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湾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2024-07-09

新湾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共10篇)

新湾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篇1

**村2011年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按照**街道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就2011年我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1、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村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村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学习,熟悉业务,积累工作经验

今年是创建工作的第一年,为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业务知识,我村借鉴其他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联络员等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基础知识,明确服务内容,熟悉工作方法,掌握台帐管理,树立“用心工作,服务于民”的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本村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农“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劳动力资源花名册、被征地人员花名册、个人求职登记信息、用工单位招用工信息查询与备案信息台帐等,对村内低保户、残疾人进行登记入册。

为了全面掌握村里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电脑,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门别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思索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寻找了一些适合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失地农民相关优惠政策,使失地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在充分就业村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创建充分就业村相结合,以科学发展的理念,理性的分析问题,耐心的听取意见,坚决的落实工作。使大多数的未就业村民能及时得到村充分就业小组的帮助。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保持创建工作“六个清”,对本村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要求的登记失业人员必须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就业要求清、培训要求清、创业意愿清”。

2、积极做好对登记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推荐工作,为帮助失业人员掌握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凡愿意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劳动保障部门;凡愿意参加电脑培训、会计培训和其他技能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区定点的培训学校。

3、在开展我村日常就业帮扶的同时,积极推荐本村的登记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参加由街道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免费招聘活动,最大限度地帮助这些人实现就业。同时,继续做好树立再就业典型和自主创业典型工作。

4、认真做好各项创建活动的文字、照片资料的积累工作,及时做好各类工作台帐。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细致耐心、业务熟悉、方式得当、程序规范。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村的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领导以及广大村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村两委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做好村充分就业工作,边实践、边学习、边提高,继续围绕“充分就业村”这一目标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推动就业工作向前发展,为充分发挥好村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而努力工作。

**村 2011.12

东北沟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篇2

东北沟村位于章吉营乡政府东3华里处,总面积7800亩,有5个居民组、245户、880口人,有耕地面积1900亩,林地24000亩。自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以来,我村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组织机构

为创建充分就业村,东北沟村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村党支部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作为服务村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深入走访,建立台账,为创建充分就业村夯实基础

为全面掌握本村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就业困难人员的年龄、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择业志向、就业能力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完善措施,组织帮扶,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类排队,想出各种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在外打工人员带动输出,介绍失业人员到异地务工。二是加强与本村、本乡用工单位联系,实现就近就业。本村因资源优势建有

创建充分就业村材料目录 篇3

1.江苏省创建充分就业村申报表

2.2011年创建工作计划

3.2011年创建工作总结

4.创建评估打分表

5.农村劳务输出(输入)情况统计表4张(注:按季填报,表上计算出的转移率和申报表上的一致)

6.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报表

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

1.所辖村级平台成立的批文(或聘用合同)

2.村级平台名单(包括行政村名称、站长、专职协理员、联系电话)

3.村专职协理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4.明确村级平台工作经费、人员工资的文件。

三、农村劳动力及转移就业

1.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台账(注:人数与申报表上“农村劳动力人数”一致)

2.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台账(从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台账中筛选出来)

3.农村劳动力异地输出台账(从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台账中筛选出来)

注:

2、3两个台账的人数合计数与申报表上“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人数”一致。

4.新成长劳动力台账(注:人数与申报表上一致)

5.被征地农民台账

四、就业服务活动

1.就业服务活动记录表(包括:时间、地点、主题、内容)

2.开展招聘活动的要附招聘岗位登记表

3.图片资料

4.政策宣传、咨询、反馈记录

五、失业登记

1.失业登记人员台账

2.失业登记人员“131”就业服务登记表(附海门市农村失业人员认领登记表)

六、就业援助

1.农村困难家庭台账

2.农村困难家庭登记表

3.农村困难家庭就业帮扶登记表

七、就业培训

1.就业培训台账,可按培训类别分类(如:技能培训、提升培训、创业培训)

2.体现培训全过程的资料,如签到记录、课时安排、批改过的试卷等

八、扶持创业

1.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台账(返乡创业的需注明,可附营业执照复印件)

2.小额担保贷款台账(反映跟踪情况)

新湾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篇4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 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就业村的意见的通知 苏府办〔2007〕188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劳动和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苏州工商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制定的《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就业村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九月十八日

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就业村的意见

近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进入第三个年头,已成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制度性安排;充分就业村的建设已经启动并初见成效。但是,我市面临的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9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完善、提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一)明确帮扶对象和工作目标。零就业家庭是指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镇家庭。各地要切实按照“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确保落实”的要求,加快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对经申报认定的零就业家庭,确保1个月内至少有1人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月内动态消除家庭零就业状态;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不挑不拣就业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帮助其在登记后1个月内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比较稳定的就业的标准是:被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自谋职业的,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月均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灵活就业的,应由本人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月均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并稳定在3个月以上。

(二)建立健全申报登记制度。实行零就业家庭专项调查、登记统计制度,按照市统一规定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全面摸清底数,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个人技能清、就业去向清、培训愿望清、身体状况清。零就业家庭的认定按统一程序进行,由居民持有效证明到居住地社区申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登记并对其就业状况进行核实后,报街道(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认定。街道(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将认定办法和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告之于民,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区居民公示被认定的零就业家庭。

(三)大力拓展社会公益性岗位。各地要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力度,大力开发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社会公益性管理岗位、社会公益性事业岗位等,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社会公益性岗位的具体范围由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对经过认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

本意见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包括:“4048”人员,即女40周岁以上、男48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的人员;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的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的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等。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并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对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由劳动保障部门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在2008年底之前,持《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期满后又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在《再就业优惠证》上确认后,可凭证继续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要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对持证者转让、出借、出租等非法使用《再就业优惠证》的,没收其《再就业优惠证》并停止其已享受的有关扶持政策;对用人单位伪造、租借等违法使用《再就业优惠证》骗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的,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资格,并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证机构违反有关规定变卖或滥发《再就业优惠证》的,要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1.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各类用人单位(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等外),按实际招用的人数,3年内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有条件的地方,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可提高到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含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持《再就业优惠证》的“3545”人员即女35周岁、男45周岁及其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工作,享受社会保险补贴3年期满后,可相应延长补贴期限;对其中距离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限。

3.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的,可按个体经营户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申请享受最高不超过8000元的税收减免;也可比照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减免的条件,按实际吸纳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申请享受每人每年不超过4800元的税收减免。但两者不能累加执行,每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累计享受期限不超过3年。

4.对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条件的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根据实际吸纳人数,按每人不超过8万元的标准,由银行发放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的贷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要积极探索银行批发、社区分售、循环授信的贷款运作模式,具体办法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5.加强对大龄失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对距离退休不足2年(含2年),具有本市户口,非本人原因未就业,且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0年的在领失业金人员,经本人申请可适当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要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健全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五)切实加强就业管理服务。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动态管理,为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对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要为每位家庭成员制订一项符合其特点的促进就业计划,发放一套就业政策宣传资料,告知免费就业服务承诺,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专项职业指导,提供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推荐一组有效的就业岗位信息。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实行专人负责,定期进行跟踪服务,掌握其就业和失业状况,不断调整对策措施,建立及时发现、充分了解、即时解决问题的援助机制,把帮助困难对象就业落实到人。

建立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绿色帮扶通道,使高校毕业生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各地要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回原籍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优先按规定为其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登记证》和《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优先安排其进入就业见习基地见习;优先给予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优先帮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享受规定贴息;优先提供岗位信息并推荐就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实行保底就业,确保当年回原籍失业登记的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二、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统领,完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加大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能力

(一)确定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充分就业社区应符合的条件是: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零就业家庭登记后1个月内应做到动态消除,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就业扶持政策充分落实,社区就业岗位充分开发,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充分完善,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到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二)继续完善和提升创建工作。到2008年末实现全市9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具体要求是:

1.继续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定期普查登记和就业帮扶制度。按月登记造册,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动态管理;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方便申领,确保应发尽发;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做到入户到人、落实到位。

2.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由社区公益性岗位向社会公益性岗位延伸,加大公益性岗位拓展力度。在原已明确社区保安、保洁、保绿、保养、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老年公寓、工疗站后勤人员,按户收费的小区物业和区或街道增设的公益性岗位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再扩大公益性岗位范围如下(其中财政供养人员不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1)公益性服务岗位: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老人护理、老人陪护人员;街道开办的幼儿园的后勤服务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外工勤人员。

(2)公益性管理岗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劳动保障助理监察员;城市、交通协管员。

(3)公益性事业岗位:街道开办的清洁服务公司的清洁服务人员;街道、社区公共设施管理维护人员;街道、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街道、社区文体中心(文化站、文化社等)工作人员;街道使用的编外司法社会工作人员。

充分挖掘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动态掌握有效岗位信息,并提供给失业人员。

3.开展社区就业援助。定期走访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再就业情况;积极推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服务进社区,使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优质高效的“一条龙”就业服务,努力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及时消除家庭零就业状态。

4.加快信用社区建设。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加快建设信用社区结合起来,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建立信用社区、强化个人信用体系,探索建立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和小额贷款联动机制。

(三)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规范服务内容和办事程序,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按照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苏府〔2006〕38号)要求,继续加强街道(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设立并明确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的职责。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完善就业服务功能,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监察等职能向基层有效延伸,建立劳动保障助理监察员队伍,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信息化管理。对街道(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有编制而暂时难以到位的,可在缺编额度内临时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以满足工作需要;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当地政府可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充实加强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协管员队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定期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及时发现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加强再就业基地的建设,积极发挥其就业援助的效应。

(四)加快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步伐。建立健全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和管理城乡就业工作,全市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台账制度;推进常熟、昆山、太仓和高新区等地区的社会登记失业率试点工作;全市在3年内要建立4000万元的“创业引导性资金”,其中市本级1000万元,各市、区不低于400万元;每年公平地向城乡所有劳动者新提供不少于30万个就业岗位。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转移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实现就业服务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网络化和就业服务规范化。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确定充分就业行政村标准。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的工作。充分就业行政村应符合的条件是:行政村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率达到90%;行政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等六个方面落实到位(即“六到位”);沟通市、区(县级市)、街道(镇)与社区(行政村)的网络连接;建立适合村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政策配套机制,使农村居民的培训、就业、保障和维权等政府的社会化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和利民,实现农村居民享受就业服务不出村。要以我市创建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村为契机,为行政村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的适龄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村贫苦户、被征地无业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帮助,进一步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开展职业培训,落实各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劳动力输出和自主创业。

(六)全面实施劳动保障信息“村村通”工程。按照“六到位”要求,2007年,全市行政村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90%完成平台建设,并在2008年全面实现“村村通”。形成覆盖市、区(县级市)、街道(镇)、社区(村)的四级劳动保障信息化网络系统,并逐步实现实时对接以及劳动力资源和就业服务的动态管理。

(七)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建设。建立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建立一支专职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引入公开招聘机制,每个行政村设置不少于1名的专职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都必须经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培训后持证上岗。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工作指导和管理。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办公硬件设施等,由当地财政予以解决;人员经费及相关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予以补贴。

三、加强领导,共同做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

(一)强化政府责任。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当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作为就业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作为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要坚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合作,逐步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使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与完善、提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行政村工作互动并进。要建立落实再就业政策的信息通报制度,市劳动和社保局、财政局、民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等部门要通力合作,通过工作例会等方式互通信息,及时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工作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包括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的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合理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完善考核机制。要建立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季度通报和调度制度,实施专项检查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建立举报监督制度,畅通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投诉求助渠道。对未及时兑现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承诺或没有达到比较稳定就业标准的,以及因就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要追究有关地区、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市对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工作实行评估考核。对创建达标的社区、行政村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由当地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对达标的社区、行政村,奖励金额为1万元,奖励资金在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地区由市级财政安排,在其他市、区级统筹地区由所在市、区财政安排。

迎新村创建百强村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我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紧扣“百强村”创建工作目标和要求,以统筹城乡为总揽,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创建投入,精心组织实施,百强村创建工作强势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村经济发展强劲,环境改善明显,社会事业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素质进一步提升。现将我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1、组织宣传到位,创建氛围浓厚。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市级百强村建设,我村建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主任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创建任务,落实职责分工,村干部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任务,各尽其职,狠抓重点,整体推进。在群众层面上,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百强村创建的意义,及时总结、宣传创建中的做法,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墙头文化栏,为百强村建设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社会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干群互动的良好局面。

2、经济发展强劲,村强民富凸现。建设百强村,重点在村强民富,关键在发展经济,核心是致富农民。把握了发展这个中心、增收这个核心,就把握了百强村建设的根本。我村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百强村创建的首要任务,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发展的成果,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百强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村在镇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2000 m2,确保我村二、三产业物业用房超过5000m2以上,进一步提高村级经营性收入,今年预计

实现三业总产值5.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5.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新建专业合作社一个,增加入社农户数量,社员农户占全村总户数70%以上。继续保持圣灵合作社市级“五好示范社”规范化运行。新增蔬菜基地200亩,西瓜葡萄200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由原来的占耕地总面积63%增加到70%以上。

3、工作重点突出,创建成效明显。

今年投入135万元,新增绿化面积200亩;改造六太桥和桥十三、十四组连接段的道路,完成振泰路西延和光和路驳岸工程;新装六太路、乾一组、乾三组、乾五组路灯,使全村主干道亮化率达100%。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整治六太路,完善路肩、绿化;清淤河塘3个、土方1.3万方;巩固省级生态村和卫生村创建成果,建立起9人的管护队伍,确保“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运转常态化。

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开展农民培训,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年底人均纯收入达 16450元,增幅达16%;新农合、新农保实现应保尽保,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推进农民居住集中区建设,规划迎新小区面积30亩,77幢别墅,总建筑面积16360平方米,现已建成27幢别墅。

进一步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功能,达到“五室两超市一广场”建设要求,新建了农资超市和农产品超市;进一步完善了村农民健身休闲广场配套设施,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规范议事程序,做到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村民自治,及时化解村内矛盾,全力构建和谐农村。

新湾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篇6

我村自创建“民主法治村”以来,在镇党委、政府及镇分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村民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活动,把创建“民主法治村”与“五五普法”“平安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推进我村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回顾总结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做法:

我们按照省创建“民主法治村”标准要求,成立“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村广大党员,村民代表,通过宣传标语,学习法律法规,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走在前列,争创一流”为目标,把创建工作与经济建设、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达标活动的良好氛围。

1、以民主选举为契机,提高村民素质。

在村级班子、党组织、村民委换届中,通过群众海选、党员推选产生主要候选人,按法定程序进行公示和民主选举,产生了二委班子人员,做到了“三个依法”和“三个公开”即依法成立选举委员会,依法开展法制宣传,依法进行选举,公开选举名单,确保村民的选举权,公开选举票数,确保村民的监督权,公开选举结果,确保村民的知情权,由于民主理事,确保了村二委会换届选举圆满成功。

2、以民主决策为平台、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村二委会按照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进行工作,重大事项及村民比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首先提交支部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把意见和建议作为村班子考虑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具体是道路建设、水利项目建设及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宅基地的使用方案等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工程项目实行先公示,再进行招投标,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少数代表性的村民代表参与招标工作,招标过程和结果全部记录归档,使群众信服,同时不断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以制治村。

3、以民主管理为把手,创造平安和谐家园

为促进村级经济和社会稳定同步发展,以“群众安居乐业,家园和谐美满”为目标,我们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建立了综治站,落实专职人员2名,并且健全综治网络组织,聘请了25名调解员,75名信息员,及时掌握治安情况和纠纷苗头,做到预防、排摸、调解为一体,及时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同时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了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加强了夜间巡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年来,共受理调解纠纷12次,除1次在协调外,其余全部调结,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3%以上,受理群众来访6批次,16人。2次道路建设,3次涉及自留地,1次水污染,全部处理完毕,全年发生治安案件3起,居民被盗电瓶车,无刑事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无一起因调解不成而转刑事案件,真正做到了发现早,处理早,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了邻里和睦,社会稳定和谐。

4、以民主监督为护垒,营造优美环境

为了更好地体现民主,村里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务、财务情况每季上墙公布,接受村民代表的查询,公布内容,村里重大事项及落实情况,财务收支情况,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优抚、社救款物的发放情况,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发包,承包情况等。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产生,监督小组成员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办事,让村民看得明白,心理舒服,同时村三套班子人员,每年进行述职述廉报告,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对村干部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测评,接受了村民的监督。

二、创建后效果 通过“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活动,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新面貌,团结向上的新动力,文明和谐的新气象,具体体现在:

1、融洽了关系: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既是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约束了村干部的行为,清除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隔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今村干部办事干劲足了,群众关心集体的多了。

2、规范了管理:通过议事听证制度,两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健全,确保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操作规范化,推动了村里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3、增强了凝聚:通过民主法治村的创建,班子内部目标一致,思想一致,齐心协力,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大了,村里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得到了更好发展。

4、提高了素质,提升了形象:通过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大大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文明素养,社会风气、治安环境得到了改变。从而促进了全体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提升了干部的形象,村经济更新一轮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总之,我村的“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推动了我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通过不断努力,借鉴兄弟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我村建设成名副其实的“民主法治村”。

樊套村创建百强村工作计划 篇7

一、村基本情况

樊套村位于江都市仙女镇北大门,双仙路和宁启铁路在境内纵横而过,东临涵西村,西接邓院村,北与双沟社区为邻。全村占地3.0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86亩,村民903户,人口3205人,12个村民小组,27名村组干部。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3人。樊套村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二级档案管理中心”“扬州市文明村”、“扬州市全面小康村先行村”、江都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综合考核先进村”、“五星级党组织”、“民主法治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自接到创建百强村相关文件以来,我村迅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杭阿明为组长、村民主任高允红、副书记陈成为副组长、所有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本着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争创建的原则,带领全村村民为创建百强村而努力。

三、创建目标计划

在创建百强村活动中,我村严格依照《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创建考核内容及标准》要求,在创建百强村活动初始阶段,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全局领导作用,让每位村民都加入到创建队伍中来,结合我村实际工作,提出如下创建目标。

(一)经营性收入显著提高,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2010年我村的二、三产物业用房为24650㎡,村组经营性收入为168.2万元。2011年我村预计将增加二、三产物业用房2530㎡,增加经营收入26万元,其中包括樊套水厂承包上缴收入12万元,经营性收入预计能比上年增加15.4%。

(二)“三大合作”规范运行带动作用效果显著

2010年我村三大合作入社农户已达100 %,争取创市级及以上“五好示范社”1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目前已占全村所有耕地面积的76%左右。

(三)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双带”作用发挥明显

2010我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为15050元,2011年预计能达到17458元,增长率16%左右;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2010年我村已经超过80%,2011年预计能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85%左右;其中创业农户占总农户人数的33%左右。

(四)民主管理制度健全,项目落实透明公开

2011年我村将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程序,努力实现群众满意100%。设立“一事一议”项目专门账户,进行专户核算,做到项目审计率达到100%。近五年来我村未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无涉农恶性案件,无安全事故,无刑事

案件,继续保持越级上访事件零记录。

(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快捷高效

2011年我村将努力完善四网齐全,现已建有1400多平米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设施齐全,有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生育文化广场、法制文化广场、法制学校等,为村民提供优质、快捷、便利的便民服务和健身活动的场所。;基础设施方面,我村现有硬质化道路19条,面积50173平米,造价约316万元,村组道路硬质化覆盖率已达100%,村组道路亮化率超过95%;

四、创建具体措施

(一)实行四议两公开”,提升服务水平。

“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充分体现群众民主参政议政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便民服务中心职能作用,接待群众要热心,了解问题要耐心,解答咨询要尽心,及时了解、掌握和处理好群众的诉求,使群众能够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满意而回,有效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

(二)加大防违治违力度,切实做好民生事业。

一是与队长签订防违责任状,加大防违治违力度,年终进行考核。严厉打击违章建设,基本做到无乱搭乱建,无违章建设;二是继续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村统一承

担保险费用,应保尽保,确保参保率100%;三是帮扶特困群体,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四是对重大疾病患者适当给予经济援助,使他们病有所医;五是继续发放老年生活补助,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归根结底要惠及于民,村每年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无退休收入来源)的村民发放生活补助200元,让他们老有所养。

(三)继续巩固维稳工作,完善三个服务目标。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我村将把协调各类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合理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做到无上访、无闹访、无集访。继续做好三个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即服务好园区建设、服务好城市建设、服务好本村百姓。

(四)、全面建设小康村,整治环境有新面貌。

整治卫生环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又是一项长期工程,今年来我村为配合江都“生态市”建设,继续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配有专业保洁人员开展环境整治,并明确责任、落实工资报酬、签订保洁合同。今年我村上半年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清理疏浚河道850米,前后整治了徐庄河、站前馨村河、凡一河三条河道共850米长,共投入动用大型挖掘机53个台班清运出淤泥9000立方,填废河复耕2亩田,共投入资金127200元;新建标准化垃圾池34座,改造出新垃圾池40座,并治理了垃圾池周边环

境,共投入资金9万元;投入劳动力500多人次,清除杂树1700余棵,栽植8-10公分的香樟树290多棵,桂花树80棵,春梅50棵,前后一共投入资金约30多万元。下半年打算整治尤桥河、阮庄河等村内其他河道,确保整治工作有实效。另外双仙路建成后打算在道路两侧新建标准化垃圾池30座。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坚定不移的发展村组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在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的同时,严格控制招待费用的产生,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加大招商引资步伐,优化整合村里资源,千方百计的增加村组集体收入;

二是加大对全村困难老党员、低保户、五保户、困难户、因病致贫户的帮扶力度,逢时过节看望他们,并送去节日礼物和党的关怀,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三是力争全村三业总产值达到年初既定目标,村组经济创收力争达到20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7500元左右,夯实村级经济基础,充实村级经济后盾;

仙女镇樊套村村委会

新湾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篇8

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科学普及,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村科普工作地深入开展,争创嘉兴市级科普示范村,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经村班子讨论,决定成立由支部书记作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科普示范村”领导小组,村领导带头参加科普知识学习,积极参与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二、提议召开由党员、组长、优秀技术骨干参加的科普示范村创建大会,宣扬市委、县委有关文件的精神,统一广大党团员、群众的思想。明确创建科普示范村的目的、意义、任务和工作要求,并且成立一支由党员、组长、农民技术员等组成的科普宣传队伍。

三、依靠成校及村民学校,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村实用技术水平,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培养农民的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

四、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村每年科普经费到位,达到人均1.5元以上,科普经费专款专用,并随着农民收入增长而同幅递增。

在“科普示范村”创建中,积极利用好现有宽带、多媒体、电视机等教育设备,利用篮球场等健身设施,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并且购置新的藏书,达到藏书2500余册。

五、经常性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形成良好的科普氛围。同时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及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形成良好的村风村貌。

港西镇北双村村委会

新湾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篇9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樊套村两委会和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到我村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樊套村位于江都市仙女镇北大门,双仙路和宁启铁路在境内纵横而过。全村占地3.0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86亩,村民864户,人口3212人,19个村民小组,28名村组干部,党员93人。2010年樊套村三业总产值7.72亿元,其中工业企业28家,工业产值7.02亿元,农业产值1458万元,三产业55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50元,村组创收467万元。樊套村先后荣获省电话小康村和省“档案工作二级单位”、扬州市文明村、扬州市模范村委会、扬州市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江都市综合实力十强村、江都市五好党支部、五星级村党组织等各项荣誉称号。我村三个文明建设交相辉映,共同发展,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省、市、区、镇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莅临我村检查、指导、调研,对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现就今年的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因地制宜,提升发展集体经济能力。

村两委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党建的工作思路,始终用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引导村民致富奔小康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把创建扬州市百强村纳入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是立足村情,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了的较快发展。我村利用城北工业园区坐落我村的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本村自己的工业产业,积极协助本村能人开办工厂,并把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安排到工厂里打工,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解决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是切实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今年村创收目标是300万元,1-11月份已入账269.11万元,创收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公寓楼的房租,二是其他各项收入。今年比去年,可增15%以上。村建有十栋学生公寓楼,面积约2.34万平米,共有252套,现在这十栋学生公寓楼成了我村创收的主要项目,今年已入账192.84万元的收入。在提高村级收入的同时今年夏天投入近四十多万元,用于学生公寓楼的楼顶防水工程和墙面出新,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233台,增强了学生公寓楼的服务功能。

二、健全组织,优化组织农民合作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今年来,村党支部始终以“强核心、壮基础、办实事、凝人心”为宗旨,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村里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其他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协调百强村创建的有关事项,确保各项工作深入有序地开展。

二是规范三大合作组织。在去年的基础上我村已实现入社农户率达100%,并且今年新创成江都市“五好示范社”一个;其次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为探索创新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了樊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村里有

限的土地适度集中进行农业产业规模经营,目前我村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由去年的76%增加到100%。

三、落实政策,提高服务农民致富能力。

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致富能力的强弱、文化科技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为把我村村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现代新型农民,我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用超前的理念武装农民头脑,“富口袋”先“富脑袋”。经济上台阶,思想观念需先行。今年在村里利用远程教育举办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农业生产等各类培训三项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300人次。二是用知识提高农民致富的能力,大力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3%,创业农户占总户数的34%;三是大力培养本村技术性人才。全方位的培训切实提高了村民吸收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经营管理的能力以及致富、帮富的能力。今年我村人均纯收入预计涨幅23%,达到18515元。

四、规范程序,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我村坚持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办事,群众满意率达到了100%;“一事一议”项目设立专门账户,进行专户核算,做到项目审计率达到100%。其次抓好综治维稳工作,成立治安巡逻队。近年来,村两委认真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年无恶性刑事案件,无群体上访及越级事件。由于我村范围内有火车站,外来流动人员多,党支部及时与驻村民警配合成立治安巡逻队,两委成员轮流带队巡逻,确保了群众财产安全,社会治安得到稳定。另外我

村免费为村民安装技防保安电话650部,村口要道都安装了监控。近五年来我村土地征用面积1500多亩,拆迁185户,未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无涉农恶性案件,无安全事故,无刑事案件,继续保持越级上访事件零记录。

五、注重民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利用江都“生态市”、“园林城市”等各种创建契机,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到美化家园中来。今年共投资50多万元用于创建,一是整治了徐庄河、站前馨村河、凡一河三条河道共850米长,共投入动用大型挖掘机53个台班清运出淤泥9000立方,填废河复耕2亩田,共投入资金12.72万元;二是新建标准化垃圾池34座,改造出新垃圾池40座,并治理了垃圾池周边环境,共投入资金9万元左右;三是投入劳动力500多人次,清除杂树1700余棵,栽植香樟树290多棵,桂花树80棵,春梅50棵;四是与保洁员重新签订保洁协议,健全长效管理制度。目前我村道路硬质化率达100%,道路亮化率达95%。

三是强化民生,帮扶弱势群体。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便捷的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村以帮扶弱势群体为重点,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为抓手,不断完善农村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村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对困难家庭发放村卫生室医疗就医卡,在村卫生室就医时享受免费治疗,治疗费用全部由村承担;二是开展大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12人,参保率100%,参保资金14.3万元全部由村里承担;三是对因病致贫农户进行救助,对困难家庭进行救

济帮助,过时过节上门看望生活有困难的老党员、孤寡老人、特困户,并送上生活慰问金和节日慰问品;四是对无退休收入老人(男年满60周岁,女55周岁)每年发放200元的生活补助,全年预计共发放近10多万元,惠及近500名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盼;五是每年适当提高离退休村组干部工资待遇,让这些为樊套村发展做过贡献的村组干部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回顾今年来的创建活动,我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村民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保持较快村级增长难度加大等。我们将以本次创建验收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百强村”创建活动,为把樊套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而努力奋斗!

村平安创建工作总结 篇10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我镇与湖南省平江县南桥乡、黄金洞乡,修水县东港乡相邻近,边界全长二十公里,在边界上有棋坪镇的柏树村、双溪村大梅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相处的原则,高度重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一是党委、政府成立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和分管领导负责领导和指导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并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边界村(社区)的创建活动制度,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干部包村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与此同时,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责任,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平安创建氛围。二是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平安创建工作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精神文明一起研究、一同布置、一起督查、一样落实、一块考核,形成了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宣传,氛围浓厚。

镇党委、政府坚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形成了浓厚的和睦友好边界氛围。一是乡、村(组)及乡属单位召开会议,分别组织学习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0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二是书写标语,办宣传栏。共书写标语50余条,办板报2期12块。三是散发宣传资料。镇综治办将有关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知识制作成份宣传资料,采取逢场天散发、进村入户张贴以及由中小学生把资料带回家中和家长一并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三、措施具体,创建到位。

(一)建立健全了会议联系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定期走访制度和协调处理制度。在与南桥乡的共同努力下,签订了《睦邻友好公约》,比邻村组信守《公约》,涌现出了诸多邻里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感人事迹。

(二)开展了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今年,我镇和南桥乡开展了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特别对影响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走向的自然灾害、河流改道、道路变化等特殊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没有发现新变化情况。

(三)切实加强了界桩及其它标志物的管理。做到了界桩外形醒目、标示明确,界址点清楚。今年,我镇列支专项资金0.5万元,一方面解决界桩管护人员工资,做到既有人办事还有钱办事;另一方面及时清除界桩周围的遮档物和威胁安全的物体,对松动的予以加固,对边角磨损的予以修补,对字迹模糊的予以刷新;对损毁、移位的界桩,在原位置予以补设、复原。维持了界线方位物原貌。

(四)边界地区居民和睦相处,生产、生活秩序正常。我镇采取积极预防、调处化解、快速处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边界纠纷的发生,把边界地区的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镇综治组织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上狠下功夫,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排查、集中与分散排查相结合,采取村及辖区单位共同联动、条块结合的办法,做到边界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对不安定的因素进行地毯式排查,实现了由“救火”向“防火”转变。

(五)坚持“以打促防、以打促安”、“露头即打”的严打工作态势,切实开展边界严打整治工作。实现了无命案、无民转刑案件、无贩毒、种毒、制毒案件,无“法”等邪教组织,无治安灾害事故,无事件发生。群众安全感增强,满意率高。

(六)开展了水陆交通安全联合执法,实现了无大小安全事故目标。我镇安办和南桥、东港乡安办每月开展一次交通安全联合执法,共同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查处违章行为。

上一篇:老人与海英语读后感100字下一篇:高中毕业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