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故事

2024-12-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金色的鱼钩故事(通用11篇)

金色的鱼钩故事 篇1

老班长带着我们边走边歇, 先是煮野菜和青稞面给我们吃。可是青稞面很快就吃完了, 老班长就绞尽脑汁给我们找吃的。一天, 他给我们洗衣服时, 偶然发现池塘里有小鱼, 他非常高兴, 就把针弯成鱼钩去钓鱼。以后, 我们总是找有水塘的地方休息, 老班长经常让我们喝热腾腾的鱼汤, 可我从没看见老班长喝过。有一天, 我偶然发现老班长每次吃的竟是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劝老班长也吃点鱼, 老班长却说:“不行, 太少了, 找点吃的不容易。”我哭了。老班长还是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向前走, 就这样挨了一天又一天, 渐渐地我们接近草地边了, 可老班长却在一次钓鱼时昏倒在水塘边, 牺牲前他也不肯喝我们给他熬的鱼汤, 还说:“不要浪费东西了, 你吃吧, 吃饱才能走出草地。”说完他就闭上了眼睛。

我把鱼钩包好, 想等到革命胜利了, 放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 让子孙后代来瞻仰这闪烁着金光的鱼钩!

(指导教师:韩玉霞)

起因一段对原句进行了压缩。

事情的经过对原文的段落进行了概括, 把具体描写的句子变成简洁叙述, 把主要对话进行了压缩。删除了细节描写。

金色的鱼钩故事 篇2

蒜头善于质疑的好习惯人人称赞,可解决问题时就悄无声息了。关键时刻,机灵鬼徐宇凡站了出来。

徐宇凡:这得先从鱼钩的来历说起,老班长为了照顾好“我”和两个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的小同志,在弹尽粮绝——两袋青稞面吃完的情况下,在老班长去水塘边给我们洗衣服时,忽然看见一条鱼儿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因为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我们才喝到了新鲜的鱼汤。

蒜头:徐宇凡,你讲述了鱼钩的来历,这和它是“金色”也没有联系啊?

还没等徐宇凡回答蒜头的问题,小诸葛黄川插话了。

黄川:你先别着急,徐宇凡提到的虽然只是表面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鱼钩,老班长怎么给“我”和兩个病号钓鱼呢?自第一次喝到鲜美的鱼汤后,以后每次宿营,老班长总是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这也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的表现。

蒜头:听了你们两个的解释,我多少明白一点点了。表面上是在说老班长用鱼钩为“我”和两个病号钓鱼做鱼汤,实际上是借此赞美老班长大公无私、勇于负责的高贵品格。

老姜:蒜头,你能领会到这种程度上,我已经很高兴了。除了徐宇凡、黄川提到的,你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蒜头:我认为文中对老班长“不喝鱼汤、嚼着草根、吃剩下的鱼骨头”等方面的描写,也能证实老班长在困难面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可这一切又无不是“鱼钩”惹的祸。当“我”发现老班长不喝鱼汤的秘密后,心里沉重极了,像塞了铅块似的。这种心情是油然而生的,不是同情与怜悯。

老姜:是啊,蒜头,你的悟性越来越强了。还有让你更感动的地方吗?

蒜头沉默了一会儿,杨航抢先一步把老班长最后一次钓鱼的情景简单描述了一下。

杨航:虽然有分工,但艰巨的任务——钓鱼依然归属老班长。就在快要走出草地的时刻,老班长牺牲了,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人生存的希望。这将影响身边所有的人,即作者以“长满红锈的鱼钩”暗示老班长在走出草地之前为照顾“我”和两个小战士所付出的艰辛,以“金色的光芒”,赞美老班长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在于借物喻人,在于以平凡衬托伟大,升华文章的主题,揭示文章的中心。

老姜:杨航,你真了不起!蒜头,这回明白了吗?

金色的鱼钩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小组合作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掌握“支吾(zhī wú),收敛(shōu liǎn)、抽噎(chōu yē)、奄奄一息(yǎn yǎn yī xī)”等词的正确读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的方法。通过体会作者朴实的语言,娓娓的叙述,体会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七律长征》吗?(PPT出示:七律长征)。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让我们去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请大家用速读的方法去熟悉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容易的部分,浏览一下即可。读的时候,注意这几点要求

(PPT出示)

① 解决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颧骨 两鬓 青稞 搪瓷 熬过 收敛 疙瘩 抽噎 红锈 支吾 粗糙 严厉 宿营地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②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③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创设情境,认识班长: 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PPT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1)大家读一读,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2)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从这些外貌描写可想而知,如此苍老消瘦的老班长在长征途中必定是饱经风霜、生活非常的艰苦。他是多么平凡朴素,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红军战士却挽救了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这其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片段。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选择令你最感动的片段多读几遍,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PPT出示:

课文中几次喝鱼汤?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一想这位“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做批注。要借助老班长的外貌描写,以及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四、入情入境,了解班长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心好好感悟,说说你了解的老班长。

很多同学都已经有了收获,来,把你们的收获读给大家听。(1)学习“找野菜、做鱼钩”片断 PPT出示: 第3自然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①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PPT出示: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 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板书:尽职尽责)(2)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PPT出示第8自然段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说明食物少既难吃又硬。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品质。(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却在这里吃这些难以下咽的东西呢? PPT出示 第13自然段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板书:忠于革命)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发现秘密知道原因后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

(PPT出示20、21、22)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从笑着说——收敛了笑容——露出一丝笑意,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②可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让我们一起来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五、入情入境,告别班长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PPT出示

(28至30自然段)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指导分角色朗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A、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B、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不肯喝鱼汤的老班长,你会说:)

C、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PPT出示(老班长!老班长!)

(板书:舍己为人)

六、品味金色,怀念班长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1.出示最后一段话。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思考:“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而这种品质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放中国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要完成以下的作业:

1、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么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这个金色的鱼钩呢?请

写一份解说词。

2、自己再读读你所感动的片段 下课。

八、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师简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检查课前预习的生词。

2、请同学们齐读自读提示,了解阅读提示的要求。

3、请同学联系阅读提示上的要求,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课文中有些片段,读了非常让人感动,你认为呢?把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一处使你感动,要注意联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品读重点句: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C、相机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老班长的高尚品质的?(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指名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C、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老班长的高尚品质的?(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C.指导朗读。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A.齐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1、课文的最后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小结:

这金色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再最后一次齐读课题——金色的鱼钩。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了老班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老班长的内心。听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老师知道同学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不都是这样的好战士吗?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完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把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美好。同学们课下可以找来《马背上的小红军》这本书看一看。让我们在《少年先锋队队歌》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忠于革命

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缩写 篇5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和青稞面给我们吃,后来青稞面吃完了。一天,老班长发现了鱼,便每天钓鱼给我们吃。

可老班长自己却没有吃过一点鱼,问他时,老班长还说自己吃过了。我不信,就悄悄地跟着他,看见他坐在那里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老班长看见我了,便叫我不要告诉别人,还说找吃的不容易。

渐渐接近草地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但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说,让我们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我们喂他喝鱼汤的时候,老班长已奄奄一息了。最后,老班长闭上了眼睛。

金色的鱼钩缩写 篇6

炊事班班长在全连中岁数最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我们三个走不快,一天只能走二十来里路。不到半个月,我们的粮食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非常着急。

一天,老班长发现水塘里有鱼,就用针做成了一个钓鱼钩。这天,我们吃到了鱼汤。以后,我们每天都能吃鱼汤。

我从没见过老班长吃鱼,可他总说吃过了。我不信,我偷偷跟去看,发现他在啃鱼骨头。他发现我正在看他,就让我不告诉两个小同志。

这天,我们走到了草地的边缘,老班长又拿着钓鱼钩去钓鱼了。可等了好很久,他还没回来。我们在一个水塘边找到了因为饥饿而奄奄一息的老班长。我要熬鱼汤给老班长补充营养,我等了好久,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当我把煮好的鱼汤送到他嘴边时,他牺牲了。

金色的鱼钩缩写 篇7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十分着急。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老班长立刻跑回去,用一跟缝衣针,烧成了一个鱼钩。从此以后,我们天天能吃到新鲜的鱼汤。可我却从没见过老班长自己吃一点儿鱼。有一次,我悄悄地跟着他,看见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心里好难过,可老班长不让我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因为弄点吃的不容易,。

挨了一天又一天,最后走到草地边上了。老班长又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找了许久,最后在水塘边找到了老班长,虽然他已经昏迷了,但我们还是想尽办法救老班长,但老班长还是牺牲了。

金色的鱼钩 篇8

在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了大草地,许多红军吃不饱都得了肠胃病,其中有三个小红军病得走不动了,指导员就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文章描写了炊事班长的相貌。因为三个红军走不快,所以走不远,每天炊事班长只能找野菜,吃青稞,青稞吃完了,老班长就用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鱼钩,天天出去钩鱼。

这天晚上小红军吃上了鱼,老红军说自己吃过了,小红军也不想什么?把鱼吃光了。终于有一天,一位小红军发现了老班长每天只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和一些野菜,他感动极了,想说给大家听,可老红军不让。

终于有一天,老红军病倒了,小红军只得一人照顾老班长,一人生火,一个钓鱼,好不容易钓上了两三条小鱼,给老班长吃。可老班长坚决不吃,说“我不行了,你们还年轻,革命需要你们”继续努力说着,手就垂了下去,小战士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金色的鱼钩》缩写 篇9

炊事班长还不到四十岁,可两鬓都白了,大伙都叫他“老班长”。我们一走到宿营地,他就到处找东西给我们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们的野菜和青稞面都吃完了,他又跑到水塘边给我们钓鱼吃。因为每次钓到的鱼太少,我从来没有看过老班长自己吃过鱼汤

有一次,我悄悄发现,原来老班长把鱼留给我们,自己并没有吃鱼,而是吃着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心里非常难受。可老班长却不让我把这告诉另两个小同志。老班长虽

第二天,两个小同志像知道了这件事似的,谁也不往嘴里送汤,老班长见了叫我们吃,我们含泪吃了下去,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金色的鱼钩读书笔记 篇10

为了祖国的明天,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幸福的家庭。这其中,涌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得以前有一篇文章叫做《金色的鱼钩》:在长征中,有一老一小被大部队留在后面的两人。几天之后,他们的食物都被吃光了,较小的一个红军已经饿得生病了。直到一天老红军发现一个有鱼的小坑,于是,老红军每天都给小红军钓鱼吃,而这仅仅是在运气好的时候才有。靠着老红军时有时无钓的鱼,小红军康复了,每一次,小红军让老红军吃,他都推脱说吃过了。直到一天小红军发现老红军每天只是啃他吃剩的骨头,他哭了。小红军的生命保住了。但老红军的生命却在流逝......

这样的故事在那些昏暗的日子里经常发生,为了战友的生命,为了祖国的光明,他们牺牲了太多。如今离这些岁月已六十年之久,时过六十年,我们不禁又想到这些日子,想到这些革命先烈伟大的牺牲。《金色的鱼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仅是认识几天的人,却因此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目前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却为了一己私利总是伤害别人,最终也只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难道真的要在危及的关头,才能体现人的本性吗? 难道真的要对自己有利的情况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吗? 没有这些无谓的牺牲,我们哪有幸福可言? 为了我们自己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也为了这些无谓牺牲的前辈,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

《金色的鱼钩》读书笔记 篇11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时,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俩个同志病得跟不上部队,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我们”。老班长历经艰苦,终于将“我们”送出草地。而他却牺牲了。

老班长带三个病号走出草地谈何容易。那草地茫茫无边,到处长满水草,覆盖在沼泽上面,气候又恶劣,变化无常,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万一一不小心陷入了泥潭,那简直是灭顶之灾。要走出这草地要数日,他们的干粮吃完了。要在草地上找食物,非常困难。老班长挖草根,找野菜。可就吃这些东西,病号的身体都渐渐消瘦下去。老班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夜睡不着觉。为了给他们补充营养,老班长尽量在水塘边休息,自己去钓鱼,找野菜,烧鲜美的鱼汤给病号喝。当我看到老班长硬咽下鱼骨头这段话时,我想:那怎么能吃呢?在平时,我们吃鱼时只要吃到一小根鱼刺都受不了, 吃下鱼骨头和草根,太不可思议了!难道老班长不爱吃鱼吗?因为他知道这鱼来之不易;因为他知道自己得活下去;因为他知道得让三个病号养好身体走出草地继续革命,因为他知道他得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他自己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却不吃自己煮的鱼汤。因为他要把鱼汤让给小战士,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多么伟大、可敬的老班长啊!当指导员交给他这份艰难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接受;当三个病号面对饥饿威胁时,他整夜合不拢眼;当他钓鱼好不容易有收获时,他欣喜地做出鱼汤给三个病号喝;当他吃剩下的鱼骨头被小梁发现时,他嘱咐小梁不要告诉别人;当病号对走出草地失去希望时,他用饱满的情绪鼓励大家。可就在快要走出草地时,他耗尽了生命,倒在地上。在弥留之际,他心中不忘的还是病号,还是党交给他的任务。这怎能不让人心痛,不催人泪下呢?老班长完全能喝些鱼汤保全自己,完全可以独善其身,走出草地,可他选择的是无悔的付出,选择的是舍己救人,选择的是鞠躬尽瘁。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比天还高的革命精神,是因为他对党的无限忠诚,是因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因为他对战士的无限热爱。

老班长牺牲了,可那舍己救人的精神却留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激励着许多人无私奉献。当有地方遭到天灾人祸,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溺水了,很多人不怕危险,去救人;当有孩子在过马路时要被车撞了,有些人奋不顾身,救了别人,伤了自己……

说到我,我就惭愧。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吃不愁,穿不愁,可我们还挑三拣四,吃不下的就丢掉,穿的要穿名牌。我们没想过,我们的生活是老一辈用鲜血换的。老班长把生的希望都让给别人,可我吃的、穿得只想着自己,不和别人分享。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下一篇:我帮哥哥减肥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