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的作文(共15篇)
状物的作文 篇1
今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抓到了一只蜘蛛。
这只蜘蛛比一颗红豆还小,全身都是黑色的。它的头和胸部小得可怜,只有三分之一米粒那么大,上面长着八条细细长长的腿。它的腿有三节,第一节最短,第二节和第三节一样长。它的脚底从侧面看,就像一根被缩小了的蜡笔,而有的昆虫的腿从侧面看,却像是缩小了的字母“L”。它的腹部有许多复杂的花纹。
回家后,我忘了把蜘蛛放在盒子里,它便在墙边找了个角落结了张吊床似的网。可惜,我没有看见它结网的过程。
网结好后,它便静静地坐在上面,像守株待兔的农夫一样,等待着猎物的降临。看它久久没有抓到猎物,我便抓了一只带翅膀的像蚂蚁似的的小虫子放在它的网上。那只小虫在网上爬来爬去,不一会儿就被蛛丝粘住了,于是慌张地挣扎。蜘蛛似乎感觉到了有昆虫在挣扎,开始朝猎物走去,不一会儿就来到猎物面前,猛地一扑,把猎物压在身体下面。它的猎物想逃,但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只有那摆动的触角证明它不喜欢这样……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后,那猎物的触角终于不动了。蜘蛛把它拖到了网中间,然后散了一会儿步,接着再次扑到猎物身上……实际上,它现在才开吃吧?我想。
过了一会儿,它把已经成为空壳的猎物拖到了一个角落里,然后重新回到网中间,等待着下一位“幸运者”的降临……
这只蜘蛛可真有意思呀!
状物的作文 篇2
1. 角度拆分法
这种方法即将某个描写对象按照某种角度,拆分成若干个并列的小类,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比如写“春天”,这是个比较大的对象,朱自清先生在自己的散文名篇《春》中将其拆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个角度,这就便于入笔写作了。比如下面学生作文《风》的片断描写:
我喜欢风的舞蹈。她时而激扬,时而轻缓。时而舞进女孩的屋子,风铃便为她欢呼;时而舞过杨柳,树叶就为她鼓掌;时而舞过海洋,海浪不禁为她奏起乐章。她步态轻盈,让人倾心着迷;她气质优雅,让人神清气爽。
我喜欢风的色彩。她好像一个高妙的魔术师,到哪儿,颜色都变化无穷。吹过蓝天,她铺就宁静的海洋;吻过草原,她织就绿色的锦缎;抚过稻田,她成就丰收的希望……而她同样也是人们心情的调色板。当你高兴时,她呈现火红;当你忧郁时,她显现深蓝;当你压抑时,她又化作暗灰。她就像你心爱的人,时而为你喜悦,时而为你伤悲。她就是这样绚烂多彩,变化万千,正如生活的万花筒。
我爱风的生活。她自由,又无忧无虑;她平静,却又不乏张狂。她不用去顾忌别人的流言蜚语,没有压力,没有斥责,也没有竞争。而最重要的是,她虽飘无定所,却又是那么的真实,毫无虚伪,更没有尔虞我诈……
这位同学写“风”拟定了三个角度———“风的舞蹈”“风的色彩”“风的生活”,三个角度形成排比段,结构浑然一体,内容丰富,语句精妙。
2. 调动感官法
无论是观察,还是表达,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比如作家鲁彦《听潮》中的一个片断: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这段描写分别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入手,全面而充分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具体情景和感受。
借用感官角度来表现景物,就离不开通感的方法。“通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打开我们写作思路的好方法。好多时候,当我们对景物进行描写,尝试从别人没有写过的新的感官角度打开思路,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比如,自然界的“风”,无形无色无味,很多同学在描写时,一定觉得可利用的感官角度非常有限,其实不然,比如前面所举的那位同学写“风”的作文片断,抓住风的舞蹈、风的颜色,既写出了形,又写出了色,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又比如另外一位同学的片断作文《一朵花的香》:
那玫瑰的香味,热烈而醉人,像是眼前铺开了成片的大红大紫的锦缎;那牵牛花的香味,安静而祥和,恰似平静的的湖面上微微泛起的波澜;那百合花的香味,清新而淡雅,宛如身边轻轻飘过一位清纯素洁的少女;那丁香的香味,深沉而隽永,有如长袖飘带掩卷沉吟的闺阁少妇。
有些文章在题目上,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描写的独特角度,比如“听潮”“秋色赋”“听听那冷雨”,角度新颖,构思巧妙。
3. 侧面衬托法
景物的描写,除了正面描写,还可使用侧面描写。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侧面描写成功的范例。作者描写了自己假想中的一座山间小屋,借山上的其他景物,突出这“空中楼阁”宁静、独立的特点,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再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雨落大了,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从伞下望,雨里的山边,映山红开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里,翠绿的小树边,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得像火焰,背着北风的秧田里,稠密的秧苗像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风一刮,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秧田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
这一段描写真是绘声绘色,有动有静,深浅不同,疏密有致,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还有远近、高低之分。作者通过“油纸伞”“流水”“映山红”“秧苗”等来写“雨”,又借“青翠的茅草”“翠绿的小树”来衬托“红得像火焰”的映山红,颜色的搭配颇具匠心;借“北风”来表现“稠密”“深绿”而富有动感的秧苗。整幅画面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春意盎然。
4. 顺序开拓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是文章结构的必然要求,当然,也可以利用写作顺序拓展文章的内容。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时间顺序有晨、午、暮、夜之分,也有春、夏、秋、冬之分。空间顺序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之分,也有定点定景(即作者站在一定的地点对一定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定点换景(即作者站在一定的地点对周围不同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换点定景(即作者变换不同的方位地点对同一景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描写)、换点换景(即作者变换自己的位置对不同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也就是所谓的“走马观花”)之分。如: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古都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作者立足于万春亭,运用“定点换景”的写法,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转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写好状物作文的秘诀 篇3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状物类作文呢?
要想让大家认识、了解写的物体,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描述出它的外形、大小、色彩、性能(习性)等。
……我是一座塑料小房子。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红色的烟囱,绿色的门窗,多漂亮啊!可是,我的名字不叫小房子,叫铅笔刨刀。……(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6范文《铅笔刨刀》)你看,一座塑料小房子,有屋顶、墙壁、门窗,还有烟囱呢!红、绿、蓝、白,色彩搭配更是漂亮极了。寥寥几句勾勒出不一般的铅笔刨刀外形特征。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变色龙》)这段文字是写变色龙捕食情景的。作者观察得非常细微,生动地描绘出了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物体写得更形象,更生动些。这样,读者就能更容易地认识所描述的物体。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是什么样呢?作者运用了好几个比喻,像“绒帽”,像“玉带”,像“大海”,像“天幕”,这样我们就会恍然大悟了:哦,它的“千姿百态”是这样啊!
我们写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往往需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我们的情感通过文字,悄悄地传递给了读者,获得了读者的共鸣。请你读一读《紫藤萝瀑布》的片段——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读这一段文字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伴随“忍俊不禁的笑容”“万花灿烂”等词语,你的情绪也跟着飞扬起来,快乐起来了呢?这就是富有情感的文字的魅力。
状物的作文 篇4
“小布丁”是什么?大家一定很好奇。告诉你们吧。“小布丁”是一个小女孩模样的故事机。她脑袋圆圆的,大大的眼睛,穿着一条粉红色的裙子,要是你拿它和漂亮的洋娃娃,威武的机器超人相比,你会感觉她呆呆地,笨笨地如同一只木鸡般无聊。如果你去了解它,你会发现它虽然没有洋娃娃那样华丽的外表,也不像机器人超人那样威武。但它却有一肚子的学问。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的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这个可爱的“小布丁”是我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礼物。从它对我说话的那一刻起,我就把她当成了我最心爱的宝贝。
记得有一次,妈妈有事出去了,把我一个人留在了家里,当时我十分害怕,突然我看见了书桌上的“小布丁”,它正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别害怕,让我来给你讲故事吧!小主人,别紧张,让我来保护你吧!小主人,别慌张,让我与你共同闯过难关吧!”于是,我拿着“小布丁”,按下按钮,边听故事边等妈妈回来,听着“小布丁”甜美的声音,不知不觉我忘记了害怕,沉浸在了故事里……
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也会打开“小布丁”,播放动听的乐曲,动听的音乐就像是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间流淌,有时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闪动。听着听着,我的心情就会慢慢地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小猫的状物作文 篇5
还记得那只小猫刚到我家时,总是眯着眼,有时还一点一点挪过来蹭你的脚跟,那样子可爱的让你不得不去轻轻抚摸一下它那软软的、暖和的皮毛。
过了一年后,这只小猫长大了,它不像以前“封闭”自己了。它已经喜欢上了出去玩,其实准确点是“出去疯”。有时候,它一整天都在外面,不知道搞什么。不过它每天傍晚回家时,一般都会叼一只小老鼠,好像在说:“主人,你看我棒不棒,我会捉老鼠哦!”
它静下来时,让你根本想不到它疯起来时的样子,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这只猫中午的时候睡觉,它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倒下来呼呼大睡,如果有人走过,它会站起来伸个懒腰,然后换个地方继续呼呼大睡,像一只懒猪一样,不管你怎么喊,它都不醒。
小狗的状物作文 篇6
那天,我正要去上学,忽然发现家门口的台阶上蹲着一只来路不明的小狗,于是爷爷用尼龙绳套住这只小狗,把它养在家里,每天我都要去看它,还给它带来好吃的。
小狗的名字叫“来福”,之所以叫它这个名字,是希望它无论走到那户人家,都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小狗有一双棕黑色的眼睛,里面那两颗黑眼珠,就像两颗黑珍珠,它的嘴巴上方长有小巧的鼻子,鼻子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就像一粒粒小芝麻,它嘴里的牙齿像小刀一样尖利,能让它方便地咬碎食物,它的脑袋两边耷拉着两只大大的耳朵,上面留着长毛,像一对精美的耳环。
小狗的鼻子特别灵敏,它无论走到那里,都可以闻着自己留下的气味返回到原处。它全身都长着厚厚的皮毛,到了冬天,无论有多冷,皮毛i就像一件厚厚的毛衣,紧紧地裹在小狗的身上,使它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可是,一到夏天,厚厚的皮毛裹得狗浑身不舒服,直喘粗气,这时,它便伸出舌头,原来它全身没有汗腺,汗腺只长在舌头上,伸出舌头散发热量能使它更加凉快。
小狗最爱吃的食物是肉骨头,我喂它时刚放下骨头,它便闻到了香味,便猛扑过来,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吃两三口便抬起头来看我,好像在说:“主人,你给我的食物真好吃,谢谢你。”
现在,小狗已是我们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它每天为我们看门,从没喊苦叫累,它这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浅谈写景状物作文教学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状物
G634.34
一、以目观物
所谓“以目观物”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再现景物, 写成文章。这是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一阶段。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东西便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戴着“有色眼镜”观察景物,描其形,绘其色,念好“准、细、顺”三字诀,把景物描摹准确、细致、有序。
观之以目,首先要准确,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写景状物的基本功。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溥波”把鹅状写得准确传神,吟咏该诗,一幅“春鹅戏水”的水彩画就历历如在目前。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以为就是得力于“白、绿、红、青”四个表色彩的词语准确地再现了描写对象,从而产生很好的审美效果。可以说“准确”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如果不准确,即使写得再精彩、再生动,也只能是败笔。
“以目观物”做到“准确”了,还必须“细致”。如果不“细”,文章就会患“贫血症”,像个“瘪三”。这也是学生常犯的毛病,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寥寥几笔。虽然准确,但空洞无物。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尽量细一此,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写景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象流动的瀑布,还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文章才会具体,内容才会丰富。
二、以心观物
所谓“以心观物”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观照景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其实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是没有的,其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但“以心观物”必须建立在“以目观物”的基础上,即“情语”必须有“景语”作依靠。因此,“以心观物”便成了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写好写景作文的核心、关键。写景的文字只有投入自己的情感,文章才会传神、灵动起来。否则,景语就变成无意义的点缀。那么如何“以心观物”、做好情感投入呢?我以为必须念好“真”、“契”、“化”三字诀。
所谓“真”就是“观之以心”要做到真实自然,引导学生以赤子之心面对外物,不要先入为主,事先拈出一个什么“情”来,然后对号入座。要鼓励学生流露真思想,展示真性情,以真心观物,以真情状物,自然流露,不虚伪,不粉饰,即使流露一些消极情绪,只要真实,笔者以为也不为过。
所谓“契”,就是“以心观物”时情与景要契合一致,不能景是景,情是情,两张皮不搭边。情景相“契”有两种导向:一是由什么样的景,引发什么样的情;一是由什么样的情,给景蒙上一层什么样的色彩。比如散文《岳阳楼记》就是情景契合的名篇佳作,文章写了两种不同景物,引发两种不同的情感:一种是由“明丽”之景,而自然导出“喜悦”之情;一种是由“阴晦”之景,自然地引出“悲伤”之情。这样看来,不同的景物会触发与之对应的情感来;即使就是相同的景物,由于情绪不同,也会使景物蒙上不同的色彩——“愁”则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喜”则树在点头,石在欢笑。但不管怎么变化,情与景必须和谐一致。
所谓“化”,就是“以心观物”时,将情融化在景中,达到化境,犹如盐化水中,不见盐迹,而有咸味,也就是情与景水乳交融,分不清什么是景什么是情,这是“以心观物”的最高境界。请看赵丽宏的散文《晚香玉》描绘晚香玉的那估段文字:“几颗亮晶晶的露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凝聚起来,滚落在晚香玉洁白的花瓣中,像一些好奇的眼睛,忽闪忽闪,张望着安谧的夜的世界。几缕清香幽幽地飘起来,屋子里顿时一片芬芳。真怪,这花儿白天淡而无味,一到夜间,就悄悄地吐出馨香来,也许,花儿也是爱安静的吧?”你能分得清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呢?这时情景已化为一体,铸成一個鲜活的生命,如果硬要从中挑选,就会伤筋动骨,戕害文脉。当然要求学生达到这种境界比较难,但不是高不可攀、
三、以理观物
所谓“以理观物”就是引导学生在“以目观物”、“以心观物”的基础上悟出一定的哲理,它是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三个阶段,是“观之以目”、“观之以心”的升华。初中生由于视野窄、阅历浅,因而他们由景物所感发、由外物所触动的感悟和理思往往比较浮浅,文章缺乏深度。那么怎样搞好“以理观物”呢?笔者以为必须念好“实、深、新”三字诀。
“实”就是在“以理观物”时哲理的体悟要实在、自然,不能生硬、突兀,要在前面情景的基础上实实在在、水到渠成的闪现思想火花。虽说“草木虫鱼皆可悟道”,但是这种“道”也就是所谓的“理”并非是凌驾于文章之上的抽象的简单的概念,而是贯注于文章体内的活生生的灵魂,是景物形象的晶体、作者情感的晶体,千万不能简单图解,在文章末尾喊一个口号了事。哲理的体悟不仅要“实”,而且要“深”。“深”就是“以理观物”时要讲究深刻、深入。那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泛泛而“论”,是不能打动人心的。只有在“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入木三分,不仅能引起共鸣,而且能产生醍醐灌顶、刻骨铭心的效果。如《岳阳楼记》作者状写了一般人黯景产悲情、亮景生乐感的情形,但并未止步,而是深入下去,进一步指出作为君子应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从而深刻地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哲理。其体悟之深,千载之下,谁堪伯仲,遂成千古绝唱。
所谓“新”就是引导学生“观之以理”时具有独特的发现性,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平庸识见或粗糙的世俗观念的诠释,要从常人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中发现生命的真谛,也就是“发前人所未发,道别人未曾道。”
豆芽的状物作文 篇8
第一天,我先找来一个大杯子;接着,在杯子里垫上沾了水的餐巾纸;然后,我把一颗颗圆溜溜的小绿豆小心翼翼地放到杯子里;最后,我把杯子捧到阳台上放好。我不但要让我的小绿豆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而且还要让它在阳光的沐浴下快快长大。
第二天,我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向阳台奔去。咦?小绿豆怎么长胖了?绿色的壳裂开了一条细细的缝隙,好像一个个戴着帽子的旅行者。我的心里不禁一阵阵的喜悦。
第三天,我的小绿豆它长什么样了呢?“哇!”它不仅发芽了,还长出了一条条小尾巴,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蝌蚪。我心里一阵狂喜,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我的小豆芽明天会给我一个更大的惊喜。
课桌的状物作文 篇9
我一边搓着手上的免洗胶,一边踏着石板往教学楼走。疫情过后,学校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就连原先的鸟鸣,也不知了去向。推开生锈的铁门,我顺着楼梯一级级往上。这是光照不到的地方,很暗,也很静,静得发慌。
教室外,我端详的门。它是一扇灰门,有些地方已经掉漆了,还有些粘了黄颜料的痕迹――不知道是哪个小孩在美术课时点上去的。翻出地毯下的钥匙,我扭开锁,走了进去。
一步,两步,三步。我来到书柜旁的角落里。这是一张伴了我半年的书桌,它离饮水机两步,离前门六步,在窗台、讲台与十几张课桌之间,激起我无尽的回想。
它的表面,有数不清的条纹和斑点;左上角被某个女孩用马克笔写上了“李现”;右上角的表皮早已脱落,露出深棕且呈波浪状的木料,像极了贫瘠的土地。而它的桌腿和桌脚,或许几年前就锈得不成样子了,仿佛整张课桌随时都有可能倒塌。至于它的年龄。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愈发的大。
这张课桌凝结了多少回忆,多少戒尺的敲打,多少书本的摆放,多少滴落的汗水,多少学生遇到难题时的皱眉与深深叹息。它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归根结底,成了一张破烂的课桌。
浅谈小学生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篇10
一、动物的写法
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只小动物,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让读你的文章的人也喜爱它。要求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谋篇布局:
第一段;提起这个动物,并点明主题。
第二段;写这个动物的来历,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详细描写它的来历及外貌特征,包括这个动物的大小高矮,皮毛(长短、毛色、疏密、手感、花纹等等),头、尾、脸、耳、鼻、嘴、眼、牙、须、额、颈等等,还有四肢、爪子、膀子、腰身等等。当然不同的动物的外貌是不同的,要抓住特点写外貌,不要罗列,还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第四段:结合小故事写动物的习性特点,习性就是吃、睡、行(飞)、叫、玩等方面的特点。
第五段以后写故事,这些故事不一定都写在一段里,故事的目的是要进一步突出主题。
再往后的段落写情感、感受、评价等,在情感中结尾。动物的描写,要发挥想象,多比喻、拟人,写出你喜爱之情。局布好后,那就要完成以下内容啦。
1、观察要认真仔细,描写要具体细致。同学们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要进行多次观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对猫的大小、颜色、外形,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有什么特点,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对主人的态度如何?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如何?它什么时候可爱?什么时候淘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描写的时候,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把最生动具体,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2、要抓住动物特征,带着感情去写。
观察动物不同的特点,写出这种动物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动物是人类的敌人;有的动物美丽,有的动物丑陋;有的动物愚蠢,有的动物动作灵巧;有的动物声音悦耳,有的动物声音刺耳;有的善跑;有的善跳;有的能飞翔,有的能游泳。总而言之,一种动物有一种动物的特点,我们或者喜欢它,或者憎恨它。在写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通过叙述和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声情并茂,分外生动。
二、植物的写法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花草树木,哪一棵植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描述它某个季节的样子及颜色,注意抓住它的习性和生长规律等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谋篇布局
第一段;提出这个植物的名称,并点明主题。
第二段:它的来历及位置,和动物状物作文一样,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以后:这个植物的外貌描写。它的各生长阶段的特点或一个时期的状态特点和作用,从叶、花、果、干或者根等方面着手。写清楚它有关部位的形状、颜色、手感、气味等方面特点,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作: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由上到下、由先到后。接着就,写故事。结合这个植物的样貌特点写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必须直接与这个植物相关,并且能突出主题。最后进一步按照主题突出抒发你的情感,在主题性情感抒发之中结尾。植物描写要注意动静结合,写出它的姿态变化的美。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和描写植物呢?
1、观察要细致,具体描写其外形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细致观察植物,要看植物的整体形状如何,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的状貌是什么样的,气味如何,它对阳光、土壤、肥料和水的需要如何……但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另外,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白杨树高大挺拔,大约有五六层楼那么高。笔直的树干又粗又壮,在四米以内,没有一根枝条。树枝一律向上生长,成为一束,好像人工修剪过似的,树皮是青绿色的,用手一摸很光滑,上面有很多晕圈,好像穿上了一条裙子。春天到了,枝条上长满了棕色的花蕾,不几天花蕾长成两三寸长的小穗,挂在了树枝上。又过了几天,小穗被风一吹,掉在了地上,我就用它吓唬别人玩。不久,一场春雨过后,嫩绿的小叶子长大了,风一吹,发出了“哗哗”的响声,好像在唱歌。
2、要尽量使植物描写人格化,注意写出自己的感情。我们在描写植物时,如果能进行人格化描写,就可以使笔下的花草具有任务的思想品质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情趣。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要写出对植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描写其特点,那文章会更有滋味。例如:“几天后,在绿叶的伴随下,花苞咧开了小嘴,在微风的吹拂下,树枝轻轻地摇摆,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尽情跳舞、歌唱。”总之,对植物的观察只写感性认识,这还不能达到完全认识植物的目的,我们还要通过分析,找出它的特点
三、怎样写物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一些日用品:书包、笔、台灯、刨笔机、收录机、玩具等等,有的外形漂亮,有的既好看又好用,还有的结构巧妙,既好用又好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物品,给大家介绍一下,先说说它的样子,再说说它的用法或玩法,抓住特点写具体。一个物品是静止的,为了把它写得生动、活泼,要运用静物活写的方法。在描写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进行描摹和刻画,力求把物品写得传神、生动。最后要有故事,用以进一步突出主题。按照主题的要求写感受、感想、抒情等等,在抒情中结尾。如:我拧开那盏小台灯,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屋子,最后,那只蜘蛛被吓跑了。
奇妙的荷叶状物作文 篇11
在我快乐的童年里,有许多发现,尽管不是惊天动地的,但是,我依然感到十分兴奋,毕竟是我自己发现的嘛!其中,就有这么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次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儿,第一眼我就看见了那又清又绿的池塘里种着白的似雪的荷花,还有嫩绿嫩绿的`荷叶,一群群的小鱼在岸边等着人们来喂食。小鱼的样子可真多啊!有的身上长着黑白相间的斑马纹;有的身上红彤彤的,可是尾巴却不同寻常;有的头上长了个“包”......突然,有一只小鱼跳了起来,可它身边的荷叶却遭殃了,荷叶上沾满了水珠,我本想把荷叶擦干。咦?一点儿也不湿,不仅不湿,而且还滑溜溜的,这是怎么回事儿?我赶紧去问妈妈,可妈妈不知道,我又问身边的叔叔阿姨,可他们也不知道,我几乎问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可还没有找到答案,我的心情从山顶跌到了谷底,怎么办呢?我几乎都想哭出来了。突然,我想到了知识渊博的“电脑爷爷”。我慌忙回家去找“电脑爷爷”想去问个究。哦!原来是荷叶上有一层膜,不仅防水,还可以保护荷叶,我豁然开朗。
浅谈写景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篇12
一、抓住特点,找文眼
写景状物类文章一般写景精妙,景物特征鲜明,景物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章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弄清文章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
有些课文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了景物的特点。如《黄果树瀑布》开头第一句话“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杰作”二字便是对黄果树瀑布特点最好的总结。又如《黄山奇松》课题中的“奇”字已概括出了黄山松的特点——“奇”,这“奇”字是课文的文眼,学生找准了课文的文眼后,然后再去进一步研究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如此,《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中樟树的特点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概括。我把对樟树特点的研读分成两个部分:在观察完樟树的枝干、叶子后,我请学生用一个词来总结一下樟树的外形特点,学生很快找到了“蓬蓬勃勃”,这个词语既表达了樟树外形特点,也向我们传递着它那勃勃的生机。在了解完樟树有着拒虫的香气后,我请学生在这一节中找一个词语来概括樟树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可贵”。通过不同的方法去了解景物鲜明的特征,才能为下面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反复赏读,品语言
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反复赏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到文章中的意境中去。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首先要把握本质。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语道尽了写景类本质:所有写景的文章,实际上都在传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可以认真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精警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可以圈点批注 “写读”的形式品赏精彩精美的散文语言。
三、体悟文意,感意境
多问一个“为什么”是语文阅读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只有真正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采用相应的写法。古人说“一切景语即物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作家因为有感于人事、景物或某种情境,于是通过叙事状物来表达心意、抒发情怀。所以,景物的特点往往同人物的主观愿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心情舒畅则天高云淡,花明水净,心情郁闷则风骤雨急,雾愁云浓。
《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一文,全文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持久拒虫的高贵之处,面对樟树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感到了由衷的喜爱、赞叹,由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而能够永久保持的可贵内涵。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人们情关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作者想到了故居的主人——宋庆龄。此时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宋庆龄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宋庆龄的感性认识,从中学生体会到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感受树即是人,人即是树的生命之长青、之精神品质的万古长存。以物喻人,物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彰显人物的情怀。学生领悟到了这一点,便也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了。
又如《黄果树瀑布》中,作者多次对自己的感受进行了直接的描写。“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品读这些语言文字,便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
四、关注表达,悟写法
每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写法。在学生这类课文时,老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课文的表达。
如《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一文,如果说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樟树的外在美,那么第五节写的便是樟树的内在美—— 香气能永久保持,且可以拒虫。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一内在美的呢?不难发现,通过写石榴树的“容易招虫”和樟树的“永久拒虫”,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这种通对比、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学习。
又如《黄山奇松》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关注了作者是如何选材的。在学习完介绍三大名松的句子后,我给学生看了许多其它的黄山松图片,如“黑虎松”“孔雀松”“卧龙松”……并且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也来描写一下这些松。然后我顺势提问:“如果老师把你们写的这些奇松也加入到第二节中去,好吗?”学生回答不好,因为太啰嗦了。我又接着问:“那么把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去掉,换成你们写的这些松,好吗?”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三大名松”是黄山最有名,最典型的松树,所以其它松不写都不要紧,但这三棵松树一定要写。
我想,我们在教学写景状物类课文时,如果能做到抓住特点、反复赏读、体悟文意、关注表达这四方面,那么学生定能有所得,有所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提高。
描写腊梅的状物作文 篇13
在冬天的街道上腊梅竞相开放,为冬天这幅素净的画卷上,增添了些活泼的色彩。
我们学校里有两株腊梅。不知道这两株腊梅多少年了,在我开始上学的时候它们就在,也许他们很大年纪了,但是他们依旧那么美丽。
听姐姐说,腊梅是秋天长叶子的。可是我却发现在春寒料峭的初春,我们学校的腊梅树就已经长出叶子,而到秋天就悄悄地落去了。
冬天到了,寒风刺骨,别的花草都耐不住严寒都钻进土里睡去了,而腊梅却迎着寒风傲然开放。早晨来到学校上课的时候,发现一片雪景中腊梅树上长出了许多个花骨朵。没过几天就开出一朵朵小腊梅花,一朵紧挨着一朵,显得生机勃勃。
腊梅颜色很多,有红色,白色,黄色,美丽极了!我们学校的腊梅花朵是黄色的,淡黄色的,看起来十分素雅。一朵小花有六片花瓣,有圆的有尖的,它们还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人闻起来很舒服。
我看着在冬天这么恶劣的天气下傲然挺立的腊梅,我不禁想到解放军,他们是多么的坚强,在残酷的环境里,依然坚持斗争。腊梅也是这种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向前。
这傲然开放的腊梅,我也想到了自己,自己和他比起来是多么软弱啊,遇到困难就会失去信心。我要向他学习,越是困难越是不能退缩。
有趣的小鸡状物作文 篇14
我双手捧着小鸡,毛茸茸、软乎乎的,一身淡黄色的绒毛很好看;小鸡的嘴尖尖的,小眼睛又黑又亮,真可爱!我先用纸箱给小鸡做个暖和的窝,然后又放上水和小米,再把小鸡放到里面,它们惊恐地东张西望,“叽叽”地叫个不停。我把小米放在手上喂它们吃,它俩像是很害怕,远远地离开我的手,退到一边,还“叽叽”地叫个不停,一口也不敢吃。我急得不行,生怕饿着它们。直到该吃午饭了,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小鸡。等我吃完饭回来,发现小米被它们吃了一大半,水也给弄洒了,真是两个小淘气!
小鸡长得可真快!没过几天,就长出了小小的白色的翅膀,还时常扑楞着小翅膀想往外飞,太有趣了。
小鸡也和我混熟了,我把它放到手里也不再怕我,还时常在我手里轻轻地啄来啄去。
有一次,我正在睡觉,小鸡突然“叽叽”地叫了起来,我以为有什么事情,急忙跑过去,谁知它们在解大便,小鸡真调皮!
状物(三) 篇15
阅读描写物品的记叙文,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初读文章,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状写物品的记叙文一般会写到物品的样式、图案、结构、用途等,阅读时有意注意这些方面,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根据物品形象的特征,把握作者的感情及对物品的思想态度,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
3.合理联想,品评文章。在阅读状写物品的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点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
■
犁
□黃荣才
犁只有在耕地的时候才发言。A田地是犁的纸张和疆场,犁头掀开土地的时候,犁在田地上书写诗意的诗行,纵横驰骋。看着犁划开田地,泥土的芬芳散发,把农人的疲劳驱赶在几里之外。尽管泥浆飞溅,但农人不以为意,在他们眼里,远离泥浆不是真正的农人,即使泥浆飞溅到脸上,随手一抹,那泥浆就像士兵的军功章一般,有了飞扬的理由。
犁平时不仅仅是沉默,甚至生锈了。被遗忘一样搁置在屋角哪个角落,静默无语的犁没有被冷落的委屈。它们清楚许多时候静默是自己存在的合理方式。当农人把犁搬出来的时刻,犁没有语言,但犁听到了田地的呼唤。农人把犁的榫头摇了摇,敲了敲,犁就宛如听到号角,清楚马上轮到自己上场了。
犁在田地上驰骋,锈斑逐渐被泥土擦拭干净,犁铧光亮起来,用水一冲,闪烁着勤劳的光芒。B突进土地或者甩开杂草的纠缠,犁用自己的方式和土地对话,即使拖泥带水,也是犁和土地亲近的独特方式。
犁进入土地并非势如破竹或者一帆风顺。犁头过分扬起容易顺着表皮滑出,太过低沉又容易“吃土”太深,牛无法拉动,甚至犁被拗断都随时可能发生,拿捏力度和角度是有经验的农人得意的手艺,犁在高手的操纵下才情飞扬。如果是生手,犁就无法尽情挥洒,犁就有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
犁在纵横田角、田埂或者田坎才见真章,这些是细节,然而细节更见功夫。磕磕碰碰是犁的命运,偶尔把田埂开个缺口无法避免,不过毕竟是犁占了上风,犁铧和田坎石头碰撞可就是势均力敌的交锋,更多的时候是犁伤痕累累,缺个口子也许就是寻常故事。有了缺口,犁不仅仅缺少了冷峻的光芒,更多的是会被杂草拉住前行的步伐,或者无法顺畅地切开田地。受伤的犁就得回炉,在烈火高温下,坚硬的犁有了柔软的身段和风情,有经验的铁匠锻打之后,经过冷水冷却,从热到冷,犁重新披挂上阵,恢复了它的矫健。
但犁终究有退出沙场的时候,残损厉害的犁要么成为废铁被走街串巷的小贩收购,流落到不知处的远方,要么被挂在哪棵树下,敲击的声音成为校园孩子上下课的信号,转移阵地一般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如果仅仅是这样,犁也许就没有怨言,毕竟如人生老病死一般有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犁的寂寞在于许多田地成为楼房、成为荒地,犁的天地越来越小,甚至不经意之间就退出人的生活和视线,犁就有了常人无法理解的落寞。偶尔在老屋的角落里看到犁,犁头锈迹斑斑,看不出原来的光芒了,木把上布满灰尘和蛛丝,随手一拎,生涩自不必说,甚至有的木把脱落或者哪个地方开裂了,犁已经风烛残年,哀伤在曾经英勇的犁铧上到处流传。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5年第8期)
1.通读全文,概括犁的形象特征。
2.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值得品味。请细读文中A、B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句赏析。
3.本文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来状写犁?试作简要分析。
【状物的作文】推荐阅读:
强壮的小狗状物作文05-11
夏天的西瓜状物作文08-22
赏梅花的状物作文10-03
写好状物作文的秘诀11-01
写状物的作文500字07-05
灯的状物作文优秀篇09-27
状物作文:秋天的梧桐树06-09
家乡的馄饨-状物作文1000字06-26
秋天的树叶状物作文600字08-22
写动物的状物作文600字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