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电气专业

2024-05-17

自动化电气专业(通用12篇)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1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 对电气自动化装备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 可是能运用新技术的自动化人才却异常短缺。因此, 主动掌握市场信息, 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 是高职院校自动化技术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依据市场需求,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面对新形势和市场需求, 组建一个由系领导、专业主任、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小组, 通过深入相关企业调研,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组织召开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收集毕业生和企业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 及时把握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群的技术发展动态, 掌握行业、企业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以此确定专业改革思路。

通过调研和各种信息分析, 确定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为:为工厂的供配电系统承担简单设计、运用管理与维护工作;承担工厂的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使用、调试、维护工作;自动检测系统、仪器仪表的配置、检测、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电气设备及自动化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

根据就业岗位群技能要求, 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电气控制与电气传动系统及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和技术改造的能力, 适应企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根据岗位能力要求, 构建课程体系

在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 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 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 抓住职业领域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总结提炼岗位工作的行动领域 (见表1) 。按照“以行业需求设课程, 以岗位需求练技能”的思路, 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 重构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见表2) 。

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在职业教育界, 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 教学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 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式课程, 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 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 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 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学习,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

四、以高水平师资建设为重点, 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多来自本科院校, 实践能力较弱, 这些教师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 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根据这种实际情况,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 把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使教师充分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参与产学合作, 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技术研发, 使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选派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师资培训基地进行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四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实验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其次, 把引进兼职教师作为优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结构的最佳形式。要尽可能多地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经验丰富或操作技能强, 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情况, 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 以此优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

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 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 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 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我院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场所应强调与真实的职业情景相似, 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 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布置。做到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 使学生全面了解职业活动的完整流程, 练就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二是学校与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 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最新的实用技术, 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以便在离开学校后能够顺利就业。

专业建设是一项面向未来、关系职业教育事业生存发展的希望工程。只有不断探索积累, 积极思考, 勇于实践, 才能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文章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提出了专业建设需做好的几项工作。

关键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戴素江, 胡新华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 2008, (10) .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2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

个人简历网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东省身材:175cm?60kg婚姻状况:已婚年龄:29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动力电气类:电气工程师、技术员 工作年限:6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9-.3 广州卓德嘉薄膜有限公司 电气技术员

主要负责对生产线电气部分的.维修以及新员工的安全操作指导。

2003.6-.2广州辉联纺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工厂自动化系统流水线的设计制造安装。本人主要负责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电气系统采用PLC,触摸屏以及变频器控制。

2006.3-现在 广州某公司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47-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不同专业的教学质量成为每个大学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学科,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改革更是如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考虑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电气自动化专业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仍然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当代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帮助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新突破,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质量。

基础平台的建设应该以本专业课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配置4种不同的模块:电气控制及PLC实验模块DSP及单片机控制实验模块交流调速实验模块和直流调速实验模块。4个模块和基础平台的建设,保证了本专业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也成为跨专业选修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平台建设中,学校和学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一、建立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平台

教育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平台的建立曾经做出明确规定,表示电气试验平台应该以现有发展水平作为基准,为学生提供使用性能良好的实验仪器,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然而,目前来说,大部分学校对于电气试验平台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实验仪器很多已经报废,对于电气试验平台的建立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由于电力自动化专业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果全部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建立,所投入的资金将会对现有的专业资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电气试验平台的建立仍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可以将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平台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功率试验平台,这一平台主要包括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交流直流电源,测量的仪器等,和控制系统组件,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尽管目前技术发展迅猛,但在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控制系统短时间内还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利用现有的资金对这两部分系统进行建设有着一定的长远意义。

二、建立多层次综合性实验体系

为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保证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全面而系统,在进行实验体系的建设时应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即基础性试验,综合性实验以及研究性试验,现分别就三方面内容进行具体阐释

(一)基础性试验设计

这一部分的实验设计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专业基础知识,并对理论应用与实际有一个概念性的理解,提升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打下基础。通过一些基本操作的小型实验,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性理论以及常规仪器基本使用方法,为下一部分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做准备,这部分实验保持原有实验课时的安排,均为2个学时。

(二)综合性实验设计

这一层次为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主要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来实现。训练内容较第一层次在复杂性、难度上有所提高,将各个单一知识点综合联系起来,既考虑相关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通过实验中的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异步电动机交流变频

调速实验0中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实现了SPWM波形并实现变频调速后,提出一些综合性设计要求:1.采用软件实现SPWM波形;2.对三相逆变电压缺相和过流(1.5A)进行保护。在实验中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在目标的制定上更注意提出一些具体的系统工程指标,使实验更贴近实际工程,让学生在实验室真正开始进行工程实践的锻炼,而不仅仅简单停留在系统功能的实现上,因此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组织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将科研中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降低难度后形成适合学生实验的设计目标,还将历届大学生电子竞赛中相关的题目融合到实验内容中,由于这部分实验需要学生进行设计和反复调试,所以在时间分配上根据难易程度从4学时到6学时不等,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这一层次是实验设计的主体部分,主要为了提升学生在实验时的综合实验能力,使得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实验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能独立解决一些实验问题。相比于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试验设计更加复杂,难度也有的一定的提高,是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一种考察。

在实验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制定更高的目标帮助学生锻炼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建立,因此这一阶段是实验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三)研究探索性试验设计

在经过以上两层次的实验设计之后,学生对于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实验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实验,对于实验理念和试验方法都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一阶段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自主创新实验。相比与前两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实验内容更加复杂和繁琐,最重要的是,这一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发现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查找文献和资料,进行自主实验,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实验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也可以申请专利。总的来说,研究性实验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提高,

将原有的被动接受形式的教育变成了主动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室全面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的实验室应该尽量保证能够经常对学生开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资源,提升设备的利用率。具体实施,可以按照不同学院公布的可使用设备的名称和数量,再针对设备的完好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开放。为了保证实验设备不受损害,应该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学校实验设备的爱护意识,防止实验设备损伤,对于外来人员使用实验设备一定要加以限制。

实验室的开放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和程序,最主要的是不能损伤实验设备,并且对实验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登记注册,如果发生实验设备损坏等情况应该及时找出责任人,负责赔偿。实验室申请程序应为:学生提出实验设想之后与老师沟通,确定设想的可行性,再添写要求的实验申请,在得到相关人员的同意之后进行试验,实验完成之后应该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食盐是被完好无损。同时参加实验人员应该根据实验的结果和实验数据提供相应的实验报告。只有严格按照实验室使用的规定程序进行实验,才能保证在完成实验的同时不损伤实验设备,实验室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电气自动化实验平台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和认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应该针对目前电气自动化发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的探索与研究,提升学生实验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光善.卡文迪什实验室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和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6):39-41.

[2]齐建国.试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2):4-7.

[3]赵晓春.试论实验室的育人功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80-83.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4

近些年来,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促使目前的就业市场的需求方向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市场需求由对低工资、低技术的体力劳动者逐渐向着技术型人才转变, 这种趋势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对很多企业来讲, 都是一个招聘热门, 目前, 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 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将是未来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重点。就目前来看, 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航空工业企业生产现场, 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2.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3.科技开发公司, 从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4.电气设备、工控设备生产厂家或代理公司, 从事电气设备, 工控设备的营销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或者利用本公司的设备进行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所以中等专业学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需要,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为中等职业教育树立模范。

2 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2.1 基础性专业学习与学生主体学习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工作主要分为基础性教学、专业性教学以及专长教学和专业实习这几个方面。其中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是基础性教学, 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 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 使得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没有打好坚实接触, 在后期的实践过程中, 就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 学生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一阶段的学习。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之后, 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教学, 这个时期的教学工作, 与学生的未来工作联系更为紧密, 并且, 实用性也大大增加。无论是基础学习还是专业学习, 都离不开实验教学, 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到知识的价值, 并且, 在将来的实践中, 能够尽快的融入其中。

其次是主体学习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 主要由两个实习期构成。头一个实习期主要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 教师负责从旁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并且, 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 很多企业都是与学校合作, 组织这类的实训课程, 这样, 学校可以大大降低教学成本, 企业也可以为将来储备人才, 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第二个实习期, 学生与现实更加的贴近, 其要直接进入到真正的生产车间, 到企业中进行自主学校, 这个时候, 教师并不会给予从旁指导, 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这样, 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未来工作, 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 并且, 能够在困难中, 奋发图强, 提升专业技能, 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选择企业的时候, 务必选择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 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才有意义。否则, 只能是浪费时间, 其三年的专业学习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2.2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给予学生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课堂上趁着刚学完理论知识的余热, 如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不仅能让学生们更好的熟悉机械的工作原理, 而且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勤动手, 勤于动手实践的好习惯。一方面, 让学生亲自动手, 培养的是学生做实验, 热爱实验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老师当堂的指导很有针对性, 没有偶然的存在, 可以让学生们第一时间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实践教学中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意识, 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参加工作以后也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外实践小组的实践教学提供的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也给学生想搞科研发明提供了平台, 这种科研性质的实践教学的确可以成为中专实践教学的新发展和新方向。

2.3 提高教师技能、增加实验课程

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确定定点培训基地, 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此外要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可建设远程实验室, 使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站的方式进行远程实验, 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实验室紧缺问题, 确保学

生毕业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低利润的重工业生产企业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低碳环保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并且, 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局面。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的中职院校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相关的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已经成为中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 现有的中职院校做出了重大的教育理念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并与相关企业联合培养, 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技能, 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 都在快速的增长,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的加入, 并且, 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好坏, 因此, 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 在国家的大力扶植下, 重新发挥出巨大作用。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学生很难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造成就业和需求均难的状况。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对中等专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等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盛.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现代商贸工业, 2012, 05

[2]马建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制造业自动化, 2012, 06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5

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5月 前言

自从我进入西华大学学习以来,特别是在2年理论学习了许多的专业课程,对本身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总觉得自己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对实际的工作不是很熟悉,唯恐将来不能胜任工作,担心自己是否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做好实际的工作。经过这次的实习后,我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到了许许多多的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我很感激在此次实习中给予我帮助的各位前辈。现在就此以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想写下这篇报告。

一、实习地点:

参观变电站介绍:500千伏雅安变电站是九龙-石棉-雅安-崇州输变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四川甘孜州水电输出的重任。该工程的投运不仅能为雅安地区电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将大大增强四川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二、实习目的:

1.通过在供电所的参观与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2.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3.将书本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认识,巩固所学理论与知识,使得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4.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好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5.熟悉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结构,运行方式及各种故障的处理方法。6.学习工作人员的优秀品质以及先进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过程

a、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常见故障

1、继电保护装置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由继电保护系统来保证的,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又是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的。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2、继电保护装置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PT 二次回路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PT 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由于PT 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PT 二次电压回路异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PT 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样PT 二次接地相与地网间产生电压,该电压由各相电压不平衡程度和接触电阻决定。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变化,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PT 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异常;PT 开口三角电压回路断线,有机械上的原因,短路则与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在电磁型母线、变压器保护中,为达到零序电压定值,往往将电压继电器中限流电阻短接,有的使用小刻度的电流继电器,大大减小了开口三角回路阻抗。当变电站内或出口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较大,回路负荷阻抗较小,回路电流较大,电压(流)继电器线圈过热后绝缘破坏发生短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烧断线圈,使PT 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在该处断线,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发生过。PT 二次失压;PT 二次失压是困扰使用电压保护的经典问题,纠其根本就是各类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引起的。

电流互感器是供给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判别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组件。作为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基本要求就是电流互感器能够真实地反映一次电流的波形,特别是在故障时,不但要求反映故障电流的大小,还要求反映电流的相位和波形,甚至是反映电流的变化率。而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铁心耦合实现一、二次电流变换的。由于铁心具有磁饱和特性,是非线性组件,当一次电流很大,特别是一次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的存在将使严重饱和,励磁电流成几十倍、几百倍增加,而且含有大量非周期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造成二次电流严重失真,严重影响了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由电工基础理论可知,电流互感器在严重饱和时,其一次电流中的直流分量很大,使其波形偏于时间轴的一侧。铁心中有剩磁,且剩磁方向与励磁电流中直流分量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在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剩磁的共同作用下,铁心在短路后不到半个周期就饱和了。于是,一次电流全部变为励磁电流,二次电流几乎为0。由于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使其传变特性变差甚至输出为0,才导致了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针对目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电源问题,比如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干扰和绝缘问题,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b、对主变、线路保护配置的要求

1、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普遍使用的重要电气设备。它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供电和稳定运行,特别是大容量变压器,一旦因故障而损坏造成的损失就更大。因此必须针对变压器的故障和异常工作情况,根据其容量和重要程度,装设动作可靠,性能良好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包括:

1)反映内部短路和油面降低的非电量(气体)保护,又称瓦斯保护。2)反映变压器绕组和引出线的多相短路及绕组匝间短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

3)作为变压器外部相间短路和内部短路的后备保护的过电流保护(或带有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或负序电流保护或阻抗保护)。

4)反映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外部接地短路的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5)反映大型变压器过励磁的变压器过励磁保护及过电压保护。6)反映变压器过负荷的变压器过负荷(信号)保护。7)反映变压器非全相运行的非全相保护。

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线路保护配置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线路的相间短路保护必须动作于断路器跳闸,单相接地时,由于接地电流小,三相电压仍能保持平衡,对用户没有很大影响。因此,单相接地保护一般动作于信号,但单相接地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产生危害时,就应动作于断路器跳闸。

3、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

根据有关规程,相间短路保护应该按下列原则配置:

1)保护的电流回路的电流互感器采用不完全星形接线,各线路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均装设在A、C两相上,以保证在大多数两点接地情况下只切除一个故障接地点。

2)采用远后备保护方式。

3)线路上发生短路时,如厂用电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50%~60%额定电压时,应快速切除故障,以保证非故障部分的电动机能继续运行。

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通常是三段式保护。第Ⅰ段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或无时限电流闭锁电压速断保护;第Ⅱ段为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或带时 限电流闭锁电压速断保护;第Ⅲ段为过电流保护或低电压闭锁的过电流保护。但根据被保护线路在电网中的地位,在能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前提下,也可只装设Ⅰ、Ⅲ段,Ⅱ、Ⅲ段或只装设第Ⅲ段保护。

4、单相接地零序电流保护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接地电流小,一般只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母线上装设单相接地监视装置。

5、短线路纵差动保护

3~4km及以下的短线路,无论是采用电流电压保护还是采用距离保护,常常都不能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在这种线路上经常需要采用纵差动保护以适应系统运行的需要。发电厂厂用电源线(包括带电抗器的电源线),一般距离较短,宜装设纵联差动保护。

C、主变、线路保护的选型及装置介绍

1、主变保护的选型及装置介绍

1).本变电所主变主保护采用带加强型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BCH-2型差动继电器构成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2).本变电所主变的相间短路后备保护采用过电流保护和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

3).本变电所主变的电源侧采用过负荷保护。

4).本变电所主变非电量保护采用瓦斯保护和温度、压力保护。

2、线路保护的选型及装置介绍

本变电所线路的主保护采用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特性分析图和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原理接线图分别如图1、2所示。

本变电所线路的后备保护采用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单相原理接线图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工作原理图分别如图3、4所示。

图1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特性分析图

图2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原理接线图

图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单相原理接线图

图4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工作原理图

五、实习总结与收获

在这次实习中,我收益颇多,这些都是无形资产,对自己以后所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伴随我一生。在学校的两年半的学习,自己的成绩在班中还可以,自己有点得意忘形了,认为自己的知识学得很好了,但经过这一次实习才发现自己还是很无知,缺少很多知识,尤其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差实在是太远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研究 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办学条件;专业规范

一、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概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具有机电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突出特点,使学生掌握系统控制、电工电子、电气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控制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出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过硬综合素质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本文涉及的电气工程专业一般是包含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中国电力工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电气工程人才有大量需求,因此我国电气工程领域对培养相应的人才非常重视,并且我国主要的工科大学在教育和科研上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

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

中国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电能,主要研究电能从产生到利用各个阶段的规律的专业。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电磁理论。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电信息,因此电信息技术的研究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同时,现代通信和计算机载体主要是电信息。所以电信息技术的研究也属于电类专业,其中电气工程是专业母体。电气工程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学科派生和交叉能力。如其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造就了新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同材料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纳米电工技术和超导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同电子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电力电子技术,而后者也进一步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电气工程的一个分支。电气工程专业的范围主要有电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以及电工基础理论三部分电气工程的基础,是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主的电工理论。他们属于电磁学的发展外延。

电工理论运用于实践产生了新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性技术,因此电工理论是主要的理论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一般涉及制造电动机、变压器、发电机等电机设备,也涉及用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和电器制造,同时包括电力控制装置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的制造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主要指上述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应用。电力系统一般涉及电气自动化和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和运行必须相互统一,电气设备的制造同时要兼顾实际运行状况,如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需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三、电气工程专业的方法论、影响因素、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由于理论分析较多,比较注重对数学工具的使用。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实验研电气工程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完成主要的学习和教学任务,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研究的支持下,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过程会事半功倍。

电气工程专业紧随现代科技,引入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同时在进行电气工程的理论分析、试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时,教学也经常运用到等效与类比等科学方法。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过程中,派生出了很多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等学科。这些专业由于是电气工程专业派生而来,被划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与其派生而来的专业统一被称作为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又被派生而来的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电气工作专业的专业宗旨主要是培养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装备制造、和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掌握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的培养具体目标主要是,该专业学生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技术,控制理论和电工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和对应的专业知识。

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学生在下列知识和能力上也有要求:

第一,掌握扎實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人文学科的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

第二,系统地学习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如信息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等知识;

第三,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对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第四,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第五,能在电工领域内掌握不低于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并清楚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第六,具备一定的适应工作条件、进行科学研究和信息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四、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知识体系

第一,熟悉系统的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和相关电路理论;熟悉并会运用电子电路原理,会分析和解决相对复杂的电工电子电路问题;能掌握基础的电磁场理论;掌握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具备能检测、分析并处理电气系统物理量的能力。

第二,掌握扎实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理论等相关知识;掌握力学和机械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能掌握不低于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第四,能掌握在工程中测试与表示常用物理量的能力,以及掌握设计和调试电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电气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一般包括:

第一,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

第二,专业类基础技术与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电路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一般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第三,专业方向技术与知识。如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以及其他专业方向的技术。

第四,实验和实践技能。实验和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简单的设计与调试电气系统实验技能、设计和调试相对复杂电气系统的初步实验的技能。

五、结论与建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拓展课程研究 篇7

1. 能力培养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

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课程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力的高低主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职业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在不固定的职业生涯中对所遇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为了在将来的社会中找到较好的工作,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职业教育就必须要为同学树立能力第一的世界观, 使其学会对能力的运用。

2. 实践是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实践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牢固, 为了使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就要让学生多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自我, 在实践中提高对能力的认知。实践活动能够为课程学习提供各种各样的场景, 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形成这一专业的技能, 还能提高其能力。

3. 项目课程是课程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

项目课程是课程内容的负载, 它在围绕工作任务的同时,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气自动化的项目课程内容主要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 在原有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拓展, 由原来的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丰富, 形成循序渐进的序列, 让学生不仅完成项目内容, 同时也培养了其综合职业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拓展课程开设的基本思路

1.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要根据自己专业所学的内容和所要求的任务, 清楚的了解自己本专业相应的岗位所需的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较广, 可以从事与电相关的各种形式的工作。最近几年, 各种企业不断发展, 不断提高, 所需的技术人员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2. 制定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通过科学的分析, 正确的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 学习本专业相关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学校可以把拓展的课程设置成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的课程, 建立灵活、多样和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

3. 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建设的中心, 只有正确的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 才能实现人才目标的培养。课程内容要根据专业内容为基础确定, 以此来拓展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课程内容要体现本专业整体的思想,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拓展课程的相关内容

1. 辅助性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能够熟练通过应用计算机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作图能力, 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能够顺利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

2.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是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实践中认识、了解、熟悉各种原件, 并初步掌握各种原件和常用仪器的相关知识和使用, 对实践操作技能有基本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达到中级电工职业资格所要求的标准。

3.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作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原件的操作技能, 使学生达到高级电工所要求的标准。

4. 毕业设计及实习制作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设计是根据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和就业岗位的空缺制定的任务书。需要老师的指导, 学生通过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其他方案的过程中提高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毕业写作实习,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进一步提高。

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 工业社会对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根本, 制定五年制的培养目标, 目的是培养与工业社会相符合的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适应工业社会所需的高要求人才。它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 能够熟悉电路的安装和熟练地使用常用电器设备并对之做出相应的维护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要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对电气设备进行安装和接线、检测自动化设备、维修一般电气故障。

摘要:本文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的内容, 制定一系列相关拓展课程并进行研究,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能力, 使其变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以适应工业社会所需的高要求人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拓展,五年制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篇8

一、进行市场调研, 明确改革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的预测可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要对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单位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意见来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调研发现,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改造的工作, 等等。而且, 市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 动手能力强以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定位、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围绕培养计划来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从而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是教师应该深思的。为了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的教育要能够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到一起,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项目的建设, 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 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要求,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化办学条件, 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建设以及发展。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需要制定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 这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部分, 所以, 教学改革要能够把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弄清楚, 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课程的结构要侧重理论的应用型, 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多方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一线的人才, 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行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自动化的设备也被广泛应用, 电气自动化的人才需求也在大幅度提高, 而且这种需求很稳定, 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要结合企业的生产, 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当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职业的能力。研究并且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使用项目课程的教学体系, 指导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

三、产学合作, 实现校企双赢

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优势, 实施产学合作办学。组织教师和学生对一切企业的自动化设备、通信线路以及通信网络进行技术的改造,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 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务。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以及技术优势进行实训的教学, 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缺陷;可以通过企业的人才优势, 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践环境, 把教师送到企业当中, 把企业技术带进学校,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教师参与技术改造的工作来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学校领导给予足够重视, 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 在执行过程当中要有计划、有步骤, 要把改革的制度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教学管理。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力,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教学的基本建设, 发挥教学的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专门人才, 满足市场需求。实训场地、设备调整和更新、课程标准的确立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对以后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工作, 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 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改革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做法, 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找到了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杜少武, 吴黎丽, 丁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6)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刍议 篇9

一、企业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 从小的开关到大的宇航的研修施行, 都缺少不了电气自动化人才。它包含了: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在这个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型学科由于和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 发展趋势十分迅猛, 已变得相对成熟。作为高新技术行业的重要组成, 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 很多外国企业进驻中国, 这一领域的人才产生很大缺口, 学校的培养已经远远不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培养企业自己的电气自动化人才, 成为制约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关于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

现今社会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门人们眼中“吃香”的行业, 应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纳。这一方面是由于电气自动化就业容易, 工作环境和收入都较高;另一方面不乏社会舆论和家庭成员的导向。作为企业, 招收有潜力、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招收的员工主义的方向。

作为企业招工, 首先要考虑员工对本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一个人对一项工作感兴趣, 那么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就会空前高涨, 会对企业产生很大助力, 反之, 消极的情绪也会逐渐影响企业人们的工作热情。其次, 要衡量一个员工的综合素质。电气自动化需要很高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还要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只有这样的人才, 企业才值得花费精力和金钱去对他进行培训, 因为他将来会给企业创造比企业的付出更大的利润。

2、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1) 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导向标, 培训初期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 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可以防止员工以后频繁跳槽, 使得企业为其他企业培养人才, 这种劳民伤财的情况出现。而作为企业的文化, 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 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对员工以后的工作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企业之间思想道德的教育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2) 对具备初等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员工进行深层次培训。作为企业招收的电气自动化部门的员工, 他们都具有初等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只是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往往仅仅是表面, 理论性强, 实践能力较差, 那么如何使员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点。如:在车间对员工进行现场教学, 增加动手实践。利用计算机工业自动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能更快的使新进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

(3) 锻炼员工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员工在犯错时能够虚心接受批评, 知错能改。而作为电气自动化部门的员工, 他们虽然高薪高酬, 但工作量同样巨大, 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如果想要收获成功, 那么就要付出与之相应的努力, 作为电气自动化部门放入员工, 如果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 往往承受不住企业竞争的压力和这个行业的工作量, 最终只能被企业所淘汰, 黯然离职。

三、企业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

现今社会企业竞争激烈, 挖角现象严重, 那么企业自身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很重要。一个企业通过自身财力, 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培训, 为企业创造有生力量, 培养未来企业骨干人才。一来这样培养的人才不容易被人挖角或者自己跳槽, 对企业有很大感情, 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企业服务。二来, 企业可以形成一个循环, 以优秀员工带动新近员工进步, 实现共同发展。作为现在很严重的现象, 好多企业都是招收有经验的员工, 对刚出校门和社会的学子不屑一顾, 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初接触者, 他们对工作有很高热情, 往往很低的薪水也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而且这种人往往任劳任怨, 工作积极, 学习能力和热情很高, 如果培养得当势必成为企业一员虎将。而有经验的人员, 往往自视甚高, 工作挑三拣四, 消极怠工, 又常常因为高薪水而轻易跳槽, 对企业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所以作为一个企业, 培养自身电气化人才就十分重要。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10

当前, 随着国内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科技技术应用逐渐渗入至各行各业当中, 钢铁领域同样不例外。基于钢铁企业而言, 近几年其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加快企业内部技术改革已经成为各钢铁企业亟需完成的任务, 不仅决定了其发展前景, 同时也是企业获取效益的重要保证。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于钢铁企业, 除了可以提升其产品生产效率、生产总量以及生产质量以外, 还有助于提升产品生产程序的整体经济性, 同时还是履行节约型社会任务、优化利用能源资源的重要保证, 所以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提升其应用效率尤其关键。

2 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

电气自动化具体指电气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等,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大范围推广, 不仅在加工制造领域以及采矿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 同时在钢铁冶金领域也得到了大力推广[1]。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涉及面非常广, 通常不会发生单独使用等情况, 普遍应用于电气工程, 通过和项目相关运营系统进行有机结合, 确保自动化作业流程、信息化处理手段、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电子化工艺程序等都能发挥其功效。基于钢铁企业来说, 其内部通常会使用到各种电气元件, 具体涉及到变频设备、高压断路设备、传感设备以及继电设备等, 而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则具体包括以下诸多内容。

2.1 传感设备

钢铁企业内部所用传感设备涉及到温度型传感器以及压力型传感器等, 不同传感设备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方面呈现出不同特性[1]。

(1) 温度型传感器。温度型传感器本身属于一种传感设备, 通过对温度进行感知, 再将其转换成信号以后, 即可直接输出。温度型传感器可用作锅炉炉体温度变化情况日常检测程序中, 基于其温度度量器械而言, 其中心位置即为温度传感器械。近几年感应设备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钢铁企业内部在开展自动化生产工序时, 通过对辐射温度图像监测方法进行有效利用, 即可全面检测物体的体表温度, 实现对冶炼炉内各种金属的温度、钢带轧制的温度、锻件的温度、轧辊的温度等进行测量。

(2) 压力型传感器。压力型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仪表监管活动中, 其本身属于一种传感设备。压力型传感器在应用范围方面体现出广阔性特征, 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具体涉及到管道建筑行业、水利水电行业、机床行业、铁道建筑行业、智能构筑行业、电力行业、航空航天行业等。基于压力感应器械而言, 通过对感应压力进行转变, 使之转换成电压改变、电流改变, 再将信号直接传送至计算机PLD操作体系内部, 在对该体系进行应用的基础上, 结合既定工艺标准即可有效处理各种信号[2]。就国内钢铁企业来说, 在高炉上煤或者是装运煤等操作程序中, 都需要对压力型传感器进行充分应用, 即可实现系统监测、煤量计算等目标。

2.2 微机综合继电保护

近几年, 国内外经济均处于迅速发展进程中, 推动城市化整体水平不断发展, 钢铁企业随之扩大了经营范围以及生产范围, 促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钢铁企业内部也加大力度应用微机综合继电保护设备。继电保护强调以计算机作为其根本, 而单片设备是其主要构成要素, 智能化的保护是其主要技术方案。当继电保护装置整体性能达到完善状态时, 即可提升继电保护效率。微机综合继电保护操作程序具体涉及到4 个步骤:第一步, 收集相关信号;第二步, 全面、客观地解析各种有用信号;第三步, 对信号进行准确辨别;第四步, 规范信号运行程序[2]。在实践上述程序时, 应当以电力体系为参考指标以及出发点, 通过对事故发生诱因进行收集与客观分析, 再结合事故基本特性制定出防治方案, 从而确保自动化方案得到充分实践。

2.3 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

随着国内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及完善,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也得到了推广, 同时其应用视角逐渐渗入至钢铁企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本身具有较高可靠性, 同时其功能较为强大, 因此其应用情况会对钢铁企业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 同时还会对电网运行、机组运行整体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形成决定性影响。钢铁企业内部在执行铁水脱硫执行程序、连铸程序、转炉加料程序、吹氧程序、出渣程序、除尘程序以及水循环程序时, 都需要严格把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体系, 通过对所有工艺程序进行自动化控制, 保证电网波动的整体延续性, 以防对炼钢质量带来不良影响[3]。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具体应用范围涉及到以下诸多方面, 详情如表1所示。

3 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系统应用

基于钢铁企业而言, 其本身具备高速化、连续化以及大型化特征, 传统的控制技术已难以发挥其功效, 同时也无法满足钢铁企业实际发展需求。随着国内外智能化专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推动力钢铁企业内部改革, 并开始推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

3.1 开放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

开放型控制系统本身属于一种结构体系, 是计算机相关技术迅速发展与完善以后的产物。开放型控制系统除了可以使各个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以外, 还能使各个企业之间的生产产品达到兼容以及互换的目标[3]。与此同时, 开放型控制系统依靠通讯网络使计算机以及控制设备达到联通状态, 从而有效集成经营程序、管理程序、决策程序以及控制程序, 使测量工作以及控制工作都能实现一体化标准。

3.2 分布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

分布型控制系统在对计算机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 即可对工作现场全部智能控制设备、测控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分布型控制系统除了以单级状态呈现出来以外, 还可以多级状态、双极状态呈现出来, 通过对中央计算机进行合理利用, 即可对钢铁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程序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及监督, 使之操作程序达到自动化标准。

3.3 其他类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

除了分布型控制系统以及开放型控制系统以外, 钢铁企业内部还应用到现场总线专业技术以及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专业技术等。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技术, 除了能够提升钢铁企业内部生产效益, 还有助于规范其生产流程, 推动钢铁企业朝着自动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分析以及探讨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主要技术及其应用不仅体现出可行性特征, 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现实意义, 是钢铁领域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涉及面非常广, 除了涉及到传感设备以及微机综合继电保护之外, 还涉及到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不但如此, 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整体应用范围也非常广。鉴于此, 在具体实践程序中, 不仅要严格把握开放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程序、分布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程序, 还需要不断优化其他类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程序, 通过不断提升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主要技术实践价值与效率, 从而推动钢铁领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 提威, 杜涛, 等.钢铁企业富余煤气-蒸汽-电力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化工学报, 2011, 62 (3) :753-758.

[2]苏敬勤, 刘静.外资钢铁企业在华战略及本土钢铁企业的应对——以米塔尔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7) :102-106.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11

1 中职模块化教学研究目的的价值

模块化教学描写叙述的是环绕着重点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活动组合形式,也就是说,一个模块代表一个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融合成一体,能检测、拥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各不相同的活动教学组合形成。教学模块的内容包含单一课程、复合式课程、几个独立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而成的整体等,加强实验课程的教育,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组合作用。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以解决教育中产生的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而不是根据学科体系为主要内容。在对中职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加强实践课程的教育,尽可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的就业职位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就业职位的适应性[1]。在对课程的布置上,依据模块化教学设计相适应的课程,推翻原本陈旧的传统教学课程,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业余课程、兴趣课程等。实施的教育方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的,包括学生能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每个教学模块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还有其需要考核的标准和模式,课程布置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学后的质量评估标准等。

近年来,通过对模块化教学的不断实践证明,模块化教学不仅改变了培育人才的模式,而且形成科学合理培育人才的有效性方案,整合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校内外教育实习训练的基地,把实习训练、技巧培训、科技研发、自我鉴定和实训评价融为一体的基地,成为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科技推广的重要核心。

2 中职实践教学的模块组合结构体系

在每一个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环节中,都蕴含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内容。比如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理论教学就是由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等课程组成的,也就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对学生的校外实习内容主要是由与信息处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子技能培训、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组成,也就是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素质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在学习教育时,大多数是采用集中式的授课方式,一般会把相应的课程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经验,综合所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对就业职位的认知,努力使学生完善基础的理论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就业前完成所学职业技能的综合培训。

2.1 就业职位分析,构建课程思路

为了能更好地完善教育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导向,与模块化教学的方式相协调,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就业职位的工作内容,明确课程发展的阶段,明确人才的规范化要求、明确证书需求等[2]。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就业职位进行分析,完善课程思路的构建,有效并快速地实现中职教育模块化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就业职位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程序

根据中职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为指导方针,研究适于学生在岗位工作发展的课程教学,制定与教学相关的程序开发,从就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进行合理的分析,科学开发与学生学习领域相关的课程。而关于如何科学地开发课程体系,可以从逆向思维的分析方法进行科目课程的构建。

3 中职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3.1 制定培养人才方案的思路

制定培养专业的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工学结合,不断地开发、创新和探索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为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应当培养学生以工作能力为重点,个人素养为基础,工作发展为奋斗目标,从而可以达到强调培养人才的规范性和职业性。把校内和校外的实习训练经验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现场模拟实习训练的有机连接,使学习和工作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替,才能保证学生的实践性。经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构建与模式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学校为中心,国家教育行政机构为引导,通过社会职位的参与,根据每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制度进行动态的监控,建立具有实际效用的评价体系,按照评价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意见反馈,对培养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3.2 课程体系的形成

在了解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模块化教学课程有非常具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进一步的对就业岗位工作深入了解分析时,可以明确知道该职业对就职人员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标准[3]。按照特有的专项能力对模块化教学区分规划,确定每个模块化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等,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在对模块化教学进行设计安排的同时,要明确专业、态度、技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模块化教学的成就

模块化教学对课程体系的开发,使得教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空间性。不管是在模块化教学开发的环节上,还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全把学生的教学任务当成自己的重要事情去完成。每一个模块教学就是每一项专业技能,学生所学的综合专业技能就是每一个模块化教学的综合内容,而学生的知识点在哪一个方面较为薄弱,就可以一目了然很清楚地体现出来。因此便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责任心。模块化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不断地得到自我增值。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应该经常利用自己的假期进行课程的实践操作和现场调研,不断地提升自身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专业人才[5]。对于模块化教学来说,其划分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的理论化课程、基础知识课程、实践体验教学环节的相互结合,能够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基础知识理论课程必要而又够用的尺度。在每一个模块化教学中,专业的理论课程中有哪些必须用到的基础知识理论课程只有教师最为清楚,教师对于无任何用途的知识一般都采取剔除的方法,不会让其占用学生的课时却没有任何效益。按照模块化教学的区分规划,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而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在学生眼里只不过是一张普通的课程表,没有任何压力的存在,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特长和即将就业的岗位,合理地选择模块上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继红,张咏梅.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5-78.

[2]韦瑞录.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1):104-105.

[3]刘玉宾,胡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03-104.

[4]彭涛.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开发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6.

[5]吴学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66-67.

自动化电气专业 篇12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

从电的发现到电气时代的到来, 从机器的产生到电气自动化的普及, 经过了数百个年头, 虽然我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 但纵观世界, 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我们则可充分的利用并最终走出自己的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已陆续有大学设置了此专业,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则源于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大学堂于1908年设置的电气工程专业, 之后则是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相继开设了此专业。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内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另外从1986年开始国务院已批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博士学位, 这相当于为该专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近年来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国已呈现“遍地开花”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分析

2.1 专业发展的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集合了计算机、自动化、微电子、控制系统等多种技术, 且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该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中可以获得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应用, 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工业生产第一线的自动化设备、电气控制、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研究等。

学以致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将从事各项高技术性工作, 而发展势头良好处于技术革新中的变电站也将是广大学生的好的就业选择。在当下的电网调度中有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就是变电站的无人值班和自动化, 而这个发展的趋势也日渐明朗。国际上有一种说法:人是主观的动物, 各种各样的环境和人的喜怒哀乐, 健康状况都将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与状态, 所以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 而在实际的生产中很多事故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当下热议的变电站自动化和无人值班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据统计深圳供电局自从开始实施无人值班技术后, 整体事故率降低了60%。从种种情况来看, 变电站中的技术革新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将越来越多, 这也将吸引很大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投入到这个领域, 同时这也将促进高校教育中该专业发发展更贴近实际生产, 达到真正的无缝接轨。

2.2 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的教育系统内, 尽管设置该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 但很多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还不科学甚至不明确, 所以要尽快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等问题后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方案。

由于很多高校的该专业都是近几年刚刚设置, 在这些年的连续扩招的冲击下, 学校的学风和教风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保证生源足够的情况下, 稳步的促进学风和教风的发展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更好的就业, 更好的服务社会。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与社会严重脱节, 那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失败。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与现实生产相对接来培养理论好、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 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并制定新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一套完善的对于学生的教育、考核、管理和就业的培养体系。

3 与实际相接轨的人才培养方略

中国的近二十年的电力行业的发展使该行业内对于高技术性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而现实情况却是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现实需求有着很大程度的脱轨。如何培养与实际接轨的专业人才, 情势越来越严峻。

3.1 明确自身定位和方向

定位决定出路, 要确定如何发展需要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来明确自身的定位。通过准确的定位来设置专业内的课程与专业的发展方向, 因为现实和条件不同, 不能和其他的名校攀比, 要有自身的特色, 要有自身的优势。结合自身的传统培养综合能力强, 动手能力好, 分析能力优的学员。培养方向的确定要与实际就业的方向有关, 如确立以变电站等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为主体的就业方向时就要特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加强他们对于该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掌控能力。定位就是人才培养方略的大纲, 大纲定下了才能够确定其他的细节。一个好的定位将能够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健康发展, 事半功倍。

3.2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识得千里马, 需得好伯乐。好的人才培养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 好的师资队伍需要从多方面去打造。一个好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贯彻党的指导思想, 要以培育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全方位人才为目标。

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历和经历, 要多方面的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由专业的负责人员进行筛选, 再由该专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二次过滤, 最后再进行试讲、评估以及试用。这样能更好的确保师资队伍的优秀。

现有教师人才的二次培养。在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学校的领导人员要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关心, 从工作上、生活上、政治思想上关注他们的成长。要引导优秀的教师们深入的学习党的指导方针、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等指导思想;要引导优秀的教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引导优秀的教师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长远的目标。另外要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师德和教风的培养, 定期的对他么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定期的对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不经历风雨永远无法成长, 要多加鼓励青年教师勇担重任, 多加鼓励他们加强科研能力的提高, 有条件的话让专业导师带领他们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 充分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3 全方位优化教学体系

一个优秀的教学体系涉及到了专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

为了提高专业内学生的综合能力, 应充分的应用已有的教学平台和创造新的教学平台。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的理念, 给学生提供诸如电工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平台, 也可以创造一些平台由学生自主创新。

一个好的专业布局能够发挥学生的的优势, 因势利导的发挥他们的长处, 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技能,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工学结合, 注重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可以杜绝高理论低能力现象的产生。作为实践的平台可以设立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已实验为主再辅之一定的教学, 校外实践基地可以由校方牵头联系相关的生产企业, 安排学生开展实习、毕业设计等。

4 前景展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社会在变革, 科技也在变革, 关于电的领域内的技术同样在变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虽然, 我们已开始关注这一专业内的新技术的变革趋势, 但我们的行动却没有跟得上, 专业的发展没有及时的更新, 没有充分的与时俱进, 这也许将变成一个阻碍生产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我们充分的认识并发展这门专业, 社会的生产必将迈出一大步。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它符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 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该专业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精密的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到大型工业设备的制造, 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工程性的专业, 它的专业知识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 与很多学科都有交叉, 它所培养的高科技人才很好的满足了科技发展的需求,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文将回顾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并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对该专业的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变电站

参考文献

[1]周海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概况[J].华章, 2012, (28) :174.

[2]刘卫国, 李玉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与发展[C].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7:24-26.

上一篇:中国寓言的产生与发展下一篇:馈线自动化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