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

2024-10-17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精选14篇)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 篇1

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神的孩子全跳舞》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舞 舞 舞》

一旦死去,就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了,这就是死亡的起点。 —《舞、舞、舞》

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舞舞舞》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于我是何以抛弃原来世界而不得不来到这世界尽头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无从记起,记不起其过程、意义和目的。是某种东西、某种力量——是某种岂有此理的强大力量将我送到这里来的!因而我才失去身影和记忆,并正将失去心。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失落的弹珠玩具》

如果不了解而过得去,那再好不过了。 —《失落的弹珠玩具》

如果你想追求的是艺术或文学的话,只要去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就好了。 —《 风的歌》

所谓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不存在一样。 —《 风的歌》

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时代,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静。 —《 风的歌》

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挪威的森林》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

死不是生的对极,而是潜存在我们的生之中。 —《挪威的森林》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挪威的森林》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 篇2

1“都市”情怀

村上春树的作品基本以都市为创作背景从而进一步展开描写,这说明他追寻的是一种时尚、轻松自由的生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一开始就描写“我今年三十七岁。现在。正坐在播音七四七的机舱里……”,“哎!又来到德国了”;接下里村上所描写的“我”东京学生生活的体育馆、咖啡馆等创作地点都具有明显地“都市烙印”符号;《天黑以后》的开头“晚上23时56分眼睛看到的是一座都市”;《且听风吟》描写了“我”与一位在酒吧相识的少女的爱情故事,透漏出“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寻羊冒险记》是以1970年至1978年的时间为创作背景;《舞、舞、舞》是以1983年为创作时间以“海豚宾馆”为创作地点;《东京奇谭集》均是描写发生在东京的怪事;《斯普特尼克恋人》则描写了进入东京都一所私立大学学文艺专业的堇的生活。由此可见:村上春树的大部分作品都明显地烙上了“现代”文学和“都市”文学的烙印。

2 魔幻浪漫主义

村上的《奇鸟行状录》中有关“怪事”的描写“冈田身边来了许多怪人:女巫师、“意识娼妇”、失手使男友车祸死亡的少女、旧军人等。同时也发生了许多怪事……”《奇鸟行状录》色彩诡异,规模宏大,虚实交叉,被称为当代的“一千零一夜”;《寻羊冒险记》中,“羊进入一个右翼头目即‘先生’体内”这种虚幻的描写;《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表现得更为明显,双线结构区分,如果说世界尽头是魔幻世界,那么冷酷仙境甚至有了科幻色彩。《海边的卡夫卡》可能是将魔幻融入现实之中较为充分的,但仍在篇末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魔幻世界。可见,村上的作品具有“魔幻”的特征。

另一方面,村上在叙事的同时使读者产生丰富的遐想,给读者带来感官与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挪威的森林》中,村山描写草原的风景:“风吹过草原,轻拂着她的发,然后往杂树林那头遁去。树叶沙沙作响,远处几生狗吠。那声音听来有些模糊,仿佛你正立在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一般。”在《天黑以后》中描写夜晚的都市:“在广阔的视野中,都市看上去仿佛是一个庞大的活物,或者犹如若干生命体纠结形成的一个集合体。无数血管一直伸到无从捕捉的身体末端,血因此得以循环,细胞因此得以不断更新。送出新的信息,回收就的信息。送出新的消费,回收旧的消费。送出新的矛盾,回收旧的矛盾。身体随着脉搏节奏而四处明灭、发热、蠕动。”村上作品中这些对景色的描写并非人为产生的“幻觉”,是对所观察到的景象的真实描写,但同时运用了比喻等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这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相吻合。

在一定程度上村上的魔幻元素具有模糊主题的功效,而不是用魔幻元素将对现实的反映夸张放大以更好的反映主题。“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作者的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把魔幻当现实只是手法不是目的。其而村上的一些作品由于魔幻元素的充斥变得不易把握所要反映现实的主旨了。由此可以看出,也许称村上的作品为“魔幻浪漫主义”更为妥当一些。

3 非意识流

“意识流”一词是来源于心理学的词汇。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包括了:内心独白、内心分析、自由联想、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诗化和音乐化等特征。

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很少,而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对白来体现主人公的心里想法。另一方面,村上春树作品中有关自由联想的描写虽不在少数,但都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些比喻。除此之外,村上春树作品中,虽然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描写,但并没有突出时间和空间的“蒙太奇”。最后,村上春树在作品中,有关“诗化和音乐化”的描写也屈指可数。所以,从“意识流”的角度来说,村上春树的作品可以列入“非意识流”的行列。

4“矛盾”性创作手法

村上春树创作的小说中,“矛盾”的创作手法可谓运用的游刃有余。村上春树在《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描述:“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欢笑”、“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在舞舞舞》写道:“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村上春树这些作品中的“矛盾”性创作手法的运用,其实体现了村上春树自己当时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透露出村上淡淡的忧伤与孤独。这些矛盾写作手法的运用不单单体现出村上对个人心境涟漪的反复咀嚼,更多的表达出源于对人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以及社会体制、自身处境的批判性审视和深层次质疑。

5 村上春树创作心理的“消极”

村上春树作品中“消极、空虚、孤寂”等的创作风格已毋庸置疑。其作品大多数是以日本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反映了二战后人们失落的精神状况和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无可奈何,充满着“消极”和“孤独”的意识。《挪威的森林》中直子和木月的孤独;《寻羊冒险记》中“鼠”和缺小拇指姑娘的孤独;《海边的卡夫卡》中十五岁就离家出走“少年”的孤独等等。彭春丽(1)(2010)从“强烈的孤独意识使人变得颓废;开放的性意识容易引起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否定世界和人生的价值观容易使人失去生存的愿望”三个方面论述了村上作品的“消极性”。林少华(2001)(2)评论:“村上作品的基调是孤独和无奈,而最让我心动和引起共鸣的是他把孤独和无奈当作玩味的对象”。由此可见,村上春树的心理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反映的淋漓尽致———“悲观”和“消极”。

村上春树大部分作品以20世纪70年代为时间轴,以都市生活为创作背景,运用轻盈、矛盾的写作手法对不同的人物进行描述,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基本上是给人以冷淡、不温不热的态度与周遭人相处。从这些我们也出可以看出,村上春树对孤独感无能为力,然而他可以在写作中寻找自我的一种解脱,从而寻求心灵的自由。

参考文献

[1]评委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非魔幻现实主义[OL].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2013-8-19)http://baike.baidu.com/view/9493526.htm#3.

[2]意识流[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11.htm.

[3]意识流文学[OL].http://baike.baidu.com/view/267136.htm.

[4]首尾呼应[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0779706.html.

[5]参考译文:上海翻译出版社.

[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8b50e30101d8mg.html[OL]..

[7]彭春丽.论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消极性[J].柳州师专学报,2010,4.

村上春树的经典 篇3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周围静得出奇,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向我的思考侧起耳朵。

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他是我在青春岁月里的初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 ——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寻。

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必失之物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那里的一切一切都如云遮雾绕一般迷离。但我可以感觉出那片风景中潜藏着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什么,而且我清楚:她也在看同样的风景。

曾经有过这样的年代,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静。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

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处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當。

有时候,不正确的选择可以带来正确的结果;而造成不正确结果的却是因为正确的选择。

村上春树《猫》的经典语录 篇4

和慵懒的猫一起,则将堕落,至无尽的深渊。

2、猫软软的,没有任何厚重感,使你觉得他们会凭空消失,有时我会怀疑猫是否只有形迹,而没有实体。这种不真实的存在感,使得猫的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猫天生带着妖气,如果没有妖气,猫根本不能算猫。

3、猫自由散漫,飘忽不定。消失得叫人摸不着头脑。出现得又不可思议。而且,就算他们消失后再不回来,人类也无计可施。如果你的猫出去以后回来,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4、一个异于我们世界的时间,悄悄地穿过猫的身体,我以孩子的细小手指,在猫毛重感觉到了那时间的涌动。猫的时间,就像藏有重大秘密的银鱼,或者像时刻表上没有记载的幽灵车,在猫的身体深处,以猫形态的温暖暗影,神不知鬼不觉地流逝。

5、咕噜咕噜,低吟的猫,让人类没有丝毫道德上的防备,那静谧的音乐,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所在。

6、猫看似闲散悠哉,毫无戒心,但强烈的地域性和不安全感使它们不自觉地处于警觉状态。猫习惯选择隐蔽而幽暗的地方藏身,一来不容易被人发现,二来遇到危险时能利用环境和空间逃跑,就算在平和温馨的家里,猫也保持着这一本能。

7、人类的爱抚和捉弄,在猫看来,都是无聊的小把戏。猫深谙人类的喜怒哀乐,为人类展示了一个永远零度的冷酷典范。

8、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但这种平安稳妥的生活,似乎隐藏着某种危险的因素,一种预兆,或者说,为某种事件的发生留有空间。

这就是典型村上式的画面。

9、猫的时间,就像藏有重大秘密的银鱼,或像时刻表上没有记载的幽灵车,在猫的身体深处,以猫形的温暖暗影,神不知鬼不觉地流逝。

10、猫薄情,不知回报,无论人怎么宠爱他们,为他们鞍前马后地忙碌,他们想要走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犹豫,当然也有人喜欢这种性格,我就是其中之一。

11、猫在何时消失都不足为奇。

它们的存在感如此稀薄,犹如悄然无息的影子,而这也更衬托出其可贵。若非因为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感,人类大抵是不会如此疼惜重视猫的。

人类习惯追逐将会消失的东西。

12、养猫和读书对我而言,就像我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编织出多彩生活,没有它们,我就只剩下两条腿,在无垠的宇宙中做一句行尸走肉。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 篇5

1、其实我并不大想看棒球比赛,只不过想打开电视——作为一种同现实物相连接的标识。

2、没关系。我也罢、你也罢,都正在迅速沦为人世的落伍者,事到如今更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尽情游玩就是。

3、人这种东西,骨子里就是喜欢互相残杀,并且要一直杀到再也杀不动的时候。

4、说千道万,它已经死了。一旦死去,也就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死的好处即在这里。

5、我这人,有些事情不能像一般人那样处理妥当。

6、人一死,就是一尊石像。就是说,这里边有个分水岭,一旦越过分水岭一步,就成了零,真真正正的零。

7、脖子这东西,太细显得饥寒交迫,过粗则显得热不可耐,个中分寸甚难把握。

8、于是,我再次想到,我们之间实有某种共通之处的。唯其如此,我才从第一眼看到她时便开始怀有好感。

9、每个人都在追求,只是追求方式不同,所以才不时发生摩擦和误解。

10、我力图在这勾心斗角蝇营狗苟的世界上直率地生存下去,但这生存方式本身就似乎是一种滑稽。

11、时间同腐败是一回事。意料不到的东西以意料不到的变化,任何人都无从知晓。

12、可惜我都三十四岁了,不可能动不动就恋爱,我不愿意变得更加不幸。

13、连乔治男孩那种煤气罐一样肥胖的家伙都能当上歌星,努力就是一切。

14、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15、她像阵雨一样倏忽而至,遽然无踪,留下的惟有记忆而已。

16、人这东西真是不可思议,一瞬之间就长了好多岁。莫名其妙!过去我还以为人是一年一年按部就班地增长岁数的哩。但不是那样,人是一瞬间长大变老的。

17、事情就是这样。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18、一切都似乎风平浪静,不像我自己的人生。

19、我们在相爱,我们的爱由于离婚而得以确认,得以加深。

20、要是想见,给我打个电话就行。人和人谈不上义务性地见面,想见就见,想见才见。

21、我们所走的路不同,且两条路永远不会交叉。

22、容易忘的女人,容易被忘的男人。

23、我毕竟有我的具体情况。我活着的目的并非为了向别人出示一张好看的脸。

24、把不能诉诸语言的东西珍藏起来即可,这是对死者的礼节。

25、就算是惰性,十年时间也未免太长了点。

26、一如往常,很遗憾。时间不舍昼夜。过去增多,未来减少;希望减少,悔恨增多。

27、跳舞!不停地跳舞!不要考虑为什么跳,不要考虑意义不意义,意义那玩艺儿本来就没有的,要是考虑这个脚步势必停下来。

28、我的幽默感往往不被对方理解,正如我的一丝不苟精神时常被对方完全误解一样。

29、但过去可设想得这样认真,听什么都觉得开心。年轻,时间多的是,又没谈恋爱。哪怕再无聊的东西,再细小的事体,都可以用来寄托自己颤抖的心灵和情思。

30、一句话,我的离开使得他做事开始同年龄相符。是同年龄相符,我想道,并且发出了声:“同年龄相符。“一旦出声,竟又觉得他与我毫不相干。

31、既像是个地地道道的正经人,又像是个不着边际的荒诞派。

32、这双眼睛使我想起夏日的光照——夏日里尖锐地刺入水中而又摇曳着闪闪散开的光照。

33、世界上不存在误解,无非看法相左。

34、不可能动不动就恋爱,我不愿意变得更加不幸。

35、不错,很可能有人在那里为我哭泣,但那也早已成为过去。那个场所早已空无一物。夫复何求?

36、这是事实,总不能回避事实。因此谈不上痛苦,只是一种莫名之感。

37、人的死总是有其相应的缘由的,看上去单纯而并不单纯真正的原因只有本人才明白,甚至本人都懵懵懂懂。

38、人这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死去,人的生命要比你想的远为脆弱。所以人与人接触的时候,应该不给日后留下懊悔,应该做到公平,可能的话,还应该做到真诚。

39、她才十三岁,她还需要母亲,需要在黑暗寂寞的夜晚无条件地紧紧拥抱她的存在。

40、一旦死去,也就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死的好处即在这里。

41、声音有气无力,目光毫无生机,犹如为节约动力而停止自转的行星。

42、所谓刺激也就是这么一种东西,不可能拿出来给人家看,如果能给人家看,也就不是大不了的刺激。

43、平庸这东西犹如白衬衣上的污痕,一旦染上便永远洗不掉,无可挽回。

44、你要是月经不调,周围人都跟着倒霉,也该为周围人着想才是。

45、因为是两个不健全的生物在一起合作进行的事,所以不一定每次都顺利成功,有时失望,也有时快乐得忘乎所以。

46、“别无他法。”我说,“谁都要长大,不想长大也要长大。而且都要在各种苦恼中年老体衰,不想死也要死去。古来如此,将来同样如此。有苦恼的并非只你一个人。

47、诚然,我并未取得什么大不了的成功,几乎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权宜之计,不过是敷衍一时的废料。

48、越是想像力贫瘠的家伙,心理上越是善于自我美化。

49、我不会做讨人嫌的事,不会趁机强加于人,所以从来没说过谎。

50、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51、若侧耳倾听,不难分辨出其动作进展的方向。

52、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5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54、真有点捉摸不透你是怎样一个人物,既像是个地地道道的正经人,又像是个不着边际的荒诞派。

55、如长空缓缓流动的云,5月从窗外逝去了。

56、我决意什么也不再想,想也无济于事,无非把时间拉长罢了。

57、车到山前必有路,要是没有路,到那时再想办法也不迟。

58、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儿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59、疲劳这东西的降临与美丑、与年龄并无关系,如同暴雨、地震、雷电、洪水的发生一样。

60、这便是现在。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处可去。

61、搞不清真正的自己为何物,分不出哪个是我本人哪个是扮演的角色,辨不清自己同自己影子的界线。自我的丧失!

62、人不坏,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值得尊敬,但往往被人当成好使的垃圾箱。各种各样的人投进各种各样的东西,只因为容易投。

63、宜速不宜迟,旅行这东西就是这样,心血来潮马上动身,这是诀窍。

64、你的人生是你的,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寻求什么,那就尽管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别人怎么说与你无关,那样的家伙干脆喂大鳄鱼去好了。

65、侧起耳朵就可以听见你需求之物的声音,眯起眼睛就可以看见你需求之物的形状。

66、即使人生再重复一次,你也必定是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所谓倾向。而且倾向这种东西,一旦超过某一阶段,便再也无法挽回,为时已晚。

67、雪心中只有一个自我,为此而活得焦头烂额。她无暇一一顾及周围人情感的变化并一一采取对策。其结果,既伤害了别人,又通过别人反过来殃及自身。

68、转眼之间,春日阑珊。风的气味变了,夜幕的色调变了,声音也开始带有异样的韵味。于是递变为初夏时节。

69、但当他将其从口袋里拿出递过来时,我竟恍惚觉得是有人在向我兜售同人杂志。

70、我很想再同她交谈一次,趁她尚未被人杀害,趁她尚未失踪。

71、俩人恍若被压抑的梦幻,氤氲着既现实而又非现实的奇妙氛围,从右向左横穿过我们的视野消失了。

72、嗯,知道么,有的东西是不能说出口来的。一旦出口,事情也就完了,再也无可收拾。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 篇6

带着学生研读《先秦诸子选读》,就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带着学生读《论语》,我们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对理想执着的追求,对人生目标不懈的奋斗。孔子的勇于担当或许带有悲剧性的执着,周游列国被困陈、蔡之间,断粮数天,可他依旧给大家讲学、朗诵、唱歌、弹琴。这种坚定地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不言放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不正是浮华之中对心灵的荡涤吗?千百年之下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认为解读经典有两种方法:抓住经典的核心思想,和我们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在学习经典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先问问自己,对于理想,对于目标,我们是否有先贤的坚定与执着。我们在树立志向、目标后,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否退缩过,用先贤的力量去观照自己,去反躬自省,这就是经典的价值、经典的魅力。

先秦儒家大师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那么如何修身,这是我们必须汲取的智慧,除了理想的树立和意志的锻炼之外,还要好学。自我修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事无巨细,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孔子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学习得来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承认自己不是天才,但是肯定自己的好学,这是孔子作为学人的特点之一。读了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同学们是否找到了我们之所以不如人的原因,如果认识到了“敏以求”的意义,那么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会是受益匪浅的。孔子启示人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诚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无知。聪明的人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在多见多闻中掌握相应的道德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提高个人修养行为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因为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道德观念和实践道德的能力的,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一些行为,那么面对已经发生的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回避不提,还是勇敢面对?《论语》中,孔子回答我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了错误不改,这才是真正的错误,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的这句话为我们该如何处身立世指明了方向。

在这个有些功利的当下,有太多的人迷失了方向,有时候让人迷失方向的并不是利益,而是内心永不满足的欲望。面对“利”,孔子并不回避,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是否“可求”。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高中生正处于正确“三观”的确立时期,以《论语》为依托,在教材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把握“义”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带着学生读《论语》,我自己也有很深的受益。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理论,孔子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当前应试教育下每位教师都应该反思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都认为课本枯燥无味的话,那么有什么资格让学生喜欢语文,还谈什么“有效教学”呢!如果我们觉得课本很有意思,那么在客观个体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多地让每位受教者去感受到乐趣,这是教育者们共同的追求。

先秦诸子文章之所以富有魅力,是因为字里行间充满了卓绝的智慧。《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关注现实社会,思考人生中的种种问题,并从自己出发,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积极探索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古人思考天与人、社会和人生,先哲们思想的光辉,跨越千年直到如今,依然指引着我们。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部分选取了先秦诸子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富有魅力,充满了卓绝的智慧,是我国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

关键词:经典阅读,人生智慧,《论语》

参考文献

[1]周满意.阅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教师,2015,(19).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 篇7

关键词:寻找 中国情节 暴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去中国的小船》

据村上春树说,《去中国的小船》是根据他小时候在神户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其中回忆了时隔十多年仍让自己内心无法释怀的三个中国人。而这三个中国人无一例外给“我”留下深刻而积极的印象。

第一个中国人是作者小学时代被安排去中国参加考试时的监考老师。“我以极为黯淡的心情”去参加考试,然而那位监考老师的话,“我”仍能想起。这位中国老师让“我”了解了中国人的诚恳。他认真敬业又真诚乐观,教导学生“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说起来像是一对邻居。邻居只有相处和睦,每个人才能活得心情舒畅”。可以想象,这番话给幼小的“我”带来怎样的震撼。“我”去中国小学的年代应该在1960年左右。那时离战争结束不过十余年,两个国家的人民依然生活在历史恩怨的阴霾中,中日关系僵化。而那位中国老师的话传递给“我”不同寻常的全新观念:两个国家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仇视。

第二个中国人是大学时代与“我”一起打工的女孩,她让“我”觉得“愉快”和“地道”。女孩“干活非常热心”,做事一丝不苟,生活简单朴实,为人正经自律,“还没跳过舞”的她踌躇地接受了“我”的邀请。而我,那时“完全孑然一身,没有像样的朋友,大学生活枯燥无味”。那个中国女孩的热情感染了“我”,她的“地道”感动“我”,厌倦无聊的日子变得愉快起来。然而“我”错误的“行为”竟然荒谬地“把她送上了相反方向的山手线”,以致女孩以为“我”是在故意捉弄她,原本沉默寡言的她更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失去了自信,对自己置身的地方产生了一种近乎绝望的怀疑。第二个“过失”是“竟把写有她电话号码的火柴盒连同空烟盒一起扔掉了”,这种“愚蠢透顶、彻底致命”的错误也使我对她的愧疚之情,对自己的悔恨久久无法释怀。

第三个中国人是“我”高中时代的同学,多年后偶遇街头,“我”并未认出他,多番提醒,才好歹想起来。他做的事情是推销百科辞典,“个人之间也没怎么亲密交谈过”,不知是否因为是中国人的缘故,“我”对他还是“不明所以地觉得很亲切”。本想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和他谈谈“有关中国人的”事情,但终因“未能弄清到底想说什么”而就此道别。

这三个中国人,没有一个人能让作者觉得坦然与释怀,反而是不安与忧伤。本应忘记的人和事为什么都化为作者心头刻骨铭记的愧疚,以致从笔端一泻而出,读来也竟叫人心生忧伤,无法释怀呢?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

死,使“我”想起中国人,那么又是什么使“我”对中国人念念不忘呢?想必与“死”有关的东西,战争?抑或暴力?提起中日近代战争史,一直是隔阂在中日两国间的一座冰山。战争结束后的六十多年来,日本对待历史问题一直闪烁其词、暧昧拒认,真叫中国人心寒意凉。提起日本、日本人,中国人似乎会产生一种本能的距离感。以《去中国的小船》中生活在日本的不同时期的三个中国人为例,他们眼中的日本、日本人是怎样的呢?

战后十年,中国老师监考日本小学生,他说,“大家不要往桌面上乱写乱画,不要往椅子上粘口香糖,不要在桌子里面乱来”,最后还强调“中国学生可是会好好回答的”。显然,老师之前一直在担心日本小学生会在这间教室里不守规矩,就像他们的上一辈将铁蹄伸向中国。之前谈到两国关系时,老师提到要“相互尊敬”,不仅是要日本小学生尊敬中国小学生,也是在提醒他们不要重复上一辈的错误,尊敬中国人,以后才能和睦相处。

战后近二十年,中国女孩由于对方一个无心的过失便不由分说地断定“我”是出于和她在一起觉得无聊而故意捉弄她。她的理由是“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可以想象她在日本经历过多少的戏弄与失落,她已经失去了对周围日本人的基本信任,以致错将一个无心的过失归为存心使坏,并由此认定“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可见她在日本的生活有多么的孤独无奈、郁闷压抑,这个社会让她心灰意冷、绝望无助。最后还感叹,“这里终究不是我应在的场所,这里没有我的位置”。

战后近四十年,由于“我”无法回忆起他,重逢后的中国推销员竟说,“恐怕还是想忘却过去的事吧?我是说潜在性的。”这个“存心忘却”,就像日本社会对待历史的态度一样,中国推销员心目中的日本人也打下了这样的烙印。在他的心里,向日本人推销百科辞典仿佛是一件令人羞愧不齿、穷酸悲惨的事情。在做推销员之前,他曾做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想必他也付出过适应日本社会的努力,但或许终未获得相应的平等待遇,或是难忍于这个社会的苛求,以至于以后“没事可干”改行的话,也是“专门劝中国人加入保险”。总之,是面向“中国人”的。的确,向中国人推销,靠的是“同胞情谊”,向日本人推销又有什么凭借呢?这位中国推销员对日本社会的排斥感、抗拒感与抵触情绪可见一斑。

综上,这三个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日本社会,莫说给予他们尊敬友爱,就连友好、平等都尚有百里之遥,更无须谈什么在其中“活得心情舒畅”了。这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国人,相对于强悍冷酷的日本社会而言,都可谓是弱势群体。“我”的女友果真乱写乱画了,“我”第二个过失直接埋葬了安慰女孩的唯一途径,“我”一心忖度中国推销员要向“我”推销百科辞典,而且连他的名字也终未想起。与其说“我”在为自己愧疚,莫如说“我”在为周围的日本人愧疚,在为整个日本社会愧疚更恰当。

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曾写到:“《去中国的小船》记录的是叙述者如何对他生活中邂逅的几位中国人开始怀有一种负罪感的过程,描写得微妙而又意外动人。同一主题在《寻羊冒险记》触及日本对亚洲其他民族侵略的段落中再次浮现,并在《奇鸟行状录》对战争骇人听闻的描述中得到最令人痛苦的发展。”

二 《寻羊冒险记》和《奇鸟行状录》

《寻羊冒险记》中描写了以脑袋里钻进一只“羊”的右翼组织老板为化身的邪恶势力。当“鼠”被那只象征罪恶之源的“羊”附身时,决定趁“羊”在他体内睡着时自杀,选择与“羊”同归于尽,而“我”也伸出援手,帮忙替死掉的“鼠”接好炸弹导火线,把那个一心想要继承“羊”无边法力的穿一身黑西装的阴险秘书炸死。这只“羊”代表什么呢?它进入右翼组织老板的脑中;一年后,老板来到满洲里,那年正是1937年。这不难让人联想到日军入侵中国的关键性事件,正是1937年的“九·一八”事变。可见这只“羊”绝不是什么和平的象征,而是军国主义和暴力、邪恶意志的代表。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从吞并朝鲜到入侵中国,纵观日本的近代战争史,曾多少次践踏这片土地?日本最终目的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如此冠冕堂皇的美名,如此高尚的暴力,用温顺和平的羔羊做比,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象征了。

《去中国的小船》中“死使我想起中国人”,可“我”对中国人“还是什么也说不出”,而到《奇鸟行状录》,村上春树想要说什么已经很明了了。尖锐的上弦月“犹如一把中国刀”,中国,是战后日本讳莫如深的一根软肋,是村上春树笔下依附在暴力、混乱、死亡之上的日本社会和不顾一切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日本政府蓄意埋葬的那段历史的象征。村上春树的作品,犹如一面明镜,照亮了那段被掩盖、封存、甚至歪曲了的历史。

同时,作为《奇鸟行状录》题材之一的诺门罕战役,村上春树认为,几乎全军覆没的关东军两个师的将士是被谋杀的。《寻羊冒险记》中借羊博士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日本愚蠢的根源在于我们在跟其他亚洲民族的接触中什么都没学到。”暴力仍在、邪恶仍在,因此村上春树致力于深挖暴力的根源,深挖日本现代症结的病根,矛头直指军国主义、右翼势力操纵下的日本国家权力体制。

在此,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已经延伸为中日两个民族间因为战争引发的难以释怀的关注。而这种村上春树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难以释怀、复杂敏感、矛盾中夹有愧疚的情结,可以说又直接成为村上春树作品中反暴力、探询战争真相、责问操纵日本的国家权力体制的起因。在《奇鸟行状录》中审视扭曲的日本后,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又直面日本的战争历史,批判日本在二战后没有反思战争,直指日本人就像没有思想的空壳。

三 《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中田,二战时因意外失去记忆,任由暴力和邪恶的化身琼尼沃克利用。书中对那段历史的否定、对那场战争持否定态度的“逃兵”的肯定,同时是在暗示现在的“逃兵”还仍在“森林”中,并未进入主流社会,因为那里仍暗藏着嗜血的暴力、潜伏着右翼军国主义的扩张企图,受控于同一个“封闭体系”之下。

那么,在论及小说中的历史时,村上春树是怎么看的呢?他说:“我喜欢读历史书,对二战很感兴趣。我生于1949年战争结束时,但我觉得好像我对那场战争也要负一点责任。我不知道为什么。而许多人说,‘我是在战后出生的,所以我根本没有责任——我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想对那些事、那些暴行做一点什么。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记忆负责。”在此,村上春树反思暴力、清算历史的立场已经不言自明。

步步紧逼的探寻,犀利尖锐的追审,不是走马观花、不是隔靴挠痒、不是旁敲侧击、不是隐晦含蓄,是层层点击、逐个剖析,是针锋相对、直面问责。不事权贵、不迎合市场、不逢迎权威,单凭一个信念,听从正义的召唤,要把那个黑暗体系的老巢掀个天翻地覆,公示于众,还个人以自由和尊严。这正是村上春树走出寂寞温馨的心灵花园,由都市后花园的辛勤耕耘者转变为一名英勇战士的最好证明。

村上春树义无反顾地在“寻找”之旅上发掘反思日本近现代史,从各个方面描写恶的姿态,旨在唤起人们遗失的正义感与良知,扫退精神枷锁和思想羁绊,力图超越狭隘的自我,叩问历史长河中日本人、日本社会乃至整个日本国家的世相姿态、存在特征以及本质精神。

四 结语

“寻找”,村上春树作品的常驻主题。相对于现实的纷繁芜杂与浑浊,淡然处之,进行自我经营和自我完善,独寻一片精神家园就显得弥足珍贵。而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因素,何尝不是对历史问题的寻找呢?难以释怀的中国情结,对蓄意掩盖的历史的无畏昭示,对不予问责的战争的愤然追问,对血腥暴力的批判审视,都未尝不可视为是一种对被抹杀已久的集体记忆的寻找。“我不得不投入战斗”,这是村上春树的宣言。但这种“寻找和发掘”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自我的、个体的、被动的、无奈的、狭隘的,而是果敢的、民族的、主动的、正义的和前瞻的,所以这的确是一场“战斗”。《去中国的小船》中写到:“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中国,是唯我一人能读懂的中国,是只向我一个人发出呼唤的中国。”对村上春树来说,这个“呼唤”不外乎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由此看来,村上春树的作品无疑又在严肃性上,上了一个台阶,让人肃然起敬。

参考文献: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林少华:《挽救语言就是挽救文学》,《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27日。

[3] 林少华:《村上春树小资与经典之间畅游》,《羊城晚报》,2008年8月30日。

[4] 林少华:《村上春树心中的诺门罕战役》,《读书》,2007年第7期。

[5] 雷世文:《相约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世界》,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6] 杰·鲁宾,冯涛译:《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7] 小森阳一,秦刚译:《村上春树论——解读海边的卡夫卡》,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8] 理查德·派瑞:《现实中的村上春树》,《海外文摘》,2006年第2期。

村上春树经典语句 篇8

2、说不定我体内有个叫记忆安置所的昏暗场所,所有的宝贵记忆统统堆在哪里,化为一摊烂泥。

3、如果一味地只是遭受攻击不反抗,我们就只能止步不前。慢性的无力感是会腐蚀人的。

4、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5、年龄一大,相信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和牙齿磨损一个样。既非玩世不恭,又不是疑神疑鬼,只是磨损而已。

6、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7、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8、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擦间而过。

9、说谎和沉默可以说是现在人类社会里日渐蔓延的两大罪恶。事实上,我们经常说谎,动不动就沉默不语。

10、就经验性来说,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基本上是不来的,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

11、要自信!只要自信就无所畏惧。愉快的回忆、倾心于人的往事、哭泣的场景、儿童时代、将来的计划、心爱的音乐——什么都可以,只要这一类在头脑中穿梭不息,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12、一切都清晰得历历如昨的时候,反而不知如何着手,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有时反倒因其过于详尽而派不上用场。但我现在明白了:归根结蒂,我想,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13、村上春树说,凡事只要去爱,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爱起来,只要尽可能心情愉快的活下去,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如愿以偿。

14、我们写作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世俗纠缠和损贬。

15、人生本来就是有无数的岔路口,在没有经历过的时候,谁也无法判断哪些选择一定是到达终点的最优路径。

16、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处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17、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18、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19、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20、仅仅是因为和别人不一样,就可能被嫌弃。大人们的世界也差不多,但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表现的更直接。

21、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22、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23、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

24、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片你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25、如果你志在追求艺术追求文学,那么去读一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好了。因为要诞生真正艺术,奴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6、而古希腊人便是这样:奴隶们耕种、烧饭、划船,而市民们则在地中海的阳光下陶醉于吟诗作赋,埋头于数学解析。所谓艺术便是这么一种玩艺。

27、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28、我想起自己在过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却的许多东西——蹉跎的岁月,死去或离去的人们,无可追回的懊悔。

29、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30、至于我是何以抛弃原来世界而不得不来到这世界尽头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无从记起,记不起其过程、意义和目的。是某种东西、某种力量——是某种岂有此理的强大力量将我送到这里来的!因而我才失去身影和记忆,并正将失去心。

31、一天跑一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32、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33、但孤独仍不时猛刺我的心。甚至喝进的水和吸入的空气都带有尖刺刺的长针,手中的书页犹薄薄的剃刀片白亮亮闪着寒光。在凌晨4时寂静的时刻里,我可以听到孤独之根正一点点伸长的声音。

34、因为世间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真实,而是主动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实的东西。这样的人两只眼睛哪怕睁得再大,实际上也什么都看不见。

35、必须正视过去。不是作为一个容易受伤的天真少年,而是作为一个自立的专业人士。不是看自己愿意看的东西,而是看不得不看的东西。否则你只能背着沉重的包袱度过今后的人生。

36、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

37、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38、为什么人们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我思忖着,为什么非如此孤独不可呢?这个世界上生息的芸芸众生无不在他人身上寻求什么,结果我们却又如此孤立无助,这是为什么?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寥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39、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

40、两人记忆的烛光委实过于微弱,两人的话语也不似十四年前那般清晰。结果连句话也没说便擦身而过,径直消失在人群中,永远永远。

41、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42、所以才会让人有无处可去的感觉,就是说躯壳可以找到地方安置,可是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真正的容下你这个完完整整、纯洁的灵魂!

43、我要坐在有阳光的地方,像猫舔奶碗那样一字不漏地把报纸上下看遍左右看遍,然后把世人在阳光下开展的各种生之片段吸入体内,滋润每一个细胞。

44、她所要的并不是我的臂膀,而是某个人的。她所要的也不是我的体温,而是某个人的。我觉着有些愧疚,为什么自己要是自己。

45、如果能真心爱上一个人,那么不管对方是何等恶劣,哪怕对方并不爱自己,人生也至少不会是地狱,就算多少有点黯淡。

46、但我那时还不懂,不懂自己可能迟早要伤害一个人,给她以无法愈合的重创。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47、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资产。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48、那里的一切一切都如云遮雾绕一般迷离。但我可以感觉出那片风景中潜藏着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什么,而且我清楚:她也在看同样的风景。

49、不是我疯了,就是世界疯了。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疯了。瓶口和瓶盖尺寸不符。也许该怪瓶子,也许该怪盖子。但不管怎样,尺寸不符的事实不容动摇。

50、至于我是何以抛弃原来世界而不得不来到这世界尽头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无从记起,记不起其过程意义和目的。是某种东西某种力量——是某种岂有此理的强大力量将我送到这里来的!因而我才失去身影和记忆,并正将失去心。

51、人生来便注定会失去一切,消失,完全的消失于虚无,从入口进来,从出口出去。这个过程如果是漫长的,谁又不渴望温暖的度过呢?

52、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

53、我们许久许久地缄默不语,只是一味地望着海面望着天空望着船口,晚风掠过海面而拂动草丛的时间里,暮色渐渐变成淡淡的夜色,几颗银星开始在船坞上方闪闪眨眼。

54、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经典小说 篇9

村上春树今年在日本出版了他最新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这是他继《东京奇谭集》之后,时隔9年再一次回归短篇小说创作,该部小说已 经在日本销售突破50万册。记者从国内老牌翻译出版社上海译文获悉,该社已经获得《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简体中文版版权,将会在明年的3月推向市场。

村上本人视本书为他本人对当下的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远期预言一样的东西,“书的动机就像书名《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从写第一篇开始,这句子不知 怎么就一直卡在我的脑子里。我就是把这句子当成一根柱子,试着以围绕这根柱子的形式,写出一连串的短篇小说。”正如村上春树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海外 版前言中的自述,该小说集收录的7篇小说故事主角多是中年男子,对去世的妻子问不出口却始终盘桓在心头的男人、年过50又陷入热恋的花花公子等,总之都是 些无法顺利与对自己而言很特别的女性展开关系的男人们。与早期短篇中着重表现年轻人的丧失感和焦躁感这一点有所不同。

上海译文出版社市场部徐珏告诉记者,此前该社的村上春树作品都由村上的“御用”译者林少华一人独自担纲,林少华先生的译笔优美,为村上春树作品 在中国的传播和流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3月即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出版社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除了林少华以外,还邀请了渡边淳一作品翻译 竺家荣、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日本中华新闻社总编姜建强以及岳远坤、陆求实这五位译者。这六位译者都是国内日语翻译界表现出众的翻译家,有的译著等身,有 的在日本文化交流方面成绩卓著,还有的从事双语写作。出版社根据这六位译者的译笔特色分别安排了不同的篇目给他们翻译。以期呈现给读者一个多面性的村上春 树。

《难忘的启蒙》选段 篇10

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版 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 悔),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

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感到有点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同(坐 座)的同学说(悄悄 俏俏)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1.用“ / ”划掉括号里的不恰当的字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申斥—— 难堪——

3.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本文第一段话与后面的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在下面三种答案中选出一种,在“( )”里打“√”。

总—分—总( ) 总—分( ) 分—总(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主要写了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一次是因为:_____;一次是因为:_____。从中可看出陈老师是个_____的老师。

(2)文中的“我”不明白老师批评的含义就去问,说明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怎么样?平时你是怎么对待作文批语的?请简要地写出来。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 篇11

一、《木兰花》概述

(一) 唱段背景

在歌剧的第三章, 战争马上就要结束, 花木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心里百转千回, 感慨万千。在十年的战争生活中, 她和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 战场杀敌。十年的戎马生涯, 让她几乎忘记了, 她是一个女孩子。

(二) 歌词释义

“木兰花, 木兰花, 女儿一样娇艳, 男儿一样挺拔。木兰花, 木兰花, 明月一样皎洁, 白玉一样无暇。”歌词描述了木兰花既有女儿柔情娇艳的一面, 又有男儿勇敢坚强的一面。外刚内柔, 有勇有谋。“为教芳香满人间, 随风送春向天涯。”这是表达木兰为了父亲而出征, 为了人民而争战, 为了天地人和而走遍天涯。

二、歌曲演唱分析

(一) 咬字

虽然是民族唱法的歌曲, 但是因为是歌剧选段, 咬字上要借鉴美声唱法. 咬字清晰, 同时又要保证“u”通道的进行, 不能咬得太死。“木兰花, 木兰花, 女儿一样娇艳, 男儿一样挺拔。”到“枝干如铁“。音域不算高, 咬字要亲切, 就像诉说一样。字头准确, 韵母延长而不变形。字尾收干净。从“傲然伫立青天下。”到“随风送春向天涯”, 音区比较高, 如“青”、“芳”、“天”, 这几个字音在女高音的换声点以上的, 气息要拉开, 声母不能咬太死, 否则容易很气息脱开。保持咬字、气息、位置各个方面的协调、平衡。

(二) 气息

这首曲目对气息的流动上要求比较高, 全曲流畅舒展, 气息一定要走起来。木兰花, 木兰花, 女儿一样娇艳, 男儿一样挺拔。这里旋律四平八稳, 气息要扎根, 既不能冲, 也不能太弱。注意句子的连贯性。“花蕾似剑, 刺破春寒绽红颜”、这里有几个切分音, 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律动。气息像线一样, 将每个字音串起来。“为教芳香满人间, 随风送春向天涯。”这几句很多高音区, 要求有很强的气息。用饱满气息拖住字。

(三) 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

“声情并茂”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审美要求, 所以在演唱之前, 要充分理解歌曲的背景、情感表达, 并且要有人物的心理潜台词, 演唱中始终带着角色感。

“木兰花, 木兰花, 女儿一样娇艳, 男儿一样挺拔。木兰花, 木兰花, 明月一样皎洁, 白玉一样无暇。”这几句是木兰对着镜子里自己的一种喃喃自语, 演唱时带着一种感概, 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肯定。“娇艳“和”挺拔“, 是一对“力”与“柔”的对比, 要突出前者的温柔和后者的阳刚。“花蕾似箭, 刺破春寒绽红颜。“, 从这里开始, 乐句一句句坚强。情绪更加饱满, 表达的是花木兰柔中带刚, 女儿心, 巾帼情怀。”枝干如铁, 傲然伫立青天下。“这句话表达了木兰内心的骄傲, 坚定, 演唱时要肯定, 充满自信。“为教芳香满人间, 随风送春向天涯。”这句话作为点题之笔, 得到路得到了两次加强, 情感上第二次比第一次要更加充分情绪也更加饱满, 最后一句:“随风送春向天涯。“要唱得舒展。声音逐渐消散, 意境悠远。

在唱这段唱段的时候, 战争即将结束。花木兰心情是欢喜的, 十年的征战即将圆满结束, 她如释重负。同时她心里也感概良多, 十年的战争生涯, 使她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女儿之身。战争之后, 战士们各奔东西, 她才敢想自己原本是女儿家。整个唱段, 是木兰对自己的肯定, 对十年戎马生涯的感概, 更重要的是。对巾帼情怀的赞颂。

三、结语

《木兰花》是一首情感内涵丰富, 艺术处理细腻的歌剧选段。对于民族声乐学习者来说, 演唱这样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艺术表达丰富的歌剧选段, 能够在艺术修养和演唱技巧上有许多提高。《木兰诗篇》作为新时期民族歌剧的代表之作。其中还有许多唱段值得我们去研究、琢磨、学习、演唱。

摘要:《木兰花》是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的经典唱段。笔者通过对该唱段的学习和演唱, 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与体会。从艺术处理、情感表达等进行分析, 以求对唱段做出更好地解读与把握。

关键词:演唱分析,《木兰诗篇》

参考文献

[1]宋杨.浅析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花木兰”角色[J].云梦学刊, 2015.

[2]石尧尧.歌剧《木兰诗篇》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演唱分析[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4.

村上春树经典句子语录 篇12

善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改变所处的场所和立场……平衡本身就是善。

《1Q84》

人的生命虽然本质上是孤独的东西,却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总是在某个地方与别的生命相连。

《1Q84》

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挪威的森林》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1Q84》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且听风吟》

不解释就弄不懂的事,就意味着怎样解释也弄不懂。

《1Q84》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挪威的森林》

我已经厌倦了嫌恶别人、憎恨别人的生活,厌倦了无法爱任何人的生活。我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哪怕是一个。最重要的是,我甚至连自己都爱不起来。为什么不能爱自己呢?是因为无法爱别人。一个人需要爱某个人,并且被某个人所爱,通过这些来学习爱自己的方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不会爱别人的人,不可能正确地爱自己。

《1Q84》

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人生马拉松》

不会忘记的永远不会忘记,会忘记的留着也没有用!

《挪威的森林》

活着就意味必须要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

《地下》

有希望之处定有磨练。

《1Q84》

或许我的心包有一层硬壳,能破壳而入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能对人一往情深

《挪威的森林》

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海边的卡夫卡》

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

《挪威的森林》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舞!舞!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挪威的森林》

刚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

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经典语录选摘 篇13

2、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3、两人记忆的烛光委实过于微弱,两人的话语也不似十四年前那般清晰。结果连句话也没说便擦身而过,径直消失在人群中,永远永远。

4、鱼说,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5、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要伤害另一个人。

6、一旦死去,就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了,这就是死亡的起点。

7、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8、如果不了解而过得去,那再好不过了。

9、如果你想追求的是艺术或文学的话,只要去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就好了。

10、所谓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不存在一样。

11、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时代,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静。

12、死不是生的对极,而是潜存在我们的生之中。

13、很喜欢这几句话,也很喜欢到处寻找一些美丽的句子,觉得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14、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15、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16、他是我在青春岁月里的初恋。

17、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18、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19、孤独一个人也没关系,只要能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

20、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21、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22、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23、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24、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25、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26、如果我捉不住他,留不住他,我会让他飞。因为他有自己的翅膀,有选择属于自己的天空的权利。

27、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28、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29、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

30、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31、死并不是终结生的决定性要素。在那里死只不过是构成生的许多要素之一。

32、为什么人们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我思忖着,为什么非如此孤独不可呢?这个世界上生息的芸芸众生无不在他人身上寻求什么,结果我们却又如此孤立无助,这是为什么?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寥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33、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34、死已不再是生的对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体内,任你一再努力,你还是无法忘掉的。

35、人死总是有其相应的缘由的。看上去单纯而并不单纯。根是一样的。即使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只是一点点,但用手一拉就会连接出来很多。人的意识这种东西是在黑暗深处扎根生长的。盘根错节,纵横交织……无法解析的部分过于繁多。真正原因只有本人才明白,甚至本人都懵懵懂懂。

36、那时我懂了,我们尽管是再合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结蒂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是被幽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当两颗卫星的轨道偶尔交叉时,我们便这样相会了。也可能两颗心相碰,但不过一瞬之间。下一瞬间就重新陷入绝对的孤独中。总有一天会化为灰烬。

37、那里的一切一切都如云遮雾绕一般迷离。但我可以感觉出那片风景中潜藏着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什么,而且我清楚:她也在看同样的风景。

38、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擦间而过。

39、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

40、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必失之物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41、刚刚好,看到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

42、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43、至于我是何以抛弃原来世界而不得不来到这世界尽头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无从记起,记不起其过程意义和目的。是某种东西某种力量--是某种岂有此理的强大力量将我送到这里来的!因而我才失去身影和记忆,并正将失去心。

44、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45、重大知识,意味重大责任。

46、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选段 篇14

“灵修”, 作为特别的“屈原的行话” (孙作云语) , 《楚辞》中出现凡4次: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离骚》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 (同上)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同上)

“怨灵修之憺忘归, 岁既晏兮孰华予。”《山鬼》

“灵修”, 人教版《离骚》选段注为:灵修, 神仙, 这里指怀王。即“灵修”这一术语所指的是“神仙”, 而能指应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也确是如此, 在“这里”——“怨灵修之浩荡兮”, 指怀王;另一方面, 出现在极具浓厚巫祭色彩的《山鬼》中的“灵修”, 孙作云先生曾做过细腻而透彻的分析:

“这位灵修究竟是谁?王逸说是怀王。这话算是对了一半。因为灵修确乎是指楚王, 但不专指怀王。楚国的统治者, 在政治上称王, 在宗教上称灵修。我们既不能说楚之宗教中祀九歌诸神始于怀王或终于怀王时代, 则在屈原所作《九歌》以前的旧《九歌》中当也有用‘灵修’这名号的, 而怀王以后, 屈原作《九歌》, 论理的当继续诏用, 那么《山鬼》中的灵修自然不当专指怀王”。也就是说, 在《山鬼》中的“灵修”应该指楚王, 而不是具体指怀王。这样, 若按人教版选段的注法, 《山鬼》“灵修”注应为:灵修, 神仙, 这里泛指楚王。

但孙先生接着又说:“《山鬼》, 实是一种对唱对舞体”, 且“男女对唱”, 祭巫山神女, 由女巫饰神, 由男巫主祭。那么, 男巫即指楚王, 因为, 朱熹说《九歌》诸篇有“宾主彼我之辞”, 在《山鬼》中, 山鬼与灵修相对, 并且朱熹的一段精辟议论更说明孙先生的观点:“楚俗祠祭之歌, 今不可得而闻矣!然计其间, 或以阴巫 (按即女巫) 下阳神 (按即男神) , 或以阳主 (按即男巫) 按阴鬼 (按指女神) 。”

若按以上所说, 《山鬼》中的“灵修”注应是这样的:灵修, 巫, 这里泛指楚王。而这明显和人教版选段的推理结论不符。

那么, 其原因又在哪里呢?

一者, 细查几种经典注本, 如朱熹:以为妇悦其夫之称, 以寓意君;王逸:君, 谓怀王;王邦宗:以为大夫颂其君之谕;游国思:以为追溯先君之称, 犹云先王, 先帝, 先君。

以上各家, 灵修之指君, 略无疑辞, 但皆不是“神仙”甚或“巫”者之说, 这是第一个发现。第二个发现就是, 各家做“灵修”注时, 都注重拆“灵修”为“灵”与“修”, 如王逸注:灵, 谓神也。修, 远也。能神明远是者, 君德也, 而分别训释。这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而且从这里似乎可以窥得人教版选段注的意向:灵, 在《楚辞》里多见为神, 如《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 九嶷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 告余以吉故。”古代神多有光, “皇剡剡其扬灵”即就神之光。《云中君》也说“灵皇皇兮既降”, 就更明白晓畅了。但人教版选段若就此做注, 便使“修”无着落了。

二者, 《楚辞·九歌·东君》:“思灵保兮贤姱。”王逸注:“灵谓巫。姱, 好貌。言己思得贤好之巫, 使与日神相保乐也。”洪补已知其注“灵保”之误, 说:“古人云:诏灵保, 召方相。说者曰:灵保, 神巫也。”此条虽是针对“灵保”而发, 但对“灵修”的理解和把握也极有借鉴意义, 即:“灵修”也像“灵保”一样, 确是屈原《楚辞》中特有术语, 且不可做简单的拆词别训, 甚至于以点代面只抓“灵”而不顾“修”。

那么, “灵修”到底做何理解?

从遵从汉字最基本的造字原则入手, 诚如《说文解字》卷玉部:“灵 (原小篆从玉) , 巫也, 以玉事神。灵, 或从巫。”

有《易林·小畜之渐》为证:“学灵三年, 仁圣且神明, 见善祥吉喜福庆。”而王国维先生说得更具体:“灵之为职, 或偃蹇以象神, 或婆娑以乐神, 盖后世戏剧之萌芽, 已有存焉者矣。”

且《楚辞》中“灵”之为“巫”也可见, 如《东皇太一》中“灵偃蹇兮姣服”。王注:“灵, 巫也。”

那么“修”呢?我以为孙作云先生的猜测似乎较为合理:“《离骚》中凡是指楚怀王的地方, 皆不说‘君’, 而说‘灵修’或‘荃’。‘灵修’之词犹如‘荪美’, 是好的意思;‘灵’为巫, 合‘灵’与‘修’, 大概又有宗教上的意味, 很可能是祭祠上的专名词, 也算是屈原的行话。于是, 楚国的国王, 在政治上称‘王’, 在宗教祭祀上称‘灵修’——‘灵修’也就是巫长的意思。”

这样, 对“灵修”的理解, 就极大地符合了《楚辞》“书楚语, 作楚声, 纪楚地, 名楚物”的特点, 而且和选段中的“兮”“謇”等词放在一起, 更能让学生深切体会《楚辞》独特的地域魅力。

摘要:“灵修”, 《楚辞》中出现凡四次, 虽出镜率低, 但举足轻重。因为它作为“屈原的行话”, 不仅意蕴深刻, 且在对各家注解的梳理中, 更能深入体会楚语楚韵。

关键词:灵修,神仙,巫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宝钢股份的设备管理下一篇:房地产半年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