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作文

2024-08-08

高考议论文作文(精选11篇)

高考议论文作文 篇1

关于高考作文的结构完整,《考纲》列出了如下几点要求:文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调理清晰,段落安排得当。所谓形体完整的美感,是指文章以完美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框架,使审美对象在整体的自然和谐中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就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来说,它的形体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主体顺序的安排、过渡和照应等方面都显示出美来,能使阅卷者得到完美的享受。反之,开头平淡,层次紊乱,结尾无奇。即使你立意很新,才识很厚,情感很真,也不能为阅卷人接受。众所周知,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之所以能迷倒一大片,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之所以令人倾倒,其实说到底,她的效应并不在于情节曲折,而在于导演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

由此可见,安排好文章的形体结构,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应如何安排好自己文章的形体,使阅卷者产生“形怡之”的魅力效应呢?

一、雕饰凤头,打好第一枪

但凡做任何事情,开头往往给人的印象最深。俗话说“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头好一半文”。因为开头记忆最清楚、印象深刻。宋代欧阳修说:“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泻长川。”意思是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文章开头落笔之处,如果这个地方像石破天惊,那么全篇文章就会像高崖泻水,汹涌澎湃。正因为如此,每位考生要想自己的文章给人以美感,就必须雕饰好“凤头”,在开头处就打好第一枪。

下面通过历年满分作文的“凤头”进行分析和说明,介绍一些实用技法。

第一招: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高考作文开头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如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的开头: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此开头运用排比,写出老舍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点明这就是“老北京的符号”,既点了题,又增添了文采。

第二招:悬念导入,吸引读者

高考作文书写前,不妨用3-5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卷人的好奇心理,吸引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如20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的开头: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文章开头就设计了一个悬念:妈妈说“我”是天使,但“我”为什么认为不是?于是阅卷人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为什么认为不是?谁是?为什么是?这样一来,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阅卷人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阅卷人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

第三招:引用开头,突出主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江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的开头:“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引用韩愈的一句诗,本文分析了韩愈一句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突出了“自然之韵”、距离之美和行为之美。该篇开头引用的诗词名句,在为读者展示中华诗词文化的浩瀚精深、优美奇瑰的风景的同时,也昭示了文章的主题。

采用怎样的文章开头,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来定。总原则是用上好的开篇,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材料更新颖,语言更生动,能给人以“解渴的蜜橘”,起到“先发制人”之功。

二、修饰豹尾,“撞响”警钟

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功效,那么好的结尾更有“后发制人”之威。好的结尾往往能能给人长时间的记忆。同时,结尾往往是文章内容升华之处,一些警示良言也集中于此。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美的享受。特别是对于考场作文而言,一个美妙的结尾使阅卷教师在临打分之前获得了审美快感,似听如来佛法,观音点化,幡然大悟,如听大河之歌,心潮澎湃。这样阅卷人定会“龙颜大悦”,打出较高分数。

下面通过历年满分作文的“豹尾”进行分析和说明,介绍一些实用技法。

第一招:首尾照应,篇末点题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即先在开头提出中心,开篇点题,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这种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夸父追日》开头为:“我是夸父。我在追赶太阳。”结尾如此:“追赶,就是生命的体现。”可以说首尾遥相呼应,天衣无缝,文章显得很完美。

第二招:发出号召,直接抒情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可在文章结尾处真挚地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迫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如安徽一位考生《珍惜所拥有的梦想》的结尾:有了梦想还得志存高远,因为梦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就。年轻的朋友们,请珍惜你所拥有的梦想吧,用自己不懈奋斗的青春,让梦想在我们的生命中开出灿烂的花朵!这个结尾该考生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心的真情呼唤,表现自己对拥有梦想的珍惜之情。

第三招:言尽意深,引发思考

一篇好文章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如山东莱西一位考生《那脚印,那亲情……》的结尾:昏暗的路灯下,雪还在飞舞着。我呆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这脚印,与其说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说烙在我的心坎上。这一行脚印,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父亲的背影也愈来愈小……这个结尾中,该考生运用细致的描写,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对亲情思考的具体性与独特性。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在考场上也大不可必因讲开头、结尾而老是在纸上画来画去,这样会既耽误时间,又扰乱思路,结果无所适从。因此,成绩虽在考场,而功夫存在于考生的“试外之功”。

三、撑起“猪肚”,排好“花花肠”

古人将文章的主体比作“猪肚”是由于它容量大,内容丰富,原来许多想干的人、事、理都被考生纳到此处,来共同表现主题,体现情感。这些“花花肠”,如果安排不妥,必然影响到文章质量。

古人讲究文法,即“言有物,言有序”要求不仅要有丰富,具体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合理的顺序安排。不要是山泉出谷,七环八折,也不要是江河决堤,卷起千堆雪,但人与物,事与理都必须有必然联系,是文章上下一体,前后贯通,气势浩荡,起伏有致。分析有些同学的失败之作,他们之所以给人造成支离破碎,不知所云的感觉,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注意层与层,段与段,事与理,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缺少必要的过渡和照应。在“中学生能否看电视”的话题中,有考生这样写:第一段引出论争话题,第二段提出全文论点:有节制地看电视,第三段他这样写:生活中往往是这样,带有两面性,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弊的一面。举例说一下,建三峡大坝,利用水能发电,对经济发展有利,而另一面又对生态环境隐藏水患埋下阴影从这里我们可知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但不要因为有一些弊端就完全否认了有利一面。接着第四节又写道:“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应该去弊取利,发挥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因应某人的一次过失,从而否认了他的一切”。第五段写到盐城水污染事件。

这篇文章选材很好,材料的分析不错,可谓内容丰富,但阅卷人仍打为三类卷,其原因就在于三、四、五段严重脱节,且与一二段话题论点似是而非,没有过渡性语句,没有必要照应,各自为政互不粘连,缺乏必要的缀合,呈现跳跃状态。

由此可见,过渡照应是材料的粘合剂,是段层结合的桥梁。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讫,都要安排过渡。在考场作文中,一般常用的过渡形式是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做到自然、鲜明、精巧,使结构浑然一体。

总之,考场作文的“猪肚”即主体部分,在应试作文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它需要有充足的材料和丰富的内容来支撑,然而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也决不是文章的附着物,只有将它们制作设计得好,才能显示出意旨,连接住材料,衔接住段层,使文章形体结构完美统一,使阅卷人在完美的显示中产生心旷神怡的魅力效应。

张晓军

[浅议高考作文如何形怡之]

高考议论文作文 篇2

1. 学校要成立体育高考领导小组, 健全组织才能加强管理。

要把体育训练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学校对体育高考工作要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 制定高考奖励方案, 要充分考虑体育高考成绩, 这样学校高考体育才能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出好成绩。

近年来, 许多学校在领导的重视下, 对体育考生实行集中管理, 系统训练, 重点辅导,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体育高考备考工作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2. 一是体育备考要抓得早。

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形成不是短期能形成的, 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积累过程。体育高考备考工作应及早抓, 从高一开始就确定三年的学习计划和训练计划, 对考生进行集中管理、系统训练和重点辅导, 常抓不懈, 这是取得体育高考好成绩的前提和保障。因为这样有利于考生明确自己的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和体育运动水平。如从高一招生时, 就有意识地招收一些体育特长生, 又动员了一批身体素质好、爱好体育运动而文化课成绩一般的考生参加体育高考训练, 成立体育特长班, 配备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使学生及早进入体育高考备考状态。

二是抓好文化课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普通高考对体育考生是双重要求, 文化课和体育科成绩都要上线。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 而往往有些体育考生在这两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要考出好成绩, 就必须双管齐下, 文化课和体育科的学习都要互相兼顾。

体育备考贯穿于高中三年, 只不过高三在专业训练上更强化一些, 一二年级的专业训练既是注重打好身体各方面的基础的阶段, 更是扎实学好文化基础课程的阶段, 对文化学习应更侧重一些, 而在高三备考阶段, 特别是专业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 文化学习应让位于专业训练。专业考试后的两月要全心集中学习文化课, 不要考虑体育成绩的如何。无论体育教师或文化课的教师都应该形成共识, 大家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互相兼顾, 根据学生的实际, 有所侧重, 整体推进, 有序地进行体育高考备考工作, 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3. 体育高考学生要充分体现主观能动性。

即训练自觉性。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为谁训练, 怎样练。练了之后干什么, 明白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了学生的目标。从教学角度上讲, 学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教练怎样教, 始终不能代替学生, 只有确定了学生练的目的, 训练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 学校要自己根据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师资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 制定各自的体育高考工作目标, 明确努力方向。

其次, 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测验、身体条件、个人潜力和个人兴趣等制定出合理的奋斗目标。制定出的目标要比平时成绩稍高一些, 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达到, 始终让学生充满信心。制定目标不要太盲目, 制定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建议教师可给学生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去实现, 最终完成总体目标。

第三, 考生自己要给自己合理定位。要想考取理想的大学, 每位学生对自己必须有一个合理定位, 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 学生了解自己体育特长项目, 了解自己的文化课的基础和体育基础, 预见通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可能达到的水平, 及早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如体育专项、文化课成绩均不突出的考生, 应考虑选择普通高考体育类;体育专项突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考生, 应考虑选择运动训练类;体育专项突出、文化课成绩较好的考生, 应考虑选择普通体育尖子加试类等。

浅议日本高考制度 篇3

[摘 要] 日本高考包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考试和大学自主组织的个别学力检查两部分,二者成绩按照不同比重计入总分。除此之外,日本大学还为外国留学生、归国者子女等举办特别考试,也安排少量推荐入学名额。日本高考既保证了全国要求的统一性,也维护了大学招生的自主性,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个别学力检查 前期日程 后期日程

近年来,中国高考改革成为各路专家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自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步以来,邻国日本就对我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而了解日本现行高考制度会对我们有所启发。目前,日本拥有746所大学,其中国立大学87所,公立大学76所,私立大学583所[1]。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入学考试是统一的,私立大学则自己组织入学考试。由于日本私立大学的社会声望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入学考试也存在很大差异,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只将关注点投注于日本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

日本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入学考试包括文部科学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考试(简称全国考试)、各大学自主组织的前期日程或后期日程(即个别学力检查)。录取依据是两次考试的成绩综合分,即全国考试和高校自主考试各科成绩按照不同配点(权重)加起来的总分。日本并没有对全国考试和大学自主考试的各科成绩在总分中的比重进行全国统一规定,各大学及院系可以自由确定,部分院系把全国考试成绩按照综合分的30%计入总分,高校自主考试的成绩按照70%计入总分;也有各占50%的案例。

此外,国立或公立大学还为海外归国子女、二战后中国抚养者后代、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外国留学生及社会人安排特别考试(代表日本参加过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高中生也可以通过特别考试入学),同时也接受少数推荐入学的考生(大阪大学2010年招收3 240名新生,接受推荐生21名)[2]。推荐生通常要接受面试,要求考生必须成绩优秀且对所报考专业相关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负责推荐的高中校长必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通常要求推荐考生参加全国考试,大学自主组织的个别学力检查则可能免考。

一、全国考试

日本高中和中国相似,都是高二开始文理分科。文科生的外国语要求比理科生高出很多,理科生的数学要求则比文科生高出很多。按照文部科学省的要求,所有高中都开设类似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日本全国性高考由文部科学省下属机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负责组织,于每年元月中旬开考,时间为2天。采用全国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的大学包括所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以及部分私立大学,各大学利用该考试主要是判定考生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学力水准。

日本全国考试科目由6个教科(学科)构成:外国语、日本语、数学、理科、公民、地理历史,每个教科又有很多科目,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都是1个小时,考试题型全部是标准化选择题。外国语包括英语、汉语、法语、韩语、德语,考生可以任选1种。日本语包括日本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再细分为现代文学I和现代文学II,古典文学再细分为古典文学I和古典文学II,各大学可以根据需要从其中选择1~2个选项。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要考现代文学,但是理科生的现代文学课堂教学时间比文科生少,考试内容也较浅。因为通常并不要求理科生考古典文学,对此理科生学得更少。数学有数学A、数学B、数学C、数学I、数学II、数学III等6个选项,各大学可以根据需要从中选择1~2个选项。理科包含化学、生物、物理、地学4个选项,各大学可以根据需要从中选择1~2个选项。在高一,所有学生要求一样,高二和高三理科生则要从理科4个选项中选修2门,而文科生只需要选修1门。地理历史包括日本史、世界史、地理等选项,日本史分为日本史A和日本史B两部分,世界史分为世界史A和世界史B两部分,地理又分为地理A和地理B两部分,B的难度更大,范围更广,各大学可以根据需要从中选择1~2个选项。在高一,所有学生要求一样,高二和高三文科生则要从以上6个选项中选修2门,而理科生只需选修1门。公民包括现代社会、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等选项,各大学可以根据需要从中选择1~2个选项。

日本各大学或大学各学部(院系)可以根据大学或学部(院系)的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自由选择让考生参加几个教科(学科)的考试,每个教科(学科)的考试科目也可以有不同选择。但日本大学对于考试科目的选择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五花八门,尤其是对于相同或类似专业的考试,各大学的要求和选择其实大体一样,而且某一所大学历年的选考科目也大体相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例如,报考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工学部考生,参加的入学考试科目几乎一样,其中大阪大学工学部的选考科目数年来几乎保持不变。例如,大阪大学文学部选择的教科(学科)及科目是:日本语,地理历史(从世界历史B、日本历史B、地理B中选1),公民(从现代社会、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中选1),理科(从物理I、化学I、生物I、地学I中选1),数学(从数学I和数学A中选1,且从数学II和数学B中选1),外国语(从英语、德语、法语、汉语和韩语中选1),其他院系要求的考试科目和文学部差异不大[3]。在日本,高考生需要考试的科目并不一样,最多7门,最少3门。与我国类似,关于类似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不同水平的日本高校并不一样。

二、大学自主考试

日本考生除了参加全国考试,还要参加大学自主组织的考试(即个别学力检查),这包括笔试科目、实践技能检查、面试、小论文写作、外语听力等。自主考试分为前期日程和后期日程两种类型,前期日程通常在每年2月底进行,后期日程通常在每年3月中旬进行。

参加大学前期日程的考生根据平时考试成绩、家长和教师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并参加该大学的前期日程。各大学自主组织的前期日程题型主要是问答题或论述题,各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120分钟(数学和理科150分钟的情况也有),部分大学及部分院系还会组织面试。前期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招生人数的一定倍数确定考试资格,第二阶段安排考试。考生参加各大学自主组织的前期日程时,并不知道自己全国考试的成绩,各大学对考生参加前期日程几乎不加限制,只有竞争性很强的极少数名校会根据全国考试成绩对参考人数有所限制。对于竞争激烈的大学或院系,不是所有志愿报考的考生都有资格参加前期日程,通常前期日程会按照招生人数的三四倍确定参考人数,依据是全国考试的成绩排序,另外一般会在前期日程的前半个月通知考生是否有资格报考。也有院系的前期日程不限定参考人数,报考考生都有资格参加考试。前期日程结束后,考生在半个月内就会接到考试结果通知。部分院系只安排前期日程,不安排后期日程。

与全国考试不同,前期日程因院系不同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大阪大学文学部的前期日程笔试科目是:日本语(综合考试或日本语表现I,考察考生现代日本语、古文和汉文的运用能力),地理历史(从世界历史B、日本历史B、地理B中选1),数学(数学I、数学II、数学A、数学B),外国语(从英语I、英语II、德语、法语中选1);工学部的笔试科目是:数学(数学A、数学B、数学C、数学I、数学II、数学III),理科(从物理I和物理II中选1,且从化学I、化学II、生物I、生物II中选1),外国语(从英语I、英语II、德语、法语中选1,侧重写作和阅读),两个院系的前期日程笔试明显不同。[4]

如果考生参加前期日程后没有被第一志愿大学录取,可以参加其他大学安排的后期日程。几乎所有大学都会安排后期日程,为那些在前期日程中落选的考生提供第二次报考机会。后期日程也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审查报考资格,通常按照招生人数的4~10倍确定报考人数;第二阶段安排考试。更多院系的后期日程不限定参考人数,报考考生都有资格参加考试。部分院系除了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外,也招收少数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但通常只允许他们参加后期日程,如大阪大学医学部看护学专业。通常后期日程安排的招生人数比前期日程少很多,因此后期日程的竞争要比前期日程更加激烈。例如,2009年大阪大学的前期日程和后期日程分别于2月25日、3月12日举行,前期日程有7 201人报考,报考人数是招生人数的2.8倍;后期日程有6 508人报考,报考人数是招生人数的9.8倍[5] 。和前期日程一样,后期日程题型也是问答题或论述题。另外,更多院校或院系的后期日程会安排面试并要求小论文写作,这与前期日程有所不同。其中,面试重点考察考生报考动机、意愿和目的,以及对于所考专业的积极性和适应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发言内容的逻辑性,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和合作性等;而小论文写作考试时间通常为150分钟~180分钟(也有120分钟的情况),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所考专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适应性。

除了考试教科和科目外,决定考生是否能够被录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配点,即所考科目得分在总分中的比重,不同院系各科配点是不同的。以大阪大学工学部为例,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各考试科目的配点是:日本语125分,地理历史或公民75分,理科50分,数学50分,外国语50分,计350分;前期日程科目配点是:理科250分,数学250分,外国语150分,计650分,两项合计总分1 000分[6]。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外国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二者按照一定配点合计为外国语总分(一般为200点),不同院系对于笔试和听力的配点也不一样,例如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部笔试150点,听力50点;医学部笔试180点,听力20点(此处的点和上文的分不同,外国语200点可以再折合50分或150分)。[7]

三、报考专业选择

从高一开始,日本高中每学期末都会安排家长、学生和班主任共同讨论学生将来选择的专业方向。班主任通常会告诫学生应放宽专业选择,不要过早地把自己限制在很窄的某个学科具体方向。每年暑假,日本大学都会举办开放周,高中生和家长们可以到他们理想的大学参加院系说明会,免费领取相关院系介绍和入学考试等相关材料,试听院系名师授课,考察大学或院系教学科研设施,咨询院校学生的毕业去向等。通过3年的反复思考和认真选择,考生在高考之前就已经非常明确该选择什么专业,很少有进入高校后要求改变专业的。如果进入大学后希望改变专业,机会也有,但要通过关于转院系的专门考试,难度比较大。学生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如果需要攻读其他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只要通过入学考试也是完全可以的,在这点上日本和中国情况一样。

四、简评

日本的高考制度具有较大灵活性,既重视全国要求的统一性,也保证大学招生的自主性。日本大学通过安排前期日程和后期日程,确定全国考试和自主考试的配点,分配前期日程和后期日程的录取名额等途径,维护大学自主招生的权力和自由。作为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更多地代表政府权威或社会力量,对全国考生进行统一考试,从大学外部对入学考试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干预,保证了全国要求的统一性。

日本大学自主组织的后期日程为落榜生提供了第二次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优秀考生因挤独木桥而错失良机的遗憾,也为大学选择优秀人才增加了灵活性。日本通过推荐入学、特别考试等方式为特定考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入学方式,避免了特殊人才或拔尖人才因不适应一般考试被大学拒之门外的可能性,这值得我国借鉴。

另外,日本从高中教育的起始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为他们选择专业方向提供咨询,大学也通过开放周等方式让社会和考生(家长)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院系的培养目标、教学科研以及毕业生去向等情况。因而在参加高考时,绝大多数日本考生对于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喜欢什么方向、希望报考什么院校等已经胸有成竹,不会到填报志愿时还茫然失措。这种选择是综合各方建议和考生具体情况做出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针对性,避免了学非所长、学非所用、学非所好等弊端,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 Life and Study in Japan 2008, Japan Student Services Organization,2008:56.

[2] 大阪大学.平成22年度大阪大学入学者选拔要项[M].大阪:大阪大学出版社,2009:3.

[3][4] 大阪大学.平成22年度大阪大学入学者选拔要项[M].大阪:大阪大学出版社,2009:9.

[5] 大阪大学.大阪大学POST,2009年4月,第115号,第1版.

[6] 大阪大学.平成22年度大阪大学入学者选拔要项[M].大阪:大阪大学出版社,2009:12.

[7]大阪大学.平成22年度大阪大学入学者选拔要项[M].大阪:大阪大学出版社,2009:13.

(作者单位:张家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朱玉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组织部)

热议广东异地高考引起热议 篇4

随通知同时公布的,还有相关条件的认定指引,这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最应该注意的,为方便大家查看,附图在后面,请大家逐条对比。

关于做好2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有关工作的通知:

在《关于做好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关于报考资格有以下四点需家长注意:

一是关于社会保险、居住证和完整学籍年限截止时间的计算问题。拟2017年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其父亲或母亲在我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持有我省居住证有效期以及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年限的计算截止时间统一为2017年8月31日。

二是关于办理居住证的问题。拟2017年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其父亲或母亲在9月1日前已办理居住证,且持有的居住证截止至2017年8月31日属于有效状态的予以认定。

三是关于合法稳定住所的问题。拟2017年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其父亲或母亲住所为农村自建房或单位宿舍的,提供房屋产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房屋租赁合同或相关证明材料,按《广东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到当地派出所或乡镇、街道负责租赁房屋服务管理的机构办理了居住手续的予以认定。

四是关于3年完整学籍的问题。拟2017年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其在我省参加中考,但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所在地与父亲或母亲工作所在地为广东省内不同地市的予以认定。

高考议论文作文 篇5

对于考生:避免高分考生落榜

市第120中学校长郭振扬的观点代表了许多教师的意见。他认为,推行平行志愿,对考生来说是个绝对的利好消息,有利于保障考生的利益,避免了高分考生因未报好志愿而落榜的问题;此外,也解决了一些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一年忽高、一年忽低的“大小年”问题。

从辽宁的情况来看,辽宁已连续两年在二批本、三批本及高职专补报志愿录取时实行了志愿平行分数优先的原则,应该是有一定基础的。

对于高校:建议调整投档比例

采访中,一些高校招生人员担心,推行平行志愿,一方面压缩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另一方面则使考生的分数与高校的层次挂钩,使高校分“三六九等”的问题更加突出。

东北大学的一位教师表示,按照平行志愿录取规则,首先要减少高校在集中录取方面的自主权。以前按规定,高校录取时,最高可按招生计划的120%投档,如果仍保持120%的投档比例,就将有20%左右的学生仍旧会面临投档未被录取而退档的风险。因此,按平行志愿录取规则,高校的投档比例应该能控制为1∶1。但这种做法又有悖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原则,有的高校并不愿意。特别是在提前批次录取的高校,他们需要自主选择的范围更大一些。

从辽宁的情况看,每年要求120%投档的高校并不多,有的要求100%,有的要求105%,还有的要求110%。所以相关人士认为,从这一点看,在辽宁实行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有一定的基础。

沈阳大学一位负责招生的教师说,根据平行志愿录取规则,考生考分与学校层次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应关系,即考分高的学生进名校,而考分一般的学生,只能进一般的学校。这样,一些原本可以拣点“高分漏”的学校,无法拣到高分生,这也引发了一些高校对于平行志愿录取的顾虑。

平行志愿

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在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以此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高考议论文作文 篇6

——陈勇军

内容摘要:

一、帮助理解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

二、解决“形”画不准。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高考美术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素描,甚至不少到高二才开始学习,造成学习时间短,学习仓促,在素描学习中像赶鸭子上架似的,被迫就针对考试内容就进行强化式的练习。还有虽然学生学习时间充分,但因为不少老师忽视素描教学中素描结构训练。结构训练练习量很少,或者干脆不练习,直接进行明暗素描的临摹和写生,急功近利,意图一气呵成。其实这样忽视了素描教学中结构训练会给学生绘画留下不少的缺陷,特别是在对结构的理解和表现上容易表面化,难以把握素描的“内在骨架”。所以进行素描结构训练是学生素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练习。即使学生参加美术高考学习时间较迟,仍然要以结构训练为基石。

在美术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素描练习从表现技法上大体可分两类:以线造型为手段,着重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结构素描;以明暗调子为手段,着重表现光影、空间、质感等关系的全调素描。结构素描是以概括、简练的线条为基本语言,相对忽略明暗、光影变化及质感,着重研究对象造型、空间及内部结构的一种绘画方法。在结构素描的绘画中,要求用理性的态度来理解和分析对象。这就要求作画者对所画对象的观察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理性分析形体结构特征,挖掘内在相关要素。罗马尼亚著名画家巴鲁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画素描呈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为了不机械地摹仿形状和外貌,所以我们对物体的结构要有精深的理解,才能画好素描。

素描结构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具体作用表现为:

一、帮助理解对象。

很多初学者在作画时更多的是去“临摹”对象,看到黑的地方就涂黑,亮的地方就留亮,对一个物体上的明暗不加选择的全部描绘下来,但对于形成明暗的原因却不加深入理解,以至于被动临摹,不能主动表现。这就是典型的不能理解描绘对象,不能真正的用艺术手法表现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素描基础训练目的并不只是在技巧如何表现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培养和建立造型上的结构观念,加深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与理解,这对每一位初学美术的同学来讲都是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有待解决的课题。这关系到初学者在习画过程中能否获得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深入观察形态内在结构的能力,我们应通过这方面的训练,让初学者尽快走出摹仿客观表象的误区,在造型上得到理性的深化和创造性的升华。这也说明了,画画不仅用手,更是用脑去画画!

二、解决“形”画不准

在学生练习和考试中,有很多形把握不准,偏差很大的情况,一方面是其造型能力弱,练习不扎实造成的,究其更深原因也是对对象结构理解不够,缺少结构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理解。形状与结构是物体在空间中存在形式的客观反应,他们互相依存,共同支配着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因此,对象形体准确是画准结构的关键,同时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为了画准对象的形体,我们必须掌握一套正确实用的观察方法,了解一些认识对象的基本原则,并在大量的训练中逐步熟练掌握,从而达到造型准确的目的。其中包括理解、概括、比较等方法。例如:素描学习中,由于大量的头像练习都是平视,多注重几分之几侧面,这些动态学生大多能够画好,但是一旦让学生画俯视或仰视的动态,许多学生即使看着模特也有很多画不准,甚至画不起来的情况,这些都是教学中很容易碰到的问题,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头部结构,五官结构理解不够的原因,如果学生的头脑里有头部空间形态结构,而五官是分布于头部这一球体之上的,那么在头俯下或上仰的动态中五官之间的空间关系,位置关系,透视关系,就能较准确的把握了,学生作画时观察也就有了结构观念的理论指导,练习效果会大不一样。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

在美术高考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考试中所画对象一般是不打灯光的,面对所描绘的物体,考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细节上或明暗变化丰富的光影上,并不加选择地试图把这些客观因素表观出来,虽然花费了很大精力,结果却事倍功半,要么画面仅有肖似的轮廓和浮华的外表,缺少有支撑作用的“内在骨架”:要么画面整体上缺少必要的联系,形象单薄、内容空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考生技巧不熟练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造型观念淡薄,缺乏对物象在结构本质上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理解。由于那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恋度和盲目摹仿客观表象的习画方法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致考试失败。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在平时训练中抛开物体表面的明暗光影,直接分析所画物体中内在的结构线,通过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体积,这样不管光线多散也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即使仅仅以表现结构为主,也不失为一张优秀的答卷。最主要的是通过结构素描的练习加深了对物体内在结构的理解和剖析,这样在对对象进行表现刻画时才能深入其“内在骨架”,不泛泛其表。在进行默写时才能井井有条,逐步深入刻画,充分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已明确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结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画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基础。在高考素描教学中必须很好的有效的进行练习,建立结构观念。

教学范画二幅 作者:陈勇军 均两课时

浅议如何提高学生高考写作能力 篇7

高考书面表达常见的体裁有书信(一般书信、求职信、推荐信、交友信、回信)、说明文(人物或单位介绍文)、记叙文、议论文(一般或比较议论文)、数据式图表作文等等。书面表达材料给定形式有图画式、图表式、要点式和表格式。词数为120左右。

二、掌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应对方法

1. 掌握常见体裁书面表达的用语规律。

书信写作应重视内容的表达,开头和结尾通常可使用Thank you for...I am very glad to...I look forward to...等客套语。写求职信时可用I learned from...that your company...(交待消息来源),I want to get...(表明求职心愿),I’m good at...and I do well in...(摆出自身优势),If I am hired,I will...(提出获职打算)/If you give me the position,please write to me/...My telephone number/...is...(请求答复联系)。

写人物界绍文时,可用She’s a/an...(职业),She’s...years old.(年龄),She’s...cm tall(身高),She’s healthy...(健康状况),Her hobby is...(业余爱好),She can get on well with others(为人处世),She loves...(敬业精神),She graduated from...,then she works as a/an...(个人简历)。

写单位介绍文时,常用Our...covers an area of...square kms(面积).There are...people in our...Trees and flowers can be seen...(环境).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you to come to visit our...,and you can take a bus…(交通)。

写比较式议论文时,可用Recently,we have held a discussion on whether we can...Some students think that...However,other students don’t think so...In the opinion of me,we can...

2. 掌握不同材料给定形式书面表达的写作特点。

写表格式作文时应根据主题需要科学合理的表达表格内容。写要点式书面表达时应根据主题和线索需要,将所给要点重新进行组织整理,使之更连贯、更严密。写图画式作文时,应认真分析图示内容,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人物与时间、人物与地点、人物与画面之间的关系,详略得当的表达图画内容。

3. 掌握不同体裁书面表达的语法规则。

不同体裁的书面表达需用不同的语法规则。日记和一般记叙文事已发生,用一般过去时;人物和单位介绍文涉及一般现在、过去和将来时,现阶段状况用一般现在时,过去状况用一般过去时,憧憬未来用一般将来时。而通知多介绍未来活动,用一般现在时;比较式议论文多评论社会现象,用一般现在时。当然,时态的使用,应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还要把握动词、语态,注意主谓一致及名词单复数的正确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 根据表达需要,合理使用过渡性词汇。

众所周知,过渡性词汇可以使文章语句更通顺,叙述更合理,逻辑更严密,因此,写作时要合理使用过渡性词汇。平时要将表示转折、并列、递进、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汇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汇总,以便实际写作时有选择性的加以使用。比如:what’s more...(表递进关系);because of...(表因果关系);as we all know...(表示普遍观点);in my opinion...(表达个人见解)等。这些过渡性词汇,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就应有意识的加以使用。

5. 恰当使用高级词汇、句式,提高表达档次。

为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文章表达档次,写作时学生应学会使用高级词汇和句式的表达。比如:

(1)菜味好。

a:The dishes are good.

b:The dishes look inviting and taste delicious.

在这两个句子中,a句简单平淡,b句对称紧凑,高级词汇inviting表明菜色赏心悦目,delicious表明菜味可口好吃。很显然,后句比前句上档次。

(2)很高兴再次收到你的来信。

a:I am very glad to hear from you again.

b: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

b句为感叹句,感情色彩比用陈述句强烈。

(3)红玫瑰是杰克送给我的。

a:Jack sent me a red rose.

b:It was Jack who sent me a red rose.

b句运用了强调句型,更出色的表达了句意。

可见,要学会使用不同句式,如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或with的复合结构等,使长短句结合,才能使你的文章突显文采,脱颖而出。

总之,只要学生树立自信,熟悉高考命题规律,掌握应对方法和写作策略,夯实基础,注重过程,强化训练,坚持不懈,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摘要:“写”是语言的输出,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呢?这则需要了解高考命题规律,和掌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命题规律,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何舟,吴先声.最新十年全国高考试题解析(高中英语)[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浅议高考政治试题的答题方法 篇8

关键词:高考政治;考试题型;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试题有两大类型: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主观题。研究高考政治试题,掌握高考政治试题的解答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试题解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要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认真细致地审题干和题肢,把握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过程。

1.审题干。首先,审材料。审材料是选择题审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教材知识观点。其次,审设问。审设问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地把握试题的设问问题和设问角度。最后,综合题干材料和设问,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试题的选择问题。注意题干规定的特定选择角度,防止随意引申。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关键。

2.审题肢。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把握题肢的规定性——题肢的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知识观点,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题肢观点正误。

二、选择:即将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根据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排除误肢和异肢,确定切合题意的题肢为试题选择答案的过程。选择的方法:

1.排除法

(1)排除误肢:即排除对题干规定错误的题肢,尤其要注意排除辨析性误肢。辨析性误肢主要有三种情况:观点片面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绝对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缺乏条件的题肢。排除辨析性误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2)排除异肢:即排除与题干规定不符的题肢。

2.辩析法。选择题的选择,遇到难以确定是异肢还是切合题意的切肢时,要舍得花时间(1—2分钟),认真反复审题,克服思维定式,防止随意引申,在准确把握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基础上,将题肢与题干进行认真对照分析,既从题肢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又从题肢不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后,在将题肢之间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为选择答案,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处理好关键试题的关键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3.最佳法。单项选择题的选择,要审全题肢,遇到两个以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时,要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进行比较,选择出最符合题干规定的最佳题肢。最佳题肢主要有三种情况:最完整最全面的题肢或者是最直接最具体的题肢或者是最重要最主要的题肢。准确地选择出最佳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三、涂卡:即考生将选择出的选择题答案科学规范地涂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 要使用垫板,用2B铅笔涂卡;谨防题号错位,可边选边涂,也可先选后涂;涂卡以用铅盖上字母为准,既不能涂得太重,也不能涂得太轻;答题卡勿折,保持卷面洁净。

第二节: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主观题解答从总体看,应该把答案看作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说理性文章。它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论证具有必然性,要言之有理。思路正确清晰,逻辑性强,要点准确全面,字体工整清楚,答题要规范。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审材料,审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的过程。

首先,审材料。审材料,要认真细致,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层意和中心意思,注意蕴涵的知识观点。

其次,审设问。审设问是审主观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设问要求、设问角度和设问问题。可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可提高审题的效率。

最后,审题意。综合材料和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要注意把隐问的问题结合材料中心意思还原成直问的问题。

二、构思:即紧扣试题问题,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的过程。

(一)要紧扣试题问题,把握试题问题角度,明确试题的答题思路方式。

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逻辑思路,决定试题的答题方式,反映了命题的基本意图。试题问题角度及其规定的试题答题思路方式可分为:

1.单一型问题

(1)是什么问题。设问方式:材料反映什么现象或问题、体现什么道理等。答题方式:要由具体到抽象地答题,从试题材料中归纳出知识性结论。

(2)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为什么、对问题加以分析说明、谈谈对文题的理解等。为什么试题问题中的观点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答题方式:总的答题要求是要由抽象到具体答题。具体的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意义”(有的试题是否答意义要扣问具体分析),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观点错误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危害”,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3)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分两类:第一类是问题在试题材料(过程、故事)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二类是怎样或如何处理问题?虽然有试题也要求结合材料答题,但是不要求回答问题在材料(过程、故事)中如何体现的。答题方式:第一类问题答题要求把教材知识与相关材料(提炼概括)分别地具体统一答题。第二类问题答题要求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新措施、新办法,把教材知识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2.复合型问题

(1)是什么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并加以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答题方式:首先回答材料体现的道理;然后分析说明为什么体现上述道理。

(2)为什么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要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问题。然后简要回答出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怎么样)。

(3)怎么样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如何解决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并同时分别回答出为什么采取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二)要按照试题问题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

试题问题是由两个以上关键词语构成的逻辑问题,试题解答的实质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明确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1.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关键词语的含义,揭示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折射教材知识,确定答题要运用的知识内容。

2.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紧扣试题问题,紧紧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内容,具体化地分析回答试题问题,构思出试题答案的具体内容。

三、作答:即考生把构思完的试题答案条理规范地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

回到原点高考作文-高考作文 篇9

此时此刻,我看到这个标题,他似乎在提醒着我:向后走走吧,去找找你的原点吧……我犹豫着,要不要停下步伐向后走走呢?种种的好奇让我最终慢慢地转过了身,去寻找那些消失的曾经。

回到原点,我看见:年幼的我似乎正在和另一个小女孩争吵着,那个小女孩好熟悉啊,可我偏偏想不起来,好像那些关于她的记忆都被深埋了。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那不是我儿时最好的玩伴吗?“她……”我想说些什么,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我想起来了,小时候我们之间根本就没有秘密,形影不离,春天,我们一起去郊游;夏天,我们一起去钓鱼;秋天,我们一起一片片拾起地上的枯叶;冬天,我们一起在沾满水汽的玻璃窗上写上彼此的名字……这一切是那么熟悉而温馨。可是这一切都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打破了,我们也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相见。直到现在,我才记起在我的记忆中还存在一位曾经这么要好的朋友,可是我们却彼此都不记得了吧。

回到原点,我看见了:小学时因为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正低着头被老师数落。我紧紧地攥着那张冰冷的试卷,努力不让眼眶中的泪水流出来,当时我好恨,为什么我就不能再用心一点呢?

回到原点,我看到了……

这些早已过去的画面,这些无法挽回的曾经,心中漾起一种莫名的复杂情感。

高考议论文作文 篇10

高考优秀作文赏析面试主考

又到了七月,一个流火的日子。

太阳似乎今天特别兴奋,将柏油路晒得软乎乎的,直冒白烟。

母亲照例来学校接我一同回家,只是,今天手中多了一瓶水和一把伞。

公交车站牌下,我喝着冰凉的水,母亲则将伞整个撑在我的上方,还不断地用手给我扇着风。

“今天我们公司招聘面试了。”母亲一脸兴奋地对我说。

我没有答话,依旧喝着水,享受着伞下不大的一片阴凉。

“一共三个人。这可是从几百个人里选出的最优秀的。”母亲继续说道。

我已经习以为常。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许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而且母亲总是他们公司的面试“主考”,过程都一样。

“一个是硕士研究生,而且是个名牌大学。另一个更厉害了,他不仅是XX大学的博士生,还有两年工作经验。”母亲见我头上滴下的汗,立即找出面纸为我擦去。

我接过纸,看着同样满脸汗水的母亲,心中闪过一丝愧疚。

母亲并不在意,继续她的话题:“还有一个是个女大学生。刚毕业,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的本科生。”我拿着面纸为母亲擦了擦汗水。

母亲笑了笑,又将稍有偏差的伞罩在我的正上方。

“你猜我后来选了谁?”母亲问我。

“一定是第三个女大学生。”我想都没想。母亲就是这样,总喜欢给人出其不意的答案。不过说来奇怪,即使这样,母亲的眼光总是不错的。她看中的人,必定十分优秀。

“那你知道原因吗?”母亲有一丝惊讶。

“还不是因为前两个人性格不够好,光有知识却不懂得与人交流,太高傲太自负。”一般情况下母亲都很注意这些。虽然我还不太了解这样的原因,但从小母亲就这样教育我。

“其实……”母亲刚想开口,公交车来了。

我急忙向前走去,生怕多晒一点太阳。

“其实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母亲在原地说,“因为那个女孩长得和你很像。”

【评析】从故事来说,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作为大学生择业的“面试”主考官母亲兴奋地向“我”介绍这一次面试的经过,这位母亲的眼力从来不差,这是“我”从不怀疑的。因此,读这则故事,似乎风平浪静,没有戏剧性。可看到最后,“因为那个女孩长得和你很像”,一句突转,满篇生辉。

掩卷思之,意味深长:人啊人,你为什么就是摆脱不了感情的亲疏呢?

高考议论文作文 篇11

关键词:地理课程;高考改革;素养立意

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相应地,地理高考改革与发展也有“以地理核心素养立意”一说。这事关地理课程与地理高考之间的关系,触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既是理论上需要探讨的复杂课题,也是实践中需要探索的现实问题。

地理课程与地理高考之间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是什么关系,那是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要系统科学研究的课题,而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建设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体现水平体系,意在管控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课程高中毕业水平和地理高考通过水平,具体体现了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理高考之间的关系,说明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理高考都要立足于地理核心素养。

那么,所谓地理高考命题的“素养立意”与“能力立意”,乃至“知识立意”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涉及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与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地理课程论以及地理教学目标理论来研究。国际组织总结战后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是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核心素养涵盖和综合了三位一体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不让它们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地理课程和地理高考都要在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层面上立意,这与以往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人们对地理课程和地理高考认知上新的发展阶段。

要问“素养立意”的地理高考命题何时开始,有何变化?实属外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理高考命题主要由高等学校的人员负责,命题素材多来自地理科研成果,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必然反映可以用作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所以,地理高考命题早就体现“素养立意”,只是体现程度各不相同。这就难怪有的中学地理教师或教研员,不大熟悉地理科学的新进展和地理核心素养,分析研究地理高考命题,就难以看出地理高考的“素养立意”,乃至怀疑命题脱离中学课程。

从最有“地理味”的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说起。区域性,是地理学科不同于几何学科的空间性的集中体现。地理空间是真实的,既非均质(有空间差异),又非杂乱无章(有空间规律),区别于理想化的均质的几何空间,正是地理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且大有用武之地之本。地理高考之所以摆脱不了义务教育学段的内容,正因为中学地理课程并非完全循序渐进,与数学等课程全然不同,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起于义务教育,高中地理课程不全涵盖。最基本的区域认知就是区域地理特征的认知,包括区域地形特征、区域气候特征、区域水文特征、区域生物特征、区域经济特征、区域人口特征、区域聚落特征、区域文化特征等,综合为区域地理整体特征。每年地理高考都以区域认知为命题的入口和门槛,可惜的是,在某些地方作为“送分题”的区域特征入口小题,不但送不了分,反而成为拦路的门槛,多年难度竟在0.3左右。这些地方不乏有名高中的地理备课组,居然没有很好了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更没有领悟该标准2011年版中区域地势地形特征结构图出现的深刻意义。试想,若充分理解此图的建构思想,逐步完成从近距直至远距的学习迁移(国际上学生素养形成所必需的学习链之一),区域认知的学习负担会减轻多少?高考的实际难度又会降低多少?看来,这首先是地理教师的素养问题。

再说最具“逻辑味”的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从逻辑学看,这的确不是地理课程专有的素养,没有哪个学科没有这个素养价值,也没有哪门课程没有形成这个素养的独到之处。那么,地理课程的“综合思维”有何特殊性,乃至于要将其单列为地理核心素养?且以地理因果关系的综合分析为例,与数理等课程的因果分析不同,地理因果关系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等模式,地理因果关系综合思维的思路不像一些数理问题思维那样单调、线性、单向,而是复杂、网状,乃至可逆,与捉摸不定的一些化学问题的思维有些相似。所以,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形成复杂综合思维素养,学生才能应对未来生涯中复杂情景下的现实问题。综合思维也就成为地理课程与地理高考赖以立意的核心素养之一。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近年来地理高考“全国卷”与一些“地方卷”的基本区别之一在于考点之所在。真正考查综合思维的试题,考点落在地理要(因)素之间的关系上,而只要求罗列知识点的题目并非真正考查综合分析。例如,考查一条河(段)的所有水文特征,与考查这条河(段)的部分水文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背得滚瓜烂熟的流速、冰期等知识点,未必能用以综合分析流速与结冰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学生在现实情境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载体。所以,全国卷“小切口、大纵深”的命题模式体现了“素养立意”,“摊大饼”而不顾内在关联的命题方式则只是“知识立意”。但要注意的是,没有知识,“素养立意”“毛将焉附”?二者区别在于:说得出知识点,还是用得上知识。从地理事实到地理概念,再到地理关系,最后形成地理结构,又是国际上学生素养形成所必需的一条学习链。现成的案例如下:综合分析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河水泛滥等多重地理关系,得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结论,体现的是从地理关系到地理结构的“立体的”综合思维;而综合分析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等因素,得出河流水量减少的结论,体现的则是从地理事实(概念)到地理关系的综合思维,二者的素养立意不在一个水平上。想想看,地理教师学点逻辑学有什么好处?师范院校是否应当开设逻辑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

要问地理课程除了区域性、综合性,还有什么特点?恐怕无法回避地理课程的实际性。地理课程具有实在性、实地性、实时性、实践性、实效性,因而富有实用性。学生素养是后天培育而成的,是学生在新的现实情景下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地理实践是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也是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的最终表现。地理课程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地理实践活动,不能没有课外、户外、野外的地理实践活动。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怎么办?广大地理教师是富有聪明才智的。学生每天从家居到学校的路上、假日的出行,都可看作地理实践的过程,学生头脑里长期积累的实践体验、形成的心理地图,都可用作地理课程地理实践力立意的宝贵教学资源。目前纸笔考试的地理高考能否考查地理实践力?看看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中的窗户遮阳板问题、垂直立竿见影问题、铁路热棒技术问题、观察和拍摄动物问题等,平时教学有否地理实践,考生的反应大不一样。

上一篇:可怜的地球妈妈三年级童话寓言作文下一篇:建国70周年国庆节作文小学三年级400字 国庆节70周年有感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