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嘉庚精神征文

2024-10-23

发扬嘉庚精神征文(通用12篇)

发扬嘉庚精神征文 篇1

星期五,我们六年级参观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

首先,我们来到了遗物室,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陈嘉庚先生的鞋子,我惊呆了,这是一个富翁所穿的鞋子吗?那鞋子的款式非常的普通,不仅如此,鞋子的面有好几条划痕,而且皮都翘了起来,还打了补丁,十分难看。一个富翁,怎么会穿如此破的鞋子?在想想平时的我们,鞋子的款式五花八门,有很多人穿的都是名牌,而且根本不可能穿到鞋子的皮都翘起来了还在穿。我们恐怕没有陈嘉庚先生那样富有,可穿鞋子却比他还要浪费,实在很不应该。此时,我突然对陈嘉庚先生的勤俭肃然起敬。

接着,我们又来到他的餐厅,我又一次愣住了。他餐厅的桌子是普通的圆木头桌,椅子也是,而且桌子和椅子有些褪色。如果不告诉我是陈嘉庚先生的餐厅,我可能会以为那时普通人家的。奇怪,陈嘉庚先生那么有钱,餐厅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的钱是取之于社会,所以也要用之于社会。”陈嘉庚先生对一生社会奉献了不少,据资料介绍,他钱财虽多,自奉甚俭,多用于办学,先后在家乡集美办有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男子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等。合称集美学校,又独资创办了厦门大学。他为改变家乡教育贫困落后的面貌付出了不少心血。他自己不但不挥霍钱财,还很节省,他尽量不买衣服,他随身带着针线包,哪件衣服破了就脱下来自己补,从不麻烦人。他一生累计为文化教育事业捐款人民币5.4亿元,临终又把银行存款300多万元捐献,未给子孙留一分钱。

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小气,对社会却很大方。他拿钱出来建学校,却导致了企业经营失败,他一点都不抱怨。可儿子多用了10银元,他却气得不得了。甚至可以说,他只为社会考虑,却很少为自己考虑。

我们应该向陈嘉庚先生学习,要多为社会考虑,多为他人考虑!

发扬嘉庚精神征文 篇2

1.1 场所及场所精神的内涵

场所(place)是来自于建筑现象学的一个概念,关于其概念的解释很多,笔者较认同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的理解,认为如果特定的秩序(景观,构筑等物理结构)是外在的知觉,现象和经验则是内在的知觉,那么在一个构筑上外在知觉和内在知觉就是交触在一起的,当两种知觉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时,就产生了高于单纯前两者的第三种存在,即所谓的场所[1]。而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是场所的特性和意义,即环境特征集中和概括化的体现。场所精神是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通过定向和认同,人和场所精神之间产生互动。要使栖居过程有意义,就必须遵从场所精神[2]。设计的本质是显现场所精神,以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场所,使人得以栖居。

1.2 嘉庚风格校园中的场所精神——嘉庚精神

在嘉庚风格的集美学村中,正涌动着一种历史积淀的优秀精神——嘉庚精神。

陈嘉庚先生在家乡厦门投资创立并亲自规划建设了著名的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两处校区。当年陈嘉庚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提取“诚”和“毅”两个字作为人生的诫语。并把“诚毅”作为集美大学的校训,以鼓舞和勉励师生。在这里,浓缩了陈嘉庚先生爱国主义精神及其献身社会教育的理念与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善于博采众长、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求变的可贵精神与科学发展观以及综合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集美学村这片土地上原有的沿海自然渔村地貌与嘉庚建筑体系相互结合,陈嘉庚先生通过这些极具特色的嘉庚风格校园景观使其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社会教育事业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升华,而集美大学如今所特有的校园景观文化——嘉庚精神则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践、认识而深深地融入到了校园的方方面面。

任何事物都有独特而内在的精神和特征。场所精神是场所的特征和意义,是人们存在于场所中的总体气氛。集美大学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同特定的人造环境(嘉庚校园景观)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赋予了集美大学一种总体的特征和气质,具体体现在学校近百年来几代师生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

2 嘉庚风格校园景观规划——嘉庚精神的诠释

2.1 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建筑在嘉庚风格景观各要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显性环境要素的方式为场所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来源。被人们称为“身穿西装、头戴斗笠” 的嘉庚建筑,中西合璧,中国闽南式的屋顶,西洋式的墙面,南洋和闽南式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使整体建筑古朴大气、庄重恢宏。陈嘉庚先生汲取了中西不同的审美观,本着创新求变的可贵精神,将南洋的西方建筑形式与本土建筑形式相融合,创造出多元化矛盾的综合[3]。同时,嘉庚风格建筑继承了闽南传统砖石砌筑的建造技艺,使用了大量的本地材料:砖、石、木料以及用本地黏土烧制的嘉庚瓦。与地区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传统材料是加强建筑地域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本地材料其独特的肌理、色彩、砌筑手法都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能够唤起人们对建筑的亲切感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性的交流。在用这些独特的当地材料建造的建筑中,不同季节里光线产生的光影效果、墙面的肌理变化、雨水打落在屋顶、墙面、地砖上产生的回声都不同于我们在现在盛行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体验,甚至连穿过建筑廊道吹来的风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材料气味。这些决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在细心体验建筑每个细节后得出的呼之欲出的切实感受——一种与其时代环境密不可分的整体意向所笼罩着的强烈场所感。这种强烈的意向来自于陈嘉庚对建筑和人的关怀,来自于人们生活的细微事件,来自于人们共同生活熟悉的文化模式,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些亲切宜人的校园环境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反而愈酿愈浓。“从形似到神似”一直是建筑造型和建筑空间设计的一条基本思路,嘉庚风格建筑则告诉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完全有一种超越单纯的形的制约的可能。

陈嘉庚主持的校园建筑,除具有独特的嘉庚风格以外,在建筑物命名上亦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之影响,充满了校园文化韵味。

2.2 嘉庚校园规划

2.2.1 尊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陈嘉庚十分重视校园建设,他毕生丰厚的建筑艺术修养和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兴建的一系列校舍大都依山傍海,就势而筑,有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加以改造,有的配以楼台亭阁点缀自然景观。陈嘉庚先生当年对办集美大学有着很周密的规划考虑,力求较好地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整体美与局部美交相辉映,和谐统一。建筑规划上与自然山水环境有机结合,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今,集美学村已成为了集美大学,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三面环水,一面向海的盆地,凭借地形使其整体形成良好的对景关系和空间向心感。各组建筑有一定的轴线关系,通过道路的曲折蜿蜒,使空间和景观富有变化。校园中散点式分布了嘉庚公园,景贤公园,鳌园等公园绿地,建筑风格上中西并蓄,但布局上又颇具中国园林自由活泼而不失精心组织的传统意趣。

2.2.2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集美大学的建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而建筑依势面海而建,临海留出空旷开阔视野,引导场所中的气流顺势流动,构建出适宜的人居生态空间。校园内大量采用乡土树种,校园中的芒果、桂圆、枇杷、荔枝等本土果树的栽植,每逢收获季节,硕果累累,果香四溢,别有一番情趣。而海边清澈透明的海水、明媚的阳光、金色的沙滩、洁净新鲜的空气所构成宜人的环境,加上海天一色,棕榈成群的景观构成具有强烈个性的特色突出了热带海滨城市自然美的基调;林下到处是四季怒放的三角梅、炮仗花、洋紫荆、龙传花、羊蹄甲、大花紫薇、刺桐等争奇斗艳,与嘉庚建筑的绚丽相映成辉,共同演绎着南洋风情的热辣、奔放、野趣……

更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是白鹭之乡,在集美就有着原生态的白鹭栖息地。在校园规划中,对这些栖息地进行合理的保护,并巧妙的运用到了景观设计中。这样一来,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心情格外的舒畅,这样的景观优势,是别的校园环境中难得一见的。

3 嘉庚校园人文环境营造

3.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长期以来,集美大学已形成了以陈嘉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文化。集美大学重点建设了陈嘉庚先生铜像、陈嘉庚先生语录园、陈嘉庚先生故居、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集美学校校史展览馆、归来堂、归来园、集美鳌园、嘉庚公园等一系列具有集美大学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此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以嘉庚精神为重要内容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始终贯穿着嘉庚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内容,学习、研究、弘扬陈嘉庚精神已成为学校文化的主体和支撑。诗情画意的校园风景,一幢幢个性鲜明的校园建筑好似“凝固的音乐”,体现出美学追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而一系列纪念意义的校园景观和有创意的雕塑,不但可以使学生继承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激发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 丰富的当代校园文化生活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学院十分重视营造健康活泼、锐意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场地和机会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这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管理对象,而是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在艺术学院附近的轮机学院外围墙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涂鸦作品令人驻足观看,也展示着当代青年追求时尚、张扬自我的诉求,成为了集美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集美海滩上筑堤围垦外、中、内三池。外池俗称“龙舟池”,池畔建有式样各异的“启明”“南辉”“庚”及“左”“右”“逢”“源”7个亭子。在这里举办的已有50多年的历史龙舟大赛是集美师生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到此时,金鼓齐鸣,波光色影,人声沸腾。外地和本地的健儿驾着七彩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

此外,还有集美美食节、街舞大赛、艺术作品展,以及为老年人修建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这一切,都将这片土地渲染的生机勃勃,让这里的人们生活在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

4 结语

“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决心之大,千古一人。一个学校,乃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振兴,都是与其具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相联系着。嘉庚精神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经过历史不断地锤炼、验证,愈发芬芳,是集美校园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是这片土地的场所精神所在。集美人对场所呈现的精神——嘉庚精神积极地接受并予以扬弃,使嘉庚精神处于发展活跃的状态,从与场所创造性的互动中获得精神的享受与提升。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建设,如今,集美大学规模成群的“嘉庚风格”校园建筑和风景优美的公园绿地以及温馨宜人的街道邻里等掩映在白云绿树之间,万顷碧波之畔,宁静而瑰丽,参差而恢宏,加上那龙舟池畔的亭台阁榭,重檐飞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真乃是人间仙境。

参考文献

[1]吴威.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2]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00(5):32-34.

[3]谢弘颖.厦门嘉庚风格建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梁振坤.陈嘉庚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6):13-15.

[5]王增炳,陈毅明,林鹤龄.陈嘉庚教育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开发校本课程 弘扬“嘉庚精神” 篇3

一、以“诚毅校训”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

“诚毅”,即“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嘉庚先生提倡“诚者,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是希望学子们:对祖国的无线忠诚;待人真诚,为人处世合于礼、审于义、当于理。提倡“毅者,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是希望学子们:在校时,学习知识、思想修养、锻炼体魄都要持之以恒,克服困难,追求进步,坚忍不拔;出社会工作,要敢于负责,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在这思想的引领下,经对现状的审慎分析,我校确定的教风为“精进、严谨、扎实、灵活”,学风为“笃实、求真、勤学、善思”,其中教风的“严谨、扎实”和学风的“笃实、求真”均体现了“诚”之所在,教风的“精进、灵活”和学风的“勤学、善思”则体现了“毅”之所在。

“诚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小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小学时期是品行养成的最佳时期,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学生的需求、兴趣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诚毅教育”校本课程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强调育人效果。根据课程育人价值,简明清晰地从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两方面,提出课程目标:诚毅做人,做一个好孩子;诚毅求知,做一个好学生;诚毅交友,做一个好伙伴;诚毅处事,做一个好公民。

二、以“嘉庚精神”为载体建构课程内容

“诚毅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德育体系,爱国主义教育、做人教育、意志力培养、自信心培养,是这一体系中的四大主题。为了使每个嘉庚学子在小学毕业时能受到完整的、系统的“诚毅”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注意把握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结构。纵向衔接上,按一至六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编选《有个学校叫集小》《有个学村叫集美》《有个节日叫快乐》《有个伟人叫嘉庚》《有个建筑叫经典》《有种精神叫诚毅》等六个主题6册教材系列丛书。横向沟通上,又将每册教材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情育诚毅”“理倡诚毅”“行践诚毅”“悦悟诚毅”“评养诚毅”“典导诚毅”。

这套校本教材课程内容的构建主要采用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新编等方式进行。在课程内容上构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成长‘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形式上建立了立体实施平台,形成了“课题的生成与指导”“搜集和处理信息”“动态的协同合作”等因素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立体化、多元化、动态化的模式,增强了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提升课程实施的效能,形成了既符合《纲要》精神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三、以“素养立人”为价值丰实课程文化

为探索“诚毅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学校提出课题引路、专家引领,利用课题研究带动、推进“诚毅教育”的开展。“‘诚毅’精神与小学德育实效的研究”课题先后被列为厦门市“十五”期间第一批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和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课题。2010年起,学校特意设置课时,以达全面教育。将“诚毅教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整体目标,以课程的形式,逐步深入、稳定有效地推进,保证走向常态,走向课程,走向文化。

学科教育是诚毅教育的主要途径,“诚毅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具有渗透性、全面性、循序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要树立正确课程观,善于抓住时机,探求有效的方法,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做到以“理”倡“诚毅”。我们以“嘉庚精神”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诚毅”品质为目标,形成“环境熏陶+课堂讲授+社会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探寻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

1. 优化“诚毅教育”的课内外环境,以“境”育“诚毅”。精神是无形的,如何将它物化为外在的东西,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受到耳濡目染进而内化于心,形成思想观念,这是我们开展“嘉庚精神”教育的着力之处。基于此,我们努力创设“一草一木皆有文化底蕴,一处一景尽显嘉庚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校门口醒目的校训石、嘉庚像,操场角开辟的“诚毅”文化长廊、学思亭、教室里的嘉庚语录,每个楼层、校史、荣誉室搜集整理的历代“诚毅之人”“诚毅之事”“诚毅之言”……师生们浸润其中,“诚毅”校训犹如修身之镜溶入每个集小人的血液,而成为学校的灵魂、师生的行动指南。多管齐下的课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境启发人,熏陶人,造就人,启迪心智、润泽心田,让诚毅精神浸润校园,强壮着体格,美丽着心灵。

2.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理”倡“诚毅”。教师结合丰富的教育内容,在“言行必果,诚以待人”“战胜困难,毅于求知”“诚意交友,情深谊长”等专题的课堂教学中,设置“故事小屋”“明理思索”“实话实说”“实践园地”“格言诵读”等环节,通过目标渗透、示范引导、典型引路、实际锻炼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去挖掘、去发现、去领悟,让诚毅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如,四年级《有个伟人叫嘉庚》主题学习中,孩子们按照“实业家、教育家、爱国者”的主线调查寻访、搜集资料,认识到陈嘉庚与“他的实业王国”,与“鹰厦铁路”,与“家乡教育”,与“他的友人”等内容,孩子们对诚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3. 丰富学科教学的实践活动,以“行”践“诚毅”。在开发显性课程资源的同时,也注重隐性资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把研究性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兴趣活动、课余游戏、竞技比赛、社会实践相结合,内容多、形式新、范围广,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拓宽了育人空间。如,每年清明节悼念陈嘉庚先生祭扫活动已成为我校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要传统活动,每年10月21日陈嘉庚先生诞辰纪念日的校庆活动,定期举办教育月,以“嘉庚在我心中”“诚毅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以“诚毅足千秋”“薪火传万世”为主题的寻访校友活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将“嘉庚精神”“诚毅品格”迁移内化为自己的做人准则,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外化于行动,逐步培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素质。

如此,把诚毅教育贯穿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等育人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全面丰满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做到环境育诚毅,教书育诚毅,活动寓诚毅,以规促诚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于一体的窗口。

“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嘉庚先生的殷殷教诲仍在耳畔回响。什么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诚毅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一个例证!集美小学把校主留下的经典校训——“诚毅”,加以弘扬、传承给教育的未来,是一种价值的弘扬,更是一种信仰的坚守。

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篇4

不仅如此,陈嘉庚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当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而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中国唯有陈嘉庚。

19,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之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等十所学校;另设幼稚园、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等,统称“集美学村”;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陈嘉庚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第一: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

弘扬嘉庚精神永传扬征文 篇5

嘉庚先生认为“世界无难事,唯在毅力和责任耳。”提倡首立责任,做事不中辍,尝试不成仍继续前进,反对私自放任、苟安偷懒、半途而废或容易满足等。他说之亦践之,他一生的艰辛旅程正是其顽强毅力的真实写照。当陈嘉庚公司陷入困境,有人劝他停办或缩小集美学校和厦大的规模,他果断说“余不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表示“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荣枯”。

4、勤俭——勤勉节俭,艰苦朴素。嘉庚先生信奉“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自少年时代起,他就谨记“不可赋闲度日”以勤律己,直到晚年患病仍自理生活。在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创办中,他亲力亲为,做规划、选校长、定学科,竭尽心力。“无事要找事做,不要等事做”,“智识生于勤奋,昏愚出于懒惰”的警语,蕴涵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嘉庚先生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十万百万都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他一生节衣缩食,简朴持身,粗茶淡饭,穿戴随便,家具摆设也极其简陋。其生前好友黄奕欢在嘉庚先生追悼会上说到:“只要看到他平日起居饮食的自奉之俭,简直叫你不敢相信。谁会相信衣服上常常补缀的人,竟是慨献千万元兴学的人呢?谁会相信时不时叫一角钱汤面充饥的人,竟是名闻天下的陈嘉庚呢?”

发扬嘉庚精神征文 篇6

1950年,陈嘉庚结束在新加坡的业务,回国定居。由于他德高望重,先后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他不负国人和侨胞重托,在新的领导岗位上,积极参政议政,大胆直言,旗帜鲜明,对维护华侨正当权益更不遗余力。在全国归侨的热切盼望下,中华全国侨联于1956年10月在北京成立。陈嘉庚被选为该会首届主席。像对第一故乡的`祖国怀有深厚感情一样,陈嘉庚对第二故乡新加坡也一往情深,回国定居后,仍密切注视和关心着那里发生的各种事态。1956年,新加坡人民(主要是广大华侨华人)正热烈开展争取公民权运动。陈嘉庚极表赞同。他对来华访问的新加坡工贸考察团说:“现在你们新加坡即将自治独立,你们说已把新加坡作为永久居留的家乡,就要争取成为新加坡的公民,效忠新加坡;并要比过去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我们一辈,更加努力为你们新的国家效力。”考察团团长高德根认为陈嘉庚讲得非常通情达理,盛赞陈先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实在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先知先觉者”。

三、毅——黑暗中的指明灯

往往提到一个地方,就会想起一个人,比如提到集美,就会想到陈嘉庚。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陈嘉庚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陈嘉庚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陈嘉庚先生均匀的呼吸。

如今的集美学村欣欣向荣,可当初陈嘉庚创办时经历的磨难又有谁体会得到呢?陈嘉庚办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很多困难。他的办学实践说明了他不愧是一位百折不挠、有毅力的教育事业家。在开始办学的时候,选地址、征地、聘请校长等,困难重重,陈嘉庚躬操力作,多番设法加以克服。1929~193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风暴,在危机和日本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重击下,陈嘉庚的企业一蹶不振,每况愈下,维持厦大和集美学校的经费日渐困难。1930年,一些亲友劝他停办学校或缩小学校规模,他坚持不肯,说:“两校如果关门,自己误青年之罪小,影响社会之罪大,一经停课关门,则恢复难望。”1932年,当他的企业陷入极度困难状态,外国某垄断集团要把他的企业作为附庸公司而加以“照顾”,提出以停止维持厦集两校为条件,他断然拒绝,说:“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1937年,他因无力维持,将办了的厦门大学无偿地献给了政府,改私立为国立。他原先认捐的开办费和经常费总计400万元,全部兑现。对此,他不说自己的贡献有多大,而是为“为善不终,贻累政府”感到内疚。

发扬嘉庚精神征文 篇7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五月的记忆刻骨铭心。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能够有机会在合理,与大家共谈五四精神,我深感荣幸。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生命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就是由这么一些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他们不顾各自的安危,如潮水般愤然涌向天安门广场前。巴黎和会的失败,使他们的底线被触动,斗志被激活。“还我青岛,拒签合约”。一句句响亮的口号如同星星之一般顿时照亮了黑暗的中国大地,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名参见的翻地反封建爱国活动。将近代中国人民的犯帝反封建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嘉庚精神之勤俭 篇8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2、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大家是如何看待“勤俭节约”的?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B:我国古代有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C::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国方针。毛主席曾经说过: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勤俭建国的方针。

D::勤俭节约就是要我们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节约是个千古话题,我们把勤俭节约供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节约我们不乏精论圣典:历尽古今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老人家一句致理名言叫: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足见节约之重要,浪费之危害。

(二)介绍陈嘉庚勤俭的故事。

陈嘉庚(1874—1961),福建厦门集美人,是著名爱国侨领。从1913年起在家乡先后创办了厦门大学、集美航校、集美中学等几十所学校,一生为兴教捐款超过两亿元。毛泽东曾称赞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这位腰缠万贯的华侨大富翁,一生以艰苦朴素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并以此作为家教。

他的儿子阿国在中学读书时,年纪幼小用钱无计划,有一个月从父亲的集通银行多支了10块银元。这件事刚好被回厦门清理账务的陈嘉庚发现了,他立即派人把阿国找来,进行了严肃的教育。他开门见山地问阿国:“你嫌我每月给你8块银元作生活费太少吗?”阿国点点头以为爸爸要征求他的意见,为他增加一些生活费。这时陈嘉庚十分生气地说:“你是个中学生,每月8块银元还不够花,可是集美师范许多穷学生,一个月才拿4块银元的助学金,还要节省一半寄回家,你真会花钱呀!”

阿国不解地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您有几百万元的家财呀!”陈嘉庚冒火了,举起拐杖指着儿子说:“不错,我有几百万元家财,但是我要把它用于社会,决不让子孙挥霍!”他命令儿子每月从生活费里少支两块银元,5个月必须把多支的10块银元扣清。

他还坚持只要儿女长大就业后,就不再资助他们钱财,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生活的艰辛,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生活。

一位富有的名人尚且能如此勤俭,我们呢,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没有浪费的现象?

三、同学围绕班级中的浪费现象发言

A:课间有很多同学乱拿老师用的粉笔,甚至有的还打起了粉笔仗,一盒粉笔往往用不了多久。

B:有的同学有很多的学习用品,时间一长,一些用不着的学习用品就丢弃了。

C:有的同学吃的、用的、穿的都很奢侈,衣服、东西稍微旧一点就不穿不用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看到这些现象,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交流汇报。

四、做用电用水的调查,并找出勤俭的措施

如果你留心一下自己家里的电表、水表,你就会注意到,这个月放开手脚用电、用水,电表、水表的字就走得多;如果另一个月注意一点节电、节水,电表、水表的字就走得少,有时,两个月当中还相差很大。如果你认真多调查几个月,你还会发现,电表,水表上的字,每个月和每个月都有差别。再一细究,有些差别是合理的,有些就与节约有关。

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用水时尽量使用小水流。

4、随手关紧水龙头。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减少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3、家电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不要长时间待机。

4、在白天的时候,尽量使用日光,避免开灯。

从自己身边做起,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五、总结词: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热情地在参与,老师很高兴,希望以后,对大家而言,节约是一种习惯,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节约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自然资源、对地球、对生命的一种感恩的方式;节约是一种时尚,大家紧紧地追随它。

嘉庚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 篇9

(1)陈嘉庚先生一生艰苦创业,一生倾资兴学,一生忠贞爱国陈嘉庚先生17 岁离开故乡,赴南洋经商,以其优秀的品德、坚毅的个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经过艰苦创业,从一个渔村少年成长为东南亚华侨工商巨子。他是星马橡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是星马橡胶业最大的输出者,他经营过商业、工业、种植业、航运业、报业。陈嘉庚先生在事业发展的同时,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造就了侨居地经济的接班人,也为祖国的民族工业训练了一大批人才。

陈嘉庚先生经营企业所赚得的钱数以亿计,但他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留给后人,他说,“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认为经商赚钱只是手段,赚钱的目的是要将赚得的钱拿出来为社会办好事、办大事,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以便能建设一个能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独立统一和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他指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发了财而肯全部拿出来”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他为教育事业而倾资、倾心、倾力,在海内外树起了兴办教育的一代新风。从1894 年在故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算起,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兴学历史长达67 年之久,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多达118 所,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按照当时黄金价格估算,超过一亿美元,在中国教育史上乃“千古一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曾高度赞扬说:“陈嘉庚先生赤手空拳,在东南亚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为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全部财产,举办从小学到大学一系列学校。我想,在中国历史上,这样努力倾资办学,应该是从陈嘉庚先生开始的。”陈嘉庚先生在家乡创办的集美学村,规模宏大,设施先进,体系完备,蜚声海内外。他于1921 年创办的厦门大学,是国内由华侨创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了兴学,他耗尽了一生所得之钱财。在企业遭遇到困难之时,他甚至不惜变卖业产,向亲友告贷,竭尽所能,千辛万苦,维持办学。“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兴学岁月里,陈嘉庚先生不管是面对顺境、逆境,不论是身居国内、异邦,也不论自己时值盛年、晚岁,都始终如一,殚精竭虑,夙夜忧劳,全力以赴,努力实践着“兴学乃国民天职”的诺言,他直至弥留之际还嘱咐“集美学校一定要办下去”。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把东南亚各地华侨团结在一个统一的爱国团体之内的杰出领袖,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始终把祖国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凡事只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依归,个人成败应在所不计。”1937 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在新加坡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募集巨款,动员3,000多名华侨机工回国服务,支援祖国抗战,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海外几千万华侨的代表回到祖国参政议政,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毛泽东同志赞扬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邓小平同志以此作了题词;江泽民同志题词“弘扬嘉庚爱国精神,振兴中华教育事业”,李鹏同志题词“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嘉庚精神,2004 年10 月,贾庆林同志亲自为集美大学陈嘉庚先生铜像揭幕。

(2)陈嘉庚先生的一生蕴育了伟大的嘉庚精神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蕴育了伟大的嘉庚精神。嘉庚精神的内涵集中反映在爱国主义精神,还体现在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而贯穿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一条主线,就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陈嘉庚先生以祖国的利益为人生的最高利益,以祖国的需要为人生的最大需要,以祖国的富强为人生的最终目标。爱国主义是陈嘉庚先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更是嘉庚精神的核心。

集美大学是在陈嘉庚先生兴办的一系列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发展组建而成的,学校以“诚毅”为校训。陈嘉庚先生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自身立身处世的感悟,概括提炼了“诚毅”二字,于1918 年立为集美学校校训,用以教育和规范学校师生的言行。陈嘉庚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我培养你们,我并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寄生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希望诸位要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凭着‘诚毅’二字的校训,努力苦干。”《孟子》对“诚”的解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左传》对“毅”则解释说:“毅者,坚韧不拔也,志决而不可摇夺者谓之毅。”陈嘉庚先生曾用“诚信果毅”对“诚毅”加以展述;原集美学校董事长、老一辈教育家陈村牧先生把“诚毅”二字解释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也有老一辈的校友把“诚毅”校训表述为“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诚”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就是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毅”是做事的基本准则,就是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嘉庚精神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10

选课名称:陈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2012年的暑假,作为一个江苏省的应届考生,说实话对于集美大学我并没有多少认识。而让我最终报考本校的动力有二:一是对于厦门这个城市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父亲的支持。十年前父亲来厦门旅游,对于集美大学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集大美丽的风景,更是因为对集大创办者陈嘉庚先生的敬仰与信任。那个难忘的暑假里,无数的人问我考得什么大学,我说集美大学他也许并不清楚,但每当我提起陈嘉庚先生,总会得到一个会心的笑容,陈嘉庚先生早已深入了中国人的心中。

来到集美大学,我想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在课程安排中有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陈嘉庚精神。这门课是有机会来厦门的上学的学生所专属的一门课,设置这门课是为了纪念并学习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与品质。通过这几周的学习,对于陈嘉庚先生我也有了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毛主席曾用这样的话语来评价陈嘉庚先生说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八个字是如此的沉重但又是如此的贴切先生的形象。

陈嘉庚先生又名甲庚,字科次,厦门集美人。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有无数的头衔,如果按照现代流行的方法来给先生贴上标签的话,陈嘉庚先生在我心中有如下几个身份:一,先生首先是个成功的商人;二,先生还是爱国侨胞的领袖;三,先生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以及慈善家。

首先陈嘉庚先生是作为一名成功商人的存在,我个人认为他在此以后的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在他作为商人,特别是一个成功商人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经商的成功是陈嘉庚先生之后各方面成功的坚实的垫脚石。

作为一名工商管理学院并且学习工管类的学生,陈嘉庚先生无疑是一个在企业管理上最值得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一直觉得上集美大学,学工管类专业是最为正确的选择,因为集美大学的鼻祖陈嘉庚先生就是一个环绕于我们身边的最好的成功的企业管理者的例子。陈嘉庚先生自1890年南渡经商至1934年企业收盘,44年的商海博浪,艰苦奋斗,先生所留下的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届的神话,先生所带给我们的是一段值得学习和深究的艰辛的创业过程。先生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摸爬打滚,自己在商业场上的起起伏伏给我们做了一个鲜活的教育资料。

陈嘉庚先生的生意源于对其父亲陈杞柏的生意的继承。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陈杞柏先生在新加坡所办的“安”字号米业生产的“顺安”牌大米,和菠萝罐头厂等已在食品工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陈杞柏还涉足房地产,在新加坡积累了一定的威望。当时新加陈姓华侨中,商贾巨富,社会地位显赫的不乏其人,因此有“陈天”之喻。

陈嘉庚先生受父亲的委托,来到了新加坡,他先在叔父身边帮忙并且学习经商之道,在其叔父回国后一手管理大业。按当代的说法,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但在他的身学号:201221087225 姓名:王珲

选课名称:陈嘉庚精神

上我们只看见了努力钻研的精神和认真工作的态度,而无一丝一毫的骄傲自大与自恃狂妄。我想这是当代所谓的富二代们所必须学习的,父母有资本其实是一件好事,父母的资本是给了孩子一个更好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而不是让孩子占着这个平台来挥霍青春或是目中无人。

“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与正义,要明是非,要为社会做事。再多的钱可以花光,但诚实、正义却永远受人尊敬„„有的人,伤天害理的事敢做,乌七八糟的钱敢挣,这样的富翁受人唾骂,遗臭万年。”

——陈嘉庚归国后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诲

1903年陈杞柏先生的公司破产倒闭,陈嘉庚先生从父亲那里接受的家业便是近20万的欠款,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再看现代社会,老板欠工人工资,企业偷税漏税„„ 陈嘉庚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商人,要摸着自己的良心赚钱。并且同样面对家道中落,有无数的人选则了自暴自弃,更有甚者选择一些过于极端的方法害人害己,但在陈嘉庚先生身上我们只有看到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斗志,我想这样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必须学会的。只有拥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战胜生活中得困难,勇敢前进!

陈嘉庚先生还是一个爱国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出生于华侨世家,其父辈皆在海外创业。1891年17岁的陈嘉庚度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远离家乡与祖国开始了在外漂泊的日子。而提到陈嘉庚先生成为领袖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先生的人格魅力了。由于父亲破产欠了债,陈嘉庚先生主动找债主还债,并做下一定还清的承诺,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于是先生的一诺千金在新加坡成为一道佳话,而先生作为中国人所坚守的:“公忠毅诚”的做人标准更是深受广华人华侨的尊敬和爱戴。当然,陈嘉庚先生在商业上的奇才也是其成为领袖类人物不可缺少的理由。

而陈嘉庚先生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作为华侨的领袖的他为所有的华侨华人做了一个很好的爱国榜样。陈嘉庚先生爱国主要的体现便是维护祖国的统一,早在建设鳌园的时期,陈嘉庚先生便把台湾刻在了中国的版图中。对待外来的侵略,陈嘉庚先生的态度十分明确:坚决抗日,坚决抵制侵略!先生更是在实际行动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捐钱,捐资,出人力物力,陈嘉庚先生倾尽自己所能帮助国家度过难关,解决危机。而在国共战争的关键时刻,虽为资本家的陈嘉庚先生能冷静的从群众的角度出发,选择正确的党组织的领导,并且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

“祖宗的土地,尺寸不得让人,反之则为国贼也” “救国之目的,无非求领土之完整、主权之恢复”先生的话一句一句铿锵有力,似乎还在耳旁鸣响,令人动容。学号:201221087225 姓名:王珲

选课名称:陈嘉庚精神

再看当代。

现在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就在我们高中时期的班中就有好多的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太大而出国,还有出国留学深造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再少数。就我身边的人来看,大多数的人出国后都很少有回国的打算。大多是因为国外的好福利或国外城市的发达程度高而选择留在了国外,可是很少有人会考虑到,我们的祖国给予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当我们看到国家的不足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逃避,或是一味的职责却不想办法解决它。而应该想着如何吧国家建设的更好,如何去完善我们的不足。我想这才是国家教育的初衷。

而先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存在。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

——陈嘉庚“致集美学校诸生书”,录自《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其实早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陈嘉庚先生就已经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了著名的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高等和初等小学校,在此后又相继创办了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一系列学校,并逐步发展,陈嘉庚先生还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等设施。正是陈嘉庚先生的努力才让昔日偏僻的渔村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

黄炎培先生曾说过:“发了财的人很多,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陈嘉庚先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其实陈嘉庚先生事业达致顶峰时,他得字长也不过只是拥有一、二千万元左右,而事实上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陈嘉庚先生富有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但真如我们所看到的,能为了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并且亲自亲临,但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却过的非常俭朴的,唯有陈嘉庚先生。

也正是得益于陈嘉庚先生对于教育的极大重视才有了现在我们在读的集美大学。反观现在,我们一直喊着国民道德滑坡,素质下降,还有教育资源不足,可是我们是否有反省过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是因为我们在教育上的投入还不够多,或者是我们对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相信如果我们的上级领导学号:201221087225 姓名:王珲

选课名称:陈嘉庚精神

或上上级领导们能拥有和陈嘉庚先生一般的对于教育的认识,以及拥有陈嘉庚先生一半对于教育方面的重视。那么将不会再出现有人倒下时没人扶的现象,也不会有人心越来越默然的说法,国民的素质不会再被称为低下,人民的道德也不会滑坡。毋庸置疑,时代在不停的进步,可看着我们的思想与陈嘉庚先生相比,我们是不是要反思难道我们的思想反而落后了吗?

于此同时陈嘉庚先生又是一个伟大的慈善家。陈嘉庚先生的慈善离不开他所重视的教育问题。陈嘉庚先生重教乐捐,重义轻利。他不仅成立基金会来辅助慈善,并且还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入学以此来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而在当时就有如此先进的思想不得不令人佩服。

而慈善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贫富差距大是社会不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慈善恰恰是能弥补这一块的措施之一,然而现在人们并不是说我们不做慈善,而是我们似乎放了过多的精力在做慈善的方式上,和目的上,引起了很多什么诈捐门什么作秀啦层出不穷。个人觉得,这些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之嫌,其实真正的慈善无关乎形式,有很多的人不认同陈光标的慈善方式,觉得他不给穷人尊严,但至少他给了那些需要钱的人真正的有用的帮助不是吗?既然如此那些什么东西没有做的人又是有什么资格来指责陈光标呢?试想一下若是陈嘉庚先生生活在当下,像先生这样的大兴土木,斥巨资办学是不是也会被舆论称为是一种炒作呢?,是不也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质疑他呢?

“凡事只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依归, 个人成败应在不计。”陈嘉庚先生的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

陈延童书记在给我们上陈嘉庚精神这门课是,经常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要弄懂了陈嘉庚就够了。还有就是毕业以后最有用的不是你的专业知识而是集美大学留给你的校训:“诚毅”二字。的确,陈嘉庚先生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商人二字。就从商来说:在商业场上完美的投资目光,大胆的创业精神,以及最为重要的诚信的品格使陈嘉庚先生的生意一直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正是靠实力与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才让陈嘉庚公司成为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这是商,而作为人,陈嘉庚先生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榜样。就从我们集美大学的校训而言,诚毅:诚以待人,毅以处事。陈嘉庚先生所题写的这短短八个字就精辟的概括了我们待人处事因具有的基本原则,这八个字不仅仅是陈嘉庚先生用来鞭策我们的,这八个字也是陈嘉庚先生自己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在陈嘉庚先生身上,我们看不见自私自利的影子,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有“大家”二字。在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时陈嘉庚先生所能想到的永远是国家利益第一。在陈嘉庚先生心中赚钱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国家的需要筹集资金,为了教育事业打下经济的基础,我相信就这一点已经可以让所有的商人甚至与所有的中国人反省与深思。

一直觉得是上天的眷恋让我来到了集美大学,美丽的风景,富有特色的嘉庚式建筑里“穿学号:201221087225 姓名:王珲

选课名称:陈嘉庚精神

西装戴斗笠”的建筑文化,以及其浓浓的学院气息无不令我为之着迷。来到这样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大学,并在这所大学中学习我们的校祖陈嘉庚先生,我想我是幸运的,一所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大学也是一样。很少有一所大学能和集美大学一样拥有这样一个灵魂的核心,而陈嘉庚先生的存在让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更加的形象化生动化。真的很感谢有这样一节课来了解我们的校祖,通过这几个星期对他的学习,我收益颇丰。在此借机小谈了几点对陈嘉庚先生的个人看法,我相信自我踏入集美大学的那一刻起,陈嘉庚先生的教诲将伴随我终身,使我永远收益。

引用及参考书目:

1,《陈嘉庚精神》林斯丰 厦门大学出版社

发扬唐山精神 篇11

助力民族复兴

(下水)唐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经历风雨而不倒,历尽劫难而不亡;终能浴火重生,以崭新的形象笑对世界。在无尽的岁月中,唐山精神历久弥新,闪耀着熠熠光彩。它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

发扬唐山精神,是唐山人民的需要。有着“尚义勇”“刚健自强”精神传统的燕赵大地孕育了唐山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唐山人民发扬并丰富着唐山精神,进而推动着唐山的崛起和发展。滦州起义的无畏、“大钊精神”的无私、“三条驴腿合作社”和 “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奋斗、自立与自强——这些是唐山发展地不竭动力。也正因这些精神的存在,当地震来临之时,唐山人民才能从容且坚定地面对灾难,延伸出抗震精神。这些精神是不同时代的烙印,具有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新的时代,唐山精神也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唐山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这些精神不仅是唐山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生动凝练和鲜明彰显,又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这些精神以其强大的力量感染着一代代人,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为国、为世界倾尽智慧与力量,甚至献出生命。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黄旭华,倾尽一生、为国探寻的南仁东以及用几代人的坚守换得生命绿洲的塞罕坝建设者,无一不是深受着这些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他们是唐山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发扬者,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楷模。

今天,发扬唐山精神依然是祖国建设的内在动力。我国的经济发

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一带一路”的深入、“天下大同”观念的认可与传播,使中国亟需从民族精神、从唐山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启示,丰富自己的内涵,让中国建设者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撑。

唐山精神更是我们提升自身素养、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我们熔铸了几代人的信仰,感染着无数英雄的伟大情怀;站在巨人的肩上怎能驻足不前?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强大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人传承百折不挠、自立自强的精神;铁肩担道义,忠诚铸中华。青年有精神,民族有希望!让我们树爱国之志,行爱国之事,为中国梦的实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倾尽才智。

要发扬斗争精神 篇12

要发扬斗争精神2017年05月15日 09:00:00

■总书记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深远的战略考量。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如何在应对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扬斗争精神,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紧迫时代课题。

■敢于斗争的精神,既是我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核和最直观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我们提倡发扬的斗争精神中的“斗争”二字,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更不是再去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指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征程上,不能丢失那种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尽责尽力、敢于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那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

■斗争精神是“赶考”必要的精神状态,是解决精神懈怠问题的对症良药,是自我净化的重要方法,是化解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强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运用好这个法宝。

■发扬斗争精神,就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就要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就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就要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拿原则做交易,决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是对每个共产党员提出的要求,也是每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准则。共产党员要敢于坚持原则、不做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要不怕困难、敢于担当,要把责任扛在肩上,要遵法纪、讲原则、持正义、守底线,无论内事外事,都不能拿原则做交易。

2016年底,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总书记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深远的战略考量。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如何在应对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扬斗争精神,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紧迫时代课题。

敢于斗争的精神,既是我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核和最直观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正是有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还是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和改革时期,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幸福安康为念,顽强拼搏、勇敢战斗,历经磨难探索寻找到今日阔步前行的民族复兴之路。我们党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进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必须始终以一种砥砺奋进、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去推动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当然,我们提倡发扬的斗争精神中的“斗争”二字,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更不是再去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指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征程上,不能丢失那种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尽责尽力、敢于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那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没有了这些,我们就难以取得应对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的新胜利。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承载着中国崛起的历史重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但也意味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什么时候都不要梦想可以敲锣打鼓、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惟有发扬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认真冷静分析、主动大胆作为、有力有效斗争,才能因势利导、化危为机,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挑战不期而至。从国际层面来看,国际格局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已经获得世界的公认,但也迎来了更多“成长中的烦恼”。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我国面临着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在一定方向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从国内层面来看,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繁重:经济领域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压力集聚并存,社会领域的民生建设与利益调整任务复杂繁重,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十分紧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管党治党工作出现新老问题交织等多重情况。这些问题叠加交织,成为我们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只有聚焦于病灶,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命中要害、祛除疾患。如果仅是虚晃一枪,甚至讳疾忌医,就会终致积重难返。就党自身来讲,新形势下也面临着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特别是腐败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这些考验与危险,都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大考”,斗争精神是“赶考”必要的精神状态,是解决精神懈怠问题的对症良药,是自我净化的重要方法,是化解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强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运用好这个法宝。

发扬斗争精神,就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大是大非问题,是事关民族、国家、政党、社会发展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决不能含含糊糊,必须旗帜鲜明。面对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些是非问题,诸如割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性与人民性、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改什么与不改什么、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党与法、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发扬党内民主等辩证关系的噪音杂音,不加分析地宣扬“普世价值”“公民社会”“三权分立”以及西方“宪政民主”“多党竞争”等,不仅要敢于斗争,而且还必须斗争到底直至胜利。发扬斗争精神,就要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我们今天的改革,啃的是硬骨头,涉的是深水滩;我们的发展正处在过关夺隘的关键阶段,中流击水、不进则退;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是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浪潮的相互叠加,机遇与风险都前所未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智慧,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发扬斗争精神,就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对违背党性原则的诸多现象,敢于批评制止、敢于纠正、敢于担当,不当老好人、和事佬、太平官。要激浊扬清,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领导干部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抵制、敢于碰硬、敢抓敢管。发扬斗争精神,就要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核心利益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发展稳定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上,我们要针锋相对,坚定不移、寸步不让,决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上一篇:六年级学写倡议书作文500字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