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信任度调查评析(通用5篇)
中科院信任度调查评析 篇1
转发中国青年报文章 社科院报告说中国社会总体信任度已跌破60分底线
2013年02月17日 02: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初,降雪造成110国道封闭,北京延庆大榆树镇为滞留在国道上的司机送去了热乎乎的盒饭。不过,据负责送饭的工作人员说,很多司机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轻易打开车门。CFP供图
原标题:社会信任下降主因是人们风险意识提高
“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在此次调查中,社科院蓝皮书课题组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7个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进行了详细访问。结果显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从行业和部门来看,人们对商业、企业信任度最低。同时,不同阶层、群体间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
尽管蓝皮书的结论只基于7个城市不到2000份样本的调查数据,是否能客观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状况,还有一些质疑,而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这个调查结论却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很多人的切身感受。
快递来了不敢开门,查水表的不让进屋,入户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会报到,买菜时习惯性地要把小贩的秤搬到眼前,买肉时总要用手按按有没有注水,去超市买牛奶面包看不清保质期绝不会轻易埋单„„不记得有多长时间没串过门儿了,上一次街里街坊一起分享美食是在什么时候,如果不是几次夜里被刺耳的脚步声吵醒,你又怎么有兴趣知道楼上住了六七年的邻居是谁?
2009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已经把食品企业的诚信缺失推向极致,接下来不断曝光的染色馒头、皮革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让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毫无信任可言。2011年,“郭美美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慈善”两个字的神圣光环也日渐消散。近年来,让公众频频质疑的还有政府或相关机构组织行为透明度不高,比如财务收支、公车数量等。
当所有的不信任集中在一起时,社会氛围就会改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冷漠。蓝皮书指出,“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总体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认为,首先是由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脱离原来的熟人社会形态,改变了原来的信任格局,人际信任下降是自然的结果。由于社会转型中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或得不到很好执行,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间接上当受骗经验,这一切使得人际信任不断降低。至于民众对基层政府、政法机关的信任度不高,对广告业、房地产、食品制造、药品制造、旅游和餐饮等行业的信任度很低,很大原因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贪污腐败。
在王俊秀看来,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社会价值观多元一定意义上缘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下人们的不同利益、不同需求、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信息接触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价值观念多元的背后也存在着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共享价值观念的缺乏。“如果社会无法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没有每个 社会成员都遵守的核心价值,社会的道德体系就会失守,社会就会没有底线,社会的互信无法实现,社会进步也无从谈起。”王俊秀说。
“诚信讲的是道德问题,而信任是中性的事实判断,我们不应该简单把社会信任问题归结为社会道德滑坡或民众素质低,要看到社会信任下降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信任风险提高了。”王俊秀认为,必须要从制度层面来解决社会信任问题,从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机制上降低信任风险,特别是从公权力这个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入手重建社会信任。
“在人们道德和诚信严重缺失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在一些专家看来,要想挽回社会诚信,必须依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提高违法成本。在西方社会,维系诚信的力量首先是法律,而在中国,诚信的维系主要靠道德约束,法律的威慑力还远远不够。比如,与人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行业,要加强监管,可以设立企业诚信评级机构,一旦企业出现不诚信行为,应该将其录入黑名单并通报,通过罚款、整改等方法提高企业的品质;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应该杜绝背信、失信的行为和权力滥用,社会监督完善了,公信力自然也就加强了。
中科院信任度调查评析 篇2
一、教育领域内信任问题的研究现状审视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 学者们把改革的焦点放在教师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及成效最终是指向“人”, 并取决于“人”。这里的“人”是指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 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形成和谐的信任关系, 有利于他们共生共存, 是推动学校和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来, 学者们对信任的定义众说纷纭, 下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3] :
多伊奇认为, 所谓一个人信任某事的发生是指他预期这件事会发生, 并且根据这一预期做出相应行动。
赫斯默 (Hosmer) 认为, 信任是个体面临一个预期的损失大于预期的得益的未知事件时, 所做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行为。
罗特 (Rotter) 认为, 信任是个体认为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
赖兹曼 (Wrightman) 认为, 信任是一种信念, 它是个体特质的一部分, 指个体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的、善良的, 并使得个体倾向于相信别人。
可见, 信任是一种社会关系, 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是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认同、期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 信任即信任关系, 是信任者与被信任者之间的关系, 缺少其中一方, 信任关系就不存在。为方便我们进一步研究信任问题, 笔者对教育领域内信任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如下归纳和概括。
1.学生信任问题研究
关于学生信任问题的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 但是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问题上, 研究内容包括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罗任、周茜、谢海燕在研究中, 分析和比较了校园文化、家庭结构、性别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单亲家庭及独生子女这两个群体人际信任个体差异显著, 应该加强学生保健服务[4] 。王霞霞在对大学生的信任心理及行为特征的研究中发现,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 地区差异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5] 。另外一些学者研究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孤独感、自尊、自我概念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程度, 张杨认为, 依恋回避维度得分越高, 说明个体对他人的态度越积极, 越相信他人是可信的;反之, 就越倾向于认为他人是不可信的;如果自尊水平高, 相应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接纳的水平也高, 同时也增加了个体在以交往对象为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探索周围世界的可能性, 对交往对象的信任感随之加强[6] 。张娟在研究中指出, 对他人承诺的信任水平越高, 被他人拒绝的可能性越低;对他人行为的信任水平越高, 也越容易被他人接纳[7] 。
2.师生信任问题研究
一直以来, 师生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师生信任问题被看做是思考和解决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它处在学校组织信任中的核心位置, 所以更是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与兴趣。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分析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师生信任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建立教师信任关系的策略等。例如郑礼平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师生信任的特点, 认为师生互动关系中的双向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任——不仅指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认同的一般信任气氛, 而且还能体现在师生具体行为上的信任, 并且由此产生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行为趋向[8] 。张宏从教育学的定性角度分析了中学师生信任程度不高的原因和提高师生信任的方法, 并且强调了信任平衡的概念[9] 。吴珺如借鉴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来探讨高校师生信任的关系, 认为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发现与实现往往源于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 同时提出了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措施[10] 。张仙凤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师生信任关系, 指出教师教学能力、人格魅力以及学校、社区文化与学生发展的矛盾是信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学校可以通过有效教学互动、良好人格影响以及学校、社区信任文化的构建来促进师生信任的健康发展[11] 。曹正善和王春平指出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的不同在于它强调未来性、生成性、双边性, 突出信任这一主题的道德教育包含放心托付、承诺兑现、责任承担、批评反思等基本模式[12] 。
3.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间信任问题的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研究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信任问题, 重点是研究学校内教师的组织信任。具体来说, 包括对学校管理者的能力、人格、声誉的信任, 以及教师对学校制度、规范的公平性和效率的信任。教师的组织信任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 学者们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研究教师在教学管理、教师绩效考评及教师团体学习中的组织信任问题, 分析了影响教师组织信任的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欧阳常青对教学管理中的信任功能、类型和生成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为提高教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任度提供依据和建议[13] 。苏晓峰分析了高职院校绩效考核中信任度下降的原因, 包括考核的方案、考核者和考核结果缺乏公平、流于形式、考核者素质较低等, 并建议改革考核的制度、方式和内容, 体现每个教师的特点, 发挥教师的长处[14] 。戴玲华等人分析了教师组织信任的影响因素, 包括教师的工作能力、态度、性格以及领导的工作能力、管理方式、人格特征, 认为学校领导应该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意识, 应创设相互信任的校园文化环境[15] 。著名学者操太圣在研究中发现, 某些学校之所以出现学习者社群建设低效甚至无效, 教师之间缺乏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师的组织信任度低[16] 。赵娟在中学教师组织信任和知识分享意愿相关研究中发现, 学校组织对教师有无细致的关心, 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和谐与否都对知识分享意愿有相关影响, 建议学校在设计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时, 注意组织的管理机制如何运行[17] 。
二、教育领域内信任问题的研究评析
从以上的研究现状来看, 教育领域内的信任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学者们对信任问题进行了剖析, 揭示了学校各成员之间信任关系的主要障碍和影响因素, 为建设和谐的校园提供有益的建议。笔者在此对已有研究的特点和已有研究在视角、内容、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个人的浅陋之见。
1.研究特点
(1) 在研究目的上, 主要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需要, 要求管理者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人”的问题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 然而, 信任关系是学校教育和谐、稳步发展的助推器, 正如齐美尔所说“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性信任, 社会自身将变成一盘散沙, 因为几乎很少有什么关系能够建立在对他人确切的认知之上。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个人经验那样强或更强, 那么很少有什么关系能够持续下来。”[1] 也就是说, 教育要实现人的发展, 必须关注学校成员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2) 在研究方法上,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通过数据来论证和检验研究的假设。由于学者们主要立足于心理学的视角, 将信任关系理解为对情境的反应, 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或将其理解为人格特质的表现, 因此, 需要对学校成员的能力、性格、情感等方面进行考察, 对信任关系中各种变量及其相关性进行量化和分析, 力求真实、客观地分析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 提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
2.存在的不足
对前人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根据之前研究的视角、内容和方法加以借鉴, 但是我国教育学界对信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而且大多数的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表层的、重复性的研究, 对中国的现状和传统文化缺失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要秉持严谨的态度, 认真地审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挖掘信任关系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以期促进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因此, 笔者在此提几点浅陋之见。
(1) 研究视角狭隘。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大部分学者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信任问题进行分析和重构, 仅仅把信任关系归结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或归结为个体的人格特质, 这还不能真实、客观地解决信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毕竟信任问题是社会问题, 信任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作用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这表明了信任问题的研究必须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 从人们互动交往的实践活动中来研究信任问题。因此, 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计算机科学都应作为我们研究信任问题的角度, 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才能反映真实的信任关系和解决信任的障碍。另外, 国外学者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形成了本学科关于信任问题的系统理论。然而, 在教育领域, 还没有形成本学科关于信任问题的系统理论, 这应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契机。
(2) 研究内容单一化、重复化。
在研究内容上以信任基础性问题研究居多, 缺乏理性升华, 流于对问题现象的简单解释和或经验描述, 研究内容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 信任的基础性问题重复研究较多, 注重现象的描述性分析。大量的研究主要围绕信任的教育作用和功能、影响因素、应对策略进行表层的描述性分析或者重复性研究。诚然, 这些是进一步研究信任问题的基础, 但是仅进行表层的描述性分析还不能真正地揭示信任障碍的根本原因, 还应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进行解构。另外, 重复性研究往往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今后我们应加强对信任的作用机制、建立机制和保障机制的研究。
其次, 研究对象的范围狭小。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大学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信任问题而展开。的确, 大学是以学术、科研为己任, 教师和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效能感, 当他们交往中遇到障碍时, 容易对他人或组织产生怀疑。但是, 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信任问题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性质等要受到学校或教育部门的行政命令的影响。而中小学生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信任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任问题还有待于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最后, 教师间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几乎空白。一直以来, 教师职业被认为是最神圣的职业, 教师被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 为保持教师的光辉形象, 因此教师之间的矛盾和信任危机, 人们总是不敢触及它, 担心教师的形象在社会和学生中受到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优秀教师为了保持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声誉, 一般教师为了不让同行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他们在其狭小的空间内单打独斗, 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这样, 教师之间缺少彼此的信任, 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可见, 教师间信任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3) 研究方法过于量化, 缺乏学理批判与反思。
已有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和访谈的途径收集数据, 然后通过PSP应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这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为信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 但是, 这种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 因为数据本身仅代表一种现象, 而不是问题的本质。笔者认为, 学者们应该通过实证研究获取大量的资料, 然后采用哲学思辨的方法, 把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层次的批判与反思, 上升为一种教育哲学理论。反过来, 通过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研究, 解决现实中的信任问题。
关于社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调查 篇3
社会信任度进一步下降
“蓝皮书”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2到3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
“蓝皮书”指出,“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刘翔奥运会摔倒的质疑,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蓝皮书”认为,我国社会情绪总体的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不容乐观。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仇恨、愤怒、怨恨、敌意等负向情绪与需求不满足、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有密切关系。弱势群体中一些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
城镇居民满意度低于农村
“蓝皮书”指出,2011年和2012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的两次大规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近半数人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但生活满意度均值较2011年略有下降。2012年的调查中,44.7%的调查对象对生活状况倾向于满意,满意度均值为3.41分(总分5分),低于2011年47%的满意率和3.46分的均值。城镇居民的平均生活满意度在两次调查中都要低于农村居民。
比较不同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发现,总体上,女性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性;老年居民生活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中年居民,青年居民生活满意度最低;中等以下教育程度居民生活满意度最高,中等教育程度居民满意度最低。
“蓝皮书”分析认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涵盖家庭、休闲和生活现状与未来信心等三个方面。第一,家庭方面,无赡养老人负担、收入高、有自有住房的调查对象生活满意度较高;第二,休闲活动较多和休息时间充分的调查对象生活满意程度较高;第三,对未来越有信心的调查对象其生活满意度越高。
(摘自《京华时报》 作者:张然)
“社会信任问题”现状调查问卷 篇4
您好!我们是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我们想了解您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对自己的学生觉得有多大的可信度,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否互相信任,以及导致老师学生之间不信任的原因。谢谢您的支持!祝您天天开心!
1.您觉得自己学生的信任程度是多少?
A 0―20分
B 21―40分
C 41―60分 (1/25=4%)
D 61―80分 (17/25=68%)
E 81―100分(7/25=28%)
分析:老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蛮高,但大多数都处在基本信任阶段!就此我们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信任度,做到言出必行!坚决信守承诺!
2.您觉得影响自己对学生的信任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多选)
A上课表现 (11/25=44%)
B学习成绩(8/25=32%)
C平时交流 (23/25=92%)
D其他老师评价(7/25=28%)
E其他 (5/25=20%)如学生的进取心、考试的过程等
分析:老师也期待与我们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以及学生的基本状况,可以说平时交流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度的评价!所以说我们要主动争取机会与老师多交流。
3.您觉得阻碍师生之间互信的因素有哪些?
A沟通交流不足(16/25=64%)
B社会消极诚信环境(12/25=48%)
C教育、教学制度不完善(8/25=32%)
D家庭因素(3/25=12%)
E其他(1/25=4%)如年龄差距
分析:沟通交流不足成为阻碍师生之间互信的首要因素也同时受到 社会消极诚信环境,教育、教学制度不完善、家庭因素、其他因素如年龄差距的影响。由于社会消极诚信环境的大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老师与学生同样作为社会人也难逃这做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造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贫乏,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不完善没有很多供师生交流的平台,同样家庭因素也可能会给我们的心里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说自卑心理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不就不愿与老师交际,觉得什么事给老师说了也无济于事,还不如自己憋在心里,独自一人承认来得好!要不就不敢与老师交际。怕什么事情说了会被老师看不起或者引来别的同学的嘲笑!又比如说狂妄自大心理,试问又有谁愿意与一个自大狂交流呢!别说是老师不喜欢,就连我们这些同龄人怕也是对这种人嗤之以鼻吧!还有其他因素如年龄的巨大差距也会影响到师生的交流近而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互信程度,有研究成每相差两岁就会形成一条代沟,我们有的的师生之间可不知有多少条代沟啊!
4.您觉得学校对于增强师生互信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多选)
A制定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手段(8/25=32%)
B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沟通机制(20/25=80%)
C师生之间应该共同创立“信任档案”(12/25=48%)
D其他 ( 2 /25=8%)如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分析:
5.您觉得要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自己应该怎么做?(多选)
A积极主动的和学生交流(15/25=60%)
B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烦恼(16/25=64%)
C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6/25=24%)
D应掌握“身教”的方法,从形象上强化学生的信任感(17/25=68%)
E适时的给予学生鼓励、肯定(10/25=40%)
F其他 (1/25=4%)如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工作顺利,天天都有好心情!谢谢!
当前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现状调查(学校学生版块)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我们想了解您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对自己的老师觉得有多大的可信度,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否互相信任,以及导致老师学生之间不信任的原因。希望可以得到您真实的填写,对于您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祝你们暑假愉快!
1.您觉得自己老师的信任程度是多少?
A 0―20分(2/25=8%) ]
B 21―40分
C 41―60分(10/25=40%)
D 61―80分(11/25=44%)
E 81―100分(2/25=8%)
2.您觉得影响自己和老师之间的信任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多选)
A老师的资历(6/25=24%)
B老师的课堂表现(17/25=68%)
C平时交流(17/25=68%)
D其他同学的评价(7/25=28%)
E其他
3.您觉得阻碍师生之间互信的因素有哪些?(多选)
A沟通交流不足(23/25=92%)
B社会消极诚信环境(10/25=40%)
C教育、教学制度不完善(14/25=56%)
D家庭因素(1/25=4%)
E其他
4.您觉得学校对于增强师生互信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多选)
A制定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手段(13/25=52%)
B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沟通机制(21/25=84%)
C师生之间应该共同创立“信任档案”(10/25=40%)
D其他
5.您觉得要增加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自己应该怎么做?(多选)
A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20/25=80%)
B主动找老师倾诉自己烦恼(3/25=12%)
C注重自己的表现从形象上强化老师对自己的信任感(17/25=68%)
D其他 (2/25=8%)
中科院信任度调查评析 篇5
1.您的年龄在()
A12—18B19—24C25—32D33—45E45以上
A.47.5%B.20.2%C.22.6%D.10.3%E.8.7%
2.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A.55.0%B.45.0%
3.您的职业是()
A在校学生B 白领或教师C 公务员D 高级主管E农民F其他
A.60.5%B.8.9%C.8.5%D.2.4%E.10.0%F.10.3%
4.您所在的地区()
A农村B 县城C 城市
A.34.1%B.35.8%C.31.1%
5.您觉得自己做到真诚信任了吗()
A 全都做到了B 大部分做到了C 大部分没有做到D 几乎没有做到
A.14.3%B.77.2%C.4.0%D.3.1%
6.您觉得身边的人做到真诚信任了吗()
A 全都做到了B 大部分做到了C 大部分没有做到D 几乎没有做到
A.5.6%B.71.1%C.16.2%D.5.6%
7.您觉得真诚信任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
A 很有关系 B 一般 C 没有什么关系
A.52.3%B.25.05C.22.3%
8.您最信任的人是()
A 亲人B 朋友C 同学或同事 D 网友
A.73.6%B.16.7%C.6.3%D.4.0%
这个问题的结果比较集中,大家最相信的人都会认为是亲人,即便不是,也会相信朋友,但是很少人选择后两项。亲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可是我在调查时也听到过很多年长的人认为没有最相信的人,认为只相信自己。他们觉得世上没有朋友而言,都是与利益有关所以才走到了一起,或是认为亲人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很多被亲人出卖的例子。他们说之所以亲人对自己最为了解所以才会害你。我不禁汗颜,要是连亲人都不顾,人类社会还怎么能存在下去?
9.对于现在电视上,网络上,街道上粘贴的形形色色的广告,您相信吗()A 完全相信 B 相信一大部分 C 相信一点点 D 完全不相信
A.6.1%B.17.2%C.52.0%D.24.3%
10.对于在街道上拦人和上门的推销员,你相信吗()
A 完全相信 B 相信一大部分 C 有时会相信 D 完全不信
A.3.1%B.10.1%C.49.7%D.36.7%
11.对于街上因各种理由乞讨的人,您会给钱吗?()
A 相信,所以每次都给 B 视情况而给 C 不信,所以不给
A.10.3%B.69.0%C.20.7%
12.您对朋友诚信要求的底线是()
A 凡事言必行,行必果 B 对别人无所谓,但对自己要讲信用
C 允许在特殊情况时有失信的行为
D 无所谓要求,尔虞我诈就行了
A.41.2%B.15.8%C.38.6%D.4.5%
13.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最为常见的失信现象是()(可多选)
A农贸市场缺斤少两 B假冒伪劣商品盛行
C 虚假广告盛行 D 骗子横行泛滥
对于社会上的失信现象,52%的人会认为上述4中都很常见,不过认为BCD的人偏多。
我国企业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00亿元。一些企业或炮制假冒伪劣产品;或偷工减料、缺斤短两、价格欺诈;或恶意欠款、逃废债务;或出尔反尔,合同墨迹未干,已被视为废纸……祸害所及,不仅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恶化了市场环境。尤令人担心的是,恶化了的市场环境反过来又使更多企业离经叛道,倒行逆施,你骗我也骗,谁不骗谁吃亏,甚至出现了重诺守信不香、背信弃义不臭的局面。在民间,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文凭、假论文满天乱飞;投机作弊、浑水摸鱼屡见不鲜……如果说失信的泛滥已令人触目惊心,却么尤让人悚然者,乃是耻辱感的消失。失信者不再以失信为耻,更有人竟然对失信津津乐道,说到自己的弄虚作假,不但脸上没有一点惭色,相反得意洋洋,似乎做的是何等风光体面的事情。
14.你认为影响人们互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信任体系的完善度 C.传统文化的传承D.对不诚信者的惩罚力度 E.诚信教育完善度F.法律环境G.其他:
A、15%B、19%C、12%D、13%E、20%F、18%G、13%
15.您觉得我们未来社会的诚信度会()
A 越来越好B 和现在差不多C 越来越差
A.51.0%B.30.6%C.18.4%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还是对未来的社会充满希望的,他们还是相信未来的社会信任度更高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社会会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差。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会的诚信贡献一份力量。
16.您认为用什么方式可以提高彼此间的信任度?
【中科院信任度调查评析】推荐阅读:
中科院科研面试05-18
中科院夏令营信12-26
生物信息学中科院08-25
(保研)中科院 专家信11-12
中科院固体物理考研11-18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06-14
中科院考博英语词汇题01-07
中科院下属研究所介绍06-02
中科院上海生物研究所07-18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