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内容一览表

2024-08-10

校本培训内容一览表(精选8篇)

校本培训内容一览表 篇1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培训主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培训目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内容: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重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a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培训主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培训目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内容: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主题:新课程标准内容及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明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内容

一、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简要及结构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主题:新课程标准内容及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明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内容

一、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主题:新课程标准内容及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明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内容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在教学关系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关系中,以老师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的师生关系上由原先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师生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目的是要在教学中形成“双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习近平等的合作者。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变的核心,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具有综合知识和创新精神。教材形式从统一转变为多样。这要求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涉及科学、文化多个领域。

校本培训内容一览表 篇2

一、观念问题

不得不承认, 原来的意识中,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仿佛是一个比较清晰的阶梯形构架, 彼此之间有着相对清晰的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说,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 以弥补国家课程未能兼顾地方之间的差异;而校本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特色办学的体现, 可能是国家课程的特色化, 也可能是地方课程的品牌化, 或者就是学校某一方面的特质的具体展现。

然而在培训中, 授课的多位老师都谈到一个问题, 即“校本课程”究竟是什么?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校本课程就是一所学校所实践的课程的具体体现。多位老师都鼓励大家以“校本课程”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以少数几个乃至一个主题内容涵盖所有学科的课程目标, 从而达成一种合作、探究、体验的教学方式, 继而转变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什么说是“达成”?内容决定形式, 即以教学内容的改革来促成教学模式的转变。

可以说, 这一观念颠覆了笔者原有的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于是笔者也反思自己原先的观念是如何形成和构建的?首先, 来自理念的传播途径。至少笔者所参与的为数不多的培训活动中一直以来是这么传递的。可能是活动的层级有限制, 理念的传递并不完全准确。其次, 来自自身实践经验。我们在做校本课程的过程中, 就非常刻意地回避与“国家课程”的勾连, 毕竟国家课程还是需要经过“量化”的检测和考察的, 背后牵扯到诸多一线教师无法回避又难以撼动的关系, 不能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而影响国家课程的实施“质量”;我们甚至也回避“地方课程”, 地方教育部门组织人员编写地方教材, 也就圈定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于是, 我们就在“学校”内部发掘潜力而已。我想, 这也许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事实上, 在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 笔者也一再怀疑如此故步自封的所谓课程是否哪里出了问题?毕竟戴着镣铐的起舞总是处处受到掣肘。但一直没有得到有益的解答和解决。

也有另外一种观念:“校本课程”作为三种课程并列体系的“之一”是其发展的最初阶段, 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由校本课程“反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终于达成一个圆满的课程体系。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成立, 那么目前在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而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二、内容问题

此次培训的一大特点是所有校本课程建设的案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 这自然是与培训的基础, 即第二届浙江省校本课程精品项目的评比有联系。而这也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 还是校本课程的实践模式, 抑或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考量。

就以上校本课程研发内容而言, 基本上以文化为核心, 以某种文化遗产作为载体。中国历史悠久, 地域广阔, 这样的载体几乎随处都有。但就一个县域而言, 其实数量并不多, 而一个县域内学校众多, 小学、中学往往都有好几所, 乃至数十所。比如在培训中就有不同县市的不同学校不约而同地开展“剪纸”艺术的开发。当然, 你可以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地域风格、艺术内容和表现手法等的差别。但毕竟是一种艺术, 其最本质的内涵还是相似的乃至相同的。实际上在一定区域内开发相同课程并不鲜见, 这是否意味着会有重复开发的问题?是不是可以由一定区域内几所学校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合作开发和实践?这在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吧?但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类似的尝试。这是不是以后发展的一种可能?

就以上课程的实践模式而言, 一般来说, 最初都仅仅是一个特色项目, 是类似于兴趣活动、文化社团范畴以内的。接下来才逐步发展为一个“校本课程”, 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课程, 基本上与地方课程产生了交集乃至重叠, 或者是地方课程某一主题的具体化、深入化———这也印证了“发展阶段说”的假想。作为一种课程, 基本上也需要有课程目标、教材以及必要的教学器材、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教师等。在培训中特别关注了各校的课程目标和教材。不得不说, 其目标也仅仅关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 并没有涉及或者涵盖国家课程中各个学科的要素。自然, 这是“发展阶段说”的必然局面, 毕竟还没有达成最终的愿景。那么反过来说, 这些案例其实也还是处在“发展过程”中, 而不能成为校本课程理想化、终极性的样板!而其教材在具有明显局限性的目标指引下, 也显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缺憾。

再者就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考量。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校本课程自身的研发和设计, 如何考量其优劣?仅仅是以学生是不是有兴趣学习, 仿佛并不能证明。第二是如何考量教师?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校本课程具体的研发者和实践者, 又该如何自处?第三即学生, 有没有兴趣是一方面, 但有兴趣并不意味着有成效。况且学习的有效性原本就是后置的———目前传统的评价方式就为此而饱受非议———就校本课程而言, 其考量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 在培训中展示的案例并没有太多的介绍和展现———当然, 以个体的获奖、发表和交流什么的作为衡量一个校本课程的成效, 显然是难以说明问题的。

三、形式问题

中国目前的班级授课制基本是模仿苏联模式, 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 即便小班, 也有三十个左右的学生。而就培训中传递的校本课程的理念, 更多取道欧美模式, 班额显然更小。不清楚这样的情况, 是不是意味着在苏联教育模式上“嫁接”欧美模式, 从而“走出”“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

当然, 只能承认这是一个不够冷的冷笑话而已, 不是回避或者拒绝课程校本化的理由。但是不得不说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 显然, 课程校本化意味着将打破以年龄来组合学生组织的现状, 而要以能力作为衡量标准。如此庞大的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 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在无法撬动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学校不得不同时采用两种编班模式, 即便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学校施行的“走班制”, 也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混乱。或者仅仅停留在文化社团的基础上, 校本课程的意义也就无从体现了。

其二, 学科化的教师培养体系显然有悖这一改革方向。课程校本化意味着全科导师制, 而不是学科任教制, 必须要打破学科壁垒, 以主题内容涵盖各学科知识技能, 我们的教师能胜任吗?我们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吗?

这样的问题不用多罗列, 到了一线就能随处遇到。笔者的问题是, 在各种条件并没有达成的情况下, 大规模地、行政化地推行校本课程, 而具体实践又因地制宜地乔装打扮, 最终损害的是校本课程的本质追求———如误读、误解何谓“校本课程”, 同时也损害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毕竟我们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热情和智慧来设计、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培训内容一览表 篇3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 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能缺少体育教师的参与。实践证明,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与教育理论等程度的高低。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而专业化发展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校本化培训作为一种经济、实效的师资培训方式,正逐渐被重视和推广,但在培训的内容上学校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纵观体育教师师资培训及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美国的做法很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笔者试图从中美体育教师专业化差异的比较中找到对我国体育教师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美体育教师专业化差异比较

1.教师专业化理念认识差异

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教授Thomas Templin认为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要过五步阶梯:初学者、能力者、能干者、熟练者、专家。要储备经验、知识、技术,并对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不断寻求突破。要成为能干者,你必须为意外做准备,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因素,依据长远目标来引导解决策略。要成为能力者,你必须有功能性的技能,对情景有更多的应对能力,更少地被规则束缚,开始看到情景间的相似之处,有策略地思考。要成为熟练者,你必须感觉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高度发展的感知技能;专家是用不满足知识的寻求者,优美自动的完成动作者。

西南师大教育学院兰英博士认为:广义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过程。但在狭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教师专业化”则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更具社会学意义。国内学者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又称扩展性知识,指本学科以外的广博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获得成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

2.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差异

在美国教师的专业化运动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在其20世纪80年代。1823年,霍尔在美国的佛蒙特州建立了美国的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开启了美国教师教育之先河,这也是美国教师的专业化开端。福勒和布朗(Fuller & Brown 1975)指出:一个教师的成熟发展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学科知识的巩固和自我提升阶段、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阶段、关注学科发展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

我国学者研究认为成熟的专业工作应具备六个特征: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

通过中美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其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即使在教师职业已经被确认为专业性职业的今日,仍然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体育教师是半专业性职业或者亚专业性职业。究其原因,一些体育教师自身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自身能力局限等影响,很难用发展观点去分析与校准社会规范与自我角色坐标,从而导致在多层角色冲突过程中由于思维混乱使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3.教师专业标准与要求差异

NCATE是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的简称,主要由33个全国专业教育组织和公共组织构成。NCATE的教师专业总标准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所有教师提出最基本的专业要求,是学生成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准则。不同级别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及其标准释义经过专家论证、实践,最终NCATE协会得出了针对体育教师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教师专业标准。美国教育对中小学的教师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例如,在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还要具备教师证书。要想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通过所在州进行的教师证书考试,而在美国不同州教师证书考试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国体育教师,通常情况下要具备五个方面素质:高尚道德品质,良好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能力、广博知识、全面的能力、健康的体魄。

通过二者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体育师资培训非常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特别是对职前相关能力培养非常重视,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考评要求。不仅如此,美国对于教师的职后进修的培训也非常重视。在美国随其教师职级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严格化执行,教育素质与学术水平成为教师进修提升的重要目标。在培训的形式上,进修的教师、教研的人员、行政的人员之间是共同商量相关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及培训的程序。这样极大地提升了被培养教师的自主空间与自主权,也极大地提高了参训积极性。可以说,美国的职前、职后教育举措令美国教师由合格化迅速地提升为优异化,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而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了网络化的培训模式,但培养的师资水平上总体呈现为层次低、水平差。承担主要培养体育教师任务的综合大学或高等师范大学在数量上太少且办学的重心偏低。相对于国外的统一培训培养格局,我国在这一点上尚未形成,且开放型培养、培训模式也还没有形成。

二、中美差异对我国体育教师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的启示

1.校本培训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校本培训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基地,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地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体育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解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和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方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习;新课程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内容的学习。培训方式由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通过年级制开展培训,以点带面,严格把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记笔记、写教学心得、写读新课程标准摘记来进行效果评价。endprint

2.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及内容之一

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具备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和监控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了解学生并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教育资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教学测量和评价能力。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极好手段。如何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和研讨,审视和评价自己所做出的教育行为及其结果,通过教学反思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以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加强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学校在体育教案中设计了课后反思栏,要求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每一次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在教学活动中反思,比如体育教学周活动中,学校把每一位教师的课都录制下来,再让上课的体育教师观看录像,针对出现的问题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再请体育组的老师共同研讨。大家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平等对话,为参与者的困惑及困难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及策略。体育教学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教师反思:本阶段教学中你的学生有哪些进步?你最满意的是哪节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最遗憾的是哪节课?原因是什么?你听了谁的课?建议是什么?你读了什么理论书?体会最深的观点是什么?体育教师通过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反思,教学经验将会日趋丰富,从而轻松地进入体育教科研领域。

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的普及将给体育的教与学带来一场革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因此每学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对体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处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借鉴,共同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规律,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与体育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培训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同时也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体育教研组要建设好体育教学专题网站、体育教学资源库;带动体育教师建设个人教学博客,设计好一个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案例,每人制作一个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资源共享的一个载体,可以减少体育教师们的重复劳动,同时也是互相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在具体建库工作中以分工建库来完善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建库可以采用简单的FTP建库或复杂的ASP建站,建库不是一个短期的设想,需要有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需要全组体育教师们的互相协作,时间长了以后这个资源库将给体育教师带来取之不尽的宝藏。在建设的同时体育教师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中美体育教师在专业化上存在理念、标准、要求以及过程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虽然,美国体育改革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其他国家不能照搬,必须要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借鉴。中国的国情更是如此,针对我国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采取适合自身的途径与策略,而校本培训就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通过一定的途径与策略使我们的体育教师认识校本培训、关注校本培训、参与校本培训,通过把握教学反思与现代教育手段,短时间内提高。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以校为单位的教师培训,促进专业成长,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 尹志华,邓三英,汪晓赞,季浏.美国NCATE不同级别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2] 陈亮,高建京.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激励机制管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

[3] 高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 王阳.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1.

[5] 周娣丽.教师校本学习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

[6] 赵永生.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与管理,2013(27).

[7] 吴举宏.教师需要怎样的校本教研.教学与管理,2013(28).

[作者:朱元元(1982-),女,安徽临泉人,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初中英语校本培训内容 篇4

新课程理念学习与实践深刻理解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

主讲:XX

时间:

2017年5月20日 创新乃教育之本,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应充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英语课堂是语言实践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在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群体性的表演,单独性的抽查,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追求宽松、积极、主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由主角变成导演。为此,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淡化教师权威,激活创新灵感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权威的化身,然而当代的优秀教师应该倡导现代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倡愉快教育一一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顽强地表现自我,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教师要强调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给学生留有空间。先进的课程文化特别讲究课堂的对话文化,这是民主性的体现。不是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独白,一言堂,强调师生间的对话沟通、交流、是积极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语言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悦地情绪中,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

二、淡化教材权威,培养创新兴趣

以前的教材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文本,然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学,依教材为范本去创新,从执行教材走向开放创造。从前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谈化教材权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活跃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注意角色切换,培养创新思维

当代初中的英语教学,教师应特别主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尽量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问、多表现,勤思考,让他们有“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感觉。尽量是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发挥创造力的创新思维的机会。学以致用,教师不应该弓l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让他们在新问题中发现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

从前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是主角,如今我们是导演,所有的学生变成了主角。就像是演戏在上课以前,老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每一次讲课的台词不是现实的,要靠我们每一个老师自己用心去编、去导。既要周到细致,又要便于操作。这就要求我们同时作好以下角色。

1、做好任务分配的角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这就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任务型教学途径(TASK—BASEDAPPROACH),和“详思模式”所提出的“先学后教’’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课前,我们要把一节具体的课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交给不同的学生去解决。例如我们学习People and Work。这个单元主要涉及日常行为的词汇及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为此我让每一学生设计一个作息时间表。学生自由组合成3-5人,相互提问,把答案记录在表格中。并将设计优秀的表格贴在教室供学生学习。简而言之,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做的;我们应尽量少插手。让学生有时问,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去创造,去应用。

2、做好评论家的角色。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一旦交给学生具体的任务,老师就要担当好评论家的角色。既要让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能让学生感到自我的不足,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机制总是让学生意识到,好学习的标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能答对的孩子,而那些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勤于提问的孩子,我们的教育部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尽管一个班有40多个学生,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上英语课时是敢于开口,不怕出错的。

3、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因为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交给了学生,相应地要依靠每一个教学活动来完成任务。我们老师便要当好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活动之间的衔接。要密切关注课堂活动进展情况,以便给予指导或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时间进行及时调整。使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同时还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当中去。

总之,我们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得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随时处于一种被挑战的状态,我们只有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才能适应这种互动的课堂模式。在每一种角色的扮演中,我们都会受到碰撞、挑战、激励,也使我们变得更加活跃、豁达,这种心理状态有利于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好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

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内容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本校的校园网网址,并能随时上网关注学校通知。

2、能进入校校通平台收文和进行相关操作,3、能在校园网上找到相关远教资源,4、学会使用FTP工具,上传课件和文档,5、能对此节课内容作一个书面的听课笔记、能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评课。教学重难点

1、校校通收文

2、利用FTP工具上传下载文件 课后要求;

1、请老师们把本节课的内容以Word的格式写一份听课评笔记。

2、请老师们自制一个本学科的课件上传到FTP资源服务器上。

3、请老师们准备接受检查:凡是有远教课表安排的,必须在远程教室上课。教学过程

一、利用课件(PPT)进行教学

1、进入校园网网页:找到IE浏览器并打开,在地址样输入:http://ytzx.yj

或http://192.168.43.2

2、介绍校园网各版块内容:

“课件库”,“学校资源服务器”都是链接在同一个地方,其具体位置就是校长办公室电脑的E盘,也可以输入ftp://192.168.43.3 进入FTP服务器。如果服务器没有反应,可以刷新一次。服务器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yt(元通)

密码是:43631096(校长办公室电话号码)。这校就可以像使用本地文件夹一样使用了,可以把服务器上的内容复制到本机中使用,也可以把你的课件、文档上传到服务器中。上传时先在本机上整理好,建好文件名。如果是上传课件,就可以写课题名,如果是文档可以写文档名和自己的名字命名。上传时把本地文件复制下来,再用浏览器进入到FTP服务器中找到位置,最后粘贴就完成了

3、进入校校通:

在校园网主页中打开校校通平台链接进入校校通页面。也可以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192.168.43.8:81/eissweb 进入。用户名都是教师们自己名字第一个字母,如:“天上星”为“tsx”密码都为空,登录后有一个信息中心,那里可以找到通知、公告等,还可以在“用户”下面修改自己个人密码。

在通知公文查看中,可以看到大足县教委下发给学校、教师的文件。打开相应栏目,双击“副件”中的文件,就可以看到文件了,不过看完后请教师们一定记住“标记为已阅读”这样上级才能很清楚地知道谁看过文、谁没有看文件,并且还可以批注你看后的观点。

4、远教相关资源

本校站点下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中央电教馆”都是本期中央电教馆下发的远程教育资源,前一个是我们学校从开网接收下来的远程教育资源,后一个是在Internet网上的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完全一样。

二、按步骤在电脑上操作

按以上教学步骤,在电脑上一步一步的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第二次讲以上内容,算是实际操作吧)

三、分步教学,教一步教师练一步。

1、学会打开校园网

2、上传一个文档到FTP 3.在校校通平台上实际发一个文件,并让教师们接收

4、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找一个课件教会怎样下载、保存、运用。

四、完成作业

1写一个听课笔记及评课内容上传到FTP上一个文件夹中

校本培训内容一览表 篇6

泸县石桥镇学校

林刚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绿色平台,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整体轻个体”、“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校本培训实验的纵深发展。由此,研究校本培训的内容和策略,是当前摆在培训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内容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校本培训首先应注重培训内容的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就是要关注师德培训,这是校本培训的核心内容。在师德培训中,尤为关注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精神压力大,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这就需要我们举办心理咨询知识讲座,请专家介绍一些调适心理问题的常识,帮助教师调整心态,提升职业境界,轻松愉快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校本培训应更加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校本培训的宗旨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培训内容要为教师所用,满足教学所需。以往的培训,我们过多的注重理性培训和系统性培训,忽略了教师主体的实践感受,导致一些教师谈新课程理念头头是道,讲实际应用却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是我们培训内容没注重实际所造成的。

三、校本培训应注重培训内容的整合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主要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这种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教师培训体系,虽然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忽视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为主,缺乏对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整合,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单纯知识传授,脱离教学实际,较少考虑农村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不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

从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含四个方面:学科专业知识、相关教育教学技术知识、实践教学经验和社会文化知识。培训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教师培训的不同目的进行不同的整合,建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在培训内容的整合方面,应注意结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比如词汇、教学法、听说技能、英美文化综合知识、英语文学歌曲赏析等。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很多农村中学英语老师的弱项,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四、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具体内容 1.两个文件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是小学英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对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要求、教材使用、教学方式都做了明确规定。《英语课程标准》则对中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课程目标、语言技能课程目标、学习策略、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这些都属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培训的主要内容。

2.语言技能

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必要条件,也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的前提。语言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听说能力

有效的交际需要比较准确的语音,其中读准音标是关键。48个音素要发得准确,口型状态和活动要到位。因此听说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员们不仅能从听觉上,而且能从视觉上感受48个音素的发音特点,同时还要让他们得到充分模仿和操练的机会,学员之间可互相纠正口型,让他们在学习和练习英语音标时能做到听觉、视觉、动觉三位一体。

在开展听力能力的训练中,首先要想办法让参训者学会一听便明了,要让他们养成在听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活动,养成跟踪、预测、判断、归纳和调整的习惯。培训时可采取在讲故事、播录音材料中暂停的方式,让参训者推测发展下去的局面,同时可以辅以体态语言、设置情景、图片等以帮助参训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景。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还应注意贯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员逐步养成听力技能。由于口头交际活动中的听和说几乎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训中要有效地将听和说有效地相结合。如:放一节录音材料之后,作短暂的停顿,让参训者口头重述所听到的内容,然后再听一遍,再通过学员之间相互交流所接收到的信息,自行修正,最后再放一次录音作最终订正的标准。还可以要求参训者收听、观看中央9套的英文节目,并做出口头或书面的反馈。

(2)读写能力

阅读难易相当的英文资料,能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也是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开展阅读,以丰富的英语语言提高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同时改善对文字材料的感知能力。部分刊物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1世纪英语报》等都是很好的阅读培训材料。再如《百千万英语阅读》等故事性很强、意境很美的故事书也是阅读培训的好教材,同时可通过对故事的续写等方式培养写的能力.3.教学技能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效果。教学技能包括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

(1)美术

美术在英语课上的渗透使英语课色彩斑斓,赏心悦目,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掌握,从直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因此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术。给课文单词配图、自制图画教具、剪贴画、简笔画等几个项目可作为培训的内容之一。请美术专职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师做培训讲座,鼓励受训者自己动手做、动手剪、动手画,学员之间通过互相学习、观摩成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训时可根据小学英语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可分人物、动物、水果、运动等专项进行辅导。通过美术知识的培训,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审美观,艺术鉴赏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2)音乐

音乐在小学英语课中的渗透很好地激活了英语课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提高识记、保持和再现的效果。音乐方面培训的基本功包括按节奏和旋律说唱课本中的童谣、韵律诗,会唱会表演好教材中的所有歌曲。培训还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能将字母、单词、句型、语法等机械记忆的内容转化为童谣、儿歌、歌曲等形式。在编童谣时要注意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学编英语歌曲也是重要的培训内容之一,包括填词和谱曲,即根据旋律、节奏、音高以及曲子的特点,用英语的词来配儿歌的曲。然后,让参训者为歌词设计形象的表情,优美的动作,多样的明确的节拍。

(3)信息技术

在信息时代,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写教案、打印讲义和试卷并进行学生成绩管理也成为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使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如调取优秀教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小学英语教师要学习Powerpoint制作技术,要学会模版、背景和色彩的运用,学会影片、动画、照片、剪辑画的插入;学会声音的录制和插入等。此外,参训者还需拥有各自的QQ号或E—mail,以便学员之间互通信息,交流合作,共同进步。解决了培训内容,便把握了培训的方向。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可以采取培训与教研、科研相结合,让培训、教研、科研在时间上衔接,在空间上延伸,在活动上整合。学校和课堂是培训教师的主阵地,把教室作为学习室,把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研培一体化”的模式,以教研带培训,以培训促教研,作到研中有培,培中有研。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凭借,以具体的教学问题为核心,开展评议式研讨,在这种研讨中把实践反思、研讨交流、经验推广、培训指导结合起来,以解决小学英语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比如:可以采用 “一课多磨”(“磨课”),由多位参训教师上同一内容的课,也可以是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几次相同内容的课,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意见,可通过自评、互评、导评,大家各抒己见,研讨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而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可以上升形成小课题,小课题定下之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研究方案,组织实验研究,这样就能有效地把培训与科研结合起来,用科研牵动法,调动起参训者探索和实践的热情,用科研牵动培训。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内容编写的思考 篇7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服务于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过程。小学数学校本教材,既要能满足小学生兴趣爱好的要求,又要加入德育元素,将德育教育渗透入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良好品行的培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学校本教材开发的迫切性

目前,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但教材标准统一,教学主要以基础数学为主,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学生厌学数学情绪严重,对数学失去兴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个别学生不会学而学不会,由学不会到不愿意学、厌学的恶性循环。为此,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特长,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本校实际,根据本校教师专业特点与办学特色进行数学校本教材研究,合力开发、编制出一整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学校本教材,使之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本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数学校本教材开发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公共基础与多样化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开发校本教材,应根据学生需求,结合教学实践,精选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培养每个学生具备必需的数学基础,满足多样化的选择。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

开发教材应注重本校学生实际,要淡化学科体系,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改变以静态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设计数学课程。注意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研究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3.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开发教材应注意实效性,努力体现兴趣性要求,正确处理好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质的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校本教材开发推广实施模块教学

要改变数学教学的“一刀切”状况。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上要注意与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要突出学校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依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在课程设置时要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宽基础”,就是在课程的内容上要浅显易懂,难度、深度应适当。“活模块”,就是突出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将数学课程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如,一笔画问题、几何中的计数问题、巧算问题等等。

四、在数学校本教材中加入德育元素

作为小学生,要从小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为此,要在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2)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3)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五、把握数学校本教材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是人类的智力体操,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数学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等鲜明特点。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讲究逻辑美。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的数学也显示着它的模糊美。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小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美,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学韵味深厚。

七、可用作数学校本教材的部分内容

(一)兴趣数学:七桥问题(一笔画问题)

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一条河流穿城而过,那里有七座桥。如图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小岛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从一个地点出发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人们用好多年也解决不了。后来这个问题传到了瑞士大数学家欧拉那里。结果欧拉用数学不到2分钟就解决了,你知道数学家欧拉是用什么数学方法解答的吗?

(二)数学故事:奇特的墓志铭

在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镌刻着一个有趣的几何图形:一个圆球镶嵌在一个圆柱内。相传,它是阿基米德生前最为欣赏的一个定理。

在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则镌刻着圆周率π的35位数值。这个数值被叫做“鲁道夫数”。它是鲁道夫毕生心血的结晶。

大数学家高斯曾经表示,在他去世以后,希望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个正17边形。因为他是在完成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后,才决定献身于数学研究的。

不过,最奇特的墓志铭,却是属于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道谜语般的数学题:“过路人,这座墓里安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时期。又过了生命的1/7他才结婚。婚后5年有了一个孩子,孩子活到他父亲一半的年纪便死去了。孩子死后,丢番图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结束了尘世生涯。过路人,你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吗?”丢番图的年纪究竟有多大呢?

要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只要解一个方程就行了。这段墓志铭写得太妙了。谁想知道丢番图的年纪,谁就得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而这又正好提醒前来瞻仰的人们,不要忘记了丢番图献身的事业。丢番图也是古希腊最后一个大数学家。遗憾的是,关于他的生平,后人几乎一无所知,既不知道他生于何地,也不知道他卒于何时。幸亏有了这段奇特的墓志铭,才知道他曾享有84岁的高龄。

(三)数的巧算

数的运算是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 巧用运算定律。

在数的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

如计算211×555+445×789+555×789+211×445

原式= (211×555+211×445) + (445×789+555×789) =211× (555+445) + (445+555) ×789=1000× (211+789) =1000000

2. 巧用公式计算。

(a+b) (a-b) =a2-ab+ab-b2=a2-b2。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

如计算3001×2999的值

3001×2999= (3000+1) (3000-1) =30002-12=8999999。

3. 巧用代换。

如计算:(1/2+1/3+……+1/1999)×(1+1/2+1/3+……+1/1998) - (1+1/2+1/3+……+1/1999) × (1/2+1/3+……+1/1998)

分析与解:这个算式比较长,相同的数比较多。我们用字母表示某些数,可以使算式简化计算。设A=1/2+1/3+……+1/1998, B=1/2+1/3+……+1/1999,则,原式=B× (1+A) - (1+B) ×A=B+AB-A-AB=B-A=1/1999

(四)观察找规律

如计算1+4+7+10+…+2008+2011的值

观察发现:算式中相邻两数的差都是3,像这样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列数叫做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和=(首数+尾数)×个数÷2,利用这个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等差连续数的和。这个公式也叫高斯求和定理。关于等差数列个数的求法是:个数=(尾数-首数)÷公差+1

原式=(1+2011)×671÷2=675026

如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观察左图三角形AC边上一共有6条基本线段, 那么三角形的个数就是6+5+4+3+2+1=21 (个)

(五)巧填算符

如在适当的位置添上“+”、“-”、“×”, 使算式成立:

1 2 3 4 5 6 7 8=1

分析与解:这道题的特点是等号左边的数字比较多,而等号右边的得数是最小的自然数1。可以考虑在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字8前面添“-”号,这时算式变为1 2 3 4 5 6 7-8=1,只要让1 2 3 4 5 6 7=9就可以了,考虑在7的前面添“+”号,则算式变为1 2 3 4 5 6+7=9,……以此类推,本题答案为:1+2×3-4+5-6+7-8=1

(六)中外著名数学家介绍

1. 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

2.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

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 (≈3.1415926)密率22/7 (≈3.14) ,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3. 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的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浅谈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 篇8

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简单地说就是以学校为根本,学校能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本身的教学特点去选用适合本校实施的校本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兴起“校本课程开发”思想,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全国范围内课程开展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学校为根本,开展课程研发,使课程政策的制定能够全民参与或者多数人参与,通常是由学校校长、专业科任教师、课程研究员、学生以及其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制定、实施和评估的活动。

当前大多数高中虽然有能力开设生物校本课程,但学校选用的校本课程的内容大多老套或者直接套用现成的网络资源,从而使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展不具有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多样性。同时部分偏远地区的学校由于高科技信息设备的缺乏,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开展生物校本课程。

二、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教师突破传统生物课程模式,机动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还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对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再挖掘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样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生来说,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由、全方位发展。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随意进行,特别是对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定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引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要有助于使学生掌握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提高探究生命现象的能力,这就要求生物校本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自主性。在生物校本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赋予学生发展的主动权,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促进生命自由地、个性化地发展。

3.灵活性。在选择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相应的调整。

4.有效性。生物校本课程的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生物校本课程与高中生物教材具有一定的衔接性,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意义。

5.因地制宜性。以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应整合区域资源,这样才能使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能在生活化的基础上为学生所接纳和采用。

四、生物校本课程的总教学目标

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本门课程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概述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阐明每个课题的背景知识;总结生物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尝试使用和操作一般实验器具和器材的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操作并完成设计简易的实验方案;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关注科学、关注生命的观念,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认同生物科学和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生物学乐趣,养成质疑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生物校本课程教学内容选定

考虑到上述科学性、自主性、灵活性、有效性、因地制宜性的生物校本开发原则以及生物校本课程的三维目标,选择下面所展示的课题作为高中阶段适用的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一个参考。

生物校本课程课题三维目标:

1.课程内容:酸奶的的制作。知识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了解酸奶发酵的原理。能力目标:尝试进行酸奶制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关注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课程内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知识目标:说出显微镜的主要构件和用途;了解显微镜的使用过程。能力目标: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尝试用显微镜观察简单的生物制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课程内容:辨认校园植物。知识目标:了解常见校园植物在外观和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辨认一些常见的校园植物。能力目标: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运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身边的植物,进一步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4.课程内容:叶脉书签的制作。知识目标:学习叶脉书签制作的原理。能力目标:掌握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叶脉书签的乐趣;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5.课程内容:观察果蝇的生活史。知识目标:阐明变态发育的概念;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生活史。能力目标:通过饲养果蝇,发展科学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强化对信息加工、整合和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和学习生物的热情;体验观察的乐趣。

6.课程内容:干压花的制作。知识目标:认识花的一般形态特征;阐述花的基本构造。能力目标:尝试动手进行干压花的制作;绘制花的一般结构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7.课程内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知识目标:阐明种群和物种丰富度的概念;了解土壤中动物分布情况。能力目标:掌握采集土壤样本的操作技术;使用吸虫器目测估计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培养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

8.课程内容:关注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目标:了解合理营养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做到合理营养。能力目标:尝试动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收集整理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关注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9.课程内容: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识目标:识别什么是生物性污染;概述生物净化原理和方法。能力目标:搜集整合生物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提出一种生物净化的方法并设计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化保护环境、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

六、反思与展望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发展的课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校本课程的内涵及意义,有效地综合利用校内外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具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建立系统、有效,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上一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下一篇: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