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024-08-08

广东信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共6篇)

广东信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篇1

隶属信基集团,专业代理陶瓷餐具、玻璃器皿、西餐具、食品机械、厨房设备等进口国际知名酒店用品。公司致力于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酒店用品国际贸易服务体系,为国际、国内的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务。

集团旗下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迎宾豪泰星级酒店用品城、广东迎宾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中心、沈阳国际酒店及家具用品博览城等总经营面积5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性展贸中心设立直营服务中心;同时,借助集团作为广东省酒店用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和中国饭店协会理事单位的优势,广泛构建酒店用品购销服务平台。

公司依托集团十几年来积累的丰富品牌管理经验和市场运营经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网络,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秉持创建一个专业经营、亲切热诚、认真负责的优秀服务团队,采取直营和各大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的品牌服务据点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服务于广大客户。

信基地产成立于1998年,创始人张汉泉先生。目前,信基地产已跻身广州市百强民营企业之列,是一家以房地产综合开发为主导产业,集专业市场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矿石冶炼、汽车贸易、塑料制品生产和其它行业投资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十几家子公司,业务网点覆盖华南多个主要城市。

专业特色的商业地产经营。通过稳健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培育,逐渐形成“大石家私城”、“广州沙溪国际

酒店用品城”两个极具知名度和卓越影响力的商业地产品牌。大石家私城全长1公里,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目前已成为广州市知名的家具卖场。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南中国地区辐射能力最强的酒店用品专业批发市场。如今,信基又瞄准更高远的目标,出资组建广东省迎宾国际酒店用品博览有限公司,倾力打造亚洲最大的酒店用品博览中心,形成规模化的竞争优势。

积极稳健的住宅地产开发。自1998年以富丽广场试水住宅地产市场以来,信基迅速积累了丰富的住宅地产开发经验。06年8月,信基成功收购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迈出大举进军住宅地产的坚定步伐。次年,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美郡花园项目开建。同时,出资组建了湖南恒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湖南房地产市场寻求新的突破。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除地产领域经营外,信基人将其坚毅的目光投向冶金、制造、贸易等多个行业领域,迄今已拥有合和贸易发展有限公司、金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金星织造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08年新开辟的湖南矿产冶炼项目,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必将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创新发展,掌握未来。未来的信基地产,将继续保持并深化在商业地产领域品牌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的领先优势,努力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首屈一指的商业地产投资专家。有选择地涉足居住地产领域,积极扩大市场占有量,在中国南部居住地产市场占有一定

份额。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进军矿石冶炼、制造、贸易等产业,形成房地产业主、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目前已强势进驻200家全球知名酒店用品品牌,包括:

美国的FOLLETT霍烈、Epicurean艾彼求廉、FETCO费特高、Circleware斯科威尔、BROWNE-HALCO 布朗妮、JWELL简薇儿

德国的RATIONAL乐信、Mado马多、EISCH皑雪、starmix驰达美、Felix飞利克斯、MASTRO马斯聪、Mastrad马斯司来德

意大利的TIFFANI铁佛尼、Stoelting史笃亭、SANELLIAMBROGIO森耐利、SANREMO圣雷蒙、QUAMAR科玛、英国的Arthurprice亚瑟普莱斯、MIRACLE米乐高

韩国的DOLPHIN多宾、SESHIN玉厨、MAGIC东洋迈吉、PHENIX凤凰日本的OTSUKA大塚梢子、UTSUWA大器、芬兰的JAUR嘉亚、IITTALA伊塔香港PORTMEIRION波特美林、台湾的MODO磨道以及法国、巴西、荷兰、泰国等众多国际品牌。

只有强者才适合强者,沙溪新翼是目前国内唯一高档次、功能最全的酒店用品品牌总部*全球首个会展式酒店用品交易中心

* 全球首个购物中心式的酒店用品城

*全球首个展贸式酒店用品交易中心

*全球首个魔方式酒店用品交易中心

沙溪新翼是信基集团继成功运营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之后的又一力作。

沙溪新翼国际酒店博览中心,简称“沙溪新翼”,地铁厦滘站上盖商业展馆群,位于新光快速干线、华南快速干线、105国道、迎宾路等主干道交汇处,距洛溪大桥、番禺大桥不足1公里。雄踞在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迎宾豪泰星级酒店用品城、海珠五金塑料城、五洲装饰材料城的商圈中央,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一桥相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

沙溪新翼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拟建陶瓷馆、玻璃器皿馆、不锈钢制品馆等数个酒店用品专业展馆,展位超过5000个,地铁公交、金融银行、餐饮娱乐、物流仓储、商务中心、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将汇聚世界各地酒店用品知名品牌,形成一个集品牌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贸易中心、运营中心、物流中心于一体的永不落幕的酒店用品展贸窗口。

沙溪新翼是信基集团继成功运营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之后的又一力作。迎宾国际的前期规划和后期建设得到了诸多酒店用品行业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迎宾国际采用大型展馆、中央空调、集中展示的新型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排排座”式的分散批发市场模

式,着力营造舒适现代的新型展贸中心氛围。

沙溪新翼一期陶瓷馆约2万平方米,约300个展位。陶瓷馆是采用钢架结构、玻璃幕墙、中央空调的全封闭展馆,时尚壮观、晶莹剔透。馆内堂皇开阔,装饰错落有致。三横三纵编织每个展位,清晰明了,舒适宽畅,让每个商家、每个品牌得以充分展示。

沙溪新翼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通过展会、报刊、杂志、网络、户外媒体、DM邮件等媒体组合,多角度全方位大力推广,加强与国内外酒店管理机构、国内外大型采购团体以及酒店用品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等机构和组织交流合作,积极编织供需网络,打造世界酒店用品之窗,构建一个永不落幕的酒店用品交易平台。

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以打造“中国酒店用品及设备专业批发市场第一品牌”为目标,通过展会、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等积极推广,与国内外大型采购团交流合作,为供需双方提供准确快捷的商业信息,拓宽购销领域,完善售后服务,赢得了全国各地经销商和酒店宾馆、餐饮业采购人员的赞誉。随着网络交易、智能化管理系统等软性服务设施的进一步优化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批发航母”的美誉将驰名世界!

广东信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篇2

1 企业品牌战略的理论基础

1.1 品牌的定义

按照营销学对品牌的定义为: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 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简单的来说:品牌 (商标) 是企业为使自己的商品有别于其他企业商品的一种特殊的标志, 是企业形象特征最明显的外在表现。

1.2 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

企业品牌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实力的积累,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从而建立客户的忠诚度, 形成品牌优势, 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和强化, 最终实现创立名牌和发展名牌。一方面, 企业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 企业品牌经营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 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 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质量, 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1.3 企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同类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 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 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 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的下游, 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 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 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其次, 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 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 因为对消费者来说, 品牌内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含义、服务以及品质, 可以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

2 丝丽国际集团的品牌含义及优势

通过前面对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 作为一家国有茧丝绸龙头企业, 无论是出于企业直接经济效益, 还是要维护好“丝丽”这一丝绸业的民族品牌, 并使之发展壮大, 都是丝丽人应有的责任。

2.1“丝丽”品牌的由来及含义

上世纪90年代, 国际国内丝绸纺织服装业已进入完全竞争时代, 产品同质化及营销手段雷同, 到出口服装平均单价越来越低, 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集团领导认识到只有以质量取胜、以名牌产品占领和开拓市场, 培育自有的高端品牌, 通过品牌构筑竞争优势, 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才能真正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1995年集团聘请了美国著名的Silqel&Gale公司进行CI计划设计工作。当时提出的设计目标有三项要求:一是要以广东丝绸贸工农一体的大型企业为背景;二是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点, 体现丝绸两千多年的历史和丝绸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要根据丝绸产品柔和、流畅、雅致、凉爽、艳丽、昂贵、能触知、有活力的特征, 反映以朴素、清晰、易读、现代、独特、适用于消费者习惯、适用于流行范畴等要求进行设计。Silqel&Gale公司历经一年设计与筛选, 最终确定了“SILIQUE”为集团的商标名称。“SILIQUE”品牌是丝丽国际集团的商标与司标合一的标记, 代表着集团是新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饱含着丝绸文化的深厚内涵, 它引申于“silk” (丝绸) , 直接反映了丝绸的特征:高贵、典雅、雍容、华丽, 唤起一种繁荣、富有和财富的气氛, 法语拼写使其更加高雅、时尚、浪漫。“SILIQUE”品牌把丝绸产品与丝绸公司及其生产经营的主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万千丝绸纺织服装品牌的百花园中, 以其鲜明的个性异军突起, 在国际市场上以崭新的姿态, 展现在客户与消费者面前。

2.2 丝丽国际集团的品牌现状

丝丽国际集团创立SILIQUE (丝丽) 品牌后, 已经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 现已发展了Finest (梵逸丝) 、Bastin等多个子品牌。SILIQUE品牌随商务部历次品牌展于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 在2006年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上, SILIQUE品牌丝绸服装系列发布轰动了巴黎、米兰, 在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上,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唯一代表, 在国家中心展区展示了中国丝绸纺织业的绚丽风采, 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极大促进了丝丽国际集团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以及产业链后道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 被商务部和广东省确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著名品牌”、“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2010年度广东省十佳自主品牌”、广东省、广州市的著名商标, 获得“30年中国品牌创新奖”称号。丝丽国际集团历年来丝类出口居全国同行首位, 2010年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 其中出口9.65亿美元, SILIQUE品牌产品出口6 000万美元。

2.3 丝丽国际集团目前的品牌优势

2.3.1 文化的优势

SILIQUE品牌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丝绸产品为主题的品牌, 拥有其他品牌难以比拟的中国五千年丝绸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 商品竞争优势明显。SILIQUE品牌服装及系列产品, 以中国丝绸渊源文化为背景, 以典雅浪漫的设计风格, 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和认同, 树立了新一代广东丝绸的良好国际形象, 在国际市场享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拓展国内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时, 更容易被认同和渗透当地市场

2.3.2 资源的优势

茧丝绸是我省重要的民生产业, 是我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省粤西、粤北、西江流域等地区和山区约30万农户, 100多万农业人口从事种桑养蚕的工作, 提供了丰富的优质价廉的原材料。丝丽国际集团旗下有7家贸易子公司、5家缫丝厂、1家服装厂、设立有品牌中心、技术中心。现有职工1 159人, 其中专业高级职称36人, 中级职称52人, 初级职称126人;工人1 008人, 管理人员83, 占职工总人数的7%, 技术人员210人, 占职工总人数的18%, 研发人员252人, 占职工总人数的22%。为品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人才基础。

2.3.3 符合绿色生态的环保趋势

当前, 随着环保低碳产业在全球的兴起, 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已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我国已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和基本国策, 社会各界人士也将绿色低碳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 由此也更新了人们的消费观。不再单纯的追求廉价, 而改为追求时尚、生态、舒适的。丝绸作为绿色环保材料中的高档素材, 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 最贴近人体肌肤, 而且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均追求绿色环保, 符合人们生态环保、回归自然的新型消费理念, 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广阔。

3 丝丽国际集团品牌战略的不足之处

3.1 经营理念的认识偏差

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和高超的运作技巧,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由于目前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企业把它当成一种短期化的行为, 以短期内迅速获取较高的利润为出发点, 最终牺牲了品牌的形象。

3.2 设计能力弱

丝绸作为一种高档的产品, 无论是面料还是时装, 最大的卖点是设计和风格, 都需要一流水准的设计师精心设计符合市场潮流的产品, 然而目前公司还缺乏一支一流的设计团队。一流设计师是对产品美学价值以及工匠品质的有力保障, 他们是造就SILIQUE (丝丽) 高端品牌在其品质与形象上优于普通品牌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 品牌设计师的气质、风格和灵感常常成为消费者购买该品牌产品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很多时候消费者对于某品牌的追捧主要来自于对于某品牌设计师的喜爱和忠诚。因此, 引进、培育和维系一支一流设计师队伍是服装高端品牌建设的关键。SILIQUE (丝丽) 要想成为高端丝绸品牌, 自我研发和设计是必经之路。

3.3 研发投入低

高端品牌的持久性和生命力将越来越倚仗产品品质和特性的不断升级和改良, 这要求公司未来需要不断提高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依照商业模式推进的要求, 目前丝丽国际集团在产品研发的投入上比重还偏小, 一些困扰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面料的研发进展比较缓慢, 应该加大研发投入, 并积极争取相关技术专利, 使之成为SILIQUE (丝丽) 品牌的核心战略性资产。

4 丝丽国际集团品牌战略下一步的规划

4.1 加强品牌化经营意识

品牌经营意识是企业对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品牌战略的自觉性的表现。首先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品牌战略的实施是现阶段夺取更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要正确认识品牌经营的复杂性, 这是一项系统的, 长期的工程, 要从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要素着手, 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 才会赢得消费者的忠诚。而丝绸本身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丝丽”品牌又是国内同类中的领先者, 应该说有着一个扎实的基础, 也易于为消费者接受。

4.2 加快国内市场的布局

“丝丽”品牌定位为“高贵典雅、舒适健康”, 走高端市场、高品质的发展路线, 代表着精英阶层的生活品位, 消费群体是那些在国内居于社会中高阶层、具有相当的文化内涵的都市高级白领、金领、时尚女性、企业家、传媒人士、知识女性。定位明确后, 将全力推进SILIQUE品牌国内连锁专营店建设:计划至2013年末将在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共开设32家SILIQUE (丝丽) 品牌连锁专营店 (目前已开设12家) , 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门店布局, 推动营销市场由出口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并举转变。同时, 发挥SILIQUE高端丝绸品牌的聚集效应和渠道优势, 与丝纺集团其他服装品牌形成组合定位和强强联手, 建设以SILIQUE品牌为核心, 多个子品牌共同发展的立体品牌体系, 以直营店为龙头形象快速占领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 不断扩大品牌综合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更充分发挥对行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4.3 创新营销模式

依托品牌直营店探索SILIQUE (丝丽) 品牌产品的体验式营销, 以每个区域旗舰店为载体增设消费者体验功能区, 让消费者能够近距离了解SILIQUE (丝丽) 品牌产品各个生产环节, 全方面普及丝绸产品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亲身体验SILIQUE (丝丽) 品牌产品的生产工艺升级 (如解决丝绸面料抗皱、抗缩、固色等难点开发的染整新技术、新工艺) 和技术研发成果, 尤其感受丝绸的历史文化和在当代消费中的高端品味。并以此对消费者进行丝绸消费教育和拉动SILIQUE (丝丽) 品牌产品的销售。在品牌直营店里把丝绸服装、内衣、领带、丝巾、包袋、床上用品、装饰工艺品等产品精心组合设计展示, 为消费者营造一个高品位的丝绸生活空间, 进行系列产品组合式销售。而针对一些高端消费人士的特殊需求, SILIQUE (丝丽) 品牌可以为高端消费者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提升高端品味。

4.4 实行“走出去”战略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 “丝丽”生丝在南亚地区享有美誉, 正逐步往其他地区推进。而成品方面, 目前丝丽国际集团打造的“俄罗斯广东名优产品商贸平台”已投入480万元, 于2011年3月在莫斯科正式启动并投入运营, 得到了中国驻俄大使馆、广东省外经贸厅、广东省国资委的全力支持, 受到俄罗斯客户、各企业界的高度评价, 被列入省外经贸厅“走出去”重点跟踪项目。已完成注册丝丽俄罗斯公司, 在莫斯科市中心最繁华的高档商圈———新阿尔巴特大街高档写字楼内, 建立起广东知名企业优秀产品直销展示中心, 现已拥有SILIQUE品牌和广东名优品牌商品陈列室16间, 成为俄罗斯乃至独联体了解广东产品, 建立“广东名牌”商品信用体系和规范, 提升广东产品国际认同度, 成为广东企业“走出去”的桥梁。

5 结语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 丝丽国际集团由单一的出口企业逐渐向内外销并重的方向转变,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踏踏实实做好品牌经营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 发掘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个性, 引进一流的设计师,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通过国内外市场的精心布局, “丝丽”品牌将会逐步实现立足国内, 走向国际的目标;同时必须明白品牌的经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它需要系统地, 长期培育, 正如习总书记去年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所说:“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相信经过丝丽人不懈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丝丽”品牌终将走进千家万户, 实现几代丝绸人的梦想。

摘要:本文理论结合实际, 分析了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丝丽”品牌的由来及目前的经营状况和优势所在, 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提出品牌下一步的发展发向。

广东农机参加青岛国际农机展 篇3

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衣业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2 0 1 5年中国国际衣业机械展览会于10月2 6-2 8曰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 农业部.山东省和薄岛市的梠关部□领导, 三大协会领导和数十位国内外知名衣叽企业的领导出席了开箱式·中国国际农机展逞亚洲第一.世界知名的农机专业大展.展会响应国务院、农业部关于衣机的"全程仉械化与"深松"两大热点, 将今年的主题定为”促进农业生产全程讥械化”, 向"上下游产业链、农业生产各环节、国内外等"三个方向迈进, 围绕这一主题展会举办2 0 1 S中国衣机发展论坛.农叽维修技术交流研讨会及衣机行业相关发布、推介、研讨、演示等活动.国际和国内知名的, 大型农机制造企业1 9 0 0余家参展, 产品涵盖了适合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各类农机产品, 广东省农机同行鬲度关注本届展会.省及部分地市衣机化管理.科研.教学.推广部门, 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有关同志共近百人到会参展、观®, 交流学习.华南农大.省现代农处装备研究所、珠海羽人公司.佛冈明阳机械有限公司为展会带来了广东特色的优势产品·广东省现代衣业装衔研究所摈六大研发中心, 逬行了充足和瑀心的筹划和准备, 以崭新的姿态参加了此次展示会.农装所展区设在科技综合馆, 面积2 0 0平方米.为全国衣机同行带去了精准农业溫室设施及装爸、有机肥自动化生产线、热谷热泵干燥机、高效工厂化养猪场等4个授型, 广联4 L Z-4.0 Z水稻联合收获机.智能化母猪群荞管理系统、智能化种猪测定系统.易拉宝 (拾猪车>、把猪宝、仔猪宝等样机.展示现场受到参展同行的热烈欢迎和垂询, 现场派发资料1万多份.广东代表团全程参加了展会的各项活动.会后部分代表参观考察了山东省的农机企业福田茁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胄州华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并与企业进行了交流·汕头晒杰、茂名致远、惠州海纳等7家农机示范社参加了中国衣机化协会茌潍坊同期举行的农仉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培训班.

广东信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篇4

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物流为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证明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开展实施的基础,先进的国际物流方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业务的效率,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全球贸易量的进一步扩大,国际物流效率成为了影响和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发展国际物流业,对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杨长春(2008)根据2001.1~2006.2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1]。孔原(2008)根据2002.1~2008.11月度数据,以沿海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总值为变量,对我国国际物流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拉动响应很不显著,而国际物流水平的提高可以在短期和中长期显著拉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张宝友(2009)根据我国1995~2004年统计数据对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结果显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地区和个案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3]。王领(2010)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上海市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4]。林青(2011)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互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

以上提到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国家层面对现代物流和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而对广东省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的研究极少。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10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84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6.38%。其中出口4531.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8.72%;进口?3314.64亿美元,同比增长9.9%,占全国进口总额的23.73%。由此可见,广东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广东省1978年到2010年的进出口贸易额、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度时间序列,运用自回归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长期和短期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决策者发展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提供理论依据。

2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2.1 变量选择

(1)对外贸易指标:进出口贸易额由某区域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与该地区同一时期内向外国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代表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是衡量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进出口贸易额作为衡量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简记为XM。

(2)国际物流指标:国际物流的系统主要由国际货物的运输子系统和国际货物的仓储子系统构成,通过运输系统克服商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距离,通过仓储系统消除时间差异,从而满足国际贸易的基本需要。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运输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选取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衡量国际物流运输的指标,简记为TTL;而国际货物仓储系统指标比较难以获取,鉴于货物运输量与仓储量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以货物运输量作为衡量国际物流仓储系统的指标,简记为HYL。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为1978~2010年共33年的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额(XM)、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TTL)和货物运输量(HYL),以上数据根据各年度《广东省统计年鉴》及《港口统计年鉴》整理得到。为了消除物价因素影响,以1978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进出口贸易额进行缩减。由于经对数变化后,可以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同时还不影响变量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因此,分别对每个变量在平稳性检验前进行对数化处理,记为LNXM、LNTTL和LNHYL。图1描述了进出口贸易额、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等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由图1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额、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都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且增长趋势保持一致。因此,可以初步认为这些变量之间存在某种相关的发展关系。

3 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

3.1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对多个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首先需要确定每个序列是否平稳,判断序列平稳特性通常借助单位根检验。根据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利用Eviews6.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LNXM、LNTTL和LNHYL的ADF值分别为-1.96、5.19和-1.54,均大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研究期间内进出口贸易额、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都是非平稳序列;而经过差分后的D(LNXM)、D(LNTTL)和D(LNHYL)的ADF值分别为-5.47、-4.04、-3.59,均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经过一阶差分后这三个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因此,这三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用于协整分析。

检验类型中的c和t表示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所采用的滞后阶数。

3.2 动态关系分析

3.2.1 VAR模型。

由于现存的经济理论没有提供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动态关系的严格定义,所以不能用建立结构模型的方法来研究两者的关系。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模型。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项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在VAR模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滞后阶数的确定,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又能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本文根据赤池消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确定最优滞后期。经过多次检验,当最大滞后阶数取3时,模型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都位于单位圆内,AIC达到最小值?-3.9379,而SC也达到了较小值-2.9621,由此得到相应的VAR(3)模型。

3.2.2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刻画的是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VAR模型中内生变量当期值和未来值的影响,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进出口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的VAR模型有3个内生变量,可建立9个脉冲响应函数。鉴于本文主要是研究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所以主要分析进出口贸易对国际物流各指标冲击的反应以及国际物流各指标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的反应。

图2反映了国际物流各指标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冲击作用。首先,进出口贸易额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立即有了很大的正响应,但是该响应之后开始下降,下降到第2、第3期后又有所上升,第5期到第8期震荡下落,第8期后基本保持平衡且有极其缓慢的下降趋势;进出口贸易得到港口吞吐量一个标准差冲击后产生比较持久的、明显的正向影响,第1期到第5期迅速上升,之后稍有下降,第6期后开始缓慢上升,第12期后基本保持较高的水平;货物运输量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效应存在1期的滞后期,第2期达到最大值,之后的4期迅速回落,从第7期开始又有所回升,第9期后基本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正值。由以上分析可见,港口吞吐量与货物运输量对进出口贸易的冲击表现为正面影响,表明国际物流对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给定进出口贸易一个标准单位的冲击,其对国际物流各指标的影响程度见图3。由图3可见,对于进出口贸易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港口吞吐量、货物运输量当期会由于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呈现出同向反应。港口吞吐量第1期到达顶点以后开始回落,并于第6期趋于一个较为稳定的、低的正值;货物运输量在第1期达到顶点后开始迅速回落,第6期达到最小值后又有所上升,第10期后基本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正值。以上分析说明进出口贸易对港口吞吐和货运量有正向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较弱。早期进出口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其他影响因素的增加,进出口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外贸增长只在短期内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3.2.3 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要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并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则需建立方差分解模型。方差分解是把内生变量中的变化分解为对VAR系统的分量冲击,分析每个新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近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可据此评价国际物流各指标对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图4反映了进出口贸易额的标准误差被分解为进出口贸易额、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贡献比重变化情况。进出口贸易额起初主要是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到20期时影响程度仅约占30%,而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对进出口贸易额的贡献都是在上升,其中,港口吞吐量的贡献在前3期较小,但是之后开始迅速上升,在第20期高达67.8%,港口吞吐量是造成进出口贸易额波动的最重要的原因。而货物运输量的冲击对进出口贸易波动的贡献率一直都比较低,20期时仅为1.5%,说明货物运输量对进出口贸易短期波动的影响不大。

3.3 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检验模型是对无约束VAR进行协整约束后得到的VAR模型,该模型的滞后期是无约束VAR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由于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k,所以将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滞后期确定为k-1。根据以上原则,确定协整检验模型滞后期为2,对LNXM、LNTTL和LNHYL等3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本文根据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协整关系作为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表达式如式(1)所示。

由协整方程可见,1978年到2010年期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额、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为同向均衡关系。进出口贸易额的港口吞吐量弹性是0.6735,即港口吞吐量增长1%能带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0.6735%,进出口贸易额的货运量弹性是0.5552,即货运量增长1%能带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0.5552%。由以上分析可见,港口吞吐量和货运量对国际贸易的长期的影响较为显著。

协整关系的检验结果说明了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变量间是否存在短期动态关系和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之间的关系,需要引入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一步分析验证,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显示如式(2)所示。

以上检验中,滞后阶数的选取均是依据AIC准则和SC选取。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为负,符合长期均衡的反向修正机制,在以D(LNXM)为被解释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中,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ecm将以大约0.5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

3.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从统计意义上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实质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考虑到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滞后期的选择非常敏感,本文进行了滞后1期、2期和3期的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上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1)在5%显著水平下,滞后1期、2期和3期港口吞吐量不是进出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均被拒绝,表明港口吞吐量的变化是进出口贸易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进出口贸易在1期到3期都不是港口吞吐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2)在滞后1期到3期进出口贸易增长不是货物运输量增长Granger原因,货物运输量也仅仅在滞后3期构成对外贸易增长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进出口贸易与货物运输量之间良性的互动反馈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以上分析可见,研究期间内广东省国际物流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不明显。

4 结论

本文基于1978~2010年的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额、沿海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等数据,运用协整理论、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有以下结论。

(1)协整关系检验表明广东省进出口贸易和港口吞吐量与货物运输量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广东省国际物流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快国际物流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可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对进出口贸易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主要得益于港口物流能力的增强。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2010年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330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500万标箱,广州港和深圳港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集装箱港口。港口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腹地经济的繁荣发展,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货物运输量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表现并不显著,表明货物运输量大小的变化不是影响进出口贸易主要因素,进出口贸易大小的变化受到其他诸如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另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与货物运输量的统计口径有关,由于货物运输量存在二程、三程运输,从而产生几份运输量,从而夸大了对运输各个环节的需求量。例如,广州市的黄埔港和南沙港,期间存在着复杂的业务往来,货物的调配均可能被重复统计,从而造成货物运输量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表现不够协调[6]。

(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进出口贸易不是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Granger原因,而且脉冲响应的分析结果显示进出口贸易能对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虽然产生正向冲击,但是效果不明显。因此,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物流的拉动效应表现不显著,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并没有有效提升国际物流产业水平,物流产业没有充分分享国际贸易大幅增长所带来的增值收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进出口贸易额形成的物流服务为国外企业所分享。一方面,广东省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地区,为世界级的加工制造中心,其对外进出口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但是,在加工贸易的各项环节中,国内企业往往只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工作,而物流业务则被跨国企业作为核心资源纳入其产品供应链,主要向其产业链合作伙伴采购物流服务,导致我国物流业不能充分分享对外贸易发展所带来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广东省进出贸易额形成的进出口吞吐量被香港港所分享。广东省地处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主要由香港港、深圳东部的盐田港区、西部的蛇口港、和赤湾港和广州港构成,这些港口群共享珠三角腹地的集装箱货货源,港口群间竞争激烈。据统计,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生成约有4058万TEU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其中经由深圳港和香港港完成的约有3340万TEU,香港港2400万TEU中约有1650万TEU为珠三角的国际海运集装箱[7]。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是广东省发展对外贸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变,推动现代物流健康发展,促进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仍然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广东需要在借鉴国外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全面统筹规划,设计出适合广东发展的、富有特色的物流产业战略规划,将广东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从而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进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根据广东省1978~2010年进出口贸易额、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国际物流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外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国际物流,对外贸易,VAR模型,协整模型

参考文献

[1]杨长春.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8-11

[2]孔原,刘览.现代物流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J].价值工程,2009(8):44-48

[3]张宝友.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1995-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39-46

[4]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0(1):59-65

[5]林青.中国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7-41

[6]高秀丽,王爱虎.广东省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整关系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5

广东信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篇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外经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广东来说更是如此,广东是国内开展加工贸易最早、最集中并且是加工贸易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经济的起飞很大程度上源于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使广东长期占据着全国各省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额、引进外资额等多项经济指标的榜首位置。2010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4460.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56.9%,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38.5%。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广东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一是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加速了广东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九大支柱产业,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并且解决了1600多万劳动者的就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主体,并且成为广东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加入跨国生产体系的主要途径,对广东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作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聚集地,广东的领头羊作用更多地表现在规模和速度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及竞争力不强,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广东省加工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较大,加工贸易出口及订单的减少导致外贸企业的生产规模缩小或破产倒闭,根本上仍未摆脱低附加值和非差异化加工为主的基本特征,同时,来自周边国家与兄弟省份的竞争压力加大,目前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低,比较优势日益凸现,与我国形成了有力竞争,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已无法保证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由原来珠三角占绝对比重逐步向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发展,东部其他省份如江苏、浙江等地,加工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因此,为继续发挥广东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亟需系统地分析准确地把握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创新管理模式,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及时引导加工贸易企业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目前,广东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又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这无疑为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二、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一)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比重持续下降

2000-2009年广东省一般贸易方式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稳步提升,由2000年的18.97%提升到2009年30.59%,1/3的比例。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所占的比重在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78.10%下降到2009年的62.16%。见下表。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0)》。

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加工贸易经过十年出口比重持续下降,而一般贸易持续上升,这样结果的产生有三种可能途径:一是广东加工贸易企业产品的内销比重逐渐上升,说明有些加工贸易企业不仅注重国外市场,而且关注到国内市场的开拓;二是加工贸易企业原材料的国内采购率逐渐上升,这样可以使价值链延伸,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三是有些加工贸易企业逐渐向一般贸易方式转化。总之说明,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正在进行中,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广东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从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转变

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随着不断发展壮大,正在更深入地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国内采购配套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贸易产业链体系,产业分工格局也开始从以加工装配为主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中间产品生产和物流配送等高增值产业链环节延伸,逐渐实现从委托性来料加工为主向自营性进料加工出口为主的加工贸易方式转变。2000年,广东省来料加工出口265.8亿美元、进料加工出口452亿美元,进料加工出口额是来料加工的1.7倍,2009年进料加工达到1755.8亿美元,是进料加工的3.69倍,在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62.96%增至78.69%。见下表。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0)》

(三)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

按企业类型分,国有企业出口额由2000年的389.65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482.3亿美元,增幅为23.8%;私营企业出口额由2000年的6.14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716.68亿美元,增幅为115.72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由2000年的495.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238.03亿美元,增幅为3.52倍。可见,在过去十年私营企业出口规模增加最多。见下表。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0)》。

从各类型企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这一指标来看,私营企业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较快,由2000年的0.67%上升到2009年的19.97%,外商投资企业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0%-65%之间。可见,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出口企业所有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私营企业在全省出口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力得到体现。

(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增加的态势

2000-2009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由2000年的499.75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2501.36亿美元;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也在迅速增长,2000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为170.2亿美元,到2009年已经增加到1393.74亿美元,增加了7倍。见下表。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0)》。

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这一指标看,2000年机电产品比重为38.98%,2009年为43.93%,增加了4.9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较多,由2000年的19.93%增加到2009年的32.06%,增加了12.13%。可以看出广东省的贸易商品结构在优化。

(五)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

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快增长,与我国双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国内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市场多元化取得显著成效。广东也加强了与各国各地区的贸易往来,2011年1-11月广东省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中国台湾,进出口总额均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其中,由于从2010年7月起大陆与台湾分别对有关产品进行了降税政策,因此前11个月广东对台湾进出口总额达到449.50亿美元,增长了31.5%,对中国香港进出口增幅跃居首位,增长了33.2%。

三、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我国外贸大省,但从以下指标可以分析出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却不强。

(一)出口增长率略低于全国水平

出口增长率反映的是市场成长情况,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用年增长率表示,它等于当年的出口额减去上一年的出口额再除以上一年的出口额。

数据来源:相关年度《广东省统计年鉴》计算,2009、2010年数据来自广东海关统计数据。

广东省出口增长率在2003年达到最高29.03%,此后增速一路下滑,2002-2008年的平均出口增速为23%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增长率呈现负增长,下降了11.5%,小于全国出口下降16%的幅度,而2010年广东出口4532亿美元,增长26.3%,低于全国出口31.3%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在于,广东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大,通货膨胀及其预期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明显,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美国和南美等国家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等,都对广东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影响,造成广东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仍处于低层次

TC贸易竞争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竞争力,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是由该地的出口企业完成的,因此可近似地表示该地企业总体的出口竞争力。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即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它介于-1和1之间,从出口角度看,该指标越接近于1,国际竞争力越强。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的《广东统计年鉴》整理。

从表中近十年数据情况来看,广东初级产品贸易竞争指数是越来越小,这一趋势一方面反映了广东省资源缺乏、资源密集型产品缺乏优势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升级的情况。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逐渐提升,特别是近几年贸易竞争指数超过了0.2,高科技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虽然也逐渐提升,但其值很小,竞争力很微弱,这反映广东省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含量产品上,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并不强。广东省的机电产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机电产品历来是广东省对外贸易顺差主要的来源,是广东省进出口商品中竞争力最强的商品类别,但随着长三角的经济崛起,近几年,广东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全部商品进出口情况来看,广东省的总产品TC贸易竞争指数大于零,表现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这一指数还未高于0.2,优势显得十分微弱,竞争力不够强。

四、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对策

根据当前国内外加工贸易发展的背景和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现实问题,借鉴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笔者认为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贸易大省转向贸易强省的战略主要有。

(一)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

就广东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现状而言,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品生产能力明显短缺。如不能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的跨越式优化,将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挑战,导致出口增量不增收,将使加工贸易的创汇能力受到限制。为此,广东应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以发展高新产业为重点,不断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高、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中心转移到广东。重点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广东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培训基地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附加价值高和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性任务。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将会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普遍提出实行“再工业化”,其主要方向是发展新能源和“低碳产业”,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纷纷制定“低碳经济”计划,并投以巨资。广东应利用现有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与西方国家站在相近的起跑线上,早日筹谋,避免其利用政治经济强权制造新的贸易壁垒,而将我国相关产品拒之门外,失去先机。目前,广东已确定将在三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鉴于新兴产业前期的研发成本较大,政府要确保相关扶持措施到位并真正发挥促进作用。

(二)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的科研投入不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国际竞争力。企业要改变这种局面,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教育投入,扩大人力资本。

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表明,技术外溢能否产生,关键是人力资本,因为一国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会直接影响到该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的能力。广东人力资源很丰富,但是人力资源质量却不高,人力资本还亟待扩大。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科技管理人才,才有可能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因此,广东应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高高素质人才供给,培植人力资本优势。同时,企业应加大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而且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培育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2. 加强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经济学中的“南-北贸易模型”表明,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单纯依靠引进先进技术,只能永远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不可能在技术上超越发达国家。对广东来说也是这样。广东出口总量很大,但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导致产品增值率低,竞争力不强。因此,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应在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加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能,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增强企业自身在国际同类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创新投入中要根据企业实际,可以采取原始创新、引进性创新或集成式创新,真正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三)科学保持成本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近年来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等因素作用下,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很大,要增强企业盈利水平,科学控制成本,继续维持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应采取改良产品设计、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有效策略。

1. 改良产品设计。

首先,企业可以依据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偏好,重新审视产品的功能定位,减去不必要的功能而降低产品设计成本,使企业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其次,对不能盈利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改良,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获利能力的新品种。最后,企业在改良产品设计时可选用成本低廉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取得更大幅度的成本优势。

2. 加强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过程的管理,其主要策略有:一是精心挑选供应商,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挑选的供应商应具备按优惠的价格及时供货的实力、可靠的质量保证能力、较高的合同履行诚信度等。将材料仓库转交给供应商管理;采用合理的经济采购批量等。二是合理组织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可从技术的成熟性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根据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成本动因理论和目标成本管理理论,合理确定产品成本的目标水平,并制定成本计划以付诸实施。三是挑选可靠经销商,降低销售费用。在特定的国外目标市场上,外向型企业应收集多个商家的基本资料和信用资料进行了解与比较,从中选择经营实力较强、信用可靠的作为经销商。

(四)注重非价格竞争,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非价格竞争是指除价格竞争外的竞争因素,如产品设计、质量、功能、包装、环保、售后服务等等方面的竞争。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即使价格高,因为非价格竞争因素,消费者的剩余更多,这样的话,就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在市场上表现出更高的竞争力。目前非价格竞争的作用已经明显超过价格竞争,特别是在高端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体现更为明显。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劳动力相对廉价,逐步形成了以传统工业企业为主导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鞋和消费类电子等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目前仍然拼更低的价格,拼命出口更多产品。这样的贸易思维,一方面遭受更多的反倾销诉讼,另一方面为了生产出口产品,导致国内消耗更多的能源,更多的物资,产生更多的污染,加剧了能源、资源及环境的紧张,建立在这种模式上的出口企业竞争力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要调整营销手段,实施绿色营销发展战略。

1. 转变发展模式。

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增长模式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未来全球产业发展模式也将步入这一新的框架,“低碳产业链”将随即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广东的产业政策也进一步向节能减排倾斜。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本优势,把改进技术作为企业战略重心,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技术环保标准,突破出口贸易中的技术贸易、绿色贸易壁垒。

2.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杜绝高能耗、高资源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加工订单,改变我国产品“低价格”的形象,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加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优势深加工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产品适应性,出口到东盟、南美、俄罗斯乃至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的产品,要考虑到这些市场的特点、文化需求等同欧美的不同,产品要与相应的文化、需求相适应。通过不同层次的适用创新,企业才能够在出口转型中站稳脚跟,走出困境。

(五)延伸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能力

延长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国内采购和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注重培养前后关联产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通过给予国内加工贸易料件生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和信息支持的方式,扶持国内配套企业的发展,同时增加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以提高国产料件的技术含量和工艺质量,并取消国产料件生产企业由于国家税收政策不当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另外,还需要逐步改变单纯的以生产为主的加工贸易方式,向生产、仓储、转运及营销并重的方式转化,将加工贸易同仓储转运营销结合起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价值链。推动加工贸易由单一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由单一的加工制造功能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领域延伸,由外资企业为主向内外资并举发展。总之,使加工贸易在国内“生根”,使其上游产品本土化,变劳动力的生产要素贸易为技术含量高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一般产品贸易。

(六)建设产业集聚区,完善加工贸易支持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加工贸易支持服务体系,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一是推进“大通关”工程。加强商务、财政、海关、税务、工商、质检、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运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建立高效的政府监管和企业运作的现代化联运机制。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以物流的现代化推进广东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三是加快加工贸易园区建设。加工贸易园区有利于监管,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集聚效应。目前,广东省在加工贸易园区建设方面,与江苏、上海等地相比明显滞后。广东省出口加工区只有4个,保税区只有6个,区港联动只有2个,而江苏的出口加工区就有13个,上海、宁波等地的区港联动也走在广东前面。要突出重点,着力在加工贸易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加工贸易起步不久的地区设置园区,例如在东莞、中山和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增设加工区和保税园区,完善这些地区的加工贸易支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隋广军,陈万灵,肖鹞飞.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0-2011[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

[4]彭玲.广东加工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1(7).

[5]何传添.广东外贸发展转型如何可能[J].学术研究,2010(6).

[6]陈延林.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广东信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篇6

一、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一般概述

(一) 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含义

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是指因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伙伴结构、进出口严重失衡等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风险。

(二) 结构性风险的三个特征

1.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复杂性。

这是由于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主要涉及对外贸易的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地域政治风险等。

2.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可控性。

对外贸易结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正是由于这一风险是结构性的, 因此, 如果减少对某类商品或某一国家的进出口, 尤其是降低特定商品对特定国家的依赖程度, 最终改善对特定国家的贸易不平衡状况, 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发生和扩大。另外, 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也使控制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成为可能。

3.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相对性。

对外贸易结构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一定条件发生转化, 或者加强或者削弱, 也就是说, 对外贸易结构风险并不是一个参数, 而是一个变数, 是相对于一国抗衡风险的整体能力而言的。

(三) 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表现形式

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缘起于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 这些不合理表现为:对外贸易伙伴过于集中、对外贸易商品品种过于集中、进出口严重失衡。

二、广东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实证研究

(一) 广东对外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

1.广东对外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

从1996年起, 外资企业就一直成为广东对外贸易的主体;广东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程滞后, 适应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 对出口退税的依赖性较强, 在出口中的作用逐年减弱;广东民营企业也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品牌少, 因而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偏低。2006年, 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939.23亿美元, 国有企业出口485.34亿美元, 私营企业出口472.80亿美元, 分别占广东出口总额的64.22%、16.07%、15.66%。

2.广东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且竞争力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积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经济贸易得到飞速发展。但就广东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而言,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特别集中在服装、鞋类、玩具、旅行产品上,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RCA值基本稳定在4~5左右, 显示出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但多年来广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RCA值变化不大, 甚至在总体上还有轻微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广东早期接受此类产业转移的优势正受到国内其他地区的强烈竞争压力, 尤其是来自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竞争。二是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的同构化倾向比较严重, 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量供给, 与工业化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 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价格持续下跌。虽然近年来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和比重都在不断上升, 但大多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和环节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广东自身拥有的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并不多。

3.广东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贸易, 但技术含量低, 研发能力弱, 自有品牌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广东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积极承接港澳和国际产业转移,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见表1) 。但令人遗憾的是, 广东加工贸易依然以代加工 (OEM) 、代设计 (ODM) 为主, 自创品牌生产 (OBM) 较少, 多数企业以贴牌、来样加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出口品种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即便是在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深圳, 加工贸易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产值也仅占5%左右, 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相当数量的加工贸易企业是制造中心, 而不是利润中心, 出口增值率偏低, 位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 并没有从研发和营销中获得最大利润。在微笑曲线的低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U型曲线将越来越陡峭, 东道国的利益分配会越来越少。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2007年) , 国家统计局 (2007年)

4.广东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主要是日、美、欧传统大市场, 且依赖程度高

虽然近年来, 广东对外贸易在维持老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市场, 贸易伙伴越来越多, 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得到一定改善, “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 贸易区域越来越多, 但依然没能走出对几大传统市场的过分依赖 (见表2) 。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2006年)

(二) 广东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实证分析

1.广东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脆弱性并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歧视

(1)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脆弱性

第一, 容易受到世界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根据恩格尔法则, 人们的消费需求必将发生改变, 对必需品的需求将会减少, 而对奢侈品的需求必将增大。而广东四大传统贸易伙伴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人均收入相对高, 需求结构也很高, 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远小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 而且需求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而进一步下降。而广东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量又占了整个广东对外贸易量总额的70%以上, 所以, 广东这种低层次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必将面临极大的需求结构变化风险。

第二, 容易受到国际分工趋势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加剧并出现新的特征:垂直型分工转向水平型分工, 部门间分工转向部门内分工, 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相互间的水平投资与贸易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垂直投资与贸易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投资贸易的主体, 发展中国家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必将处于边缘化而面临巨大的国际分工变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第三,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容易受到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广东出口商品“以价取胜”明显, 不具有可代替性, 过分依赖于数量扩张, 一般都依赖资源的消耗, 而资源是有限的, 目前, 广东一年出口鞋29亿双, 出口帽子12亿个, 袜子和手套15亿双, 棉布8亿米, 出口数量的扩张造成大量的资源消耗, 这充分体现了广东贸易增长的脆弱性。同时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有所减弱。受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上扬, 能源、钢材等原料的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004年以来,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 带动石化基本原材料价格上扬, 钢材、铁矿砂、氧化铝、煤、塑料原料等国内需求量大的商品价格也大幅攀升, 粮食、大豆、石油和棉花等农产品的进口价格也水涨船高, 2005年仅这几类因为进口价格提高就要多付外汇134.72亿美元。

(2)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歧视

广东省一直是受国际贸易歧视和贸易摩擦的多发地带, 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引起国内省内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从以下的数据便可见一斑:

第一, 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增长迅速

据广东省外经贸厅统计, 截至2006年7月广东省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17个国家 (地区) 发起的90起贸易摩擦案件, 其中, 2001~2002年为9起, 2003年14起, 2004年25起, 2005年24起, 占全国总数近40%。2006年1~7月份则高达18起。

第二, 贸易摩擦涉及商品品种增多, 大宗商品集中突出

从纺织品到鞋子, 从空调到刻录光盘, 以及彩电、自行车、陶瓷、玩具、皮具、钢材等产品行业接连遭遇反倾销调查, 频率一年比一年高。单个案件涉案金额均过亿美元, 涉案企业多则上百家。目前广东对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70%左右受制于欧盟《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

第三, 贸易摩擦调查手段多样化

在广东90起案件中, 反倾销案有48起, 占案件总量的69%, 保障措施 (含特别保障措施) 12起, 反补贴3起, “337”知识产权调查6起, 反规避调查1起……。摩擦所涉及的层面更由企业向宏观制度延伸, 如补贴政策、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知识产权以及人民币汇率等, 逐渐成为国外关注的对象, 也成为广东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四, 技术性贸易壁垒迅速增加

据有关部门统计, 广东省目前至少有八成以上出口企业遭遇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 每年因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受影响的出口金额约为130多亿美元。广东省25%的企业被征收额外费用, 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10亿美元, 因不符合技术标准而遭遇退货的数量年增60%以上。据统计, 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 广东省每年有超过七成的商品销往美、日、欧盟3个国家或地区, 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正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和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源地。数据显示, 95%以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由美、日、欧盟等国和地区实施, 其中欧盟为41%, 日本为26%, 美国为28%。

第五, 贸易摩擦国家增多

贸易摩擦发起方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我国产业同时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2004年发展中国家立案数量升至52%, 立案国增至8个。

2.靠外商投资经济、靠加工贸易、靠传统市场的增长方式必然面临极大风险

(1) 主要依靠外商投资经济的贸易增长方式容易受制于人

1996年以来, 外商投资经济就成为广东外贸的主体。截至2006年, 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占整个出口比重达64.22%, 而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只占了35.78%, 这说明外商投资经济对广东外贸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表明广东经济对外商依赖性强, 广东在经济自主上处于被动地位, 容易受制于人。

(2) 依靠加工贸易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不是长久之计

广东经济的起飞是建立在加工贸易之上的, 广东加工贸易量一直位居全国众省之首, 并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现已占广东出口总额的73.5%。这一方面说明加工贸易为广东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的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低、处于国际分工的最低层次, 并容易引发贸易摩擦。所以, 依靠加工贸易来推动经济发展并非长远之计, 必须加快推动加工贸易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生产转变, 从贴牌加工向品牌经营转变。

(3) 过分依赖传统市场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存在巨大风险

2006年广东对香港、美国、欧盟出口占整个出口比重达71.90%;广东出口的增量主要依赖于这些传统市场, 显示出市场风险性较大。

第一, 容易受到这些国家需求变化的影响。经济总是周期性地增长发展, 这些国家在经济周期的高涨时期, 需求旺盛, 无疑会带动广东出口的增长;但在经济周期的萧条时期, 需求萎缩, 高度依赖这些国家的广东无疑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第二, 容易受到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而今, 美元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 这给广东对外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方面, 虽然与四大传统贸易伙伴 (除东盟) 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不同, 互补大于竞争, 但也有一定冲击, 从而削弱了广东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却十分相似, 竞争大于互补。人民币升值必将导致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所以, 人民币升值必将导致广东出口贸易量增幅的较大下降和进口贸易量的较大增加, 从而导致广东对外贸易顺差的缩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广东对外贸易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风险, 如何规避或减少这些风险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规避和减少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对外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要实现从外延型增量增长转变为质量调整型增长, 坚决地摒弃那种不惜代价地追求扩大出口的政策取向, 坚持以质取胜, 大力调整进出口结构, 使对外贸易战略完全转到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轨道上来, 并制定对外经济的质量指标体系。

(二) 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 推进市场多元化

高度集中的贸易伙伴说明了广东部分贸易企业还不适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需要。为此, 我们应当制定制度, 培养人才, 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订市场开发战略和实施计划, 开发美日欧以外的市场, 提高我国在这些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首先, 要大力开发有潜力的市场, 尤其是独联体市场、东欧市场和拉美市场。开拓这些市场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 同时也要讲究方法, 要将出口、进口、援外、对外投资和劳务合作等多种经济交往形式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性开拓。其次, 要深度开发传统市场, 要从进出口贸易渠道进入这些市场的深层次营销网络, 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品种使出口适销对路, 及时跟上这些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时, 我们还要做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的进口工作, 逐步实现重要战略物资进口市场多元化。

(三) 要高度重视能源和资源战略

1.要大力提倡节能, 提高能源利用系数, 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制定节能计划, 制定各种奖励性和强制性节能措施, 使节能深入人心, 使当前的能源紧张局势成为推进节能工作的契机。

2.从保护资源的长远考虑, 禁止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 (如钨、镁、钼、锑和一些稀土等) 的出口。目前一些矿产资源正遭受严重破坏, 主要表现为掠夺式开采, 致使资源严重浪费;低水平加工,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无序竞争, 导致资源的低价出口。在保护本国资源和能源方面, 美国是一个范例, 美国在阿拉斯加拥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但其有大量对外贸易赤字也不轻易开采。

(四) 增强企业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要从引进为主转变为自我技术创新为主,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引进技术为辅的方针。企业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要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 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无论是贸易总量还是贸易结构的改善都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 广东对外贸易的结构性风险也日益凸现。本文对广东外贸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详细实证分析, 并对如何规避结构性风险提出应当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对外贸易发展, 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 推进市场多元化, 高度重视能源与资源战略, 增强企业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关键词:广东,对外贸易,结构性风险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2.

[3]傅钧文.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型风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4, (4) .

[4]王莉.广东省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8) .

[5]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广东省外经贸工作“十五”计划——“九五”回顾, 2005.

[6]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经贸陈冰主任在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6.

[7]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将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与防护体系, 2005, (3) .

[8]多管齐下广东建成应对贸易摩擦有效机制.南方日报, 2006-07-25.

[9]商务部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广东企业遭受国际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 2005-09-29.

上一篇:职场励志感悟下一篇: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