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补种工作计划

2025-01-30

查漏补种工作计划(精选6篇)

查漏补种工作计划 篇1

蜀卫发[2012]18号

蜀河中心卫生院

2012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工作总结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降低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和流行,确保广大儿童身心健康,以麻疹和脊灰疫苗为重点,根据旬卫发【2012】28号《旬阳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结合我镇实际,我镇于2012年3月15日至2012年3月30日对辖区内5周岁以下无免疫史或未全程免疫以及无接种证、卡的所有儿童进行了接种证、卡的补登和疫苗的补种工作,查漏补种工作已圆满结束,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旬阳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要求,为做好本次工作,我镇制定了《蜀河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

案》,并成立了以田治进院长为组长的查漏补种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及工作不良诊断处理小组,根据方案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社会动员、宣传和摸底

3月16日至22日,动员政府工作人员、教师、村长等工作人员开展拉网式摸底登记工作,并对公众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意义的宣传,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意识,重点将漏证、漏卡、漏种儿童登记在册。确保查漏补种工作顺利进展。

三、业务培训

为认真顺利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我镇于3月15日对辖区内22个村卫生室负责人及负责计划免疫工作的工作人员召开了计划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培训会,详细讲解具体时间安排、查漏补种原则、相关疫苗查漏补种要求、接种点要求等,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疫苗的供应、冷链和后勤保障

根据摸底情况提前做好了各种物资的储备和分配,于补种活动前,将疫苗、注射器、表格等物资发放至各村接种点储存,并做好收发记录。由于本次调查登记儿童较多,工作量大,以防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我镇落实了异常反应应急处置方案,准备了急救药品等抢救措施。

五、现场接种工作

严格掌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禁忌症及其他缓种原则,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对受种者进行了核实和告知、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儿童的监护人做出了解释。对于

应缓种儿童家长告知了补种地点和时间,确保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程序顺利完成。每个接种现场按要求准备各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儿童接种完成后均在观察室休息30分钟以上,并有医护人员进行现场观察和询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

六、完成情况

根据查看目标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卡,询问目标儿童家长等方式,完成了本次目标儿童的摸底调查和接种工作。在此次查漏补种活动中,我院采用固定接种和设立临时接种点进行接种,全辖区摸底应种儿童171人,实种儿童171人,接种率为100%。其中:麻疹应种儿童18人,实种儿童18人,脊灰疫苗应种儿童52人,实种儿童52人,甲肝疫苗应种儿童11人,实种儿童11人,乙脑疫苗应种儿童29人,实种儿童29人,A群流脑应种儿童6人,实种儿童6人,A+C流脑疫苗应种儿童28人,实种儿童28人,百白破疫苗应种儿童20人,实种儿童20人,乙肝疫苗应种儿童7人,实种儿童7人。

七、存在问题

流动儿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由于流动儿童居无定所,少部分儿童家长意识淡薄,给摸底登记和补种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难,有少数儿童未登记造册或未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变迁,全面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率,为消除免疫空白而继续努力。

蜀河中心卫生院

二0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查漏补种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预防接种

近几年,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一直是北京市大兴区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疫苗接种率低,其发病率远高于本市儿童。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降低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的发病,自2000年起北京市大兴区每年3、4月集中开展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强化查漏补种活动。强化查漏补种活动的开展为探索流动儿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管理,现将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4月1—20日,北京市大兴区内居住无北京市户籍的学龄前中国籍儿童。

1.2 调查方法

1.2.1 摸底调查

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负责组织调查小组,挨门逐户对辖区内所有学龄前流动儿童进行摸底登记,现场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通知家长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按预约日期带儿童到指定接种点查验接种情况。

1.2.2 查验预防接种卡(证)和疫苗补种

对所有摸底登记到的流动儿童,预防保健人员登录“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下载辖区内儿童最新接种信息与接种证进行核对,根据需要为儿童补建接种卡(证)和补种疫苗。

1.3 组织实施

工作方案由大兴区卫生局、大兴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活动前期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和动员,各镇、街道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组成调查小组进行摸底,开展社区宣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预防保健科检查儿童接种情况、补卡、补证、补种。

1.4 补卡、补证和补种标准

1.4.1 补卡、补证对象

无论在当地居住多长时间,调查时未在“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找到或未提供预防接种卡者,均视为无卡儿童,需要补卡;调查时未提供预防接种证者,视为无证儿童,需要补证。

1.4.2 脊髓灰质炎疫苗补种对象

①已满3月龄第1剂尚未接种者(即零剂次);②与上剂服苗时间间隔超过60 d仍未接种第2剂或第3剂者;③已满5岁第4剂尚未接种者。

1.4.3 麻风、麻风腮疫苗补种对象

①麻风疫苗补种对象:满9月龄不足1.5岁未接种过含麻疹疫苗者;②麻风腮疫苗补种对象;③满1.5岁未接种过含麻疹的疫苗;;④满2岁未接种过含风疹或腮腺炎或第2剂含麻疹的疫苗且距上剂麻疹(麻风二联、麻腮二联、麻风腮)疫苗接种间隔超过28 d者。

1.4.4 其他疫苗零剂次补种对象

①乙型肝炎(乙肝)疫苗: 未接种乙肝疫苗者;②白百破联合疫苗: 满4月龄未接种白百破疫苗;③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满2岁尚未接种乙脑疫苗;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苗:已满7月龄未接种流脑疫苗。

1.5 质量评估

1.5.1 评估对象

强化查漏补种前到达被评估村(居)委会且未跨地段接种的学龄前流动儿童

1.5.2 工作指标

以镇、街道为单位补证(卡)率≥97%,脊髓灰质炎疫苗补种率≥97%,麻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补种率均≥95%,流脑疫苗(A或A+C)、百白破疫苗零剂次补种率≥90%,其他疫苗零剂次预约或补种率≥95%,在当地累计居住≥2个月的儿童免疫接种录入信息与接种证符合率均≥90%。

1.5.3 评估点的选择

1.5.3.1 第1类地区

上一年度强化查漏补种中未达标、出现麻疹突发疫情或高危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的镇、街道为评估点,每个镇、街道全部村(居)委会均需评估,流动儿童数<100的村(居委会)调查15名儿童,流动儿童数≥100的村(居委会)调查30名儿童

1.5.3.2 第2类地区

市级选定的镇或街道为评估点,每个评估点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调查30名学龄前流动儿童。

1.5.3.3 第3类地区

以第1、2类地区以外的镇或街道为评估点,随机抽取2个镇或街道为评估点,每个评估点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调查7名学龄前流动儿童。

1.6 统计方法

根据各镇、街道上报的数据,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龄前流动儿童调查情况

全区共摸底调查学龄前流动儿童53 230名,较2010年(39 998人)上升33.0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城近郊区、中部地区调查人数分别占47.81%、38.47%,较2010年均有所上升。流动儿童聚集地(以镇、街道为单位学龄前流动儿童≥500人)17个,较2010年(14个)增加了21.43%,聚集地流动儿童最多,占96.79%。2007—2010年出生儿童39 319人,占73.87%。在当地居住时间不足2个月的,中部地区、聚集地和2010年(2011年含新出生儿童除外)出生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18.78%、16.45%、21.24%。非聚集地儿童在当地居住累计时间≥2个月的所占比例较高,占90.05%。见表1。

2.2 建卡和建证率

学龄前流动儿童建卡率为95.78%,建证率为99.32%。按镇、街道分远郊地区建卡率较低,占94.58%;城近郊区建证率较低,占99.00%。按地区分布划分聚集地建卡、建证率均较低,分别占95.76%和99.33%。按出生年份分(除2011年含新出生儿童)2010年建卡、建证率均较低,分别占94.06%和99.02%;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调查地居住<2个月的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76.71%和96.40%,明显低于在调查地居住≥2个月儿童建卡、建证率(99.46%和99.83%)。活动后补建卡、证率均为100%。见表1。

2.3 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其他疫苗接种情况

脊髓灰质炎疫苗零剂次率为0.39%,非零剂次率为1.01%,麻风减毒活疫苗(MR)、麻风腮减毒活疫苗(MMR)、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白百破联合疫苗(DPT)、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零剂次率分别为0.39%、1.74%、1.17%、0.51%、0.87%和0.20%。远郊地区、非聚集乡脊髓灰质炎疫苗零剂次率较高,分别为0.49%和1.17%,2010—2011年出生的小儿零剂次率高于较大年龄组儿童,非零剂次率则大年龄组高于小年龄组儿童。其他疫苗零剂次率最高为麻风腮疫苗(1.17%),最低是乙肝疫苗(0.20%)。在调查地居住时间<2个月的流动儿童各种疫苗零剂次均高于居住时间≥2个月的儿童。见表2。

2.4 质量评估

辖区内无第1类评估地区,北京市卫生局抽取我区第2类地区3个镇6个村(居)委会,共计180名学龄前流动儿童,第3类地区共抽查2个镇、街道4个村(居)委会,共计28名学龄前流动儿童。结果抽查的各镇、街道补证率、相关疫苗补种率、累计居住≥2月的儿童免疫接种录入信息与接种证符合率均达到工作指标要求。

3 讨论

大兴区地处北京市南郊,属远郊平原地区。2011年大兴区强化查漏补种调查学龄前流动儿童数较2010年增加33.0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大兴区流动人口增长迅速,符合北京市流动儿童向远郊平原地区流动的特点[1]。从区内的分布来看,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占47.81%、38.47%,明显高于南部地区(13.72%),流动儿童聚集地较2010年增加21.43%,覆盖全区70%的地区,提示接近北京市区的地区流动儿童较集中,但人口有向中部发展地区流动的趋势。各预防接种单位应认识到现有免疫接种服务人员和门诊硬件配置明显不足,需有针对性地增加免疫服务的投入,以满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

从调查情况来看,远郊地区、聚集地和2010年出生儿童建卡率较低。建证率与建卡率分布基本一致。在中部地区、聚集地居住<2个月的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建卡、建证率明显低于在调查地居住≥2个月的儿童,这类地区是我们应加强管理的地区,借助与村居委会卫生专管员的定期联系和常规查漏补种做好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2010年(2011年出生的除外)出生儿童在居住地居住<2个月所占比例较高,但建卡、建证率均较低,这是由流动儿童本身的流动性所决定的[2]。

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零剂次和其他疫苗零剂次率较高的儿童主要分布在远郊地区、非聚集地及2011—2010年出生的小年龄组儿童。麻风腮疫苗零剂次率最高,乙肝疫苗零剂次率最低,说明既往部分省未将麻风腮疫苗列入免疫规划,而大众普遍重视乙型肝炎的预防。在调查地居住<2个月的流动儿童各种疫苗零剂次率均较高,说明春节过后对大量返京流动儿童及时开展强化查漏补种是非常有必要的。流动儿童较少的远郊地区和非聚集地居住的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家长或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对封闭,外来信息量少,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最关键措施是加大宣传力度[3],让流动儿童家长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免疫接种。这些地区要加强免疫服务供给,将周门诊逐步改为日门诊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的及时性,是今后常规免疫的重要措施之一[4]。

大兴区免疫服务的供给与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不成正比,免疫规划做为控制相关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的主导、人力、物力、财力的及时投入是免疫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流动儿童因其流动性和家长认识的不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率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期待尽早建成全国性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共享[5],从而可以提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蕊,孙美平,曾阳,等.北京市2007年<7岁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策略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81-585.

[2]刘大卫,孙美平,刘维祥,等.北京市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9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比较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65-169.

[3]朱青,童亦兵,张大勇,等.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1):23-26.

[4]林永杰,雷仁宇,罗耀星,等.珠江三角洲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86-588.

查漏补种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计划免疫;查漏补种

保持计划免疫接种率水平,是预防和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必经途径,而查漏补种是巩固和提高接种率的重要手段。我县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不断强化查漏补种工作管理,常规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1 查漏补种的必要性

由于焉耆县城镇人口相对集中,人口流动频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外来流动人口增多,使计划免疫工作增加难度,常规免疫接种率不能达到100%,,接种服务工作不能适应当今形势的需要,漏卡、漏种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实施查漏补种工作。

2 提高及时接种率

我们每月定期召开会议,重点向广大农村的防疫专干宣传计划免疫有关知识。安排专人负责,分片包干。人戶调查,开展城镇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查出漏种儿童及时建卡、补种。新生儿不论是长住户或是暂住户,在本辖区医院接种第一针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我们根据各医院提供的出生人数或产妇居住地,对儿童进行追踪查源,及时填写计划免疫接种证,预约接种时间,对未能按时接种者,我们及时人户调查,进行查漏补种。

3 查漏补种管理与效果

3.1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儿童家长/监护人自觉参与:对新出生儿童的家长/监护人面对面的进行计划免疫宣传;常年坚持计划免疫门诊制,制做计划免疫宣传板,让家长一目了然;在每年“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和强化免疫宣\传活动中,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画廊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3.2 在重点开展城镇查漏补种的同时,我们利用每月在农村召开例会的机会,进行各村新生人口月报,同时报告当月流进、流出儿童情况,掌握动态信息。建立0—7岁儿童登记薄及村流动儿童接种登记薄。掌握流动儿童流进、流出的接种情况,对未接种者及时进行查漏补种。

3.3 效果与建议:通过上述方法对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管理,使免疫覆盖率和接种率大大提高,但也有个别儿童家-张监护人预防接种意识淡薄,有的竟然因父母离异而拒绝接种。我们依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的规定,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对拒绝接种的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教育,使所有适龄儿童都得到预防接种。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篇4

根据疾控中心的要求,我院认真开展了20xx/20xx年度麻疹查漏补种工作,现将此项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

1、领导重视,安排扎实:

接到县中心的通知后,我院于20xx年1月12日召开了全镇防疫人员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培训会,对我镇1月1日―20xx年3月1日的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会上学习了《洛南县卫生局关于印发洛南县20xx/20xx年度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村进行逐人摸底,不能漏过任何一个对象,共摸底出100名接种对象,于13、14日进行了接种。

2、工作完成指标;

通过评估,8月龄――1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1剂次接种率达到了98%的目标,18月龄――6周岁麻疹疫苗2次接种率达到了95%的目标,本次活动应加强100人,实加强100人,无一人漏种,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3、对于加强麻疹疫苗的儿童全部造册登记。

查漏补种工作计划 篇5

为消除免疫空白,巩固常规免疫基础,确保无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全面加强我县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卫生局的统一布置,结合我乡实际情况,2012年3月8日—17日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对于: 8月龄—17月龄儿童查漏补种麻风1剂次 18月龄—6岁儿童查漏补种麻腮风疫苗 7岁—不满15岁儿童查漏补种麻疹疫苗

其他疫苗按查漏补种

(一)高度重视,克服困难: 我们防疫组人员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此项工做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把这次查漏补种工作作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动员了各村卫生室人员全面进行拉网式查漏,排查率达到了100%

(二)认真执行方案:

并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各项相关工作,制订了计划和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掌握相关信息,重点是流动儿童进行摸底。

(三)接种工作:

1、严格标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疫苗在运输、注射过程中、严格掌握疫苗温度。

2、规范程序、应急处理、为保证好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性,我防保组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进行操作,对所有常规基础免疫,疫苗都严格掌握了接种禁忌,接种部位、接种方法、接种剂量、对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应急处置准备,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接种反应、接种做到了一人、一针、一管。

(四)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本次查漏工作,充分贯彻了执行上级的要求,使我辖区的儿童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总结了良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使今后在工作中不断运用和提高,为全县的卫生防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篇6

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维持无脊灰及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工作,及时有效处置脊灰病毒输入性疫情及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确保维持无脊灰状态,我镇根据长卫(2011)222号文件转发《河南省卫生厅印发2011—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卫疾控【2011】40号)的要求,对全镇2个月—15周岁的儿童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足者,无论居住地与出生地,28天内未接种过脊灰疫苗,免疫史未完成程序的,均服进行了查漏补种工作。

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任务,我防保科于2011年12月2日对村级医务人员进行了一次培训。在培训中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以及本次查漏工作的实施方案,并要求各村医提高认识,做好摸底调查工作,认真调查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及流动儿童漏种情况,采取入户摸底调查、村广播宣传等方式,对全区15岁以下儿童进行摸底调查。

此次查漏补种工作全乡各级免疫工作人员认真工作,逐户排查各村本地和流动儿童,查出漏服1145人,补种 1145人,圆满完成了此次工作任务。

通过调查发现疫苗漏种情况,其中8-18月龄51人,18月龄-6岁45 人,7-14岁276人。补种8-18月龄51人,18月龄-6岁45人,7-14岁276人

上一篇:花非夜一作文下一篇:思修调查报告专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