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题

2024-09-30

学前班数学题(共11篇)

学前班数学题 篇1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3()()6()()9 10()

()13()()16 17()()20

二、在()里填在“+”、“-”或“=”。

1()1=2 3()3 =6 3()1=2

6()3=3 5()5=10 7()2=9

三、看图列式计算。

1、△△△ △△ ○○○○○○ ○○

2、☆☆☆☆☆☆ ☆☆☆

四、在○里填上 “<”、“ >”或 “= ”。

3○2 5○6 3○3 6○9

五、计算。

5+5= 3-1= 7+ 3= 10-10 =

1+4= 6-3= 0+6= 1+8 =

2+7= 0+5= 8-3= 2 + 7 =

一、从20写到1

二、计算

3+5= 4+5= 8+3=

6+5=

3+7=

6+4=

7-3=

8-2=

8-7=

3-2=

三、看数涂色

△△△△

□□□□□

⊙⊙⊙⊙⊙⊙

◇◇◇◇◇◇◇

☆☆☆☆☆☆☆☆

四、填数 7

1 □

2 □

□ 3

□ 4

3 4

□ □

□ □

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字 7 9 1 4 6 3 2 5 10 8

六、照下面例题做题

例:○○+○○○= ○○○○○

2+3=5

△△△△-△△= △△

○○+○○=

△△△△△-△△△=

○○○+○=

△△△△△△-△△=

○○+○○○○=

△△△△-△△△=

七、根据应用题编写算式

1、小红有4朵花,小明有3朵花,小花有2朵花,三人一共有多少朵花?

2、小明买了5支铅笔,用了3支,小明还有多少支?

3、小华家有4口人,小刚家比小华家多2口人,小刚家有几口人?

一、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2 3 4 5

/\ /\ /\ /\ /\

□ 3 □ 1 □ 2 3 □ 4 □

□ □ □ □ □

/\ /\ /\ /\ /\

1 2 2 2 5 5 3 5 5

二、计算。

3+1= 2+2= 3+2= 6+4= 2+8=

5-2= 4-1= 5-3= 9-3= 3-1=

三、照例连线。

3+2 ④ 2+3 5-4 ⑥ 3-2

1+1 ⑤ 6-4 2+4 ② 4+2

4-3 ② 4-3 1+1 ⑤ 4-2

3+3 ① 2+4 2+3 ④ 2+3

2+2 ⑥ 3+1 6-2 ① 2+2

四、给正确答案后“√”,错误的“×”。

2+4=5(×)2+1=3()1+4=5()

3+1=4()3-2=2()2+3=5()

2+3=4()4-1=3()2-1=2()

1+4=5()3+2=4()3-2=2()

五、看图写算式:

○○○●● □□■ △△▲▲▲▲

()+()=()+()=()+()=

()+()=()+()=()+()=

()-()=()-()=()-()=

学前班数学题 篇2

学前教育也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自己的观测和理解,并查阅一些资料发觉学前教育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就谈下面几点。

2.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多准备操作材料,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前数学教育教材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工具;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载体;是帮助幼儿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地探索数学学习的中介。设计每一次数学课时,尽可能将要交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概念、内涵、以及相应的数学运算规律,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比较科学数学结论。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的准备是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研究中深深感受到活动材料的巧妙设计与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制作与提供材料时,我们从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以便于操作、新颖美观、多种多样吸引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材料适合儿童的需要是活动材料提供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均匀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同一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对新活动很快能理解,做出反应,并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有的孩子则感觉到困惑不解,无从下手。因此,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学习的需要至关重要,他能很好的保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知欲望。

从教师的层面主要是:对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把握能力偏弱,提供数学教育活动材料质量不高,观察了解幼儿数学已有经验与发展差异水平不够等,造成了部分幼儿学习数学的实效不够明显,严重的还挫伤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学生在学中玩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构建数学知识,我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情境,设计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出故事中的数学知识,那幼儿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把教学内容编织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幼儿就会学习的兴趣。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是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的听故事,参与故事,从中学到知识。每次的教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教师的要求失去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按要求去做呢?在编故事时,需要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就更高兴了。教幼儿学习认识数字时,就可以编成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子到我们班做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们,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掏出礼物:一本书,两个本子,三盒蜡笔,四只铅笔,一共十样东西,可以用1~10来表示,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就很容易认识了1~10这样的数字。但是,这样的就是内容,不适宜于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舒心。

再有,就是通过玩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幼儿年龄小,不能保持较旧的注意力,对于枯燥而抽象的数学比较不感兴趣。而对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则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活动以不同的游戏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既满足了幼儿游戏需要,又比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小猫钓鱼》的游戏时,当幼儿钓到第一条鱼时,教师问:“钓到几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教师问“:一条鱼再添上一条鱼一共几条?”,以此类推。

通过故事、游戏、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4.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幼儿学前数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再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指导),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观察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个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抽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是学前数学教育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幼儿学前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教学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活动。

浅谈学前班数学教学的尝试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36-01

现代社会离不开数学。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数学运算,更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前儿童开展早期数学教育,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不仅对儿童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每个幼儿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

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数学严密的科学性与学前儿童接受能力的问题。学前班儿童,大都在六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才刚刚萌发,对数学的认识还不完整,不能自觉运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数学是一门科学,它以其自身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为学前儿童的学习设置了一道门槛。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跨过这道门槛,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在基础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加深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前班的儿童来说,它不象其他科目学习那样,有曲折生动的情节,缤纷绚丽的色彩,数学要求的答案只有一个。因此,儿童初学时,都感到非常陌生、枯燥,没有耐心接受。针对这种情况,在初学阶段,我充分考虑孩子心理特点,采用妙趣横生的题目设计,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让其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便把所学知识接受了。如在新授6的组成时,为让幼儿理解6的几种分合法,我编了一个故事:有一只小白兔,它有6个大萝卜,准备把它放到两个篮子里,可是小白兔没有学过数学,不知道有几种放法,很为难,你们大家愿意帮助小白兔吗?幼儿一听,都积极的帮助小白兔放萝卜。于是我就利用6 个教具萝卜和两个篮子,让幼儿们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往黑板上板书,结果6的几种分合法很快被幼儿找出来。

二、采用手、脑并用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由于学前班幼儿年龄比较小,自制力相对较差,虽然课堂纪律很好,但幼儿精力不一定集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他(她)们的大脑真正动起来。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让幼儿准备若干操作棒,在讲数的组成时,先让幼儿动手操作,如8的组成,让幼儿取8 根小棒,并让幼儿把它们分成两组,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把各种分法记到本子上,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放他(她)们去分,并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幼儿们为了争第一,争先恐后的分了起来,很快便把8的组成找了出来。之后把他(她)们分得的结果板书到黑板上,经过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让幼儿记下来,然后把幼儿分组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幼儿8人一组翻手心手背,根据每次翻出的结果,说出8的组成,如:1个手心,7个手背。则大家说:“8可以分成1和7(或7和1);1和7(或7和1)合起来是8.”反复找幼儿来练习,幼儿们都争相举手来做游戏,8 的组成很快掌握,一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三、采用多练习的方法,强化学习效果,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规则意识

对于幼儿的记忆,多数是强化记忆,虽然当时幼儿掌握的很好,但如果不及时的练习,很快便会忘记,于是在课后,一方面让幼儿把练习册上的作业做完,另一方面又给他(她)们补充了一些习题,在家长的配合下,坚持完成家庭作业,并且每学完一个数的组成和加减法,总要把前面的内容复习一遍,让强化记忆变成永久记忆。

四、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在幼儿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之后引导幼儿理论练习实际,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能帮助幼儿更深刻掌握理论知识。在数的组成掌握之后,开始新授数的加减法,先让幼儿找出组成中三数的关系,如8可以分成2和6,这其中8是总数,也是最大的数,2和6是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从总数中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幼儿知道这其中的关系后,无论怎样变换题型,都可以很容易解答,如:给三个数2、6、8,可以写出2+6=8,6+2=8,8-2=6,8-6=2,再做下面的题也很快:8-()=6,2+6=()等,只要看其中少了哪个数,根据组成8可以分成2和6很快找出答案,加减法练熟了,怎么与实际相联系呢?这个时候让幼儿从多角度编应用题,也可以根据编出的应用题列式计算,再如2+6=8,编这个题,要先知道两个数2和6,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师范编:奶奶家养了2只小白兔和6只小灰兔,问奶奶家一共养了几只小兔?让幼儿联系实际,多角度编题,幼儿有的编池塘的小鸭,有的编山坡上的小羊,还有的编奶奶给买的东西、、、、、、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以找几名幼儿口头编应用题,其余幼儿在下面列式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基本上都能熟练的掌握。

五、提高幼儿的速算能力。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但这点必须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幼儿只有掌握熟练了,才能快速的计算。同时,这种速算能力的培养,也会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她)们的好胜心和求知欲。通过强化练习,不仅使学前儿童理解了运算知识,而且熟练掌握了运算要领,幼儿们做题速度相应提高,不少幼儿张口便来。

学前班数学测试卷 篇4

姓名:——————分数:——————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8分)

3+5=5+4=6+6=4—2=10-4=6+9=12-10=8+8=18-3=9-8=5+6=9 + 4=3 + 9=8―0=7 + 6=8+9=5+8=12―2=1+9=4+0+6=7+3-7=9-4+2=2+3+5=10+6= 7 +2―5=1+7-6=2-2+6=2+3+4=

二、在○里填上“<”、“>”或“=”.(10分)

9-3○911+4○15 14○117○ 6+36-6○12

8-6○510○76+4○83+4○712○15

三、在()里填上“+”或“-”。(8分)

8○4=129○0=97 ○1=810○2=816○6=10 8○4=44○4=85○5=0

四、填空(24分)

1、比3多2的数是()

2、2个十是(),10里面有()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

4、7比5多()

5、6和8中间一个数是()

6、按顺序填数

()8()()11()()

()1()()45()()

()987()()43()()()

7、9前面一个数是(),7后面一个数是()

五,画一画。(6分)

1画“○”.比□多3个2.画○和□同样多。

□□□□□□□□□

()()

六、把右边4个图形圈起来。(6分)

☆ ☆ ☆ ☆ ☆ ☆ ☆ ☆ ☆

把左边第2个图形涂上颜色

○ ○ ○ ○ ○ ○

七、用3、5、8、写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8分)

□○□=□□○□=□□○□=□□○□=□

八、用数学(10分)

1、一本故事书,我昨天看了8页,今天看了9页,两天看了多少页?

□○□=□(页)

□○□=□(只)

学前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和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手势图片、游戏用纸箱、绿色黄色手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1--说说左和右。

1.关键提问:你们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把话表达完整。

2.热身游戏《我说你做》。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对左右的分辨。

经验提升:要听清楚指令,分清左右,做对动作。

二、游戏2--看图猜左右手。

(一)介绍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1: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要仔细看了,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就请你站到左边的黄色椅子这边,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就站到右边的绿色椅子这边。

游戏规则2:当我说开始,才能走,5、4、3、2、1数到1时必须站好了,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老师用关键词再帮助幼儿重新确认游戏规则。

(二)第一次玩游戏(探索方法)。

关键提问:

1、你们为什么选择是这个手?说说理由。

2、你用什么方法判断的?(用手比,做做图上的样子看看是左右还是右手)

3、还有其他方法吗?(观察手心手背来判断,观察大拇指的方向)

小结:判断左右手的好方法,能帮助我们一下子分清左右手。第一,可以用手比一比;第二,找手心和手背。看看手心朝自己,还是手背朝自己;第三,找大拇指。看大拇指方向来判断。

第二次游戏(巩固方法)

1、游戏规则: 本次闯关共有四轮,每次闯关获胜的小朋友可以到前面拿一个圈套在手上。四关都闯完,看看谁得到的圈最多。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了不起,第一次玩游戏就很棒。有的小朋友很可惜虽然没有全部猜对但是没关系,因为今天是第一次玩,以后还有机会的。下次有没有信心全部都猜对?

三游戏3——隔箱猜左右手 1出示道具引起兴趣

2老师和孩子,孩子和孩子相互玩游戏 延伸

学前班数学教案 篇6

数一数家里的物品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数数、计数的基础上学习统计。培养幼儿的识数能流利,训练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统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2、幼儿用书第一页。

3、教学挂图《动物运动会》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页的图画内容

3、引导幼儿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

4、引导幼儿互相比较记录结果

5、教师小结

活动总结

活动二

节日的夜晚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一个一个地数的基础上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数数能力。

3、让幼儿体验几个几个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收集十个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玩具、干果、生活用品等便于数数的物品)

2、幼儿用书第二页。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介绍自己带的数数材料,感知数数物品的丰富多样性。

2、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数感知数数方法的多样。

3、组织幼儿做几个几个数的游戏。

活动总结

活动三 认识单数与双数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区分单数与双数。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发现区分单数、双数规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三页

2、教学挂图《玩具世界》

活动过程

1、数一数、圈一圈,认识单数、双数。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继续圈出单数、双数。

3、涂一涂、填一填,巩固认识单数、双数。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四页

活动过程

1、填一填、连一连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四页“找规律”方格内的数字

活动总结

活动四 搬新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如何数10以内的数

2、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准确性与敏捷性

3、让幼儿体验做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几组1—10的数字卡片

2、幼儿用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看谁做的对又快”的游戏

2、组织幼儿做“听数结伴”的游戏

3、让幼儿做报数、编号、找卡片的游戏

4、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5页练习

活动总结

活动五 倒着数

活动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的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10,彩色串珠1—10

2、幼儿用书第6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小火箭。

2、游戏活动 倒数练习“接龙数数”。

3、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6页。活动总结

活动六 看数画花 请客人吃糖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了解相邻数的概念,并熟练应用。

2、训练幼儿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活动准备

1、几组1-10的数字卡片。

2、幼儿用书第7-9页。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数画花。

2、找数字朋友,复习相邻数。

3、填图练习。活动总结

活动七 轻与重、多与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操作中感知物品轻重,探索比较同一种类物品轻重的规律

2、培养幼儿对不同物品的轻重的估算能力和选择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样大小的橡皮泥若干

2、幼儿用书第10页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2、掂一掂,探索比较同一种物品轻重的规律

3、看一看,说一说(幼儿用书第10页)

活动总结

活动八 比一比、看一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常用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与短。

2、.学习对应排列相关物体,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笔、小棒、吸管、筷子等实物若干(长短比较明显)。

2、幼儿用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笔,让幼儿来比较它们的长和短。

2、提问幼儿:用什么办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又方便、又准确?

3、让幼儿用想到的好办法来比较长、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体。活动总结

活动九 我会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同类物体的区分能力。

2、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不同进行分类。活动准备1、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12页。

活动过程1、2、3、4、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

教师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12页。教师总结。

活动总结

活动十 拼拼合合(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物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大纸片各一张。

2、每个幼儿准备4张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纸片。(三角形纸片均为直角等边三角形)

3、幼儿用书第13页。

活动过程

1、教师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片。

2、拼合游戏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13页。活动总结

活动十一 拼拼合合(二)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操作游戏巩固对梯形、半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梯形、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

2、幼儿用书第13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桌上的纸片,看看有哪些形状,是什么颜色。

2、请幼儿利用这些纸自由拼合图形。

3、幼儿展示结果,介绍自己是如何进行拼合的。

4、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 13页,完成练习。

活动十二 他们有变化吗?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认识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面积守恒”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大正方形纸片一张。

2、幼儿用书第14页。

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纸片。

2、引导幼儿得出“一个正方形能折出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拼起来也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

3、让幼儿看幼儿用书第14页上的练习。

4、幼儿独立完成幼儿用书第14 页的练习。

活动总结

活动十三 自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感知什么是加法应用题,理解“加”的含义,并能根据图意自编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幼儿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5页。

2、教学挂图《大家在一起》。

活动过程

1、幼儿学习编题,感知应用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教幼儿仿编加法应用题。

3、根据图意自编应用题。

活动总结

活动十四 自编5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感知什么是减法应用题,理解“减”的含义,并根据图意自编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2、培养幼儿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6页。

2、教学挂图《下车》。

活动过程

1、教师根据生活情景编几道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感知减法应用题中人和物的数量关系。

2、展示教学挂图,教师根据挂图提问

3、引导幼儿观察用书第16 页,根据图意,自编几道减法应用题。

活动总结

活动十五 看图填加、减号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游戏,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培养幼儿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

2、每组幼儿共有一个“+”“-”“=”。

3、幼儿用书第17页。

活动过程

1、认识符号。

2、看图填符号。

3、让幼儿自由组合认识符号。

活动总结

活动十六 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快乐的儿童乐园)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自编加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感知、学习怎样列加法算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加法计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8页第19页。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18页的图画理解图意。

2、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启发幼儿思考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算式,注意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活动总结

活动十七 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还剩多少)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学习列减法算式。

2、激发幼儿对减法计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20页第21页。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0页。

2、教师展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看图自编减法应用题。活动总结

活动十八 我会画、我会数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拼图,学习根据图片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特征编加减法应用题。

2、提升幼儿运算加减法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22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2、找一找,编一编。

3、填一填,算一算。活动总结

活动十九 分分合合(一)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的分法;帮助幼儿理解2和比2多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感知3和比3多的数分成两个数的分法不止一个。

2、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小花。

2、每个幼儿准备一支笔记录。

3、幼儿用书第23页。

活动过程

1、每组6朵小花(分一分)。

2、交流小花的分法。

3、分好后,再将小花放在一起,看是多少朵花,与没分之前比较,是变多了,或是变少了,还是一样多。

4、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23页。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 分分合合(二)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合练习,并记录分合的结果,理解分合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综合能力。

3、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分合的材料。

2、幼儿用书第24页。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带材料的名称。

2、让幼儿进行分合操作。

3、让幼儿相互交流记录结果。

4、让幼儿认识分合号。

5、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第24页的练习。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一 翻杯子游戏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分合操作活动,认识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这两个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塑料纸杯4个。

2、幼儿用书第25页。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翻杯子游戏过程。

2、幼儿自主操作并记录结果。

3、请幼儿把记录的结果与 书上对比。

4、教师引导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二 哭哭笑笑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按不同特征或类别对物品进行分类,感知不同的集合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发展其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26页。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6页的“找同类”的练习,做连线游戏。

2、涂一涂。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三 找同类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不同物体“集合”的感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让幼儿体验“找同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27页。

活动过程

3、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7页的“找同类”的练习,做连线游戏。

4、涂一涂。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四 小小统计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不同物体的感知。

2、培养幼儿多同类物体的统计方法。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28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幼儿用书第28页的图形。

2、教师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28页的统计。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五 按要求组合图形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感知图形序列的基础上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用书第29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

2、教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9页填图形的练习。

3、让幼儿依照规律画图。

4、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29页。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六 我会画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感知图形序列的基础上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用书第30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

2、教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第30页填图形的练习。

3、让幼儿依照规律画图。

4、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0页。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七 上午、中午和下午 整点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动手操作时钟,认识时钟的整点时间。

2、激发幼儿认识时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自带一个闹钟。

2、幼儿用书第31页第32页。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用书第31页让幼儿说一说一天的上午、中午和下午自己都做些什么,引入时间概念。

2、让幼儿介绍自己带的钟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想一想。

4、引导幼儿拨一拨时针和分针。

5、指导幼儿动手画一画,按要求完成幼儿用书第32页的练习。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八 认识半点钟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认识整点时间的基础上认识半点钟。

2、增强幼儿对时间的感知。

活动准备

1、幼儿没人自带一个闹钟。

2、两个纸制演示钟。(分针分别指向两点和两点半)

3、幼儿用书第33页。

活动过程

1、看图区分整点和半点。

2、让幼儿看一看,认一认。

3、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3页。

4、让幼儿动手拨一拨闹钟的时针和分针。

活动总结

活动二十九 昨天、今天、明天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

2、增进幼儿的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34页。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说说与昨天、今天、明天有联系的事。

2、说一说,画一画。

3、完成幼儿用书第34页的练习。

学前班数学题 篇7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认知是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的活动, 新知识为原知识结构所接收, 旧知识结构从中得到改造和发展.认知结构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 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由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组成, 是主体认知结构的产物.数学认知结构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通俗地讲, 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将自己获取的数学知识信息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 运用自己的感觉、直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工具, 按数学的特征, 通过同化、顺应, 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和特定功能的整体结构.数学认知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二,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形式;第三, 数学认知结构具有个性特征;第四, 数学认知结构有不同的水平和层次;第五, 数学认知结构是一种积极的组织, 它在数学认知活动及一般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动作用;第六, 数学认知结构是动态组织.

在数学学习中, 新概念的引入、新命题的发现等各种新问题情境都引起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和不和谐, 而在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数学认知结构会得到相应的调整发展.实际上, 数学学习就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扩大或重新组织.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数学学习中存在着:

1 数学认知结构呈现形式多为语言描述式或散射分布式

据专家研究, 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处理的逻辑性与结构性.一般来讲,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图式主要有层次网络式、锁链连接式、散射分布式及语言描述式4种形式.层次网络是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被试对所学知识以及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较为清楚的把握;锁链连接式缺乏对知识本身及其联系性的较为深刻的理解;而散射分布式及语言描述式虽然表明被试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但统统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 难以形成有逻辑性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可视为低组织程度的结构, 它限制了学生提取或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 导致不能激活有关的数学知识或不能有效使用已激活的数学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1) 知识“断链”.即通常所谓的“忘记”.其实质是知识之间没有形成连通的网络, 亦即新旧知识之间本应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断裂, 从而影响知识顺畅地、正确地运用和迁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 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建立合理的或合乎逻辑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的代表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这种联系要求学习者心理内部对知识的表征与知识的客观意义应建立一种合理的“等价关系”, 否则, 必然会出现“断链”.例如, 她们记不住三角函数公式, 其根本原因就是未能建立公式与单位圆、象限角之间的实质性联系, 而是孤立地、形式地、单纯地死背公式.对于课本中的习题:已知直线ab是异面直线, 直线c//a, 直线bc不相交, 求证直线b, c是异面直线.学生常犯有以下3种错误:

错误1 因为c//a, 则直线ac确定平面α, 又直线ab是异面直线, 则bα=AAa, 又因为直线bc不相交, 所以Ac, 所以直线bc是异面直线.

错误2 因为直线ab是异面直线, 所以有一个平面β使aβ, 且bβ=AAa, 又因为a//c, 所以cβ, 又因为bc不相交, 所以Ac, 所以直线b, c是异面直线.

错误3 假设直线bc共面, 设所在平面为γ, 因为a//c, 设直线ca确定平面β, 则bβ, 所以直线ab共面, 这就与已知ab异面矛盾.所以直线bc是异面直线.

3个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学生对异面直线这一概念不甚了解, 特别是不能很好理解定义中“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这句话, 她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异面直线的实质.没有意识到错误1中bα相交是没有根据的, 有可能b//α;错误2中c并不一定在β内, 有可能c//β;错误3中, 直线bβ内是没有道理的.

2) 知识零乱.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 对第3步的证明往往不会利用前两步的结论, 不理解n=k+1的含义, 常抱怨“不管怎么证, 两边都不相等”.在学习二项式定理时, 不会数最中间的两项, 不会求常数项.在学习平移坐标轴时, 不会将点的新旧坐标进行换算, 不能正确地描点, 不会将曲线的新旧方程进行恰当地变换.这些失误现象充分说明, 学生缺乏合理的认知结构图式, 对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刻和透彻, 缺乏有效的解题策略.

2 数学认知结构中所涵盖的知识不够丰富和全面

据专家研究, 从涵盖数学知识内容的角度分析, 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出现的知识点数量的多少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总体来说, 认知结构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存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研究及问题的解决.

数学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有机整体, 知识点离开了系统很难看得出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很难体现出它的理论价值.数学知识和认知结构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由于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头脑中的反映, 从而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学生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反之, 较完整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知识结构迁移为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都是以原有认知结构为背景, 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活动, 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 从而使新知识通过同化或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 取决于:①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及经验可利用;②学生面临的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它相关联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及经验等在内容和组织上的清晰程度.

学前教育专业女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在数学认知结构中缺少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 数学知识的储备量严重不足, 使后继学习丧失了应有的成效.例如, 概念意象的贫乏、不恰当会导致错误概念的产生:学生已有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概念, 对接受“无穷集合与其真子集等价”就是一种障碍.“垂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 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 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互相垂直”时, 往往以日常的“垂直”概念代替“互相垂直”概念.有些学生用日常概念的“角”来代替数学概念的“角”, 在理解平角时就会出现许多错误.在学习函数概念之后, 学生认为y=x (x∈[-1, 0]) 与y=x (x∈[0, 1]) 是同一个函数.在解题过程中, 她们对所学知识回忆较少, 知识点识记不精确, 解题策略只限于套用现成的公式或者从条件便直接能得到结论的问题, 她们的解题过程总是具有盲目的特点, 杂乱无章的试着找出一个解答, 或企图猜测, 并在无意中偶然得到一种解法.例如, 在△ABC中, a, b, c分别是角A, B, C的对边, a+c=2bA-C=π3, 求sin B的值.该题考查正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 考察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能及运算能力.结果发现, 学生用正弦定理将条件a+c=2b转化为sin A+sin C=2sin B之后, 未能利用A+B+C=π这一条件, 将问题转化为角B的三角关系式, 刻意从题设条件中直接得出sin B, 最后无果而终.在课堂上, 对于教师针对具体事实和知识细节的提问, 或对于仅仅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 强调回忆在何处、何时、是什么等书上有确切答案的具体信息, 学生容易回答.而对于书上没有明确答案、需要将许多知识加以联系或概括的问题, 学生往往不会思考、不会推断、失败较多.

总之, 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在将数学知识和个人的智力活动方式融为一体的认知过程中, 由于其知识的残缺、能力的薄弱和学习方法的呆板, 造成了在接受新知识时“同化”与“顺应”的困难, 因此, 学到的知识是僵化的、提取困难的.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女生数学知识基础薄弱, 在数学认知结构中缺少与新知识相关的丰富知识, 由于基础知识的储备量严重不足,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她们经常出现知识断裂、知识零乱等现象.

关键词:认知,认知结构,数学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周友士.从认知建构理论看学生作业困难成因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 :65-67.

[2]张程.中学生数学知识建构水平差异性的试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2) :49-51.

[3]程国红.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贯彻“知识与认知相结合”的原则[J].数学通报, 2003, (4) :19-20.

学前班数学题 篇8

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

学前儿童的“三阶段”数学教学法,是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三个阶段和思维发展的三级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的数学学习,帮助学前儿童对数学认知由低级向高级、由外部向内部、由感知向形象表象递进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有三个维度: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形象表象认知维度、词语符号认知维度;思维发展有三级水平:动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有利于学前儿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发数学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一、“三阶梯”数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依据孩子认知事物的规律,由皮亚杰、布鲁纳等率先提出。认知发展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后在适应外部环境时,对事物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布鲁纳的儿童认知表征理论,都是对儿童认知阶段和思维方式的正确揭示。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多年研究和调查证明: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阶段,其认知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他依据个体特征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成四个不同的阶段:感知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在2岁之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的认知主要是凭借对外界的感觉和动作来进行,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认知客观事物的永存性,有一定记忆力,不仅能够当场模仿一些话语和动作,还可以延迟模仿,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会通过语言和抽象的符号命名不同的事物。2~7岁的儿童开始形成具体的思维,已经掌握一定语言,能够表达一些外界事物,但是概括能力不足。7~11岁的儿童有了初步的逻辑方式,具备了多维、可逆、动态的思维方式,但是还是离不开外界具体事物的支撑。

2.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尔将认知表象特征分为动作性、符号性和映像性三个特征,研究人根据周围环境,经过知觉,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在这三个系统发展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计划将来、与人交流,了解不同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前儿童“三阶段”数学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要根据学前儿童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不同的阶梯应用不同的方法。

第一阶段: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借助操作材料来认识材料数、量、形、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的途径是:具体事物操作、感官体验、探索发现、游戏、据数取物、感知配对、操作探索、情景体验等。

第二阶段:形象表象认知维度即表象水平,是借助形象激活来认识数、量、形、状特点和空间位置关系的。主要途径:连数成图、观察图表、举例引导、报告发现、顺序颠倒、演示讲解、设置情景、看图描述、激活表象等。

第三阶段: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即概念水平,是借助词语和符号呈现客观存在的属性和规律。主要途径:词语概括、符号表示、总结归纳、检查、回馈、发现规律、填空练习、表述语言、标注符号、猜想归纳、构建图形、迁移推理等。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设计由四个部分组成: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延伸,而“三阶梯”法主要体现在活动延伸部分。

应用题(大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由具体事物操作编应用题向看图编应用题转变,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升发散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帽子每个小朋友一顶;扑克牌每人一张;教学挂图一张;教室用数卡一整套、学生用数卡每人一整套。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法:出牌游戏。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一下你们头上的太阳帽好漂亮啊,外面天气很晴朗,咱们一起去玩扑克牌游戏吧。

“出扑克牌,要得到9,我出3,你出几啊?”

幼儿:“你出3,我出6,長长99。”

老师继续提问,复习30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步:感知操作认知维度

(1)尝试操作法。李亮左手握着6张红桃,右手握着7张方块,李亮现在手里总共握着几张扑克牌?

(2)操作分合法。幼儿双手拿着不同数量的扑克牌,各自改编加减应用题,并列出竖式,算出得数。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宝贝们,你们每个人先看一下自己的左手拿了几张扑克牌,右手拿了几张扑克牌,两只手加起来总共几张扑克牌呢?哪一只手的扑克牌多一点呢?多几张呢?”

第二步:形象表象认知维度

(1)观察发现。教室带领幼儿一起看图该编应用题,活跃户外课堂或者室内课堂的气氛。设置不同情形的问题,指导孩子们寻找答案。

(2)表象运算。设置基本问题,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加减法。

第三步:概念符号认知维度

三、结论

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决定了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认知度,开发孩子的智力,“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正好切合了这一要求,利用内在的优势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参考文献:

[1]马家安,李宜江.论学习策略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2]梁秀清,陈宏友.儿童参与课堂学习能力标准建设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学前班数学备课教案 篇9

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

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

(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

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

3.操作活动

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讲解活动

⑶操作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前班是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根据时代以及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智力反应能力的一门课程,针对幼儿个体和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会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儿。

二、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数学教材安排了34节课,教材着重培养幼儿思考、动脑筋的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如:《10以内的分成组合》、《比较大小》、《10以内的加减法》、《时间的变换》、《几何图形》等,教材从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多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使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比等数学方式学习类包含关系。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和分成。

3、指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时间,并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的变换。

4、让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几何立体图,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6、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全面的图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幼儿班的特点,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动脑多操作。

五、活动进度

第一周

1、按群计数

2、序数的运用3、6的分解组合(一)

第二周 1、6的分解组合(二)

2、6的加减

(一)3、6的加减

(二)第三周

1、互换关系

2、复习几何图形

3、类包含关系

第四周 1、7的分解组合(一)

3、7的加减法

(一)第五周 1、7的加减法

(二)2、互补关系

3、活用基数和序数

第六周

1、时间的变换

2、学会看时间

(一)3、学会看时间

(二)第七周

1、学会看时间

(三)2、计算时间

(一)3、计算时间

(二)第八周 1、8的分解组合(一)2、8的分解组合(二)

3、8的加减法

(一)第九周 1、8的加减法

(二)2、竖式加法

(一)3、竖式加法

(二)第十周

1、竖式减法

(一)2、竖式减法

(二)3、9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一周 1、9的分解组合(二)2、9的加减法

(一)第十二周

1、等量转换

2、认识“<” 和“>”

3、比较大小

第十三周

1、比较的可逆性和相对性

2、比较的传递性3、10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四周 1、10的分解组合(二)2、10的加减法

(一)3、10的加减法

(二)第十五周

1、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一)3、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第十六周 1、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3、看图编应用题

第十七周

1、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2、哪是它们的家

学前班数学题 篇1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

引言

数学课程作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的幼儿教师队伍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陶冶人、启迪人、充实人、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提高幼儿教师科学文化水平和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众所周知,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让学生体会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程观,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学习与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数学教学水平等,已越来越被数学教学工作者所瞩目。因此如何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落实数学教育为幼儿教育培养优秀的教育师资便至关重要。

1.学前教育数学课程设置出现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五年制学前教育数学课程设置所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以下笔者将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一方面是从学校的方面而言的,首先是各阶段开设的数学课程之间缺少整合,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难度大、要求高,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脱节;其次是课程多为实践课,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数学主要是介绍如何设计数学活动,侧重于教学方法,很少涉及数学知识点,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第三是教材的使用很不规范,很多学校采用二三分段学制,前二年使用的是普通高中数学教材或者是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材,后三年则采用的是三年制高中毕业起点学生的数学系列教材,而具有科学结构体系的、适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的,首先是学生的起点低、基础差,缺乏数学学习信心,五年制学生大多经过中考失利,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数学基础尤其薄弱,进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初中阶段,老师几乎支配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包办学习的结果,是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计划统筹安排。进入幼专后,学生仍以初中学习方法应对,导致事倍功半、毫无学习成就感,数学学习困难重重。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前教育专业实现新发展的建议

2.1树立科学的数学课程观

多年来,我国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一直停步不前,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编制人员在编制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传统的课程设置的模式,未曾有任何的突破,因此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停滞不前,因此要实现突破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模式,树立科学的数学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数学课程,是进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即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课程观,才能凸显具有特色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结构体系。

2.2实现五年制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

“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结构体系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把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课程观,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针对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特点,由原来的高中数学、幼儿趣味数学两门数学课程整合为一门数学课程,课时也由每周各两课时变为每周四课时,构建出了一套适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新的数学课程结构体系。相同的学习时间,但是整合前后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整合后的数学课程设置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熟悉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增设数学专业课,完善数学基础

课程设置不能照搬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方案,尤其是数学课程兼具基础和工具性学科的特点,一定要本着“打牢基础、拓展应用”的原则,不断完善数学基础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学校的课程中涉及数学的专业课多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该类课程属于专业实践课,而且数学内容也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与课时不能满足学生对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活动设计,应将其独立出来,自成一门课程,同时配合这门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体系,设置对应地类似于《基础数学》的理论课。此外,还可增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课程,有效提高学生对幼儿数学教育所需的理论支撑,从而达到课程设置多样化、适用性强、并将理论和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进而不断完善数学基础。

2.4更新学前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选用多样有效的教具: 教具简单功效不凡,圆柱在展开前很难想象其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切开西瓜才易理解球体的截面是圆。生活用品闹钟、毛线针、篮球、等都可以做教具;其次是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教辅手段:图片与视频使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更易理解,使立体几何得以实现教学优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合理控制多媒体的使用时间,否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第三是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杜威的主张是“从做中学”。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理新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旁观者。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思维的积极性,让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协调共振状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了自信心,培养出成就感。

3.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整体评估。分数不能等同于学业评价,分数仅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方面的评价,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业评价,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采用多元化策略。学习效果的检查应该包括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评价既要包含课上和课后学习评价,又要包括阶段性考查结论和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考评等等。有的放矢施教、科学评价分析,让数学教学评价公正、公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进步乐趣,是学生享受和发展数学学习的良好开端。从多方面对一个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进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五年制学前专业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层次,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学生正成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质量,因此,我们要探寻数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与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契合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这样不但可以缓解数学教学中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其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服务,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以适应幼儿教师日益增长地文化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小清.关于学前教育数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8年06期

[2]魏萍.浅谈当前学前教育数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应遵循的原则[J].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基金顶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上一篇: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下一篇:爱在不言中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