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请柬

2024-09-28

丧礼请柬(精选6篇)

丧礼请柬 篇1

丧礼晚宴答谢词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晚上好!

今晚,我们郭家兄妹郭定文、郭雨帆、郭雨梅共同在此举行答谢晚宴,我受他们的委托讲几句话。

今天上午 11 时 6 分,我们敬爱的父亲郭启光的骨灰已安葬于东山公墓,他老人家入土为安,含笑九泉了。人生虽短暂,人间处处真情在。我们三姊妹 向郭老 先生生病和住院治疗期间及去世以后给予他和我们全家关心、帮助、支持、理解和同情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这份情谊,情真意切,厚重万分,我们将永远铭记,珍藏心间。

我们敬爱的父亲从此永别了,他的儿孙们定将化悲伤为力量,牢记家训,继承遗志,传承精神,勤奋工作,不懈奋斗,报效社会。我们将以建设和谐家庭和和谐郭(国)家的实际行动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人生很短暂,你我共珍惜。最后,我们三姊妹真诚地祝愿大家保重身体、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家庭和睦、善待他人、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真诚地祝愿大家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刻,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真诚地祝愿大家像生命之树永远常绿,像生命之花永远绚丽多彩!

再次感谢大家!请大家用餐!

尊敬的各位亲友:

今天是我母亲下葬的日子。

老人家的大半生,都是在动荡和焦虑中度过。她的婚姻也很不幸,追求进步的丈夫抛弃了她,她被迫带着两个孩子改嫁。那个时期,她为孩子的命运担忧,前思后想睡不着觉,视力急剧下降。

母亲带我和妹妹改嫁后,碰到了命中的贵人——我们的父亲。从此,她和智慧、好强、包容的丈夫一起,经营起这个一穷二白的家。

那个时候,父亲为了多挣点钱,常年在外奔波做活,母亲承担起照顾一家人的重担。她既要出工,还要照顾我们几个孩子。在我的记忆力,她是变着法子供我们吃饱,能吃的都吃了。最艰难的时候,把玉米芯煮成糊糊。吃饭的时候,母亲总是最后一个端起碗,看那个还没吃够,她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倒一些给孩子,她常常开水就剩馍吃几口了事。

那个时候,没有男劳力的家庭,被人瞧不起,分粮食的时候,母亲总是躲到角落。拿到少得可怜的粮食,她愁眉不展,会忍不住念叨出声:娃们正在长身体,这怎么能吃一年啊?她不止一次点着我的额头说:你啥时候能长大挣工分啊?咱家就能多分点吃的。

她和父亲一起,精打细算,想过上让人尊敬的日子,先后两次盖房,第一次盖房的时候,母亲拿出了外祖父外祖母分给她的四十几块银元——地主家庭唯一的遗产。

在父亲包活、建电石厂和造纸厂的日子里,她整天操心。盖造纸厂资金紧张的时候,她发愁,产品销售不畅的时候,她睡不着觉。等父亲盖起让十里八乡羡慕的一院房子时,她眉头才真正舒展了。

母亲教我认字识数,等我会写一百个汉字后,把我送进学校。她很想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大学,有自己美好的前程。

她无时无刻不在操所有人的心,上学,工作,成家,住房,孩子。那个孩子的人生状况都让她挂念。

有时她会说,我啥时才能享你们的福啊?等我们有了自己的事业,有能力孝敬的时候,母亲的身体却出了问题:先是胃病,吃不成东西,然后是高血压,不能动弹,又是白内障,看不清东西,最后是肾病,全身无力。在最后这几年,母亲受尽了病痛的折磨。

母亲的病当然与劳累有关,但导致她郁郁寡欢的重要因素是一生所受的创伤。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亲人们身心遭到重创,相继离世:外祖母担惊受怕早逝,外祖父被当局折磨死,大姨小姨中年暴亡,大舅舅也走了。这一切使她非常悲伤,时常忧愁不展。父亲精心陪伴,二弟媳妇绿侠悉心照料,弟弟妹妹们争相孝顺,孙子膝前承欢,还是拉不住她。9月12日,母亲心力衰竭,突然深度昏迷,七天后撒手西归。

母亲活了七十三岁,历经磨难,和我们的父亲一起,把五个孩子拉扯成人,在为我们提供安身立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人穷志不短,一切靠自己。

我们觉得母亲是幸福的,因为有我们刚强、开朗的父亲,他给予她活下去的勇气,照顾她,尽其所能给予她最好的生活,我们不敢想象,还有谁会带给她这样好的命运。在母亲弥留之际,父亲一边为她擦脸上沁出来的汗,一边自言自语:你到底舍不得啥啊?走了就解脱了,不用受罪了。我们要说,母亲最放不下的就是您!母亲老说,走在前头的享福,她享了您的福,她担心您在世上受罪。在此,我代表妹妹弟弟们向母亲的在天之灵保证:我们一定尽全力伺候好父亲,让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您就放心走吧。

在我心里,生父只是给我生命的人,继父才是给我人生的真正的父亲。今天,我要给父亲深深地鞠一躬!

我能读到大学毕业,除了父母的供养,老师的教育,还有弟弟妹妹的牺牲。母亲病了,妹妹中断了自己的求学,未能上成高中,二弟新科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母亲在世时常说,你要对得起你爹,照顾好弟弟妹妹们。我会尽力做的,母亲,你就放心吧。

母亲,安息吧!

丧礼请柬 篇2

一、《朱子家礼》与《仪礼》的异同之处

《朱子家礼》的作者是宋代大儒朱熹, 他在《朱子家礼序》中指出:“三代之际, 礼经备矣, 然其存于今者, 官庐器服之制, 出入起居之节, 皆已不宜于世。”既然如此, 他主张对古礼“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 而少加损益于其间”。因此, 《朱子家礼》便是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 面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相应的变通、调整。《仪礼》中《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和《丧服》, 这四个部分都是丧葬礼的内容。《朱子家礼》将《仪礼》简约、分节、条贯, 与《仪礼》相比, 适用性较强。《朱子家礼》正文不订“厅寝户牗”、“庭阶升降”的繁文缛礼, 仅为主体过程的描述, 这为平民百姓的参考使用留有较大余地, 可以因人、因地、因时而宜。《朱子家礼》与《仪礼》在丧礼部分的异同有:

(1) “复”, 《朱子家礼》与《仪礼·士丧礼》同, 升屋北面招。

(2) 《朱子家礼》将“易服”列入“复”之后, “沐浴、饭含、袭”之前, 又在“易服”之后列入“不食”和“治棺”的条文。《仪礼·士丧礼》在小敛时著絰带, 在“君亲临视大殓”之后即《仪礼·士丧礼》中所说的“三日成服杖”。

(3) 《仪礼·士丧礼》有“筮宅卜葬日”之仪。《朱子家礼》不行占法, 从俗择地而葬。

(4) 《仪礼·既夕礼》有“启殡”之仪。《朱子家礼》省略这一部分, 在迁柩前一日加行“朝奠”。

(5) 《朱子家礼》在“下棺”后祭祀后土, 《仪礼·士丧礼》则无。

(6) 《朱子家礼》“虞祭”须行“降神”古礼, 《仪礼·士丧礼》则无。

(7) 《朱子家礼》循《仪礼·既夕礼》定“祔”在“卒哭”次日。

(8) 《朱子家礼》“大祥”有迁祧之礼, 《仪礼》则无。

(9) 《仪礼》有“受服”仪节, 《朱子家礼》则无。

除以上九点之外, 《朱子家礼》对《仪礼》的规则, 还作了许多变通。《仪礼·士丧礼》中, 与国君相关的, 如士死“乃赴于君”、“君使人弔”, 在《朱子家礼》中略而不述。从以上所列九点来看, 《朱子家礼》所写的丧礼内容比《仪礼》简约。《朱子家礼》文字表达简洁, 礼仪安排紧凑、连贯,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指导作用, 从开销方面来说, 可以节约一些费用。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由于官方有意识的尊崇和民间刊布了大量有关《朱子家礼》的注本和传本, 《朱子家礼》成为民间通用礼。

二、《家礼仪节》与《仪礼》的不同之处

除了《朱子家礼》之外, 广府县志中记载婚娶丧葬用丘文庄公仪节的。丘文庄公即丘濬, 字仲深, 琼山人。“举乡试第一, 景泰五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授编修。濬既官翰林, 见闻益广, 由熟国家典故, 以经济自负。”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兼礼部侍郎, 弘治年间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政。不久又加封少保, 任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弘治八年 (1495年) 卒, 卒赠太傅, 谥“文庄”。郭棐《粤大记》说丘濬“尝谓朱子《家礼》最得崇本敦实之意, 作《家礼仪节》。”《粤大记》所说的《家礼仪节》, 就是地方志中提到的丘濬仪节。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家礼仪节》, 在开篇说道:

是书取世传朱子《家礼》而损益以当时之制。每章之末, 又附以余注及考证, 已非原本之旧。惟所称“文公《家礼》五卷, 不闻有图。今刻本载于卷首, 而不言作者, 多不合于本书。《通礼》曰立祠堂, 而图以为家庙, 一也。深衣缁冠, 冠梁包武而屈其末, 图则安梁于武之上, 二也。本文黑缕而图下注用白, 三也。《丧礼》陈袭衣有深衣等物, 而不用《仪礼》质杀二冒, 图乃陈之, 四也。本文大敛无布绞之数, 而图有之, 五也。大敛无棺中结绞之文, 而图下注则结于棺中, 六也。《尺式图》下载天台潘时举说, 末识岁月曰嘉定癸酉。是时距文公没时庆元庚申, 十有三年矣, 岂可谓为文公作哉!”又称“或曰信如此言, 图固非朱子作, 何以‘祠堂’章下有‘主式见《丧礼》及前图’八字。愚案南雝旧本, 于立祠堂下注圈外止云‘主式见《丧礼》治葬章’, 并无‘见前图’三字。不知近本何据改‘治葬章’三字为见前图”云云。其辨证颇明。然此本“祠堂”章“神主”一条下并无“见治丧章”字, 乃有“详具图”三字, 与濬所言不合。又图散于各章之中, 庞杂错落, 殊无伦叙。其《香案图》前以二丫髻童子执幡前导, 如释家之状, 决非旧图所有, 亦决非濬之所为。盖又坊刻所窜乱者也。

以上的文字指出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家礼仪节》一书中不符合原书之处, 同时也说明《家礼仪节》与《朱子家礼》或《仪礼》的不同处。其中与丧礼有关的是四、五、六点, 即《丧礼》陈袭衣有深衣等物, 而不用《仪礼》质杀二冒, 图乃陈之;本文大敛无布绞之数, 而图有之;大敛无棺中结绞之文, 而图下注则结於棺中。这三点, 第一点《家礼仪节》与《仪礼》不同, 与《朱子家礼》同。《家礼仪节》陈袭衣有深衣无质杀二冒, 《仪礼》有质杀二冒。第二点也是《家礼仪节》与《仪礼》的不同之处, 前者没有布绞之数, 后者“绞、紟、衾二”, 据郑《注》引《丧大记》曰:“大殓布绞, 缩 (縱) 者三, 横者五。”据此, 则大殓之绞总计八条。胡培翚以为紟只有一条。衾二, 据郑《注》, 始死时用敛衾覆尸, 现在是又一条敛;共为两条。第三点, 《家礼仪节》与《仪礼》都无大殓棺中结绞之文, 《朱子家礼》中有结绞之文。《家礼仪节》既是取世传朱子《家礼》而损益以当时之制, 那么就《家礼仪节》在承《朱子家礼》大体之时, 也存在相异之处。

综上所述, 《朱子家礼》、《家礼仪节》和《仪礼》都有不同之处, 但是前两者大体上来说差别不大。既然广府地区地方志所载丧礼仪节, 出之于《朱子家礼》或丘濬《家礼仪节》, 循两者便可知广府丧礼仪节的基本。而广府民系是南下的中原人与岭南当地的越人相互融合而来, 因此, 广府丧礼在循《朱子家礼》或《家礼仪节》的同时, 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杨天宇.仪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群“黑”云集大哥丧礼 篇3

5月29日上午,暖烘烘的阳光照在台北街头,台北市立第一殡仪馆内,却是黑压压一片。约5000名来自台湾各帮派角头的“江湖兄弟”集结在此,大家都在等着送“江湖辈分最高”、有“黑道最后仲裁者”之称的“蚊哥”许海清最后一程,万头攒动宛如阵阵黑潮。

黑帮大佬的聚会

“蚊哥”4月初过世后,全省黑帮大哥一反过去的忌讳,大剌剌地公开露脸上电视,畅谈“蚊哥”的生平。5月底甚至在环亚饭店举办记者会,62个黑帮大哥破天荒坐成一排,大大方方地让媒体拍照。

治丧委员名单洋洋洒洒写着600多人,个个都是叫得出名号的大哥,显示“蚊哥”在江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帮决议,由天道盟精神领袖“圆仔花”陈仁治担任治丧委员会主委,并宣示,将每年的5月29日订为“黑道平安日”。

想塑造成“黑帮英雄”

5月29日上午10点不到,一个个穿着一身黑、满是江湖味的帮派人士,就陆续涌进殡仪馆旁的荣星花园内等候。他们年纪有大有小,有人叼着烟、有人嚼着槟榔,甚至还有人在路边公然赌起扑克牌,行径嚣张。

这一大群黑衫军分属不同的组织,壁垒分明,依上衣所绣的堂口名号,占地为王,不时以眼角瞄向其他团体,互别苗头的意味浓厚。此时,越来越多正在公园里运动、游憩的民众,对这群黑衫军投以好奇的眼光,议论纷纷,形成一种气氛诡谲的景象。

另一头的殡仪馆内外,“蚊哥”的亲友则正在殡仪馆最大的景行厅,忙进忙出地打理丧礼事务。灵堂内摆放着上千朵白色香水百合,搭配紫色、红色花海,正中央挂上一幅巨大的“蚊哥”照片。据负责摆设灵堂的业者介绍,全部布置起来大约50~60万元(新台币,下同)。

另一方面,殡仪馆内外早已停放10多辆电视台的SNG车,50多名搜证警力此时也已架好摄影机定位。比较特别的是,这次警方竟然能获得同意,深入灵堂进行搜证,一名搜证警员很不解地说:“以往黑道丧礼,丧家顶多只同意让警方在灵堂前搜证,这次实在太诡异了!”

确实,这次从记者会开始,黑帮就“勇于”浮出台面,化暗为明,其气焰之高涨,显然是想借媒体力量,一步步将自己塑造成“黑帮英雄”。

数白包数到手软

同一时间,殡仪馆大门口6名收奠仪的人员已数钱数到手软:一个堂口一出手就是3~5万元,甚至不少堂口的白包包到50万元。一本奠仪簿可记录160个名单,总共约写了10本,初估奠仪收入上千万元。如果加上停灵期间,预先致敬的白包,数字更为可观。

中午12点,公祭仪式开始。公祭仪式是这场黑帮盛会的重头戏,在这个强调大团结的“黑道平安日”里,公祭是各个帮派比实力、比人气的最佳时机。

各大帮派角头将殡仪馆内外挤得水泄不通,黑色人龙多到占据了殡仪馆前大半车道,有些帮派还被安排到荣星花园等候。即使警察努力指挥,交通还是打结,不过,路过的民众与车辆,只是好奇地看、耐心地等,没有人敢在这群黑衣部队面前大力按喇叭。

公祭勉强赶在下午两点半前完成,顺利在预定时间内启程移灵到金宝山墓园。移灵过程又是另一波黑帮相互较劲的大戏:5000名黑帮分子跟在灵柩后方,借送殡之名公然走上街头,队伍长达一公里,电影中黑帮占据街头的画面活生生上演。

丧礼变成“星光大道”

各个帮派不仅公祭前要拼人气,公祭后也要比排场,“蚊哥”丧礼成了黑道上的“星光大道”。每个帮派公祭完后,都列队站在灵堂四周空地,每个带头大哥,丝毫不在意成为镁光灯焦点,以一夫当关之势,站在帮众前方。

除各大帮派相互较劲,不少刚成立的帮派堂口也借机想打响知名度,甚至许多连警方也没听过的“独门小派”,如“玉山企业”、“大爱集团”与“联合会馆”等等,也是大阵仗现身。

不过,这些帮派的阵仗都不如“竹联帮”、“四海帮”、“松联帮”与“天道盟”等台湾四大帮派,这四个帮派人数都超过500,尤其是“竹联帮”人数直逼千人,还需分批进场。

“竹联帮文武堂”一名自称堂主、带领上百名帮众的16岁小鬼嚼着槟榔向媒体呛声,立刻转移媒体焦点,争相采访这名“最年轻的堂主”。事实上,这名小鬼只是个中学辍学生。这场世纪丧礼中,这种小鬼占了近一半,不少人手上还拎着刚换下来的校服,还有初中生刚考完基本测验就被拉来当人头充场面。

此外,其他帮派当天也有很多小鬼头参加,不少小鬼头看到镜头,就低头遮脸。许多小鬼明明一脸稚气,嘴巴却嚼着槟榔、叼着烟,装出一副兄弟酷表情,脏话总是挂在嘴边。越来越多少年将黑道人物当成偶像英雄,实在令人担忧。

母亲丧礼答谢词 篇4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母亲的葬礼。我的母亲今年是xx周岁,有句古话说的好,“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母亲终没有逃过这一人生大劫!但是也有句古话说的好,“人活七十古来稀”,我母亲能以xx余岁的高龄度过她的古稀余生,也是她人生一大幸事!

我的母亲一生勤俭,一辈子为儿女劳碌奔波。生活中的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米,她都视为珍奇。粗茶淡饭是她的生活准则;克勤克俭是她的一生追求。她一生为儿女操心劳累,对儿女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收获,她都感到欣慰并引以自豪。她心细如丝,每一个她认为有用的东西,她都加以珍藏;她心胸博大 ,从不因儿女的疏忽而懊恼、发火。她坦荡正直,从不偏宠任何一个儿女。她走了,给儿女们留下了许多悲痛,更给儿女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热爱我们的母亲,我们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自豪!更为能够赡养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如果母亲的在天之灵有知,她也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母亲走了,她留给我们一个遗愿:就是要尽心赡养我们的老父亲!在此,我们向母亲的在天之灵发誓:绝不辜负她老人家的遗愿,让我们的老父亲度过一个安然、幸福的晚年,并以此回报在座的各位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厚爱。在此我代表全家对各位的到来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范文三:

各位领导、各位亲友:

xx年x月x日是我们全家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x点x分母亲走完她积极和乐观的一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留给父亲和我们是永久的缺憾和无尽的.哀思。

今天,在这里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站在母亲的棂前,深切地缅怀她与父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成长的历程,内心的悲痛无以言表。

母亲一生光明磊落,把毕生的精力给了社会和教育事业。母亲走了,然而她的生命因我们的存在而永存。我们会非常珍惜它。

今天承 蒙各位亲临出席先母的追悼会,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代表我们家属,谨表谢忱。先母为人谦和忠厚,毕生致力于党的事业,园满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子女深感光荣。她经常教导我们要加强修养,努力报国,要做一个对国家、对宗族有用的人才。今后我们自当牢记先母教训,继承忠实家风,使先母得以安眠于九泉之下,并以此报答各位尊长、各位亲友的期望。

值此与母亲告别之际,我谨代表我的全家对每一位关心,帮助过我们母亲的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谢谢大家!

范文二: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我们的父亲、代表我们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的母亲大人送行,感谢那些远在外地的亲友专程前来与我们的母亲告别。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家、对我们的母亲的关照和爱护,我谨代表我们全家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我们的母亲大人XXX,xx年x月x日生于XX,今年x月x日的晚x时在XX医院因XX突发XX,虽经医院抢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她仍然遗憾地离我们而去,享年xx岁。

母亲出身于XXX。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对母亲的崇敬和尊重也与日俱增;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没有母亲的母爱、责任心,没有母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这个家庭已经不复存在。母亲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中流砥柱,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刻,是母亲独力支撑了我们这个家。父亲蒙冤二十年,尤其是在父亲受审查期间,母亲是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基本上全靠母亲终日奔忙而得以维持。我们家能有今天,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勉力支撑。若论对家庭的贡献,母亲应为第一人。

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唯一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在您心中只有丈夫和子女,全然没有您自己;您无微不至的关爱、教育和呵护我们众子女,您用一生的言行指导我们认真办事、踏实为人;您不仅赐予我们血肉之躯,更教会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您为我们的每一点进步而快乐,为我们的每一点成长而喝彩 。假如说我们兄弟姐妹今日能有所成就,应当全部归功于母亲所赐。

母亲待人真诚、凡事礼让在先,从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母亲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读书使得您更加具有教养。您在单位里受人尊重,在家里勤勤恳恳。我们为曾经有这样一位的好母亲而倍感骄傲。母亲因为我的上山下乡而引发高血压,这既令我内疚,也因此而深知我对母亲生命的重要。

妈妈,现在正是我们子女已经成人、可以适当报效您的养育之恩的时候,您却突然离我们而去,而且走得那样匆忙、那样快,正叫我们猝不及防、难以接受!妈妈,您为什么要走啊?妈妈,我一直想对您说我爱您,可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说,您就这样走了,这叫我们怎么能够接受!现在我要当这各位亲友的面大声地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妈妈,您看到眼前的这幅对联了吗:“负重支撑一个家、贤妻忠厚品格鬼神敬;茹苦抚育众子女、良母慈爱恩德日月鉴”,这是我们子女对您的评价,相信在座了解您的各位亲友也会同意我们的评价,妈妈您做了一世好人,作了一世好女人,您对得起认识您的每一个人,您坦坦荡荡地走吧,如果有来世,我们还要做您的子女。

父亲丧礼子女答谢词 篇5

答谢词,是指特定的公共礼仪场合,主人致欢迎辞或欢送词后,客人所发表的对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多关照表示谢意的讲话。答谢词也指客人在举行必要的答谢活动中所发表的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讲话。

父亲丧礼子女答谢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年**月**日上午**时 **分,我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去,享年** 岁。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首先,我谨代表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 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在父亲病重期间,承蒙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多次探望、慰问,给了父亲莫大的安慰!感谢这些天来,你们在追悼会筹备、治丧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父亲作最后的告别。作为家属,我们心存感激。

在此,我们再次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父亲的离世,带给我们无限悲痛。

父亲的一生,踏实勤恳、奋发有为;父亲的一生,求真务实、为民谋利;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高风亮节;父亲的一生,襟怀坦荡、清正廉洁;父亲的一生, 宽于待人、严于律已;父亲的一生,生活俭仆、吃苦耐劳;父亲的一生,相濡以沫、身教言传??在您的影响下,我们的兄妹(兄弟)****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益 之人,成为国家可用之材。我们为有您这样一位好父亲而骄傲和自豪。 敬爱的父亲您永远地走了,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从此以后, 我们再也无法聆听您的谆谆教诲;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无法看见您的音容笑貌,从此以后,我们只能在心中深深的缅怀您。

父亲,您放心地走吧,我们自当化悲痛为力量,以您为榜样,牢记您的遗训,真诚做人、勤恳做事,扎实工作;继承您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良品德,一定 孝敬母亲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会让您失望。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您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并以此来回报您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回报各位领导、各位尊 长和各位亲朋好友。 生如初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父亲走了,远离了疾病的疼痛和折磨,远离了世俗的纷争和困扰。

丧礼常用名词解(写写帮推荐) 篇6

寿衣 俗称“老衣”。多在老人健在时缝制。制寿衣颇有讲究,首先要选在农历年闰月(取“润德润泽”之意),用料忌“洋布”,兴用土布丝绸,不能用缎子,因“缎”谐“断”,有断子之意。也忌皮衣毛料,布料也只能用直纹,不用斜纹,“斜”谐“邪”,亡人穿了斜纹布,给后代留下邪气。用绸子最好,“绸子”谐音“稠子”,可福佑后代多子多孙。颜色忌黄色,其它颜色即可,也有讲究内衣穿红色,传说人死后到阴间“剥衣亭”剥起衣裳来,剥到了红色,以为剥出了血,就不会再剥了。数量是五、七、九件,忌讳双数,除一套棉衣外,其余皆为单衣、夹衣。衣袖要长,遮住手为好。做好的寿衣,须在老人生前试穿。

寿材 俗称“棺材”“棺木”“房”“房木”“材木”。在老人健在时制成的称“活寿”。选料柏木为上(但要掺一点杉木)。松木次之,最下者为白杨木,选时也同做寿衣。做寿材之日,老人要亲自执斧象征性地砍几下,烧香化楮,子女向老人和木匠叩头敬酒,叫做“破木”。古代棺材的豪华与否,依老人生前的身份地位而定。寿材的样式颇多,历史上曾有过方形、圆形、孤形、船形、罐形、床形等形状。后来用长方形,名堂很多,如“薄皮子”“卷棚子”“一部书”“重底重盖”“三底两盖”“五底三盖”“棺椁套材”等。寿材的木活完工后要油漆彩绘(柏木棺材一般用清漆或桐油),以红为主,有“上五彩”“中五彩”“下五彩”之说,图案有“北斗七星”“莲花送子”“回头望子”“五福捧寿”“暗八仙”“前蟒后鹤”等。彩画好的寿材,搁在预先准备好的地方,再不能随便移动,定要放在干燥处,越干越好。

因为“棺材”谐言“官财”,是升官发财之意,所以做寿材在民间认为是一桩大喜事。棺材是吉利之物,连梦见棺材都寓意着鸿运来临,大吉大利。

讨寿 旧时,有的地方请木匠做寿材所剩的木头、木脑、及材皮、刨花全归木匠,但主人有意向木匠请求留一点木料给孩子做一些小家什,寓意着给孩子留一些福、寿,这种风俗称“讨寿”。有的地方专门在做寿材时请木工做擀面杖(其它时候不能做擀杖),这也称“讨寿”。擀杖做好后,就用此杖擀面条,给老人和木匠献上“长寿面”。

奔丧 老人病情严重,卧床不起,俗称“害老病”。要准备好寿衣、寿材。儿女们要守护在老人身边。并要告知亲友前来看望。病笃弥留之际,大都情依依,意涟涟,思念儿女,牵挂亲人,亲属不论在何方都得设法赶到,力争在病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前赶到,这是民间古老而又持久的风俗,俗称“奔丧”。民间舆论:死者的子女若不能在老人临终前赶回见上一面便被认为不孝。老人病笃,儿孙们列于老人床前聆听他(她)最后遗嘱,看着他最后断气,被称为是老人最大的福气。以为这是人难得的“善终”。

穿衣 老人临终时,亲人们要给剃头(男)、梳头(女)、洗脸、整容、剪指甲。咽气之前必须把“老衣”穿好。一则死后不好穿,二则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着光着身子走了,到阴间还是无衣。

引路鸡 也叫“引魂鸡”。是病人弥留之际,由长子手持一鸡(男公鸡,女母鸡)守在身旁,病人咽气时,将鸡头伸到将亡人口边捏死,谓之“接气”。然后把鸡除毛洗净供在灵堂上。

倒头纸 也叫“落头纸”,就是人咽气后,赶紧在头前烧几张纸钱。认为人一时也离不开钱,死了也一样,忙烧落头纸,就是及时地给亡人送钱,让他使用方便。紧接着在庄墙的水窗眼处烧“开路纸”,也叫“买路纸”。

停尸 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捋顺好,停于堂屋后墙下正中,身下衬板,板下铺砂。亲人们守候左右,看着他安祥地离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寿终正寝”。

苫脸纸 在咽气后,入殓前,忌死者脸部暴露,通常要在吊唁亲人齐后,马上在死者的脸上盖上一张白色遮面纸。说明人已经回归阴间,不应该再见天日。对遮面纸民间有多种说法,有说:死人不遮脸,他在暗中数房椽,对家人不吉利。有说:如果是假死,气出纸动,还可以抢救复生。有说:人死后脸色变得难看,怕亲人看见伤感受吓。有说:为保护脸面干净,遮尘挡土,让亡人安息。遮面纸不能随便揭过,直到入殓时用扇子将遮面纸扇掉,忌手揭,民间认为手揭遮面纸是对亡人的莫大侮辱。

噙口钱 也叫“含口钱”。就是人刚咽气时,赶紧把拴有红线(防此钱掉在肚内)的一枚钱放在口内,接着轻轻捋合口眼。体现了“缘生事死,不忍露其口”,就是不让死者张着嘴,饿着肚子去阴间受罪。另外有一说法:没有“噙口钱”,死者转世时就变成了哑吧。而在入殓时一定要把噙口钱取出,否则会将家中的财产和财运被死者带走。

灵堂 亡人停尸后,在前面摆一张桌子,用木椽围着供桌搭一个棚子,除前面全用白纸围严,纸棚后面正中供奉标志亡人灵柩的灵牌和遗像,桌上摆上钱纸、茶饭、点心、果品,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点上白烛,尤其是要将引路鸡除毛洗净用一双筷子插在一碗夹生米饭上,碗上还插油炸钱串(钱串数稍多于亡人寿数)。“引魂幡”也立在桌上。桌前糊上白纸裙,桌裙脚侧放一小盆,内盛点凉水,这盆称“孝子盆”,供孝子烧纸和来宾祭奠烧纸灰。靠供桌边(亡人脚的一面)挂一大帐幔,内铺麦草,俗称“草铺”。孝子卧草铺昼夜守灵。正所谓“守孝不离方寸地”。这个过程也叫“围灵”。

长明灯 又称“脚头灯”“照冥灯”“长命灯”。此俗传由《白蛇传》的故事而来。有的地方将灯置于头端,大多地方置灯于脚底。民间对“长明灯”非常重视,传说是此灯为亡人照路,若灯熄灭一次,亡人在阴间要跌一跤。为了亲人的灵魂少受痛苦,顺顺当当地赴地府报到,活着的人必须看好冥路灯。此灯从停尸时点着直到出殡时熄灭。

绊脚 死者在入殡前,双脚和双手是用麻纰或白纸绳拴住的,一种说法是防止死者的游魂乱跑,闯入阳宅,危害活人,另一说法是停尸最忌猫狗临近,否则会出现“炸尸”,就是尸体直立而起,一直朝前走去,遇见什么就死死抱住不放。这些传说无非是利用警吓来提醒孝眷谨慎看守尸体,精心守灵柩,以尽孝心而已。到入殓时,一定要放开脚手,否则死者到了阴间就无法走路。

报丧 人历尽沧桑,走完了漫长的人生之路,告别亲人,奔赴黄泉,是一生最后的一件大事。当地俗规:人断气后,须尽快将此事告知亲友、邻人,这叫“报丧”。孝子报丧不能直入其门,只能在庄外诉说,同时要跪拜恭请。有的地方孝子在报丧时,无论长幼,见了谁都要磕头,俗话说:“孝子头,满街流。”就是指的这种情况。报丧中,首先要安排人去舅家(男丧)、娘家(女丧)请他们来看死亡是否正常,儿女是否都在,寿材、寿衣是否完备,丧仪规程是否妥当。娘舅家来人了,孝子全到门外跪下,嚎哭迎接。他们看了死者,会有意地提出一些额外要求,俗称“争白”,俗规认为“争白”对亡人有利,此时由庄间人象征性地调解一下,才能得到他们的谅解,接着丧事按原计划进行。

哭丧 哭丧从广义来说,包括了悲哭之高声,也不可能做出捶胸顿足之表演。故风俗意义上的哭丧是狭义的,它指的是为应风俗所需之哭。有这样一个传说:原来,汉族民间俗信人死之后必经十殿阎君审过。相传早先坐审第一殿的阎君是包龙图,他心地十分慈悲,只要听见新死人的家属哭得十分悲哀,他的心就软了,不管此人寿数已到,便赐他还阳,久而久之,人们得知哭丧一着很灵验,人一死便放声高哭悲嚎,不会哭就请能者哭,哭得悲伤哭得响,死人又复活了。人间从此死人越来越少,此事被凶恶的五殿阎君知道了,有一日当包龙图睡熟之机,自已坐到第一殿上,从那后任凭死人亲眷如何哭叫,五殿阎君从不发善心,死人也再没有还阳过。但由于时间一长,哭丧嚎叫已经成为人间风俗,也就代代相沿不曾更改。

忌哭 亲人去世毕竟是件痛苦哀伤的事情,死者的亲人往往放声大哭来表达自己痛悼不已的心情。然而,哀悼也是有节制的,不能因为过分悲哀而伤害生者。在哀悼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可以哭,应该哭,什么时候不能哭,禁忌哭,都是有一定的惯例规定的。民间有“泪不洒尸”的讲究,认为在死者穿衣服的过程中是不能啼哭的,否则对自已不利。在为死者穿上寿衣之前,禁忌亲属嚎啕大哭,否则不吉利。《礼记·丧大记》中规定:“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还有在埋葬过程中,在祭奠酒食或诵读祭文时禁忌哭泣,在送殡返回的路上,禁忌哭泣,尤其是进入自家大门后更是禁声。

白事忙 “白事”也就是民间对丧事的俗称。老人逝世,家里惊天动地,也惊动了邻里左右,全村上下。紧接着不仅是家中至亲,而是整个家族,整个村寨的乡亲都开始进入办丧事的繁忙事务中。这就是民间俗称的“白事忙”。

地方俗规:一家有人逝世,全村上下,族内人员,不论辈份,不分大小,不讲年老年幼均应自觉到场尽责尽心,同族三代以内的下辈人全穿白带孝,陪灵致哀。为丧事有条不紊地进行,要设一套指挥机构、执行机构,分设“外柜”“里柜”“厨事”等部门。特请一位精明能干,精通办丧事务的人当任“总理”,以总指挥的身份统帅整个丧礼过程,将繁忙有序的丧礼办得善始善终。

孝服 也叫“丧服”“孝衫”。由于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不同,丧服和居丧期各不相同,按老规矩将孝服严分五等,即“五服”。儿女为父母戴孝或妻为夫戴孝,都是用最粗的麻布做孝衣,不缝边,服期三年,称谓“斩衰”;若夫为妻服丧,孙为祖父母服丧用粗麻布制衣,缝边,服期一年,称谓“齐衰”;下按亲疏不等,设“大功”“小功”“缌麻”,如为堂兄服丧,谓“大功”,丧服用较细的麻布做成,服期九月;如为伯叔祖父服丧,谓“小功”,服期五月。“缌麻”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服期为三月。

成服 本地习俗:与“出纸”“出告”同时进行。“出纸”因亡人年龄和子孙的前程而有“五道圈”“七道圈”“九道圈”之别。“出告”也就是“出告牌”,即“讣告”,就是把死者的生卒年月日时及“五服”内的子、侄、孙写在白纸上贴在木板上。

成服礼是丧仪中绝对不可缺而且严肃隆重的一环。成服时,全体孝子穿白戴孝,拄着哭丧棒,真是满院一片白。此时一定要有娘、舅家的人在场。女婿、外甥及至亲全部参加,吹唢呐、奏鼓乐,全体孝子在灵前磕头点纸后,由长子头顶孝子盆,身背告牌,所有孝子拄丧棒,哭退到大门以外,把告牌放在显眼的地方。孝子跪成一片,烧纸磕头。孝子越多,阵容越庞大,也就是越体面,人们借此来显示死者儿孙满堂,家族人丁旺盛,所以民间对成服之礼非常重视。孝子在告牌前磕头烧纸,也就是向天地人神宣告,家里老人逝世,亲朋可以来吊唁。接着回到灵前烧纸磕头进行献饭礼。成服完毕。

披麻戴孝 传说是起自南宋年间,秦桧诬陷岳飞谋反,下十二道金牌招其回京被囚。由于岳飞宁折不弯,忍受百般折磨而不屈招。秦桧指使走狗万俟禼和罗汝楫变着法儿折磨岳飞,他们先将岳飞浑身上下打得皮开肉绽,再用麻皮缠在岳飞血肉模糊的身上。过几天提审过堂,岳飞还是忍痛无招。便将身上的麻皮层层剥下。由于麻皮已与血肉长在一起,剥麻皮就如割人皮一样,痛得岳飞死去活来,最后秦桧无法使岳飞屈招承认。便在**亭暗暗用麻绳勒死了岳飞。

岳飞被害的真相传到民间,百姓面对奸臣当道的朝廷,颠倒黑白的世道,恨得咬牙切齿而又不敢直言。为了揭穿秦桧谋害忠良的罪行,悼念民族英雄岳飞,人们在死人出殡时就身披麻衣,并把麻皮拧成麻绳,搭在脖子上。将岳飞披麻受酷刑公诸于世,将秦桧的罪行揭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样,岳飞被害的事实传遍全国,人人皆知。此后,披麻戴孝的习俗也就承传为习了。

守丧 也叫“坐草铺”,孝子穿上孝服以后就要在灵前跪草守丧,接应来客祭奠,陪伴哭嚎致哀,昼夜不离,一直守到出殡。孝子,特别是亲生子女在守丧期间,不洗脸,不剃头,靸着鞋,不坐凳,不吸烟,见人低头,不食荤腥,寝苫枕块,更不能乱开玩笑,嬉皮笑脸,女人不可涂脂抹粉。

纸火 是用于丧葬的冥具,根据古代的随葬品演变而来。纸火的品名有:庄园、房屋、车、马、驴、金银斗、孝幡、锞幡、对幡、童男、童女、花篮、花圈等。纸火的式样和种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也相继出现了电视、电话、电脑、手机等。

铺寒 是亡人在棺材里铺盖的小型褥被,用红色绸作面,白纱布为里装棉缝制而成。讲究“儿铺女盖”,多少不限,但一不能太多,二,绝对是单数。

入殓 又称“入柩”“落材”“盛殓”,有的地方叫“归大屋”。人死后三日,若无特殊原因,就要把尸体移进棺材里。在《礼记·问丧》中对“三日而殓”陈述得相当具体,大意为:孝子的父亲或母亲死了,悲哀心堵,所以跪爬伏地而哭喊,好像将能复活似的,怎么可以剥夺孝子的这个心愿而径行入殓呢!所以说死了三天才入殓,是为了等待亲人的复活。三天不活,也就不会活了。孝子盼望亡亲复活的心愿,也就更为减弱了;而远方的亲戚也可以赶到了,家中办丧事的一切准备也可以完成了,所以圣人为此就决定三日入殓作为丧礼中的一项制度。至今民间一直沿用这一礼俗。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永别,所以这个礼仪十分隆重,众亲友涕泪哭别,而且对于入殓时辰,在场人员以及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切不可有丝毫马虎。入殓时,全体孝子参加,邻亲帮忙,必须有娘、舅家人在场。

先由女儿在棺材里筛上草木灰(小灰)铺上麻,交叉放香,铺钱纸斜角,三行(比死者的岁数稍多几张),最后铺上铺寒褥。同时整饰尸相,用酒净面,包衾布,由长子捧头,其他人抬尸,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放入棺内。尸体与棺壁之间,用纸钱挤紧,防止晃动,最后盖上铺寒被。一切安排就绪,方可盖棺(一旦盖了,就再不能揭开)。接着孝子点纸磕头,痛哭举哀。

开墓 也叫“打坟”“打墓”。民间旧俗十分重视坟地选择,许多人都喜欢健在时选择好安葬的地方,并做好“坟圹”也叫“寿圹”。

人死了,一般都要尽快埋葬,俗话说:“入土为安。”先请来阴阳先生,由长男主孝陪同到预定的坟地,根据地理风水,来龙去脉,相生相克,参照九宫八卦,四面八方,三十六方位,判断善恶吉凶,选择风水好的山向,勾画出墓址。定穴之后,栽木桩,用木犁勾坟,在穴位处置谷草九根分三段,阴阳手抓活鸡,长子跪在穴前,手执弓箭,阴阳念念有词,每斩一次草,孝子背身向后射一箭,斩三次,射三箭,这叫“斩草破土”。

打坟是丧事中第一件要紧的事,打坟也有许多讲究:阴阳先生定好的穴位,木桩,开挖线,任何人不得移动或修改。自吉时破土动工,必须在下墓前一日临黑完工,要留守墓人。

打坟期间,孝子要亲自送饮食、烟、酒到坟地,请打坟人员食用,还要做到“以跪伴食,不命不起,直至食终”的礼节。

守墓人一直待到灵柩到墓茔,孝子、甥婿等“观墓”,给穴内撒钱酬谢土工,守墓人将钱收拾完毕,最后清理墓穴中的脚手印,俗称“扫堂”。

吊丧 也称“开吊”,俗称“烧纸”。一般在出殡先一天举行,这是汉族丧俗礼仪中最讲究最排场的仪式。现代城市多以“追悼会”的形式代之,却也不乏风俗中悲切隆重气氛。况且农村仍行吊丧礼,均在灵堂前举行。香烟缭绕,弥漫堂间,棺材停正寝,遗像挂堂中,孝幔、孝联、孝幡,把灵堂装点得一片肃穆。

亲戚朋友以及同村上下都要前来烧纸,献花圈,送挽幛。孝子披麻戴孝,手拄丧棒,在执事人的扶持和哀乐声中“接纸”“迎幛”,举哀痛哭,吊客在灵堂前烧香化楮,磕头奠茶酒,行祭拜。礼毕,“总理”要接待来宾入席用餐。在吊客出门时,一般执事送出门,孝子不出门。正所谓“不迎不送丧家礼,或往或来吊客情”。

出殡 俗叫“发丧”“起丧”“起灵”“送丧”。本地习俗:发丧一般都在早晨,具体时间由阴阳先生推定。孝子、亲友先吃发丧饭,起灵之前先由吹手吹奏一阵,这时将丧礼推向高潮,死尸奔向阴间,亲眷的悲痛哀伤,将每个人的心绷得紧紧的。孝子在灵前烧纸磕头后,退到大门外依次排列跪地。邻人便把灵柩抬到大门外两条长凳上,在灵柩两侧绑上木椽作为抬杠,准备八抬(简单的有四人抬),孝子起身扯纤(用粗白布数丈分两股系于棺前,由众孝子肩搭手挽扯到坟地),其他亲朋掌上纸火。

一切准备停当,响炮奏哀乐,孝子哭声震动,灵柩抬起,长子在前,一手搭着“引魂幡”,一手抱着“灵牌”,低头弯腰在灵前缓缓行进,谓之“发引”。

送丧 也叫“送葬”,送葬队伍清素壮观,悲壮而气派,似是“仙气”弥漫,一派庄严悲壮的声势。

本地送丧时棺材头在后,死者面朝前俗谓他已走完了人生道路到达归宿终点,让他面朝大路,在吹打鼓乐声中,亲人送别直奔阴间。

进行途中,队列的顺序是,鼓乐队在前,接着是纸火队。孝子纤引着灵柩,送葬的亲朋友人随后。队伍中专门有人在前面撒、烧纸钱,遇桥梁路口、单位、村庄要放炮,亲朋好友还有献馔读文的,称之为“路祭”。所经人家,预先点火门前,一是为逝者送行,二是驱鬼避邪。

下葬 人是最有感情的,更重血脉亲情的系累,总以为亲人亡故之后仍然与活着的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仍能影响、干预生者的祸福。所以对丧事的重视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尤其是对下葬这一节更为慎重。

灵柩到墓茔,先绕墓地转一圈,有的地方要举行“悬棺点主”和祭“后土”的礼仪。待吉时一到,便将灵柩吊入墓穴,由阴阳先生用罗盘搭正方位,盖上铭旌,将灵牌放于棺盖,将墓志砖置于明堂之位。孝子、孝孙背着身子向穴刨土三下,意为孝家掩埋,娘、舅家也要填几锨土,以作最后告别,之后由送丧者掩埋。但铁锨放在地下,让接任者自取,意寓这事不能传承。

在墓穴将要填满之前,在墓穴前后阴阳所钉木桩之处立两根椽以定中心,坟堆整好后,两人两头执两椽从坟堆两边向上同时刮三下,丢开椽。再将孝子所柱丧棒收起来按辈份插在坟堆下边。

纸钱纸火全部摆好,请娘、舅家点纸,孝子同时也点,乐工奏乐,孝家痛哭举哀。纸化完后,孝子在众人的劝导下,止哭起来,再磕头致谢众人。接着孝子抢先回到家门,跪于门首等乡邻,再向送葬亲邻磕头致谢。

门前早预放一盆,内盛清水,盆口置一把菜刀,所有人都要在此盆中象征性地洗手,并用刀对双手各刮三下,意为洗手不干此事。

上一篇:教师入党政审材料通用下一篇:保护民族文化原生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