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2024-05-09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精选12篇)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1

上海电专电气自动化专业任务分析2004.5.7

出席单位:上钢五厂、航天局、上海电机厂、宝钢集团公司冷轧厂、徐国庆博士主持

工作模块(需做学生做什么):电机产品试验,测试产品性能、维修工厂的供配电系统、维护电机及变压器、调试电控系统、数控机床维修、维护电气设备、掌握PID调节、改进现有控制工艺、初级工艺员、编制产品工艺、电机制造工艺、班组长、生产一线技术工人、英语和计算机好、具备一定的液压方面知识、熟悉西门子三菱等PLC、数控机床操作工、维护PLC控制器及软件、熟悉各种电气原理图、设计完善电气控制设备状态、安排调试设备。稳定性、设计产品、处理电气故障、对企业和产品有所了解、工作中如何应用专业知识、从理论到操作、敬业和主动性、点检设备能发现存在的隐患、协调、沟通、组织能力等。

合并模块:6大类任务模块:

一、维护设备: 维护马达及变压器、调试电控系统、处理电气故障、维护工厂的供配电系统、生产自动化流水线管理与维修、大容量电机的维护、维护电气设备、数控机床维修、维护PLC控制器及软件、点检电气设备能发现存在的隐患。

二、制造工艺:编制产品工艺、电机制造工艺、改进现有制造工艺

三、产品测试:电机产品试验、测试产品性能

四、操作设备:数控机床操作

五、应用设计:熟悉西门子,日本的PLC、设计完善电气控制设备状态。设计产品,熟悉掌握PID控制、熟悉数字控制系统。

六、综合素质:协调、沟通、组织能力,稳定性(就业),敬业、主动性

各个模块的任务开发

一、维护设备(传统与新技术)

1,供配电设备维护

①低压负荷中心

②马达控制柜(车座)

③高压开关柜

④高压开关柜的解体检修

⑤智能变压器保护单元的维护

⑥智能开关柜的维护

⑦远程采样

2,数控加工设备维护(电气部分)

①维护加工中心

②数控机床的维修

③机械手维修

④维护各类进口机械手

⑤智能化设备软件维护

⑥维护各类进口机器人

⑦产品操作转台维护

3,基础自动化层网络PROFIBUS等

①通讯网络终端的设备维护

②光纤光缆维护

4,电力传动设备维护

①大容量电机维护、电机维护、变频电机、电动机维护

②高压电机维护、中小型变频器、大型变频器、交流电子开关

③普通电机

④工业电机控制器维护、变频调速装置的维护

⑤传统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调整

5,普通设备的电气维护

①设备电气维护、SMD贴片机维护、塑模维护

②普通机床的维护、电气液压设备维护、维护注塑机械

③机床故障的排除、人机界面终端、起重设备电气维护

④维护一般设备的电路控制部分、维护空气压缩机

⑤各类进口泡塑机电气维护、维护电气设备(电气开关箱)

⑥电路板焊接设备维护、电器产品制造维护、脉冲发生器及编码器

⑦设备预防保养工艺

6,工业仪器仪表维护

①常规仪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②特殊仪表

③仪器仪表的标定

7,可编程控制器PLC维护

①西门子S7系列PLC

②欧姆龙PLC

③松下PLC

④日产PLC系列

8,专用设备维护

①帮定机(IC行业后道)

②激光加工机

③粘贴机(IC后道)

④超声波加工机

⑤超声波探伤设备

9,工业控制计算机

二、制造工艺

1,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传感器制造工艺

2,电子元器件制造工艺

3,电路板制造工艺

4,电器产品装配工艺

5,电器产品封装注塑

6,电子产品测试工艺编制

7,工业工程

①劳动定额

②标准化作业

③生产现场布局

④劳动安全

⑤电气防护

三、产品测试

①电子/电器产品性能测试: 电动机性能测试、接地、接零;保护测试、电保护测试;

电源品质测量

②电机试验

③检测工具应用

④产品例行测试:电器产品振动测试、电子产品环境老化测试、电器产品寿命测试 ⑤电磁兼容性测试

⑥电器产品调试:变频器调试、产品匹配性测试、变频电机的带载测试

⑦产品测试接口技术

四、操作设备

①数控编程

②操作数控组合机房

③加工中心(会编程)

④常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数控落地镗铣床操作、数控铣床、数控车床 ⑤特种及专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绕线机操作、数控线切割、数控注塑机、数控电火花

⑥自动化加工设备监控

五、应用设计

①PLC程序编制

②PLC硬件组态

③电力装备应用选型

④自动控制系统参数设定

⑤工厂配电设计调整

⑥电子/电器产品测绘

⑦产品电气线路分析

⑧绘制电气原理图、布置图、I/O接线图等

⑨模拟电路的分析与测绘

六、综合素质

①计算机应用:PROTEL(电路设计CAD)软件操作; 计算机绘图 ②专业外语:能看设备操作面板英文提示; 设备/产品英文说明书 ③人际沟通能力

④积极进取

⑤能吃苦

⑥主动性

⑦爱岗敬业

⑧语言文字能力:撰写文字报告; 看懂工业文件; protel电路设计CAD ⑨现场技术问题处理

⑩安全操作

⑾继续学习能力

⑿遵纪守法

⒀大专生角色定位

⒁团结协作精神

⒂班组管理

六大模块排序

①、维护设备

②、操作设备

③、制造工艺

④、产品测试 ⑥综合素质

⑤、应用设计

元器件识别、图纸识读与设计、生产工艺、产品检验、成品

设计、图纸、工艺制定、测试、装配、检测、部件生产

安装、调试、维护、单片机应用程序编写、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2

1 作业指导

1.1 样品说明

此次试验有两个样品, 样品一为测量样块, 如图1所示, 样块中蓝色样块嵌入绿色样块并通过螺钉禁锢, 拧开螺钉后两部分可以分离, 并且可以看到两样块相接触的部分中间有小的圆形镂空, 镂空是在绿色样块上的, T5螺钉所在的白色样块是金属材料。

样品二为印刷电路板, 如图2所示, 红色部分是线路板上的敷铜, 三角形为镂空部分。

1.2 测试方法及要求

1.2.1 试验条件

实验室环境温度:23±2℃;实验室相对湿度要求:30%~75%;大气压力:860~1060h Pa (645~795mm Hg) 。

1.2.2 试验要求

(1) 试验前, 将样品一和样品二放置在稳定的环境中 (温度为 (23±2) ℃, 进行预处理至少4h。

(2) 样品中 (样品一中绝缘材料的角和螺钉的角, 样品二中的角) 的角视为直角。

(3) 正确绘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路径 (必要时可用剖切面绘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路径) 。

2 试验过程及测算要点

GB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1 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中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规定: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体部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路径;爬电距离是指沿两个导体部件之间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空气路径[2]。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路径确定与测量, 清晰绘制路径图并相应描述关注点、分段尺寸及计算过程等。如有必要, 可对样品进行剖切和局部放大等[3]。

2.1 样品一 (测试样块) 中螺钉T3 和螺钉T4 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测试路径示意图如图3中蓝色线条所示 (单位:mm) , 路径判断和测试相对简单, 根据样块的特点可以判断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同, 均为AE+2BC=62.41, 其中, AE=58.55, BC=1.93

2.2 样品一 (测试样块) 中螺钉T5 和螺钉T6 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测试路径示意图如图红色线条所示 (单位:) , 根据前述的样品特点可以判断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路径相同, 均为AB+AC+CD=36.34

其中, AB= (R1-R6) /2= (80.09-71.46) /2=4.315

AC=16.95

CD= (R1-R5) /2= (80.09-49.94) /2=15.075

2.3 样品一 (测试样块) 中螺钉T6 和螺钉T7 之间的电气间隙

测试路径示意图如图5中红色线条部分 (单位:mm) 。

电气间隙:AB+BC+CD+FG+GJ+JS=25.51

(1) AB+CD= (AP-EQ) /2+d= (AP-EQ) /2+ (EF-VT) /2= (58.47-44.37) /2+ (6.56-3.83) /2=7.05+1.365=8.415

(2) BC=1.93

(5) JS= (JK-SV) /2= (19.95-6.54) /2=6.705

2.4 样品一 (测试样块) 中螺钉T6 和螺钉T7 之间的爬电距离

测试路径示意图如图6红色线条所示 (单位mm) 。

爬电距离:AB+BC+CD+GW+GM+JM+JS=31.30

其中, (1) AB+BC+CD=10.345

(2) GW=6.23 GM=3.995 JM=4.02 JS=6.705

此处要注意, 凹槽螺钉底部的铜片与绝缘壁之间的距离小于1mm, 根据标准要求可以直接跨过槽测量爬电距离。

2.5 样品二 (印刷电路板) 中T1 和T2 之间的电气间隙

测试路径示意图如图7 红色线条所示 (单位:mm) 。用数显测量投影仪可以直接测量出0P的直线距离为22.81。

2.6 样品二 (印刷电路板) 中T1 和T2 之间的爬电距离

测试路径示意图如图8红色线条所示 (单位:mm) 。

爬电距离:AB+BD+DE+EG=39.55

其中, AB=5.394 DE=1mm CE=CD

EG=HEsin45° = (HC-CE) sin45° = (7.622-1.3068) ×0.7071=4.4654

注意事项, BF=29.990 BC=29.997 该三角形视为等边直角三角形。

∠DCE=45°, CJ=5.396, HK=5.401, 所以T2与BC视为平行。

3 结论

第一, 任何宽度不足1mm的槽和空气隙的爬电距离, 应只考虑其宽度。第二, 任何小于80°的内角, 可假定在最不利位置处用一根1mm的绝缘连线桥接起来。第三, 有相对移动的两部分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被认为是在最不利位置时测得的。第四, 只涂漆、涂釉或被氧化的带电部分, 被认为是裸露的带电部件。第五, 如果在爬电距离中有横断槽, 则只有在槽宽大于或等于1mm时, 槽壁才被看作爬电距离, 在其他所有情况下, 则不予考虑。

此次共36家单位参加了该能力验证试验, 其中取得满意结果的仅为19家, 一次通过率约为53%。通过能力验证, 锻炼了检验队伍, 提高了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CNAS-RL02:2010《能力验证规则》[E].

[2]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S].

建筑电气中的强弱电设计分析 篇3

【关键字】建筑;电气;强弱电;设计

1.强弱电及其相关概念论述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建筑电气工作者对实际操作很了解,但自身对相关概念和理论仍然一知半解。要想从根本上确保强弱电设计的安全性和持久使用性就必须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因此,本文首先对建筑电气中强弱电、强弱电之间的区别、强弱电系统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1.1强电之概念

强电通常是指交流电压在24V以上的电,电压一般为110V~220V之间,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功率大、频率低。一般而言,强电一般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较为广泛:家庭照明灯具、电热水器、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音响等,均为强电电气设备。

1.2弱电之概念

弱电通常是指32V以内,特点是电压低、电流小、功率小、频率高,直流电路或音频所用的线路、视频线路、电话线、网线等信号线路。例如,家庭中的电话、电脑、电视机等信号输入线路、音响设备输出线路等,都是弱电电流。

1.3强弱电之间的区别

强电与弱电之间除使用电器存在着区别之外,在交流频率、传输方式、功率及电压大小等方面均存在着区别。

(1)交流的频率存在不同

强电电流的频率一般为50Hz,可以称为“工频”,也就是工业用电使用的频率。而弱电的频率则是用高频或者是特高频来表示,单位一般为KHz、MHz。

(2)强弱电的传输方式存在不同

在通常情况下,强电一般用输电线路来进行传输,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弱电一般有两种传输方式:有线、无线,无线传输主要是电磁波的方式进行,主要考虑的是信息传送的效果问题。

(3)功率、电压及电流大小存在不同

一般而言,强电的功率是一 KW(千瓦)、MW(兆瓦)为单位、电压一般是以V(伏)、KV(千伏)为单位,电流以A(安)、kA(千安)来计算。而弱电功率一般是以W(瓦)、mW(毫瓦)来计算,电压以V(伏)、mV(毫伏)为单位,电流以 mA(毫安)、uA(微安)为单位。

正是因为这些差别的存在,才使得强弱电在建筑电气、家庭生活中的使用范围有所差异。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相关从业者也要对这些差异加以注意和重视。

2.建筑电气中强弱电的具体设计规范

2.1建筑电气强弱电整体设计规范

建筑的配电系统要与维护管理和供电安全的目标相符合。建筑电气中的低压配电系统在楼内设总配电箱,一般有总电表、总开关、支路开关三个部分,由总箱到各单元电箱以三相四线进行供电,如果单元负荷量小于 20 kW,则可以用单相电源向各个单元进行供电。除此之外,设计者还应该充分考虑现实情况,设计多个回路,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这是总体而言对建筑电气中的强弱电设计进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布线

在对建筑电气的强弱电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强弱电分布在同一区域后相互影响这一问题。强电会在其周围产生较强的磁场,因此,如果将强弱电之间的布线距离放的太近,则会对弱电线路,例如电视、电话线、网线等传输信号造成影响。通常来说,弱电电缆不可以和高压电缆在一起实施捆绑布线,两者终端之间的最小距离应当保持在450mm。

(2)防磁干扰

在机柜中,强电系统会对弱电系统造成干扰,这种干扰的主要来源为辐射耦合、传输耦合。因此,在进行强弱电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磁场的干扰,采用隔离或者屏蔽的方式进行抗磁干扰。

(3)电负荷计算

建筑在投入使用之前,要先进行电负荷标准的设计。但是,在其投入使用之前并不能确定建筑日后拥有的电器种类及数量,因此会给设计带来较大的困难。但是,如果电负荷测量不准确,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是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设计时,一般会采用单位面积法对用电负荷进行计算。按照面积区域越大负荷密度越小的方式来进行粗略计算,并且在后期进一步复查。另外,也可采用单位指标法计算负荷Pjs(适用于照明及家用电负荷),再乘以需用系数η,即可得到实际最大负荷(PM),如式 (1)所示。 PM=Pjs×η。η是系数,一般根据建筑住户数量、电器具数量和负荷特性进行确定。通常用户数在25~100户的可以取0.6,用户数在101~200户的取0.5,用户数在200户以上的取0.35。

2.2建筑电气强弱电设计具体规范

在建筑电气中进行强弱电设计,不仅要从整体上遵守基本规范,还应该对具体的规范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强弱电设计的基本规范,做好建筑电气的强弱电设计工作。 建筑电气中规范设计具体而言按照室内功能区域划分为:卧室强弱电设计、厨房强弱电设计、走廊强弱电设计等。因为其区域功能存在差异,进行强弱电设计时需要遵循的规范也有所不同。具体阐述如下:

在对卧室进行强弱电设计前,通常线路分为以下几部分:电源线、照明线及其他。对卧室线路进行区分设计以后,再进行强弱电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该在卧室中将各种线路的终端预留出来。例如,可以在床头的位置预留电源线终端,并且设计带开关的插线板,以方便住户使用。此外,如果卧室中有写字台,则应该在写字台旁边安装电源线、电脑线、电话线等终端。这些终端位置的选择和预留,都应当事先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方能决定。除此之外,在卧室中照明灯的选择也有讲究。卧室照明灯以单头灯或吸顶灯为宜。但是,如卧室的面积较大,则可以选择按照多头灯,并且加装一个分控器。无论是单头灯还是多头灯,都应该要注意开关的选择。

在对客厅强弱电进行设计时也要遵循相关规范,客厅与卧室功能有所不同,主要是如常进行一些诸如吃饭、会客等公共活动。首先,从客厅的线路来看。客厅中的线路通常有电话线、空调线、照明线等。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线路的铺设是否有足够空间、位置是否合适等问题。其次,在对客厅进行线路预留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为了更加方便,电视、电脑线的终端一般放在电视柜的上方。空调线终端预留时,首先要由空调安装专业人员进行位置的设定,之后按照空调专业安装人员测定的部位预留空调线和照明线开关。第二,客厅中的照明与卧室不相同,一般选择吸顶灯或者是单头灯并且使用单联开关。第三,现代客厅具有多功能性,可能会摆放饮水机、加湿器等电器设备,设计者在进行强弱电设计时必须要将电器设备摆放位置和数量加以考虑,并且预留出电源的端口。

3.结语

无论是在专业工作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人们希望工作和居住环境能够越来越舒适、安全与便捷。因此,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从业者,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电气中的强弱电进行合理的设计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话题。只有对当前现有的电气强弱电设计进行持续的改进革新,才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有关单位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继续教育,丰富从业者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真正将知识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在建筑电气中的强弱电设计中做到既实用又美观、既方便又安全。

参考文献

[1]戴玉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赵厦宏.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特点[J].山西建筑.2003

[3]段世隆.浅谈建筑电气中强弱电的设计[J].建材与装饰.2007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4

今年杭电自动化学院的考研情况是这样的,一志愿上线75人,其中有四人没来,调剂的是140多人,有50多人没来。参加复试的共160多人,刷了10个人左右,一志愿没刷人,最后录取150个人,后来又补录了两人。

今天是4月6日,复试结束已经两天了,想起漫漫考研路,心里波澜起伏;烦躁不安过,也收获喜悦过;个中滋味,走过,方能深刻体会!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考研复试经历,愿与后来考杭电的学弟学妹们分享。

我是二战的,已经毕业了,所以就去学校的比较早,过了春节知道自己成绩后便收拾行李直奔杭电了。在杭电的正南门的一个小区里租了一间屋子,便每天往返于屋子和六教之间了。其实,也没多么认真的学,就是国家线出来之前把微机、电路、自控大概看了一遍。自控因为是初试考过的,复习起来也相对轻松。把初试时认为的重点有看了一遍,过了一个春节。说实话,都忘得差不多了。比较快的恢复方法就是看初试时的历年真题卷子。看了07-13年的卷子后,基本能做题了!再一个就是微机原理,我是专升本的,专科时学过,升本后又学了一年。所以微机的基础还是有的!就是课本看一遍,把课后的题挑着做一做,又找了几套杭电的期末试卷认真做完,尤其是8086|88的组成以及一些微机中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清楚。8255的地址范围(A口、B口、C口、控制口的地址)8255的初始化、8259的中断、中断矢量号等要认真看看。最后就是电路了,我之前学的不好,所以画的时间也相对多些,先说说我这三门的时间安排吧!我是自控花了三天,微机原理十天,国家线出来前其他时间都看电路。电路整本书也不必全部都看完,我是只看到了11章谐振那部分,其中五章六章的理想运放以及储能元件部分我都没看,第八章向量部分也是简单的看了看。前四章是基础,东西散,内容多,我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才看完。第七章第十一章都是重点,我是结合课后习题,又做了一个电路的题库后才将其给搞定的。总之,国家线出来前要合理安排时间,争取把复试要考的三本书都看一遍,中间还要不时的看看英语及专业英语。因为复试时有英语面试部分。个人认为英语只要准备一份英语自我介绍就够了。专业英语就是了解下各种名词名称的英语翻译。

今年是国家线出来的比较早,3月25日便已经公布了。国家线

出来之前复试成绩出来之后,感觉自己可以去复试的话就可以给导师发邮件了。我是看了好多导师的简介,把感觉自己喜欢的导师列了个表。每个人都发一份简历,列表主要是留个底,省的以后老师回邮件要求去找他面谈时忘了他的研究方向等,避免这些尴尬问题。另外还得注意不要同时约见同一个实验室的两个老师,因为他们有可能同时都在办公室里。

国家线出来后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出来复试详情细则等,一定要多关注学院主页最新信息。今年是4月1日正式开始复试的,4月1日当天上午就要把准备好的政审表、个人陈述表、复试登记表、大学成绩单、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等交给学校(记得带原件,学校到时会看的),交完后领取体检表和导师确认单。领完后就直接去二教六楼做心理测试了。测试完赶紧去校医院体检。因为整个学校的其他学院也都在体检,所以人比较多,早去早结束!体检时交了50块钱,测了胸透、抽血、是否色盲、血压脉搏等。

4月1日下午13点到15点事笔试,是一志愿和调剂的都在六教中129笔试,一志愿和调剂的题听说不一样。专硕和学硕的题在一张卷子上,基本都一样,就是每一部分的最后一道大题不一样。笔试的卷子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电路,三道选择,二个判断,二个大题,共占30分;第二部分是微机原理,也是三道选择,二个判断、二个大题,共30分;第三部分是自控原理(只有经典部分,不含现代控制),也是三道选择、二个判断、两个大题,共占40分。小题都是送分的,大题还是有些区分度的。各部分的选择、判断都很容易,都是课本上的基础题。主要说一下这几部分的大题。电路部分第一大题是一阶状态响应,电阻并联的是电感,其中t>0时开关断开,求Il、Ur。第二大题为知道A1表和V表的读数求A2和W表的读数;微机部分第一大题是读程序,写出程序执行后的结果。第二大题为8255和0809的连接,第①问求8255地址范围及A口、B口、C口和控制口地址。第②问是写出0809的一个初始化程序和8255的初始化程序。第③问是写出整个的程序;自控部分第一大题为给出传递函数第①问求Kt、K1,第②问求超调量和ts。第二大题是由Bode图来求传递函数。

4月2日是没体检完的接着体检,下午五点公布第二天面试的分组情况,基本没啥事儿!

4月3日是从8:30分开始,按分组进行面试。共分了七个组,每组20多人。先将个人陈述表七份交过去,他们会提前给你一段专业英语的文章,让你提前准备十分钟左右,进去后一对七进行面试。老师会先告诉你面试的整个流程,然后偶再开始作答。首先是英问的自我介绍,介绍完后是专业英语部分,老师会让你读一遍专业英语文献,读完后让你说出文章的大意,然后是专业英语的三个问题,我的是电容传感器。第一个问题就是问通过这篇text什么是电容sensor.第二个问题是问集成的sensor跟individual sensor,who’s better.第三个问题是举出生活中关于容性sensor应用的一个例子。我刚开始使用中文来回答的。后来老师说有能力用英文来回答可以用英文来回答。我就用简单的英文来回答了下,举了个容性sensor的例子就是mobile phone skreen.然后就是下一项,其他老师轮番提问,主要是问了下毕设、毕业学校、你为什么要考研、你对研究生三个字的理解等。面试就算结束了。当天晚上快23点时学院网址上公布复试成绩。第二天(即4月4日)是双向选择。8点30分开始,学院各实验室老师上讲台讲他们的研究方向及成果等,基本上跟拉选票差不多。讲完便是学生找导师签确认单。签过后去二教106领了一份调档函,就打道回府了。

最后补充一下选导师很重要,我是提前联系了好几个导师,第一次见导师没经验,太实诚了,啥都跟老师说,生怕老师会不要我,结果感觉也不好,最后我也没选他。后面联系了两个导师都是让学生负责的,都是让先找学长了解下导师的研究方向等。我是跟一个老师说好了我准备报他,他也说了过线就要我,结果要签字时跟我说他招满了,搞得我只得去双选会再找其他老师。总之,选导师很重要,多联系几个导师很关键!下面是一些研究所的分布情况,建议是先选想要进入那个研究所,再选导师,因为一个所里的老师研究的东西都差不多。科技馆8楼是搞国防雷达方面的信号处理等,多用matlab;4楼搞的是新能源方向(光伏发电、逆变器等)。二教南楼1楼是自动化所,3楼是智能化及机器人研究所,还有一个是搞生仪的,从自动化学院分出来的,也带自动化学生。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5

1、绘图软件

1.AutoCAD 比较常用的制图软件。主要用于机械制图和电气制图。电气一般作为系

统工程制图,是比较通用的绘图软件。

2.Protel 是专业的电子电气制图软件,绘制电子电路原理图和制作PCB线路板。

3.Eplan21 是专业的电气工程制图软件,软件集成模板元器件很多。

2、仿真软件

1.Multisim7 是电子电路,可以仿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系统工程,各种仪表,各

种分析功能。交流分析、傅立叶分析、失真分子、等等共20多项分析功能,很不错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

2.CDMA matlab 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软件,可以外接仿真器来驱动功率器件,有很

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

3.单片机仿真软件。对于不同系列的单片机有不同的仿真软件。

3、编程软件

1.PLC编程软件。西门子、三菱、欧姆龙、GE、ABB都有自己 的专用的编程软件,有PLC编程基础的很容易上手。

2.单片机编程软件。对于不同系列的单片机有不同的编程软件

4、常用基础软件

1.Microsoft Office 常用的文字编辑、表格制作。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 篇6

电气自动化在分散测控系统当中的应用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而实现的。在该系统当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支持不仅能够实现对整个电气工程的有效监测,还能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对电气工程中各分段的有效监测,实现对整个电气工程的全面化、细致化监控。在电气自动化分散测控系统当中,其包含两个层次的测控环节。第一层次为运行层,即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运行测定的控制单元,其通过自身所配备的检测设备来实现对电气系统当中各环节的有效测控,并将其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分类,然后将数据传输给上级层次,为电气系统的测控提供基础工作环节支持。第二层次为控制层,即整个电气系统测控行为进行分析、决策的控制单元,其通过对运行层所传递信息的有效分析与处理,获取对电力系统的测控结果并进行调控决策,将指令下达给运行层,由运行层进行相关操作,进而实现对电气系统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并对其实施连锁性保护和控制,确保整个电气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7

1 试验方法与试品的选定

一般来说, 我们会将导线类的试品应用在不同电压下差模或共模的试验当中, 其中差模试验方法也就是将两根相邻的绝缘导线分别连接在接地体以及高压端上, 此时, 这两根芯线就会承受着差模的高压, 最终计算出其受压能力。而共模试验方法也就是将一根导线从接地体连接, 然后缠绕在绝缘外层并连接到高压端, 以一根导线来承受其高压。这两者测量的最终目的有很大的区别:差模试验是为了测量电气设备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侵入时间的长短以及变压器乡间绝缘的实际强度, 而共模试验则是为了测量地电位升高之后地面绝缘体的实际强度。从变压器方面来讲, 差模试验主要是将变压器的两端, 采用高点直接接入到高压端, 以此来了解变压器的绝缘情况, 而共模试验也就是为了测试变压器外壳绝缘体的情况。从电源滤波器而言, 在进行差模试验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需要将电源滤波器的输入电流的一侧接入导线, 并接入到高压端, 而在共模试验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需要将导线直接从电源滤波器的外壳接入到地面, 另一端则需要接入到高压端。

通常来说, 我们在试验过程中, 继电器有两对接点, 一对处于常开状态, 另一对则处于常闭状态。在差模试验过程中, 技术人员可以选定其中的一堆, 并进行试验, 在测量过程中, 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 要在空气的间隙中对其进行试验, 了解其电压, 并且要求技术人员通过导线将外壳与地面进行连接, 而另外一端则需要连接到高压出, 此时就可测出继电器外壳的实际电压。

在对环氧板进行试验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第一步应该明确电极的长度, 将其分为三个段 (1cm、1.5cm、2cm) , 并了解这三段的电压。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 由于电压幅值较小, 分散性特点并不突出, 因此我们在每次进行试验的过程中, 都需要采用新的食品及逆行那个试验,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累积效应, 保证测试的精准度。

2 试验结果

2.1 对雷电冲击电压进行试验的结果分析

在对雷击电压进行试验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采用的是2μF/60k V脉冲式电容器作为主电容进行试验, 其中, 分析结果表明, 在对来及试验过程中, 所选用的试品具有较高的耐压性, 受到电压的影响, 其作用时间并不长, 并且我们还观察到, 试品在受到雷击作用的影响之下并不会出现突出的放电痕迹。对于继电器、电源滤波器以及变压器而言, 如果出现耐受冲击较低的情况, 就必须与过电压保护器进行密切的配合。同时, 在相同电场情况下, 同类材料的绝缘层越大, 那么击穿电压也会相对较高。在试品相同的情况下, 差模试验的电压要比共模试验高, 究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差模试验绝缘层的影响。

比较发现在相同的电场形式下, 对于同类材料, 绝缘层越厚, 击穿电压越高。对于同一试品, 差模击穿电压明显高于共模击穿电压, 这显然是由于差模试验的绝缘 (两层) 比共模时 (一层) 厚, 差模耐压与共模耐压的比值在1.2~1.5之间。

2.2 直流电压试验结果

不同的试品直流击穿电压不同, 在电场相同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 材料的绝缘层越厚, 那么击穿的电压就会越高, 对于同类材料差模耐压以及共模耐压比例控制在1.2到1.5之间, 当进行直流电压试验时, 试品将会出现放电痕迹, 这种痕迹是一种黑色小孔, 在电压较低的情况下, 需要适当的延长击穿时间, 但是要控制好整体的时间, 在试验完成后, 试品会出现变软、发热以及烧焦的情况。此外, 为了保证施加在试品的电压是一种恒定的情况, 必须要调整好相应的输出电压, 保证电容中直流电压为预设值, 再对试品进行加压, 在对于电源滤波器进行差模试验时, 由于电容较大, 就难以得到具体的试验结果。

技术人员为了能够在试品上施加一个恒定的直流电压, 都会是线条好调压器的输出电压, 使电容C上的直流电压等于一预设值, 然后再对试品突然合闸加压。在对电源滤波器进行直流电压差模实验时, 由于滤波器内部电容较大, 涌流较大未得到差模试验结果。

2.3 工频交流电压试验结果

在试验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HP5313A型的通用计数器来对试品的耐压时间进行测量, 试验结果发现:当试验所加电压较高时, 击穿时间只有几十秒甚至几秒。根据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 这应该属于电击穿。较低的电压下, 击穿时间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秒, 且介质有发热或轻微发热现象, 显然属于热击穿。

对于不同的试品, 在所加电压不同时, 击穿时间也会出现相应的不同, 在相同工频电压下, 同类材料的绝缘层越厚, 那么击穿的电压就会越高, 一般情况下, 在工频电压下试品差模试验和共模试验之间的比值介于1.2到2.1之间, 击穿后的特点与直流电压击穿结果类似, 都会出现黑色小孔, 也会伴随变软、发热和烧焦的情况。

3 结论

比较试验结果可知:对于以上低压弱电系统电气连线等试品, 一般差模击穿电压高于共模击穿电压;在相同的电场形式下, 直流耐压最高, 冲击和交流击穿电压较为接近并视试品不同而有区别。在进行低压弱电系统或变电站二次系统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相应数据。

摘要: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我们会采用两种方法来对弱电设备的电气连接能耐受电压能力进行试验, 第一种也就是差模试验, 即将相邻两根不同的绝缘导线, 其中, 一根芯线进行接地处理, 另一根则需要连接到高压位置, 然后对这两根芯线进行分析, 了解其承受差模高压的力。第二就是工模试验, 也就是将一根芯线进行接地处理, 并在绝缘层外部缠绕一定的导线, 最后再接入到高压端, 以承受高压。本文就这两种试验方法来对弱电设备电气连接等耐受过电压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弱电设备,电气连接,耐受电压能力,试验

参考文献

[1]霍锋, 万启发, 谷定燮, 李振强, 叶奇明, 杨鹏程.1000kV与500kV交流线路同塔架设相间放电特性及绝缘配合[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4) .

[2]王建国, 胡绍庸, 周文俊, 黄祥伟, 吴剑, 吴世华.弱电设备电气连线等的雷电流耐受能力[J].高电压技术, 2001 (2) .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8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 继电保护器 整定

继电保护器是基于微处理器设计,集反时限(Inverse Time)和定时限(Independent Time)继电器保护于一体的综合继电保护设备。继电保护器常常用来为电力设备提供安全保护。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在科技水平的發展之下,我国电厂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对于电厂电气设备而言,继电保护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继电保护器也在电厂电气设备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保障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必须要做好继电保护器的整定和复校工作,下面就对电气控制系统中继电保护器的整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继电保护器整定注意事项

在进行继电保护器的整定时,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做直流大电机过流使用短接软线时,需要将软线距过继电器平行距离控制到1.5到2.0m,如果未达到这一标准,软线电流磁场就会对电流继电器产生影响,增加整定误差。

第二,在做直流大电机过整定电流的情况下,空间母线电流磁场会影响过流继电器磁场,因此,在开展整定工作时,需要尽量的将其控制在现场,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小整定误差。

第三,在欠磁继电器与过流继电器的整定过程中,如果电流较小,则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只读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小整定的误差,如果电流较大,则可使用分流器接表法来进行分析。

2 过压继电器整定方式

过压继电器整定电路包括几个部分,即测试电压表、电路开关、倍压整流型电压发生器、单相交流低压电源与单相调压器,需要满足过压保护、电压不平衡保护、错相保护、欠压保护、静态断相保护以及动态断相保护几个内容。

其中,过压保护是在线路电压偏高时进行的保护;电压不平衡保护即对三相电压平衡问题进行的保护,其保护模式是立即动作;错相保护是在线路电源输入程序发生错误时的保护措施;欠压保护是对线路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时的一种保护;静态错相保护是在非运行设备出现断相问题时开展的保护措施;动态断相保护对运行设备出现断相问题时开展的保护措施。

在整定过压继电器时,需要先进行初通电试验,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断开高速开关,针对继电保护器整定电路来开展降压试验,在试验时应该进行密切的观察,看升压与降压的情况,是否存在异常,在升压与降压恢复正常之后,即可将高速开关合上。在高速开关合上之后,再整定过压继电器,在整定过程中要观察过压继电器动作与电压表指示情况,并进行严格的记录,完成之后,再调整过压继电器。

3 过流继电器整定方式

过流继电器整定电路包括测试电流表、电流发生器、毫伏表、单相交流低压电源、整流器、电路开关几个部分,过流继电器能够实现过流保护功能、欠压保护功能和过压保护功能。过流继电器需要提前设置好三相电流流过值,若三相电流发生问题,那么继电保护器就会进入到故障状态,在出现故障状态时,电流通过值会显示在显示屏之中,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状态,就可以通过延时设置或者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而继电保护器能够根据电流变化情况来修改跳闸延时情况。在过压保护功能方面,若线路电压一直偏高,那么继电保护就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还会使用警告音与闪灯的方式来报警,如果继电保护器进入到故障状态之后,电压值的变化程度也会在液晶显示屏中显示出来,如果想要改变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延时设置与人工干预的方案进行;在欠压保护功能方面,若线路电压一直较低,那么继电保护器就会开启保护模式,若电压恢复正常状态,那么系统也会退出故障,该种功能是可以实时关闭的。

在整定过流继电器时需要进行通电试验,将高速开关完全断开,进行升压与降压试验,看继电保护器整定电力电压情况,在电压稳定滞后,即可开展整定工作,在整定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好电流表、电压表与毫伏表的变化情况,记录好相关数据,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长见,王志福,马晓伟.试论电气控制系继电保护器的整定及复校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Y.Serizawa,H.Imamura,M.Kiuchi.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P-based relay communications for wide-area protection employing external time synchronization.Proceeding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2001.

[3]H. Gjermundrod,D.E.Bakken,C.H.Hauser,et al."Gridstart:a flexible Qos-managed data dissemination framework for the power grid,".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09.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9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很多学校已经较多的设立了电气自动化的相关学科,学术探索不断增加,专门的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随着国家低能环保技术、积碳经济的提出,社会很多行业对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也随之增加,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根基雄厚,毕业后在社会中寻找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也就促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变电站自动化明显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电站对其实行了有效、合理的引用,在电气工程运转的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整理时刻不在,即使在生产作业中也有效、合理的应用自动化来进行,变电站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也改善很多。在电脑屏幕上及时出现业务流程的相关内容与有效信息,这就是自动化及时工作的基本原理,操作人员可以去进行有效的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和疏漏马上去进行改进,通过自身学到的自动化技术去合理解决难题,从而保证变电站全程自动化、电力行业系统良好进行,在自动化控制中享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众多便捷性、有效性。

2.2调度电网自动化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碳经济资源有效利用的提出,这一大趋势影响下,电网调度必须去进行自动化处理,对电脑信息技术、电显示屏、印刷和打印机以及工作地点等一系有效列设备加以好好利用。电气工程行业中的很多资料,必须经过自动化技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然后调度电网看其是否正常运行;同时,关于电力系统的系统观察也很有帮助,判断是否有电量过重或过轻,预估整个电气工程系统是否合理、有效进行;对于工作进行中遇到的紧急不可预测问题进行及时侦测,把危险不确定灾害彻底消除。凭借很多科学、专业资料整理看出,在电网跳的这一工作中,电气自动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涉及面越来越广,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主要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2.3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控制分散系统的`应用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10

众所周知,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当前的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已经相当的广泛,很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引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虽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受某些发展权限的限制,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仍然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因为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电气化工程的自动化管理滋生了很多的问题,监督不力或者是指导不当都会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落实不到实处或应用过程中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工程完工效果与预期的偏差较大。其二,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因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现代化新技术,虽然已经在很多企业得到了普遍应用,但相应的技术实施程序与要求还未真正地被技术人员彻底掌握并熟练操作,再加上自动化技术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依靠的是电力能源,技术人员如果不能按照严格的规范来操作运行,则会之间引起若干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电气系统;自动化;人工智能;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48-2

0 引言

电力的运用加速了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文明进程,当前电力工程系统的可靠稳定性不仅与人们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各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够有序地进行。为此,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人工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电气工程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控制,不仅是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电气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需求的必然选择。

1 人工智能与电气系统

所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发源于计算机科学发展和进步,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中属于比较“时尚”的字眼。而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果也是时下比较“时尚”的:模拟人的反应与逻辑思路,并在部分区域超越人的思维逻辑,在完成给定指令的同时能够自主处理各种异常复杂的情况。而且,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出现人由于情绪、精神、外在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误判断、误动作、误反应。因而在当前很多行业领域,特别是技术难度高、风险性较大的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很多地方取得了极为不错的效果。

而对于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社会依赖程度较高的电气工程系统而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似乎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事实上,国内外的众多技术人员在电气系统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如智能电气设备的出现、智能电力工程控制系统的出现以及电气系统异常情况智能诊断等多种形式的智能化使得电气工程系统在自动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实现了电气工程技术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是未来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人工智能在电气系统的实践运用

以下就几个电气工程智能控制系统使用实践进行介绍。

2.1 AVC系统

所谓AVC系统,是我国根据国外优秀电力系统智能技术实践经验和自身发展国情,通过综合利用经济压差无功潮流计算技术与先进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化电力系统无功电压参数控制系统,简称AVC。

AVC系统通过利用遥测、遥信技术将预先设置在各主要电力配送点的实时监控数据收集到核心数据处理系统,对各节点的各项电力参数进行即时的计算,通过该节点电力参数的偏差、偏差范围在系统的分析中找出偏差的原因以及偏差纠正方案(主要方案内容包括主变分接开关调节、电容器投切、系统无功功率补偿等),并通过在线无功功率补偿等控制以实现偏差纠正方案,由此保证该节点处电压参数的稳定。

而本系统在进行该项实时控制的要点是预先确定各节点的电压参数的约束条件,即作为确定该节点电力参数是否产生偏差的标准,该标准随节点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对于AVC系统而言,预先设置(在更智能化的系统中可以实现根据其他电力参数进行即时的更新)电力参数的约束条件的可靠性就成为整套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控制点。

AVC系统不需要或极少需要人为的参与,具备较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而且作为闭环控制回路调节及时,能够保证输配电电力系统的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安全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目前国内电力系统送配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国内某电厂在电压控制中采用了AVC系统,具体的实践简单介绍如下:

2.1.1 系统结构

该电厂AVC系统是基于送配电系统设施运行的辅助控制系统,其主要结构由调度中心主站、AVC子站、执行终端机构成,各结构间利用以太网等构成星状网络,采用DCS闭合回路控制系统。

2.1.2 所采用的主要控制方案

当系统中高压母线电压参数高/低于系统给定参数值时,控制减少/增加发电机的无功功率;给每台发电机组设定各自高低极值,控制机组在极值允许范围内调节,否则禁止一切调节活动;在系统出现电压波动异常时,闭锁各机组独自的调节功能,防止出现交叉干扰。

这样的AVC系统的使用使得电厂对于电力系统中各主要节点的电压参数进行了实时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改变了以往制动响应远滞后于参数异常的格局,增强了电力系统整个供配电的可靠稳定性,而且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的操作量和处理量,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人为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2.2 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

在广泛采用新时期各项前沿技术成果的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在控制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电力故障诊断与排查技术等多重技术。因而它相较于社会上一般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而言具有反应更快、灵敏度更高、兼容性更强、数据处理更快、异常诊断排查能力更强的特点。它的自诊断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该系统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而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成为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改造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主要控制系统之一。

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作中其数据处理中心具有不同的模块用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主要包括智能诊断模块、误操作联锁制动模块、电网供配电智能调控模块等。

2.2.1 智能诊断模块

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和AVC系统类似,在工作时通过从各个数据监控点采集的数据收集,通过封闭式局域网或加密开放式无线网络可靠传输到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系统后台通过对各个反馈节点的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各节点数据信息或查找系统运行中各节点处存在的异常,从而确定适应的故障排除工作制动方案,而进行异常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主要工作就在智能诊断模块中进行。

2.2.2 误操作联锁制动模块

对于跟社会各方面紧密接触的供配电系统而言,其系统运行中存在有大量的不可预知因素影响到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可靠。特别是在城镇乡村居民动力/照明用电中,常会由于大量的人员误操作而导致电气火灾、触电等事故。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对各个模块单元的即时数据(主要包括瞬时电压、即时电流、电力负荷波动等)传输分析该节点处是否存在异常变化,从而在最短时间范围内确定合适的控制动作方案,以节点处各动作元件按指令动作从而完成对该局部区域内电力系统的紧急联锁制动。

2.2.3 电网供配电智能调控模块

对于当前社会电力供应,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存在着电力供应相对不足的困境,特别是用电负荷较高时间段,电网供配电电力平衡供应就成为了一大难题,而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调控模块可以使得电力供应实现时间、区域上的最大合理化,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实现地区供电的相对平衡。

3 结语

因而,人工智能下的电气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升给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各种人工智能自动化电气设备的大量涌现也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电气工程格局,使得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系统的自动化道路的推进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电气工程系统自动化程度会空前的高,电气工程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莫家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3(06).

[2] 曹玉臣.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05).

[3] 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电电气自动化论文 篇12

关键词:电动工具,爬电距离,电气间隙,路径分析

引言

在电子电器产品安全检测标准要求方面,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项目一直以来是检测人员比较难把握的项目,需要在掌握标准要求并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该项目的检测。电气间隙是考核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的一个技术参数。爬电距离则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不会产生闪络或击穿的技术参数。由此可以看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防范对象和考核目的不同。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本文以电动工具产品标准要求为例,用检测案例分析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程序、测量路径及测量注意事项,希望给从事电动工具检测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1 测量程序和步骤

1.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有效值;

(2)确定设备是否为防污染沉积;

(3)根据防触电保护的结果要求,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1.2 确定工作电压时应遵循的原则

(1)与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电路中任意一点和地之间,以及与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电路中任意一点和不与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电路之间的工作电压;

(2)不接地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应当假定是接地的;

(3)如果绕组线绕制的组件或其他零部件是浮地的,即不与相对于地有确定电位的电路连接,则应当假定该组件或零部件接地是在能获得最高工作电压时的该接地点接地;

(4)如果使用双重绝缘,则基本绝缘上的工作电压应当假定通过短路附加绝缘来确定,反之亦然;

(5)对绕组线绕制组件中绕组之间的双重绝缘,应当假定短路是在能使其另一种绝缘上产生最高工作电压时的该短路点发生短路;

(6)除允许的情况之外,对绕组线绕制组件中两个绕组之间的绝缘,应当在考虑该两个绕组连接的外部电压后,使用该两个绕组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高电压;

(7)除允许的情况之外,对绕组线绕制组件中的一个绕组与另一个零部件之间的绝缘,应当使用该绕组上任意一点与该零部件之间的最高电压;

(8)如果绕组线绕制组件的绝缘在沿绕组长度上具有不同的工作电压,则允许相应改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2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测量路径

为了确保检测原始记录的可追溯性,在进行电动工具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试时,适用时应给出以下部位的测量结果:

(1)不同极性的带电零件之间;

(2)定子、转子浸渍的绕组与铁芯之间;

(3)转子绕组与金属轴之间;

(4)换向器与轴承之间;

(5)开关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

(6)铁心与外壳之间;

(7)定子绕组与外壳之间;

(8)内部导线与外壳之间;

(9)螺纹型电刷盖带电部位到外壳之间。

下面结合GB 3883.1-2005《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的条款,以具体示例分析II类电动工具产品的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部位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部位和路径,以及在电动工具质量检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 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对于II类电动工具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主要考核浸渍的转子绕组与铁芯、定子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路径如图1a和1b所示。

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绝缘层的长度及安装位置是影响此处合格与否的关键。如果在装配过程中绝缘层未控制好摆放位置,即使设计尺寸足够,也有可能由于绝缘层超出铁芯两测的长度一侧过长一侧过短而导致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于规定值。检测案例如图1a所示,额定电压220V的交流电钻定子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于2mm,而图1b中的转子由于绝缘隔板尺寸偏小导致转子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也小于2mm,以上两例均不符合GB3883.1-2005标准第28.1条的要求。

2.2 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对于II类电动工具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部位主要有铁心与外壳之间、内部导线与外壳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路径如图2a和2b所示。

如图2a所示一款II类结构的电钻产品,内部布线与轴承之间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小于4mm,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外壳和轴承座采用对开式结构,此处轴承座属于附加绝缘,轴承座的绝缘材料厚度即为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值。本例中的轴承座厚度偏小,导致该处附加绝缘电气间隙小于4mm。对于图2b中的角向磨光机产品,接在电容器上的内部布线(黑色)与外壳接触,由于接触处的外壳没有止口,此处外壳的厚度即为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值。本例中此处绝缘厚度为2.28mm,(如图5a所示)。以上两个案例均不符合GB 3883.1-2005标准第28.1条表10关于附加绝缘隔开的金属零件之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大于等于4mm的规定。

2.3 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部位主要有转子绕组与金属轴之间;换向器与轴承之间;开关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螺纹型电刷盖带电部位到外壳之间。

转子绕组与金属轴之间的加强绝缘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路径。在进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路径判断之前,首先应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判断转子是否采用Ⅰ类结构,通常用万用表测量转子铁芯与轴之间是否导通,如果不导通,就不是Ⅰ类结构,那么转子绕组与金属轴之间的加强绝缘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即为转子绕组沿轴绝缘到转子铁芯的距离(如图3a所示)。

换向器与轴承之间的加强绝缘爬电距离测量路径,即为换向器沿换向器底座经转子轴绝缘至轴承部分路径,电气间隙为换向器至轴承空中最短距离(如图3b所示)。

带有Ⅰ类结构转子的Ⅱ类工具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试方法。在加强绝缘方面:由于采用Ⅰ类结构的转子,转子铁芯与转子轴之间无绝缘层,两者呈电气导通状态(如图3c斜线部分所示)。因此在进行转子绕组与转子轴之间、换向器与轴承之间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时,不但要考虑转子绕组与输出轴、换向器与轴承之间的爬电距离,而且还应考虑转子绕组与转子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值,测量结果应选择较小的一个,通常后者较小。对于附加绝缘:因转子铁芯与转子轴之间无绝缘层,因此该处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均为0。

对于带有螺纹型电刷盖的电动工具,螺纹型电刷盖带电部位到外壳之间属加强绝缘,此部位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路径为带电部分沿螺纹至外表面。影响此部位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是电刷盖本身的厚度和螺距。检测中经常发现有的产品电刷盖的厚度不足及结构设计不合理,此处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于8mm,导致产品不符合GB 3883.1-2005标准表10规定的要求。

2.4 穿通绝缘距离

浸渍绕组与转子轴(可触及金属零件)之间的加强绝缘的穿通绝缘距离<2.0mm,见图4所示。

3 异常情况下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路径

如图5a所示,接在开关上的导线端头脱落后,由于开关接线端子附近挡板无止口,环形接线端子可通过此处缝隙并接触到外壳,可能的接触区域外壳最小厚度2.60mm(如图5b所示)。接在柱形接线端子和开关上的内部布线和电源线脱落后,导线端头可以从进风口处滑出外壳,导致带电件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降低为0。以上结构都不满足GB3883.1-2005标准第21.12条“II类工具中的导线、垫片、螺钉等零件松脱,不得造成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上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小于28.1条规定值的一半”的规定。对于本例导线脱落后,不得造成加强绝缘上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小于4mm。

4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测量注意事项

(1)运动零件置于最不利;螺母和非圆形头部螺钉假设拧到最不利的位置。

(2)穿过绝缘材料的外部零件上槽缝或开口的距离要测量到与易触及表面接触的金属箔,用符合GB/T 16842试具B的试验指在不施加明显的力将该金属箔推入拐角各处,但不压入开口内。

(3)此处双重绝缘中的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之间没有金属,按两种绝缘之间有一层金属箔进行测量。

(4)接线端子与易触及金属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还要在螺钉或螺母尽可能旋松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但此时电气间隙的限值为标准规定值的50%。

(5)对装有器具进线座的工具,在插入相应的连接器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对X连接的工具,分别在接上规定的最大截面积电源线和不接电源线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5 结语

本文旨在以电动工具产品为例,分析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要求,以及针对标准要求对应的测量部位和路径,但是测量工具如爬电距离量规、游标卡尺等的使用及测量方法中的有关沟槽跨越、未粘结的缝隙、带筋等情况的具体处理方法,本文并未进行具体分析,但这也是影响爬电距离测量结果的一个因素,本文不作论述。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微信早安心语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