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共6篇)
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篇1
走进——水墨世界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2、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媒体运用):
教具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四、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墨游戏”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省美术出版社)《美术》第四册30~31页的内容,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作自由的造形活动。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教学重点是学生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教学难点是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及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本节课的创新点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
教材近一个版面印着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佳作,娴熟自然的笔墨技巧中透出几分童趣。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水墨的各种变化,感受墨韵之美,不宜强调物体造型,以抑制学生的水墨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点。本课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多种游戏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本课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点来设定: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传统中国画作品与儿童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自主发现水与墨之间的调色关系,水墨的一些基本知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图中的用笔变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用笔方法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变换用笔的体验。
5.通过组织学生观赏中外画家及优秀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浓淡墨,合理的变化用笔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一)谈话导入,合作探究(认识水墨)1.谈话导入:
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剧情:刚才我们看的影片是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于1960年登上荧屏。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1)看了影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2)出示水墨作品,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3)介绍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指运用毛笔、墨、颜料、水画在生宣纸以及其他吸水性较强的绘画
(4)出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水墨世界,去感受水墨的乐趣。
(出示课题:走进水墨世界)
(二)动手尝试,感受水墨(尝试水墨)
(1)了解文房四宝及用笔、用墨的方法。师:你们谁知道水墨画的工具有哪些?
生:笔、墨 纸 砚
生:也叫文房四宝。
课件展示:教师介绍水墨画的工具(文房四宝),(2)、体验水墨的线、点、面、色。
今天,我也为每一位准备好了水墨工具,请你用线来表示一张水墨作品,用毛笔直接蘸墨、水、在宣纸上表现,直到笔干,墨尽。
分小组,让学生用毛笔直接蘸墨、水、色,在宣纸上下、左右等来回“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尽。自主体验笔墨的干、枯、涩与飞白等特性,自主发现中锋、侧锋等的用笔基本方式(笔锋居中为中锋,笔锋在笔画边缘为侧锋),自主认识干湿浓淡的用墨基本方式(墨多水少为干、浓,墨少水多为湿、淡)。
(3)作品分析(从学生的作品中进行讲评)
A、从墨色的浓、淡对比(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解释作画的方法 B、从墨色的干、湿对比(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解释作画的方法 C、了解技法的点、滴(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介绍作画的方法
(三)欣赏发现,理解深化(欣赏水墨)
(1)认识齐白石
师:刚才老师介绍了《小蝌蚪找妈妈》中这些蝌蚪,青蛙的形象是谁创作的吗? 师:说到齐白石爷爷,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爷爷,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出示齐白石照片)师:介绍齐白石
原名纯芝,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2)对比赏析。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齐白石爷爷,接下来我们来见识见识爷爷的大作(出示作品——墨葡萄),请你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有墨色的变法,哪些地方有技法的变法?
(3)欣赏其他大师的作品(吴冠中)(4)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尊重个性,自由创造(水墨创造)(1)、教师示范讲故事《带着线条去散步》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拉一根水墨线去郊外作一次散步:我们走过草地(赶快画)„„穿过森林„„遇到小河„„走过独木桥„„前面是一片山坡„„我们上山吧„„乌云来了„„呀,下雨了„„雨下大了„„下冰雹了„„电闪雷鸣„„哈,雨过天晴,出彩虹了„„”
(2)学生创作——《带着线条去散步》
(五)多元评价,交流提高(阐述水墨)(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讲故事(2)评选水墨表现大王(墨色、技法)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寻找水墨)
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篇2
清油河镇初级中学
李 铎
2015年3月9日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与方法
■ 以形写神
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2.8厘米。
2.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4.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
5.设色:简雅、清丽。
6.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7.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该作品长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可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示例作品二:《历代帝王图》
1.基本信息:唐代,阎立本(601~673),绢本,全卷51.3厘米×531厘米。
2.画面内容: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形象。这13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是:前汉昭帝刘弗陵、后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照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
不失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6.教法建议: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元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等。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可从美术作品的构成形式和墨色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 隐喻现实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品同样享有盛名。
示例作品:《九方皋》
1.基本信息:现代,徐悲鸿(1895-1953),351厘米×138厘米。
2.画面内容:该画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微举着头,腰板硬实,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查看眼前这匹不同凡响的骏马„„那匹黑色雌马因为遇见知己而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蹄子跃跃欲试。九方皋身后的两个无赖,不懂马的好坏却盛气凌人,他们可卑的气势反衬出九方皋的沉着、镇定与豁达。
3.取材背景:中国画《九方皋》是画家七易其稿之作。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九方皋相马》。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去寻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带马来复命,却说不出马的雌雄、颜色,伯乐却赞叹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的内在精神与品质,秦穆公牵来一试,果然是天下少有。
4.绘画特色:《九方皋》代表了20 世纪初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意境真实,气息高古;其次是构图布局主次、虚实相得益彰;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5.教法建议:《女娲补天图》《九方皋》两幅作品均取材于传说故事,画家均借画喻情。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通过交流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 见证历史
示例作品:《开国大典》
1.基本信息:油画,董希文(1914~1973)。
2.绘画内容: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3.色彩:鲜艳明快。蓝天、白云、红灯、红柱,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4.表现技法:运用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5.艺术特色: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廊柱;抬高了灯笼,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相关链接
◆画家档案
1.顾恺之(346~407),原名长康,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和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他精通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著名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2.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别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是画院最高的荣誉,但他却不想受制于他人,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梁楷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
3.徐悲鸿(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他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1953 年卒于北京,年仅59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萨》
(1)出示艺术作品
(2)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3)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
(4)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5)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高自画像》
(1)出示艺术作品
(2)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4)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第二课
关注你、我、他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图”写“话”
(1)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Q像》。
(2)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3)各小组任选其一,写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4)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话”画“图”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3分钟
3第三课 在临摹中感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三、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
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
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
七、坐
五、蹲三半;头
一、肩
二、身三头。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教学过程:
54.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凡·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5.如何完成变体画
学生参观微型画展,在其他班级学生临摹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他们绘画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变体画《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色彩)的创作方法。
6.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7第四课 动感生活
第一课时
生活中人们忙碌或悠闲的身影构成了我们的动感生活,教材通过各种风格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动态人物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从观察动态开始,以速写为手段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速写资源,在把握住人物大体动态的描绘后尝试进行有主题的人物创作。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展开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动态变化的规律,探索人体运动的特征和绘画的各种语言,借助各种风格的人物画作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与表现内容。在学习中感受画动态人物的无穷乐趣,更使我们进一步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一、教学路径
观察──生活中到处都是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辛勤劳作、努力学习、运动休闲。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观察各种状态人物的动作变化,使我们了解身体运动时的动态特征和结构特征,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发现──用速写的手法可以快速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瞬间。速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水彩的、线条的,也可以是块面与线结合的,我们可以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得速写的素材,也可以在报纸、杂志及影像作品中捕捉精彩的瞬间,锻炼我们的人物造型能力。
体验──运用速写的方法,借助动态线,尝试快速画出身边同学的各种动态。
研究──通过经典作品的研究,进行有主题、有场境的人物创作分析。
创作──十四五岁,好动的年龄,如花灿烂、美丽。选定某一主题,运用线条、色彩,或写实或装饰的画法,创作一幅描写我们动态生活的作品。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动态人物画作品,体会绘画人物的神韵和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对人体运动时具体结构变化的研究和探索,初步了解人体结构、比例、动态的基本知识,感受人体结构、动态美。
技能目标:选定某一主题,运用线条、色彩,或写实或装饰的画法,创作一幅描写我们动态生活的作品。
9活动一:欣赏与尝试
1.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一组《做作业的女孩》,大家用语言描述画中女孩的情景。
2.师生一起欣赏《逛街》《端着一篮石头的男孩》等作品,发现用速写的手法不仅展现了身体运动的变化、画中人的情绪与生活状态,也揭示了画家的思想。
3.师生一起用速写的手法,选择身边的同学,初步尝试描绘同学的瞬间动作。
4.在自我尝试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自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活动二:寻找与发现
报纸上的照片、杂志上的插图以及影视中的影像都是我们速写的资源。
1.回忆所学知识关于人体比例和动态的基本规律。
2.师生讨论:如何捕捉精彩的瞬间?描绘动态的人物注重的是形体还是运动的感觉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适合自己呢?
3.带着问题共同欣赏各种风格与主题的动态人物速写作品。
4.师生重点研究分析《电视中的拳击比赛》,发现一:作者把人物当成移动的影子,分成几块变化的形状,靠近分开,再随性加画伸缩的拳脚,用线和块面相结合,抓住快速的印象,完成了这一组生动有气势的拳击比赛。发现二:我们要画的不仅仅是这个东西像什么,还要关注它在做什么,要去感受形体产生的各种动作。
5.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欣赏学习其他名家的作品,并派代表向全班介绍。
活动三:构思与创作
1.先确定描绘的内容和主题。以身边同学为对象或根据生活照片画出动态人物,也可以以运动场上的同学为描绘对象。
2.讨论表达的方式方法,可以独立完成某个瞬间,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将动态组合为有趣的画面合作完成。
3.抓住自己的感受进行人物速写与创作。
活动四:展评与交流举行作品发布会,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交流心得。
活动五:拓展与延伸十四五岁,正是好动的年龄,我们奔跑、我们跳跃,到处是我们青春的身影。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快乐的身影。
五、教后感:
1以区别。但素描只强调以单色造型,对于时间长短并无限制;而速写主要强调快速,对是否使用色彩并不限制。另外,素描还常作为创作,速写则基本上属于习作范畴,它的目的一般是记录形象,为创作收集素材,同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准确概括的造型能力。速写作为一种绘画术语,确立于文艺复兴时代,18世纪后开始获得新的涵义,即有的速写并不是甚至根本不是写生和习作,而可以视为完美的艺术作品。意大利的达?芬奇、德国的丢勒、俄国的列宾、中国的叶浅予都是擅长速写的著名画家。
(二)、继续欣赏速写作品。
你最欣赏哪一幅?你觉得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你喜欢的原因?
你能想像一下这幅作品在什么情形下画的吗?你猜想一下画家当时捕捉此画面时的想法。
教师讲解:艺术家是在对人的结构理解的基础上,从结构出发,将物体的形体转折,运动变化和质感用概括简练的线条表达出来的。在线的运用上力求准确、简练、生动、富有力度、一气呵成,使画面具有造型严谨,形态生动、明快简洁、整体统一的效果。历代绘画大师们的神品佳作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寥寥几笔速写就生动再现了人的各种姿态,可见他们谙熟人体解剖知识和驾驭形象的能力。
(三)、想一想、画一画。
看课本12页下的范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动势线的作用,讨论动势线的画法。
请学生到前面来做各种不同的动作,尝试用最简线条画出动势,并尝试画出多种不同动势,有了伙伴的表演,同学们对人的基本比例,及关节处的变化产生的多种不同动作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画人物动势线也就能够水到渠成了。
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表演,舞蹈家的胳膊如此柔软有很多节吗?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人运动的关键是关节,动势线的转折处也就是关节点上,了解了关节就不至于把人画成面条了。
四、感受与表现。
1、触摸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的肌肉和肩胛,感受生命的活力和温度,学着画家的样子对动势线进行补充,使之成为完整的人物动态速写。
2、观察身边同学的各种动态,尝试着用画笔记录下来。体会速写线造型的艺术魅力。(学生自由选择工具,选择绘画方式,选择临摹对象进行绘画,也可自由地画。)(可以连画。画好动势线,然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换补充完整,看对方是不是明白动势线所表现的动态或如《做
3第一,把写生的对象观察、分析清楚,弄清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关系。写生时眼睛看到的地方,手要跟着画出来,同时要求下笔要准,一条线表现一个结构或一个面,避免涂改,这样线条才流畅,给人以力量感。在写生练习时,可启发学生按自己认为最容易下笔的地方入手,从外向内或从前向后扩展着画,注意写生时要把物象结构关系、前后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
动态线:最能代表人的动作的一条线。何处起笔,机在动态。正势从头,侧势从背。行立从肩,弯曲从腰。奔起四肢,卧起胸腹。
第二,要从大体入手,始终强调大体,逐步深入概括地表现局部,要紧紧掌握第一印象,要有简要的构思,运笔要果断,画时要轻松。从简略定点开始,紧接着从主要部分入手,局部完成,最后稍调整大体。
最后,线造型中的线,有粗细长短、曲直起伏、阴阳向背、快慢缓急、虚实疏密、动与静、稚润与老辣等变化。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笔墨效果。在整体上用线,一般多用长线,少用短线。长直线勾画大体可突出主体,短线易琐碎而影响整体效果。运用前实后虚、前粗后细、前重后轻的线条变化加强空间关系,利用虚实、曲直不同线条的特性来处理不同物质和形体特征的对比关系。运用艺术的筛选、取舍、恰当运用不同线条的造型效果,才能使写生形象更鲜明、更简括、更强烈。
(三)、对比大师作品和学生作引导学生在发现大师线条的韵律美的同时,激励学生,将他们的闪光点放大,鼓励他们与大师比高。
五、教后感:
5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饰文化的特征。教学难点:中国饰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彩色胶泥、彩色卡纸、铜丝、串珠等其他易得物品。
四、教学内容要点
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
中国传统饰物的独特审美:饰物虽小却凝聚智慧,能以小见大,微中见奇。饰物是整体着装的点睛,映衬出人们着装之灵气,反映出佩戴者的审美品味和时尚意识,同时也是等级地位的某种标识,审美文化的折射。
饰品设计要点:饰品设计需将作品的功能和审美高度地统一起来,求得一种设计的情趣和新意。
如仿生饰物蕴含着生命活力,反映了人们心中那一份乡土情结和对自然界感悟的生态意识,使人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力,从而给人们以舒适和安全感。
教学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侧重中国古代饰文化欣赏,通过对比、引导、分析传统饰物,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
74.讨论分析
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人的饰物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美奂绝伦。
古代的工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精神,并花费数月乃至数载琢磨一器,使作品独具个性,浑然天成。
中国传统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发饰:在古代,女性的发饰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插戴数目多样。
簪──古人用来插定挽起的头发的发具。中国的古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使用发簪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发簪就已经显现了它的远古的身影。制作发簪的材质可以分为角、骨、金、玉、象牙、竹、木等。而从制作工艺上分,也有镂刻、累丝、镶嵌等。
古人对发簪还有多种的叫法,如钗、扁方、步摇等。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簪还象征着等级与尊严。第5课 仕女·簪花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的步摇钗。
94.讨论分析
中国古人的饰物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美奂绝伦。
古代的工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精神,并花费数月乃至数载琢磨一器,使作品独具个性,浑然天成。
中国传统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发饰:在古代,女性的发饰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插戴数目多样。
簪──古人用来插定挽起的头发的发具。中国的古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使用发簪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发簪就已经显现了它的远古的身影。制作发簪的材质可以分为角、骨、金、玉、象牙、竹、木等。而从制作工艺上分,也有镂刻、累丝、镶嵌等。
古人对发簪还有多种的叫法,如钗、扁方、步摇等。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簪还象征着等级与尊严。
步摇──《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以黄金为首,如桂枝般相缠,下垂以珠,行则动摇,凸显行步动态之美。
5.示范分析
展示制作步摇的方法,展示学生优秀作品。6.审美体验
运用铜丝你可以制作什么饰物,选择哪些制作工艺? 选择缠绕,学生让一圈圈铜丝成为了独特的发饰。
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服、妆、饰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手工艺者的精湛工艺。加工工艺有:雕刻、累丝、琢玉、镶嵌、焊接等。7.学生作业
各小组根据所备材料,合作设计一个极具创意能体现时代感的饰品。
(1).设计要有个性,要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
(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
(3).饰品装饰,选择你喜欢的图案(可参考《簪花仕女图》中的饰品),可以绘画也可以剪贴。
(4).饰物的形状和装饰应巧妙结合,展现你的美好愿望。
1生 命 是 张 没 价 值 的 白 纸,自 从 绿 给 了 我 发 展,红 给 了 我 热 情,黄 教 我 以 忠 义,蓝 教 我 以 高 洁,粉 红 赐 我 以 希 望,灰 白 赠 我 以 悲 哀,再 完 成 这 帧 彩 图,黑 白 还 要 加 我 以 死,从 此 以 后 于 我 的 生 命,因 为 我 爱 他 的 色 彩。
色彩和人类一样富有感情,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认识色彩的,那么同学们呢?
二、新授内容
1.利用学生对色彩已有的感性认识,简单设问,激发兴趣。提问:说说你喜欢何种色彩,它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色彩,并且赋予这些色彩一定的情感,对色彩的喜爱可以体现自身的性格特点。
2.色彩的独特个性探究。
连一连,给下列色彩赋予相应的情感个性。红色 沉静自己、稳重深远 橙色 清新平和、充满生机 黄色 纯洁、凉爽、轻盈 绿色 华丽优美、神秘高贵 蓝色 鲜明突出、引人注意 紫色 庄重沉稳
白色 明亮醒目、轻快跳跃 黑色 香甜饱满、成熟亲切 选择做得较快的一组公布探究结果。
小结:每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情感个性,这些情感往往是我们的生活体验对色彩的近乎相同的反馈。对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白色、黑色等色彩简略介绍其联想、象征、运用、意义。
例如:绿色
联想——草原、森林、象征——和平、青春、希望 性格——清新平和、充满生机,我 便 溺 爱
3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进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和色彩构成练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渗透现代设计意识,表现自己的色彩创意和色彩的表达技巧,完成设计作品。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中的情感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
三、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水粉颜料、纸张。
四、教学要点
1.色彩的基本要素:三原色、光谱的构成成因、牛顿色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明度调和变化、色相调和变化、冷暖色调的调和变化;自然中的色彩变化;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2.在自然中寻找和发现色彩,包括单个物体上的色彩寻找(如石头、树叶
沙土等)、众多物体上色彩的发现(如自然风光、城市风貌、一组静物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生活实用品中的色彩。
3.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情感与情绪上的变化;一组不同色调的色块(如绿色调、蓝色调等)带来的情感、情绪变化;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的色彩所蕴涵的情感元素;在不同主题的绘画作品中,色调的情感特性以及色彩在情绪表达上的作用。
4.运用各类材料(如纸盒、纸杯、矿泉水瓶等)在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及色调的变化与调和练习,并形成完整性作业。色彩创意的原点可以源于自然,也可以源于艺术作品;用相对单纯的图形形式(如色块、色线、笔触,等等)分析和完成具有情感与情绪倾向的色彩表达,以某一艺术作品为元素,用色块归纳的方法完成对作品的色彩分析并体验其色彩设计的技巧。
五、深入展开
53.观赏色彩——色彩可以诠释个性,表达不同的情绪感受。
通过对凡高、蒙克、杜菲作品的色彩三要素分析,得知色彩的性格情感由色彩三要素共同决定。
分析凡高作品的色相和纯度特点。色相黄、蓝运用较多,纯度很高,感觉激情热烈张扬„„ 分析蒙克作品的纯度特点。纯度较低,感觉郁闷不安„„ 分析杜飞作品的明度特点。色彩明度较高,感觉轻松浪漫„„ 小结:色彩的性格特点由色彩三要素共同决定。
五、布置作业
要求全班合作共同用视觉语言──“色彩”来表现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的“绿”。要求每位同学仔细体会作品中对梅雨潭绿的描述和比较的语句,并把感觉到的颜色均匀地平涂在方形等大的铅画纸片上,完成后全班同学随机,并整齐组合在黑板上。师生欣赏评价、讨论。第7课 重复的魔力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重复的魔力是一节图案设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重复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重复的魔力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能利用剪贴的多种方式进行表现。
教学目标:
1、情感领域: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重复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并设计绘制重复图案。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重复构成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
7为主。如基本形过于复杂,不仅不易组合,也面散乱不整。如自然界的蜂巢以简单的六边形做基本单位,塑造了很多丰富的外形。
骨格
所谓骨格,就是形象的编排秩序。也可以说图形的构成组合方式。(对于广告设计原理而言,骨格其实就是广告版面构成中的栅格。我们在构成设计中常常借助于骨格,骨格有助于我们排列基本形,使之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彼此的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三、布置作业:按重复构成的排列方法,在作业上排列出有趣的重复。并涂上颜色。
制作步骤: A、设计基本形 B、确定骨格形式
C、制作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第二课时
一、观察发现:
观看一段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出水英蓉》片断,观察、讨论其中出现的重复构成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除整齐划一的集体动作重复外,还包含着渐变、分解、发射以及对称等非完全重复。导人课题,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设计观念。
二、欣赏提升:出示渐变、分解、发射以及对称等非完全重复图例,引导学生与影片中重复现象相对应欣赏,明确概念,感受非完全重复的形式美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三、讨论研究: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渐变、分解、发射以及对称等非完全重复中的一种进行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针对所选非完全重复构成,分组分别讨论其构成规律。全班交流,分享研究果。
2、针对所选非完全重复构成,分组分别构想3一5种构成设计方案,全斑交流,相互启发。
3、针对所选非完全重复构成,分组分别研究探讨其表现手段,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惜
9创作成为其一主题艺术的主画面。第八课 奇妙的墙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主要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的构成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是一种空间构成,是通过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利用线、面、块等立体形态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的形态。同时累积构造是立体构成的主要造型之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基本单元,通过叠加、累积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成新的立体形态。
一、教学路径
看──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建筑墙体及环境景观,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本法则,体会重复性秩序排列所产生的韵律美。做──很多有趣的造型都是用简单的基本形累积而成的,动手设计基本形,运用不同的累积方式进行累积构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蕴涵文化元素,表现创造不同的累积艺术作品。
二、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欣赏生活中累积构造的“墙”以及累积构造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第二课时解决制作、创造、体验的要素。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立体构成──累积构造作品欣赏,了解累积构造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技能目标:灵活运用累积构造知识制作出基本形,并根据不同的累积方式共同创造一堵有趣的“墙”。
情感目标:从累积构成的创作活动中体验其创作乐趣和审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1相互交换收集的图片资料,并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想法,以小组的形式汇总体会和观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解并与全班分享。交流和探讨的重点应集中在累积构成的基本规律、相同属性、累积单元及整体构成的变化上。从而形成既有累积构成的规律,又具有创新的思路。
三、创意与制作
在制作上首先要对基本形的形态、尺寸、装饰元素(如脸谱、文字、剪纸、动物、植物)等做出必要的要求,创意则是在这一前提上的变化(如脸谱的多样性、文字的字体色彩的变化、动植物的多样和变化等),创意还可以在制作材质上进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同一材料、相同的体态(如纸杯、方凳、器皿等)或是共同的模数关系。创意通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不同的元素或主题下引导学生多相性思维。
四、变化、发现、联想
1.引导学生一起来做一次变化,把画好的平面作品卷成圆柱体后欣赏。
2.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把卷好的立体作品做各种形式的变化,仔细观察,并记住自己的感受,最后要求学生把作品有秩序地排列到黑板上。
3.欣赏全班同学创作的艺术作品,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师生讨论感受。
4.我们的活动是从平面到卷曲成立体叠加再到排列,是什么给你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呢?其实这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是艺术表现力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运用的表现形式在美术上称之为“累积构成”,概念呈现,让学生了解。
5.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累积构成的墙,师生欣赏生活中的墙。
五、课堂小结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3师:照相术是19世纪发明的。那么在19世纪之前,人们是怎样认识古人的呢?
师:相机发明之前,肖像画一直是作为记录、再现人物相貌、精神特征的主要表现手段。画家们通过仔细观察,运用精湛的技术,将人物身上有形的或无形的因素描绘在画布上,使他们在绘画中得到“永生”。今天我们来学习“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了解肖像画的概念。
1.师:什么是肖像画?(学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
小结: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2,出示两幅作品,说说这是肖像画吗?为什么?
a.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间的枪声》
b.列宾的《托尔斯泰像》(将肖像绘画和有人物的绘画作品进行区别。)
(二)肖像画的发展
据史载,古希腊时期,画家阿佩莱斯已画过许多贵族的肖像,被推为欧洲肖像画之祖。
中世纪,由于宗教禁欲主义统治,不太重视肖像画。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性,艺术家们借助新兴的科学方法,使欧洲的肖像画真正繁荣起来。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
(三)不同阶段肖像画的风格赏析
1、欣赏古罗马时代肖像画:《少女肖像》。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古罗马时代的《少女肖像》。出示作品
师:罗马古城庞贝出土的许多绘画中,有不少是肖像画,这幅《少女肖像》就是其中一幅。从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肖像画创作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
师:从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有哪些特点?能读到一些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后回答:通过色彩和明暗的运用,勾画出少女美术的容貌,生动地再现了少女矜持的神态和不凡的气质。
时髦的发型,头饰的华贵,以及手中的笔、书本等证明了她上流的社会身份。(当时读书是一种高尚的娱乐)
小结,古罗马时代肖像画:写实,神情生动。
2.文艺复兴时期:
5师:晚年的达芬奇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精神状态?从哪此地方我们能感觉到?你觉得最精采的刻画在哪里?小组讨论。
师:自画像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巨匠晚年时的思考力、气质以及他那深邃充满智慧的目光。他的鼻梁、嘴唇,显示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意志力。画家脸上披散着的长发与颔下的长须,其中每一根线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我们感觉到达芬奇作为一个才智超群的老人的精神状态。从他在这幅画上所展示的技艺,说明他有无究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3)出示第三件作品:《雅典学院》
师:《雅典学院》是一幅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种人物的群像作品。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在干吗?画面最主要的人物是谁?在构图上有什么特点?画面处理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交流。在这幅构图宏伟的作品中,杰出的拉斐尔把这些先贤们聚于一堂,巧妙地组织在宏伟的三层拱门大厅内。代表着不同的学科领域的这些人不是拥挤在一起,也不是平均或者凌乱地分布着,拉斐尔把他们有节奏地安排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建筑空间里。他们就如同现实中的人,毫不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行走、比划、争论,甚至变得情绪激动,完全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辩论的气氛当中。所有的动作举止都相互呼应,共同组成画面上优美的旋律。
中间两人是谁?:古典哲学的伟大代表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厅。两位大哲人的左手拿着大厚本书,边走边争论,在构图上他们两人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柏拉图右手指天,似乎说上天启示乃生命之源;亚里士多德右手指着大地,好象说研究现实世界才是根本之根本。这是古代希腊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唯物论就是以物质为基础,注重客观。就是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唯心论就是以意识为基础,注重主观。就是你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构图的好处?画家以他们两人针锋相对的争论为中心,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学者,热烈的讨论和辩论向画面的两翼和前景展开。整个画面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从而更好的烘托主题,他们为了追求真理自由争辩。
引人注意的是拉斐尔把当代出类拔萃的文化巨匠达芬奇作为模特儿来塑造柏拉图这一形象,说明他对达芬奇的崇敬。
师:欣赏了三幅文艺复兴作品后,你们觉得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生动、逼真,表现出人物内在的气质和情感。)
7(整个身体无力的斜躺着,头垂靠在浴缸上。身上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浴缸的旁边有一个木台,这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上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便条上的内容: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凶手已经逃离现场。)
师小结: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3).画面处理
师: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单纯、深暗,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同时,作品加强了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带给人们带来一种压抑、憋闷的感觉。
(4).作者情感
整个画面表现手法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细节刻画深入、具体、真实,反映了作者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据说,大卫在马拉被刺的两个小时后就赶到了现场,被眼前的惨状所震惊,于是他决定用画笔来记录这悲壮的历史场面。
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了解其结构,作用。能用各种方式表现手,让手成为人的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用多种形式,表现会说话的手,使自己表现的手具有美感。
3、能在美术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创新,体验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手的重要性,用绘画和综合素材表现具有创新的手。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课前准备:
师:课件,绘画工具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你知道是什么吗?
2、看一看,说一说:手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3、观看录像《感恩的心》,是用手语演示的。(请学生跟着一起动一动)让学生理解手就像人的会说话的第二张脸,它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鼓励学生关爱残疾人。(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说说手的用处
比一比:人手和动物前肢有什么区别呢?(人能用手创造和使用工具去劳动)。
2、猜一猜,这是谁的手?
A、不同职业不同的手:弹钢琴、工人、医生、演员„„ B、不同年龄层次的手:婴儿、小朋友、成人(男人、女人)、老年人 C、交流讨论:课件中的“生活中的手”,他们的手有什么区别或共同之处?
3、教师示范:写生“你真棒”的手形
先伸出左手,再摆出大拇指“你真棒”的手形,接着画出基本形和动态线,再进行添加,使作品完整。
4、观看课件中“手的绘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
要求:用线条画1~2种手的姿势(左手做一个姿势,进行写生。可以在旁边进行简单的文字说明)
四、课后拓展
1、观看课件中“手形实物”,生活中和手有关系的事物可真不少。
2、观看课件中“手的联想”,在手上添画可以变成生活中不同的事物。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就想把学生的情感、态度、感知和内容融为一体。由“手”的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手的形状、在比较中熟知手的作用,为本课绘画练习及情感的培养积极作好铺垫。
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大的需要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我示范的基础上,如果能利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做手影游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感知手指的弯曲变化可以组合成各种形状,为落实画好手形铺设平台。这样一来,猜想、实践、创造„„各种造型与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兴趣,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篇4
树上树下(一)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这一棵让学生用喜欢的材料工具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平面的树。
学情分析:
对大自然的自由向往是孩子们的天性,观察树木亲近自然的学习方式会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感觉,而利用网络搜集图片资料,更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方式的多样。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平面的方式表现;画撕剪贴等来抓住树木的特征,完成作业时,材料选择范围比较广,表现方式比较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树的各个部分的不同名称,各种树的相同和不同点,以及同一棵树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所呈现的不同样子。
2、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使用绘画材料,体现不同树种的外形、结构特征,用各种方法表现姿态优美的树,为学生们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以及树上和树下的适当添加。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乱砍乱伐树木所导致的后果让学生知道要保护树而且还要多植树,因为树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了解各种树木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学习并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及撕剪贴等方式表现平面的树。
教学难点: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树的结构特征并富于美感;手工制作时亦能表现出树木的结构特征。
一、动画片《熊出没》主题曲导入
1、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听听这是哪部动画片里的音乐?(播放)2、谁来说说这部动画片讲了个什么故事呀?生回答的同时贴大树。3、还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呢?4、它们为什么要保护大树?5、黑板上张贴小动物图案,生到黑板前帮它们找家并送它们回家。熊大熊二----树下,猫头鹰、松鼠树上。6、按学生张贴顺序出示课题《树上树下》。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树
1、师生谈话:我们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无论路边还是小区,都会看到许多树对吧,你们知道吗,树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名称,老师来指着,我们来开火车猜好不好?看看哪组小朋友最热情,老师的火车就从哪儿开?生说(指不同部分,学生说,我贴板书)最后有个词“树冠”(加拼音)讲解下。
2、名树赏析(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红杉树(生长在美国的亚热带森林地区,是植物界的“巨人”世界上最高的高达115.2米)
(2)胡杨树(却能生长的这么茂盛这是因为它的树根能够深达地下10去吸收水分,所以胡杨树又被称为“沙漠守护神”)
(3)南京的六朝松
(传说已经有1500年了,让人觉得神奇的是它的树干内部已经死去,而树冠上却能枝叶葱绿,那是全靠外面的树皮传输养分)
3、让学生观察比较他们搜集的身边树的照片,同桌互相观察对比,收集到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区别又在哪里?老师提示,从树冠、树叶、树枝......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张贴画的板书(树冠形状不同
;树叶颜色形状不同;树枝的生长方向:上,横、下,树干:粗细直弯),有的树会开花,有的树会结果实,出示两块事先准备好的树皮,让学生摸感受肌理不同。4、引导学生观察我搜集的三组关于书的照片(出示幻灯片),第一组图片。A(出示5幅柳树的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从什么角度拍的?这是什么季节的?第一张与下一张柳枝比较,垂着,飘着说明有风,第一张前面的大后面的小,距离的不同让我们的视觉产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师总结:从这组图片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看同一种树,它所呈现的样子也是不同的。B在看第二组照片前,我先问有没有小朋友家见过这种树?(出示白玉兰图片)你是否仔细观察过这树与平常的树有什么不一样的?这种白玉兰与广玉兰不同,先开花后长叶子,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哪种花也是先开花后长叶子的?梅花。还有杏花、迎春花等。C我们继续欣赏,好看吗?这像什么?是不是就长成大象的样子啊?是园艺工人通过修剪用他们的巧手让树变得更美观。
三、欣赏学生作品感知同龄表现手法,教师示范
1、观察了这么多的树,它们不仅美丽,供人欣赏,而且,我们能在树下?(出示幻灯片)乘凉、玩游戏,荡秋千,编《狐狸和乌鸦》的续集的故事等等。你们看哈,这是我们实验小学所有的树的种类的照片(幻灯片出示)那你希望我们的校园里有更多美丽的树吗?好的,那我们可以一起动手制作哦,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他们心中美丽的树的,他们用了哪些表现方式啊?(出示幻灯片)(画、撕、贴、剪)(你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他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点空白部分出现(画、撕、贴、剪)文字后,老师这也有一幅是用剪贴的方式完成的作品,但我用的材料与他们不同,你们看(海绵纸和瓦楞纸),老师也来给你们画一棵,看看老师用什么装扮树叶的?一个米妮在七彩树下思考问题,除了画撕剪贴还有哪些方式呢?
2.老师先来给你们变个魔术好吧,怎样将一滴墨汁变成一颗树,这里要借助一个道具“吸管”用吹的方式,这里有个技巧,树干比较粗吹慢些,树枝比较细,吹快点师演示讲解要点。老师还用别的方法变成了大树,瞧,这是?出示投影仪上(刮纸玩过吗,给生看,老师还在树上画了?鸟巢,树下画了一只长劲鹿)还有陶泥,用刀刻,(提示)你们有没有注意,无论老师是画还是吹都是先从树干树枝开始的,这样比较容易表现。看了这么多有趣的树,你有信心用你身边的工具材料变成一颗美丽的大树吗?
四、作业要求及评讲(互评、自评、师评)
1.一起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作业要求(1.用你喜欢的材料创作出树的各个部分,试着表现树的特点。2、注意构图的画面完整,要有美感。3、在树上树下可以适当添加,使大树变得具有故事性。)可以单独完成或者合作。提示学生:喜欢画的小朋友可以单色或者渐变色,喜欢剪贴的小朋友剪的小朋友教他们一个技巧,纸多折叠几次,再剪你要的图案。4、制作完的小朋友把你们的作品贴到展示板上来,让我们连成一片森林。评价学生作业,你最喜欢哪一幅?你觉得他画出了树的各个部分和特点了吗?你觉得哪个小朋友的树很特别,想象力丰富?说说你的理由。(构图、色彩)找一个小朋友自评,你觉得自己画的好吗?好在哪里?你想给他添加什么呢?有没有地方需要修改?师评。颜色,构图,发挥的想象。小朋友还用揉的方式(皱纹纸)建议把画的痕迹贴反面。有的直接贴的树叶。
五、树乱砍滥伐的后果从而知道树的作用
1、你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我们这些美丽的大树茂密的森林都被光头强这类的伐木工人砍光了(幻灯片出示),就会变成?(幻灯片出示),所以我们要?(把展示板上的标题翻过变成“保护森林,人人有责”)不仅仅变成树桩,更糟糕的是污染的空气没有大树的净化将不再清新,还会引发(幻灯片出示)洪水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使得土地荒漠化,因为它能防风固沙,所以我们要多保护树,多植树,因为树不仅是小动物们的家,同时也是我们的家。
六、拓展(立体手工树欣赏)
1、其实大树也真的很神奇,从泥土中发芽,慢慢长成参天的大树,是那样的挺拔,你能让你心中美丽的大树变立体吗?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完成的?
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篇5
神奇的瓦楞纸
教学目标:
1.知道瓦楞纸的特性,了解瓦楞纸与其他普通纸质的区别,感知瓦楞纸的神秘。
2.收集各种类型的瓦楞纸,能够运用剪、撕、刻、卷等方法结合多种废旧材料制作瓦楞纸造型,体验制作的乐趣。
3.通过将瓦楞纸变废为宝的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剪、撕、刻、卷等方法制作瓦楞纸造型。
教学难点:
利用瓦楞纸独特的材质和肌理奇思妙想。
教学准备:瓦楞纸、美工刀、剪刀、废旧材料、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觉得它漂亮吗?(出示废旧纸箱)
你觉得这幅画漂亮吗?(出示瓦楞纸装饰画)
告诉你们,这幅漂亮的画就是用不起眼的废旧纸箱做出来的,你们信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
1.去皮取纸
拿出一块纸箱上的硬纸板,把表面的纸撕掉,就会变成这样。
小朋友们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在撕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撕不干净的情况,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请剪刀来帮忙;还可以把硬纸板放在水里泡一小会儿,撕起来就容易多了。
2.感知纸质
看一看、摸一摸这样的纸和我们常见的普通纸有什么不一样呢?它看上去像什么?
哦,它不是白色的,比普通纸厚,表面凹凸不平,好像盖房子的瓦片,所以,它的名字叫瓦楞纸。(PPT课题:神奇的瓦楞纸)
瓦楞纸真神奇!你们看!
三、初步欣赏,小试牛刀
1.小朋友们把瓦楞纸做成了什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
①撕
出示相关作品,感受撕的方法。
出示两种撕法图示,不同的撕法有不一样的画面感。
②剪、贴
出示相关作品,感受剪、贴的方法。
出示剪、贴法的图示。(小朋友们在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剪、撕、贴是好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2.下面你们试一试用剪、撕、贴的方法制作一个简单的瓦楞纸作品吧!(5分钟)
四、再次欣赏,完善作品
1.你们想不想让你的作品变得更漂亮一些?看看他们还用了哪些方法。
①卷(出示相关作品)
②刻、画、戳、挖(出示相关作品)
③利用肌理和颜色的对比(出示相关作品)
④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出示相关作品)
2.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瓦楞纸作品,你们有没有想到让自己的作品变漂亮的方法呢?
请小朋友们运用多种方法继续完善你的作品。操作时注意安全。
五、展评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六、拓展
这节课我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装饰画,还有一些小朋友用瓦楞纸做成了其他的东西,你们看!
1.立体作品《桥》
在制作立体作品的时候就要用到插的方法了。
2.《相框》
不要将纸四周贴得太死,这样画面会更有立体感。
3.《小马》
用卷的方法也可以制作立体的作品。
课后你们可以试一试这样的作品。
七、生活中的设计
生活中,瓦楞纸的应用也很广泛,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
八、总结
凸凸凹凹,里外几层。
齐齐整整,多少条纹。
挖剪拼贴,加上线绳。
奇思妙想,作品动人。
只要小朋友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我们可以变废为宝,美化生活,还环保。
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篇6
1.通过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要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2.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到生活的幸福。
3.背唱歌曲,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
学会在听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
用歌声表达欢乐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组织教学
1.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z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随着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要是能给这段音乐配上打击乐器,效果会更好,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东西可用作打击乐器。试试你能用什么节奏来为这段音乐伴奏。
(1)XXXX
(2)X―X―
3.尝试分组来伴奏。
二、新课导入:
1.这么美的乐曲要是配上歌词就更美了!让我们来听一听。
2.欣赏范唱。
3.随音乐做轻声的模唱。
4.多种形式分段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⑴跟琴分句唱。
⑵解决学唱中出现的问题。
⑶教师伴奏,学生完整地模唱。
⑷和老师做接口唱练习!
⑸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整学唱歌词。
⑹互相背唱。
⑺再次欣赏,学生对口型,熟悉歌曲的歌词。
⑻学生完整地演唱。
三、我的表演:
1.自由编创动作进行表演唱。
2.部分同学演唱,部分为歌曲伴舞。
3.集体表演唱。
四、欣赏拓展
1.彝族人民爱歌舞,瞧!他们又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载歌载舞的庆祝起来了。
2.欣赏弹拨乐《快乐的罗嗦》
3.哼唱主旋律:55355335513321332126
6216116
4.分析乐曲:分成三部分:欢快――抒情――欢快
5.自由动作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与气氛。
五、课堂小结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音乐文化。希望你有机会多了解个民族的音乐文化。
21、哈里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演唱、欣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到生活的幸福。
2.能专注地聆听音乐,整齐地演唱《哈里罗》,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在歌唱中感受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以及音乐特点。加强对民族音乐旋律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
音比较高,唱时要注意声音的控制
教学难点:
避免大声走调的歌唱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z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1.随音乐再一次感受旋律。
2.随音乐伴奏有表情的演唱。
3.邀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唱。
4.评价
三、新课导入:
1.小朋友,你知道特立尼达与多巴哥民歌吗?
2.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曲,感受当地人民乐观、奔放的性格吧!听赏歌曲《哈里罗》
3.歌曲学唱: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在乐曲中找到相同的节奏点,唱一唱。
强调切分音:“XX”“XXXX”
可先把音分开唱,然后再连起来。
(3)随琴试完整演唱。
(4)和钱老师做接口唱练习,解决难重点。
(5)让我们轻松一下,互相背唱。
(6)邀请部分唱的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唱。
(7)全体齐唱,感受节奏,感受歌曲意境。
(8)在歌曲的XX处加上动作,如拍手、拍腿、跺脚等。也可以创新动作上台展示。
4.为了让我们的歌声更美、更准,一起来唱一唱歌谱吧。
生随琴视唱。重点练习音符的唱法。v视各班实际情况而定w
四、欣赏《法朗多尔舞曲》
1.简介:
法朗多尔舞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名作《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最后一段,乐曲描写了在获得丰收后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法朗多尔是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古老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主要用直笛和长鼓伴奏。
2、我们一起来看这四副图画,感受音乐的强和弱、舒与疾。初步了解乐曲的力度和情绪的变化。
3、分段欣赏:感受作者把两种不同的民间音乐主题加以交织、变幻,表现了盛大的节日欢庆活动的各个方面。
四、课堂小结。
五、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22、节日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接触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化有初步的了解。
2.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3.在歌曲中感受节奏和旋律的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
歌词比较多,学会分段演唱理解歌词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组织教学,师生问好。z歌曲《哈里罗》{
二、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1.再一次感受歌曲内容。
2.随音乐伴奏有表情的演唱。
3.邀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唱。
4.评价。
三、新课导入:
1.今天我们要出去观光旅游了。去的地方是柯尔克孜族那参加他们的迎六一文艺演出。(多媒体演示)
2.观看柯尔克孜族小朋友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
3.让我们一起随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4.分解动作讲解:
(1)跑跳步:左(右)脚落地跳起,右(左)脚正步前吸腿跳起。
(2)左右点步:双腿微蹲,左(右)腿立直,右(左)脚旁点地。
(3)左右碎步:两脚并拢立半脚尖,前脚掌着地左右走步,步子小而碎。
5.随音乐集体表演。
6.让我们一起边歌边舞,庆祝六一节日吧。
7.多种形式分段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句学唱歌词。
(2)师生分句接唱练习。
(3)让我们轻松一下,互相背唱。
(4)再次欣赏,学生对口型,熟悉歌曲的歌词。
(5)学生完整地演唱。
(6)邀请部分唱的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唱,并及时反馈与纠正。
(7)学生分小组或自由结伴即兴为歌曲编排动作进行表演。
四、集体舞拓展:
1.用双响和沙球、三角铁等来伴奏。
2.加上舞蹈动作,变换各种不同的队型。
3.集体表演
五、在音乐声离开教室。
23、圆圈舞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圆圈舞》,进一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
2.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3.在歌曲中感受墨西哥民间乐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掌握三拍子
教学难点:
模仿表演墨西哥摆裙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导入:
1.谁来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几拍子的?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三拍子。
3.是较欢快的三拍子歌曲,我们一起随音乐做你想做动作或拍手好吗?
4.随音乐拍手或体态动作。
5.不错,不错。小朋友们拍得真不错。除了拍手,我们能不能用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你想用什么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呢?
6.串铃、三角铁、木鱼……
7.是啊,平时我们经常用这些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实,有许多天然的乐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次老师请你们回去寻找,你们找到了吗?
8.筷子,椅子,铁环,瓶盖,磁带盒……
9.哇,你们发现这么多天然乐器呀,真了不起!那你们准备用什么节奏为歌曲伴奏?各小组讨论一下吧!
纸杯Oxx|Oxx|
铁圈X――|X――|
沙锤Xxx|Xxx|
筷子Oxxx|Oxxx|
10.为音乐伴奏。
二、圆圈舞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是一首墨西哥民间乐曲,墨西哥的小朋友在课余时间最喜欢围在一起唱歌、跳舞、跳圆圈舞。我们也去听听。
2.完整聆听乐曲。
(1)说说你听到的乐曲有什么变化?
(2)找出相同的乐段,哼唱旋律。
(3)再次完整感受乐曲。
(4)用我们刚才准备的乐器来伴奏吧!(用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型:
“Xxxxx,xxxx”
(5)自由练习节奏。试配合作。
(6)为音乐伴奏。
(7)光用打击乐器还不热烈,让我们加入舞蹈的人群吧。
三、学舞蹈
1.观看墨西哥舞蹈,感受其热烈的舞蹈气氛。
2.模仿墨西哥舞蹈进行表演:
(1)男孩双手自然背后,上身基本不动,跳踢踏舞步,也可以把宽沿帽甩来甩去。
(2)女孩双手舞动裙子,裙花可以左右摆动,前后拧花,上下翻飞,与脚下矫健的踢踏舞步变化相配合。
(3)试合着音乐进行。
(4)合作表演(部分打击乐部分舞蹈)
【202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推荐阅读:
2024三年级美术下册《鸟的纹样》教学设计 苏少版07-16
小学一年级美术:水墨游戏教案05-29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童谣说唱教案06-30
苏少版美术教案 变化的柱子10-05
苏少版国标本小学美术第四册全册教案10-08
2016春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拉库卡拉查》教案苏少版08-25
2023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6-04
苏少版美术八上册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