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6工程力学系承担外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张为民修改)专题

2024-12-26

20061226工程力学系承担外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张为民修改)专题

20061226工程力学系承担外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张为民修改)专题 篇1

工程力学系承担外系力学课程简介

与课程大纲

资 料 汇 编

(2006年修订版)

工程力学教研室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力学系

二○○六年十二月廿六日

《理论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1038141015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64

实验学时:0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力学现象和实际工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 推荐教材:

1.《理论力学》上、下册(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理论力学》,张俊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1.朱照宣 等主编,《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2.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理论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张俊彦 编)

土木工程专业 等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3

学时/学分:

课堂授课: 实验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高分子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高分子工程专业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1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56

实验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会分析压杆的稳定性;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等问题有初步了解;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于用电测法、光侧法等基本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机械工程专业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1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56

实验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会分析压杆的稳定性;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等问题有初步了解;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于用电测法、光侧法等基本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材料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课程代码:1038141001

学时/学分:64/4 课堂授课:56

实验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力学是本科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工程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与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变状态分析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对静力平衡,小变形的几何问题,线弹性本构理论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叠加原理、能量原理、强度理论等,并能应用;对静不定问题有较为熟练的分析和解决;会分析压杆的稳定性;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等问题有初步了解;对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于用电测法、光侧法等基本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推荐教材: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美)J.M.盖尔著,Mechanics of Materials,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土木工程专业

《弹性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弹性力学/ Theory of Elasticity 课程代码:1038141003

学时/学分:24/1.5

课堂授课:16

上机学时: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研究变形固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所服从的规律并分析弹性体强度与刚度的一门理论课程。本课程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为从事结构强度分析的其他工程专业提供必备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计算力学,塑性力学,板壳力学,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力学等固体力学分支学科提供基础知识与研究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弹性理论的微分提法、解法与一般原理,平面问题,空间问题基本理论。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分方程,理论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 推荐教材:

1、《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徐芝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2.3.4.(尹久仁 编)土木工程专业 王龙甫编.弹性理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1984 陆明万, 罗学富.弹性理论基础(第二版)(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徐芝纶.弹性力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1 徐秉业主编.弹性与塑性力学——例题和习题.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2

实验学时:6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课程主要内容: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4

实验学时:4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4

实验学时:4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II》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4

实验学时:4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82/6

课堂授课:76

实验学时:6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38121001

学时/学分:82/6

课堂授课:76

实验学时:6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主要介绍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变形、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适用专业:金属材料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推荐教材:

1、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张为民 编)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 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力学现象和实际工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1.静力学部分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及其推论,常见约束、约束反力的特征,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力学量的基本计算,平衡方程的建立与应用,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问题,桁架内力的计算,重心的确定,平衡结构的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判断。

2.运动学部分

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的各种表示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坐标法)以及相关基本量的计算,点的复合运动(三种运动分析、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刚体的简单运动——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特征及其简化——刚体的运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分析(基点法、投影法和瞬心法)、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分析(基点法)

3.动力学部分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质系的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其有关基本量的计算。惯性力,惯性积与惯性主轴,质点和质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定轴转动刚体轴承动反力,静平衡和动平衡;约束、虚位移、虚功,自由度和广义坐标、广义力的定义与计算,虚位移原理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60学时,习题课4课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理论力学》上、下册(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张俊彦 等主编,《理论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朱照宣 等主编,《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4] 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 主编,《理论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张俊彦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高分子工程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分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6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4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6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6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2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2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6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第十章 组合变形(6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压杆稳定。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6学时,实验2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罗迎社主编,《材料力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机械工程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力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静不定问题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动载荷、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为后续结构力学的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的学习提供粗略的基本结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8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5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8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5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4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6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8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第十章 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一章 能量法(8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 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应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

第十二章 动载荷(2学时)

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2学时)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持久极限的概念及计算、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基本静不定问题、压杆稳定。了解动载荷及疲劳应力的基本概念。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58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静不定问题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动载荷、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为后续结构力学的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的学习提供粗略的基本结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8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5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8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5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4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6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8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第十章 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一章 能量法(8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 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应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

第十二章 动载荷(2学时)

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2学时)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持久极限的概念及计算、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基本静不定问题、压杆稳定。了解动载荷及疲劳应力的基本概念。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58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主要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静不定问题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动载荷、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为后续结构力学的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的学习提供粗略的基本结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8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剪切(2学时)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5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第六章 弯曲内力(8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5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弯曲剪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第八章 弯曲变形(4学时)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6学时)

第九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8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第十章 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第十一章 能量法(8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 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应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

第十二章 动载荷(2学时)

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2学时)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持久极限的概念及计算、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构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分析、组合变形、用能量法进行结构计算、基本静不定问题、压杆稳定。了解动载荷及疲劳应力的基本概念。能对构件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58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材料力学》,罗迎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刘鸿文,《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3.单辉祖,《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I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武际可,力学史,重庆出版社,2000。

5.刘达,材料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尹久仁 编)

《塑性力学基础》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学时数:24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利用数学工具建立弹性体的数学模型,研究变形固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所服从的规律并分析弹性体强度与刚度,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弹性力学中应力、变形和位移等基本概念及五个基本假定;掌握两类平面问题的特点和平面问题基本方程的建立方法;理解解决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解析解方法、有限单元法等数值方法;掌握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答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弹性力学的内容,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第二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6学时)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几何方程,刚体位移,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位移求解平面问题,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下的简化,应力函数。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法(8学时)

逆解法与半逆解法,多项式解答,矩形梁的纯弯曲,位移分量的求出,简支梁受均布荷载,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

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法(8学时)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圆筒或圆环受均布压力,压力隧洞,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分布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讨论课,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并能初步应用理论研究和解决工程中的各种相关问题。本课程的内容尽量与专业的实际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24学时。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王龙甫编.弹性理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1984 2.陆明万, 罗学富.弹性理论基础(第二版)(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3.徐芝纶.弹性力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1 4.S.P.Timoshenko, J.N.Goodier.Theory of Elasticity.McGraw-Hill Inc., 1970 5.徐秉业主编.弹性与塑性力学——例题和习题.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 6.徐芝纶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尹久仁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 23 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II》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 29 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时数:82 学分数:6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4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五)摩擦(4学时)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最大静摩擦定律,摩擦角,摩擦锥,摩擦平衡问题。习题课(2学时)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6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4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6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6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6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4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九)能量原理(4学时)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

(十)动载荷(2)

动载荷概述、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韧性。

(十一)交变应力(4)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对称载荷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76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工程力学II》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构件进行的受力分析和列出平衡条件,讨论力系的简化理论、力系的平衡;研究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条件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讨论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讨论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量法、压杆稳定的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数学建模能力。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力、刚体、平衡,静力学公理,约束特征,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汇交中心,几何合成法,几何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的投影,解析合成法,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力线平移定理,力系合成,主矢,主矩,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桁架,节点法,截面法。

(四)空间力系(2学时)

直接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螺旋,重心,中心,形心。

习题课(2学时)

材料力学:

(一)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的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三)扭转(2学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四)弯曲内力(4学时)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习题课(2学时)

(五)弯曲应力、弯曲变形(2学时)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提高弯曲刚 33 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实验课(4学时)

(六)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学时)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的应用。

(七)组合变形(2学时)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计算。

(八)压杆稳定(2学时)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总复习(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熟练掌握析受力分析,熟悉各种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合成平衡规律,掌握摩擦及考虑摩擦的物体(系)的平衡规律。了解物体的质心、重心和形心等几何性质。

2.材料力学部分 熟练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能计算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能利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计算;了解压杆稳定。熟悉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习题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罗迎社,喻小明,张为民编《工程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郝桐生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 4.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张为民 编)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的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科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属水平测试。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静力学

考试内容

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考试要求

1. 掌握刚体与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会计算力对轴的矩。2. 能应用节点法和截面法求解简单桁架杆件的内力。

3. 会应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的空间平衡问题。4. 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包括组合形体)的重心。

运动学

考试内容

有关点的简单运动、点相对于某一个参考系的几何位置随时间变动规律,包括点的运动方程、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考试要求

1.求点的运动轨迹,求解点做平面曲线运动时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其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会求定轴轮系的转动比。

3.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4.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对常见的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动力学

考试内容

质点、质点系(刚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求解质点、质点系动力学问题。考试要求

1.建立简单情况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并能求其积分。

2.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和功等)。

3.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轴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4.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5.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刚体作平动、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的动力学问题。6.理解虚位移原理。

四、考试方法和时间

本课程采用题库抽题和教师命题相结合的方式出考试试卷,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价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内容比例:静力学占30%左右,运动学占35%左右,动力学占35%左右。

2.题型比例:填空题15%,选择题20%,判断题10%,计算题55%。

(张俊彦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高分子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5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实验占1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第十二章 动载荷

考试内容

动静法的应用,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考试要求

1、掌握动静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 考试内容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曲和扭转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考试要求

1、理解交变应力、疲劳失效、应力幅、平均应力和持久极限的概念。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4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动荷问题、实验占2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第十二章 动载荷

考试内容

动静法的应用,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考试要求

1、掌握动静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 考试内容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曲和扭转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考试要求

1、理解交变应力、疲劳失效、应力幅、平均应力和持久极限的概念。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4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动荷问题、实验占2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考试内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以及线应变与角应变的概念。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考试要求

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的概念。

2、会运用截面法求解构件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并绘制拉、压力图形。

3、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掌握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和强度计算的方法。

4、会求解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第三章 剪

切 考试内容

剪切的概念,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应力的求解计算方法。考试要求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并会进行实用计算和绘制剪力图形。第四章 扭

转 考试内容

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圆截面杆和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

2、进行外力偶矩的计算并绘制扭矩图。

3、运用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4、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进行刚度校核。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考试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考试要求

1、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和主惯性轴的概念。

2、求解构件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

3、掌握和运用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2、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利用载荷集度、弯矩、剪力间的关系快速求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4、求作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图。

第七章 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计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3、计算弯曲剪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第八章 弯曲变形

考试内容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考试要求

1、根据受弯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2、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

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考试内容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比能,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考试要求

1、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解二向应力状态问题。

2、熟悉常见的4种强度理论,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强度条件。

第十章 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

考试要求

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并进行斜弯曲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3、偏心压缩(拉伸)问题的计算。

4、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问题。

第十一章 能量原理

考试内容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虚功原理,莫尔积分法,静不定结构。

考试要求

1、熟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进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2、掌握虚功原理,运用其求解实际问题。

3、利用莫尔积分法求解构件的位移、转角等。

4、利用力法和莫尔定理求解静不定问题。

第十二章 动载荷

考试内容

动静法的应用,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考试要求

1、掌握动静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

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

考试内容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持久极限,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持久极限曲线,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弯曲和扭转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考试要求

1、理解交变应力、疲劳失效、应力幅、平均应力和持久极限的概念。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考试要求

1、计算两端铰支和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

2、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并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对任一专业的试卷应采用A、B卷的形式出题,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使用A卷或B卷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试卷应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基本变形占40分,组合变形、能量原理与压杆稳定占40分,截面几何性质、动荷问题、实验占20分。

2、题型比例:概念题(含填空题和是非题)30~40%,计算题60~70%。

(尹久仁 编)

《弹性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一、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二、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弹性力学的内容,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 考试要求

1.了解弹性力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和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熟练掌握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第二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应力、位移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的简化,应力函数,逆解法、半逆解法,斜面上的应力,主应力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应力、位移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的简化,应力函数,逆解法、半逆解法,斜面上的应力,主应力。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法 考试内容

多项式解答,矩形梁、简支梁、楔形体,级数式解答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多项式解答包括矩形梁、简支梁、楔形体的解答。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法 考试内容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相容方程,应力分量的坐变换,轴对称应力和位移,圆环、圆筒、压力隧洞,曲梁,应力集中,楔形体、半平面体

考试要求

掌握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相容方程,应力分量的坐变换,轴对称应力和位移,圆环、圆筒、压力隧洞,应力集中,楔形体、半平面体。

四、考试方法和时间

本课程采用题库抽题和老师出题相结合,每次应包含A卷和B卷两套。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价标准

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85)+平时成绩(15),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按统一评分标准集中统一阅卷评定。

六、试卷设计的结构

1.内容比例:基本概念与方法占30%,平面问题基本方程与解答占70%。2.题型比例:主观概念题30~40%、计算题与证明题60~70%。

(尹久仁 编)

上一篇:关于学习钟南山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