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2024-05-12

新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共10篇)

新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篇1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模拟操作人员高空坠落事故

演练目的:检验救援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调配合、救援技能 演练时间:2012年01月01日

演练地点:项目部

参演人员: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上午9时30分项目部接到高空坠落事故报告,1名保温工人从吊篮平台坠落地面,指挥员立即启动安全应急救援组织,9时35分安排3名救援队员携带担架、急救药箱、氧气袋等器材进入演练工地,由工地负责人简要介绍事故情况,经现场查看,坠落人员无明显外伤,头脑较清醒,但右小腿骨折。救援人员先对骨折处进行临时加固,然后把伤员抬上担架抬到安全位置,抬时注意避免两肩和两腿及脊椎受到移位,上午9时40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开出演练工地,去医院救治。现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救援快,用较短时间争取较快救治。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救援装备齐全,对救援行动起到积极作用。

沾化翔宇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负责人签名: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模拟物体打击事故

演练目的:检验救援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调配合、救援技能 演练时间:2012年2月10日

演练地点:项目部

参演人员: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上午10时00项目部接到物体打击事故报告,1名杂工被掉落的木方砸中头部。指挥员立即启动安全应急救援组织,由安全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安排就近的医院准备救援。10时05分安排3名救援队员携带担架、急救药箱、氧气袋等器材进入演练工地,由工地负责人简要介绍事故情况,经现场查看,被砸人员头部外伤比较严重,轻度昏迷但呼吸通畅,救援人员先对头部外伤进行消毒、包扎再将伤员抬上担架,抬前将受伤人员头颈部固定避免颈椎受到移位,上午10时10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离开演练工地,去医院救治。现场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救援快,用较短时间争取较快救治。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救援装备齐全,对该类事故发生应急救援作用大。

沾化翔宇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负责人签名: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模拟触电事故

演练目的:检验救援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调配合、救援技能 演练时间:2012年3月5日

演练地点:项目部

参演人员: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上午10时15分项目部接到触电事故报告,在施工现场由于1名工人随意开启电箱接线导致触电,幸好漏电开关及时跳闸。指挥员立即启动安全应急救援组织,由电工关闭电源开关,安全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安排就近的医院准备救援。10时20分安排3名救援队员携带担架、急救药箱、氧气袋等器材进入演练工地,由工地负责人简要介绍事故情况,经现场查看,受伤人员轻度昏迷,救援人员把伤员抬在担架上,将受伤人员平躺放在地上进行人工呼吸,并进行了简单的伤口处理,上午10时25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离开演练工地,去医院救治。

现场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救援快,用较短的时间,争取较快救治。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救援速度迅速,救助伤员及时。

4、演练统一指挥,协作配合一致。

5、救援队员应急能力有所提高,应变能力增强。

6、今后经常进行应急救援不同的事故演练。

沾化翔宇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负责人签名: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 模拟火灾事故

演练目的: 检验救援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调配合、救援技能 演练时间: 2012年4月6日

演练地点: 项目部

参演人员: 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为提高义务消防人员的素质,达到检验队伍的目的,我项目部进行了一次模拟训练演习。即:在工地现场的空地处,假设一个仓库失火点,进行现场模拟演习。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指挥,上午10时00分天气睛好,风力不大,根据事先的安排,由安全员大声喊,东侧起火,快去救,听到喊声,义务消防员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按各自的分工,各就各位。由最先发现火情的安全员打电话通知火警“119”,报告失火地点。按平时教育的分工,由电工负责断电,其他义务消防员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用消防砂灭火,使用消防钩,并用铁锹铲土。队员及工人们有的用干粉灭火器,有的端砂,在组长、副组长指挥下参加救火,由于平时明确分工,加上指挥得力,演习比较成功,队员仅用5分钟,即赶赴现场,10分钟演习结束后,由组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现场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救援快,用较短的时间,争取较快救治。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救援速度迅速,救助伤员及时。

4、演练统一指挥,协作配合一致。

5、救援队员应急能力有所提高,应变能力增强。

6、灭火器材使用不太熟练,应加强演练。

7、今后经常进行应急救援不同的事故演练。

沾化翔宇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负责人签名: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 模拟中毒事故

演练目的: 检验救援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调配合、救援技能 演练时间: 2012年4月11日

演练地点: 项目部

参演人员: 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下午4时25项目部接到工地中毒事故报告,食堂人员正在工作时突然中毒昏倒。一名发现者立即大声呼叫救援。指挥员知道后立即组织安全应急救援,安全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安排就近的医院准备救援。4时30分指挥员组织人员先向室内送风,待毒气浓度降到一定限度后由3名救援队员携带安全装置、担架、氧气袋、防毒面具等器材迅速的进入演练工地将受伤人员抬上地面,放置于通风阴蔽处,让受伤人员呼吸通畅并做简单的急救。下午4时35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中毒患者离开演练工地,去医院救治。

现场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救援快,用较短的时间,争取较快救治。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救援速度迅速,救助伤员及时。

4、演练统一指挥,协作配合一致。

5、救援队员应急能力有所提高,应变能力得到了加强。

6、今后经常进行应急救援不同的事故演练。

沾化翔宇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负责人签名: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 模拟机械伤害事故

演练目的: 检验救援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调配合、救援技能 演练时间: 2012年5月10日

演练地点: 项目部

参演人员: 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上午11时05项目部接到机械伤害事故报告,1名砂浆搅拌机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在运行时搅拌器手柄回弹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工人手臂骨折。指挥员知道后立即组织启动安全应急救援,由电工关闭电源开关,安全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安排就近的医院准备救援。11时10分安排2名救援队员携带担架、急救药箱、氧气袋等器材进入演练工地,经现场查看,受伤人员手臂遭受打击。救援人员立即将伤员受伤部位进行了简单固定处理,上午11时20分,由模拟“120”急救车载伤者离开演练工地,去医院救治。

现场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救援快,用较短的时间,争取较快救治。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救援速度迅速,救助伤员及时。

4、演练统一指挥,协作配合一致。

沾化翔宇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负责人签名: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 模拟紧急疏散

演练目的: 检验应急组织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调配合、救援技能 演练时间: 2012年5月26日

演练地点: 项目部

参演人员: 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全体人员 演练记录:

为提高义应急疏散的反应,达到检验队伍的目的,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训练演习。即:在工地现场假设一个工人宿舍失火,进行现场紧急疏散模拟演习。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指挥,上午10时00分天气睛好,根据事先的安排,由安全员大声喊,“宿舍起火,紧急疏散”,听到喊声,义务消防员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按各自的分工,各就各位。由最先发现火情的安全员打电话通知火警“119”,报告失火地点。按平时规定的分工,由组长组织疏导在宿舍的工人,工人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呼吸,由消防安全通道疏散到比较开阔的地方。由于平时明确分工,加上指挥得力,演习比较成功,队员仅用5分钟,即赶赴现场,演习结束后,由组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现场救援讲评:

1、这次演练报告快,统一指挥,疏散快,用较短的时间。

2、通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

3、演练统一指挥,协作配合一致。

4、救援队员应急能力有所提高,应变能力增强。

5、今后经常进行应急救援不同的事故演练。

沾化翔宇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负责人签名:

新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篇2

演练模拟戴斯大酒店2#客梯发生困人事件, 酒店电梯管理人员向朔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办电话报告, 请求朔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办支援。市特种设备应急办要求酒店做好对被困人员的安抚工作, 同时立即向市政府报告, 请市政府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接到报告后, 立即命令启动应急预案, 同时通知市质监局、市消防支队、市中心医院立和电梯维保单位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救援。

随后朔州市政府副市长韩文让, 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张杰, 市政府副调研员刘海滢, 市安监局局长王玉奎, 市质监局局长赵志坚, 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靳玉祥, 市住建局副调研员徐玉春, 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孙勇等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和救援。市质监局、安监局、住建局等部门60余人现场观摩了演练。

新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篇3

涡喷消防车、72米举高喷射消防车、25米举高三相射流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化学洗消车等国际先进特种抢险救援车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化工园区综合性集成化应急平台,军事化训练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这是记者在大亚湾石化区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看到的情景。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其投入使用,使大亚湾石化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为大亚湾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

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

“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需要世界级的安全环保和应急管理。”惠州市委常委、环大亚湾新区党工委书记、大亚湾区委书记张瑛表示。

随着石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亚湾石化区目前落户项目已达76宗,总投资额达1604亿元,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显雏形。随着产业规模的增大、产业链条的不断拉长,如何做好大亚湾石化区的安全环保工作,成为考验大亚湾建设者的一道重要命题。

考虑到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大亚湾化工园区确定为全国首个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化工园区,希望大亚湾石化区在原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上,探索化工园区应急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模式,建设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区,为全面提高国内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作出示范。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惠州市适时提出了“实现一个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队伍)、一套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一个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考核评估标准”的“三个一”试点建设目标,把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应急资源整合、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职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的突破口和核心任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落实。

与此同时,大亚湾邀请奥布莱恩危机响应管理公司、杜邦公司、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等机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研讨,在吸取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探索建立了“企办政助”的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新模式,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主观能动性、引导企业自主参与创新试点工作。

经过紧张建设,2014年9月19日,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8亿元的石化区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是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载体,包括总部综合楼、应急指挥平台、应急培训中心、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营房及车库、应急物资库、模拟化工装置演练训练设施及附属设施等一应俱全,筑起了一道坚实安全的防线。

“企办政助”市场化运行

释放巨大活力

“‘企办政助’模式属于国内首创,这不仅与国际应急救援机制接轨,而且使应急救援工作更加灵活也更有活力。”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文中介绍说。

大亚湾石化区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由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这是一家由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投资有限公司、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主要服务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是大亚湾“企办政助”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新模式的产物。

“借助社会专业力量,既可壮大应急救援队伍,又可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利用率过低的问题。社会专业力量拥有专业的人才和设备,不仅可以成为政府专业应急力量的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急救援处置的水平和能力。”大亚湾区应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石化产业涉及危化品种类多,一旦发生事故,不同的危化品需要不同的救援处置方法,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企办政助”模式一方面是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迫使企业为了获得市场认可,不断提升自身应急救援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有政府的援助,又确保了应急救援这一特殊工作的安全性。“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企业来说,如何生存并且发展壮大,仍然处于探路阶段。”大亚湾区安监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万事开头难,但是路子对了,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应急救援基地启用后,通过“企办政助”市场化运作,大亚湾进一步优化整合海陆消防站、园区企业专职消防队等应急资源,突出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侦检、分析、堵漏、洗消、转输和专业灭火等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创新应急队伍管理运作新模式和保障机制,努力建设一个“立足大亚湾、辐射粤东片、服务华南地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接轨水平,集安全生产应急、消防应急、环保应急“三位一体”的应急基地,提高辖区应急管理水平。

依托应急基地,国内第一支由安监系统主导,政企共建的专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在大亚湾成立。这支专业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危险化学品堵漏、洗消、侦检、有毒气体防护等科目的应急救援实战培训,已具备针对石化区内常见、易发或易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形成了“训练有素,作风过硬,专业救援,保障有力”的特色。

着眼于重大事故救援处置保障需求,应急基地购置了大流量泡沫抢险救援车、72米和56米举高喷射消防车、25米举高三相射流消防车、涡喷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化学洗消车和重型泡沫消防车等10辆国际先进的特种抢险救援车以及一大批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事故救援、侦检、破拆、堵漏、照明排烟、单兵作战等救援装备,填补了大亚湾区大型救援装备的空白。

为实现应急资源配置的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按照“填平补齐、差异配置、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的原则,大亚湾区还整合建立了以园区企业储备为基础,应急基地和石化区消防特勤中队应急物资库为补充,社会资源为支撑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

应该说,随着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压力骤然加大的情况下, “企办政助”应急救援模式的开展,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应急救援服务,将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也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一种趋势。

创新模式构筑坚固的

安全防线

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只是大亚湾区不断强化安全环保工作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大亚湾石化区已累计投入110多亿元建设完善安全应急基础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据了解,大亚湾石化区目前已建成了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石化区消防特勤中队、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石化区应急响应指挥中心,初步实施了园区封闭管理,建成3个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规划绿地面积为58.77公顷的石化园区绿化隔离带、石化区公安消防特勤二中队、海陆消防站、公共应急池等应急保障基础设施。

2012年以来,借助开展试点工作的契机,大亚湾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应急救援联动委员会”,由区管委会主任担任主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事故条件下的应急指挥流程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

成立石化消防指导中心,整合园区应急救援专职队力量,对园区内现有7支企业应急救援专职队和创新试点工作中组建的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实施联勤联训,通过共享各队伍的训练设施、培训教材、培训师资以及应急装备物资等各类资源,使不同专业(领域)救援队伍在协同作战中优势互补,避免资源重复和浪费;组建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由医疗卫生、海上搜救、地震、三防、环保、安监、森林消防、交通运输、民政等多个部门组成大亚湾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大亚湾区应急志愿服务大队。

在应急事故防范方面,大亚湾区在对石化区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连续3年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组织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石油储运、化工设计、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电气及仪表等各个专业的国内知名专家,开展石化企业专项安全检查工作,形成了“把脉诊断、开方抓药、保健安康”的创新监管模式。三年共查出问题2171项,其中事故隐患1071项,改进性建议1100项。引导石化企业在自动化控制、工艺安全、设备设施防腐、消防应急等方面投入的隐患治理资金达50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园区企业隐患防治和安全管理水平。

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与评审记录 篇4

一、应急预案名称:消防应急救援演练

二、演练基本要求:项目所有人员参加或观摩,在演习中一切行动听指挥,各分工小组密切配合,在演习中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三、演习类型:消防水灭火和干粉灭火

四、演习的基本任务:将事发火灾用最快的速度将火扑灭。

五、演习目标:

1.通过这次火灾事故演练,使项目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应急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践能力。

2.使全体作业人员熟练正确使用消防水带灭火和正确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3.验证本项目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4.提高员工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事故的警惕性。

六、演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七、演练地点:华南城一期江南上城项目施工现场

应急指挥人员:总指挥: 薛思军

现场副总指挥: 杨溢

参加演习人员:项目所有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评价人员:薛思军、杨溢、周维平、杨俊

八、对演练效果、及应急预案充分性、适宜性的评价结果:

通过演习证实项目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可行的、适宜的,增强了承担应急救援预案任务的信心,对每个成员的技术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体现出了部分缺欠。

九、预案改进完善:

1.项目内通讯信息流通比较慢,应急信息员没有及时将火灾信息报告到应急组长和抢险人员处。

2.人员紧急疏散,撤离路线及安全点所用的临时标识。3.人员应急意识不足,应急响应比较慢。4.没有将分包单位管理人员纳入应急响应小组。

5.应急响应小组的分工不明确,部分人员不了解各自的职责。

记录人:

审核人:

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篇5

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安全教育建立和谐校园,实践科学发展观。我校4.12下午14时28分举行了全校师生 防震逃生演练。演练中,教师沉着镇定、恪尽职守,学生临危不惧、师生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演练因此十分成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大会,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认真筹划,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认真的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出教室,不得重返教室,不得喧哗、不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各位领导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校长下达命令:“演练开始: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这次活动全部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最快班级用时19秒,离操场最远的班级用时108秒。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及时总结,分析演练的得失

1、演练取得的成效:

(1)增强了防震意识,提高了逃生,自救、互救技能。(2)、室入紧急演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应急避震方式,抱头、闭眼、蜷曲,用适当物体挡住头部,能躲在桌子旁。

(3)、疏散演练速度快,九一班35个学生19秒全部疏散到操场,秩序好,一组一组,一班一班能按照部署,听从老师指挥有序疏散。

2、存在问题

(1)、个别学生疏散时急于丢下手中护头物品。(2)、撤至目的地时有些学生躲在篮球架下,危险。

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篇6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同时,通过演练使人员掌握应急救援运行程序和方法,提高应急救援小组协调作战的能力。

二、时间:

20xx年9月28日9:30-12:00(有特殊情况需延期时,另行通知)。演练地点:某房屋拆除施工现场。

三、参加演习的部门及主要人员:

我司全体员工和各分公司领导及各项目部主要人员

四、组织领导:

1、总指挥:

2、指挥总成员:

3、通讯组组长:

4、救护组长:

5、抢险组组长:

6、警戒组组长:

五、演练前准备工作:

1、项目在开工前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立了抢险组、救护组、警戒组和通讯组,并向全体人员传达,并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救护组成员已经过培训掌握了急救基本知识。

2、根据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准备了抢救物资:车一辆、担架一副、医药箱一只及急救药品、器材若干、警戒隔离带、袖套(治安、救护、指挥)。并对器材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所有参加人员做好个人劳动保护,如安全帽。市人民医院电话:120、市报警电话:110、市安监局事故报警电话:市建工局事故报警电话:

3、演练前1-2天由委派安全员向项目所有人员及附近居民通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4、确定 全权负责指挥演练;通讯组负责各个时段的通讯联络畅通,警戒组防止现场参加演练人员无意中误进危险区域发生意外,救护组负责事发后的摸拟急救及与医院的对接抢险组负责事发的急救设备的及实施。

5、由 带领资料组拍摄图片、进行摄像,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照相机、摄像机)

新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篇7

事实证明[1], 通过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提高各级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反应能力、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磨合, 从而有效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目前的应急演练主要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为主, 这种方式花费较大, 因此不可能进行多次重复演练, 不能对比多种救援方案的后果。同时, 由于大型灾害多数为复合性灾害, 具有发生机率低、单次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 依赖实际灾害应急经验积累灾害管理和应急能力, 风险过高, 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也不符合实际需要。

如果能把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练, 将解决以上问题。这是一种类似军事仿真演练的过程, 它使多个用户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类交互式仿真, 从而能够广泛用于复杂操作训练、过程排演等领域[2]。

美国已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灾害管理系统和事故管理系统中, 美国应急管理署在前几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日本政府也将应急仿真演练作为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在国内, 台湾科学家参照美国应急体系建设, 把应急仿真应用在台风灾害中;上海大学的覃朝勇等人对航空火灾应急处理仿真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关键技术进行描述[3];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李建臣实现了基于HLA的海上搜救模拟系统[4]。而在化工行业中,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以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为主, 但这无法提供应急流程的模拟以及决策方案的讨论, 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应急演练。因此, 需要建立化工园区的事故应急救援仿真演练系统, 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辅助决策支持技术, 使应急演练科学化、智能化、虚拟化。从而训练各级决策与指挥人员、事故处置人员, 发现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提高应急能力。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的设计需求, 是在同一虚拟的事故环境中, 不同的应急救援部门或人员在各自的计算机上, 履行相应的职能, 协同作战, 完成所设定的救援任务。利用相关数据, 模拟事故场景, 设计相应的事件驱动程序, 将演练的过程在计算机中实现, 其开发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根据工厂实际生产环境及周围的地形、天气等自然环境, 利用Creator、Vega等三维建模和转换工具, 为所有对象建立虚拟模型;然后结合三维图像模型库、数据库, 构造事故场景;根据虚拟事故场景、场景中各种对象的交互关系设计驱动程序, 使对象按照实际情况在虚拟场景中显示;完成虚拟场景的构造和显示后, 基于GIS系统、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危险化学品的燃爆与毒性数据库、应急救援资源与预案数据库、泄漏扩散与疏散模型等[5], 进行化工事故分布式交互仿真设计, 保证通过广域网、局域网的各个救援部门和相关人员共享一个统一的虚拟仿真环境;最后, 模拟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操作, 对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仿真演练。

2 基于HLA的仿真系统

参考国际发展的趋势, 分布交互仿真设计采用更为完善的高层体系结构 (HLA) [6], 它是用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通用技术框架, 可以接受现有各类仿真过程的共同加入, 在HLA中, 为实现某种特定的仿真目的而进行交互作用的集合称为联邦成员, 各联邦成员通过RTI (运行时间支撑框架) 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分布式仿真系统, 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分布交互系统, 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重用性。在联邦的运行阶段, 这些成员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RTI。根据事故应急救援仿真的需求, 设计基于HLA的仿真结构如图2所示。各联邦成员的功能和开发要点如下:

(1) 管理联邦成员:这是一个特殊联邦成员, 它是整个仿真系统的控制中枢, 提供联邦的创建、结束以及管理多个不同的联邦成员运行状态的人机交互接口, 确定仿真的对象及仿真初始条件, 负责联邦声明管理、对象管理、所有权管理、数据分发和时间的推进。

(2) 场景联邦成员:这是虚拟现实场景仿真系统,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大型三维地形建模, 构造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需要的三维场景, 实时模拟事故发展过程。场景的实现包含以下主要的类库和算法[7]:

①场景节点类库。主要是包括一些地形、道路、人物以及工厂的生产设备。

②数学模型计算类库。包括显示场景细节度的LOD算法类库、几何图形构建算法类库、工艺仿真算法类库和一些数学运算类库。

③3D图形和声音特效类库。例如:特殊的天气情况和事故发生后爆炸、火焰、烟雾等特效的显示。

④场景管理和交互类库。碰撞检测、对象捕捉和交互类、检测类。

(3) 事故联邦成员:结合化工过程工艺仿真模型, 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系统提供实时的大型灾难事故, 控制和管理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的发展过程。选取典型的化工事故火灾、爆炸和泄漏模型, 对事故进行实时模拟。

(4) 救援联邦成员:模拟各部门在事故发生时的救援过程, 包括各应急救援部门的名称、救援力量、装备等各种影响救援的信息, 对人员的疏散, 救援现场的指挥决策等。

(5) 预案联邦成员:它是一个运行程序, 管理联邦成员的加入和退出, 负责收集、分析联邦运行过程中的数据, 并提交运行报告, 并对预案演练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在预案联邦成员中, 还加入了预案逻辑和预案评估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方法, 使人机交互更加智能化,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仿真程序可参考HLA仿真应用程序的通用流程图[8]。最后, 可以在设计专家库的基础上, 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整个预案的演练结果进行评分。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仿真是一个复杂的仿真系统, 它不仅涉及到连续、离散和混合仿真, 还涉及到定性和定量仿真, 原来的DIS (分布式交互仿真) 对有不同时间管理策略、不同精度和不同粒度的仿真还不能提供互操作联合仿真的能力。此外, DIS在对象模型、数据表示和通信协议上缺乏灵活性、有效性, 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相对于DIS而言, HLA是为了主动地建立一种更适于各种类型的模型和仿真系统以及C4I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的体系结构而产生, 解决了DIS存在的仿真资源可重用性等问题。

3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参考软件开发经验和目前流行趋势以及各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系统拟采用的部分开发环境和开发用具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XP操作系统;

集成开发语言:Visual C#.NET;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或Oracle;

Web服务器:IIS6.0;

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系列产品;

3D建模工具:ProE;

视景仿真平台:Vega和OpenGL;

HLA接口:pRTIv2.0;

数学计算工具:Matlab;

客户端:P4以上处理器, 256M以上内存。

4 结束语

本文从整个系统的开发流程设计, 对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给出了开发要点并建议采取的开发工具, 给整个系统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前提。

这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桌面推演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急机构、化工园区应急机构、企业应急机构都可以应用;无破坏性、可多次重复;安全、经济、可控;不受气候条件和场地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救灾模拟演练, 让各应急机构和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模拟演练, 不仅对各种灾害事故有感性上的认识, 还能够培养其对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和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的能力;使救护技术和业务知识形象化、系统化, 弥补现实训练具有间断性的缺点, 提高救护队员的救护技能。

参考文献

[1]吴宗之, 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WUZong-zhi, LIUMao.Discussion on emergency rescuesystem and contingency plan of Heavy accidents[M].Beijing: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03

[2]Wouter Favoreel, Bart De Moo, Peter Van Overschee.Subspace state-space system identification for industrialprocesses.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1, 2000, 10:149~155

[3]覃朝勇, 袁世忠, 王兴红.基于DIS的航空火灾应急处理仿真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6, 23 (3) :69~70QIN Chao-yong, YUAN Shi-zhong, WANG Xing-hong.Air fire fighting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DIS[J].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2006, 23 (3) :69~70

[4]李建臣.基于HLA的防救模拟训练方法研究与实现[D].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4LI Jian-chen.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rescue simula-tion training methods based on HLA[D].Shenyang 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 2004

[5]贾连兴.仿真技术与软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JIA Lian-xing.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and Industry Press, 2006

[6]周家铭, 邢培育, 汪丽莉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桌面推演的设计与实施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9) :39~44ZHOU Jia-ming, XING Pei-yu, WANG Li-li, etc.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sktop ma-neuver of emergence plan for work safety[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7, 17 (9) :39~44

[7]康凤举.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KANG Feng-ju.Modern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and IndustryPress, 2001

[8]王灏.虚拟化工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6WANG Hao.Design and implement of virtual chemicalworks system[D].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6

[9]易涛, 周永平, 李颖.基于HLA架构下的化工安全虚拟现实仿真演练系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7, 24 (4) :519~523YI Tao, ZHOU Yong-ping, LI Ying.The VR system ofsimulation for security of chemical industry based on HLA[J].Computers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07, 24 (4) :519~523

水上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篇8

工程

水上救生演练预案

XXXXX项目经理部

水上救援应急演练实施步骤

一、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同时,使人员掌握应急救援运行程序和方法。检验项目部应对水上施工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

二、演练时间、地点

1、演练时间:2014年6月20日

2、演练地点: 现场施工船舶

三、演练要求

所有人员要对演练高度重视,要熟知应急救援及响应预案程序、职责、要求。保证演练达到最佳效果。

所有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四、组织机构、职责

1、组织机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 成 员:XX XXX XXX XX 各协作队

下设指挥组、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组明确各组职责及人员的响应职责,保障应急处理程序快速启动及应急救援设备、材料的落实。

2、各组职责:

1)总指挥(XXX):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根据预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2)现场指挥(XX):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根据总指挥授权履行总指挥职责;

3)救援组(XX XXX XX):事故发生后,动用现场资源及相关救援设备,及时开展救援;负责对溺水事故现场的危险程度、发展趋势、有无次生事故发生进行分析、评估;

4)后勤保障组(XXX XX):负责现场继续物资的调配使用;负责现场警戒,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以防发生连锁事故,为更好地进行抢险救护工作创造条件;

5)医疗救护组(XX XX):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负责组织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挤压法等);

6)通讯联络组(XX):负责与医院联系,以及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联系请求援助的后勤保障供给工作。

五、演练内容

假设嘉鱼码头施工船舶上,一名工人不慎失足跌落水中,工人身体状况良好,落水时穿戴有救生衣。由于不会水性,在水中拼命挣扎呛了好几口水,等同事们发现后拿着救生圈(绳)赶紧前去营救,由于体力不支,身体慢慢开始下沉,在现场同事们的营救下才将其救上岸,被救起时,但人已经处于休克昏迷状态,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六、应急所需的设施、物品 运输工具:交通船。

联络工具:对讲机、扩音喇叭。

救护工具: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救护医药箱、担架等。

七、演练实施步骤:

第一步:总指挥进行演练前动员会:

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同时,使人员掌握应急救援运行程序和方法。检验项目部应对水上施工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和协调作战能力。

要求: 所有人员要对演练高度重视,要熟知应急救援及响应预案程序、职责、要求。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保证演练达到最佳效果,所有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第二步: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

第三步: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向安全主管领导 报告: 刘雷:码头平台10#排架水上施工发生人员落水事故,请指示!金革:及时组织现场人员开展救援工作,我立即向总指挥请示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步:向总指挥报告:

金革:水上作业时发生落水事故,请求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总指挥:同意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指示各应急救援小组各就各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

第五步:现场指挥 命令:

1、应急救援技术组进入现场查看确认原定应急救援方案是否可行。

2、后勤组警戒人员进入现场警戒,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3、通讯组人员拨打120求援。

第六步:救援组 向现场指挥报告:

胡敢均:原定救援方案可行,可进行救援,请指示!第七步:现场指挥命令救援组人员进入现场开展救援:

1、救援组 立即通知人员、交通船,组织实施救援。

2、应急救援组人员向坠落溺水者抛投救生物品(如救生圈),如坠落溺水者距离作业点、船舶不远,营救人员可向坠落溺水者抛投结实的绳索和递以硬性木条、竹竿将其拉起。

第八步:应急救援组 报告:已救起全部落水者,搜救工作结束,请指示!第九步:医疗救护组由 组织进入现场做好救护准备,及时救护伤者;落水人员被救起,发现人员处于晕迷状态。

1、注意受伤者全身受伤情况,有无休克及其他颅脑、内脏等合并伤。急救时应根据伤情抓住主要矛盾,首先抢救生命,着重预防和治疗休克。

2、等待医护人员时,应对不能自主呼吸、出血或休克的伤者先进行急救,如在将溺水人员吸入的水空出后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3、救护人员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使溺水者头下垂,俯卧在救护者膝盖上,然后拍打溺水者背部,或按压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水排出,勿压迫腹部,以避免水从胃逆流入呼吸道。若倒水效果不好,应立即停止。

4、心跳停止时,按压30次后,立即人工呼吸2次。抬高溺水者下颚呈仰头姿势,捏鼻子对口送气,1次送气1~2秒钟,按正常人一口的吐气量,以免过度通气。

人工呼吸:a.人工呼吸法;b.胸外心脏挤压法;c.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

第十步:医疗救护组 刘雷 报告:所有伤者已被救治,正在运往医院救护中,请指示!

第十一步:现场指挥命令技术组再次进入现场进行勘查,确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及时报告。

胡敢均:经查看无安全隐患,请指示!

第十二步:现场指挥命令后勤组进入现场清点人员、物资、设备设施,确认是否有异常?

李卓罡报告:人员、物资全部清点完毕,无异常情况,请指示!第十三步:现场指挥向总指挥报告:

应急救援演练总结报告 篇9

练总结报告

为了减少工地生产的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隐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龙洲湾二期二标中天建设项目部执行经理沈福红的带领下于2016年6月1日星期三上午15:00举行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整个活动共分为现场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演练与火灾应急救援演练,共历时30分钟,参加人员50人左右。这次事故应急演练活动,项目部高度重视,所有救援小组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并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此次应急演练,实践检验了龙洲湾二期二标项目应急救援小组针对发生安全事故时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考核了救援小组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的应急处理能力。针对此次实战演练,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演练活动组织到位,这次演练活动,安排周密,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正式演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巴南区安监站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项目负责人周浩良任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对这次演练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审定演练方案,确定演练目的、原则和规模,亲临演练现场进行指挥,要求参演人员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并对演练工作进行全面控制。成立现场临时指挥部,并对演练工作的全过程进行领导和指挥,参与演练方案的讨论和修订工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也积极参与这次活动。

二、统筹安排

应急救援演习充分考虑到了发生安全事故应采取安全处置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进行,通过本次演习的顺利开展,使广大职工了解和掌握了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如何进行报警、抢险、伤员抢救等常规操作,以及熟悉了应急演练的程序和要求,使大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团队协作

各小组配合密切,在演练过程中,各个环节、流程衔接顺利无空档,参演人员全身心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各单位总体配合密切,互相协作,有事不推诿,从严从难从实战角度开展演练。基本能及时向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报告、请示,能实现事故抢险救援信息的双向快速交流沟通,使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准确快速消除。各参演小组都认真投入演习,现场气氛浓厚各参演部门进入参演现场后,都能积极主动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演练中;协调组织有序,人员、物资到位及时,由于组织有效,准备充分,使应急演练活动比较顺利。

通过此次演习项目部将进一步完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努力提高工人安全防范素质,增强现场整体自防自救能力,从而为管理人员和工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中天建设集团龙洲湾项目二期二标项目部

新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篇10

关键词:井下GIS,应急演练,矿山救援,三维GIS技术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 矿井数目众多, 地质条件复杂, 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事故的统计和救援的经验, 矿井第一现场因爆炸、坍塌等瞬间死亡人员的比例不到10%, 绝大部分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爆炸等造成周围氧气耗尽、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的伤害、逃生路线被阻断等, 救援案例证明紧急避险的决策对保护矿工生命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国发[2010]23号文要求矿山安装的“六大系统”中的“紧急避险”系统, 其研究理论基础相对较浅, 事故发生的救护演练和处理手段相对落后, 缺少先进的灾害预警和救援分析平台是实现“紧急避险”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此, 以地下矿山现有的安全生产监测平台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为基础[2], 引入GIS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手段, 构建井下灾害应急演练与救援体系, 设计图数结合的信息平台, 利用3个不同层次的数据库的数据流, 模拟灾害发生时人员避险与疏散最优路径, 为紧急救援GIS平台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基础模型。将矿山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应急通信和定位以及避灾行为等纳入应急救援平台之上, 设计了事故响应、灾害模拟分析、救灾和应急管理的三连动的软件思路, 为实现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保障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奠定基础。

1 应急演练与救援机理

基于三维GIS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分成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由现有矿山安全生产监测装置和井下人员定位监测装置两大部分构成。井巷安全生产监测装置传感器可以自动感应监测井巷中的瓦斯浓度、氧气浓度、火源等诱发灾害信息数据, 灾害的相关信息通过装置及时传入GIS数据库。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自动监测井下人员每一时间段所处的空间位置, 利用井下矿工随身携带的无线编码接收器作为数据源, 实时发出具有代表身份特征的射频信号, 经分站接收与处理后传递给系统控制中心, 记录井下矿工所在空间位置[2];同时系统控制中心通过信息传输设备, 发给矿工简单的通告与指令, 保证了工作通讯, 指令畅通。软件部分是采用Super Map中的控件, 借助于C#语言环境, 运用组件式方法开发的专题地理信息软件, 系统选取井下人员定位监测数据、GIS基础数据库、应急推理数据、应急救援数据源构成基础数据库, 采用GIS空间分析、Matlab优化推理与灾害应急救援集成技术手段, 以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应急决策分析和救援指挥调度等功能。

发生灾害时, 遇灾人员最关注的是往哪里逃、怎样与地面联系和能否升井等问题, 与此同时救援人员最关注的是人在哪里、是否生存和如何救出等问题, 因此应急通信、人员定位、避难设施成为赢得救援时间的关键因素[3,4,5]。系统的总体构思从应急通信、人员定位、避难设施3个要素出发, 在灾害或模拟灾害发生时 (见图1) , 通过井巷安全生产监测装置或人工报警的方式, 将灾害预警信息传入GIS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 系统根据灾害类型、程度、发生地点调用GIS基础数据库形成推理机所需的数据集, 利用Matlab模拟推理得出灾害避险最佳路径, 然后结合应急救援方案专家数据库综合量化分析形成井下每个人员最佳避险路线, 并生成救援的参考方案和最优救援路线。管理者与救援小组以系统生成应急救援参考方案为基础进行分析讨论, 确定最终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救援方案。方案确定后可以借助GIS平台的通讯功能向矿工发出避险路线代码或等待救援指令, 方便救援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

2 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的数据建模

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的合理配置和正确运行, 必须建立在科学数据建模基础之上。系统设计了3个层次的数据管理模式, 充分考虑各类信息关联和避险优化计算的过程。3个层次的数据均为单独建库, 又以灾害类型、井下巷道网络节点为链条进行关联, 数据之间可自由传递, 方便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3个数据库主要以GIS基础数据建模、避险与救援路径的仿真建模、应急预案的专家系统为目的进行数据结构设计, 见图2。

2.1 GIS基础数据建模

GIS基础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三维立体井巷图元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库包括矿区的井下巷道平面图、井下人员定位分布图、危险品与救援物资分布图及井下应急避难空间分布图等, 各类图形数据必须具有统一参考坐标系统, 每类图件又分属不同图层, 其中井下巷道平面图为GIS底层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库既包含图元地块的单独属性, 又包含空间查询与定位所需的属性数据, 如井下人员信息数据库、危险品信息数据库、井下避难空间信息数据库等。其中员工无线传感器编码是数据库的首键, 也是井下人员空间定位系统的链接字段, 井下人员信息数据库见表1。

系统除了传统意义GIS的二维图数结合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库以外, 还包含三维数据, 如井巷立体图元数据。井巷立体图元数据是C++在OPENGL后台设计的井巷各类结构的三维立体图件, 将图件以图元形式入库, 用户在查询井下巷道的实际状况时, 可显示三维立体的图元要素。三维立体图件包含巷道主体、巷道截面、巷道连接部等内容。

2.2 避险与救援路径的仿真建模

最佳避灾路线是指从受灾人员所在地点为起点, 到达理想安全地点的最优路线, 也是指地面救灾人员以主井或风井为起点, 合理到达各个危险节点为终点的最优救灾路线。建立避险与救援路径的仿真模型, 以井下巷道图生成图形矩阵, 来表示井下巷道逻辑拓扑关系, 是图论优化计算的基础数据。事故发生时, 由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GIS平台输入模拟推理基本要素, 在分析巷道危险程度、实际路况、救援时间等多重因子后, 运用优化路径分析, 解算出最佳避险路线与最佳救灾路线, 并传输给系统, 形成避险与救援参考路径, 为救援指挥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2.3 应急预案的专家数据库

针对矿山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以及个体矿山存在特点,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标准与要求,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的专家数据库。应急预案专家数据库以安全基础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各种救援经典案例为基础建库[1,6], 并设定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井下人员分布状况、应急通信等元素为查询过程的量化因子。同时, 应急预案还包括整合、调动救援物资系统在内的救援体系, 确定遇灾人员位置与救援方案, 组织力量实施应急救援, 遇灾人员借助救援载体升井等内容。

3 结语

应急救援是在应急响应过程中, 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所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7,8]。应急救援强调的是“救”和“快”, 要实现矿山救护的智能化、科学化, 不仅要依靠先进救援设备与丰富救援经验, 还需要对矿工进行定期有效的应急演练和事故发生时对现场科学合理的判断分析, 才能实现灾害应急处理的运筹帷幄与科学决策。所设计的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是根据矿山救援指挥的需求, 在现有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分析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 整个模型结合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讯功能、Matlab数学建模和救援专家数据库, 为矿山救灾演练建立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工作模式。特别是系统中事故避险路径分析功能有助于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使其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 以提高井下人员的避险自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盛武, 高明中, 杨力, 等.煤矿紧急避险体系构建与应急救援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4) :171-175.

[2]汪金花, 张永彬, 王健.基于GIS井下人员安全监测的实时查询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 (7) :36-40.

[3]肖潇, 朱大明, 夏蓉.基于三维GIS的校园火灾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河南科学, 2011, 29 (1) .

[4]宋会会, 张礼敬, 邢培育, 等.化工事故应急救援仿真演练系统的实施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1) :99-103.

[5]丰彪, 文里梁, 王自法, 等.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J].世界地质工程, 2010, 26 (1) :114-118.

[6]王正辉, 杨娟, 姚成林.KJC-A型矿山救援指挥车专家系统软件的开发[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8, 35 (1) :15-18.

[7]过江, 古德生, 罗周全.地下矿山安全监测与信息化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7) :160-162.

上一篇:很失望的句子下一篇: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