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2024-05-12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精选8篇)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篇1

英语必修五短语总结

1、have sth.in common

与……有共同点

in common with sb.= as with sb.和某人一样

common sense

常识

common practice

惯例

common disease

常见病

adj.common

常见的rare

罕见的ordinary

平凡的special

特殊的

2、make a difference

有很大不同;有重大的影响

3、It’s obvious to us that……

显而易见

4、remark on/upon sth.= make remarks on sth.对…做评论

5、all in all

总之

in all = in total 总计

all of a sudden

突然

all that = what

6、What fun to do sth.!= It is fun to do sth.= Have fun in doing sth.做某事有趣

make fun of sb.取笑某人

7、have difficulty/trouble/problems in doing sth.做某事有困难

8、declare war on sb.向某人宣战

9、critisize sb.for sth.批评

scold 责骂

punish 惩罚

blame sb.for sth.因……责备

10、on the air正在广播

in the air 在空中

off the air 停播

in the open air

在户外

11、graduate from

从……毕业

n.graduation

12、do sb.a favor = do a favor for sb.帮忙;得了吧

13、make a fuss of sb.过分呵护某人

14、wear off

消失

be worn out

精疲力竭

wear

穿;损耗

15、be particular about

对……挑剔

16、apply for a job to sb.向某人申请一份工作

apply to do sth.申请做某事

apply sth.to sth.应用

17、be related to sth.被连接

relate to sb.结合;理解

relations = relatives

亲戚

18、be likely to do

很可能做某事

19、the demand for sth.…的需求

be in need for = be in demand of有…的需求

demanding苛刻 20、cater for

迎合appeal to

迎合;喜欢;吸引

21、board on ship = go aboard = go on board the ship

坐船

go abroad

出国

22、be curious about

好奇

n.curiosity

out of curiosity 出于好奇

23、get into a panic

陷入恐慌

24、have had enough of sb.忍受够了某人

25、a threat to sb.对某人来说是威胁

threat to do sth.威胁,恐吓做某事

26、at the beginning of

在……的开始

to start with

首先;开始

27、originate…from/in…

起源于

28、as follows

如下所述

29、pretend to do sth.假装做某事

30、prepare for

为……作准备

prepare the lesson

准备功课

in preparation for 为了准备

make preparations for sb.做准备

be well prepared for = be ready for

准备好

31、on end

竖着的;连续不断的

32、compete with/against sb.与某人竞争

n.competition

competitor竞争者

adj.competitive

33、be tough with/on sb.对某人态度强硬

34、be based on

建立在……的基础上

adj.basic

n.basis

on the bisis of

由于

35、at one time

曾经一度

36、in one’s nature = by nature = in one’s blood

天生的in nature = in fact

本质上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篇2

本课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5 Music Reading板块, 授课时长为40 分钟, 是“桂林市名师培养工程基地研修”高中组学员展示课例之一。本课的指导教师为广西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英语教研员李陆桂教师和广西桂林中山中学特级教师李佩莲老师。

二、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五单元Music中的Reading部分。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音乐”“音乐类型”和“乐队”。而本课The band that wasn’t (并非乐队的乐队) 是单元的主篇课文。作者首先介绍了一支乐队形成的通常过程。然后, 笔锋一转, 描述了门基乐队 (The Monkees) 如何由“假乐队”逐步发展为“真乐队”的不寻常的成长历程。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学生将了解音乐尤其是乐队音乐的魅力和乐队的成名过程, 并从中归纳出乐队成功的要素。

本课理解的关键点在于门基乐队由“假”变“真”的过程。因此, 在热身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乐队 (许多学生分不清乐队和音乐组合) , 为理解课文做铺垫。在阅读环节中, 教师应让学生归纳出门基乐队和普通乐队不同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 进而理解门基乐队起初“不是”真乐队, 后来“发展成为”真乐队。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门基乐队成功的原因——善于抓住机会并竭尽全力去做好;相信自己, 奇迹就会出现等,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学习、交友等日常生活中如何借鉴门基乐队的成功心得。

(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处于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阶段, 兴趣对学习的影响力比较大。根据对借班授课班级教学进度的了解, 该班级并未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他们对这篇文章十分陌生。再加上本文所涉及的门基乐队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牌乐队, 对于学生来说太久远了, 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本节课必须从学生熟悉的当红乐队导入, 激活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引发其对乐队的兴趣, 进而关注门基乐队。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学生通过略读、 读等方式, 根据关键词找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理清文章的总体脉络及框架。

2. 通过细读, 了解门基乐队的特殊成长历程及其与普通乐队的区别, 归纳其成功的秘诀。

3. 了解不同乐队的音乐, 提升音乐素养。通过小组合作竞猜乐队名, 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细节的阅读能力。获取有效信息:什么是真正的乐队, 乐队的形成过程以及门基乐队的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深层次理解门基乐队如何由“假乐队”发展为“真乐队“”成功的乐队”的特殊成长历程, 领悟它的成功秘诀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四) 教学设计思路

1. 备课思维过程

在反复阅读分析文本之后, 授课教师着重思考了如下问题:阅读前的热身 (Warming up) 部分是否能作为阅读课的引入?阅读文本如何处理?本节阅读课可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

这篇阅读文章的中心是“乐队”, 这个话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应该很受欢迎, 他们都对时下的流行音乐及乐队了如指掌。但本文的主线是介绍“门基乐队”的成长历程。这个老牌乐队成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如果直接引入“门基乐队”这个话题, 学生一定会一片茫然, 教学效果势必不甚理想。本课例尝试在引入环节要有创新、有亮点, 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他们的热情。由于时间有限, 如何在短短一堂课内让学生掌握文章脉络, 了解“门基乐队”如何由“假”变“真”, 成为一支成功的乐队, 并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 也是本课需要突破的一点。

2. 教材内容的调整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定位, 依据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了如下调整: (1) 大胆删除本单元Warming up部分对于八大音乐形式的介绍和赏析, 此环节不仅耗时, 音乐材料过时, 不适用于“00 后”的学生, 且涉及音乐范围过大, 难以切入文章主题。 (2) 开发教材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出当前学生较熟悉的乐队及其音乐, 并通过技术剪辑合成了一首混合了10 段乐队音乐的MP3 音频文件, 以此精心设置任务:以小组竞猜的形式开展“混歌大家猜”。 (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 听歌快速在黑板上写出当前流行的乐队名)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以学生的视角去设计任务, 引出乐队话题。 (3) 改编、整合教材。把Comprehending部分的Part 2 概括每段大意改为连线题, 降低难度。此外, 对Part 3 的第二问进行深层次挖掘, 除讨论门基乐队成功的秘诀外, 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该乐队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7 mins)

1. Teacher introduces a student band from her school.

2. Ask students to think of two questions:Do you like the songs from the bands? Are you familiar with any famous bands in the world?

3. Students have a group competition—Guessing game. (Task 1)

(规则:全班分为A、B两大组, 现场播放一段混合了不同乐队的音乐。在音乐声停止前, 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快速在黑板上写出不同的乐队名, 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胜出。输的一组在这堂课结束时起立献唱一首英文歌。)

【设计意图】通过本土校园学生乐队的介绍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并进而追问学生是否喜爱乐队音乐及熟悉哪些世界知名乐队。再开展“混歌大家猜”的小竞赛, 彻底激活了学生对乐队音乐的兴奋与激情, 为接下来的乐队话题做足了铺垫。

Step 2:Pre-reading (3 mins)

1. T:What is a real band ? (教师给出专业的字典定义:A real band is a group of people playing esp instrument or a group of people playing popular music.)

2. T:—What makes up a band?

S:—It is made up of a lead singer, a guitarist, a bassist, a drummer and a keyboard player.

3.T:Have you ever heard about The Monkees?

S:Is it a real band?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专业的字典解释, 让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乐队有了正确的理解, 为阅读正文如何区别门基乐队与普通乐队埋下了伏笔。

Step 3:Reading (27 mins)

1. Predicting:What does it mean by “The band that wasn’t”?

2.Skimming (根据关键词找出段落大意并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阅读, 以预测、略读为手段, 大致了解文章的脉络, 理清思路。

3.Detailed reading

Task 2:How do most people form a band? (Para 2) (见表1)

Task 3:How was the Monkees formed and became a real band? (Para.3&4)

T:Which group can put the steps in the right order in the shortest time? (排序)

【设计意图】第二次阅读着重细节查找。教师通过图表填空、事件排序等形式给足时间让学生细读全文, 充分地了解文章的主线并提炼出核心信息。同时也为下面进行深层阅读做好了准备。

4.Time to think (Task 4:Discussion)

Q 2:In our daily life, how can we overcome (克服) the difficulty like the Monkees? (such as English learning or making friends)

There can be miracles (奇迹) when you believe (以齐唱玛丽亚·凯莉的一首歌When You Believe来解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比门基乐队如何由“假”变“真”, 设问让学生思考其成功的真谛, 引导学生从把握细节信息过渡到理解深层含义, 启发学生思维。接着第二问又把学生从书本转向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启发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要像门基乐队那样毫不畏惧, 用尽全力做好;相信自己, 奇迹就会出现。经过三次阅读,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发, 对文本的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Step 4:Homework (3 mins)

1.Compulsory (必做) assignment

Please finish the exercise 1, 2, 3 on page 36 after class.

2.Optional (选做) assignment

Learn to sing a song by the Monkees.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师的设计目的是将音乐与英语阅读有机结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与英语学习的乐趣, 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总地来说, 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以下3个方面做得较好:

1.教学环节的设计接地气, 贴近学生生活。如“热身”环节的混歌大家猜, 用竞赛机制来刺激学生踊跃上台答题, 且所选歌曲多为时下热门乐队所唱, 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

2.活用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极大, 若还是一成不变照搬教材,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 以原有教材为基础, 大胆地删减、改动或添加内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引入部分去掉了八大音乐形式介绍, 增加乐队的详细解释, 最后在讨论环节还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升华主题。

3.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 (1) 学科迁移法, 即把音乐运用到英语学习中; (2) 任务型教学法, 即以具体的4个任务来贯穿整节课的英语阅读。

然而, 这堂课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 学情分析不足, 导致课堂上“生生互动”不够自然、顺畅。笔者在某些环节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度出现了学生思考“卡壳”现象。其次, 教师的话语不够精炼, 一些指令性语言重复出现, 分散了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再次, 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或基础弱的学生, 没能成功调动起他们的答题积极性, 致使课堂气氛由开头的热闹转为冷清, 有效教学目的未能完全达成。

专家点评

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教学内容设计合理, 有机地把音乐与英语阅读结合起来, 激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亮点1:课文的引入新颖别致, 并巧妙地设置了竞赛制答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变传统的讲授式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亮点2: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容易与学生有共同话题。如课前播放的一段视频就是学生自组乐队演唱的歌曲, 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篇3

关键词:体育赛事 归纳 操练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抓住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从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读懂图表和说明书等,并提出了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关注、归纳、操练、综合运用四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课堂的具体操作过程

1.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出关于亚运会的问题:

A. When were the fir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B. How many countries have hosted Asian Games?

C. 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Asian Games be held?

D. Are there Winter Asian Games? When were la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E. How often are Asian Games held?

F. Did China ever host Asian Games? When and where?

通過这一步骤,学生关注到一些与描述运动赛事相关的词汇,并为最后的输出打下数据信息的基础。这一步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到本堂课即将探讨的话题。

2.利用表达的需求激活已有的知识

我对课文加以改编,将课文中的采访形式改编为一篇说明文,介绍奥运会并以七选五的形式呈献在学案上,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这一步骤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聚焦目标,温故学新

我请学生和自己的同桌交换手中的阅读材料,即让同桌阅读另一篇不同的材料,在各自阅读完交换材料后,两个人为一组,找出各个段落中在两篇阅读材料中都出现的词块。之所以找词块而不是单词,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对词的用法有更好的掌握。这一步骤训练了学生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归纳出了课堂输出所需的关键知识点。

4.联系感悟,内化扩展

我请学生结合学案上或者PPT上展示的归纳词汇,复述学案阅读,即通过归纳词汇,介绍学案上的奥运会。在一名学生复述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可以提示一些数据信息。教师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操练内化相关词汇,熟悉词汇的用法。由于时间关系,各个小组中只有一名学生复述了阅读材料,另一名学生仅仅是听,或者给同桌提示数据信息。这一步骤训练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操练课堂输出所需要的知识点。

5.整合知识、经验、见解,完成任务

学生应用归纳、复述中的词汇,结合板书中关于亚运会的信息,介绍亚运会。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时间受限,大部分学生不能在下课之前完成文章,从而导致展示的时候匆忙,也没有做评价。二是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练习,没有降低到学生所需要的程度,这些学生在翻译时仍然感觉无从下手。这一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通过综合训练输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本节课只能说部分达到预设目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钻研、改进。首先,在第一步中,提问关于广州亚运会知识的时候,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于这一话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描述亚运会。其次,在第二步请学生做七选五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首次接触这样的试题,由于所选五个句子都是各段的主题句,80%以上的学生基本能顺利完成任务。再次,在第三步骤,请学生总结归纳词块时,班级70%以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出归纳,这归功于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另约30%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稍差,没能顺利完成任务。在第四阶段学生复述各自材料的体育赛事时,由于时间有限,不是所有学生都完整地复述了整个赛事,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为最后一步打下基础,但还不全面。最后,在综合运用输出过程中,只有大约20%基础优秀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完成了任务,其余学生由于受时间限制,需要在课下时间完成任务。

三、收获与反思

1.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

本节课,我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最终能够有效地输出展示。

2.阅读课中生词的处理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生词,包括在阅读母语文章时也是这样,但这并不一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辨析出生词的含义。

3.阅读题中七选五如何挖空

本篇文章,我在七选五挖空的时候,挖的都是各段的主题句,这样针对高一的学生,降低了题型的难度,同时,让学生们对篇章、段落的结构一目了然。

4.如何让课堂有效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

当课堂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或者有较大差距的时候,教师通常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从而会削弱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分层次教学,尽量做到使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到。

教学是一门无穷无尽的科学。俗语说:“学无止境。”同样,教也“无止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质疑,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探究中进步,在进步中教学。

参考文献:

[1] 鲁春燕.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研),2011,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全翻译 篇4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绝不可能想到他送给俄罗斯人民的厚礼会有这样一段令人惊讶的历史。这件礼物就是琥珀屋,它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造这间房子用了好几吨的琥珀。选出来的琥珀色彩艳丽,呈现蜂蜜一样的黄褐色。琥珀屋的设计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别致的建筑式样。它也是用金银珠宝装饰起来的珍品,一批国家最优秀的艺术家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完成。

事实上,这个琥珀屋并不是作为礼物来建造的。它是为腓特烈一世的宫殿而设计(制作)的。然而,下一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这个琥珀屋的主人却决定不要它了。在1716年,他把琥珀屋送给了彼得大帝。作为回赠,沙皇送给他一队自己最好的士兵。这样,琥珀屋就成了沙皇在圣彼得堡冬宫的一部分。这间琥珀屋长约四米,被用作接待重要来宾的小型会客室。

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派人把琥珀屋搬到圣彼得堡郊外她避暑的宫殿中。她叫她的工匠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精细的装饰。1770年,这间琥珀屋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了。将近600支蜡烛照亮了这个房间,里面的镜子和图画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可悲的是,尽管琥珀屋被认为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迹之一,可是现在它却消失了。

1941年9月,纳粹德国的军队逼近圣彼得堡。这是在两国交战的时期。在纳粹分子到达夏宫之前,俄罗斯人只能把琥珀屋里的一些家具和小件艺术饰品搬走。可是琥珀屋本身却被一些纳粹分子偷偷地运走了。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10万个部件装进了27个木箱。毫无疑问,这些箱子后来被装上火车运往哥尼斯堡,当时德国在波罗的海边的一个城市。从那以后,琥珀屋的去处便成了一个谜。

近来,俄罗斯人和德国人已经在夏宫建起了一个新的琥珀屋。通过研究琥珀屋原来的照片,他们建造的新琥珀屋样子和旧的看起来非常像。2003年圣彼得堡人民就用它来庆祝该市建成300周年。

第二单元 奥林匹克运动会 一个采访

帕萨尼亚斯是2000年前的一位希腊作家,他在2007年3月18日作了一次魔幻旅行,来打听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情况。现在他正在采访一位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志愿者李燕。

帕:我叫帕萨尼亚斯。我生活在你们所说的“古希腊”,并且我曾经写过很久以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情况。现在我来到你们这个时代,想了解有关当代奥运会的情况,因为我知道2004年奥运会是在我的祖国举行的。我可以问你一些有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吗? 李:天哪!你真的来自那么久远的年代?当然,你可以问你想问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帕:你们的奥运会多久举办一次?

李:每四年一次。运动会主要有两种——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这两种运动会都是每四年举行一次。冬季奥运会总是在夏季奥运会的前两年举行。只有达到它们各自项目统一标准的运动员才会被接受参加奥运会。选手可以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帕:冬季奥运会?冬天,运动员怎么享受比赛啊?又怎么可能赛马呢? 李:噢,不!冬奥会并不包括跑步和骑马比赛。但有像滑冰和滑雪这类需要冰雪的比赛项目,所以才叫它冬季奥运会。跑步、游泳、划船和一些团体项目是在夏季运动会上进行。

帕:我明白了。之前你说邀请来的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你指的是希腊世界?我们希腊各个城市之间曾经为了赢得荣誉而彼此竞争。别的国家不能参加,奴隶和妇女也不能参加!

李:现在只要他们的运动员足够优秀,任何国家都能参赛。总共有250多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标准。妇女不仅允许参加比赛,而且她们还在体操、竞技和团体赛等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请等一下!所有那些项目,所有那些国家,甚至妇女也都参加!所有这些参赛的人住在哪里呢?

李:每届奥运会有一个特殊的村庄(奥运村)供参赛的人住,一个主要的接待大楼,好几个供比赛用的体育场,还有一个室内体育馆。

帕:那听起来要花很多钱吧。会有人想承办奥运会吗?

李: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想抓住这个机会。被选中不但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同时也享有极大的荣誉。国与国之间争取奥运会承办权的竞争就跟争夺奥运奖牌一样地激烈。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中国举办,你知道吗? 帕:是的,听说过!你一定很自豪。

李:当然。那么2012年的奥运会将在伦敦举行。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筹划。在伦敦的东部将建立新的奥运村和所有的运动场。当然还会设计新的奖牌„‥

帕:你刚才说奖牌是吗?就连橄榄枝花环也被取代了!天哪,你们也为奖金而竞赛吗?

李:不,不是的。其宗旨仍然是为了能够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掷得更远。你知道,奥运会的口号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帕:那是个好消息。太有趣了!占用了你的时间,非常感谢。

第三单元 电脑 我是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改变了很多。在1642年的法国,我是作为一个计算机器而开始的。虽然我很年轻我可以简化一些计算题。在我被Charles Babbage改造成分析机器之前我很慢的发展了接近两百年。之后我被一个操作员用带洞的卡调制成了可以合逻辑地思考并且比任何人都快地得出一些问题的答案。那是一个被成为技术改革的时候并且开始了我的人造智能。在1936年我真正的父亲Alan Turing写了一本关于我如何像普遍的机器一样去解决任何困难的数学问题的书。从那起,我在体积和智能方面快速的发展。在1940年我变得像一个房间一样大,并且我想知道我是否还能变得更大。然而,事实也在困扰着我的设计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制的更小。首先是个人电脑再到后来的手提电脑,在1970年我已经开始被用在办公室和家里。

这些变化只因为我记忆力的增强。开始记忆被存放于电子管里,然后是晶体管和后来更小的晶片。因此我改变了我的整个外型。随着我慢慢变老我也慢慢的变小。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记忆力发展的那么快,像头大象,我不会忘记任何我曾被告知的东西!而且我的记忆力变得如此的大以至于我都不敢相信!不过我总是自己那么孤单的站在那里,直到1960年他们通过网络给了我一个家庭关系。我能够通过万维网和其他的电脑分享我的知识。

从1970年起很多新的应用为我而被发明。我在交流,金融和贸易方面变得重要。我同样被放进遥控装置中被用来制造移动电话也帮助医学手术。我已经被放进太空火箭并被送去探测月亮和火星。即使如此,我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我现在充满快乐应为我成为了人类种族中的一个忠心的朋友和帮助者。

第四单元

保护野生动植物

Reading 戴茜是任何学会保护野生动物的

戴茜一直以来都渴望帮助那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一天她醒来,发现床边有一块飞毯。飞毯问:“你想去哪儿?”戴茜立刻回答道:“我想去看看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请带我到遥远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发现制作这件毛衣而提供毛绒的那种动物。”飞毯立刻开始起飞了,带她到了中国的西藏。在那里,戴茜看到一只藏羚羊面带忧郁的神色。它说:“为了取得我们肚皮底下的羊毛,我们正在被屠杀。我们的毛被用来像你一样的人们制作毛衣。因此,我们现在濒临灭绝了。”听了这话,戴茜哭了:“我很抱歉,我过去还不知道还有这回事儿。我不知道为了帮助你们正在采取什么措施。飞毯啊,请把我带到一个有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地方去,好吗?”

飞毯飞行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一转眼他们就来到了津巴布韦。戴茜转过身去,看到一头大象正望着她。大象问道:“你是来给我拍照的吗?”戴茜如释重负,突然笑了起来。“不要笑了,”大象说道,“我们过去是濒危动物,农民们总是惨无人道地捕杀我们。他们说,我们破坏了他们的农田,而旅游者的钱过去都流进了大型旅游公司。于是政府决定出面提供帮助。如果游客付给农民钱的话,他们允许游客来猎取一定数量的动物。如今农民高兴了,我们的数量也在增加。因此,为了拯救当地的野生动植物,他们也在做一些好事。”

戴茜笑道:“这可是个好消息。这体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不过,我还是想按照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建议来帮助你们。”飞毯再次升起,几乎一转眼他们就到了茂密的热带雨林。一只猴子一边擦着身体,一边望着他们。戴茜问它:“你在干什么呢?”它回答说:“我这样做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当我发现一种千足虫,便把它擦在身上。它含有一种强效的药物可以防止蚊虫叮咬。你们应该多加关注我们生活的热带雨林,并且懂得热带雨林的动物是如何在一起生活的,没有雨林,就没有动物,也就没有药物了。”

戴茜很惊讶.“飞毯,请带我回家去,我可以告诉世界自然基金会,我们可以开始生产这种新药。猴子,请跟我回去帮忙吧。”猴子同意了,毯子飞回了家。当他们着地时,一切就开始消失了。两分钟后,什么都没了——猴子也没了。这样,戴茜就不能制造新药了。但是,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经历呀!她学了那么多东西!而且,还有世界自然基金会呢。。。

第五单元 并非乐队的乐队

你曾经想过要成为一个乐队里有名的歌手或音乐家吗?你是否曾梦想过在音乐会上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唱,观众欣赏你的歌唱为你鼓掌吗?你唱卡拉OK时是否假装自己就是像宋祖英或刘欢一样著名的歌星吗?说实在的,很多人把名和利看得很重。那么,人们又是怎样一起组成乐队的呢?

许多音乐家聚在一起组成乐队,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作曲,演奏自己的音乐。他们开始可能是一组中学生,在某个人家里排练音乐是成名的第一步。有时他们可能在街上或地铁里为过路人演奏,这样他们可以为自己或自己要买的乐器多挣一些钱。后来,他们可能在酒吧或者俱乐部里演出,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现金。当然,他们希望在录音棚里录音,然后卖掉上百万张碟,从而成为百万富翁。

然而,也有一个用不同方式组建起来的乐队。这支乐队叫“门基乐队”,它开始时是以电视节目表演的形式出现的。组成乐队的音乐人演奏音乐,还彼此打趣都笑。这些玩笑和音乐大多都在模仿“甲壳虫”乐队。电视制作人原计划想寻找四位会唱又会表演的乐手。他们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想招摇滚乐手,但他们只招到一个满意的。乐队的其他三人只能用演员来代替。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篇5

Unit1 Cultural Relics 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一、Pre-reading(4min.)What do you think amber can be made into?(necklace, ring, barrette, bracelet, perfume bottle, etc.)Can you imagine a room made of amber?

二、Learning aims

1.Help students learn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ntent of the reading passage.2.To learn about some detail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三、Reading 1.Fast reading 1)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5min.)It tells us the strang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a cultural relicof two countries: Russia and Germany.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4min.)Para1.The amber room and its design Para2-3.Th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Para4.The missing of the amber room Para5.The rebuilding of the amber room 2)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characters, years and places in the passage.(clues 线索)(3min.) characters: Frederick I, Peter the Great, Frederick William I, Catherine II.Background information: Frederick I: the first king of Prussia.Frederick William I: the next king of Prussia.Peter the Great : the Czar of Russia.Catherine II: the female Czar of Russia. years: 1716, 1770, 1941, 2003. places: Prussia, Russia, Germany.2.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1)What did these four characters do to the amber room? 2)What happened in these four years(1716;1770;1941;2003)Para1.(3min.) What was the amber room made of? Several tons of amber was were used to make it.It was also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How many years did the artists take to make the amber room? It took about ten years.an introduction of the Amber RoomColourDesignHow long wasit built?Yellow-brownOf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10years for a team of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The best and biggest work of amber art ever made.(有史以来所制作的最大最好的琥珀艺术作品)

Para2.(5min.) For what reason was the amber room first designed?

It was first designed for the palace of Frederick I. What did Peter the Great give in return?

A troop of his best soldiers. What was the amber room used for when it belonged to Peter the Great?

It served as 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Q2: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in 1716?Frederick William I(the king ofPrussia)togave to as a gift of friendshipPeter the Great(the in returnCzar)Sent hima troop ofhis best soldiers1.his winter palacein St Petersburg2.a small reception hallfor important visitors.servedas Para3.(2min.) What did Catherine II use the amber room for?

She spent her summers in the amber room. What could you see in the amber room after it was completed?

Almost six hundred candles lit the room, and its mirrors and pictures shone like gold.Para.4:the missing of the Amber RoomTime :1941.9Event: at warRussia(the Russians)Nazi Germany(the Nazis)were only able toremovefurniture and small art objects.the Amber Roomstole.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wasa mystery.the Nazis arrivedsent it to Konigsberg.(5min  True or False(T)Germany and Russia were at war in 1941.(F)All things in the Amber Room were stolen.(T)The Nazis stole the Amber Room within two days.Para5.(3min.) Who have built a new amber room? 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How old is St.Petersburg now? 312 years old now.四、Post-reading Summing up 1.Characteristics: in the order of time;the past tense.(2min.)2.The clues of the story.(3min.)

五、Homework(1min.)1.Retell the story and write it in your exercise book.Clue: built→gave to sb.As a gift→added more details→stolen→lost→rebuilt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篇6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2)解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3)阐明简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对于这两大内容我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我们已经学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卵双胞胎、三胞胎,他们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个卵细胞和多个精子结合而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受精作用

1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二)、学习新知(观看课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受精作用的场所?

2、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

3、精子转运的途径?

思考:结婚多年的夫妇不能生育,经医生检查,女性双侧输卵管堵塞,你能分析一下他们不孕的原因吗?如果你是医生,应如何治疗?

以上问题通过观看课件、阅读教材、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和途径,精子在转运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明白生命诞生的曲折过程。

4、受精作用包括哪几个阶段?

5、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目有何变化?一个卵细胞能和多个精子结合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明白生命产生的独特性和曲折性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联系减数分裂,引导学生总结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反思:本节课基本上是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能够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篇7

一、开门见山, 将历史假设引入课堂

历史假设可以是正面假设, 也可以采用反面假设, 关键是必须找准问题假设的切入点。切入点的确立必须考虑:一是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 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研读历史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是话题能切中教学中心, 能有效贯通整个课堂的学习。在提出假设时,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谈生活、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精心布景, 既丰富了课堂的血肉, 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例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教学中, 教师直截了当提出“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胜利吗?”的话题, 及时补充相关情节, 衬托问题情景, 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话题的兴趣, 为后面的研读与探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下面是课堂实施的过程:

师: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话题“改革开放是否资本主义的胜利”。这个话题的起因有一段故事, 故事跟一节课有关。两年前, 我们从珠海一中学习回来, 途经中山罗三妹山时, 沿着邓小平同志当年攀登的足迹走了一圈。回来后, 我把这一段旅程编辑成短片, 播放给学生们看。放完后, 我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不走回头路”中的路是什么?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生回答。

师:第二个问题是: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路上留下了哪些坚实的足迹?“不走回头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这个问题是下节课大家要探讨的问题, 在这里, 我们就不展开了。我想说的是:当时在讨论这些问题时, 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 冷冷地说了一句“改革开放就是资本主义的胜利”。我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说:“因为改革开放只不过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救中国落后的病。”我一直很后悔当时没有组织大家和他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所以, 希望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弥补当年的遗憾。

二、拓充材料, 指导学生研读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历史假设不是目的, 是手段, 教师要借助于假设的论题, 诱导学生充满热情地主动学习历史。所以, 在提出历史假设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研读历史文本, 课堂教学中的历史文本, 主要包括教材和教师补充的各项史料。在研读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 提出“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胜利”的论题后, 无论是证实或证伪, 都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支撑论点的论据是否充分;二论证是否严密。论据的举证, 必须借助于更多丰富的历史学习。这就要需要教师补充史料, 丰富学生文本研读, 并通过问题设置, 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下面是本课教师补充的史料与设置的问题:

病症问题———改革开放的背景:

材料:“国家这么大, 这么穷, 不努力发展生产, 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 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 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问题:

1. 用两个词来概括文革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

2. 为了改变落后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什么决策?

用药问题 (1) ———改革:

材料一: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 经营管理过于集中, 排斥市场机制, 农民缺少自主权……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材料二:在中国, 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大包干, 小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由于国有企业还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 职责不清……干好干坏一个样。———以上材料摘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回答问题:

1.改革为何从农村开始?

2.农村改革采用了什么形式?这一形式为什么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 国有企业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用药问题 (2) ———开放:

材料一: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摘自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

材料二: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 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外开放, 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问题:

1.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并说明对外开放的原因。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开放从沿海到内地, 就像一幅画卷慢慢打开, 研读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内容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的地位和意义, 教师通过视频播放,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改革开放的变化。

这一环节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补充材料要有针对性, 也要兼顾趣味性;同时, 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 由感性到理性, 由表到里”,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和创造。”[1]

三、整合知识, 诠释验证历史假设

历史文本研读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将本课知识进行梳理, 形成相应的历史知识树或知识链, 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将历史知识系统化以后, 再引导学生把视角转移到课前的历史假设上, 对历史假设的论据与论证进行新的剖析与归纳, 以诠释或验证课前的历史假设。

例如, 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 在文本研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到历史假设中来:

师:改革开放30年, 中国人民越来越富裕了, 国家也越来越强大了。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生:是。

师:为什么是?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幼稚, 不错, 我也觉得非常幼稚。但就是这个幼稚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有人问,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有人问;现在铁道部撤销, 成立铁路总公司, 依然有人在追问。关键是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里我引用两句话。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江泽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他们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来做出肯定的判断。李克强总理说, 改革开放是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红利, 所以我们必须明确, 无论是改革与开放, 都是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进行的, 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本质所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上面这几个内容, 最后我想回到课前的问题, 请同学们用今天的所学, 结合你平时积累, 写一段话作回应。

生汇报与交流。

师:关于论据, 中国改革开放用资本主义的药救中国落后的病, 既对又不对。对的是我们的确有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某些合理的东西;不对的是很多东西本身不存在阶级性, 资本主义可以利用, 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关于论证:利用资本主义救中国落后的病, 不能论证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因为, 这里忽视了一个前提———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如果要把结论修改一下, 大家认为要如何修改?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观点有同学们的道理, 我的观点是:改革开放是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新的假设, 将历史探究引向深入

从提出假设, 到文本研习, 再到运用课堂学习成果验证假设, 课堂学习环节是一环扣一环, 就像语文中的议论文, 结构完整, 论证严密。在这一环接一环的历史学习与举证过程中, 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发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但是,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 一堂课40min的学习是非常局限的。这就需要教师从本课学习中提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假设, 引导学生把历史学习与历史思维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学习与探究中去。

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结束时,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几本关于改革开放方面的文献 (例如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柳建辉《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史》) , 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探讨新的话题:“有人说改革开放类似晚清的中体西用, 你认为呢?”从而有效地把历史学习与探究的空间向课后延伸, 变有限的课堂学习为无限的课外探究。

摘要:近代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历史教学中, 教师借助历史问题, 形成历史假设, 引导学生在研读历史文本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 并对论题进行诠释或验证, 从而使历史学习与认识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这种以历史假设切入的新的教学实践,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克服传统的满堂灌,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历史假设,创新教育,切入点

参考文献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短语 篇8

1.[教材原句]While walking the dog,you were careless and it got loose and was hit by a car.在遛狗的时候,你不小心松了手,结果狗被一辆汽车撞了。

[点拨] while walking the dog 为状语从句的省略句式。

[仿写] 爬山时,我们享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和美丽的风景。

______,we enjoyed the warm sunshine and a beautiful view.

Key:While climbing the hill

2.[教材原句]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 nearl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她与家人躲藏了将近二十五个月之后才被发现。

[点拨] befor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意为“在……之后才”。

[仿写] 将近一天之后,他才意识到他的错误并向他的朋友彼得道歉。

he realized his mistakes and apologized to his friend Peter.

Key:It was nearly a day before

3.[教材原句]...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这是我这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点拨] It/This/That is the first time that...(现在完成时)……第一次做某事;It/This/Tha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过去完成时)……第一次做某事。

[仿写] 南京青奥会于2014年8月28日结束,这是南京第一次举办如此重要的体育赛事。

The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came to an end on Aug.28,2014.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

Key:Nanjing had held such an important sports event

4.[教材原句]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即使他们所讲的英语不尽相同,也可以相互理解。

[点拨] even if意为“即使;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仿写] 李教授总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尽管有时候他们的观点听起来不那么靠谱。

Professor Li always allows his student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in class, sometimes.

Key:even if their opinions are not sound

5.[教材原句]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英语不是。

[点拨] more...than...意为“比……更;与其说……不如说……”,在此结构中,肯定的是more后面的内容,而否定的是than后面的内容。

[仿写] 他们没有回家,与其说我担心倒不如说我生气。

when they didnt come home.

Key:I was more angry than worried

6.[教材原句] Believe it or not,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andard English.

信不信由你,世界上没有什么标准英语。

[点拨] 句中“no such+单数名词”意为“没有这样的……”,其中单数名词前不可再加冠词,相当于“not such a/an+单数名词”。

【知识拓展】

(1)such+a(n)+adj.+单数名词adj.+复数名词adj.+不可数名词+that结果状语从句

(2)such...as...像……这样的……,as在句中引导定语从句

[仿写] 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Everything comes with a price; there is in the world.

Key: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7.[教材原句]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 the trip properly.

虽然她对去某些地方的最佳路线并不清楚,她却坚持要自己把这次旅行安排得尽善尽美。

[点拨] insist that...(should) do sth.“坚持主张/要求……”。

[仿写] 政府坚持要制订计划帮助失业的人。

The government insisted that plans to help people out of work.

Key:(should) be made

8.[教材原句] When I told her the air would be hard to breathe and it would be very cold,she said it would be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当我告诉她那里空气稀薄,呼吸会困难而且天气很冷时,她却说这将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点拨] the air would be hard to breathe 是“主语+be+adj.+不定式”结构。不定式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仿写] 依许多人看来,那个公司虽然相对来说较小,但是很容易打交道。

In many peoples opinion,that company,though relatively small,is pleasant .

Key:to deal with

9.[教材原句] We can hardly wait to see them!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他们!

[点拨] can hardly wait to do sth./for sth.=cannot wait to do sth./for sth.“迫不及待地要做某事;急切地做某事”。

[仿写] 我迫不及待地告诉玛丽她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好消息。

I Mary the good news that she has been admitted to Peking University.

Key:can hardly wait to tell/cant wait to tell

10.[教材原句]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仿佛到了世界末日!

[点拨] as if “好像”。后常接表语从句或方式状语从句,若表示非真实情况常用虚拟语气。

[仿写] 这个讲故事的人以一种生动的方式给我们讲故事,好像他亲身经历过的一样。

The storyteller was telling us a story in a vivid way .

Key:as if he had experienced it himself

11.[教材原句] Thousands of families were killed and many children were left without parents.成千上万个家庭遇难,许多孩子变成了孤儿。

[点拨] leave作使役动词,意为“使……处于某种状态”。

[仿写] 他的房子着火了,因为他出去后厨房炉灶还在烧。

His house caught fire,because he went out but in the kitchen.

Key:left the stove burning

12.[教材原句] All hope was not lost.不是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点拨] 本句为部分否定的句型。All...not...=Not all...“并不是所有的……都……”。

【知识拓展】

英语中的all,both,each,every,everybody,everything,completely,always,whole,wholly,entirely,altogether等具有总括意义的代词、形容词和副词与否定词not连用,无论not 位置如何,均构成部分否定,表示“并非都”的意思

[仿写]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严格要求他们。

students the school rules,so as a teacher,we should be strict with them.

Key:All ,dont obey

13.[教材原句] However,this was a time when one had got to have a passbook to live in Johannesburg.可是,那个时候你要想住在约翰内斯堡就非得要有身份证不可。

[点拨] This/That is/was a time when...“这是/那是一个……的时期”。

[仿写] 那段时期我与老板相处得不好。

I didnt get along well with the boss.

Key:That was a time when

14.[教材原句]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决定用暴力反抗暴力。

[点拨] only修饰状语放在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仿写] 我11点的时候接到了他妈妈的电话,那时我才知道他昨天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受了重伤。

I received his mothers telephone call at eleven and only then that he was badly hurt in a traffic accident yesterday.

Key:did I know

15.[教材原句] I felt bad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to a group.

第一次给旅行团作讲解时,我的心情很不好。

[点拨]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仿写] 我第一次在会议厅演讲时非常紧张。

I was very nervous in the meeting hall.

上一篇: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下一篇:【在线】17春北航《教育统计与测量》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