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的议论

2024-10-25

有关大学的议论(共8篇)

有关大学的议论 篇1

1、别跟堕落的人比堕落。堕落起来非常容易,可是堕落后再想回到不堕落,难。不要给自己颓废的机会。

2、不要以为躲在学校里就可以忽略外面世界的残酷现实。竞争越来越激烈:人越来越多,职位却越来越少。学校里固然温柔,但不能因而醉生梦死。否则,一个舒服的打坐之后,一睁眼,头顶已经踩上了一片人,想起身,却发现已经没力气站起来了。这就叫死于安乐!

3、世界是有那么一点荒唐的,因为一直有迷糊的人。所以,当有的时候遭遇了有人把假的当真了,有人把真的当假了,不要过于在意。只要自己做得无怨无悔了,心无愧疚了,一切随缘。

4、平时不能经常回家就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要知道家里的父母、亲人还是很思念你的,只是他们怕打扰到你学习,所以不会打电话给你。如果长到这么大,连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常常忽略,别再整天想自己如何如何,你没有资格觉得自己优秀!

5、越来越多的人正把恋爱当儿戏,如果你有脑子,别随便跟风,好的不学学坏的。恋,爱:重点在爱。如果只是图一时的好玩儿,而不确定是要此生相守,最好保持单身。一起说说笑笑、玩玩闹闹的,只做朋友吧,真爱你的人考虑的不仅是一个现在,还会跟你一起计划你们的未来。恋爱次数不要太泛滥,青春短暂,找个值得珍惜的人,一起认真走一程。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何必给自己制造遗憾。否则,男的叫拈花惹草、朝三暮四;女的是随意放荡、水性杨花。别人虽然嘴上不说你,但是一定会对你心存看法。要懂得洁身自好。

6、不要觉得你自己一个人想怎样就怎样,你虽然确实是一个人,但是你身上的责任却是一群人的,你肩负的担子和责任不可推卸,你身上承载的许多人的希望不能辜负。凡事三思而后行,任性妄为不是一个长大的人该有的表现。一味装幼稚,别人嘴上说你是单纯,心里会把你当白痴。

7、别过多的感情用事,要学会在感情上节制自己。真心爱一个人,但是也要留出一部分爱给自己身边的其他人:亲人、知己、朋友。

8、许多不管怎么做、怎么想都没结果的事,要懂得交给时间。有些事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勉强,时间不够,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9、不要怪有些人常常误会你,有些误会你的人,稍微解释一下,不管他懂不懂;其他不值得的人,不必解释。有时候,事情越抹越黑,如果一个人非得要误会你,你越解释反而显得心虚。对必要的人做必要的解释,对不必要的人,随他去。

10、冲动是魔鬼,因为它只会害人。遇事要冷静对待。

11、丑小鸭会变天鹅,灰姑娘会变成公主,青蛙也会变成王子。无论遇到谁,都不要对ta过早的给予否定答案。不要觉得自己多么优越,轻飘飘的以为自己多帅多漂亮,自恋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然后就对别人丝毫不屑,当你看别人很渺小的时候,你在别人眼中也高大不到哪里去,距离是双方之间的。

12、走自己的路,常听听别人怎么说,尤其是长者的建议。有些人说的未必对,也未必跟自身的情况相符,但是参考一下过来人的意见,有益无害。

13、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要有光明的希望,希望灭了,就算再美好的生活也只会被你自己弄得徒剩下黑暗。

14、用心记得该记得的人,也不要忘了记得自己。

15、有些事别以为只是一时的,其实是一辈子;有些事别以为是一辈子,其实只是一小会儿。

16、别听人家叫你帅哥、美女的就昏了头沾沾自喜。第一,人家可能是在恭维你;第二,就算是你真的长的好看,也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只看到你好看外表的人,就像看到一朵鲜花一样,只看到了外表,不曾真正关注你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气质涵养。多听听那些看得很透的人怎么说,他们才是你生命中真正该尊重的良师益友。

17、没事的时候别光在网上消遣,多读书,读好书,提升一下内在的气质。男生不要只知道NBA,多关注一下世界动态;女生也不要只知道时尚,毕竟头发长见识短了容易上当受骗。不管男生女生,大学里必须的一个追求是:让自己睿智起来,这个,一生受益!

18、别没事标榜自己尚且还小,唱着不想长大。第一,你上大学了,不小了;第二,就算偶尔想撒娇,回家、或者在爱人怀里的时候偷偷的说。大家都不再是小孩子了,何必拿着小孩子的幌子给自己犯的错当令箭,不要迁就自己。

19、一下子坚强起来确实要面对很多压力和困难,多找些真心的朋友,找个真爱自己的人。他们会随时给你鼓励和支持,在你委屈时听你倾诉,在你受伤时给你保护。有爱你的人在身边陪你长大是件很幸运的事。

20、已经做出的决定不要随便更改,除非真的有必要。反复无常,出尔反尔会很伤人,不想有天别人这么伤害自己,自己也不要这么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心都是肉长的,虽然很坚韧,但是无防备的时候,很脆弱!

21、按时作息,计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觉得是小事,许多简单的、你应该做到的事你都做到了,你就不简单。想想自己进大学后有多久是在一种积极、正确的状态中度过?

22、不要耍小孩子脾气。记着,你已经是大人了。大人就要有大人的样子。没有人会再惯着你,宠着你。冲别人大喊大叫,别人只会认为你是疯子。有什么憋屈的地方,要么静静的找可以依靠的人倾诉,要么自己憋在心里(当然,经常憋着会容易郁闷)。

23、不要过重于跟别人争论什么,要懂得用事实说话。第一、争论争出不来有意义的结果,因为一切还停留在说话的层次;第二、即使你是对的,难道不觉得过久的争论是在浪费时间?当行动把一切变成不争的事实了,别人便自然没有底气再跟你争什么。

24、要懂得承认自己的优点,也要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自信,并且相信别人。

25、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尽快改变。但是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26、不说脏话。脏话本来就是脏的,经常把脏话挂在嘴上,只能降低你的级别,显得既没修养又没档次。

27、遇到问题不要退缩,而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停留在那里被搁浅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且问题会积少成多。

28、偶尔放松一下自己,听些喜欢的音乐,看些让人心灵升华的电影。现在忙乱的生活,需要偶尔给自己放假。

29、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管好坏,淡定!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入大学,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

3.你在大学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

5.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什么。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或者别的,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

72.越大,我们就会发现对与错越是那么不明显,这不是错,这是事实,而且无法改变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F.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持续的成功。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努力学习,也无法抓住这个机遇。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你应该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你应该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计划;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应该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或自己审阅,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如果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具体的研究经验和学术论文;如果毕业后想进入某个公司工作,你应该收集该公司的招聘广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哪些经验。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觉

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大学生还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一位同学是这么描述大学生活的:

“大学和高中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每天依旧是学习,每次考试后依旧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同的只是大学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压力也小了很多。” 这位同学并不明白,“时间多了很多”正是大学与高中之间巨大的差别。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安排时间出了做一个时间表外,更重要的是“事分轻重缓急”。

1.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不要成为灌输教育的牺牲品。

2.仕途,商界,学术。大致说来,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三条道路中的某一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妨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根据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塑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3.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千万不要因为你是名牌大学或者热门专业而沾沾自喜,也大可不必因为你的学校不好或者专业冷门而自卑。

4.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项工作每项都会做百分之十,那么,在用人单位眼中,你什么都不会。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5.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一定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要像读中学一样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同时,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

6.一定要学会理财。对于贫困生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很多大学生读书的时候一掷千金,可是,毕业以后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交半个月的房租。

7.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大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时候电脑会成为浪费时间的堂而皇之的借口。有电脑的大学生非常多,可是,这中间很多人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会Excel,不会做一个像样的PPT。8.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具备多少能力,不只是说他一个人的时候能做什么,还包括他能通过别人做什么。一个人赚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所以,请好好珍惜大学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这几年你认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你毕业以后最可宝贵的财富。

9.互联网固然威力无穷,但是,如果你沉迷于网络聊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浪费的金钱倒是可以弥补,荒废的青春就无可追寻了。轻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网吧就是一个血淋淋的黑洞。10.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11.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着硕士学历贬值的速度是30%。千万不要以为考研究生就是积极进取的表现。对于很多人而言,考研不过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罢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研究生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立志从事科研、学术的人及其他少数人除外。

12.不要一门心思想着出国,更加不要迷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削尖脑袋记GRE词汇很可能是一件非常愚蠢也非常可悲的事情。既然全世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国的市场上来瓜分蛋糕,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一门心思到国外去留学然后给外国人打工?

13.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地雷阵。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择食。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14.求职简历必须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职的时候大可不必像严守一那样“有一说一”,必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说一些谎言是非常有用的。一份求职简历只要用一张A4纸做个表格就足够了。很多女生的求职简历就像是写真集,不但浪费钱,而且对求职毫无用处。面试其实是有规律的,每次面试的时候只要背标准答案就行了„„ 1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到那个让你成为人才而不是垃圾的职位上。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骑驴找马固然没错,可是,并非随便找一头驴就能找到千里马。所以,一定要重视第一份工作。

16.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进入公司工作以后,必须尽快融入写字楼政治。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在于老板对你的赏识程度。在写字楼的政治斗争中,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

17.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定要有创业的勇气和魄力。如果你一只满足于给别人打工,那么,不管你工资多高,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穷光蛋。就算月薪2万,在深圳上海那种地方,一年的存款还买不来一个小小的洗手间。18.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很多书你现在不读,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读了。虽然不是每本书看了都一定有用,但是,因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书以后会有用,所以只好多看书,并且抛弃那些过于功利的想法。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

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有关大学的议论 篇2

而中国学生普遍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即英语写作水平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不高。

因此中国学生如果想要写出地道的英语议论文, 首先应该对西方的思维模式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习、模仿优秀的英语议论文范文, 才能写出地道、有特色的英语议论文。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1. 螺旋式与直线型 (linear) 思维

Robert Kaplan (1996:16) 认为, 包括汉语在内的东方语言的语段发展模式是不断扩展的螺线型, 弧线围绕着主题, 却不直接触及主题, 往往到最后才点明主题。与此相反, 英语语段呈直线形式发展, 语段多以主题句开始, 主题句提出本段的中心内容, 后接辅助句, 逐步展开说明主题句的具体内容, 其间不附加其他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2. 主观性与客观性思维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 所以很多文章“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化倾向 (蔡基刚, 2003:40) ”。而英美民族将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截然分开, 习惯以客观事实为主体, 所以在论证时, 作者强调用事实说话, 尽量较少使用主观性很强的语言。

3. 形象与逻辑思维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 注重感悟、讲究含蓄。因此汉语议论文大多先罗列种种事例、论据、原因、背景等, 最后表明观点;或将观点隐含于事实、论据中。而英美人注重逻辑思维, 强调运用严谨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连接词进行论证;英语议论文主要是先概括, 后细节;先抽象, 后具体;先综合, 后分析。

4. 整体与分析性思维

中国人认为世界是万物联系的整体, 对于事物的分析不仅局限在事物本身, 更要顾及其所在的整体。西方思维认为世界由无数个有自己个性与特点的个体组成。所以表现在语言文字上, 汉语重意合, 以意驱形;英语重形合, 以形制意。“意合”意味着“造句注重意念连贯, 不求结构齐整, 句子以意役形, 以神统法, 因而流泻铺排, 采用的是散点句法”;“形合”意味着“造句注重形式连接, 要求结构完整, 句子以形寓意, 以法摄神, 因而严密规范, 采用的是焦点句法” (连淑能, 1993:46) 。

二、《大学英语精读》议论文分析

《大学英语精读》是一套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 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大学英语精读》是其英语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本文将分析《大学英语精读》中精选的议论文是否具有上述特点, 能否从这些文章中看出中西议论的差异。此外, 高职院校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多都只能上完第一、二册, 所以文章以这两册的议论文为分析对象。《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二册共有4篇议论文体的文章, 包括第一册Unit 4 Turning off TV:A Quite Hour, 第二册Unit 6 The Making of a Surgeon, Unit 8 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 Unit 10 Profits of Praise。

1. 语篇结构

罗明礼认为 (2011:124) 语篇不是许多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 而是一个结构上衔接、语义上连贯的意义整体。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 因此各自的语篇布局也存在着差异。英语议论文使用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用演绎的方式论证问题, 文章呈直线型特点, 而汉语议论文呈现螺旋的方式组织段落。杨振道、韩玉奎 (1984) 总结了五种议论文结构类型:一是三段式———开头、正文、结尾;二是总提分述的横式结构;三是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四是并列结构;五是正反对比结构。很多情况下一篇议论文的写作往往是这几种结构的综合运用。

Unit 4 Turning off TV:A Quite Hour, 文章结构清晰,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提议每晚将电视机关掉一个至一个半小时;第二段至第五段, 作者详述关掉电视机的种种好处;最后一段, 作者重申自己的观点。Unit 6 The Making of a Surgeon, 文章结构明了, 作者在文章第一、二段提出观点:自信能成就外科医生;第三至六段, 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举例对比说明自信如何成就了自己;最后一段, 作者重申外科医生需要自信。这两篇文章符合第一种三段式结构, 同时在议论部分也是用了正反对比结构。Unit 8 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 文章第一至五段, 文章提出中学与大学考试作弊现象愈来愈严重, 大学已经采取应对措施;六至十一段指出美国人在过去更诚实以及原因;第十二段至十五段声称绝大部分美国人都认同诚实的重要性, 分析现在不诚实现象增多的原因。总体上看, Unit 8Honesty是属于第三种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 其中也运用了对比结构, 不过文章从头至尾并没有明确提出作者的观点, 和传统的直线式英语议论文有点不一样。Unit 10 Profits of Praise, 第一至三段,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表扬的好处;第四至六段分析人们为什么不愿意主动表扬他人的原因;第七到十二段解释为什么需要表扬 (什么样的人更需要表扬) ;第十三至十四段作者鼓励人们要多表扬他人, 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属于第一种三段式结构, 文中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结构与并列结构。

于守刚 (2012:1) 的调查发现,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受文化思维差异影响发生错误多在语篇层面, 占错误总数的54.2%。因此在议论文的教学中, 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议论文语篇结构的差异, 从而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英语议论文的谋篇布局。

2. 衔接和连贯

Beaugrande和Dressler (1981:3) 指出了语篇的七个特点, 其中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个基本特点, 是区别语篇与非语篇的关键。这意味着汉语句子主要通过字词、语句意义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 所以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注重隐性连贯。而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 词语与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 所以英语常使用各种形式的连接词、短语、分句和从句, 注重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

Halliday和Hasan (1976) 首次提出了五种衔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这些衔接分析更多的是放在了语法层面的分析, 而逻辑衔接更是语篇内最本质的衔接, 例如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意义、段落主题句之间的内在意义连接、段内主题句与支撑句之间的联系等。因篇幅有限, 这里仅以Unit 4 Turning off TV:A Quite Hour (下面简称Unit 4) 为例进行分析。

(1) 照应。照应是指语篇中两个成分之间在指陈意义上的相互参照或解释的关系, 包括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种。

在文章一开始, 文中写道“I would like…”, 在接下来几段出现“let us…”“we…”, 在人称前后一致、互相照应。第二段“without the…”, 第四段“with free…”, 两段比较照应。

(2) 替代与省略。Halliday认为替代与省略的用法很相似, 替代就是用同一内容的其他形式去替代上下文出现的某一成分, 省略其实就是零位替代形式。在本文出现the proposal, 也就是建议晚饭后关闭电视一个小时, 文中出现了“without the distraction of TV”“the quiet family hour”“the idea of an hour without TV”等, 都表示了the proposal的同一内容。有了这些替代与省略, 行文更加流畅、富有变化。

(3) 连接。连接分成添加、转折、因果和时间。使用连接词、副词或词组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 这些连接词起着连接上下文的纽带作用 (罗明礼, 2011:126) 。如表顺承递进:“also, moreover, in addition”, 表转折或对比:“although, however, yet, while”, 表罗列:“firstly, then, last”等, 表因果:“consequently, therefore, thus”, 表总结:“briefly, in summary, to sum up, in other words, in short”等。

在Unit 4中这样的连接词、词组很多, 如it is well known, or, even, but also, 等等。在这里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表示罗列理由或原因时, 这四篇议论文没有一篇使用“firstly, then, next, last”等, 在文章结束时, 除了Unit 10Profits of Praise在最后一段使用了so, 表示观点总结以外, 其余三篇都没有使用我们一直认为的点明主题词“briefly, in summary, to sum up, in short”。

(4) 词汇衔接。词汇衔接就是通过词的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在Unit 4作者反复提出了turn off TV, a quite family hour, without TV, no TV, without the electrical baby-sister, 不同的表达, 相同的意思, 加强语势、强调观点。

3. 语段发展模式

马秉义 (1996:460) 认为写英语文章的技巧就是学会写段落。英语的直线型思维导致英语语段呈直线形式发展, 语段多以主题句开始, 后接辅助句, 说明主题句的具体内容, 其间不附加其他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例如在Unit 4第二段, 作者提出了主题句“let us take a serious look at what the results might be if such a proposal were accepted”。然后作者围绕主题句一一列出关掉电视的好处:a real family hour, 可以解决代沟、降低离婚率、减少精神疾病的出现等。在Unit 6 The Making of a Surgeon的第三段作者列举出作者前几个月不自信、紧张的表现, 如害怕听到电话铃声、因担心而导致睡眠困难、怀疑自己的决定、冲到医院亲自检查病人等, 紧紧围绕主题句展开。在Unit 10Profits of Praise第7、8段作者在主题句提出:表扬那些从事平凡工作的人并首先提出艺术家、大厨, 然后话锋一转, 以反问句排比出其他工作岗位的人如干洗店经理、报童、汽油站工作人员、服务员甚至家庭主妇等。但是, Unit 8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这样典型的主题句不是很多。

4. 论证方法

Kirpatrick (1995:14) 认为由于中国人善于形象思维而西方人善于逻辑思维, 英语议论文章多采用直接的论证方式, 重视让证据自己说话, 作者常采用具体、翔实、权威且有时效性的实例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汉语议论文多用权威的话语, 使用比喻、类比和反问等间接的方法证明观点。

在Unit 4中作者直接提出了关掉电视的种种好处:增进家庭关系、解决因交流不足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等, 这些都是贴近读者实际生活;Unit 6 The Making of a Surgeon作者完全借助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比自己作为住院医师的前几个月与后几个月的差异, 明确了当地指出了自信的重要性;Unit 10 Profits of Praise文章开始以作者的一次经历为例阐释了赞扬的好处, 在议论部分, 作者以自己的一个朋友为例、以自己与自己孩子的一次争执为例, 证明赞扬的好处。不过本文作者采用了比喻、对比、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形象、富有文采, 这些论证方法与Kirpatrick的观点有些不同。最后重申自己观点时, 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we, I”第一人称词, 强调作者主观观点, 这与中国议论文结尾的特点是一致的。

Unit 8 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的论证方法与Kirpatrick的结论似乎也有些不同。由于Unit 8 Honesty采用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对比结构, 在文中作者以调查数据、Maryland大学发起的抵制作弊运动、林肯、华盛顿等例证, 以及对比、分析等议论方法来间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的议论方法似乎和中文议论文的议论方法有相似之处。

根据这四篇文章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英语议论文更多地用直接的论证方式, 重视让证据自己说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排除使用比喻、类比反问等议论方法。

三、现状

笔者对我校2008级小教系非英语专业学生 (包括小教文科、小教理科) 进行一次调查, 其中发出问卷129份, 收回有效问卷125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可以看出56%意识到英汉思维差异, 但是35%不清楚、16%答案是否;“是否认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影响英语议论文差异”, 57.6%不清楚, 18.4%回答为否;“是否注意英语议论文的结构”66.7%不清楚, 4%回答否;“是否注意英语议论文中衔接和连贯的运用”67.2%回答否, 13.6%回答不清楚;“是否注意英语议论文中语段发展模式”, 68%都能意识到;“是否注意英语议论文中论证方法”64.8%不清楚, 7.2%回答否。显然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于英语议论文因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议论文结构、衔接、论证方法的差异还不够敏感。

四、小结

胡曙中 (1993:161) 认为, 中国英语学习者如果要写好英语作文, 首先应该了解英语族人通常是如何组织他们的意思, 这种对意思的组织就是思维模式。语言的输出要建立在一定的语言输入基础上的, 而提高语言输入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阅读量。

中西思维的差异对英语议论文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多阅读英文报刊与杂志、多接触英文原著, 加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阅读英文议论文时,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谋篇布局、词语选用、语序、句法、段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水平也会日益提高。

根据对这四篇议论文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这四篇议论文, 除了Unit 8 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不能典型地反映出中西思维方式在英语议论的写作特点以外。这究竟是因为这篇文章不够典型, 还是因为汉语和英语议论文在上述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但两种语言中 (尤其是汉语中) 修辞模式的状况比Kaplan等人所认为的更复杂、多样 (许力生、李广才, 2002) , 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

摘要:以《大学英语精读》一、二册中的4篇议论文为样本, 具体分析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对英语议论文的语篇结构、衔接与连贯、语段发展、论证方法产生的影响, 发现除了第八单元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不能典型地反映出中西思维方式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外, 其余3篇都能体现出英语议论文的特点。但对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以下简称为“我校”) 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上述特点调研, 发现结果不容乐观,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其对英语议论文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思维差异,英语议论文,大学英语精读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Kaplan, 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1966.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4]罗明礼.英语议论文语篇衔接与连贯探微[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1 (1) .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6]李坊穗.“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不宜作为大学英语精读课文[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4) .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8]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9]许力生, 李广生.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10]杨振道, 韩玉奎.文章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4.

有关大学的议论 篇3

“几个定向”是指议论文写作时几个分解化的定向操作过程,用几个定向来细化那种笼统模糊的所谓运用思维方法构思议论文的做法,就能真实地形成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就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思维的具体发展过程。

一、感性化的文章标题与整篇文章的对话

文章标题要能用不同的词性结构和不同意义色彩的题目传达不同的价值内涵,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拟题是一个理性的感知、深刻的体悟、合情合理的物之于心,心之于外的正确观照过程,题目应该能够与作文的命题立意以及整篇文章的构思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与之真正达到和谐与融合。

[课例1]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小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有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种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终身受益。

在人生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请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针对这一材料型话题作文,写成议论文可以拟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第一类:动词结构或主谓结构短语(1)弯腰侧身过小门(2)人生的路上,学会弯腰。第二类:主谓宾短语(1)能屈能伸,亦火丈夫也(2)低下头来,又是一片天地。第三类题目是名词性词语,如“最是那一低头的风采”“俯身的哲学”等。

分别来看,三类题目如此观照作文的命题立意,第一类题目动词的动性和谓语的谓性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强调的是面对此价值命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第二类题目作为主语的动性词语强调了对命题的正确判断“怎么做”,宾性词语则强调了作出正确判断后产生的积极意义。第三类题目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认知后带来的积极的生命走向。

三类题目面对同一个生命命题着重强调了三个不同的方面: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怎么做,从全面观照文章构思的角度而言,它们的指向是确定的,即面对同一个命题,要作出正确的选择,认识到选择这样做的意义,并且指出正确的具体行动,在行动中完善人格。

这三类题目都是从鲜明坚定地提出问题,深刻透彻地分析问题,具体真正地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拟题,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种观照作文命题立意和全篇构思的客观走向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真正的有关思维定向的题目必须这样去做。

作文拟题不仅要在文章结构上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更应该从情感思维上与文章对话进而产生共鸣。这种对话和共鸣使文章拟题的具体方法变得多元起来,使学生拟题思路的空间变得愈加开阔。

二、用注重内容、思想和论证方法的开头代替简单固化的开头形式

议论文的开头主张直击中心,提出论点,这是非常正确合理的。但是形式主义的开头方法使开头的方式与提出的论点的关系不大或力度不够,甚至完全脱离关系。有时候即使勉强吻合,也是反复操练和强加硬记的结果,学生“画蛇添足”“刻意造作”痕迹明显。用注重内容、思想和论证方法的开头方法代替简单固化的作文开头形式更多地是强调用思维参与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定向操作,使学生明确开头内容真实、思想真切、论证方法真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对那种应该向东偏向西,应该打狗偏撵鸡,不伦不类,甚至混淆是非的开头方法。

[课例2]高考满分作文“范例片段”

一步与一生,是孤芳一枝与万紫千红:

一步与一生,是清水一滴与浩瀚江海;

一步与一生,是微尘一粒与广袤大地。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的轨迹,就是由一步步脚印组成,每一步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极其重要的。有时候,就是那关键的一步,决定了人一生的成败。那一步你走对了,你的一生就成功了;走错了,你的一生就失败了。

因此,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地认真走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一生才不会错过沿途的风景,我们才能看见人生不一样的风景。

这个开头就进行了如下的定向操作:

1前三个短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一生包含了一步,以及一步组成了一生,重要的一步实现了成功的一生的内容。

2中间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的过程应该是“引用名言,分析名言,联系话题,提出观点”这样一个过程。

3最后的部分是联系文章立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上面的议论文的开头和文章的立意的观点保持了高度的统一,论证方法有鲜明的思维存在。比喻论证是用比喻论证了观点的内容,引用论证是用引用论证的过程展现了观点和思想。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细致、反映详实、思想平稳可以用生活事实引出观点;推理明晰、逻辑严密可以用对比或逻辑推理导入议题;描绘形象,善于想象,神思飞扬可以用比喻论证、生动铺排强化观点。形式主义和注重内容、思想和论证的开头方法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内容,有没有关注论证的方法和论证思维对论证问题的真正参与,而后者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三、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

作文(尤以议论文而言),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真理是毋庸置疑的,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提出论点后,对已有现象(特别热衷于对古代的已有现象)反复列举,最后下结论,不能对已有现象进行继续发问,缺少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这是一种脱离了思维“现实追问”的“叙述古代知识和现象”的所谓议论性的文化散文。这种记忆式的或者宿构式的文法确实为害非浅。

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首先就是要追寻议论对象存在的意义、原因和作用。对议论文论述的“观点”在思维上进行可接受性和必接受性的论述。

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其次是用智慧提出解决所议论问题可行的方法和可运用的手段,这是一种真正解决观点提出的问题的过程。

这二者的操作图示分别如下:

图式一

1观点的可接受性:

(1)观点的内涵意义可以让人接受。

(2)观点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可以让人接受。

(3)观点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让人接受。

2观点的必接受性:

(1)与人们公认的理论系统相符,因此让人必须接受。

(2)这种观点可以上升为一种关于人生境界的哲学本质观点,一定要让人接受。

3观点的引申论述与辩证分析:

(1)对与该观点相关的社会背景事件和生活现实问题的论述。

(2)对与本观点相融的观点和典型的不同观点的联系分析和辩证分析。

图式二

实用性操作:

(1)实现该观点的实用性做法。包括做到该观点的要求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还包括做到该观点需要拥有的精神和境界等。

(2)预测性展望。这是指按照观点的要求去做后可以取得的成绩,达到的目的等。

这样就完成了议论文写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主体部分。

关于议论文中材料的运用和议论文结尾的方法,由于论者多有提及和篇幅所限,在此省论。

有关劝告的议论文 篇4

在书堆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荀子的《劝学》了,我对他简直爱不释手。圣人那谆谆的教诲,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读着《劝学》里“吾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我便想起了一句让我永生难忘的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学习、做事都不能只是空想,只喊口号。就像艾青说的:“梦里,我走了很远。但醒来却还在床上。”在做任何事上我都向《劝学》说的那样,勇于实践,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怕困难。正如大家所说:“不管你想得有多好,不付出实践,你照样还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进展。”这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生活中我也养成了做什么事都能坚持的好习惯。爸爸妈妈都纷纷夸奖我这变化,我心里乐滋滋的,对《劝学》也更是钟爱有加了,一有时间就“咀嚼”《劝学》里那清香的文字,任思绪飘荡在书中。

在《劝学》里我还喜欢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集腋成裘的过程,脚踏实地不可或缺。但如果中途放弃,就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所以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每一次的进步并不明显,连自己都难以察觉。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每一次的进步,一点一点的积累,总有一天会水到渠成。

《劝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正如陶渊明所说:“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拥有渊博的学识。《劝学》还让我懂得了学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也如颜真卿所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总之,《劝学》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荀子的独到的教育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有关反抗的议论文 篇5

叶藏恐惧人类这种动物,他认为人虚伪、狡诈、极富攻击性。而这种攻击性比兽性更可怕,因为它是隐藏的、从不示人的,所以让人无法防备。叶藏知道人性的可怕,所以他以荒诞的搞笑来讨好大家,哪怕并不是他的本来面目。他不懂得反抗,只知道顺从,他费尽心思揣度别人的思想,却从来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正是他一生矛盾、一生悲剧的源起。

其实那三张照片才是他唯一缷下面具的时候。他阴鹜、绝望、悲哀,可又装得乐天。当别人看穿他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强烈的害怕。所以他隐藏、掩饰的更深了。内在的孤独与外在的“讨人喜欢”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矛盾,这导致了他心理的扭曲。他靠酗酒、嗑药来逃避现实。对人类极度恐惧的人,反而更期待能亲眼见识这种可怕妖怪的心理。从年幼的崛生,他见识到了太多“恶”,不不不,应该是“隐藏的攻击性”。所以他认为“善恶的概念是人所创造的,是人类擅自塑造出的首选名词。”善恶不过是个最大的谎言。

神话中神创造了人,但是事实上是野心家创造了神。善恶是使人们相信神明的手段与方式。当人有所希望时,他向神祈祷;当人失望时,他诅骂神;当人绝望时,他不再相信神,而是选择成为神。叶藏是个—徒,与其说他相信神,不如说他相信虚无、相信幻影,相信那缥渺的希望。

他无助,却又不具备“圆滑的能力”。文中所有的感情不过是两个同样了孤独的人抱团取暖,他看透了世间的罪恶,所以多次自杀,面对可怕的对手,他从未想过杀人,反而想着如何让对方幸福。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个疯子,骗女人的感情和钱,酗酒、自杀。可在他眼中中,世界都疯了,人们相互排挤,相互欺骗。他糟糕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遇见好子——具有处子气息的单纯女孩。

好子对人有无条件的信赖,正是她的这种信任打动了叶藏。叶藏为她戒了酒,甚至还幻想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当他看到好子因为信任而被一个商人侵害时,他认为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信任,此时也是一种罪。所以他发问“信赖是一种罪过吗?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他认为他终于看清了世界,看清了妖怪的本来面目。所以他一步步堕落,直到死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叶藏认为罚也是一种罪,世间皆罪,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死亡,选择抛弃这个可悲的世界。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优秀 篇6

“和谐”二字虽说常用 ,但它是一个极为抽象的词语。如果真的非要解释,那么也就是文字的解释,它是个死的,意思是:配合的适当。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它更加的抽象化。

“和谐”二字是死的,但是我们人是活的,即使它再抽象,我们也可以想办法使它变得清楚明白,我认为“和谐”也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指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之间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这样它就不是一个抽象化的形容词了。

“和谐”是多么珍贵的一个词呀,要做到和谐该有多难呀!说有人都向往和谐,不仅是我们,就连国家都向往和谐社会。

一个国家成不成功,大部分在于和谐;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也在于和谐。所以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人只有向往和谐,才能说明他(她)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如果他(她)什么都不向往,那只能说明他(她)在荒废他(她)的生命。

我常常向往那些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国家,希望生活在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中,但我似乎不能全部得到。

有关大学的议论 篇7

1 理论框架

介入标记语 (engagement markers) 是体现学术文本人际意义的重要语言特征。Hyland &Tse (2004: 169) 将元话语分为引导式 (interactive) 和互动式 (interactional) 两大类。互动式元话语是指那些使得读者参与论证过程的元语言资源, Hyland (2005:52-54) 对此进一步提出明确的分析框架, 将互动式元话语分为立场标记语 (包括模糊限制语、强势限制语、态度标记和自我提示等四种语言资源) 和介入标记语 (包括提问、读者人称、指令语、共享知识语和插入语等五种语言资源) 。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两种书面语料作为研究数据, 即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和英语本族语学生的作文, 文体为议论文。

2.1 语料来源

本研究从英语专业写作与教学语料库CEWT (Corpus for English Writing and Teaching) 中四年级议论文子库和本族语语料库LOCNESS语料库 (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 各选取200 篇议论文作文为语料 (以下仍简称CEWT和LOCNESS) 。处理后的CEWT和LOCNESS分别为82, 936和165, 298词容量的纯文本语料库。

2.2 词块提取

1) 使用Kf Ngram (Fletcher 2007) 软件分别提取两组语料中频次大于或等于3的所有2-4词序列。

2) 对提取的序列进行人工核对。参照张继东 (2011:190-193) 关于词块的重复计数及统计中词块数据丢失问题的研究, 尽力避免重复计数及具有研究价值词块的丢失。

3) 根据Hyland (2005) 和Biber et al (2004) 提出的介入标记语的功能分类, 对以上结构分类的词块进行功能归类。

4) 将CEWT语料中提取归类后的词块与LOCNESS语料中的对应词块进行对比分析, 对中国学生所使用的介入标记语进行相应的差异性解释。

3 结果与讨论

介入标记语 (Engagement Markers) 是作者认识读者存在并使得读者介入文本而需要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段, 在语篇中起着重要的人际互动作用。Hyland (2005) 将这些手段视为一种外显的修辞手段, 作者通过他们来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引起共鸣,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其观点, 进而增强语篇的说服力。介入记语,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与作文篇幅长短息息相关, 对于其对比分析, 应采用频数标准化基础上的频数差异检验。

3.1读者人称标记语的分类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中国学生词块结构类型的不同点主要存在于中国学生明显过多使用的是以I、We和You引导的主动结构形式, 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过度使用第一、二人称代词说明, 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缺乏隐蔽读者/作者标记的意识, 存在过分强化读者/作者显现度的特征 (文秋芳等2003: 16) 。

中国学生多使用some, some people, different people, others等词汇, 词义过于笼统或流于空泛;而英美学生的实词表达比较到位, 他们用到the opponents of X, the proponents of X, the advocates for X, the supporters of X等词汇。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在一词块运用的数量上超过英美学生的情况下, 作文质量仍然处于下风的原因所在。因此, 作文质量的提升应该是整体水平的提升, 包括词汇的知识的加深。对此, 我们需要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补差补缺。

注:*** p < .001, *p < .05, “+”过多使用“, -”过少使用。

3.2指令语的分类和分析

ADJ to do型式对学习者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有关作者如何在议论文语篇中使用该型式发出明晰指令的话语形式, 显然英语本族语学生更加游刃有余。在ADJ to do型式中, 英语本族语学生议论文高频使用形容词important, 我国学习者高频使用necessary。通过对数似然比分析发现, 除了总量不足外, 我国学习者偏向多用necessary to do型式 ( LL = 89.34, p<.001 ) , 偏向少用important to do型式 ( LL = 2.09, p = 0.148 ) 。我们知道, 用important来做重要性提醒的方式在议论文语篇中广泛存在, 相比之下, 用necessary做必要性提醒则显得更加直接具体。

从动词搭配的角度分析, 英语本族语学生作文中, 可以发现紧跟ADJ to do的动词常与认知行为、话语行为有关, 如important to (consider/realize, be awareof, weigh/address the facts) , necessary to (discuss, convey information to consumers) ; 而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搭配词则多为物理行为搭配词, 如necessary to go to college (42) 、necessary to write (BA) thesis (2) 、important to find a job等, 认知行为搭配词只有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 English subject from other ones、important to evaluate whether…。

3.3共享知识标记语的分类和分析

通过对比发现,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偏向多用of course (LL =14.71, p<.001 ) 、no doubt ( LL = 8.45, p<.01 ) 、it is true that (LL = 7.13, p<.01 ) 、as we all know、there is no denying that等表达。但这样的表达在英语本族语学生议论文作文中却较少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有关 (朱玉山等2013:71) 。由于汉语中有类似于“正如我们所知”、“毋庸置疑”这样的表达,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英语中类似的表达, 即“as we all know”、“there is no denying that”、“there is no doubt that”等。

注:*** p < .001, *p < .05, “+”过多使用“, -”过少使用。

4 结束语

本研究探讨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本族语学生议论文中介入标记语使用的差异性, 研究发现:一、在读者人称的使用方面, 中国学生多使用some, some people, others等词汇, 词义过于笼统;而英美学生的则用到the proponents of X, the advocates for X等词汇, 实词表达比较到位;二、从动词搭配的角度分析, 英语本族语学生作文中, 可以发现紧跟ADJ to do的动词常与认知行为、话语行为有关;而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搭配词则多为物理行为搭配词;三、通过对人称用语的功能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的辩论技巧。如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过多运用含人称代词的陈述式话语来评价、阐述立场、观点以及表达赞同、反对等, 如I want to, my answers will be;以上的研究对于对完善元话语使用对比研究的统计方法, 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的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iber D, Conrad S, Cortes V.If you look at lexical bundles inuniversity teaching and textbooks[J].Applied Linguistics, 2004, 25 (3) :371-405.

[2]Hyland K, Tse P.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 2004 (25) :156-177.

[3]Hyland K.Stance and engagement: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a文ca秋de芳mic discourse[J].Discourse Analysis, 2005 (7) :173-192.

[4]化丁言仁水平, 英王文宇语学习.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倾向—, 高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严, 2003, 35 (4) :268-学27习4.

[5]华.中国英语专业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张: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6]继东.学习者语料库的词块提取方法和功能对比分析—一项基于英语写作与教学语料库的词块研究业[M]//邹申.英语专写作教学语料库建设与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186-218.

[7]赵晓临.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立场副词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朱, 2009, 32 (5) :54-59.

有关大学的议论 篇8

【关键词】推进 国际交流 问题 对策

教育面向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而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展大学生国际交流活动,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国际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高校有效加强自身的机制建设,建立学生开展对外交流项目的工作渠道,让更多的大学生从国际交流的项目中得到提升,以及科学规划高校众多的大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已成为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一、我国大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重点高校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的过程中, 越来越把关注度聚焦到如何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上来。近些年来,大学生赴国外学习、考察、实习和科研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参加文体交流、文化考察、语言学习、科学研究、课程修读等活动。据对大连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的抽样调查统计,高达71%的学生有意向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学校在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中,也有意识地加强两校之间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换学习、考察访问达到提升学生国际视野的目的。

二、 制约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大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发展

大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与高校教务部门、外事部門、学生工作部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高校大都采取各分管部门分工合作的方法,但这种工作形式,极易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统一的管理,对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情况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事实上,大学生的国际交流项目是一个较为复杂系统工程,它本身需要学校一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制度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而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缺乏这样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和工作流程。

(二)项目偏少和层次偏低降低了大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吸引力

国内许多高校近些年来开始注重大学生国际交流,积极选送优秀大学生出国交流,但目前国内高校与国际知名大学所开展的交流合作项目总体偏少,参与学生的总数相比目前国内大学生总数而言比例偏低,虽然参加学生的人数逐年呈增加趋势,但高校能够提供给大学生交流的机会远远没有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另外,当前与国内高校已经签署交流协议、并已经开展交流合作的国际知名大学并不多,开展交流的国外高校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参加交流活动的成果与收获有限。

(三)解决经费问题是使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关键

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所需承担的费用较大,交通费、学费、食宿费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全部由学校来承担也只能解决少数学生的费用,并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国际交流中来。但都由学生个人自行支付,对那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学生家庭来说又难以承受。也就是说,经费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国际交流意向和制约国际交流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在学校开展国际交流项目选拔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只有望而却步了。

三、推动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对策

(一)扩大交流的规模,提升交流的层次

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拓展工作渠道,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沟通,建立双方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吸引更多内容丰富并符合大学生意向的国外交流项目,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在国际著名的高等学府交流学习、考察研究,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完善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用积极的政策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在校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比例,同时也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步伐。

(二)开拓国际交流的内涵和形式,宣传展示交流成果

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实施国际交流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通过交流完成课题调查与研究,举办结题报告、成果汇报和专家评审等形式的课题成果评价,提升国际交流与“科研课题研究计划”的整体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交流结束后通过举办论文及成果汇报会,向全校师生展示交流成果,深化交流的内涵。

(三)减轻学生负担,吸引学生参加国际交流

为了全面拓展大学生国际交流的渠道,有效提高大学生交流的主动性,高校应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大力支持已有项目的有效开展和新项目的不断开拓。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和合作,争取更多交换学习、减免学费、生活补助等形式的校际交流项目;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争取来自于社会支持、吸引企事业等团体资助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通过校外单位的赞助和奖学金的资助等方式支持学生交流活动,降低学生的经济负担,使高校国际交流项目能够覆盖更多的在校大学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仿写开国大典作文下一篇:物业接管验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