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

2024-10-03

《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共10篇)

《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 篇1

孙权劝学的阅读题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其境过清

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⑴但当涉猎( ) ⑵蒙乃始就学( )

⑶与蒙论议( ) ⑷卿今者才略( )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 ⑵ 悔不穷问 穷:

5.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6.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阅读【答案】

1.A

2.①广泛地阅读;②从师学习;③讨论、议论;④才干和谋略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作博士吗?

4.①假装 ;②穷尽

5.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6.①对待别人应宽容大度 ②不应当过分计较和容不下他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A、用或拿,B、C、D三项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A项。

2.(1)“涉猎”古今义一样,意思都是“广泛的阅读”。(2)“就学”中“就”的意思为“靠近”,在此意思为“从事学习”。(3)“论议”不是“论议大事”,而是“谈论”的意思。(4)“才略”古今义一样,意思为“才干和谋略”。

3.“岂”是“难道”D鞥意思,“治”是“研究”的意思,“为”是“做”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外,在翻译时,还应该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准确。

4.(1)“佯”古今义一样,意思为“假装”。(2)“穷”的意思再古代理解为“穷尽”,不能理解为“贫穷”。

5.“怒”是“对----感到愤怒”的意思,“诘”是“责问”的意思,“遂”是“就”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外,在翻译时,还应该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准确。

6.吕梦正对待别人的指责,没有在意,反而说“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这表明他对待别人应宽容大度 ,不应当过分计较和容不下他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文言文复习过程其实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它不是以前学习过程的简单重复。不管选用怎样的复习方法,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要掌握解题的方法,如常用的翻译方法、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等;都要成为复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全过程,这才可以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 篇2

在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三篇坦露古人劝学情节的文章:《伤仲永》、《孙权劝学书》、《送东阳马生记》, 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伤仲永》中讲了一个神童变庸人的故事。方仲永五岁能诗,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可有观者”, 而“邑人奇之, 或以钱币乞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到“十二三岁, 其才学”“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究其原因, “受于人者不至也”。

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王子变青蛙的故事呢?王安石出生于北宋一个小官吏家庭。少好读书。记忆力超强, 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联系。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把“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因此, 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如《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反对新政的言辞, 明确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 驳斥孟尝君养仕的传统观点, 畅谈如何才算得上“得仕”的问题。由此可见王安石写作《伤仲永》的目的也不仅仅在文思上, 而是别有用心。毫无疑问, 劝学就是其最苦的用心。

《孙权劝学书》记述了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赞学的完整过程。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杰出将领, 他听从孙权的劝告多读史书兵书, 辅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并领兵打败关羽夺回荆州。试想, 如果吕蒙拒绝孙权的劝告, 冥顽不化, 不思进取, 他会立下如此卓越之战功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完这部书后,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由此可见司马光编撰此文时的目的, 实是为了揭示刻苦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对治国治军管理天下大事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意义, 劝学之情显而易见。

《送东阳马生记》是明初文章大家宋濂为同乡青年马生所写的一篇临别赠言。文中记叙了作者早年求学勤奋艰苦的情形, 勉励马生珍惜现今优越的学习条件, 刻苦攻读, 使自己的道德文章达到“精”与“成”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劝勉马生成才的劝学篇, 也是劝勉天下青年成才的劝学篇.

《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 篇3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训练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稍稍宾客其父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即更刮目相待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见往事耳

有时见日

3.请你结合甲文,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4.从乙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文采和道理;(2)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当作宾客;(3)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吗”;(4)重新。 2. C。 3.因为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正常学习的有利时机。 4.成语:刮目相待;启示:要成才,关键在于学习;拥有知识就可以受到尊重;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言之成理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4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 (2)未穷青之技( )

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分)

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等到及鲁肃过寻阳( ) (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13. D.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 孙权劝学原文阅读答案

★ 孙权劝学作业的答案节选

★ 孙权劝学课后题及答案

★ 《孙权劝学》鉴赏

★ 孙权劝学教案

★ 孙权劝学 教案

★ 孙权劝学知识点

★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孙权劝学和说苑的阅读答案 篇5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到了……的时候 (2)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

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的答案 篇6

2.(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造句略(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眼。刮:擦,摩。相待:相看待。造句略

3.示例:(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行万里路,读万卷书。(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5《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篇7

精彩开篇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

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权谓.吕蒙曰. 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卿:你

当途: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 我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谁(哪一个)若: 比得上„„。蒙乃始就学。就:从事,做。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3.解答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求学的高学位。

(2)士别三.日

古:几天,这里指“少”

今:确数

(3)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见往事耳...往事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耳

古:语气词,译为“罢了”。今:耳朵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卿今当涂掌事 “涂”同“途”

5.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字

(1)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正)

(2)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3)就: 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交流点拨】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伴为朋友的故事。

“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

“蒙辞以军中多务”他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交流点拨】“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要求你那么高,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 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交流点拨】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2.分析人物形象

【交流点拨】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他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3)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非常精当。

(四)体验反思

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交流点拨】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③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④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⑤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四、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详写)孙权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略写)孙权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侧面描写)鲁肃叹学──结友(惊赞)非复吴下阿蒙

五、拓展延伸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交流点拨】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知识就是力量。

孙权劝学的启示是什么 篇8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孙权劝学的启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成语大家基本是耳熟能详,但这个成语背后孙权劝学的故事可能知道的人就不是太多了。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的是孙权教导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孙权向吕蒙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三个问题,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三个问题同样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当前全社会正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一些经验来为我们的读书学习服务。

吕蒙出身于寒门家庭,在东汉末期这个门阀族阅开始流行的时代,少年时期并么有太多的机会读书识字。他在孙策、孙权兄弟创立和巩固江东集团的过程中,由于作战勇猛,深得孙氏兄弟喜爱,很快也成为了独挡一方的将领。但由于他的文化水平太低,经常受到其他世族出身的士人的排挤和冷落,就连和他交情不错的鲁肃也经常拿他文化低的事来奚落他。

在他镇守合肥期间,一次孙权视察前线,孙权就劝吕蒙平时多读一些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吕蒙就说自己戎马倥偬,平时大小事务烦巨,根本没有时间也无法静下心来读书。这好像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人逃避读书的借口,忙忙忙是大多数人挂在嘴边的话,好像每个人都日理万机,赚钱娱乐人际往来还忙不过来,哪有空去读书。对此孙权的反驳可谓是一针见血,孙权说你再忙能赶得上我忙,我每天不但要处理政务,还要处理军务,事无大小都要过问,但仍然还能挤出时间来看书,你能基础的时间应该比我还多吧,我看你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心里没把他当回事,根本没想过要去读书,所有的不过都是托词和借口。

这就是伟人和常人的差距了,伟人都明白自己缺少什么要干什么,认为自己只有多读书才能充实和提高自己;常人却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缺少目标和诉求也就失去了读书的动力。几乎所有的大人物都喜爱读书,曹操行军打仗途中还手不忍释卷;后赵国君石勒大字不识,仍要儒生在他闲暇之余读《汉书》于他听;朱元璋出身赤贫从军后,一面学打仗一面勤读书;康熙皇帝在处理国政之余,日日读书不辍;毛主席一辈子喜读书,甚至在生命最后几日,自己无法读书的时候仍要别人读书给他听。这就伟人和常人之间巨大的差距。在现在社会,谁抓住课堂以外、工作以外的时间读书,谁就能取得比其他人大的成就。

吕蒙接着抱怨我虽然知道读书好也愿意抽出时间读书,但书的种类那么多典籍浩如烟海,不知道如何去读,也读不过来。孙权说谁让你都读了,你做为武将光读兵法和史书就足够了,这样以来不但能补充理论知识,还能学习历史经验,了解政治发展的脉络,兵法的原理,历史上重大战役成功的原因,失败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利用到日常练兵和智慧作战中去。况且让你读书,又不是学士人做学问,腰部着寻章摘句,死抠字眼,只要观其大略即可,这样一来既可以读大量的书,又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孙权这一番话真如醍醐灌顶,另吕蒙茅塞顿开。对我们来说也有恍然大悟之感。长久以来很多人总是纠结于要读什么样的书,分不清自己的所需,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读书也不系统,结果事倍功半,书读的不少,素质却没有多少提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现代信息化时代,每一年出产的文化信息几乎是过去数千年的总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所留下的传统文化典籍更是汗牛充栋。如何选择书是个大问题。

《孙权劝学》导学案 篇9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一、课前准备

(一)补充省略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了解文学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字,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3)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

(三)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涉猎()孰()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自以为大有所益(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二、合作探究:

1、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解释上文中加粗的词语。

2、重点语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析——把握课文内容。(1)、整体把握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

一、孙权学,吕蒙学;

二、鲁肃学,结友而别。(2)、问题研究

a.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b.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c.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e.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f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g、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四、写作亮点: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鲁肃是个忠厚长兄,看到吕蒙“论议”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他惊异的神情和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五、悟——体验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中得到怎样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1、2、3、4、5、六、、积——重点知识积累。

1、重点词语归纳。(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通。邪(yé)::通。

(2)一词多义

⑴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⑶之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②忽啼求之()

③或以钱币乞之()⑷若 ①孰若孤()⑵见 ①见往事耳()②关山度若飞()

②见藐小之物()⑸当 ①当涂掌事()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但当涉猎()⑶古今异义古今 博士:

往事:

及:

大:

孤:

更:

过:

但:

⑷解释人称的用法。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非复吴下阿蒙()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归纳文中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①解释: 造句: ②解释: 造句:

七、拓——拓展延伸。

1、请写出两句读书名言并注明作者、出处。(1)(2)

2、请写出两个名人勤学故事。(1)

(2)

3、说说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主要经历、小故事(不少于三个)。(1)人物:故事:(2)人物:故事:

八、个性化备课

九、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反思[定稿] 篇10

《孙权劝学》是初中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能力,我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艺术,通过自学、检测、探究、释疑、延伸拓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艺术,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采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的三主方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究中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头的导入,互动性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能更好的学好这一课奠定了基础。

4、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设计课本剧。我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且学生的表演很成功,对人物的个性把握的很到位,给听课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好、极深的印象。

5、设计“假如有一天,吕蒙巧遇方仲永,他们之间又会演绎一段怎样的故事呢?”请以“吕蒙巧遇方仲永”为题,写一段话,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不足之处:

1、开头的导入不够流畅,今后多讲多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2、课本剧学生表演的不很到位,今后应多指导,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3、由于学生没有放开,对人物的性格把握还不很到位,分角色朗读不够理想,个别学生声音较小,重音没有读到位,今后应不断指导,经常训练,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反思中寻找不足,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给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张光武

上一篇:快乐的时光作文350字下一篇:冬天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