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4-07-08

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共5篇)

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1

【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办发〔2015〕22号 【发布日期】2015-04-03 【生效日期】2015-04-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5〕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众关切,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就业、财政审计、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价格和收费、信用等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同时,推进以下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一)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进一步推进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等信息的公开。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对于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发布服务指南,列明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审批决定证件、年检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信息均应公开。(国务院审改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报表,并对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做好中央和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逐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公开到具体项目,并公开分地区的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应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及时完整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采购文件、中标或成交结果、采购合同、投诉处理结果等。按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披露相关信息。(财政部牵头落实)

(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一是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公开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及时公开推进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二是做好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公开工作,重点公开棚户区改造用地供应计划、供地时序、宗地规划条件和土地使用要求。推进全国范围的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时公开征地政策和征地信息。(国土资源部牵头落实)三是全面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等公开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重点围绕铁路、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农林水、土地整治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审批、核准、备案等项目信息的公开,做好项目基本信息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安全检查、资金管理、验收等项目实施信息的公开工作。(国务院相关部门分别落实)

(五)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一是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待遇支付情况和水平,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等信息。及时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辅助器具目录等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落实)二是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重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实行救助实施过程公开,加大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信息公开力度。(民政部牵头落实)三是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推动高校重点做好录取程序、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高校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全面实行考试加分考生资格公示工作。推动高校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加大高校财务公开力度。(教育部牵头落实)四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法定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推动各类医疗机构健全信息公开目录,全面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收费等信息。(卫生计生委牵头落实)

(六)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做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公开力度。参照有关监督机构及上市公司监事会信息披露的做法,公开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范围、内容、程序、工作要求等,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公开财务信息,推动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公开国有企业财务汇总信息。研究制定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公开工作指导意见。(国资委牵头落实)

(七)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公开,做好环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和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公开工作。加大环境执法检查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力度。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应对情况及调查结果。推进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核电厂核与辐射安全审批信息和辐射环境质量信息。(环境保护部牵头落实)

(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做好食品药品重大监管政策信息、产生重大影响的食品药品典型案件,以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药品监督抽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发布网上非法售药整治等专项行动信息和保健食品消费警示信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落实)

(九)推进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加大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结果、查处结果等信息公开力度。制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动服务、收费等事项公开。建立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标准,方便企业和公众选择。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民政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分别落实)

二、全面加强主动公开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主动公开内容。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政府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目录,并动态更新。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中获取的政府信息,严格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确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条例》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等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二)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同步制定解读方案,加强议题设置,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科学解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适应网络传播特点,更多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增强政策解读效果。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动态信息。回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群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三)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特别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以及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三、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进一步拓展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为申请人提供便捷服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明确工作标准,做好现场解疑释惑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答复格式,推行申请答复文书的标准化文本,依法依规做好答复工作。探索建立依申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及时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加强跟踪调研,提出工作建议。及时梳理本单位本系统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按照申请内容、答复情况等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研究分析,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各级行政机关年内要对本行政机关的公开指南进行复查,内容缺失或者更新不及时的,及时完善相关内容。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和运用。加强信息公开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在《条例》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等内容,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强化问责制度,定期开展社会调查评议,了解社情民意,不断改进公开工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举报办理工作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对经举报查实的有关问题,要严格依据《条例》规定进行处理。地方和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信息公开领域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提高信息公开专业化、法制化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队伍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听取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公开工作。要理顺工作关系,减少职能交叉,加强专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统筹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处置、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和政府公报等工作,并在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把信息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本工作要点分解细化方案,明确分工,加强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落实情况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对本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2

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我局制定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称国家局)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国家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审定相关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国家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公开办)是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拟定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和工作计划;

(二)组织编制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三)受理和组织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五)维护和更新国家局公开的政府信息;

(六)承担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 国家局机关各司局负责本司局职责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司局负责人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政府信息公开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发现有关信息虚假或者不完整,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时,相关司局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主动、及时提请局新闻办或公开办发布准确信息予以澄清。

第七条 各司局拟公开的信息涉及其他司局或其他行政机关职责的,应当事先沟通,经确认后方可公开。

第八条 政府信息公开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 公开的范围

第九条 下列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国家局职能、机构设置、局领导信息,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职能;

(二)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其他文件;

(三)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

(四)食品药品监管统计信息;

(五)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六)政府采购有关信息;

(七)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八)行政审批信息,包括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审批结果,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

(九)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情况;

(十一)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

(十二)人事任免、公务员招考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教育培训等信息;

(十三)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相关信息;

(十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国家局制定的政策或编制的规划、计划、方案等,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将草案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第十一条 除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家局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办应受理并组织答复。

第十二条 各司局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对于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涉密内容后,予以公开。

第十三条 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前,各司局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按以下程序进行保密审查:

(一)信息产生的处室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由本司局负责人审核后,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二)涉及多个部门的信息或综合性信息,由公开办协调有关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三)各司局在保密审查过程中不能确定是否涉及国家秘密时,要说明信息来源及本司局的保密审查意见,报局保密办确定。保密办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上级保密部门确定。

第三章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四条 国家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公报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五条 公开办应当及时组织编制、公布、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中涉及有关司局的内容发生变化时,有关司局应及时报公开办予以更新。

第十六条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公开联系机构名称、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索引、公开事项名称、内容概述(主题内容)、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十七条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信息拥有的各司局对拟公开信息的内容进行核实,依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

保密审查;

(二)根据信息内容和职责权限,提请本司局负责人、局新闻办或公开办批准;涉及全局工作的重要信息,应报局领导批准;

(三)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第十八条 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自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开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已经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失效或废止的,信息原产生单位应当于失效或废止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告知公开办。

如失效或废止信息需要下局政府网,报送时应当特别注明下网要求并说明理由,经公开办审核,于收到失效或废止告知后2个工作日内将该信息下网;无下网要求的,公开办在收到告知后2个工作日内将原信息注明失效或废止。

第二十条 公开办负责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适当形式向国家局提交的获取政府信息的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第二十一条 公开办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从形式上审核申请要件是否完备,对要件不完备的申请,告知其补正相关内容后重新申请。

第二十二条 对收到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开办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予以答复;无法当场答复的,应及时将申请及答复时限要求转交相关司局办理,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二十三条 承办司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或公开办要求的时限内办理完毕,提出书面答复意见并经司局负责人审签后,交由公开办答复申请人;承办司局认为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事项较为重大,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须报局领导审批。

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承办司局应向公开办提出申请,经公开办负责人同意,可适当延长答复期限,并由承办司局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答复的期限不包括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

第二十四条 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可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依申请公开范围的,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信息获取和提供方式进行处理;

(三)含有不应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区分处理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

(四)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依法不属于国家局公开或者该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第二十五条 承办司局认为申请公开的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承办司局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六条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印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窗口部位,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方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查阅、获取信息。

第二十七条 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也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第二十八条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公开办负责人审核同意,可减免相关费用。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存在阅读困难或者视听障碍的,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二十九条 公开办应当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向社会公开,同时在局政府网站上设置并开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栏目,方便申请人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或者咨询。

第四章 监督和保障

第三十条 由公开办会同人事司、驻局监察局建立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议。

第三十一条 各司局应当在每年的3月1日前编制完成本司局上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报公开办。

公开办负责在每年的3月31日前编制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国家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和减免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三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国家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投诉和举报,由公开办会同驻局监察局负责调查处理。

第三十四条 国家局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予以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信息的;

(六)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国家局直属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制定有关工作制度。

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3

2011-03-22 [2197]

------------------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

2011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核心,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年”活动为主题,以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实施“两个结合”(安全文化理念引导与规范标准制度强制相结合,依法治安与科技保安相结合),建立安全生产“三大对策体系”(事前预防对策体系、事中应急救援体系、事后处理对策体系),落实“四方责任”(政府责任方、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方、从业人员责任方、中介机构责任方),进一步完善“五大机制”(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企业实施与保障机制、员工权益和自律机制、社会监督和参与机制、中介支持与服务机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机制体制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区、各部门要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党政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分工负责、责任明确的安全生产体系。

(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安委会统一领导下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特别是围绕10个重点行业和领域,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严格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

(三)建立健全市、区、街道(镇)三级安全监管机构,确保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经费、办公设施与设备”四到位。继续推广驻厂、驻矿安监员制度,保证驻厂和驻矿安监员的素质,采取公开招聘、业务能力考核、轮岗、辞退等制度和措施,保证其满足驻厂和驻矿能力。

二、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为手段,强化政府监管

充分行使好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三大职权”(现场调查取证权、现场处理权、行政强制措施权),通过严管重罚,把政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一)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重点:

1、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完善及遵照落实情况。以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落实“三同时”制度和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十二项”制度为抓手,切实加强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以及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2、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执法指令落实情况。强化隐患查整力度,建立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隐患督办制度。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整改报备、挂牌督办、公告等制度。企业对排查出的隐患实

施登记管理,按照分类分级治理原则,逐一落实整改方案、责任人员、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一般隐患由各区、各部门、镇办、经济开发区逐级督促企业整改,市安委会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3、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情况。年内至少两次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打击非法违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建设、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生产、关闭取缔后“死灰复燃”等非法违法行为,严格查处“三违”和“三超”及非法承包、假借整合技改组织生产的违法行为。

(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方式:

1、市区两级安监部门依职权对所属监管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组的作用,落实好专家会诊和专家巡查制度。

2、市级安监部门对三区及各有关部门所属监管企业进行抽查,对三区执法检查情况进行稽查。加大行业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制定执法工作计划,作业现场的执法检查频次每户企业每年检查不少于6次,高危行业不少于12次。

3、进行联合执法。按照《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协调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行业主管、各司其职,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坚持综合协调、重点推进。通过完善定期通报制度、安委会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重要事项协调制度、控制指标通报考核制度、联合约谈制度等,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保障要素: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今年继续组织全市1/3的安监执法人员赴北京化工大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业培训;安排安监执法人员参加自治区的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年内组织两期全市安监人员法律知识及业务培训班。

2、落实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和自由裁量权。制定完善监管计划,建立健全监管档案,明确执法任务与目的,提升执法水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3、加强内部监督与管理。建立执法行为举报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塑造安监队伍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队伍形象。

三、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根据对近年来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分析,可以把导致事故的因素归纳为技术、教育、管理、身体和态度四个方面的原因。为此,要求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强化制度约束、技术保障、教育培训三大预防体系,增强事前预防能力。

(一)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十二项基本制度。

1、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建立班组班前会、周安全生产活动日、车间周安全生产调度会、企业月安全生产办公会、季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等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2、安全生产例检制度。建立班组班前、班中、班后安全生产检查(即“一班三检”)、重点对象和重点部位安全生产检查(即“点检”)、作业区域安全生产巡查(即“巡检”),车间周安全生产检查、月安全生产大检查,企业月安全生产检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复工复产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例检制度,对各类检查的频次、重点、内容提出要求。

3、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应逐级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研究、部署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专题研究重大安全生产事项,制订实施加强和改进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措施。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任或组长应由董事长或实际控股出资人担任,或由赋予实际资金和人员管理权限的总经理担任。企业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齐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民爆器材、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企业要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小型企业除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外,还要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安全服务中介机构每年至少四次的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服务项目由企业自行决定。以企业负责人为重点,逐级建立企业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各工种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层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责任体系。

4、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带班制度。2011 年 6 月底前,全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民爆器材、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建立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与工人同时上班(下井)、同时下班(升井)、同时在现场指挥作业;同时与工人参加班前、班后会,同时参加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班组会议;要填写现场带班记录(包括带班时间、地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处理结果或处理建议、参加班前、班后会的情况等)。带班的领导、主要负责人包括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或矿长、领导班子其它成员(包括生产、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经营等副总理或副矿长、总工程师)及副总工程师。企业的党组织、监事会、工会组织要建立完善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监督制度及追责制度,强化群众监督和考核奖惩。每个煤矿和地采非煤矿山都要配齐六大员,即矿山、分管安全、生产、机电设备副矿长、总工程师(或分管技术矿长)和通风区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配齐五大员,即总经理、分管安全、分管工艺、分管设备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或分管技术副经理;建筑施工企业要配齐总经理、分管安全、技术、设备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六大员,施工项目要配齐安全员、质监员、技术员、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六大员;交通运输企业要配齐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经营)、技术的副总经理四大员;其他行业企业要配齐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技术负责人等三大员。

5、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分专业、分工艺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重新组织审查或修订。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破土作业、抽堵盲板作业、起重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作业要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系统开停车、设备大中修和模板、架体等危险较大的工程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审批监督。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促使企业员工应当熟知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完善现场职业安全健康设施、设备和手段。企业要为员工配备合格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防护用品,督促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并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完善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强制执行岗前、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体验。按规定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按期如实完成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建立完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等九项制度。

7、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隐患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分析、整改销号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实施登记管理,按照分类分级治理原则,逐一落实整改方案、责任人员、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建立隐患整改评估评价制度,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情况,建立完善隐患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发现和举报事故隐患,对于举报有功人员要给予物质和荣誉的重奖。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企业应当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建立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督办、分级监管的制度,并及时将重大隐患现状、可能造成的危害、消除隐患的治理方案报告企业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对政府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企业应按要求报告

治理进展、治理结果等情况,切实落实企业重大隐患整改责任。

8、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挂钩比重。建立以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为重点,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在员工绩效工资、晋级、评先评优等考核中的权重,原则上要求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占工资比重的60%以上,重大责任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9、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和高危行业(领域)员工风险抵押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并切实管好用好安全生产费用。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道路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必须落实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税前列支政策,实行安全生产费用统计报表制度。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也要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必须专项用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事故隐患评估整改和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严格落实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项目建设概算,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高危行业的安全设施投入至少占投资总额的15%以上,根据各行业(领域)特点,推广企业内部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重点岗位和要害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不低于月工资总额的60%,要月考核月兑现,加大奖惩兑现力度,充分调动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民主管理监督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目标、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与治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安全生产形势等情况应以适当方式向员工公开,接受员工监督。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管理监督作用。保障工会依法组织员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员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

11、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企业就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持续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等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向企业员工及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完善企业法人代表承诺制,企业的法人代表要通过职代会、各种媒体或网络向员工社会承诺,全面落实并承担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时,员工就履行岗位安全责任向企业作出承诺。

12、生产作业现场领导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分级负责的制度,要赋予企业生产作业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或停止作业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赋予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对于存在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安全生产方案不落实,有权停止生产或作业的指挥权。

(二)落实“科技兴安”十二项技术保障措施。

1、2012年底前地采矿山要强制建立和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和广域监控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六大安全保障系统。2011年底前,地采煤矿全部配备井下救生仓;

2、氯碱化工、煤焦化等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现集散联锁自动化控制、温控压控自动报警联锁控制;

3、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道路专用车辆及旅游包车和长途客车要全部安装使用具有可视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监控装置,现有的GPS装置必须完成升级改造,并实现集中监控;

4、城市道路安全监控系统要完成升级改造;

5、0.1MP 以下或非承压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管道和容器必须经乌海市特检所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6、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高层地下建筑物必须经消防设施验收合格方准投入使用,电

器设备必须经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检测检验合格;

7、露采矿山(含灭火工程)必须强制实行中深孔爆破和二次液压锤技术,采场全部实现机械化装运;

8、矿山、工地及工厂内的特种车辆必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交警部门检验合格方准投入使用;

9、用于吊装的起重机械必须强制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塔吊要强制安装对扭矩、高度、重量监控控制的安全监控系统(即黑匣子);

10、用于建筑处装修、装饰及清扫卫生的吊篮装置,固定底座必须采取便于拆装的固定底座,必须经有资质的专业企业生产或经检测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11、矿热炉要强制推行冷却水漏水监控措施,严禁漏水作业;

12、强制推行危险源评估、应急救援评估和重点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等级评估。

(三)以“四强化一普及”为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强化对企业领导层、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和工段长的强制安全培训考核,做到应知应会、持证上岗。普及对从事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人员密集场所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乌海市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上岗。每年要对企业实际出资人、矿长、经理进行一次强化培训,要通过手纹、图像识别系统严格考勤,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厂矿长、经理安全生产强化培训合格证》上岗,对于无故不参加或考核考试不合格的,将在乌海市安监网及媒体上予以公告,并给予警告,重新接受安全生产强化培训合格;若2次以上不参加学习,将建议其董事会及任免机构或有关部门取消其相应资格。

强化风险防范教育。企业要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做到安全宣传教育日常化。要及时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

四、加快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11年对新建(包括整合)11户非煤矿山企业实现五级以上标准化建设,全市10%五级标准化非煤矿山升为四级,并组织开展标准化考评试点;完成全市50%危化企业(38户)达到三级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加强与煤炭、建设、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支持配合开展诸如“标化工地”等创建活动,把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延伸到相关行业领域。

五、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一)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努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在总结试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市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继续推行“政府推动、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企业落实”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力争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局,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神华西来峰煤焦化公司召开安全文化创建经验交流会,2011年底前,中央自治区驻市企业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的25户企业完成安全文化创建工作。2012年,全市重点企业全面完成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并逐步向建材、冶金、商贸企业推广,形成科学、完整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二)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方向,强化全民安全意识。继续抓好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建设等为载体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结合实际,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活动内容,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大力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和安全知识,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沟通,拓宽舆论宣传阵地,通过组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加强正面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六、加强事中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安全评估、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设立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信息报告有关部门,并向员工及相关单位、人员和周边群众公告。每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的现状安全评估,将评价结果上报消防和安监部门。

(二)加强应急管理。要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可能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方案和应急管理办法,并注重与市区人民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社会应急组织体系相衔接。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及时分析查找应急预案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修改完善,防止因撤离不及时或救援不适当造成事故扩大。企业每年要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考评检验员工应急救援能力;各区各行业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本地区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综合考评本地区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能力,教育提升员工及公众的应急救援知识和能力,修改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性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三)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煤矿、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并每年与神华乌海能源公司救护大队或四支特勤消防站签订救护协议,根据应急救援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装备。

加快四个危险化学品特勤消防站建设步伐,今年上半年必须投入使用。

(四)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置工作。事故发生后,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方式、报告对象等要求,及时、完整、客观地报告事故,不得瞒报、漏报、谎报、迟报。发生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业要认真组织或配合事故调查,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对于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要认真吸取教训,按要求及时整改,并把落实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4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各有关单位:

《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试行)》、《南昌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管理办法》、《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编制发布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一日

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切实将政府机关工作臵于群众监督之下,保证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各行政机关(含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与监督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社会评议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依靠人大、政协支持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引导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及市各有关单位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社会评议。

县区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县区政府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及县区各有关单位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社会评议。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可与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基层评议机关作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等一并进行。评议结果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

第五条 评议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否确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切实加强 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否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二)是否按照《条例》规定,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原则,真实、全面、准确、及时地公开政府信息;

(三)是否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等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形式是否便民、利民;

(四)是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机制,公开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有关规定;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否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开效果是否明显。

第六条 评议方式:

采取以公众评议为主、特邀评议为辅的方式进行。具体形式有:

(一)问卷评议。根据评议内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向社会各界发放,也可委托媒体或有关单位组织进行民意调查。

(二)代表评议。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和群众代表等组成评议小组,进行专题评议。

(三)监督评议。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召开群众座谈会,设立群众意见箱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

(四)网络评议。在市、县区政府网站开设评议专栏,让群众发表意见和建议,给予评议。

(五)其他评议方式。

第七条 评议程序。监督评议、网络评议,纳入日常工作实行常态管理;问卷评议、代表评议,根据需要按照以下程序组织实施:

(一)制定评议方案。确定评议组织、对象、内容、时间、方法步骤、参评人员等,制作评议表格,并向社会公布;

(二)组织检查评议。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台账、召开座谈会、组织个别访谈等,了解被评议单位工作情况;

(三)开展问卷调查。根据确定的调查样本,统一发放并回收民主评议测评表,统计汇总测评情况;

(四)进行综合评定。结合检查评议、问卷调查等,综合评定被评议单位工作情况,结果报同级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经同意后向被评议单位反馈,并在一定范围公开;

(五)作出恰当处理。根据评议结果,对被评议单位存在的问题作出恰当的处理,并督促落实到位。

第八条 社会评议工作两年进行一次,第二年3月底前完成上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评议。评议结果分为优秀、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档次。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自行组织的评议活动,评议情况应当及时报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 在评议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由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或提请同级政府进行通报表扬;被评为“不满 意”等次的,由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或提请同级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条 评议结果将作为考核被评部门和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条件。对于群众满意度较低、排名靠后的单位,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对评议中被评为“不满意”的部门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当年目标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同时取消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评先选优资格;对直接责任人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对垂直管理部门,将“不满意”的评议结果通报其上级部门。

第十一条 对评议意见和建议,具备整改条件的,应当在接到反馈通知后20个工作日内提出整改措施并立即进行整改;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向同级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群众做出书面说明,条件成熟后,应立即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应当及时报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以网上公告、寄发函件、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反馈。

第十二条 对于连续两次被评为“不满意”、社会反映强烈或者应当整改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部门和单位,按《南昌市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第十三条 社会评议应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1、严禁编造、隐匿或违规销毁评议资料;

2、严禁篡改统计数据或评议名次;

3、严禁用不正当手段拉票买票;

4、严禁接受被评者安排的请客送礼、娱乐活动和旅游考察等;

5、严禁利用评议之便向被评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6、严禁违规向被评者提供投诉举报问题的单位或人员情况;

7、严禁刁难或报复投诉举报单位或人员;

8、严禁其他故意损害评议工作的行为;

9、其他影响评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行为。第十四条 参与组织实施评议工作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被评单位违反规定的,直接列为评议不满意单位,同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社会评议代表违反规定的,取消评议代表资格,情节严重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五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南昌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是指全市各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公开义务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公开权利人)依法向公开义务人提出申请公开有关政府信息,经公开义务人依法审查同意,获取政府信息的活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和监察部门负责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开权利人应当合法使用依申请获得的政府信息,不得利用其从事违背社会公德及违法犯罪活动。

第六条 公开权利人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属于下列情况的,公开义务人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个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四)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与执法有关,且公开后可能直接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危及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

(六)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管理信息;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政府信息,有关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公开义务人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予以公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公开义务人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意见,第三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未予以答复的,视作不同意公开。

第七条 公开权利人向公开义务人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公开义务人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四)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申请时间。

第八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制度,指定具体机构负责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受理、登记、审查、处理、答复等工作,并将具体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方便公开权利人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或者咨询。

第九条 公开义务人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应当当场受理登记,从形式上审核申请要件是否完备,对要件不完备的申请,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正相关内容。

对于公开权利人的申请,能够当场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当场予以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不能当场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根据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属于依申请公开范围的,应当正式、准确、完整地向公开权利人提供其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书面告知公开权利人;

(三)属于已主动公开的,应当告知公开权利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四)属于主动公开范围但尚未主动公开的,应当及时 向公开权利人提供其所需政府信息;

(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依法不属于受理机关公开的,应当书面告知公开权利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的,应当告知公开权利人该公开义务人的名称或者联系方式;

(六)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书面告知公开权利人;

(七)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公开权利人更改、补充、完善申请。

行政机关一般不承担为申请人汇总、加工或者重新制作政府信息,以及向其他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信息的义务。

第十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规范审查程序,落实审查责任。在向公开权利人提供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对情况复杂或者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申请,应当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会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申请是否有效、信息是否应该公开、公开后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 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经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公开义务人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二条 公开义务人向公开权利人提供政府信息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公开权利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应公开权利人的要求,可以提供打印、复制等服务。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存在阅读困难或者视听障碍的,公开义务人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十三条 公开权利人要求提供的政府信息含有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公开义务人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第十四条 公开义务人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公开义务人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有偿服务的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公开义务人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的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公开权利人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第十五条 公开义务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由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有关规定给予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公开权利人隐瞒或者拒绝提供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政府信息的;

(二)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

(三)违反国家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

(四)违反规定乱收费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行为。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设立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投诉电话和信箱,接受公开权利人对公开义务人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的投诉,负责查处违法或不当行为。

第十七条 公开权利人对下列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不服,可以向该公开义务人的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

(二)认为行政机关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在申请中要求的内容或者形式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依他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涉及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四)认为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要求行政机关予以更正,行政机关拒绝更正或者不予转送有权机关处理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或者应当主动公开而未公开政府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其他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十八条 本办法涉及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流程见附件——《南昌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流程》。

第十九条 市属范围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适用本办法。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南昌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流程

南昌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流程

一、提出申请

公开权利人填写《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公开义务人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处领取,也可以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下载,申请表复印有效。为提高处理申请的效率,公开权利人对所需信息的描述应尽量详尽、明确;若有可能,应提供该信息的标题、发布时间、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公开义务人确定信息载体的提示。

公开权利人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提出申请:

1、当面申请。公开权利人可以到公开义务人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处当场提出申请。

2、信函、传真申请。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并邮寄至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新府路118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请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3、互联网申请。公开权利人可以通过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或邮箱方式提出申请。网址和邮箱参见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http://xxgk.nc.gov.cn)各公开义务人栏目。

个人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登记

受理机关对于有效的申请应进行登记并出具登记回执。申请获取的信息如果属于行政机关已经主动公开的信息,受理机关应告知申请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三、答复

受理机关对于能当场答复的申请,将当场给予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申请人。

根据实际工作,经公开义务人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同意,可延长答复期限,并告知公开权利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1、属于应当公开的,书面告知公开权利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属于不予公开的,书面告知不予公开的理由;

3、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应告知公开权利人;能够确定公开义务人的,书面告知该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4、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书面告知公开权利人;

5、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告知公开权利人更正、补充、完善申请;

6、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如能作区分处理,应当书面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四、收费

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按照国家及南昌市相关规定执行。公开权利人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五、监督保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或者市监察局举报。

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新府路118号

联系电话:0791一3883757 传真号码:0791一3883757 邮政编码:330038 电子邮箱:zfbdcs@nc.gov.cn 受理时间: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 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六、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图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申请 行政机关受理申请 是否属主动公开范围 告知申请人获取信息方式和途径 保密审查 是否属 保密范围 是否国家规定 需要批准 批准 与否 不公开并告知申请人理由 是否需要征求第三方意见 第三方是 否同意 行政机关认 协调确认 为应否公开当场答复 15日内答复 延期答复

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编制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全面、准确、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南昌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各行政机关(含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组织)应当编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第三条 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推进、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编制、发布工作。

第四条 全市各行政机关应该按期编制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 全市各行政机关报告实行先备案后公布的制度。

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县区和市政府所属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编制《南昌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按要求报省政府备案。

市政府各部门、市各有关单位和县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需由本级行政机关主要领导审核签发,并加盖单位公章,于每年1月31日前报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县区政府所属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根据县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求上报备案。

第六条 全市各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涵盖本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具体体现以下内容:

(一)概述。组织机构建设情况;落实和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情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情况;《条例》的学习、宣传、培训等方面的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年内本行政机关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方面所开展的工作、采取的措施等。具体包括概况信息、法规文件、发展规划、工作动态、人事信息、财经信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其他需要公开的信息等九大方面。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内本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场所和网上渠道建设、完善、维护及工作运行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制度执行情况;

当面申请、网上申请、电子邮件、传真、信函和其他形式申请公开的数量及涉及的重点领域;

对依申请公开信件的处理情况。包括公开、部分公开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及分析。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本内是否存在违规收费以及违规收费的纠正等情况。

(五)本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内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行政复议的件数,其中包括: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件数。

内共引发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件数,其中包括: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件数;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判决变更的件数。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本行政机关自身发现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改进措施、结果;

上级行政机关日常监督考核中指出问题的改进措施、结果;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和社会评议中发现和反映问题的改进措施、结果;

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引起行政复议、诉讼的,除作出维持的决定和判决以外,说明原因及整改措施、结果;

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引起投诉的,说明原因及整改措施、结果。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八)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第七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由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办法或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5

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6年2月18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南府办〔2006〕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意见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社会保险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南宁的重要措施。为切实推进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每年社会保险扩面的具体任务指标,由市人民政府下达各县、区并由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落实,责任明确。

二、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宣传工作。市、县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报道先进典型。各县、区要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引导劳动者增强社会保险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由市劳动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各县、区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确保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四、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激励机制,保证相关工作所需经费。市、县(区)财政要给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保证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有能力办事。在此基础上,按完成扩面人数人均支付10元劳务费,作为相关人员的扩面工作补贴。当年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收入比上年增收部分,按实际增收额的1%奖励经办部门。以上所需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分别负担,但基金收缴率达不到90%,追缴参保单位历年欠费不能完成任务的,不予奖励。

上一篇:夜晚星空诗歌下一篇:后我回故乡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