是距离。?
古人形容美人美态,说美人隔花端。?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
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这种美好,古今皆有,像《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无情水隔断了你侬我侬,留住了诗情画意,摒却了没有距离的遗憾。古时的山水泼墨画,均会留出一些空白,或者拉远视界与山水的距离,使人感到山也朦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山或许遭人樵采,已经满目疮痍;水或许已经枯涸,剩一摊烂泥,不管如何,留给我们的,是距离带来的清、寂、和、静。?
人与人交往,有距离会更美好。席慕容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使人更留恋。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双方隔得远一点,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像那个豪猪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出恰当的距离,才能既取得暖又不伤害对方。?
我很喜欢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围。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写给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着出世的梦。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许过的是吃饭、写信、学习、聊天的平淡生活,但会用一段刚刚好的距离划出一条心河,在此岸做着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美梦。彼岸的春色正浓,我们去看陌上花开。?
【名师点评】?
不同的文章,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初读这篇佳作,你也许会略嫌平淡,甚至忧从心生。是啊,开篇不见整齐的句式,亦无深刻的哲理;结尾不见巧妙的回应,亦无思想的升华。再读,你一定会情涛涌动,感由心生。原来,一番闲言碎语之后,迎来的是霞光满天。看似朴实的文章,像一杯咖啡,芬芳四溢,动人心魄。?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7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今年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涉及的都是经过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后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总体来说,地理试题覆盖了几乎所有必修上、下册的主干知识及部分区域地理知识,但所考查知识点却没能覆盖选修一和选修二的内容,这可能会给一些师生以误导。
二、图像有所创新,文字比重加大
试题在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在力求创新,试卷中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粗看此图,不过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海拔小于200米的区域出现了大片空白,并且①、②两条河流画到200米等高线处就没再继续了。图中以这样的形式用地理图形语言间接告诉考生此处有一湖泊存在。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能有湖泊,但大都画出完整的湖泊,并且可能还有图例加以说明。此图只画出了湖泊的一部分,并且没有用特殊的符号(如阴影等)与图中陆地部分加以区分,完全要靠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套试题信息呈现形式继续保持多样化的趋势,图像信息、表格信息、文字信息均有,且文字信息比重增大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一趋势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多样信息呈现方式的均衡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使试题的地理学科特色不如以前鲜明,毕竟图像信息才是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信息呈现方式。
三、贴近现实生活,渗透课程理念
第36(2)题选择了一段学生游记做为试题的切入点,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考生通过做此题会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第36(3)、(4)题选取了人们能够看得到的地理事象做为题目情景,可以让考生体会到地理就在人们身边;第36(5)题和第39题分别选取了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两种现实的人类活动做为题目情景,凸现了地理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全国卷英语试题评析 篇8
,考试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使用。
纵览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可以发现,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各套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高考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中,所有语篇和材料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试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1.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二卷同一题型要求考生写封邮件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2.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全国二卷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和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多家剧院的演出信息,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3.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二卷的章报道了国外公司研发飞行汽车的最近进展;三卷文章介绍一个研究团队为保证老年人自信驾车从而能够独立自主生活而进行的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的过程。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试卷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2017年高考英语试卷质量进一步提升,试卷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考查,加强了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
1.试卷结构进一步巩固
高考英语科全国卷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听力部分两节通过十段录音材料和二十个问题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两种选择题题型相结合,既考查理解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及结构的能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相辅相成,全面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任务情境设置紧贴生活实际,侧重考查考生使用书面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各种题型搭配科学合理,基本覆盖了考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语言知识和各语言技能包含的具体语言能力。
2.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高考英语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层次进行,今年三套全国卷分别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阅读需要从大量的书面材料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都为考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量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单词量与前几年基本持平。
三、试卷内容设计科学,试题质量不断提升
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同时对中学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因此高考须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需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继续采用“一纲多卷”形式,各套试卷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考生群体的能力水平,试卷难度控制合理,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1.命题匠心独运,试卷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7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内容选材丰富,考查要求深入浅出,试卷公平性和科学性并举。试题命制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试题设计精心,科学规范。同时,各套试卷保证对不同考生群体的考查公平合理,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试卷难度控制恰当,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高考湖南卷2022年化学试题 篇9
湖南卷高考化学答案
由于2022年湖南卷高考化学答案还未公布,下面小编会在答案公布后,为大家及时更新,以供大伙使用!
高考志愿填报的四大“前规则”
规则一:选择合适的大学
高校排名不是“万金油”
社会上有很多根据教授人数、院士人数、硕士点、博士点、科研成果、仪器设备、图书等评分的高校排名,大体能反映高校的办学实力,但不尽科学和完善。笔者认为这些排名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对了解全国高校的基本情况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解读“高校排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同类院校是大体可比的,如同是师范类院校或政法类院校,从排名大体可以了解其办学规模、教学科研水平等。不同类院校是不能简单相比的,如排名相当的综合大学与专业院校。此外,考生应从总体上看待高校的大体排名,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说不上在办学实力上有质的差别。
认准高校“拳头”专业
一是要去专门院校上学。语言类、法律类、师范类、财经类、医学类等都有专门院校。在专门院校得到的训练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是法律类专业,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法律专业是不同的。
二是要到学校的主体专业上学。综合大学、准综合大学多数是部委属的院校,都有主体专业,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相当强。如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应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而不是中国农业大学;学语言类专业应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而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样道理,学中文专业应报首都师范大学,而不是北京理工大学。
规则二:选择合适的专业
善于发现专业的“内在美”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10
江山中学
徐水清
一、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特点评析
1、难。今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全体师生普遍反映较难,据浙江省考试院抽样分析,全省历史平均分为39分,尤其是主观题的得分率更低,平均分为16.84分,得分率为32.3%。
2、偏且部分试题设计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较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来自教材的阅读课或小字,即所谓的“边缘知识”,如选择题第16、19、20题;还有部分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面,而非学生依据课本知识能生成的知识,如第12题“皇帝谥号”题考查中国古代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此问题本身属于语文知识和历史学科的边缘知识,给人以知识考查避重就轻的感觉。第13题中备选项A、D两项作为混淆项出现,教材没有相关涉及,出自大学教材内容。第14题八旗制度早期特点中的备选项“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是中国古代士兵制度的特点,后来八旗制度演变成为士兵制。此项作为混淆项出现,虽然在考生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不构成影响,但课本根本没有提到,作为混淆项设计不妥。第19题考查赫德路牌设立的时间的推理,教材关于赫德的人物介绍在选学内容,属于考纲明确规定不考内容。虽然试题材料试图提供赫德人物介绍,但没有说清楚,材料本身提供的知识依托不够。以上选择试题中题干和备选项的设计,体现了高于教材、不拘泥教材的表述,但超出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范围,脱离了中学教学实际,如此能力要求,完全过高估计了考生的能力。
3、试题的材料阅读量过大。选择试题中材料选择题有第13、15、18、19、21、23题,占整个选择题的一半,数量过多;非选择题38题材料过长,三则材料文字阅读量在800字左右,且文字表述较为晦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材料,限制了考生思维的时间。
4、针对主干知识进行抽点考查的代表性知识平衡不够,学科内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内容知识的考查结构分布极其不合理。关于经济内容的考查选择题部分仅第21、23两题,材料题第38题第(1)问、第(2)问和第(4)问部分涉及到经济内容,全卷总共16分左右。关于文化内容的考查全卷基本没有涉及。这种试题内容考查结构突出政治史,减弱经济史,忽视文化史的做法,没有能够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明的共同演进,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区分度不高。
5、分值分布稳定、合理。2007年试卷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其中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现代史38分,世界近现代史30分。与2006年相比,试卷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其中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现代史36分,世界近现代史32分。今年的试题保持了试卷二大题型结构和分值分布的稳定性。
6、试卷选择题结构明显发生了变化。选择题除14—17题以军队主题方式呈现外,其他题都没有给一个大的主题,改变了沿袭多年的选择题主题式考查形式。
7、试题注重于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今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且“考核能力要求”层次性强,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景,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在全国卷Ⅰ中,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考查题有:选择题第14、17、20题;主观题38题第(3)问、第(4)问第二小问、40题第(1)问,分值30分。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理解能力考查题有:选择题第12、13、16、22题,分值16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题考查有:选择题第15题;材料题第38题第(4)问第一小问、39题第(1)问,分值15分。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相结合的多层次能力考查题有:选择题第18、19、21、23题;主观题40题第(2)问,分值32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查题有:主观题38题第(2)问,分值7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主观试题的表达中得到具体体现。
8、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努力反映时代热点。选择题14-17题,实际上隐性的考查了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7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试卷设计了第38大题的一小问“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第40题对金迁都燕京的考查,实际上与明年北京奥运年相关。只不过与前几年比较显性考查热点问题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是以隐性介入为主。
二、对教学与备考的启示
1、以教材为根本,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针对今年高考试题对调动和运用能力考查的特点,既注重对教材知识再认、再现层面能力的考查,又突出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理解层面能力的考查。我们要认识到高考对教材基础知识考查的能力注重了层次化。因此,高考备考的一些旧的思想认识和传统做法必须进行转变。在进行一轮复习的时候,不能够停留在学生背诵、记忆教材的层次上,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拓展理解。拓展理解教材知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教材现有知识,适当拓宽知识面,对有关历史常识问题要讲清楚,例如今年高考关于对谥号、年号、庙号考查的此类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确高考命题人对命题点的抽样和备选项的设计,有些是依据高校教材的子目和观点,备考复习中教师要适当涉及大学教材和新课程教材中对课本知识的相关表述,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例如,选择题第18题关于“民教冲突”在大学教材义和团运动中就有相关的子目“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在进行二轮专题复习的时候,要按照中外联系的思路,紧扣教材知识,把中外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分析,加强文明史观和整体历史观教学。总之,两轮复习要落实到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上,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前提。
2、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和要求为纲,突出学科能力培养
今年的高考试题,能力测试的导向非常明确,严格按照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考核目标及要求进行命题设计。对目标中的能力要求考核全面,注重了对各项能力的层次性考查。因此,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和要求为纲,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种能力测试目标和要求落实到位。
3、适度隐性关注热点,自然渗透学科间热点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目的就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今年的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材料题第38题从美国在二战中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政策,对英、对华进行援助的有关史实,考查了大国崛起问题,揭示了战争崛起的教训、合作崛起的经验。材料题第40题把环渤海地区两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北京和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关注结合起来,进行了历史、地理、政治学科间的自然渗透考查。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加强材料题的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今年的试卷中材料题的大幅度增加,材料阅读量的增大,使许多学生束手无策,望“题”兴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材料题进行系统的训练,在训练中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在训练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概括和提炼材料”的能力。
5、关注课改和课标,做好新旧高考的衔接与过渡。
2008年是老教材的最后一年。为了更好的推进新课改,在2008年的高考试题的命制中是很有可能渗透新课标的理念的。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高度关注新课标,可以用新课标要求的三大模块主干知识为主线,将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
6、加强答题能力的培养,规范文字表达
通过今年改卷经历,发现考生在做主观题是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审题能力欠佳,往往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或在作答时出现答题有所遗漏;二是对材料的解读和对信息的提取能力较差;三是答题不规范,出现较普遍的是语句不通,前后矛盾、不分点、书写潦草等。这些非知识储备问题,对考生的最终分数实际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刻意加以指导,甚至应采取较严厉的措施,使学生意识到其中的厉害关系。
7、教师应认真研究上海、海南等地的高考试题,做到有备无患。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 篇11
我是一位“年轻”的党员,对党的热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已融入血液,定格在思想深处。始终牢记,党员就是旗帜,党员就是模范,而旗帜、模范不是空话、大话喊出来的,而是默默无闻地在本职工作中干出来的,我深信只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再小的事,就是对得起党,就是在为党旗增辉。态度决定高度。不断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这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对于党员教师来说,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就是要坚持凡是不利团结的话不说,不利团结的事不做,不违纪违规,坚决抵制不良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就是要为自己找到人生奋斗的灯塔和航标,始终坚定教育理想,不迷失方向;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不打拼时间、拼体力的消耗仗,誓作智慧型、科研型、效益型的新教师。
要当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做到“教一知十”、“教一知百”。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党员教师,带头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当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她一贯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忠实实践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
“我爱每一个学生,愿做良师更愿成为学生的益友”,班主任工作的在班级治理中,注重全员参与,民主治理。当然,绝对不会无原则地放任学生,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要严厉的能让学生意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让自己的爱又让学生对自己所做所为感到无比羞愧。让学生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责之深,爱之切”的挚爱之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名教师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人,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坚定信念,提高政治素质。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动摇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因此,教育必须超越时代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处在这样一个“今天”的党员教师,首先必须讲政治,因为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理论修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思想上、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三个代表”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做一个坚定、清醒、有作为的共产党的人民教师。
立足岗位,树立奉献理念。党员是否先进,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党员教师的先锋形象能否体现,不仅在于要有先进的理念为人民教育服务的观点,更要有为人民教育服务的本领和无私奉献的具体行为。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要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我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安心乐教,以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用文明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务实的作风、耐心负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展现我们人民教师高尚的品格和人格特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家长负责,对全社会负责。通过学习,使我有了这样一个观念:党和人民交给你一个岗位,不是用它来行使权力的,而是用它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要做到无私奉献,要善于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实事中,渗透在教学的细节中。我将以科学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体现共产党人的本色,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智慧和力量、积极性和创造凝聚到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上来。
心系学生,加强师德修养。做教师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因为教师是在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教师将从学生的成长中得到收获。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党的最高准则。我们南山学校是属于党的学校,我们的学生是属于人民的学生,关爱我们的学校,关爱我们的学生,密切学校与学生的和谐联系,是我们教师实践“党员先进性教育”具体体现。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把一颗忠心献给学校,一颗爱心献给学生,一颗痴心献给教育,一颗信心留给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学校、学生服务的积极态度,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是否符合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和行动的最高衡量标准。
刻苦钻研,提升教学水平。俗话说得好,“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更加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地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授课。在教学进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将别人好的经验,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同时,要努力学习电脑技术,大量引用电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地向“博学多才”这一目标靠拢,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使自己成为学生佩服的教师,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永远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
为人师表,树立良好形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自身良好形象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事业”,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我不能忘了自己神圣的职责:以德立教,执教为民;育人为本,传承文明;为人师表,廉洁公正;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复兴,无私奉献,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亲情观,在工作上高标准要求,生活上以下限为尺度,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全心全意为民谋利,从而将自己的道德修养化为做人之道,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我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先进性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我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以发展创新的眼光,不断塑造自己的灵魂,把先进性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做到天天有进步,时时有提高,时刻听从党、学校的召唤,做好一名“人民教师”,“坚守平凡岗位,争做时代先锋”。
把握位点,身体力行努力寻求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的有机结合职业=事业?不,两者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的区别,往往存在境界上的差异,教师这个职业,可以单纯得让群体衣食无忧,上班没有烦恼,但是如果从另一层面去对待这个职业,存在职业感与职业道德的水准差异,教师在职业岗位上如果能甘于清贫和耐住寂寞,愿意为教育奉献自己的一生,在心理上往往会很积极,认真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与学生的沟通上更加融洽,会用心去爱学生,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使职业不断焕发光彩,跨越自己的心灵红海。如果一个老师再把职业用心去做,就又存在更大的区别,那就是在做事业了。我的教学生活和科研工作就是在不断寻求自我成长和学校发展中得到提升的。
爱国与进步,是“五四”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与动力。
“五四”精神,不仅是“五四”青年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更是中国青年理想和目标的体现。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为其注入时代的特点,注入新的内涵。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理论,掌握本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提高觉悟,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出力加油。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青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效果,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十分重要。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真正让青年成为创新的主体,成为中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甘于奉献。奉献国家、奉献人民、奉献民族,是“五四”青年的精神所在,也是当代青年必须牢记的精神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的因素很多,各种影响思想的因素也很多,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树立奉献精神,对每位青年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受得住各种磨砺。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五四”精神,经历了88年的风风雨雨但现实意义不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五四”青年有着远大的理想。也正是有着远大的理想,才使他们把眼光放得很远,把目标调得很高,才使得他们的精神能够永放光芒,永不过时。今天的青年,也应该有“五四”青年这样的长远目光,长远理想,才能够使我们创造的精神具有不竭的动力。
做了多年班主任,不是越来越明白,而感觉好像越来越困惑了。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正常,苏格拉底曾说:随着认识的增多,人的困惑就会增多。而感觉越来越困惑,那是你工作经验的增加还远远赶不上工作中如雨后春笋般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因此,你就感觉总会走弯路,总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对于青年班主任来说时间和精力是个优势)来处理问题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就困惑了。
有困惑是好事,说明你投入了,思考了。可老是困惑就不一定是好事了。老是困惑就说明你没有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更重要的是你还可能会耽误工作。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暑期的研讨会上,我都去积极的思考和向各位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对于平常工作中遇到的某些问题的解决,自己也有了一点点的心得。
有句俗话说班主任工作可以将女人变成男人,也可以将男人变成女人,可以将已婚变成未婚,也可以将未婚变成已婚。其实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也就像将男人变成女人、将未婚变成已婚一样细小而繁多,这里就选取其中主要的几条吧。
一、青年教师如何借助年级导师组和班级导师组发挥作用
这个题目有点大,其实说白了就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向其他教师学习、如何更好地和其他教师协作。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也有“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之说,所以向其他老师请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如此。而在目前这样一个处处提倡团队精神的时代,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发挥导师组的作用,也就是说班主任更应该加强和导师组内其他老师的协作。道理都懂,可对于我们这些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班主任来说,却存在着一些困惑。原因主要有二:
1.人生地不熟,不好意思问。初到学校,连会计室、物品领用室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是同组的老师了。陌生就产生距离,有了距离就不好意思请教了,那感觉都有点像是学生见到老师一样,有点紧张。
2.“个人英雄主义”。班主任工作中每天遇到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班主任,每天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第一次碰到的新问题,有些问题根本就无从下手,像第一次遇到学生迟到,第一次遇到学生不交作业,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确定班委,第一次班委辞职等等。这些问题对于老班主任来说都是见招拆招,谈笑间就处理了。可是新班主任一不知如何处理,二会认为这就是班主任分内的事,自己处理就行了,麻烦别人总觉得不好,更别提协作这回事了。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心理上要想通,班主任工作决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以班主任为首,整合班级导师组甚至是年级导师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整个团队的力量来服务于班级的这样一个工作。而班级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来就是需要和其他老师进行协作的,如某门学科的作业上交情况、某门学科的考试成绩分析等等。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还一个人单枪匹马地来解决问题的话,效果可能只会事倍功半。
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协作来说,沟通是开始。因此沟通对于协作来说是重要的。而作为青年班主任,要想将沟通做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动。主动和导师组内其他老师沟通,这样就会带来了解、理解以致更好地协作,而也只有通过沟通才能明确目标,协调一致,解决问题,从而也会更好地增强导师组的凝聚力。当然,沟通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主动地有目的地向各科老师了解情况,比如像考试后、班会前、课堂纪律等等;平时也可多和各科老师聊聊,不一定都要有什么目的,但往往聊后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青年班主任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
如果将一个班级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班干就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了一套好的班委班子,这个班级就不会差,什么班级凝聚力啊,班风学风啊等等都一定会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如何才能选拔和培养出好的班干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一要有经验,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三要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前期栽树,后期乘凉的好事,所以前期舍得投入了,在后期班主任就会感觉省心很多,效果也会更好。班干的选拔和培养的方法途径很多,我一般采取的是较民主平等的方法,即民主选举、明确分工、定期开会、总结工作。这样也能选拔和培养出较为优秀的班委,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民主选举时很多学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参加选举,这就可能导致候选人不足这种情况出现。
2.明确分工后多数班干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可也会出现个别班干经常或多数班干偶尔不能各负其责的现象。
3.班委自己定期开会对上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对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布置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但开会时的气氛总是不能很严肃,常常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我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同时结合自己的思考,有了一些心得:
1.班委的选拔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能为班级服务且能力较强的班委,只要能达到此目的,方法可多样,如自荐、推荐、直接任命等等。具体来说:对于一个新班级来说,学生之间还不太熟悉,可先根据一些学生资料和自己的观察予以指定;对于老班级来说,因为学生之间已经较为熟悉了,就可以进行民主选举,而民主选举时一般来说可先选班委,再定职位。
2.班委定了之后就涉及到培养,这其实也是班主任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甚至是优秀的班委班子呢?方法很多,比如:① 班委选定之初,班主任可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班委展示给学生特别是班委。这样班委心里就明确了怎样才是一个好班委。② 班主任需通过多表扬、多重视工作积极认真的班委来调动班委工作积极性。③ 班委工作中要允许其犯错,但犯错后班主任一定要和该班委一起进行分析并给予指导。④ 班委工作要有一套好的考评机制,能够予以督促、考评、调整、任免。如此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还有很多。这样,长此以往,一定能培养出一个好的班委班子。
3.班委自己定期开会确实是必要的,不管是从工作本身来说还是从培养班委的能力来说都是必要的。但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细心地一步步地去培养。最好一开始班主任亲自参与予以示范,而班主任亲自参与也可以了解班委工作情况,特别是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这样使班主任指导就有了依据。其实这也是一个培养班委的好途径。
三、班级工作中教育目标的达成看过好多学校的墙上都写着这样几行大字: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其实就是一种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为了学生一切,也就是说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这个目标是个最终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在学生教育的不同阶段,班级工作重心的选择应该是不同的。但不可否认,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是始终贯穿其中的,可班主任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各科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呢?而又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达到使学生能
够全面发展这样一个最终目标呢?
我想班主任如果想通过某种方法某种捷径直接提高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可能比较困难。但是班主任却可以通过自身的工作来保障学生各科学习成绩有提高的可能,并尽量使学生在提高各科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据我个人理解,班主任工作有软硬两个方面。硬性工作如:课堂纪律、教室卫生、日常礼仪、作业出勤等等容易抓住的部分,硬性工作抓住了,就能够基本保障班级工作正常运行。软性工作如:课堂气氛、学习风气、班级风气、班级凝聚力、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意志、耐受挫折等等给人感觉有点虚无缥缈的内容。软性工作的开展相对来说就较困难了。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更是难以操作。当然软性工作要想做好也不是没有办法。通常来说,先要明确班级中哪一项或哪几项软性工作中的哪个方面比较薄弱,然后再有的放矢。而这个“矢”根据不同情况也有多种,但最常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多组织一些好的班团活动以及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组织的一些活动,这对于班级形成一个好的班风学风以及更好地增强班级凝聚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湖南卷】推荐阅读: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上海卷07-26
高考满分作文湖南卷06-15
2009高考满分作文佳作点评安徽卷:直面“弯道”挑战11-24
全国Ⅱ卷高考满分作文10-13
2016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07-23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者若树12-18
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08-16
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老舍与北京10-04
2022年天津卷优秀高考满分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