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懈例

2024-08-29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懈例(共12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懈例 篇1

师: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闲书就是指不是课本的书。苗苗看的《水浒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都算闲书。

师:你是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的。那到底是谁管这些孩子们爱读的书叫闲书呢?

生:我在读《哈里?波特》时,妈妈就这样说过,“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闲书。”

生:我喜欢看漫画,爸爸也说要我少看闲书,多做点题。

师:看来很多家长都把读课外书称为“闲书”,言外之意就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那季老今天为什么还主张看闲书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生:季老说要把文章写好,写通顺,应该看课外书。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一定和他小时候看闲书有关。他还讲鲁迅也说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师:季老的话多么有说服力啊!

生:还有呢。季老在回忆他童年看闲书的事时,说得津津有味,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么清楚,这说明看闲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生:还有,当他听说苗苗看闲书挨了爸爸的打时,没有评论,而是笑了。

师:季老就是这样在谈笑风生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是那么亲切自然。让我们同桌间分角色读一读6-7页的内容。

(同桌间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生: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

生: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远很远。

……

师: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杜甫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懈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懈例 篇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小作者对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访谈录”的形式, 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问题, 让同学们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知道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享受读书的乐趣。由于课文采用对话形式, 明白易懂, 没有难理解的词句,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有效的提问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读”和“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 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读书, 激发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介绍对话人物

1. 介绍季羡林。课件出示季羡林图, 简介:季羡林是我国的著名作家, 国学大师, 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2. 板书课题。

3.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4. 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季羡林,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 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 尽快投入到对话的朗读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 感受阅读乐趣

1. 默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的形式和以前学的课文比较, 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说说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一篇访谈录, 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访谈录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

2. 朗读课文。

说一说苗苗同季羡林爷爷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等问题)

3. 同桌交流。

根据课文中谈到的问题,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同桌展开讨论, 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4. 讨论交流。

(1) 季羡林爷爷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请说出理由。 (1) 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 (2)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 谦虚好问, 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3) 季老:平易近人, 亲切随和, 幽默, 善于引导, 饱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2) 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 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对闲书的理解吗? (3) 教师小结:从两个人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阅读能给人们带来欢乐, 能提高写作能力。“阅读, 是一把为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4)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 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通过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讨论交流问题,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 自由地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让读、思、说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品读课题, 理解题目寓意

1. 再读课题, 说说题目的含义。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2. 讨论交流, 揭示寓意。

3. 归纳小结。 (1) 与二人名字相关。 (2) 寓意是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 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羡林爷爷学识渊博, 学有建树, 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寓意, 让学生体会作者将语言文字的形式和独特内涵巧妙结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和季羡林爷爷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恰当地凸显出来, 让学生懂得要成为像季羡林那样的国学大师, 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四、交流收获, 深入感悟全文

1. 看了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 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2. 归纳小结:从苗苗同学采访季羡林爷爷的过程中, 从他们两人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中, 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学好语文, 就离不开广泛的阅读, 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热爱书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3. 课外拓展。采访爱读书的人, 列一个采访提纲, 学习课文的写法, 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篇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小作者对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访谈录”的形式,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问题,让同学们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知道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享受读书的乐趣。由于课文采用对话形式,明白易懂,没有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有效的提问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读”和“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读书,激发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对话人物

1.介绍季羡林。课件出示季羡林图,简介:季羡林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国学大师,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季羡林,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尽快投入到对话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感受阅读乐趣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形式和以前学的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说说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访谈录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

2.朗读课文。说一说苗苗同季羡林爷爷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等问题)

3.同桌交流。根据课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同桌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4.讨论交流。(1)季羡林爷爷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请说出理由。①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②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③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善于引导,饱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2)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对闲书的理解吗?(3)教师小结:从两个人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阅读能给人们带来欢乐,能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一把为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讨论交流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自由地表达对读书的看法,让读、思、说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品读课题,理解题目寓意

1.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2.讨论交流,揭示寓意。

3.归纳小结。(1)与二人名字相关。(2)寓意是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羡林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寓意,让学生体会作者将语言文字的形式和独特内涵巧妙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和季羡林爷爷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恰当地凸显出来,让学生懂得要成为像季羡林那样的国学大师,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四、交流收获,深入感悟全文

1.看了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归纳小结:从苗苗同学采访季羡林爷爷的过程中,从他们两人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学好语文,就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热爱书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3.课外拓展。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文本到理解文本,有效地与文本沟通,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篇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 在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对此有了很多 思考: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心灵,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表达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渐入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再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美。要以语文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文学作品具有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它包含着自然与生活,同时融进了作家情感的再创造因素,所以文学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通过语文课,唤起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特别强烈。对于他们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于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太强,他们认为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是一种时尚美,对美有自己偏见。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提高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即识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要激励学生去创造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与人类爱美的天性分不开。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美,即创造美。我们要告诉学生“美就是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提高这些方面能力同时,“趁热打铁”,触发学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创造美的激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介绍大家认识一位老先生,他是(季羡林),有哪位同学能大声的给大家读一读关于老先生的简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采访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一起来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词。(抄写生词)

2、多音字。

3、近义词,反义词。

4、重点词语,用滚瓜烂熟和偏科造句。

三、开火车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题材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四、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生词多音字,近反义词,还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知道了苗苗与季老谈论了四个关于读书的问题?谁能说说都是哪四个问题?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苗苗和季羡林老先生交流了四个问题?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是哪四个问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三、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四、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五、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①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②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外语 与母语有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篇6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篇7

西宁一小

陆继坚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 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 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 关爱。……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二、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二、目标达成

(一)小组学习

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3、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说一说。

(三)组织讨论:

1、小组讨论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2、全班交流

3、按照此方法学习,学外语和古文方面的内容。

三、当堂检测

1、指名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练习 篇9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uánzhuànlù lǜ

《水浒传》()传说()绿色()绿林好汉()....

二、选字填空

1.访 纺 妨

()线()问()碍 2.讯 迅 汛

()速 防()审()

三、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彭公案》 D.《古文观止》

苗苗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四年级时,她读了罗贯中的_____,施耐庵的_____,还读了中国古典散文集_____和清代侠义小说_____。

四、判断题。

1.文中季老所提到的“闲书”指《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等课外书。()2.季羡林先生是主张看闲书的,所以在上课和写作业的时候都可以看。()3.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课外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反思 篇10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2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有点无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完课文以后,我安排了学生对爱好读书的同学或新来的实习老师进行采访活动,并且写了访谈录。学生对访谈录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采访的问题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有的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双方交流的话题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也不够自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4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 在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对此有了很多 思考: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塑造学生的心灵,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表达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渐入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

再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

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美。要以语文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文学作品具有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它包含着自然与生活,同时融进了作家情感的再创造因素,所以文学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通过语文课,唤起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特别强烈。对于他们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于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太强,他们认为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是一种时尚美,对美有自己偏见。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提高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即识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篇11

小豆豆一见到巴学园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很巧,这里的校长先生也很喜欢小豆豆。他让小豆豆随便说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出来听听。这样一来可算让小豆豆有了个地方说话。一说就是四个小时啊!谁能想打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同学能一口气说四个小时的话?一看这就是一个不凡的学生。

短短的几页文,充分的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小豆豆,一个淘气的女孩子,所有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似乎她都做过。把剪刀放在嘴里剪啊剪、上了车站想留住车票、一个女孩子的衣服总是破破烂烂……真是匪夷所思。校长,一个温柔的男人。头发有些稀疏,个子也不算高,但是气色非常好,身体又结实,着装也整齐。他可以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整整四个小时,也衬托出了他的耐心与对孩子的热爱。

读了这篇文,我知道了一个好的学校、好的校长、好的老师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它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小豆豆其实是个大胆活泼的孩子,正因为有了一个好校长,她才可以这么的快活。以后,我也要学会自信,学习小豆豆的大胆,告诫自己不要那么顽皮以至于放弃学业被学校开除。相信小豆豆的精神会鼓励到我,也会鼓励到大家。让我们自信起来,活泼起来,学习起来!小豆豆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练习题 篇12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ɡuàn tōnɡ()bèi sònɡ()

qǐ mǎ()jiàn yì()

ɡǔ lì()zuò cì()

tōnɡ shùn()cǎi fǎnɡ()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散文(sǎn sàn)水浒(xǔ hǔ)

应该(yīnɡ yìnɡ)绿林(lǜ lù)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挤()狭()拖()码()

济()侠()施()蚂()

四、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随便()培养()赶紧()

反义词:喜欢()永远()困难()

五、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思考 思索 思路

1、他遇到了难题,正在苦苦地()着。

2、他正在构思文章,别打断他的()。

3、弟弟反复(),终于找到了简便的方法。

嗯 呢 吧 呀 哟 吗

4、这是谁的书()?

5、这件好事是小红做的(),你怎么表扬亮亮?

6、热爱书()——这是知识的源泉!

7、(),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过来了!

8、(),你说得很对,我完全赞成。

9、我能够和你们一块儿玩()?

六、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打:①自从;②殴打;③玩耍;④振作;⑤写出

1、爸爸知道后,头一回打了我。()

2、几位年轻的叔叔在操场上打篮球。()

3、喂,打起精神来,马上就要到了。()

4、他把自己打好的作文稿交给老师看。()

上一篇:新疆教师支教工作总结下一篇:牛年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