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2024-10-15

寒假《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

寒假《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篇1

粗略的读了一遍这本书,可能还带点勉强的意味,并不是写得不好,而是我本身就不喜欢读书。如果写得再乏味一点,我会果断地放弃。读完了不能什么都不留下吧,要不过几天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曾经还读过一本这样的小说。

因为外国的小说名字是个很乏味的东西,所以我永远不会记得。暂且称主角吧。这本书的主角,厌倦了呆板千篇 一律的生活,选择抛弃所有,去追求艺术,去画画。而且是他很不擅长的领域。他是一个典型的万千所谓幸福家庭的代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优雅美丽的老婆,有两个很乖,而且很聪明的孩子。看似很美满,很安逸的生活里,却隐藏这巨大的悲伤。主人公好似被魔鬼控制一样。他丢下一切去追求自己内心所想要的东西。可是他到底想要什么呢?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只知道他要画画,可是他画的东西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希望画出他所追求的东西。可是,人的内心太复杂了。变幻莫测,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能一点一点通过在追求道路上的磨难去领悟。

而本书的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主角所发生的一切,从抛弃一切到最后死去。而我以一个旁观者外的旁观者看着发生的一切。这个追求梦想的主角,就像是我们内心疯狂的一面。有一天突然发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美丽善解人意的妻子,聪明懂事的孩子,然后为这一切去奔波,感觉幸福和甜蜜。而且这是所有幸福人的生活场景。主角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打破了一切。他选择流浪者的身份活着,每天只要饿不死就可以了,身边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了。甚至男人永远痴迷的性,女人,爱情,也失去了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是肮脏的,活着的唯一条件就是画画的时候没有人去打扰他。

在他病危垂死的时候,一个善良到有点愚蠢的画家救了他。因为这个愚蠢的人有着独到的眼光,他知道这个主角是个天才。最后,得到的是,老婆被主角深深的吸引住了,离开了这个愚蠢的人。最后,这个女人为了主角自杀悲惨的死去,可是临死的时候,也没有后悔过。女人真的是一个可怕的生物。她们可能为了稳定安逸的生活,去委曲求全的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如果这个他们不爱的人尽管尽心尽力的去爱她们,把她们当做神一样供着,也不及她们内心一点点冒险的激情。为了这点激情她们甘愿牺牲一切。可是,她们看不到,这点激情只是暂时的。激发起她们激情的男人也是危险的。这些男人,可能是暂时的需求罢了。当他们明白这个女人会像其她女人一样,想让自己循规蹈矩,遵循她们的意愿,并且,完全被她们所占有的时候。她们面临的将是无情的抛弃。危险的男人也是绝情的。他们会抛弃给自己短暂快乐的人,并且不顾死活。女人又是一个可悲的生物,她们会原谅给自己带来深深伤害的人,也不会原谅一个为自己牺牲的人。

凡是爱上这个主角的女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他已经对身边的一切毫不在乎了,包括自己的生命。最后,这个主角结婚了,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女人可以这样束缚住一个这样疯狂的男人。这个女人可以挨揍,可以照理他的生活,为他生孩子,满足一切的需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打扰他画画。聪明的男人总会去找一个很傻的女人。

在主角四十七岁的时候,他染上了麻风病,可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脸肿的和狮子头一样,他都不知道。还是他的孩子为他请来了医生。医生到来的一刻,让他照完镜子他才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了。在最后的日子里,眼睛失明了,他也画出了自己内心追求的东西。可以说死去的那一刻他无憾了。可是,他却并没有让临死前最完美的画留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是让她的妻子烧毁了房子,和墙上的画。就像他经常说的一样,画出来的东西,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兴趣了。

男人在中年最得意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所有幸福,仅仅为了自己的心。就像作者理解的一样,他是一个被魔鬼附身的人。我们在千篇 一律的生活中也会有这一份冲动,为了自己的一个念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去受尽磨难,去追寻。只是少了一份决绝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信念。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2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3

书中的“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在40岁的那年,突然听从了内心的呼唤--做回自己!于是,离经叛道地他舍弃了一切,包括妻子和一双儿女,远赴巴黎,差点死去,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灵感,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而作为叙事者的“我”也在回忆,在成为著名的艺术家保罗・高更后,“我”曾与这位艺术家的那些人生经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对于曾经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来说,他一生中有许多让人不能理解,甚至让人发指的地方,但是单从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层面上讲,他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和艺术家。就比如,“我”在开篇的导读里说到,当你发现离任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你就不难发现,其实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才是真正的伟大,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为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的艺术和作品,因为你很难不对它们产生兴趣。他发人深省,他也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他身上的那种本能,虽然受他的生活环境所抑制,却像肿瘤一样在活体器官中膨胀般地顽强地生长,最终控制他整个人,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只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他的偏执和冷血,还有他的引人注目。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过多的对他进行论断,免得你们被论断,更不要将表象作为判断的根据。

至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该如何取舍?“我”并无定论,只是谨慎地说一句:“这取决于你们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们认为你们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抑或是你们应该对你们自己有什么要求。”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篇4

月亮是什么,六便士又是什么?刘瑜先生在《送你一颗子弹》中有一句非常巧妙的话:月亮是艺术和理想,六便士是世俗价值观和欲念,这部作品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生活和艺术,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小说讲的是一位家庭美满、事业如日中天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步入中年后人生之路陡然一转,决绝地告别自己的事业、家庭和所有一切,流浪巴黎学画作画的故事。斯特里在异国他乡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但他并不是很在意,认为只要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足够了。他生了一场大病,德克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顾,他痊愈后抢走了恩人德克的妻子布兰奇,把这个本来温馨美满的家庭拆得七零八落之后又毫无留念地抛弃了布兰奇,致使她最后无法接受吞食草酸自杀。斯特里最后选择远离文明社会到与世隔绝的一个太平洋小岛上专心绘画,他与岛上的女子阿塔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杰作。但他在临死前,却嘱咐妻子把他的尸体和壁画一起用一把火烧掉,和自己的心血一起化为尘土。

月亮和六便士摘抄 篇5

门外汉要表示对艺术的欣赏,最好的方法就是免开尊口,大大方方地掏出支票薄。——《月亮和六便士》第一章

把艺术看作只有名工巧匠才能完全理解的艺术技巧,其实是一种荒谬的误解。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情的表露,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月亮和六便士》第一章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月亮和六便士》第一章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月亮和六便士》第二章

我看不透她要自己丈夫回来是爱他呢,还是怕别人议论是非;我怀疑她肠断心伤的失恋之痛是否也掺杂着虚荣心受到损害的悲伤;这种疑心也使我很惶惑。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月亮和六便士》第三章 谁都会认为你是个没有人性的坏蛋。让他们想去吧。所有人都讨厌你,鄙视你,这对你一点儿都无所谓吗?无所谓。——《月亮和六便士》第三章

「你为什么离开她?」「我要画画。」「可你已经四十了!」「正因为这个我才想,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太晚了。」「你以为像你这样年纪的人学画还能学的好吗?你怎么会认为自己还有绘画才能?你想碰运气吗?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但这可能性微乎其微……」「我要画画。」——《月亮和六便士》第三章 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

亲爱的阿美:我想你会发现家中一切都已安排好。你嘱咐安妮的事我都已转告她。你同孩子到家以后晚饭会给你们准备好。我将不能迎接你们了。我已决心同你分居另过,明晨我就去巴黎。这封信我等到巴黎后再发出。我不回来了。我的决定不能更改了。永远是你的,查理斯

他的灵魂中深深埋藏着某种创作的欲望,这种欲望尽管为他的生活环境掩盖,却一直毫不留情地膨胀壮大,像肿瘤在有机组织中不断长大一样,直到最后完全把他控制住,逼得他必须采取行动,毫无反抗能力。杜鹃把蛋下到别的鸟巢里,雏鸟孵出后就把它异母的兄弟们挤出巢外,最后还要把庇护它的巢穴毁掉。皈依能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有些人通过激变,有如愤怒的激流把石块一下子冲击成粉末;另些人则由于日积月累,好像不断的水滴,迟早要把石块磨穿。——《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

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那积累在他心里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成功或失败,收到称誉或是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

「如果每个人都照你这样,地球就运转不下去了。」「你说这话太蠢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的。绝大多数人对于他们做的那些平平常常的事是心满意足的。」「有一句格言你显然并不相信: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万人楷模。」「我从来没听说过,但这是胡说八道。」——《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 「我想他临终的时候叫我去,我也准备去。我会像一个母亲那样看护他,最后还会告诉他,过去的事我不记在心里,我一直爱他,我原谅他。」女人们总喜欢在她们所爱的人临终前表现的宽宏大量,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们不愿意男人寿命太长,就是怕把演出这幕好戏的机会拖得太晚。——《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 当我发现这样一个温柔可爱的女性报复心居然这么重的时候,我感到很丧气。那时候我还没认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今天我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胡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

不论她心里委屈多大,她都没有线路出来。她很聪明,知道老是诉说自己的不幸,人们很快就会厌烦,总是摆着一副可怜相也不会讨人喜欢。——《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

天天做一样的事,让我感到腻烦。朋友们过着老一套的生活,再也引不起我的好奇。有时见了面,不待他们开口,我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就连桃色事件也是枯燥乏味的老一套。我们就像终点站到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连乘客的数目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生活得太有秩序了。简直可怕。——《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

「我知道自己不是个伟大的画家,」他对我说,「我不是米开朗琪罗,不是的,但是我有自己的东西。」——《月亮和六便士》第五章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的、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月亮和六便士》第五章 我想他没有卖出过一幅画。你要是和人谈起他的画来,没有一个不笑他的。但是我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他们还不是笑过马奈?柯罗也是一张画没有卖出去过。——《月亮和六便士》第五章

施特略夫:如果我做了什么使你不高兴,为什么你不对我讲?只要你说了,我一定会改过来的。为了你,凡是我能做的我都做了。——《月亮和六便士》第七章 爱这种感情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温柔。——《月亮和六便士》第八章 如果我自己都不在乎,与你又有什么相干呢?——《月亮和六便士》第七章 施特略夫:我爱她远远超过了爱我自己。我觉得,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其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月亮和六便士》第七章

过去我认为她爱施特略夫,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把这种反应当作了爱情。说到底,这种感情不过是对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架子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的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家庭的洋洋得意而已。——《月亮和六便士》第八章

在爱这种情感中主要成分是温柔,但斯特里克兰德却不论对自己或对别人都不懂得温柔。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弱。——《月亮和六便士》第八章

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斯特里克兰德: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时间恋爱。我是个男人,有时我需要一个女性。但一旦我的情欲得到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斯特里克兰德: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都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男人的灵魂在宇宙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塔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小说之所以不真实正在这里。一般来说,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的地位。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做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人子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会被他们奉承的心花怒放,但是心里却难免不了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的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活动;他们还可能对艺术感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把自己的不同活动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间隔里,在进行一种活动时,可以暂时把另一种完全排除。他们有本领专心致志进行当时正在从事的活动;如果一种活动受到另一种侵犯,他们会非常恼火。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地干这种事。——《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说不定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看重不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也不理会,我们就讨厌他。——《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一个人可能完全不理会别人吗?生活中无论什么事都和别人息息相关,要想只为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活下去是十分荒谬的想法。早晚有一天你会生病,会变得老态龙钟,到时候你还得爬着回去找你的同伙。当你需要别人安慰和同情的时候,你不羞愧吗?你身上的人性早晚会渴望同其他人建立联系。——《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我们生在世界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这些符没有共同价值,意义是模糊、不确定。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财富传给别人,但别人却没有接受这财富的能力。我们只能孤独行走,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在我看来,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月亮和六便士》第十二章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月亮和六便士》第十二章 在我们那个小岛上,日子可以说比较平淡,我们离开文明社会非常遥远——你可以想象一下,就是到塔希提来一趟,在路上也要走四天,但我们过得很幸福。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生活得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唉,我亲爱的先生,有人认为劳动的幸福是句空话,对我来说可不是这样。我深深感到这句话的重要意义。我是个很幸福的人。——《月亮和六便士》第十三章

(斯特里克兰德得了麻风病。)爱塔站起身,看着他的脸说:「别人谁愿意走谁就走吧。我不离开你。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到哪儿去我也到哪儿去。要是你离开了我,我就在房子后面这棵树上上吊。我在上帝面前发誓。」她说这话时,神情非常坚决。她一下子变得谁也认不出来了。——《月亮和六便士》第十三章

她(爱塔)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眼睛里放射出一种爱的光辉,一种人世上罕见的爱情的光辉。她的目光叫库特拉斯医生吓了一跳。他感到非常诧异,甚至产生了敬畏之感。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她说:「他是我的男人。」——《月亮和六便士》第十三章

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篇6

读完整本书,也没有看到月亮和便士的影子。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在那个内心深处想成为的自己,也许我们抛脱束缚,大胆的去追求自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听喜欢的音乐,看好看的电影,喝美味的葡萄酒,去向往已久的地方去旅游、定居。

我想,读完这本书,注定了自己心情会久久的不再平静。毕竟,敢于追求自我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过是说说罢了。大多数的我们,还是重复的做着每日必做的事情。只是为了挣钱而上的班、只是为了所谓的人脉而接下的应酬。我们为着种种的不必要或者我们自以为的必要而进行着一系列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我们努力使生活变得更好,变得更有情调,或许一个人如果想要体会到生活中的浪漫情调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演员,而想要跳出自身之外,则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抱着一种超然物外而又沉浸于其中的乐趣。

也许,我们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时间长了,面具就和我们合二为一了。真我假我傻傻分不清楚。

有时候一件事情确实不想干了。大不了废柴般的说一句,又怎样?

是的,当我对所有的事情都不在乎的时候?当我可以用一句“又怎样?”来回复你所有的问题时,我想,我们也就不必有什么关系了。或者我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了,所要做的不过是单纯的去找寻自我,自己内心的狂热也好,傻气也罢,总之,一切的一切,让其随风而逝,就好!

如果我们茕然一人,那无可无不可,怎样都成。自己能活下去也好,活不下去也好,反正自始自终也是没有人来关心的。然而,对于上有双亲,下有儿女,中间还有个靠自己养活的妻子的男人而言。一天好好工作,争取晋升、拿高薪,没事陪陪父母老婆孩子,和朋友小聚一二,或许偶尔浪荡一下。这也就是大多数的我们要做并且非做不可的了。但这时手里拿着几个铜板,离开家乡、离开妻子儿女去浪漫之都巴黎寻找那最初的梦想,去让自己心中的真正的激情迸发。而妻子儿女可能连三餐都不饱。So what? 不顾世俗眼光、没有感情、没有怜悯,就这样一个人所走就走了。对这个人,我无从评价。真的就像牲畜一般毫无感情还是本身天才的世界我们常人就是理解不了。像乔布斯、梵高、海子…

是不是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在他们的时代都不被世人所接受,而在其去世之后,所留下的又成了绝无仅有的宝藏,让收藏家、商人们忙跌不暇。

作者对主人公是很欣赏的。虽然能看出时不时作者的愤怒,但最后对这位伟大的画家还是给予极高的评价。

不知道有一天我是否会像画家一样,去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不顾世俗眼光,做一个没心没肺、无情无义、冷血不堪的看上去邋里邋遢的男孩子!

愚昧有时比知识更可贵。诚然,如今我们读者各种名著、看专业的文献、无比发达的科技。然而,好像我们真的不快乐。追溯到上世纪、上上世纪,当人们不在为温饱而操心时,没有那么多“知识”的时候,感觉他们好单纯,傻傻的幸福。我有一天是否也会想回到过去,做一个“无知”的人。

只愿在这个世俗、喧嚣、功利、不安的世界中做好自己。追寻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做个“无知”的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若安好,也是晴天。

下面是书中摘抄的句子,自己认为很好,和大家分享。

尽管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了解的并不多,也能够从浪漫主义的人文中找到大量铺成敷衍的材料,他的生活中有不少离奇可怕的行径,他的性格里有不少荒谬绝伦的怪癖,他的命运中不乏悲壮凄惨的遭遇。

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情。

我们对自己的一些荒诞不经的行为遮上一层保持体面的缄默,并不认为这是虚伪。

文明社会这样消磨自己的心智,把短促的生命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实在令人费解。这些人见面时平平淡淡,分手时确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她的五官都很端正,只是比平常人都大了一号。

他一点儿也没有社交的本领,但这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的。他甚至没有什么奇形怪僻,使他免于平凡庸俗之嫌。他只不过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一个人可以钦佩他的为人,却不愿意同他待在一起,他是一个毫不引人注意的人,他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社会成员,一个诚实的经济人,一个克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但是在他身上你没有任何必要浪费时间。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他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放诞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恐惧不安的东西。

像我这样写,这两个人好像是一幅古旧挂毯上的两个人形,同背景很难分辨出来;如果从远处看,那就连轮廓也分辨不出,只剩下一团花花绿绿的颜色了。

如果一个人收到侮辱损害又没有力量对罪人直接施行惩罚,这实在是意见痛苦不堪的事情。

女人的一个无法拜托的恶习,热衷于同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讨论自己的私事。

我那是还不了解人性是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邪恶里也能找出美德。

一个人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着出去,不然他就得淹死。

如果你不在意一个人对你的看法,那么一群人对你的意见又有什么关系?

天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但是对于他们本人来说,天才是一种很大的负担,我们对这些人必须非常容忍,非常耐心才行。

过去我认为她爱他,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作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

在冲动的热情前边,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我好像离祖传的老屋那么遥远,甚至都不好意思在回去探望她了。

人们动不动就谈美,实际上对这个词并不理解,这个词用的太过泛滥,失去了原由的力量,当人们遇到他们真正遇到美时,反而认不出他来了。我不能讨厌一个惹我发笑的人,这也许是我性格上的弱点。

我意识到对它的厌恶只有我单方面的努力的才能维持下去。

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生。

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会原理他对她做出的牺牲。

他们人两淳朴、善良、好客这种生活竟由一件无情的偶然事件给打的粉碎,我觉得这是残忍的,然而更残忍的是,这件事对别人没有什么影响,人们生活继续下去,谁也没有因为这个悲剧而活的更糟。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7

当一个人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正如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一样,他把梦想当作安全感,把希望当做灵魂的寄宿。自己只身去往巴黎,在窘困度日中,依然坚守梦想,只为了证明自己曾经骄傲的盛开过。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篇8

记得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书中的主人公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在达成中国人眼中的“安居乐业”后,但却疯狂地迷恋上绘画,现实的种种已经留不下他,于是突然弃家出走前往巴黎。

天才,大部分都是孤寂的。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那熊熊烈火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一幅巨作,而是承载世人的梦,一颗纯粹的心,一阵永不停顿的脚步。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带有一些困惑。这样的困惑可以是先吃糖还是先吃饼干?先完成功课还是先玩耍?亦或者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选择前行还是退却?

也许在那样的岁月里我们只会盯着“月亮”看,不会注意到地面上的“便士”,要么选择月亮,要么选择便士,这对无法掌控命运的自己而言,百感交集。也可能在那段时光里,既无暇看月亮,也做不到捡便士的梦。天上的月亮再大,看不到。路上的`硬币也消失了,只剩下凄冷的深夜路灯,把失意人的影子越拉越长。

我很佩服斯特里克兰德的勇气,面对现实生活的物欲横流,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他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当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减去周遭的包袱,减去内心束缚的功名,减去捆绑灵魂的身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篇9

其实,我也希望有像斯特略夫那样的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里面掺杂着自己的人生体验,这可能就是那种和作者心灵交流吧。可以说,斯特略夫的遭遇值得同情,他一心一意地帮助思特里克兰德换来的却是家破人亡。这就让我不禁发问,思特里克兰德这后半生所追求的一定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么?他所追求的艺术并没有错,为了艺术他几乎抛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这让我感觉到和古希腊哲学家们追求的幸福有着相似之处。伊壁鸠鲁说过“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实际上,一个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他能够最奢侈的享受生活”。简单的生活是享受生活的重要法则,而要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也许在思特里克兰德眼里还需要放弃人们那仁义道德,过那种原始人所有的半人半兽的生活吧。所以,他会对拆散斯特略夫的家庭会毫无愧疚;对勃朗什的死也会无动于衷。他所关心的仅仅是自己身心的自由。

毫无疑问,思特里克兰德是被现代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人,在初读时我也不喜欢这样的一个画家,即使在一开始便知道他画了一幅能和西斯廷小教堂中的壁画相媲美的作品。但当我看到他在马赛所过的生活时,脑海中迸出了一个词——安贫。的确,他很好的传承了儒家“安贫乐道”中的安贫,而对于乐道却丝毫不以为意。我想,要是孔子知道了一定会气得从墓中蹦出来和他讲解五常中的仁义礼吧,而他也一定会回一句“关我屁事!”。

在马赛的生活是我对思特里克兰德态度的转折点,从一开始的不喜到这时的迷惑。我看到了他那种在经历周流之苦后依旧坚忍执着的精神,佩服于他的毅力,折服于他的精神。但当我想到他一开始对家庭的抛弃以及后来的致使恩人的家破人亡,这无论如何都是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抑或说是抛弃了道德。所以,所迷惑的是难道对这更高品质的追求一定要突破那道德这些伦理的枷锁么?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上的超脱恐怕对于别人而言是一种无法理解的灾难吧。

在最后思特里克兰德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他创造了能和米开朗琪罗相提并论的壁画,却在临终之际让自己的妻子毁灭了它。这又让我想起叛逆的鲁路修里鲁路修最后说的话——我毁灭了世界,又创造了它。这种截然不同的做法,让我感觉思特里克兰德又有着道家的超然物外,他的确无为,但更加符合道家中小国寡民中的寡民形象。在小说最后,显然给人的更多的是敬佩之情,虽然在道德上不完善,但也无法掩盖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受优质 篇10

读这本书搞笑的是,你会对主人公克兰德哭笑不得,既爱又恨。他是个不懂人情世故,不近人情,不在乎他人看法,不在乎与画画无关的一切事物的人。爱他,是因为他的所做所为都为了他的梦想,我无力总结他的一生是怎样为了画画做出怎样的牺牲。用克兰德的话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而如今有多少个能像他这样为梦想不顾一切呢。恨他,是因为他牺牲一切,包括他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克兰德的情况下,一个画家却认为他画得很好,是个了不起的画家,还经常借钱给他,帮助他。在他身无分文、邋里邋遢,病的几乎要死的时候把他带到自己家里,亲自贴身服侍他到病愈,没有一句感谢,还占用了人家的画室,拐了人家妻子,画家只好独自离家出走。三个月后,突然间,画家的妻子自杀了,而他什么表示都没有,像是没发生过一样。只留下了这个可怜女人的画。他还明说,他根本不爱她,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画完了,就没用了。)

不得不说毛姆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以第一人称“我”为线索,很多时候都在自言自语的对话,但是夹杂着各种心理学的细致描写,非常有趣。挺简单无聊的事情也被他描述得好像很有内容。刚开始读着枯燥,提不起什么兴趣,突然一个大转折让你爱不释手。(我表达能力实在太有限了,此刻感觉自己就像毛姆所描述的克兰德一样,想极力地表达自己,却挥手舞脚地都说不出一些完整的句子来。)

上一篇:道路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