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4班训(共8篇)
高一4班训 篇1
关键词:学生自主,参与型班级
一、学生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基本原则
自主参与型班级的建设应该以学生和班级的发展状态为基础。任何一个班级建设, 都需要将学生成长、发展的现有状态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学生的构成状况, 学生家庭特点, 心理发展特点, 以及所在社区的外部环境特点等等都是班主任在组织班级建设时要考虑的问题。
自主参与型班级的建设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是通过活动, 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 活动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因此, 自主参与型班级的建设必须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主动地感受、思考、推进活动的进行, 并能自觉地做出反思与重建。
二、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困难
1. 班级的管理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深圳特区的学生有其独特性, 学生眼界宽, 见识多, 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比如父母离异多等此问题。滨河中学所在的位置又是金融中心, 周围社会环境比较复杂, 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如此, 内因外因相作用, 这就要求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要与时俱进。用老式的, 惩罚型, 说教型, 一言堂型, 管理方法难以达到建设积极向上班级的目的。只有改变班主任的管理方式, 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 共同建设一个富有成长气息的班集体。
2.“问题学生”日益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时代的学生, 在展现新面貌的同时, 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心理状况存在问题的学生, 与人交际有障碍的学生, 抽烟成瘾的学生, 家庭不和谐导致厌学厌世的学生, 更有甚者, 极个别学生有赌球经历, 吸毒经历。建设一个学生自主参与型班级, 不能落下一个学生, 不仅是因为“抛弃”他们会成阻碍班级建设, 更是因为, 班级建设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所以如何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建设, 这就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型班级的难点。
三、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方案
1. 制定积极的班级公约
班级建设需要制度保障, 制定积极的班级公约, 就是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培养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达到自身的成长。同时,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 既是被管理者, 又是管理者, 所以制定班级公约需要全班同学集体参加, 不能是班主任老师一人说了算。
班主任在接手高一 (4) 班时就曾召集全体同学, 按个人思考,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等方法集思广益, 然后由每个讨论组组长拿出公约初稿。如此反复, 最后敲定班级公约。在这过程中, 必须遵循阳光、民主、公开的原则, 由全体同学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以及班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了, 那么就要保证实施, 所以每周一的班会课, 和每周五的最后一节活动课, 班主任必须要求学生汇总, 由相关负责同学来通报和总结, 表扬与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班级文化, 形成一个积极的向上的班集体。
2. 在干部轮换工作中培养学生
在班干部轮换过程中, 也需要努力形成宽容、民主、积极互助的文化氛围。
高一 (4) 的岗位建设有其特色。首先, 班级岗位的设置, 是由同学们民主讨论来形成的。这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比如, 学生们设置了花草管理员, 这位同学负责管理好班内集体的几个盆栽, 浇水, 通风, 晒阳光等都由花草管理员来管理, 他可以有他的管理小组, 轮流照顾。又比如, 同学们发现每次上体育课, 上电脑课等, 学生离开本班教室, 电灯、电脑、风扇灯都还开着, 形成严重的浪费, 因此学生们建议在班级设立一个水电管理员。由谁担任了?班主任选择了一位平时几乎被大家“遗忘”的, 认为他没什么“能力”的小男生来担此重任, 也让他慢慢找回自信, 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
3. 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滋养一个班级的土壤, 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熏陶, 反过来, 从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来看, 也能如镜子般窥探这个班的班级建设。因此, 班主任要带领学生积极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以下是高一 (4) 班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细节:
班级周报, 这事班级的每周总结, 以班级周报的形式出现, 并且由班干部主持班会课的总结。班级周报分为既要做到对班级的常规事务有个反馈, 又要做到树立班级正气, 引导学生们往积极的, 健康的, 勤奋的道路上前进。再比如班级墙和班级名片的建设, 时常更新, 能动态地熏陶学生。
更重要的是, 隐形的文化环境建设方面, 班主任需要特别致力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民主氛围和创造精神的班级文化。在人际关系上, 班级建设中需要提倡并形成相互理解、欣赏、与宽容的文化精神。在人与事情的关系上, 需要形成负责的文化精神。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 需要形成自主、自强、自信的文化精神。
4. 创建班级的品牌特色活动
买牛奶别选“两高一低”等4则 篇2
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要避免“两高一低”,即高温、高钙和低脂。首先,牛奶消毒不是温度越高越好。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其中的乳糖在高温下会焦化,所以超高温灭菌奶并非品质最优。
其次,牛奶含钙量和浓度不是越高越好。目前各厂家牛奶本身的含钙量差别并不大,但是有些厂家为了寻找卖点,在天然牛奶中加进了化学钙,人为提高产品的含钙量,但这些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久而久之在人体内沉淀下来甚至会造成结石。
最后,牛奶中的脂肪不是越低越好,即牛奶不是脱脂就好。很多人担心喝了牛奶会长胖,因此总是选择脱脂牛奶。其实牛奶当中所含的脂肪不可能直接转化为人体脂肪,而且天然牛奶自身所含的脂肪比例并不高。再说,脱脂牛奶中营养成分大为减少,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王万田摘自《营口广播电视报》)
母乳喂养 孩子牙齿较整齐
有专家通过卫生统计中心搜集的近千名儿童健康检查资料,研究了喂养与牙齿发育问题,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吸吮乳汁时的用舌方式与奶瓶喂养儿不同。
奶瓶喂养儿在吞咽间必须将舌头向前伸以阻止橡皮奶头流出的奶液。这种舌头前伸的动作,可能形成一种习惯动作,日积月累可使门牙向前突出。
母乳喂养不需要舌头前伸的动作,而必须较有力地使用口腔肌肉。这样可使牙齿排列整齐、平直,因此,母乳喂养儿多有一副整齐、平直的牙齿。
(吴初任摘自《广州日报》)
香菇是感冒的克星
在我国民间就有“食用香菇预防感冒”的说法,日本著名的“香菇博士”森喜也认为,常食香菇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人精力旺盛,不易发生感冒。据说,波希亚深山的樵夫因为经常接触香菇,吸入香菇挥发的香气和粉末,也很少染上感冒。在农贸市场,经营香菇者也很少患感冒。
近年来,营养学家对香菇进行了分析,发现香菇内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甾醇,它经太阳紫外照射后,会转化为维生素D,这种物质被人体利用后,对于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还发现,香菇含有蘑菇核糖核酸,它能刺激人体产生更大的干扰素,而干扰素能破坏人体内的病毒的复制,所以多吃香菇对于预防感冒等疾病确实功不可没。另外,经科学家分析研究,发现在香菇的孢子上有槟榔状的小颗粒,这种小颗粒能刺激感冒病毒,使其形成一层厚壁。这种厚壁形成以后,感冒病毒即失去了使人和其他动物发生感冒症状的能力。香菇孢子上的这种小颗粒在病理学上称为诱抗物质。所以,香菇是感冒的克星这一说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香菇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与鸡鸭鱼肉相配;可以通过炒、烧的方法烹调出美味的菜肴,也可通过煮、炖的方法做成鲜美可口的汤吃。
(牟大裕摘自《家庭生活报》)
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预防肺癌
西班牙科学家查明,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预防肺癌,相反,饮用白葡萄酒却有提高患肺癌的风险。
研究发现,红葡萄酒中含有的抗氧化剂能吸收会损害人体细胞和组织的游离基——高活性带电粒子。除此之外,在红葡萄酒中还发现一种名为雷斯维拉托尔(resveratro)的物质,它能减缓肿瘤的生长。
而白葡萄酒的不良作用是由酒精造成的,当然,各种葡萄酒和其他含酒精饮料一样,都含有酒精或乙醇,但是红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有益作用超过酒精的有害作用。众所周知,酒精会引起增强细胞增生的基因突变,结果使促癌肿块生长。
高一4班训 篇3
学校名称:东港市第三中学 备课地点:高一语文办公室 授课教材:人教版必修一 备课内容:诗歌教学
备课日期:2007年9月2日第七、八节课 学科及组别:高一语文备课组 参与备课领导:梁淑波
参与备课人员:石远琴 李晓荣 于忠滨 温长军 于春霞 张 羽 谭世珺
马锡永 徐青松 张晓娜 王秀丽 邵克昱 主 持 人:温长军 主讲教师:于春霞 记 录 人:张 羽
温长军:老师们,下午好!现在集备开始,第一单元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本单元是高中文学鉴赏的开端,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将诗歌鉴赏组织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前段时间,我们备课组针对诗歌教学作了一些有益探讨:
1.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怎样才能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
请大家发表看法。
张 羽:我想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谈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从中很明显地看出,诗歌教学已经成为体现语文人文性特点的有效途径,所以诗歌教学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来看,第一单元入选的就是优秀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编写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师能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和热情,养成积极主动鉴赏作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因此,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有效性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于春霞:诗歌的有效教学的确值得我们重视!关于我们高一年级的诗歌教学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还是感兴趣的,尤其是对爱情诗。同时,调查问卷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可以启发我们的诗歌教学,例如,约有一半的同学在自读诗歌时把握不住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一大半的同学对主要意象把握不准。看来,我们坐下来一起研究一下诗歌教学的相关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于忠滨:于老师的工作真是很细心啊,我觉得你的做法很实际,我很赞同。那么,关于诗歌阅读有效性,我也查阅了有关专家的看法。首先,何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那么“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这其中包含至少五个方面的要求: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合理的评价标准。
其次,具体到高一诗歌教学,就是在以上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抓住三个重点:诗歌形象、思想感情、艺术技巧。一堂诗歌教学课,学生能品出诗象、读出诗情、归出诗法,这便是有效的了。如果假以时日能悟出诗境、养出诗心,则更是诗歌教学的长效目标和我们由衷的期待了。
温长军:三位老师分别从新课标、学生学习状况、专家观点等几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诗歌教学很有启发意义。但我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怎样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这两个问题,还是应该从课堂教学中寻求答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我愿意是急流》一诗的教学。
李晓荣:《我愿意是急流》我教过许多遍。首先我觉得它的格式很特别,全篇共五节,每节8句,前4句采用的是“我愿意是„”,后4句采用的是“只要我的爱人是„„”这种格式,形成了一种对应的节奏美,回环往复,整齐而富有韵律,形成了五幅热情洋溢的艺术画面;其次是意象美,“我”与“爱人”两列意向交替出现,形成了两列鲜明的意向,“我”用“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意向自喻,这些意向大都比较粗犷、阔大、苍凉,富有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比喻爱人的意向相对比较娇小、可爱、温馨,展现了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王秀丽:我在网上查阅此诗时,发现有的版本五节诗排列的次序与课本上不一致。我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课本中的排列次序好,因为,其一,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几个意象基本上以从低到高的空间次序排列;其二„„(被抢断)
张晓娜:王老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我觉得谈到诗歌意象的空间顺序,是不是可以将三四节调换一下,您看由深深谷底到峻峭山岩最后到广漠天空,这样安排不是更加合理么?
石远琴:你的看法有点偏颇,如果按照你的思路,云朵和破旗的位置是否也应互换呢?那许多地方都要换动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不是严格按照空间顺序,诗人是以情感为线索,情感层层递进,渐入高潮。
王秀丽:对,这正是我刚才要说的第二点。这几个意象的排列还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表现了我为了爱人,愿意忍受任何磨难、坎坷,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形象越来越荒凉、单薄、无力,而相对应的五个意象,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在我的保护下、呵护中,由活泼可爱到天真欢快到有青春活力,再到火焰般亮丽,最后发出辉煌壮丽的美,爱人的形象逐渐成熟丰润。在这样一种反差中,我们看到诗人始终抱着为爱牺牲自我的精神。只要自己心爱的人能够幸福,哪怕自己已无力再为爱人挡风遮雨,只要能做一点陪衬也心甘情愿啊!诗人的爱是深沉而执著的。
张晓娜:王老师说得很激动啊,不过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你看,即使谈到情感的逻辑顺序,将三四节调换一下,也是有其合理性的。由与狂风作战的荒林到饱经风雨打击的草屋再到承受毁灭也决不懊丧的废墟,诗人那种为爱人无私奉献的炽烈悲壮的情感,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这样排列,诗人的感情脉络不是更加清晰么?
邵克昱:我还是比较认同于老师的观点,应该同时关照“我”与“爱人”形象的变化。“我”的形象主线凄惨、荒凉,草屋比废墟更加不堪一击,所以草屋放在后面;爱人的形象逐渐坚强、成熟,常春藤并不能给废墟什么,而可爱的火焰却能给草屋带来温暖,这才是诗歌意象排列的重要原因,所以教材上的顺序更合理。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关照整体,不能断章取义。
温长军:听了三位老师的发言,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俗话:三个女人一台戏啊!不过,这的确是一场好戏。其实,我认为准确把握意象(内涵)应该是这篇诗文的一个教学难点。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
谭世珺:温老师刚才说到意象的准确把握很重要。我认为准确地把握、理解意象的含义还应该结合中西方的审美心理、文化特点的差异去解读,这是个难点。我认为西方人选取意象与中国有差异,诗中第五节把自己的爱人比作“美丽的夕阳”,我们中国人是不会把年轻的爱人比作夕阳的,夕阳西下,人老珠黄,谁会去爱呢?我们中国诗词善于借景抒情,注重的是以写景烘托、营造意境,追求言尽意远的效果。“夕阳西下”总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色彩,表达了无限的凄凉。而西方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带来的审美感受。如本诗中把我心中的爱人比作是“珊瑚似的夕阳”,不仅绚烂美丽,更见“鲜艳的辉煌”,一种极致的美,使人惊心动魄。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中国人注重表现,即意境,西方人注重再现,即典型。这就是中西方基本的美学思想。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
徐青松:谭老师分析得很精彩!但是我不认同您的观点!我们在看这首外国诗歌的时候,能不能抛开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仅仅就这首诗歌的意象而谈意象呢?
谭世珺:怎么能不提呢?在我们中国诗中提到夕阳,就是凄凉;提到月亮,就爱思乡。
徐青松:一定吗?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呢?诗中这样描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夕阳中的新娘正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啊!有悲凉吗?
谭世珺:不是悲凉。徐志摩正是来到了英国留学,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影响,所以才会把“自己的美好理想”比作是“夕阳中的新娘”。假如徐志摩没去留学,他会不会用“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去比喻“自己的美好理想”呢?这恰恰证明了中西方审美心理、文化的差异?
张 羽:不一定!
温长军:我补充一下!“夕阳”意象应有不同的解读:既承认中西方审美的差异,同时也要看到,“夕阳”这个意象,不光在新诗中出现,古诗中也大量出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但“夕阳”的意象不等于“黄昏”的意象:一个温馨,一个悲凉;一个是空间,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积极进取,一个是消极颓废。在这首诗里,夕阳实际上是比喻象征,希望爱人像珊瑚般美丽辉煌可爱!
于春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写夕阳再好,可已接近黄昏时刻了,太短暂了,还是写忧伤惋惜之情。
于忠滨:刚才几位老师对《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意象作了非常深入的解读。对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以来就有多种解读方式。这首诗中的“我”可能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在诗中,作者的爱情观体现为他的无私。其实在裴多菲的一生中,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有诗为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以,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裴多菲也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他的人生信仰。
张 羽:这里有个问题,即意象的大小,本末的错位。那么崇高,那么伟大,诗人愿意为之献身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业(革命理想),变成了“浪花”中的一尾“小鱼”,“树枝”间的一只“小鸟”,“废墟”上的一根纤细的“常春藤”,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令人难以接受,我看即使裴多菲本人也不会这么想吧。再则,这首诗作于1847年6月,三个月之后,诗人就与他的心上人尤丽亚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所以说,这就是一首爱情诗。
谭世珺:我查了资料的,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裴多菲为了匈牙利的民族独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且他也曾经说过:“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所以我认为,《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还可以解读为一首政治抒情诗。
于春霞: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赞同我的观点。这里还有一段花絮。《人到中年》里主人公女医生陆文婷在生命垂危之际,她爱人傅家杰反复诵读《我愿意是急流》,从死神的怀抱里把她的生命唤醒。由此看来,这首诗所表达的诚挚的爱情,也可谓人间的至爱真情。
张 羽: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抛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这就是个性化阅读啊!
温长军:说到个性化解读,我有一个想法,这首诗的标题能否换成“我愿意”?我是这样想的:1.诗歌的每一节都以“我愿意是”的句式开头,以“我愿意”做标题不是更有概括性吗?2.西方人在结婚时,都要以“我愿意”作为誓言的结束。那么“我愿意”不是更符合本诗的主题,还能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吗?
谭世珺:全诗共5节,急流、荒林等意象之间都是平行并列的,用《我愿意是急流》做标题,那么也可以用《我愿意是草屋》做标题!
张 羽:这首诗歌我们不管是从爱情角度去欣赏,还是从爱国角度去认识,都饱含着作者炽热的真情!作者激情澎湃的情感就是要在标题、第一节中表现出来!可是,如果标题换成了《我愿意是草屋》,一开始就没有了激情,多么没劲啊!而且,我查了一下裴多菲诗集的中文译本,有2个版本这首诗歌的标题真的就是以《我愿意》为题,我发现裴多菲近百分之八十的诗歌都是以诗歌的第一句为题。这也许是诗人的创作特点,也许是个翻译的问题,我想,面对这首外国诗歌,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了?
谭世珺:我补充一句,如果说讲激情,那么标题换成“我愿意是瀑布”、“我愿意是宇宙”等,多有激情啊!但不符合本诗的语言风格!
温长军:通过争论,让我们对文本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深入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有效教学的实施还应落实在教法上、学法上。
谈到教学教法,我认为教学这首诗,首先要重视读。汉语的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原本就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
于漪老师说过:“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那么对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诗歌,到底该怎么引导学生读呢?我们应该不拘一格、灵活机动地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比如配乐朗诵、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男女对读、竞赛读等,读中品、读后评,创设一座与诗人心灵情感沟通的桥梁,还诗歌本来面目,还诗歌真正的魅力。同时还要适当指导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的节奏、重音、语调、语速,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说到这里,我觉得教师生动、扎实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成功的范读能带给学生充分的享受和丰富的收获。
张晓娜:那你给我们范读一下?(掌声)
温长军:好吧!以第五节为例,我认为可以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以爱情为主题,便要读出爱人间柔情、缠绵的情谊,将语速放慢,将“云朵、懒懒地、飘、荡、夕阳”这些词要读得轻柔、委婉。(朗读)(掌声)
如果以爱国为主题,便要读出为自由而战、为祖国而牺牲的豪迈、深沉、大气。(朗读)
于春霞:温老师都读得很好,我是无法超越的了!读,真的很重要,那么我想,怎样从读中去品去赏,老师的设问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例如,对于意象的欣赏分析,我分别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1.诗歌中有哪些意象?2.诗人分别将自己和爱人比喻成哪些意象?3.诗人对诗中的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和破旗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三个问题都是针对赏析意象而设的,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问得比较泛、比较大;第二个问题问得比较精准,我们班这样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读应该能找到答案;第三个问题,如果设计在意象分析的一开始,就显得难度比较大,这样的话我们班的学生可能一时间就陷入了思维的沼泽。所以,在读的基础上,如果要准确的赏、准确的品,老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而进行设计,因材施教,我想只有做到了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邵克昱:诗歌的有效教学,应该还要注重拓展、迁移,即注重写。那么怎么写?一提到写,我们马上就想到学生会不会写爱情诗呢?我想,不用怕,让他们去写,因为爱情诗上了我们的课本,就让学生走进情感大世界吧!关键是如何引导: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是幸福的。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的爱、对国家民族的爱。当然,指导学生掌握写作诗歌的一些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感情等。可以仿写、扩写、自由创作等。
于春霞:刚才几位老师从诵读、设问、扩写几方面谈了自己的设想,这些对高一的学生都应该很重要。我觉得在高一的诗歌教学中,更要从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象、象征、比喻、对比、排比、回环反复等这些手法在文中多次出现,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必要系统地了解,准确的赏析。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教会他们,让他们找到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
我按以下四个步骤来设计这个板块的教学:
第一:教师示范鉴赏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学生学习基本方法。第二: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运用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具体写在草稿本上。
第三: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第四:学生全班交流,展示成果,老师点拨。
第一个步骤我准备这样教学:
鉴赏排比、反复的手法。表述如下: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是„„”这样一种句式,结构整齐,形成排比,反复咏唱,富有韵律美。这种表现形式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都有一种主旋律。如《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同一意思,反复咏唱,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而且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旋律美„„
高一语文必修4作文 篇4
——题记
爱像盛开的花朵,但左脚花开,右脚便花落。并不是所有爱情都像童话中王子与公主的绝配,有的爱情就是一生的劫。
林徽因是金岳霖一生的劫。林徽因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从他与徐志摩的相遇开始,纵使那时彼此动心,思念望穿秋水,可最后却还是彼此放下,有了适合自己的伴侣。而梁思成与她惺惺相惜,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可最后也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深深的爱着如白莲般纯洁美丽的林徽因,一辈子孤独,只愿为她守护。曾经有一次他与朋友聚会,金岳霖突然举杯,朋友不解,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是林徽因的生日。这需要多少的爱与思念,才能做到如此。人的一生不可能顺顺利利,总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一些忘不掉的人,也许那就是你的劫。
胡兰成是张爱玲一生的劫。人生就是那么奇妙,也许是因为胡兰成对她的理解,让她爱上了那个汪伪政府的要员,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兰成曾对张爱玲说可能要出去隐姓埋名避难一段时间,而张爱玲却对他说:“以后你变姓名可以叫张牵,或者张招,天涯海角有我在牵你招你。”那时的她倾尽一切去爱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爱了,她一直守着他对她的承诺——愿岁月静好,现在安稳。终于在胡兰成逃到温州,认识了范秀美后,她的爱情破碎了。当时的她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只是告诉胡兰成自己将要调谢,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心。往后的漫长岁月中,她始终没有再写出《金锁记》那般凄美的故事。他们在一起的短短三年是张爱玲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她一生的劫。
三毛是荷西一生的劫。三毛是一个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她随心所欲,想要找到一个适合她的男子与之一生。荷西让她等他六年,待他毕业且服完兵役后来找她。可三毛却认为人是会改变的,况且六年太长,所以没有许下承诺。但荷西仍心心念念着她,六年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而那时三毛爱上了撒哈拉沙漠火一般的云,爱上了那美丽的星空。于是荷西一路追随,与她在沙漠严峻而危险的环境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可这美好持续不久,荷西因为一场意外溺水而亡。这意外让三毛陷入了悲伤的漩涡,无法自拨。三毛让荷西爱了一辈子,他一直等待着这个注定属于他的女人出现,等待着与他共度一生的承诺,最后依然是要在天堂中等待着她的到来。这就是他们的劫,用了六年等待,十二年相爱,最后用一生来离别。
军训总结-王莎莎-高一4 篇5
高一4班王莎莎 军训对于每一个新高一的学生都是一次新的人生挑战,这次的7天军训已成为我在高中第一个难忘的回忆。
军训这几天的训练,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军队的纪律性,不是听教官的话就好,而是要把纪律放在心上,要有责任感,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对他人也要负责。在这几天短暂的军训生活中,我一直用军人的要求来锻炼自己,努力的改变自己以前有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向所有人证明自己不是别人所说的温室里的花朵。
在军训的这几天,我每天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训练,一站就是一小时,尽管我已经汗流浃背,四肢也变得酸痛,但我并不在乎,因为我明白“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我们来到这里就意味着必须接受军训考验。
给我们训练的教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身材中等,年龄和我们相仿,在他那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严肃和认真。他虽然不太爱笑,但是很幽默,有时候还和我们做游戏。教官在军训的时候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只要大家不认真练习,他就会批评我们;只要大家动作不规范,他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给我们看。只可惜,我们的赵教官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无法再教我们,我虽然难过,也惋惜,但是我不能因为这件突发事件而影响我的训练效果。人生有时就是这样,我们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每件事情。
军训是一种能增强我们身体素质和纪律意识的有力活动。结束了几天的军训后,大家如同刚受阳光滋润过的小草般,充满着无限的冲劲,显得无比生机盎然。静心回味起那短暂的时光:有泪、有汗、有痛,更有无止休的劳苦,但是我们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高中的第一堂课—军训,就在今天,圆满结束了。回想起这些日子,我感慨良多。其实仔细想想,这只是一个开始,高中的学习远远要比军训累得多,而且要坚持三年。曾经有一个老师对我说“高中三年,年年高三”,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中。想要在高考中打好这一仗,我们既需要好的身体,毕竟身体是劳动的本钱,也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就像军训一样。
对班训的几点思考 篇6
关键词:班训;思考;科学性;教育
班训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个班级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求,它体现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结合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本人对班训的制订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班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而应该体现其有效性
班训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反映班主任个人希望上。它应该是老师的希望、学生的认识、实际的表现三者的统一体。班训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反思:(1)是否能反映学生共有的价值观。也就是说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班训体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它很重要很有价值,很值得去做。(2)班训能否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实现的意识,成为他们日常思考的内容。(3)班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使学生把它融入平常的行为模式中去,在行为和态度中能够体现出来。
反之,如果班训只停留在口号阶段,往往会出现老师的希望、学生的认识、实际的表现相互脱离,无法形成合力,从而使班训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班训是由班级的教育目标而确立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应该最终体现在全班学生的行为态度中去。
二、实践探索:班训要靠课程来推动和实现
结合自己在高三毕业班的经历,我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宣传教育和监督执行。通过开学初与每个学生的谈话,从学生的反思总结材料中,了解到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习方法的问题;(2)心理压力的问题。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努力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审题不清楚、运算不过关、表述不规范、临时改答案;另一方面,高三频繁的考试和排名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考试焦虑。
为此,我特别邀请了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来做客,并且和大家一起探讨高三学习生活中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正确认识和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下,我们提出了“聚精会神,坚韧不拔”的班训。在后来的几周内,围绕班训,我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做了演讲和讨论,加深了大家的认识,并且时刻注意提醒大家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反省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心理状态。针对聚精会神的训练:通过班会课学生搜集材料介绍一些心理学的训练方法。例如:舒尔特方格训练、视觉训练、注意力稳定性训练。另外,就是结合高考的材料内容,让大家有意识地进行信息提取的训练。
针对坚韧不拔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调节学生的心理,我亲自带领学生每周进行两次跑步训练。另外,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和讲解,例如:关于AQ的探讨和积极应对。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学生成绩进步明显,各科成绩分析中基础题的得分率有明显提高。学生会主动和老师探讨心理压力的问题,并且会主动坚持锻炼身体等等。
如果想要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现班训育人的目的,我想最终还是要靠课程来实施和推动的。而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所涉及的系统设计与定位、科学的论证与评价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而且紧靠个人很难完成。对于班主任来说,不妨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先搞清楚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对调查状况与现状以及要求进行多角度的反思,然后通过一些小课题的形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把很多人在不同角度的研究综合起来,就可以为最终的课程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素材和理论依据。最终实现依靠课程来达到班训育人的目的。
三、班主任应当体现“科学育人”的理念,因为绝对的奋斗目标之上,还有个绝对的教育规律
班训对于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很多时候也能够落实到行动中,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不能一味地过分注重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绝对的奋斗目标之上,还有个绝对的教育规律。因为高中教育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延伸与提升”,而且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这种教育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考大学”,而是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全面优质发展做好准备。班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启迪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
总之,班训的制订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不应该是班训育人实施的主体,而是主导者和引领者,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通过班训的引领,造就一批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发现自我,并努力实现自我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发展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2.
[2]李臣之.教师做科研[M].海天出版社,2010-09.
[3]王枬.关于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J].全球教育展望,2003(04).
[4]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2.
高一物理电功率教案4 篇7
教学目的:在初中建立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电场力搬运电荷做功的定量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并掌握各公式的运用条件及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实际功率的计算。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闭合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控制用电器的开关组成的。用电器就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设备。
例:电动机工作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热器工作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解槽工作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讲授新课: 1. 电功
初中学习电功概念是直接给出电功公式:
W=UIt……………………(1)式
教师引导学生用电场理论再重新分析一下上述结论。
例: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现有带电量+q的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自A搬动到B点。电场力做多少功?
W=Uq……………………(2)式
如果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就建立了电场,电场力在推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要做功,设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q。则电场力做的功为W=Uq,由q=It得
W=UIt……………………(3)
说明:
a. 在一段电路上,电场力做的功常说成是电流做的功,简称电功。b. 电功公式的物理意义:
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C.(3)式中W,U,I,t的单位分别是焦耳,伏特,安培,秒。2.电功率
为了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引入了一个物理量——电功率(P)。
定 义:电流所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电功率。数学表达式: P=W/t……………………(4)式 P=UI ……………………(5)式 说明: a.(5)式中PUI的单位分别是瓦,伏,安。
b.一段电路上的电功率,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成正比.c.用电器上一般标有电功率和电压——它们分别是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
每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在这个电压下消耗的功率称为额定功率.巩固新课:老师讲解高二物理课本P33(2)----(5)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4 篇8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46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盥洗(guàn)朱拓(tà)炮烙(páoluò)锲而不舍(qiâ)走投无路 .....B.执拗(niù)烟霭(ǎi)敕造(chì)瘦削不堪(xiāo)眼花缭乱 ....C.谬种(miù)笑魇(yâ)讪讪(shàn)度长絜大(duó)宽宏大量 ....D.石栈(zhàn)鞭笞(tà)蹙缩(cù)悄无声息(qiǎo)做客他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受)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B.小学而大遗(放弃)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统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所守或匪亲(有时)..C.数罟不入洿池(屡次,多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狭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赢粮而景从(担负)..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喻边防屏障)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丛菊两开他日泪(往日)...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王好战,请以战喻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吾尝终日而思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履至尊而制六合 ..5.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B.他说年轻时也曾“轻狂”过,少不更事的他棱角很多,看不惯很多事情;而现在自己可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都多了份泰然。
C.赛场温度已经够高了,但观众的热情更高,锣鼓一敲起来,赛场内的气氛更是沸反盈天。....D.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死的老年星;而发白光的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可怜: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 ..⑵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 ..
盈:
二、名句默写(10分)
8.(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百年多病独登台。(3),塞上风云接地阴。(4)画图省识春风面。(5),犹抱琵琶半遮面。(6),功在不舍。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8)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三、名著阅读(10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
B.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两人心中早有主意,却故意用言语来刺激对方。后来,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中意思,说曹操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周瑜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C.祢衡出言嘲弄曹操,曹操命他为鼓吏。祢衡着旧衣击鼓,被左右呵斥,祢衡脱衣裸体而立,大骂曹操。曹操大怒,立杀祢衡。
D.张松和庞统的相貌都十分丑陋。张松入京拜见曹操,曹操以貌取人,并不重视张松,使得张松投靠了孙权。庞统也因貌恶不被孙权喜欢,但是刘备却是一见如故,大大重用。10.《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你知道他的哪些事儿?请填写三件事,分别体现他的忠、义、勇特征。(3分)忠: 义: 勇:
11.周瑜急忙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4分)
四、《论语》(10分)
12.下列各项中,叙述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
B.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凭一个人说的话而废除他的官职。
C.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认为人们应尊重自己,同时少责备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D.子路和冉求问孔子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子作出了不同回答,他让子路不要冒进,让冉求不要退缩。“进退适中”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的回答反映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1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篇十四》
⑴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分)
⑵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相桓公”这件事?(3分)
第Ⅱ卷(34分)
五、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8分,每小题2分)
治 安 策
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1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 暴:残暴 .B.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 翼:保护 .C.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 狱:审案 .D.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 得:恰当、得法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全相同的一组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B.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 古之学者必有师 ..C.忠谏者谓之诽谤 ..师不必贤于弟子 ..D.《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6.从本文看,下列句子全都不属于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的一组是()....①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 ②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 ④胡亥之性恶
⑤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 ⑥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7.下面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总结秦灭亡的教训,目的是为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文章通过夏、殷、周与秦对太子教育方法及结局的比较,指出了国家选择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义。
B.作者认为,古代君王非常重视对太子的教育。这种教育从太子出生就开始了。幼儿时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礼义来教导他,选品行端庄的人来陪伴他。
C.秦对太子的教育与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龄很大时才让赵高作他的老师,并且教给他的除了对人施用酷刑,就是灭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视人命如草芥。
D.作者通过对比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早对太子进行教育,为他选择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会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1)请赏析颔联。(3分)
(2)作者写诸葛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5分)
泪 为 谁 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陪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来不及看清楚这一切,佝楼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虽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19.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4分)
20.“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合格”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21.小说以“泪为谁流”作标题,其含义是什么?(3分)
22.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一二种手法。(4分)
七、时文评说(5分)
23.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今年8月,为避免去年“新生家长露宿操场”的一幕再现,清华大学通宵开放一处千人食堂,各地媒体纷纷组织“结伴上大学”活动倡导学子“不让家长送”,一些媒体则发出“送子大军请止步”的呼吁
材料2: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这项有3143名参与者的调查显示,在“家长是否该送孩子上大学”这个问题上,有一半的人认为“送不送都有道理”,剩下的一半各执一词:三成认为“该送”,两成认为“不该送”。(1)媒体通过哪些行为表达了怎样的态度?(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将来你也要步入大学,你赞同“家长送子上大学”吗?为什么?(3分)
八、作文(7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指某些素养或特征,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岳飞抗金,“气吞山河”。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这句俗语中的“气”,仅仅是指空气吗?
请根据以上提示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题目中必须包含“气”字,不少于800字
南安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A 解析:B.瘦削,xuē;C.笑靥;D.笞,chī;作客他乡 2.D 解析:A.受,传授;B.或,倘若;C.数,密 3.B 解析:A.以,把/用;B.这些,这类;C.而,表修饰/表转折;D.则,就/却 4.A 解析:A.名词作状语;BCD名词作动词 5.B 解析:A.定语后置/宾语前置;B.被动句;C.没有倒装/状语后置;D.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6.C 解析:C.形容人声喧嚣杂乱。7.⑴可惜;因:于是;为:创作(2)距离;满 二.8(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万里悲秋常作客(3)江间波浪兼天涌(4)环珮空归夜月魂(5)千呼万唤始出来(6)驽马十驾
(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三.9.B 解析:A.(21回)张飞和关羽顺序调换;B.(44回)C.(23回)没有“立杀祢衡”,而是遣祢衡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刘表故意不杀,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时杀了祢衡。D.(60回)张松投靠了刘备。刘备一开始也不喜欢庞统,不重用他 10.情节:
忠:屯土山约三事、千里走单骑 义:义释曹操
勇: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谋:水淹七军/傲: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11.“妙计”是指: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谎称欲将孙权妹妹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2分)“赔了夫人又折兵”即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2分)四12.AD 解析:B.“不以人废言”解释为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C.“善待自己”错,应为“多责备自己”。
13.(1)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2)孔子认为管仲相桓公是弃小节而持大节的事。管仲虽然没有殉主,但是他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没有使用武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这依靠的是仁德的力量。孔子肯定了管仲有仁德,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参考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五.14.A 解析:暴,短促、突然。15.D 解析:A“以为”在句中为“把„„划分为”,现在指“认为”;B“明日”在古时指“第二天”,现在指“今天的下一天”,“学者”在句中指“求学的人”,现在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不必”古指“不一定”,今指“不需要”;其余未解释的均与现代汉语相同。16.C 解析:作者认为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胡亥,而在于择师不良,教之不得法。符合这个意思的只有①⑤。做题时可用排除法。17.C 解析:“太子胡亥年龄很大才让赵高作他的老师”的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
参考译文:
夏、商、周三代作天子都有几十代,秦作天子却两代就灭亡了。人的本性相差并不是很远,为什么三代之君就能有道这样长久,而秦却无道这样短促呢?其中的缘故是可以知道的。古代作王的,在太子刚刚降生时,就要举行典礼,官员们都穿戴着整齐的礼服,在南郊拜见他,路过王宫就要下车,经过太庙就要小步快走,从他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起,教育就已经开始了。等到儿童时期,懂些事情了,三公、三少这些老师就开始向他阐明孝道、仁爱、礼义等知识,用来引导教育他,驱逐那些邪恶的人,使他不能见到那些恶劣的行为。在这时选的都是天下的端方正直的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良好品德的人护卫着他,让这些人和太子呆在一起。所以太子从刚一出生,看到的就是正当的事情,听到的就是正确的言论,所行的就是正直的道理,他的周围都是正直的人。到了秦就不是这样。秦王让赵高作胡亥的老师教他审案,所学的除了砍人的脑袋、割人的鼻子,就是灭人的三族。胡亥头一天即位,第二天就杀人。那些忠心劝谏的人,被认为是诽谤,那些为国家考虑长远的意见被认为是妖言,他看待杀人就好像割草一样。难道是胡亥的天性恶劣吗?这是因为用来引导他的不是正理的缘故啊。天下的命运,悬在太子的身上,太子的善良,在于早期的训教和选择左右近臣。训教得法,左右正直,那么太子就会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会安定了。《尚书》中说:“(天子)一个人有了(生儿子的)喜庆事,天下百姓都会仰仗他。”这是现实最紧要的事务啊。
18.(1)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象,“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但与诗人无关,以乐景来反衬哀情,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句意分析2分,情感1分)
(2)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颈联表达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六.19.①为小说定下一个凄凉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剧的气氛。②交待悲剧产生的客观原因(如:因为黑夜,儿子看不清来人的面容;因为黑夜,父亲不能发现玉米地里藏着的人)(注:每个要点2分。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人物的心境等也可以。)
20.①宽厚仁慈,充满父爱;②勤劳俭朴,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③身在乡野,目光远大,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已任。(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分)
21.老天爷为这对父子在生活的泥沼中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苦苦挣扎的意志与真情感动得流泪。(或:老天为这对父子在生活中的悲剧结局而流泪)(评分标准:不要求字面一致,但如只答“泪为父子二人流”则给1分)
2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强求一致,能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小说中主要的艺术手法有:①对举(或对应),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②倒叙,产生悬念,扣人心弦;③烘托,让黑夜烘托悲剧的色彩;④诗化的语言,使小说充满了抒情色彩等等。能就其中一点鉴赏得较好的,符合小说实际,就可给满分。只能点其表现手法,而不能作具体评述和分析的,只给2分。分析欠妥,语言有毛病的,酌情扣分。
七.23.(1)媒体通过向家长呼吁,向学生倡导,组织具体活动表达了希望学生自己上大学的态度
(2)示例1:赞同家长送子上大学。
1、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有家长陪伴路上放心。父母送孩子,更多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灵的慰藉,也是亲情的一种表现;
2、许多父母也借送孩子的机会旅游;
3、送不送孩子上大学与独立性没有多大关系,一向鼓励孩子独立的美国家长也一样开着车大包小包地送孩子上学。
示例2:不赞同家长送子上大学。
1、如今孩子太娇惯,连上大学都要家长陪送,将来如何走上社会?快二十岁的孩子了,还是这么抱着哄着,不给他们锻炼机会,又如何长大成人?
2、送孩子上大学会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