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的诞生教学反思

2024-07-01

小苗的诞生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苗的诞生教学反思 篇1

教学中,教师要将一定的探究材料提供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热心去准备各种实践材料,这样学生有了探究的目标才会积极去实践,才会仔细去发现,才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学生对上网很有兴趣,我让学生上网观看视频,搜集整理资料,,再 让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指导孩子从种子的饱满程度、种皮颜色、潮湿程度等方面观察这些不同的种子,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从“简单”入手,引发思考,在实践中探究问题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却都是孩子在观察比较中提出的`一些疑问,其中有部分问题就涉及到如何使种子萌发的问题。,我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上网查询、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从“复杂”出来,“授之以渔”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却都是孩子在观察比较中提出的一些疑问,其中有部分问题就涉及到如何使种子萌发的问题。,我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上网查询、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小苗的诞生》中, 我细致的和同学共同研究了,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了自己成功的快乐,这样自己再单独实验,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和温度,就比较顺利了。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小苗的诞生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设计的过程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的要求为:

(1)知识识记

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与恩格斯和《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的建立、“五月流血周”和《国际歌》。

(2)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本提供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解析材料的能力。

(3)重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历史意义,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等

内容的相互关系。

而依据以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这一课的课程设计过程如下。

【课程导入】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场生产关系的革命。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很早就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你知道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兴起的工人运动吗?你听到英国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的呼声吗?你知道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了何等强大的力量?列宁又是如何评价这场工人运动的呢?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你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哪本书吗?这是哪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向旧世界发起的挑战?它的问世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自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那么,你知道法国无产阶级拿起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同资产阶级展开了哪些坚决的斗争呢?结果如何呢?

那就请同学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走近那个时代的人民吧!

知识网络

1. 宪章运动

(1) 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__。

(2)发生的国家:____________。

(3)重要文件:____________。

(4)斗争目标:____________。

(5)评价:____________。

2.《共产党宣言》

(1)诞生的时间:____________。

(2)作者: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意义:它的发表标志着____________。

3. 巴黎公社

(1)发生国: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年。

(3)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政府。

4.《国际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学习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会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

【自我测评】

1.选择题

(1)英国宪章运动的目标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B.要求取得普选权

C.反对私有制社会D.为争取经济权利而斗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民宪章》发表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D.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3)有人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表现在()

A.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

B.公社委员是选举产生的

C.公社社员表现出大无畏精神

D.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的统治

2.材料解析题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纲领性文件?作者是谁?

(2)该文件发表于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思维拓展】

《国际歌》歌词铿锵有力,曲调雄浑悲壮,特别适合群众性演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读完这段歌词后,你是不是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请说出你的感受。

二、教学实施的过程

本课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诱发点,指引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前完成对本课基本内容的把握,并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本课基本知识点的探寻,对全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有一个把握。

第三步通过【自我测评】与【思维拓展】,在教师授课前,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自我的测评,以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与理解,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设计,将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并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考查,效果应该不差。

但我在实际的授课的过程中却发现本以为完美的设计出现了问题。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发觉【学习探索】环节“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会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问题显得大而空,不仅学生学起来不知所谓,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也是味同嚼蜡。“科学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学生能够理解的范畴,对整个教学的过程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成了累赘,于是更改为“马克思与恩格斯为什么要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我又以更改过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所收到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更改前的。而学生们也能领会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是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创立的,从而达到教学优化的目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篇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小作者对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访谈录”的形式,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问题,让同学们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知道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享受读书的乐趣。由于课文采用对话形式,明白易懂,没有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有效的提问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读”和“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读书,激发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对话人物

1.介绍季羡林。课件出示季羡林图,简介:季羡林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国学大师,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季羡林,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尽快投入到对话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感受阅读乐趣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形式和以前学的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说说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访谈录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

2.朗读课文。说一说苗苗同季羡林爷爷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等问题)

3.同桌交流。根据课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同桌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4.讨论交流。(1)季羡林爷爷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请说出理由。①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②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③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善于引导,饱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2)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对闲书的理解吗?(3)教师小结:从两个人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阅读能给人们带来欢乐,能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一把为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讨论交流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自由地表达对读书的看法,让读、思、说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品读课题,理解题目寓意

1.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2.讨论交流,揭示寓意。

3.归纳小结。(1)与二人名字相关。(2)寓意是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羡林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寓意,让学生体会作者将语言文字的形式和独特内涵巧妙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和季羡林爷爷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恰当地凸显出来,让学生懂得要成为像季羡林那样的国学大师,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四、交流收获,深入感悟全文

1.看了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归纳小结:从苗苗同学采访季羡林爷爷的过程中,从他们两人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学好语文,就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热爱书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3.课外拓展。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文本到理解文本,有效地与文本沟通,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篇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文中的两个人物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有点无奈。

《生命的诞生》教学反思 篇5

我有幸上了一节一年级的生命教育课《生命的诞生》,听完课后,李老师给了我深刻的点评与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本节课主要是让一年级的学生初步的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要做孝顺的好孩子,并最终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本节课我先是通过动画导入,通过动画人物的诞生,引出人的诞生过程,然后再通过动画视频讲述生命的诞生过程。接下来的环节是通过做书包宝宝的活动,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让孩子认识到妈妈的付出,理解父母的辛苦。在体验活动开始之前,应该先对学生进行一下体验前的情感教育,引导孩子认识到怀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怎样辛苦是接下来要体验的,这样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效果会更好。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觉得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准确,应该更具体一些,一年级的孩子还很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想办法更多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课堂教学的整体操控自己还是不满意,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通过上今天的这节课,经过李老师的点评之后,我确实收获了很多,也知道了自身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教学经验少,课堂上的掌控也有待提高,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苗的诞生教学反思 篇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反思

李 波

在12月17日历史课上,在我2011级新疆班为学生讲了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相关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PPt课件为学生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历史人物。因为马克思的全名为卡尔·马克思,班上有一名学生叫艾斯卡尔,在写汉语译名时喜欢写成“爱思卡尔”。我突发奇想,给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说:“我们班有个同学的名字叫艾斯卡尔,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他的小名也叫卡尔,就是‘艾斯卡尔’的‘卡尔’。这位同学在写名字的时候总爱写成喜爱思考的‘爱思’,这位同学的理想远大,抱负不浅,他是要想像马克思那样喜欢思考。希望你能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长大以后,也必定会成为马克思那样的伟大人物。”这虽是个玩笑,道也挺“得民心”,同学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给我爆以热烈的掌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效地提升起来。

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这部分教学内容,教材重点讲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我在教学中结合相应的图片,包括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黑格尔、费尔巴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物图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工作的图片,通过形象化的史料和细致条便的讲解,为学生分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思想来源和个人因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我通过PPt课件展示《共产党宣言》原文的相关史料,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逐条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图片资料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太尽如人意,被提问到的学生都没有结合材料去分析问题,只是照本宣科地读了教材中的表述,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使有待提高与加强。

关于“巴黎公社”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首先指出:巴黎公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然后,利用填空题的形式,疏理了巴黎公社的背景、过程、性质、措施、意义和教训,并结合材料重点分析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以落实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针对教训这一问题,由于教材中缺少具体的史料作支撑,教学进度又显紧张,在教学中采用了教师讲解,归纳要点的传统方式让学生进行接受式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考虑通过网络资源收集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可能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苗的诞生教学反思 篇7

以马克思墓碑上的一段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来导入新课, 直接提出本课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马克思为什么想要改变世界?他想怎样改变世界?他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二、为什么要改变世界?

师:马克思为什么想要改变世界呢?是怎样的世界促使他想改变?他所生活的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师: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 它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所有世纪的总和, 但作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工人阶级似乎并未充分地享受到工业进步的物质成果, 其生活也并未得到多大的改善。这个世界陷入了困顿的境地, 这使人们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那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呢?如何改变这个困顿的世界呢?

三、怎样改变世界?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解答———建立乌托邦式的社会

师: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解答是什么?如何来实现他们的“理想社会”?

师:傅立叶把改造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富人身上, 他认为改造世界的力量是富人, 这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正确的实现改造世界的力量和方式, 其改造世界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理论被称为空想的原因。

2.工人阶级的解答———发动工人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 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分别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展示关于工人运动的材料和图片)

设问1:请大家来看这段材料和这幅图, 这一时期的工人把他们斗争的目标对准的是机器, 起义工人为何要憎恨并捣毁机器?

设问2::他们认为是机器造成了他们的贫困, 是机器造成他们的贫困吗?

设问3: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贫困?

师:工人阶级没有认识到造成他们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 可见工人阶级的斗争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恩格斯的解答———马克思主义

师: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 工人运动的失败, 这些对于正在思考如何改变世界的马克思看来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理论和纯粹失败的实践, 他们对马克思的解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为马克思的思考提供了养分。

师: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给出了他如何改变世界的解答。可见, 他的解答不是凭空想象的, 而是在深入研究了前人的理论以及大量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之上作出的解答。而我们要了解马克思主义, 需要去阅读哪本书?

生:《共产党宣言》。

师:为什么要去阅读这本书?

生:因为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师:因为这本书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原理, 所以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师:同学们能用几个词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概括出来吗?

生:平等、自由、发展。

师:马克思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发展的社会。可见,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为本的, 它尊重人的价值, 包括人的自由、平等, 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社会进步。认真思考一下, 难道这些不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追求的目标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对于如何改变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困顿局面的反思, 同时这一解答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 对当时造成社会困顿的局面成因的一种思考, 以及对如何改变世界的一种解答。不管这种解答到现在是否适宜,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诞生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和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 它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视下一篇:轻金属冶金练习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