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2024-06-25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这次会议是我公司推进企业管理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又是我公司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实施的动员会、部署会。对于这次会议,公司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在家的公司领导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薛董事长因公外出所以未能出席,但他专门安排要把这次会议开好、开成功。今天上午公司组织各单位、各部室参观了选煤厂等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并颁发了《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设备管理机制》一书。刚才选煤厂介绍了实施“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设备管理机制的具体做法、经验和收获;王士良副总经理就我公司下一步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我想通过一上午的参观学习,各单位、各部门都有许多心得体会和切身感受,这次召开设备管理现场会的目的和主题就是:通过大家实地观摩,认真对照,找准差距,大力贯彻实施“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设备管理机制,拿出实施设备星级达标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我公司设备的系统管理。今天在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实施设备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二是今后设备管理的思路;

三是就设备管理工作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实施设备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谋取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这里面其中就包括企业装备素质及设备管理水平。谈到设备的重要性,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管理是企业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系统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完成即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切管理制度的总称,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现场管理等等。设备管理是系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设备是生产力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企业的设备,对企业来说既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系统管理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力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开发生产一流的焦化产品,必须建立在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我们阳光目前的设备拥有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可以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流的,基本实现了装备现代化,若疏于管理,用我们目前先进的设备生产出一般的焦化产品,就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如果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就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设备利用率。如果有的设备损坏,无备用,停机停产,就是我们拥有再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但不会发挥出优势,反而

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

设备管理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根据安全事故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外,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煤气设备、压力容器、动力运转、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更是事故发生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设备运转良好,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关键基础

提高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从而达到提高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第二,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就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比如水、电、汽油等能耗,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企业设备管理永恒的主题。同样在设备运转过程中,管理抓得好,设备本身的消耗就可以降低,大修周期就可以延长,维修费、大修费在整个设备运行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打下基础。

可以说,设备系统管理工作搞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能源消耗,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我们当前设备管理的现状是什么,我简要谈一下:目前阳光集团的整体工艺、各项流程、各个产品链条的摆布已经基本形成,拥有各类大中小型生产运行及备用设备累计1000余台,其中包括从国外引进的一些技术先进的设备,整体运行状况还是不错的,基本能够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现有生产工艺的要求,广大员工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比如选煤厂刚刚投产时,经常出现皮带跑偏现象,每发生一次事故,厂领导甚至公司领导都要到现场去指挥,而现在一般的设备故障我们的操作工、维修工都能及时处理,说明我们的员工的技能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但是真正要按照设备标准化管理的水平和星级设备的要求去衡量,我们的大多单位、许多设备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必须看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厂新、人新、设备新”的生产管理现状,比如我们上半年就连续发生了几起设备事故;比如我们的许多备用设备起不到备用作用;我们的设备日常点检巡检、检修润滑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善;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还处于相对比较底下的水平等等。

要改善目前设备管理的现状,提高我们的设备管理水平和技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对设备管理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这是我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更是今后我们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长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

二、全面实施“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管理机制

在年初的动员大会上,我们就提出在设备管理上全面实施“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管理机制。为什么要在全公司推行和实施“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设备管理机制?因为这套机制和办法是总结同行业的设备管理经验,吸收现代设备管理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并根据我公司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情况需要,通过具体实施并不断完善的一套实际可行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总结出来的理论,又是反过来应用于实践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的管理机制。经过选煤厂半年多的运行实施,可以说,这一管理机制的实施和运行,使选煤厂的设备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为选煤厂的稳定、持续、科学的生产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设备管理机制是科学合理的,是具有实践基础的,也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设备管理的一大重要举措。刚才王士良副总经理就这一机制的贯彻实施已经做了具体强调,下面我补充两点:

首先说什么是“运行抓周期”

运行抓周期关键是要明确“周期”既是一个办法又是一个目标。所谓办法就是指一台设备包括它的主体辅助设备从运行之时起,对它进行点检、润滑、紧固、修理等一系列设备运行的管理办法。所谓目标就是指对每台设备从启动之时起,到它需要修理时需要多长时间?设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运行周期目标。比如什么时候该点检?什么时候该润滑?什么时候该检修?甚至什么时候该大修?都应该制定出它特定的时间周期。如何确定一台设备的周期,各单位必须要以该设备的设计运行指标为依据,科学合理地提出设备的运行周期,对设备进行周期管理和控制。

要对每台运行设备进行有效的周期管理,就必须首先明确它的运行周期,形象地解释设备周期管理,就是“零管理闭路循环方法”。所谓“零管理”,就是把一台设备从它运行之时起计算,到它进行检修或者大修为止,这个时间段划一个零或者圆,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的过程,在这个循环的过程内,一一确定点检时间、润滑时间、检修时间等等。比如我们的推焦车,如果半年进行一次检修,就必须以半年时间为一个闭路循环,从而对它具体实施点检、润滑、紧固等管理。这就是零管理,就是抓周期。

其次抓周期管理就要通过把设备的运行管理同操作工、维修工的责、权、利挂钩考核,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考核和点检、润滑、检修等制度,比如:采取指标分解、定人定机等办法。要明确抓设备周期就是抓制度落实,最终使运行设备达到最佳运行周期,实现设备由临时抢修型向计划检修型转变。比如某个设备到了润滑周期,操作工该润滑没有进行润滑,就是没有抓周期,没有抓制度落实。就要对操作工进行经济挂钩处罚,这样不仅使设备得到有效的周期管理,而且可以充分调动操作工和维修工的积极性。使大家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比如我们现在焦化二厂煤焦车间实行的现场时钟转盘定时定检、记录和四级检查制度,就扭转了以前那种点检不操心、操作不到位、维修不彻底、费用不关心的涣散局面,过去频繁出现的设备多故障、跑冒滴漏等现象基本杜绝。

抓周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选煤厂在实施“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管理机制时,把保障措施作为贯穿整个管理机制的一条“红线”,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机制、制度的保障体系,再好的管理办法也是一纸空文。选煤厂的设备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九大保障措施”。一是组织机构保障、二是管理制度保障;其他还包括点检状态保障、润滑管理保障、备品备件保障、检修管理保障、动力管理保障、安全环卫保障,最后是经济责任制保障。可以说都很全面、很具体,而且实际操作性很强。

什么是静止抓备用就是要对达到或超过运行周期的计划性大、中修离线设备、静止停用设备,通过狠抓“三率”,即:任务接受率、工期实现率和一次试车成功率,确保备用设备100%的完好备用。

在任务接受方面,必须通过点检指令卡、检修任务单、设备大中修计划以及临时停气抢修任务,合理组织,分类安排,严格考核。在工期实现方面,关键是抓工期,必须明确设备检修工期和具体考核内容。在确保一次试车成功率方面,重点是抓好施工质量关。要通过“三率”的实现,切实保障备用设备的完好,保障备用设备真正达到备用,保障设备投入运行周期后的达标达效。

“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管理机制,重点突出一个“抓”字,即在设备管理上,各单位要采取什么对策,采取什么措施,建立什么保障体系,如何组织实施,如何考核挂钩,从而使这套管理机制更加系统化、模式化,现在经过选煤厂的实践运行,我们各单位已经有了一个“范本”,关键当前是要抓推广、抓落实。通过今天的现场参观,各单位都应该对照选煤厂,比一比、看一看,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向他们虚心学习,争取早日赶上或超过他们。同时,选煤厂设备管理机制才刚刚运行起步,基础还是薄弱的,绝对不能存在“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还需要不断去总结成绩、完善管理、创新思路、提高水平。

三、三点要求和希望

1、大力推行“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管理机制

各二级单位要对照选煤厂的设备管理机制,结合本单位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年底之前拿出“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目前在设备管理上的相关制度,包括管理细则,比如设备点检闭路循环系统工程实施细则等;其次要在建立管理细则的过程中,要坚持“边推广边实践、边实施边修订”的原则。把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吸收进来,使管理方法更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坚决反对照搬照抄、就事论事的形式主义。大家要通过设备管理工作的推进,促进我们的系统管理、促进生产经营,最终要体现在生产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益的提高这一中心目的上来,确保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三是在推广过程中,装备能源部要为各单位设备管理机制的建立提供服务,同时负责监管督促;各有关部室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单位和单位之间要互相学习借鉴,加强沟通,掀起“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彼此互相学习,从而促进全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2、全面建立设备争创星级标准及办法

由装备能源部牵头,各单位机动科密切配合,在年底之前要拿出全公司大、中、小型设备的“创星级标准”,具体说就是对每台设备要确定它的星级运行标准,包括设备一星级标准、二星级标准、三星级标准。我们知道在大城市都有星级饭店和星级宾馆,每个星级都代表着不同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星级越高,相应的服务水平就越高。对设备创星级标准来讲,就是创造生产设备的星级运行标准。星级相应越高的设备它的运行质量要

越高,它的运行效率要越好。

要确定星级设备的运行标准,前期工作很重要,装备能源部要逐步收集汇总星级设备管理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如:星级设备管理领导机构及管理网络;星级设备管理目标、规划、措施;点检组织机构网络、点检原始记录、点检闭路循环管理资料;完整的设备检修档案资料;完整规范的事故管理资料;完整的设备润滑资料;合格的设备技术档案;固定资产管理台帐等等资料。

在以上基础上要使设备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要求,实现设备长周期的稳定运行。设备检修费用控制到考核指标之内,要用各种指标来评价设备的管理水平。以选煤厂加压过滤机为例,它的星级标准必须全部达到以下十项指标要求:一是生产能力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二是传动系统运转良好,无异常振动及响声,基础机座连接紧固;三是各电机及轴承温度符合标准;四是滤扇紧固,倾斜在允许范围内,刮刀卸料畅通;五是滤网完好无破洞,各间隙符合标准;六是压力调节装置、电脑控制系统等齐全完好,灵敏可靠;七是液压站齐全完好,工作正常;八是调节阀门,上下闸板装置完好,开关灵活、准确;九是各部件完整无缺,调整紧固良好,无松动现象,机体清洁卫生,见本色;十是润滑及密封良好,无跑冒滴漏。也就是说达到这十项指标,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具体详细的考核标准,经验收合格就可以挂“一星级标志”;挂上“星级标准”设备不一定就“安枕无忧”,必须在规定的周期内进行检查验收,如果有一项指标达不到星级标准要求,还要摘“牌子”,如果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始终保持这台设备的星级标准,那么它就可以晋升为“二星级标准”或“三星级标准”。装备能源部牵头组织要在年底前必须拿出“设备创星级实施办法”,包括:大、中、小型设备的星级标准,考核验收标准,星级升级办法、检查奖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案。

三、确立“设备大夫”,强化设备诊断

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命脉”,如何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性给设备把脉体检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一项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除了规范设备管理机制中的点检状态保障制度以外,必须在各单位内部设立一名专职“设备大夫”,各车间设立一名由设备副主任兼职的“设备大夫”。

厂部专职设备大夫的职责就是坚持每天对单位内的设备进行两次以上全方位的体检会诊,车间兼职设备大夫要全力配合,共同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对有问题的设备要出据“病历单”,在晨调会上做出具体安排,该检修的就检修,该中修的就中修,把设备的每天运行的“命脉”牢牢把握住,使设备真正达到“想停就能停,想启动就能启动”,使设备始终处于良性的、受控状态,从而推进设备的计划检修,将设备运行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率。

人是生产力,设备做为人使用的劳动生产工具同样也是生产力。在设备管理工作上,作为各单位领导,首先是一把手和主管领导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和关心设备管理,加强在用及备用设备的管理,使设备保养责任到人,做到台台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完好备用,真正使设备管理工作在目前的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焦化行业中,我们的规模、实力和声誉都排在前列,在国家统计局7月份公布的全

国大型工业企业中,我公司榜上有名。对于我们阳光集团来讲,外部的形象和声誉都很好,当前关键是我们必须练好扎实过硬的内功,这样才能与我们外部形象所匹配、所适应。公司的各项管理基础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今年是我们的“落实年”,我们把设备管理、员工培训等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突出来抓,目的就是抓落实、练内功。我想通过这次现场观摩会议,大家必须理清思路,深刻认识和理解大力实施和推广“运行抓周期,静止抓备用”的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通过参观对照,认识到本单位、本部门设备管理的差距和不足,从行动上要脚踏实地落实好这次会议的安排和部署,做到思想一致、行动一致、目标一致,扎扎实实地把设备管理工作抓紧抓好,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集思广益,积极创新,把这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相信通过大家不到半年时间的努力,年底我们的设备管理机制必将在各个单位开花结果,我们也必将能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承包以后, 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新的重大改革举措。林改档案不仅是林改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 还是今后解决林权争议、确保林权顺畅流转、促进森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 我们两个厅局就十分重视林改档案工作。及时转发了国家林业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 并就切实加强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档案工作, 更好地为林权制度改革服务提出了7点要求, 对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去年12月, 我和林业厅王厅长、董处长又一起参加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成都会议。今年5月, 我们两个厅局又联合制发了《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对林改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移交等具体业务问题, 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全省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 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采用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成果,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整章建制, 督导检查, 推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 对林业体制改革、农村改革以及今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努力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通力合作, 切实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档案工作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业务建设。一是档案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服务方式, 努力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扎实有效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负责精神, 紧紧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林改工作的好形式、好方法, 开拓思路, 大胆创新, 求真务实, 扎实工作, 多办好事、办实事, 努力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主动、及时、有效的服务。同时, 要发挥档案部门的优势, 按照“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要求, 切实解决好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移交等具体业务问题。二是要夯实基础业务工作, 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的齐全完整。林改档案的齐全、完整、真实、有效, 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保证,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 是做好林改档案工作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 抓住重点, 始终把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放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首要位置。要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的要求, 把林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 同时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范、标准, 按“四级建档”、“四类立卷”的要求, 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三是双方要通力合作, 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通力合作, 齐抓共管, 把林改档案工作作为近一个时期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把它纳入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管理, 要按林改工作的步骤和阶段, 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 努力推进林改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三、努力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效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 为中心工作、为社会各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是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找准位置, 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 进一步转变服务作风, 改进服务方式, 努力为林改工作服务。一是要充分认识为林改服务是林改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知道, 只有确保林改档案齐全、完整、真实、有效, 才能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确保林权流转、林权继承、林权纠纷、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变现的正常运转;才能够维护社会稳定, 确保社会和谐。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调整工作思路,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 努力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把林改档案工作抓好抓实。二是要把服务贯穿于林改档案工作的始终。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要抢前抓早, 及时介入, 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 研究对策, 不断推进林改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加强林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林改档案工作服务水平。要按照“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要求, 加强林改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 稳步推进林改档案数字化进程, 确保林改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科学管理, 更好地为林改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县委书记在全县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1

9月5日,米脂县召开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县长高寒主持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云出席会议并讲话。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姬巧玲,专职委员白进雄、张生平、申炯、高驰华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是我县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县上下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强化措施,迅速行动,攻坚克难,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会上,石沟镇、杨家沟镇镇长和沙店镇老虎疙瘩村第一书记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安排部署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和农村改厕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云在讲话中指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省市县加快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自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街镇积极行动,实施村干部认真负责,有关部门合力支持,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尤其是去年,县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利用1020万元奖补资金,撬动农民投资投劳5000余万元,8个示范村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市上安排我县建设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县上安排30个贫困村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并即将建成。根据现场观摩情况看,各街镇有决心、有热情,有思路、有方法,有看点、有成效,各个示范村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结合观摩情况和当前工作,他强调,一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增强信心,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想方设法加以克服,齐心协力加快推进。二要强化措施,加快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要把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件重大惠民实事,高度重视、统筹谋划、超常推进。坚持突出重点,加快推进速度;坚持质量为先,严格工作标准;坚持发动群众,发挥主力作用;坚持多元筹资,破解资金难题。三要加强领导,强化督导,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各级高度重视,群众热切期盼。各街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干劲不减、精力不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县长高寒在讲话中强调,今后工作一要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基础的村庄类型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前期投入大、有基础的村子要注意查漏补缺,没有基础的村子要人居环境先行,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规划。二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建设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民主规范,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要严格资金把关,严格项目管理,严格监督考核。对项目实施好的村子在资金审批和下一年度奖补资金上倾斜安排,实施不好的村子,核减资金安排。高寒还就我县脱贫“摘帽”、环境整治等工作作了安排,他强调,目前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认清形势,统筹调度力量,学会“十根手指弹钢琴”,一定要把当前的大事、急事办好、办实。

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农工部、考核办、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审计局、扶贫办、环保局、爱卫办主要负责人,各镇(街)党委书记(党工委书记)、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30个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会前,全体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全县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情况。

县委书记在全县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2

11月25日上午,孟津县委书记杨劭春带领县城东部四个乡镇及洛吉快速、洛常路沿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召开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县城西部乡镇以及洛龙区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标先进找差距,大干快上补短板,勇担使命抓落实,当好领头雁、打赢攻坚战、展现新面貌,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县政府副县长翟常绪参加观摩。

观摩组一行先后到小浪底镇明达村、常袋镇马岭村、横水镇铁楼村、朝阳镇卫坡村观摩学习,认真听取相关镇、村负责人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介绍,学习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反思各自工作的差距和短板,找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而后,大家沿二广高速观摩了洛龙区沿线的乡村振兴成效,一致夸赞其乡村整洁、干净。同时,杨劭春对连霍高速、二广高速孟津段部分环境卫生差、私搭乱建整治不到位、绿化不到位的村庄提出要求,责令其对标洛龙区,结合实际尽快整改到位。

随后,在总结会议上,会盟镇、送庄镇、平乐镇、朝阳镇以及会盟镇雷河村、送庄镇三十里铺村、平乐镇张盘村等镇村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表态发言,围绕此次观摩说体会、找差距、谈打算,并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关于下一步工作,杨劭春提出四道问答题,希望大家以实际行动作精彩解答、换回四个赞叹号。

一要深刻思考此次会议的出发点是什么。杨劭春指出,召开此次观摩促进会,对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部署再推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必然要求,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指示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的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必须要深刻领会会议重要意义,提高站位,强化自觉,抓好落实。

二要深刻思考今后的工作怎么干。杨劭春强调,要严格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总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对标马岭、明达等先进村,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真正尽到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把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在行动中,真正把李亚书记提出的“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县委提出的“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等转化为生动实践。要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孟津实际抓好落实;要广泛动员、发动群众,做到清洁家园人人出力;要坚持群众路线,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提升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三要深刻思考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杨劭春指出,几个村工作没做好,表象是脏乱差,本质是作风不硬,根子是不讲政治、党性不强。要把握时间节点,在一周内全面完成垃圾清零、一村万树、治乱清违等工作,特别是二广高速两侧村庄要对标洛龙区的标准抓紧出形象,出亮点;村支部书记一定要有担当、能干事,依法依规依程序、用心用情用智慧,按时间完成任务。

四要深刻思考干不好怎么办。杨劭春强调,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履责、守土尽责,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作为村里的领头人,关键时刻必须要真担当,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

会上,翟常绪还就G208孟津段的整改提升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县委书记在全县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3

为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振兴座谈会和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10月20日,我县组织召开全县推进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议。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雷霞,县政协主席朱凤泽,县委副书记崔巍,挂职县委副书记任家帝,县领导葛春刚、曲成磊、王德勇、李尚生参加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现场观摩,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各镇街重点推进的农业项目和乡村振兴工作亮点;第二阶段是集中开会。

雷霞在讲话中指出,各级要提高认识,解决好“为什么抓”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具体落实意见,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东阿落实落地。

雷霞强调,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稳打稳扎,有序推进。要聚焦重点,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要抓思想,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拿出足够的时间、智慧和精力用于抓农业农村、抓乡村振兴,确保重视的程度要不断提高、工作的力度要不断加强、推进的强度要不断提升。要明标准,将在全市“扛红旗、争第一”作为开展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全县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要补短板,打造高端精致产业体系,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产业振兴。要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水平,抓好村集体经济增收,聚焦群众满意度提升,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实现组织振兴。要聚焦人才振兴,做好“育”和“引”的文章,实施“归雁工程”,鼓励东阿籍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水平,实现生态振兴。要围绕文化振兴,重点做好移风易俗,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优秀文化来提升农村“软实力”。

雷霞要求,要狠抓落实,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标明责,完善机制,聚焦工作落实,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狠抓实干,相互配合,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办好、办成。要明晰路径,主动走出去,开展“双招双引”,助力乡村振兴。要形成合力,强化对乡村振兴项目政策、资金、要素保障。要严格督考,各级各任务部门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加压奋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县“三农”工作新局面。

在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篇5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观摩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动员XX,建设好、利用好“人大代表之家”这个平台,全面推动新时期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大家现场观摩了XX“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刚才,XX的人大专职副主席就今年“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情况作了汇报。XX主任传达了XX “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确保 “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的来看,XX“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进展不平衡。一些代表之家还处在一种流于形式的状态,必要的管理制度及活动还没有得到规范落实,既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主要还是有的XX领导不够重视,没有把代表之家的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存在敷衍塞责的问题;二是活动没有形成常态化,热衷于活动一阵风,指一指动一动,没有真正达到提高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目的。使我们的很多代表还是保持当一名“会议”代表、“举手”代表、“哑巴”代表,甚至还有个别人把当代表看成是一种“荣誉”,作为一种“光环”戴在身上,这完全辜负了人民群众的期盼。三是联系选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强化。联系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有的甚至是走过场,还有的干脆补补材料了事;四是活动内容单一。XX“人大代表之家”活动拘限于代表述职,不善于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希望XX在会后加紧“人大代表之家”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做好宣传工作,做到“人大代表之家”家喻户晓,让每一位代表都知道自己的“家”,让每一位选民都知道有事可以找代表、或到“家”反映。下面,我就推进XX“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人大代表之家”是XX按照上级人大的要求,在不断总结提炼人大代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充分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创新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举措。建好“人大代表之家”,对于丰富代表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家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理解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一)“人大代表之家”是两级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闭会期间,对代表开展活动的相关要求没有强制性的时间、形式等制度规定,苏木镇人大要主动担当起定期不定期召集两级人大代表开展集中活动的职责和使命,建设好“人大代表之家”这个代表活动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人大代表之家”这个平台,苏木镇人大可以组织两级人大代表进行人大工作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开展工作交流和讨论,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提升代表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工作合力,推动代表履职和XX人大工作上水平。

(二)“人大代表之家”是代表集体行使监督职权的办公场所。开展对政府工作监督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各级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通过“人大代表之家”,可以组织人大代表就某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百姓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人大代表之家”,可以组织人大代表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本级政府组成部门的相关工作报告,并可以随时约见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就某些问题展开提问、询问或质询,使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合法化。

(三)“人大代表之家”是联系选民和服务百姓的阵地。建设“人大代表之家”,搭建了代表与选民沟通的平台,为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条件。在“人大代表之家”,选民可以约见代表,就民生问题或热点问题向代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要求;代表可以直接倾听选民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选区内的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与此同时,通过选民与代表的面对面交流,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体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进上下的理解沟通,促进正常良性互动。人大代表对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协调,或者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督促解决,起到缓冲作用,使有关矛盾、问题直接解决在基层。

二、以活动常态化为目标,切实提高代表之家活动的实效性

建设“人大代表之家”这一场所不是目的,通过 “人大代表之家”这一载体和平台来推动代表工作才是最终目标。XX要在已建立“人大代表之家”这一场所的基础上,真正达到让代表学习在“家”中、办公在“家”中、知情在“家”中、履职在“家”中的目标,借助这一载体和平台高质高效推进代表工作。

一是要准确选择主题。活动主题的选择,是提高代表活动水平的关键,一定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次确定1-2个主题,可以是经济发展问题,可以是社会管理问题,也可以是民生问题,最好组织代表们共同商量确定。通过扎实开展活动,每年办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切实落实党委的决策部署、推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改善群众的民生福祉,从而收到让人民满意和社会认同的效果。

二是要灵活确定方式。要根据活动的主题,围绕有利于提高活动效果的原则,灵活确定活动方式,重点做到“三个结合”:首先学习交流与培训考察相结合,要将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贯穿于代表活动的始终,可以组织代表集中学习、分散自学、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邀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代表讲授代表履职知识和经验,还可以组织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其次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既要发挥“家”的作用,开展学习交流、审议报告、汇总意见、述职评议等室内活动,又要走出“家”门,开展学习考察、工作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户外活动。第三是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可以是以“家”为单位集体活动或联组活动,可以是代表自由组合开展活动,也可以是代表个人就地就近开展持证视察或走访选民。

三是要精心组织活动。从各地的经验来看,每次代表之家开展活动,要着重把握好三个环节:首先是活动前的充分准备。一方面要提前向代表预告活动的主题、时间、方式等内容,提醒代表围绕主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征集意见、归纳综合,做好发言准备;另一方面要协调议题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做好情况介绍、解疑释惑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次是活动时精心安排。要严肃纪律,确保代表参与率不低于95%。要筹划好活动的议程和步骤,把握好时间与节奏,保证代表都充分发表意见。第三是活动后双向反馈。活动后要及时整理汇总代表的意见建议,分类处理。需要苏木镇政府办理的,由苏木镇人大主席团转交苏木镇政府办理,苏木镇政府要及时将办理情况向代表之家和提出意见建议的代表反馈;需要旗级办理的,由苏木镇人大主席团将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后,报送XX人大会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再转至XX“一府两院”研究办理,XX“一府两院”要及时将办理情况向XX人大主席团和代表当事人反馈。

四是要保证活动常态化。XX人大会下发的指导意见中已经对活动作出具体要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活动次数和频率,也可以自己增加和创新活动内容。但是每个人大代表之家必须保证活动六个一,即每季度组织代表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视察调研;每季度接待、联系选民一次;每年每个代表撰写一篇履职报告;每半年交流一次活动心得;每年开展一次述职评议。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在全市家庭教育观摩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家庭教育观摩现场会。这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州、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实际步骤,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参观了头道镇两个村家长学校、文化街两个社区家长学校,还观摩了市六中家长学校活动,会上六中介绍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今天我们所看

到的这些家长学校不仅在全市乃至全州都是过得硬的典型。这些年他们始终如一地以育人为本,注重实效的观点,抓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也受到了省、州领导的认可。前不久全州家庭教育现场会也在这个点上开的。尤其是新民村家长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家庭教育现场会也受到认可。市六中家长学校多次受到陈凯峰副书记的赞扬。这些成绩并非一蹴而就的,是跟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总之,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对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持久地开展下去。下面就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紧迫感 一个国家能否强盛,一个民族是否有希望,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以父母

教育为主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接受时间最早、内容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市现有万户家庭,有未成年人万人。帮助这些未成年人的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形势是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妇联组织和关工委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都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一批热心家庭教育事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转型给家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很多,我们的家庭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随着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工作无

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教育启动早期化,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已趋于多元化。由于家长价值取向的不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成人社会中的一些道德失范、失序、失衡的问题,不可避免地给成长中的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误导。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和过高期望,使未成年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些未成年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未成年人基本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不足,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和较大的学习压力,心理脆弱。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在为我们创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不当的一些家庭的未成年人没有形成完整的对事物 的判断能力的基础上,接触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加上没人正确引导是非的情况下,往往成了社会的“问题孩子”。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而且呈低龄化、恶性化、团伙化、成人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庭因素。没有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的产物,父母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关注。我们要不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科学、务实、创新的原则,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以“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为载体,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以专

(兼)职家庭教育工作者为骨干,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能力为重点,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强化组织协调,促进家庭教育社会化。家庭教育工作并不是哪个部门的“独角戏”,是一项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强化组织协调,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紧密配合、支持与参与,构建家庭教育社会化的工作格局。今天让各镇、街主管书记参加会议的目的也在于此。我们不能把此项工作仅仅局限于几个部门,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首先,各镇、街必须成立家庭教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长期有效性,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进程。其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切实

把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狠抓阵地建设和宣传培训工作,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明年力争各村、社区都要建一所示范化家长学校,家长受教育率,在城市达到85以上,在农村达到70以上。第三是家庭教育是一门社会科学,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社会各界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探索家庭教育工作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家庭教育理论。要抓住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最新动态,使家庭教育工作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切实加强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建设。家庭教育骨干队伍是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继续调整、充实现有的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基础上,努力组建一支以专家、学者为主体,以热心人士和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为骨干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全面开展

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目前,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农村、社区家长学校、中小学开办的家长学校来进行,但家长参与率和受教育率还很低,众多家长虽然望子成龙的心很迫切,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成才,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感到迷茫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组建有素质、有经验的家庭教育骨干队伍,探索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和指导体系。虽然,我市家庭教育工作通过市妇联、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有一定的建树,但全市发展不平衡,宣传普及率还很低,社会参与率和各级政府重视度比起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下一步必须加大力度组建讲师团,不断更新家庭教育内容,因需施教,强化家庭教育讲学的针对性。家庭教育形式上根据不同未成年人群体的特点和家长需求,设计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了解,内容上适应形势需要重点抓品德教育、养成教育、个性的教育、媒介教育。

三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双关活动”和扶贫助学活动。据统计,目前我市单无亲学生已达2700多名,甚至市五中有的班级单无亲孩子高达50,全市贫困学生670名,他们的成长和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为此,我们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关注未来,关注单无亲家庭子女”为主题的“双关活动”。目前,社会上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这些残缺家庭的孩子。他们缺乏家庭教育,对家庭失去信心,往往心理发育畸形,仇视周围的一切,变得孤独、冷漠、怪异、暴躁。因此,我们以“代理家长”活动为载体,为众多单无亲家庭子女送去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帮助他们走出情感误区,改变自我封闭个性,健康面对人生。市五中、市六中创办的“学生之家”就是单无亲孩子的教育新路子,但单靠这些设施是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失去未成年人,就是失去未来。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

人,能否成才的关键。为此,我们应站在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希望的角度对待这项工作。另外,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扶贫助学工程,帮助贫困未成年人顺利完成学业作出积极的努力。7月份,在全市开展“代理家长”活动以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踊跃报名,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已与153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但这只不过是贫困学生的22,还有更多的贫困学生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扶持。希望各部门通过结对助学、善款助学、基金助学等方式,扶贫助学,把更多的爱和温暖送到这些特殊群体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在设备管理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篇8

全国来华留学管理工作会议于2016年10月31日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全国31个省区市教育厅(教委)、部分高校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其中13家单位做了现场经验交流。教育部前副部长郝平出席会议,并从来华留学战略意义、发展成就、问题与挑战、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和谋划、工作要求五个方面作重要讲话。

郝平指出,来华留学历来是我国外交工作大局、改革开放事业和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均将国际教育视为政治外交、人才竞争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留学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日益突出。

郝平表示,近年来,特别是《留学中国计划》实施以来,来华留学工作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障质量”的方针,取得显著成就。第一,发展规模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共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万名留学生在華学习,比2010年的26.5万人次增加了50%。第二,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持续扩大,引领作用明显。2010年以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投入年增幅保持在11%以上;2015年,大幅提高了奖学金资助标准,生活费标准提高了近1倍。第三,规范管理服务,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加强来华留学法制化、科学化管理,保护国际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部近期将出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规定》,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的要求,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促进国际学生在华勤工助学合法化。第四,省市高校努力推进来华留学工作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地方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对推动本地区来华留学工作发展提供专项支持;部分高校建立了一批高层次、主要针对国际优秀留学生的项目;部分高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设计专门的人才培养项目。

郝平指出,来华留学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近三年来,来华留学规模增幅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从2012年以前持续超过10%降至近两年的5%,其虽然与全球金融危机、经济疲软等因素有关,但在当前留学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查找自身的原因也极为必要。一些地方和学校在认识高度、质量和管理等方方面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党政班子一把手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工作予以重视和研究。二是对发展来华留学工作的定位认识模糊。有些省市和高校不能站在全局考虑问题,没有真正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三是质量水平亟待提升。有的学校留学生入学门槛低,师资水平达不到要求,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四是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对留管队伍和汉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随着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部分学校的留管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也有待提高,辅导员数量不能够满足管理要求,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是今后必须加强的重要工作环节。

郝平指出,为适应国家发展新常态,服务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各界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教育部的总体谋划,下一阶段来华留学工作思路应明确来华留学定位,坚持服务国家大局、人才战略和教育改革;要努力做强来华留学事业,建立中国留学生质量和管理保障制度;要坚持规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提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郝平还提出,各地方、各高校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把来华留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教育部国际司要在国家层面做好整体谋划,加强综合协调能力,做好国家重大示范引领项目的顶层设计,并为各外事直属单位提供支持服务;省级政府要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完善本省来华留学发展规划;高校要将来华留学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教育国际化战略等整体规划,并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各级单位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宣传服务水平。

上一篇:过传统节日 命题作文导写下一篇:新cc销售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