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2024-06-17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精选12篇)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由原本的电气工程专业结合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专业而衍生出来的, 该专业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确立了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该专业复杂的专业知识又使其入门不易, 精通更难。现在的教育机制提倡与实践应用相接轨, 专业知识要与工业生产无缝对接, 这就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且严峻的要求, 对学员录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方能检验真理, 一个新的学科如何发展, 涉及到了诸多方面, 由于经验不足, 理论不足, 如何验证发展的方向正确与否, 只能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检验。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

从电的发现到电气时代的到来, 从机器的产生到电气自动化的普及, 经过了数百个年头, 虽然我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 但纵观世界, 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我们则可充分的利用并最终走出自己的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已陆续有大学设置了此专业,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则源于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大学堂于1908年设置的电气工程专业, 之后则是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相继开设了此专业。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内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另外从1986年开始国务院已批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博士学位, 这相当于为该专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近年来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国已呈现“遍地开花”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分析

2.1 专业发展的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集合了计算机、自动化、微电子、控制系统等多种技术, 且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该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中可以获得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应用, 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工业生产第一线的自动化设备、电气控制、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研究等。

学以致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将从事各项高技术性工作, 而发展势头良好处于技术革新中的变电站也将是广大学生的好的就业选择。在当下的电网调度中有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就是变电站的无人值班和自动化, 而这个发展的趋势也日渐明朗。国际上有一种说法:人是主观的动物, 各种各样的环境和人的喜怒哀乐, 健康状况都将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与状态, 所以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 而在实际的生产中很多事故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当下热议的变电站自动化和无人值班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据统计深圳供电局自从开始实施无人值班技术后, 整体事故率降低了60%。从种种情况来看, 变电站中的技术革新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将越来越多, 这也将吸引很大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投入到这个领域, 同时这也将促进高校教育中该专业发发展更贴近实际生产, 达到真正的无缝接轨。

2.2 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的教育系统内, 尽管设置该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 但很多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还不科学甚至不明确, 所以要尽快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等问题后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方案。

由于很多高校的该专业都是近几年刚刚设置, 在这些年的连续扩招的冲击下, 学校的学风和教风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保证生源足够的情况下, 稳步的促进学风和教风的发展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更好的就业, 更好的服务社会。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与社会严重脱节, 那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失败。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与现实生产相对接来培养理论好、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 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并制定新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一套完善的对于学生的教育、考核、管理和就业的培养体系。

3 与实际相接轨的人才培养方略

中国的近二十年的电力行业的发展使该行业内对于高技术性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而现实情况却是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现实需求有着很大程度的脱轨。如何培养与实际接轨的专业人才, 情势越来越严峻。

3.1 明确自身定位和方向

定位决定出路, 要确定如何发展需要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来明确自身的定位。通过准确的定位来设置专业内的课程与专业的发展方向, 因为现实和条件不同, 不能和其他的名校攀比, 要有自身的特色, 要有自身的优势。结合自身的传统培养综合能力强, 动手能力好, 分析能力优的学员。培养方向的确定要与实际就业的方向有关, 如确立以变电站等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为主体的就业方向时就要特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加强他们对于该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掌控能力。定位就是人才培养方略的大纲, 大纲定下了才能够确定其他的细节。一个好的定位将能够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健康发展, 事半功倍。

3.2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识得千里马, 需得好伯乐。好的人才培养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 好的师资队伍需要从多方面去打造。一个好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贯彻党的指导思想, 要以培育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全方位人才为目标。

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历和经历, 要多方面的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由专业的负责人员进行筛选, 再由该专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二次过滤, 最后再进行试讲、评估以及试用。这样能更好的确保师资队伍的优秀。

现有教师人才的二次培养。在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学校的领导人员要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关心, 从工作上、生活上、政治思想上关注他们的成长。要引导优秀的教师们深入的学习党的指导方针、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等指导思想;要引导优秀的教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引导优秀的教师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长远的目标。另外要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师德和教风的培养, 定期的对他么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定期的对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不经历风雨永远无法成长, 要多加鼓励青年教师勇担重任, 多加鼓励他们加强科研能力的提高, 有条件的话让专业导师带领他们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 充分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3 全方位优化教学体系

一个优秀的教学体系涉及到了专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

为了提高专业内学生的综合能力, 应充分的应用已有的教学平台和创造新的教学平台。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的理念, 给学生提供诸如电工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平台, 也可以创造一些平台由学生自主创新。

一个好的专业布局能够发挥学生的的优势, 因势利导的发挥他们的长处, 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技能,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工学结合, 注重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可以杜绝高理论低能力现象的产生。作为实践的平台可以设立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已实验为主再辅之一定的教学, 校外实践基地可以由校方牵头联系相关的生产企业, 安排学生开展实习、毕业设计等。

4 前景展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社会在变革, 科技也在变革, 关于电的领域内的技术同样在变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虽然, 我们已开始关注这一专业内的新技术的变革趋势, 但我们的行动却没有跟得上, 专业的发展没有及时的更新, 没有充分的与时俱进, 这也许将变成一个阻碍生产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我们充分的认识并发展这门专业, 社会的生产必将迈出一大步。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它符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 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该专业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精密的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到大型工业设备的制造, 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工程性的专业, 它的专业知识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 与很多学科都有交叉, 它所培养的高科技人才很好的满足了科技发展的需求,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文将回顾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并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对该专业的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变电站

参考文献

[1]周海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概况[J].华章, 2012, (28) :174.

[2]刘卫国, 李玉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与发展[C].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7:24-26.

[3]黄益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J].继电器, 2008, 36 (6) :1-4.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2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小到一个开关、一个手机,大到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离不开电。电是怎么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如何能够顺利、安全地使用电能?如何通过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把电能送入千家万户?„„这都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工学中的电类专业可分为强电和弱电两类。具体到专业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是以弱电为主;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培养未来的电气工程师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应用知识,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该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电气专业的课程在工科类专业中属于比较难的,一般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比较高。

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二、专业与就业

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该专业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60000-65000人,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在85%-95%之间。与那些“热门”专业相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虽然没有那么火热,但却有较高的稳定性。对口就业领域 电气工程对口的就业领域当然是国家电力系统,主要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如华能、国电、大唐、华电、中电投);电力设计院(如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等);各省设计院、电力勘测设计院;各城市供电公司、地区县级供电公司等。这些单位也是毕业生比较好的就业选择,同时这些单位也需要大量优秀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目前电力行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这样的单位一般门槛较高,用人单位较喜欢名牌大学毕业生或者电气工程专业全国排名靠前院校的毕业生,想进入这个系统需要很强的个人能力。

除了国家电力系统以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岗位更多偏向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制造公司、电气设备厂和其他与电相关的工作。如果能进入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如通用、西门子等,年薪也相当可观。其他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也是土机电(土木、机械、电气)三大工科类专业中电气专业的优势所在。一般来说,学科背景往往决定了就业前景。电气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与很多热门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因而有这些学科背景的毕业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向自动化、自动控、电子、计算机等专业领域转型。这也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

另外,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哪个行业、什么样的单位,都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现场经验。那些具有过硬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未来发展空间也会更广阔。从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来讲,比较适合男生,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女生相对较少,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为男81%∶女19%。

三、报考指南 各高校侧重不同

目前,全国本科阶段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有520余所。由于开设院校众多,这个专业在各个高校的培养特色和课程设置上也有不同侧重。有的侧重于电力系统、电力部门,有的偏向于交通铁路部门,有的偏重于自动化。如目前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学科领域涵盖“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其中前4个为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专业中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等。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磁浮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前三年课程相同,第四年分专业方向进行教学。

很多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下细分为多个二级学科,在二级学科里,强电与弱电专业划分的较为清楚,研究方向也有较大区别。

部分高校按大类招生

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20余所院校都是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名称来招生的。有的院校招生后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如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机与电气传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气信息与控制、轨道牵引电气化等专业方向。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在其招生专业中却找不到这个专业名称。这是因为部分高校是按“电气类”招生的,该大类专业中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如河南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六个专业按电气信息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大类招生专业名称“电气信息类”,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大类基础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申请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考生在考虑院校时,要对该专业的特色和方向了解清楚后,再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高校。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

上面我们提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所学课程相对较难,所以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此类专业对身体条件并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考生的身体状况只要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即可报考。同时,考生也要留意各院校招生章程对该专业有没有特殊要求。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问题;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专业技能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行业的一个重要学科,培养的是具有电气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各行各业培养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但是从现在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来看,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实践能力很薄弱[1]。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势在必行。按照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出改革意见。改革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2 教学实践改革

2.1优化课程设计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上,正确分析企业对于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做到充分了解当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情况。将课程设计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对课程的优化中,更加注重对实践的践行。正确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占的比例。适当的缩短理论课所占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40%。将整个实践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论课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学校内的实验课上,实验主要包括数电、电路、模电实验、电机拖动基础实验、PLC实验、传感器实验与单片机等实验,做到对常用芯片工具的应用;二是课外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设计大赛等电子类竞赛,单片机等的课程设计;三是参加一系列的实习,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电子电气实习以及毕业实习。

2.2强化实验管理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改革实验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脑,不限定实验室用的方法,也不限定所使用的器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动手的主体。并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将实验成绩计入学生成绩总评定系统中,并与期末奖学金等荣誉的评定挂钩。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3理论联系实际

将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指导教师在对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实用性与综合性较高的设计内容。例如设计生活中常见的万用表,洗衣机模块。电梯、红绿灯设计,与实际相联系。实验教师将课程设计的任务书提前发给学生,但是不要制定设计步骤与所用器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选题。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设计方案,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再与老师讨论方案是否可行。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编程与调试工作。最后撰写课程的设计报告。这对提高对专业认知能力有很大帮助,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类设计大赛

随着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提高,电子设计大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这就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类似的电子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思。而且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高校来说,电子设计大赛的获奖证书都被大家所认可。参加此类的竞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一起交流,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可开拓视野。

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校内的电子设计创新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导。积极开展课外电子创新竞赛活动,让学生们自拟题目、自行设计,到实验室自己动手研制出各种实用性强,构思独特,想法先进的产品。学校实验室给学生提供经费、场地,由学生自行采购需要器件,并由学校负责报销费用。同时配备教师进行指导,允许小组合作。同时鼓励大一新生参与进来,做些简单的工作,为他们以后更快地进入课题做好充分准备。为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2.5优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学校在联系生产实习工厂地点的之前,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工厂。生产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企业的生产线,了解社会的需求。所以学校在选企业时要选择专业知识雄厚,拥有先进仪器与技术工人的企业,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动手,多向技术娴熟的工人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至于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科建设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是选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课题应该是结合实际生产的实际项目,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同时课题要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但是得经过老师的审核,确定方案是可行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在选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之后,学生应该自己独立思考,老师要随时监督学生的涉及进展。

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对专业教学加大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要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标准,尽量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每个学生在做实验时都有仪器可用。专业教学经费都要达到相应的标准。

加强电气工程专业师资力量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应做到对师资力量的结构做到合理分配,包括年龄和学历[2]。并且做到及时更新结构的设定。因为目前很多高校都出现中年骨干教师数量少的情况。同时学校的青年教师比重偏大,高级职称的教师数也在少数,教师队伍的比例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对教师的选聘、晋升、待遇等方面创新机制。同时学校鼓励从知名企业中聘请技术娴熟的技术人员来校作报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前景。学校也应该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之类的学术交流。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都参加。

4结语

教学实践课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要变换思维,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努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只要老师与学生同时努力,目标才能实现。同时学校要积极优化课程设计,对课程的设计要与实际相结合,促进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建设,努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君,白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农业教育,2007,8,8;70-73.

[2] Gilki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s[J].Med Educ,2004,38(9):925-

926.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4

1 现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缺少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实践教学开展的目的就在于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 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疏于实践教学, 会使得学生没有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时过于死板。现阶段, 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没有认识到教学中的重点, 仅仅看中书本课程教学, 而轻视动手实践操作, 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疏于实践教学的表现为:缺少实践课程的开展, 没有将实践内容划分在教学重点环节中;实践课程管理不严格, 一些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 甚至是不参加, 不重视实践数据, 存在着伪造实验报告的现象;教师不重视实践课程的考核, 使得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课程的积极性变差, 以至于实践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其次, 实践课程设置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的实践课程主要有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会由于教学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实践教学课程过于形式化, 实验课题选择有限、选题过于陈旧、实验偏离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是复杂等, 这些问题给正常的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 使得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此外, 缺少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相比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来说, 实践教学的开展有些随意化, 缺少独立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实验教材不齐全, 课程安排的主次结构不明确, 没有将理论内容与实际课程联系在一起, 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差, 缺乏创新精神。

2 实践课程目标和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要求是:能够在企业单位、研究院、工厂等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运算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从专业上看, 其属于科学性、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动手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就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开展规范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践目标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学生要具有较好的理论课程基础, 可以正确地理解和设计教师安排的实验任务;对于本专业涉及的技术知识可以较好的掌握, 比如电子技术信息整理、电机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 面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 思维灵活;对于技术开发和应用有一定的敏感性, 计算机处理能力强, 能够分析本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具备工程技术管理能力等。根据这些要求, 学校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可以参照表1进行。

3 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措施

3.1 完善实践硬件建设。

学校要加大对实验经费的投入, 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硬件基础。实验室的建造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将其建设成为学校的综合性实验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建设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磁场实验室、特点电动机实验室等强化型实验基地。除了校内的实验室, 还可以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学校可以与发电厂、电机厂、电气企业等形成合作关系, 让学生走进实际生产基地, 让学生对实践课程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校外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2 重视基础性的实践教学。

实践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实践课程设计不要太难, 更不能脱离理论知识。可以对传统的实验课程进行创新, 将理论内容逐渐转变为带有创新设计性的实践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既要保证实验的内容, 还要保证实践课程的趣味性。专业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可以分为基础、熟练、提升和强化四个深度, 让学生从电路基础实践、电子技术、电机原理和自动控制等环节进行综合的设计和联系。比如:在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中, 可以进行小组实验设计, 多名同学讨论完成实验并进行总结, 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或是竞赛的方法, 针对同一个实践课题, 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回答处理办法。通过这种基础性的实践课程设置, 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3 针对性的实验指导。

教师在实践课程中扮演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在布置完实验任务后, 教师需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的实践状态, 解答学生在操作中提出的问题。在实践课程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的时候, 教师要给与针对性的指导, 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要肯定学生的操作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的联系, 或是指导学生按照理论来完成实验, 从而提升实验的效果。

3.4 强化实验课题设计。

在实践教学中, 实验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要选择与实际工程相关的实验内容,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生之间的设计不能有抄袭, 严禁造假。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来查找相关的资料, 逐渐充实实验。实验完成后, 教师要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测定, 比如:让学生口述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意义, 对其完成过程进行阐述。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价。

结束语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中, 学校和教师需要提升对课程开展的重视, 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来设定实验课题。实验内容要充实, 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地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 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泽斌, 孙玉坤, 谭伦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 (17) .

[2]王庆祝, 张焕龙, 马玉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 (41) .

[3]杜少武, 吴黎丽, 黄海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4 (15) .

[4]吴鸿霞, 胡学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4 (1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篇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十二大学科门类中的工学中的电气信息类,主要涉及电工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相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工程电磁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发电厂电气部分、工厂供电、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高压电技术、微特电机、工业过程控制及仪表、plc原理与应用、电气智能化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机电保护原理、电机CAD。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培养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高职技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47-01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生产第一线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一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懂得在实际技术操作方面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运营生产全方面的管理。针对电子自动化专业的“高级技师”的培养,我们的教育也在逐步适应着这些变化。通过探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高职技师”的培养方案。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

在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专业人才,能够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正是操作型实用人才。其次,要开展岗位职业的未来发展分析。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不一样,一般来说要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而顺应做出改变,对于人才素质所提出的要求,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有明确的培养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最后是明确工作任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依据用人单位所提出的高职生就业岗位以及能力的要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培养模式,确定未来岗位需要的人才要求,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规范并合理安排培养目标和方向。

二、“高级技师”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应更加注重于学生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日常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当综合强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形成更加合理有据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而“高级技师”的培养也离不开这样的培养目标。总体来说,“高级技师”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1.以电类科目为主体

对电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所有的课程建立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条件下, 避免在实验课上出现重复现象,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为未来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联系当前制造业整合机械项目

从理论的源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领悟能力,通过为学生传授较为复杂的《机械工学》和《CAD基础课程》,帮助高职生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机床运作原理,通过数控维修实训,将机械和电气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高职技师”。

3.着重培养职业素养

在培训体系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要相应提升职业素养。在后期的社会工作中,职业素养是会随着在岗位中培养和锻炼后逐步提升的,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同学们传授关于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迅速地融入到自己的岗位中去。

三、强化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措施

目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传统化,缺乏创新性,难以体现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技能的要求。对于“高级技师”来说,更为注重的首要是技能实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改革:

1.变革实践教学

通过积极施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投放入实验中。“高级技师”的课程充满挑战性和实践能力环节的要求,在日常实验中,需要通过划分教学大纲,帮助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立足于项目教学,强化对专业知识的汲取,通过不断实训和实践操作的累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来提高技能。

2.依靠机械专业知识加以辅助理解帮助实验实训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有很多共同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更加注重于强电,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则是将电气和机电进行了有机结合。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依靠实践获取实践能力,需要通过了解机械专业的部分条件,从一个异于电气专业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对“高级技师”来说,日常处理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了解了不同专业的共性才有能力拥有控制电气方面的突出技能,并逐渐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

3.积极合作交流,帮助“高级技师”找到自我定位,提升职业能力

开展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间的交流,锻炼“高级技师”的职业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趋向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身兼数职,一个优秀的“高职技师”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能量,增强其就业能力,时刻投身于校企合作的项目中去,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实践能力,从而在培训岗位上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和企业要长久地构建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本文通过分析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模式,探讨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有关电子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的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同时强化了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亚娜.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4,No.13906:214-216.

[2]黄宽,纪静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3,No.26102:46-47+53.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7

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实践教学是否合理开展关系密切,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化为自身的知识。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实践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优化,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1,2,3]。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进展情况

河北师范大学于2008 年依托电气技术教育专业第一次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2014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由于基础力量薄弱,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基本上就是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考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5 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时间短,实践教学内容不充分,实践教学的周数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偏低,没有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在大部分时间在校内实习,学生反映收效不大。另外,即使在校外实习,实习单位比较少而且每年实习单位都不一样,现场环境不适合讲解。年轻的教师队伍难以起到指导作用。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类型分布的比例还需调整。针对这些不足,学校对2015 级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 实践教学改革之后的教学安排

依托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电子系2006 年成功申请了河北省电子电工教学示范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在中心拥有单片机、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电机拖动、电机调速、变频、过程控制、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工厂供电、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等22 个实验实训室。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之后,实践教学体系目前主要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4 部分组成。实验课程共17 门,学分合计13.5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8.60%;课程设计共5 门,学分合计3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94%;实习项目共8 项,学分合计17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0.97%;毕业设计学分合计6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82%。

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气传动、电气与PLC控制、电气传动、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等课程。课程设计包括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实习包括认识实习、PCB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习、MATLAB仿真实习、电气CAD实习、生产实习、考工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累计41.5 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26.77%。经过此次实践教学改革之后,实践教学学分占到总学分的1/4 还多,通过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课时和科目,充分增加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部分实践内容如表1 所示。

实践教学中包括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内容分别从基本职业能力、工程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6 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培养。

3 改革之后的实践教学特色

3.1 一强一弱

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电机与拖动、交流调速、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培养强电的知识和技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培养弱电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宽口径培养。

3.2 二融

二融即学科前沿融入课堂教学,企业技术人员融入教学实践。

为了将行业发展形成的新成果、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在理论课程中添加了电气工程前沿技术专题。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外聘教师,举办专业讲座、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设计,给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研教改活动提供指导意见。

3.3 三化

三化即课堂教学同步化,课程设计综合化,实践项目层次化,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探索、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同步化:实践教学紧跟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网下和网上的教学互动。

课程设计综合化:课程设计内容综合2~3 门课程,例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包括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2 门课程的知识。

实践项目层次化:指实践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实验由验证性实验过渡到综合性实验,然后是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自身能力转化,使接受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经过近几年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探索,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虽然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与其他知名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多个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将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善,从客观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真正提高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本科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艳松,张加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86-88.

[2]樊立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105-106.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8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激活学生思维发散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学科, 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服务于社会, 满足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但从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看, 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教学并不理想, 学生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体现, 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与逻辑思维发散, 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太过单一与枯燥, 没有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因此, 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活学生思维, 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逻辑能力的培养与进步。 教学实践表明, 理论联系实际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习兴趣, 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电路实验》一课时, 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部分为教学仪器与安全用电知识的口述教学, 另一部分为动手实践与操作方法教学, 并在安全用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辅助记忆与学习, 加深学生对相关注意事项的认识与理解。 这种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激活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细化实训目标对象, 提高训练精确度

由于每位学生学习能力与先天禀赋各有差异, 因此在电气工程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学生理解快, 操作能力强, 有的学生理解力差, 操作能力弱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差异, 设置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操作项目, 提升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这两种实训创新训练模式:一是理论认识实训创新训练。 这一过程主要的目标对象是大一新生, 大一新生往往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与憧憬, 具有浓厚的求知欲与兴趣。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 开设一门理论工程认知实训课程, 加深学生对电气工程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此实训创新训练主要目的是在加深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认识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与各种电器设备有关的基本技能知识; 二是专业技能实训创新训练。 这一实训目标主要对象是大二以上学生, 由于大一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训操作技能有限, 需增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时训练强度, 通过开设带有开放性的实训创新课程, 激活学生思维,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兼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现阶段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已成为当今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 尤其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教学过程中, 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与社会上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其签订长期的合作关系, 每年定期组织一批学生到其工作岗位中见习实习。 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设备原理及操作方法后, 可以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实践岗位进行深入学习与操作, 并分配一些实践给学生, 让学生能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让学生知道与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习不仅是简单地掌握各种相关操作技能与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是开发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电子产品或机械设备,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此外, 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另一大优点是学生可以从这个岗位及整个工厂的操作过程中窥见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与质量, 并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能使学生将来有与社会其他应聘者竞争的机会与实力, 增强其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总之,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教学下新的教育理念, 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因此,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出发,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提升我国经济综合国力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声望。

参考文献

[1]杜少武, 吴黎丽, 黄海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S1:121-123.

[2]潘再平, 黄进, 赵荣祥, 章玮, 徐习东, 卢慧芬, 甘德强, 杨莉.全面优化本科教学平台, 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S1:20-23.

[3]谭博学, 张存山, 孙贤明, 赵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3:38-39.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电气类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水平, 特别是实践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此, 开展电气专业的实验及实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1 电气专业工程实训教学现状

实验技能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枯燥、实验教学现场管理难度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或者是懒于动手等问题。使得整体教学效果无法提高。针对以上实验环节出现的问题, 合理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目前,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的工程实训课程主要有以下项目和环节:工程素质训练、金工实习、电机及拖动技术实训、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实训、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单片机技术工程训练、CAD实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训、自控系统综合实习、调速系统综合设计、供配电系统综合设计等。

实训以培养学生在电机及其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能为基本目标, 旨在增强学生在电气领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 构建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能训练、单项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的桥梁。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工程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要初步了解机电工程的基本研究领域, 具备电气基本操作技能, 掌握电机及拖动系统的类型、组成和控制方法, 掌握控制理论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具备对一般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分析和维护技能, 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 并能根据要求设计出实用电路,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的使用方法, 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能力,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2 实验室建设情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训主要是在我院工程训练中心各实验室中进行。已建成的实验室有: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及传动控制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电气技术实训室、电机及拖动实验室、电子产品工艺实验室、电子测量技术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创新能力, 我院新建了数控加工中心、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运动控制实验室和柔性制造中心, 突出真实的工业应用环境, 突出强化学生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程训练, 有利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提高工程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实训的质量, 将实践环节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3.1 明确训练对象, 分层次进行训练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 为了最大化地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依托我院各实验室开设了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 如表1所示。

(1) 工程认知训练。工程认知训练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一门认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各种电气实验设备, 特别是无人值守的柔性制造系统,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2) 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是针对大二以上年级开设的实训课程, 部分项目通过实验开放课程开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中等的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

(3) 综合创新训练。综合创新训练是针对大三以上年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而设置的训练, 比如配电柜的安装与调试、柔性制造系统中综合布线技术等。

3.2 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增加实践学时

根据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公布的教思政[2012]1号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 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 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通知指出: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确保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因此, 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势在必行。基于此, 我们将实训环节的课时调整到548学时, 再加上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 满足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尽可能采取多使用实验室资源、少使用普通教室的方式, 将课堂尽量地搬到实验室中, 边讲课边做实验。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训练质量

实训环节的课程不但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对操作能力的要求特别高。因此,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和工作中, 我们采取组织学习, 以老带新, 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工厂中学习和交流, 加强技能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断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通过申报科研项目的形式来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从而将教师拓展与延伸的知识反馈给学生, 最终提升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3.4 推进校企合作, 将实训环节拓展到实际的工作中

近几年, 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实习基地的增多, 我们积极拓展视野, 将实训与实践环节逐步拓展到校外, 通过校企合作, 与多家公司达成协议, 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或实习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特别是到涉及电气设备制造和安装的公司、水电站、变电站等单位实习, 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连接。这既给学生明确了以后工作的方向, 也使用人单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取和储备人才, 达到按需培养和双赢的目的。

4 结束语

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训教学改革以来, 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手段, 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特别是对电气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补充了课本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工作和科研能力, 为下一步教学改革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相应了教育部培养理工科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各种技能训练,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 结合实验室具体设备, 对工程实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具体的实训项目实施后,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电气工程,工程实训,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贺秋丽, 李如琦, 陈斌.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12 (02) .

[2]雷永锋, 孙莉莉.电气工程CAD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 2010 (7) .

[3]李玲, 闫毅志.电气工程机自动化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1) .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10

关键词:电机学,教学改革,考核制度

电机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电机学所研究的内容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掌握好电机学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电机学的兴趣并不浓厚, 甚至达到了厌烦的程度, 本来电机学就是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在电机学中电磁量的变化以及电磁量的非线性关系让学生很难接受并理解, 传统的电机学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解来实现的, 在理论学习中学生极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且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另外传统的电机学考核制度极易造成学生的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教学进行改革, 改革主要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制度的改革来实现的, 下面将进行详述。

1 电机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今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融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培养自学能力、协作精神,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以及现场教学, 下面将详述这些电机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1) 融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仔细的思考, 并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 学生在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后就会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这样就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而讨论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 并通过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 这就可以使各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有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在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可对其进行逐步诱导,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2]。

(2) 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电力行业的发展正快速发展, 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 而相关的教材显然没有与时俱进, 学生学到的可能都是陈旧的知识, 这将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的实际情况[3]。那么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诱导学生从网络、书刊以及新闻中了解最新的信息, 然后进行分享, 那么就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3)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众所周知电机学涉及的电机类型非常多, 而且不同电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 其结构相当复杂, 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很难进行讲解, 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电机的内部结构[4]。

(4) 提倡现场教学

所谓的现场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运用实物来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机内部结构时不仅可以通过动画和图片进行讲解, 而且还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那么学生就会对电机的内部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现场教学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理论教学, 并且也有益于教师进行相关的讲解。

2 考核制度的改革

考核制度的制定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同考试制度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效果都是有很大的差别, 传统的考核制度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知识, 而没有体现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所以改革考试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传统的考试制度

目前电机学的考试成绩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分别是平时成绩 (含实验成绩) 和期终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而期终考试的成绩占70%, 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就可以及格, 这种考核制度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的发展需要。

(2) 新的考核方式

新的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的成绩是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是平时成绩50%、期终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的构成情况是到课率10%、作业完成情况10%以及实验成绩30%。这种考核方式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设定的, 对于基础技能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其较强的动手能力, 对于这类学生的要求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5]。另外一种的成绩也是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是平时成绩60%、期终考试成绩40%, 平时成绩的构成情况是到课率10%、作业完成情况10%、实验20%、课程小论文10%以及课外设计性实验10%, 这类考核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的, 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以及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寅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01) .

[2]孙莉莉, 雷永锋, 李自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时代教育, 2014 (04) .

[3]郭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教改探讨[J].时代教育, 2014 (07) .

[4]肖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03) .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11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系统方法论

作者简介: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廖晓文(1977-),男,广东梅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讲师。(广东茂名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BKZZ2011041)、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201139277)、201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2141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52-02

工程是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工程教育界认识到该时期美国工程本科和硕士的培养计划多是为博士研究准备生源的。这种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大学的工程教育和工程应保持密切的关系,工程本科和硕士计划应明确着眼于培养实际的工程师。[1]基于此目标,美国工程教育学会发表了《面对变化世界的工程教育》,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大工程观与工程集成教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了《重建工程教育:集中于变革——NSF工程教育专题讨论会报告》,这些报告集中体现的思想就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使现在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回归其本来的涵义。[2]

我国教育界长期形成的以传承知识为中心的观念使教师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工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满足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注重模仿和重复,应付考试,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缺乏必要的工程应用能力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世界观下的理论教育

在信息与控制技术出现以前,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主要是以经典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机械方法。机械方法把自然或人工系统看作互不联系的各个部分简单相加的总和,把系统的运动看作是一个个孤立过程的总和。这就是机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机械的世界观决定了工程教育的内容就是工程世界的机械模型,具体体现在机械地根据教育部1998 年颁布的专业目录[3]中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把工程教育分解成一门门孤立的课程和实践,然后通过简单的相加,以期获得工程教育的目的。

而在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相关专业随着信息和控制技术向各种传统学科渗透,相应的传统工程和创新工程专业的教学思想都已经完成了从机械的方法论向系统的方法论的转变。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论决定了工程教育内容必须是以工程系统为对象。

2.实验实践教学欠缺系统化

检测与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系列课程,其中检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内容。控制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内容。传统的检测与控制实验都是以模拟实验箱和数字仿真实验等实验为主,具体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实验教学没有明确的实验对象,各门实验课程联系不够紧密;其次,实验偏重于演示及理论验证,缺乏应用性的并能与实际工程对象相结合的系统化检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导致学生在学完相关的课程并做完相关的实验后仍旧对工程的本质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解,对知识缺乏融会贯通,因此,更不可能具有综合应用检测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电气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系统方法论指导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4]

测控技术作为主宰自动化系统行为的普遍原理,必须与具体电气测控系统相结合才能体现其作用。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中有关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很好例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总是体现在具体的系统当中。系统方法论的观点就是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各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实验放到某个具体的、典型的电气测控对象中进行,而不是分割教学、分割实践,这样通过多门课程同时实践一个典型电气测控对象或研究系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单门课程知识的同时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

专业教育作为整个工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应遵从工程教育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而且只有站在整个工程教育的高度来全面系统地思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改革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

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采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使学生既能了解基本原理又能了解实际测控方法和对象,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主导工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广泛适用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等方向的就业需求。

面向大一学生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基础工程教育,认识电气工程测控系统:通过简单和典型的电气工程测控系统的认知或拆装,了解电气工程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同时了解一些复杂的电气工程测控系统。

面向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教育。结合典型的电气测控系统设计,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信号分析、测控电路、PLC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单片机系统原理及DSP技术)等课程教学融入工程训练过程中了解过的典型电气工程测控系统中,学生通过亲自设计、焊接、调试和组装系统中的典型模块(软、硬件组装)完成系统控制,全面掌握工程电气测控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器设计、软硬件设计和调试等方法。

面向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综合创新教育。通过给出有一定工作量的与生产实际贴合紧密的电气测控系统设计课题,使学生掌握的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得以集成化,工程意识、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系统训练,实现工程实践综合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实践效果

在以上前两种措施的基础上,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2004~2007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实验。让大二的学生较早接触两个较典型的电气测控系统:“基于S3C2410B的微弱信号检测与采集系统”及“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控制系统”。这两个系统比较好地集成了模电、数电、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测控电路、电磁兼容及PCB设计、信号分析、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工程等课程内容。

参与试验的学生均体现出较好的就业优势,就业一年后均成为专业技术骨干,甚至有学生在跨国企业当研发组的组长。

五、结束语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培养一个工程师大体需要7~9年时间,一是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二是工程实践的训练,三是工程经历。[5]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进行第一阶段,其他两个阶段要放到企业中去完成。经过调查,企业大多不愿意在新员工培训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成本,学生工程经验太少,严重影响就业率。作为理论与工程结合紧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要舍弃“科学化”的情结,建立工程教育的主体意识,理直气壮地认定工程教育就是“工程专业教育”,而不是“科学教育”,也不是“科学教育加人文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工程师的能力与自信,尤其要重视密切联合企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种行业卓越后备工程师。[6,7]另外,本文所探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因注重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而偏离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正洪,陈正刚.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2]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赴美考察团.“回归工程”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1996,(3).

[3]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测控专业创新实验室体系整体解决方案[EB/OL]. www.caigou.com.cn/xsyd/show_down.asp?id=1410.

[5]杨琳.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2).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征求意见稿)[Z].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1]1号)[Z].

(责任编辑:王祝萍)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篇12

应用型技术本科是为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满足市场建设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特别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对第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本科专业。“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除了在理论上与普通本科基本相同外, 更加强了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要具备很强的工程应用技术能力。

如何才能实现大学四年“工程师基本技能和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呢?从目前的“技术本科”的教学研究和探索的情况来看, 各个应用型本科高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并没有现成的范本可循。为此, 西安思源学院设立技术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希望通过该项目的设立, 研究探索三本院校关于应用型“技术本科”的教学规律, 突出“技术本科”教学上的特色, 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该教学改革项目的子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技术本科”课程与实践体系教学改革, 提出“工程路线图”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对“技术本科”的理论教学研究探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教学现状

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技术人才, 是实施“技术师”基本训练的教育[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大学一年级主要集中于文化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 实践教学活动非常少。如何使工程师的技能培养从学生进入校门到毕业贯穿整个四年的技术本科教学, 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很多课程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强, 尤其一些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实际教学中, 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的实验内容只仅限于验证性实验, 课程中10个左右的实验学时, 无论从学时还是内容上都不能达到训练学生“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要求。技术本科教育培养的实验内容体系构建要强化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理论知识水平要接近大学本科的综合水平[2]。如何使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 在实践操作水平上接近现场运行工作人员, 达到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是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结合现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的特点, 以及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我们提出以“工程路线图”为主轴的实践教学构想, 改革原有的实践教学框架, 并在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付诸实施,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路线图”的实践教学

所谓“工程路线图”, 就是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 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和素养的培训。“工程路线图” (如图1所示) 通过四个培养模块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与素质培养, 这四个模块分别是:1.计算机技术能力培训模块;2.工程技术基本技能培训模块;3.工程实践技能培训模块;4.工程综合技能培训模块。

1.计算机技术能力培训模块

首先,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训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些仿真软件、绘图软件、编程软件的应用。针对不同学年相关课程,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关实验内容, 训练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周安排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能力的训练, 即巩固熟悉了相关基本理论知识, 又训练了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技能的训练依托于各类具体的实训项目, 贯穿于四学年的实践教学中, 与各类实训项目之间的技能培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2.工程技术基本技能培训模块

工程技术基本技能培训模块中, 我们主要注重学生的“工程师”基本功的训练。结合学生的理论课学习的进程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将中级电工培训与考证和高级电工培训与考证纳入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 体现“双证” (学位证和技能证) 教学的特色。通过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实训建立电类工程技能的基础能力, 并在生产实训和电气工程综合实训中使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工程实践技能培训模块

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而且在整个培养模块中凸显“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课程设计中, 教师给出具体的课题或者实际项目的子课题, 设计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尽量覆盖一门或两门专业课程按照工程设计要求,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战演练”, 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与电器方向) 的专业对口实习单位的特殊性 (该专业的大部分对口单位是发电厂、变电所以及一些高压电气设备制造厂) , 使得该专业的校外专业实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校内的专业生产实训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学生以团队为基础完成相应的训练内容, 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体现出训练的综合性特点。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更能提升学生的独立完成项目的“工程素养”。

4.工程综合技能培训模块

学生四年的综合能力在毕业实训和设计中是最好的体现。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所出的设计题目以工程理念为基点, 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化和团结协作等能力的培养[3]。如何考查“技术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最后的工程综合技能, 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教学实践工作。与研究型本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考查有所不同的是, 我们的考查侧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同时, 需要学生做出一定的成品或是一些仿真的结果。打分或评比的侧重点在实践结果, 而不是论文的理论水平。从而体现“技术本科”区别于研究型本科的教学特色。

结论

应用型技术本科的教育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技术、素质构架。在“工程路线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工程路线图”为主轴, 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不断丰满教学内容, 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虽在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中作出一点尝试, 但探索之路还在进行当中, 希望能有更加深入的教学研究指导更为细致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技术本科”的教育之花开的更加娇艳。

摘要:“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针对这一培养目标, 本文提出在本科四年教学过程中, 通过“工程路线图”的实践教学与探索, 实现并完成应用型人才在学校的“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关键词:技术本科教育,电气工程,工程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夏建国, 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7.

[2]许宝元.关于深化“技术本科”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J].承德:技术教育研究, 2007, 1, (2) :14-16.

上一篇:新型装饰材料下一篇:设计建设成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