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2024-05-15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共9篇)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篇1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如何理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1)由空想到科学。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但他们仍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蒙古、朝鲜、越南、中国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大多照搬苏联模式。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的束缚,出现了南斯拉夫模式和中国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何理解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失败原因和历史经验

(一)历史地位:巴黎公社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首先,它借鉴和继承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根据当时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了可贵的尝试。它体现了以往工人运动的全部特点,具有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三大特点,是对以前工人运动的总结。其次,它又具有重要创新精神,打破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在社会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失败原因:从客观上看,巴黎公社遭到法国和普鲁士的联合绞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主观上看,是公社领导人的某些失误造成的,如未建立工农联盟,没有统一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残敌,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等,说明法国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从根本原因上看,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次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演变的结果,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三)历史经验: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首先,工人阶级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第一个条件是改造传统的国家工作机器,把它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加以摧毁。”这是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其次,巴黎公社还提供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后,用真正民主的无产阶级新型国家来取代它的初步经验,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如果说巴黎公社在镇压资产阶级及其反动政府方面做得不够坚决,留下了沉痛的教训,那么它在实行无产阶级的真正民主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却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再次,公社实行的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和具有明显社会主义倾向的法令,也在利用国家政权排除资本主义、组织社会主义生产、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2. 1825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具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然而,这个“公社”试验短短几

年就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3.《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起草的B.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C.它首次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D.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4.巴黎公社采取的带有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措施有()

①公社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②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④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A. ②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二)能力提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D.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

2.法国里昂起义的工人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口号,‘人人自由平等’。”英国宪章运动请愿书写道:“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些要求表明

()

①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②当时工人的要求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③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提上了日程 ④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提出了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C.预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4.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缺乏经验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工农联盟

C.没有及时追歼残余敌人

D.法国资本主义当时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代表着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流

(三)延伸拓展

1.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这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议会

B.规定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C.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军队、治安、司法、立法机构

D.出台了保护工人的政策

2.下列选项,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的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广大工人已经觉醒

C.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D.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如果人们参观“巴黎公社墙”、观看“公社战士英勇就义图”,其感受应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特殊 B.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

C.当年阶级矛盾的激烈

D.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曲折艰难

4.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属于()

A.突发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B.自觉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C.有纲领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D.有准备的武装斗争和阶级斗争

(四)模拟练习

1.马克思主义是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尖锐对立下的产物。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直接相

关的历史因素有()

①资本主义各种弊端的暴露 ②工人阶级的觉醒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人类19世

纪的三大思想成果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起义是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所致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巴黎公社社员墙”上面写道:“纪念1871年至1872年间在这里死去的巴黎公社社员。这些人曾经为了一个更公正的社会斗争过,并且拒绝向敌人投降。”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真实地反映了凡尔赛政府对公社社员的残酷镇压

B.表现出公社社员大无畏的品格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C.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D.激励和鼓舞着后人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奋斗

4.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B.与资产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5.《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

A.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B.实现无产阶级当家作主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二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及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是什么?使命的核心内容与其他使命之间的逻辑关

系怎样?

(2)在材料二中,为什么马克思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引自《兰开夏事件》(当时人的通信)

材料二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引自1839年《全国请愿书》

材料三 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巴黎警钟长鸣,一场革命爆发了。„„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

(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具体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

化?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采用浓缩记忆法记忆历史知识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历史发展整体脉络、主干知识,扣住关键词句,把纷繁复杂的识记材料提炼浓缩为简洁上口的词句进行记忆。如本节内容可浓缩归纳为:“三个空想代表”、“三大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巴黎公社的“三个失误”和“三大意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化繁为简,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储存量,以此

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例题解析

例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C.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

解析:这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决定工人运动发展水平的,归根结底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工人运动发展水平还不足以铲除资本

主义制度。正确答案为D。

例2: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

条件”主要指()

A.资本主义大工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未能起到领导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概念理解选择题。条件分主观和客观,主观条件指事物本身具备的条件,客观条件指外部条件或非人为因素。由此判断,B、D项属主观条件,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发生了激化。正确答案为A。

(三)学习拓展

材料一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为《宣言》德文版作序时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材料三 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抱住昨

天的理论不放。”

上述材料表达的共同观点是什么?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你认为呢?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论述

1917年8~9月,处于秘密状态的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论述。列宁认为:在1848年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一般地表述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写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著作。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提出了国家将在阶级消灭之后消亡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以一个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社会,从而使作为表现资产阶级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国家不再存在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对国家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提出了“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等论断,并给无产阶级国家下了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定义:“国家即组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马克思虽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思想,但国家问题提得非常抽象,只用了一般的概念和说法。

1848~1851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马克思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了,然而革命是彻底的,它已经完成了前一半预备工作,使议会权力臻于完备,现在正在完成另一半,使行政权力臻于完备,使它表现为最纯粹的形式,使它孤立,成为无产阶级要打碎的唯一对象。列宁认为,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的这段论述,与《共产党宣言》相比是前进了一大步。在这里,国家问题提得具体了,同时还作出了必须打碎、摧毁国家机器这样的结论。但这时马克思还没有提出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这个必须消灭的国家机器的问题。后来,马、恩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终于发现了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的问题。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提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著名结论。马克思认为:“公社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二)历史资料

马克思的自白

马克思的女儿利用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第一卷前的少有的片刻休息,让父亲填写了一份举世闻名的调查表,这份表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自白”。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尊重的品德„„柔弱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花„„月桂 您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三)历史回响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歌德等 您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开普勒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菜„„鱼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重读马克思

时代的发展无疑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来临,我们遇到了马克思在当时所不曾遇到的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情况。加上以苏东剧变为标志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解读马克思。我们必须反省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和教训,其原因究竟何在?是操作方式设计上的,还是由于对马克思的误读,抑或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的自身局限?应该说,这是所有真正关心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人们都无法回避的课题。但是,这种挑战并不是消极的,因为它同时也为我们创造性地解读马克思,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有着为马克思所没有的历史坐标。由此决定了对于马克思,我们不仅应该“照着讲”,还应该“接着讲”。而这种“接着讲”的理由并非外在的,它就蕴涵于马克思的思想本身,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实现自我扬弃、自我超越,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与时俱进。马克思曾经说过,辩证法在其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同其他思想相比,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彻底性就在于它所主张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它自身,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开放性,这也是它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

(四)书目网址

1.朱光庭主编:《巴黎公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林举岱、陈崇武、艾周昌主编:《世界近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 http://(中教网)

5. http://www.lsfyw.net(历史风云网)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指导思想

当前形势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转变,结合现代教育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完成,考虑到本课作为思想的特殊性,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引导教学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和音像资料,灵活处理教学。(3)注重历史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熏陶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节课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三部分。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两大历史事件展开。本课作为世界近代政治史中的一条支线,是对教材第三单元的呼应,也就是世界政治史近代部分不仅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应该有工人运动的发展等内容。同时本课的内容也是为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作铺垫,完整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难点:如何理解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三、学情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陌生和困难的。设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很难透彻理解的。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也不可能有过多的学习与理解,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好、让学生掌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伟大理想的确立,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树立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观。

2、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3、通过学习巴黎公社,让学生感受到巴黎公社战士为了人类的伟大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

五、教学媒体与方法

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PPT,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方法掌握知识,同时通过音像资料播放激活学生的历史感,带领学生走进历史。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这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是?让学生踊跃发言,说他们认为的理想人选。接着展示BBC的汇集的投票结果。老师介绍马克思以及他的重大贡献。通过学生朗诵的方式感受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理想。

朗诵材料: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

讲授新课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根源: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通过资料回放与教材阅读,然后由学生提炼观点,教师加以补充和归纳概括来掌握其内容。

资料回放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归纳概括: 主要内容为(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2)、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

由教师结合教材讲解为主,明晰其发生的突发性

2、巴黎公社得过程与举措

通过一段3分多的视频材料来展示过程,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教材中介绍巴黎公社的举措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学思之窗,回答教师重新设计的问题:“联系教材内容请思考:巴黎公社的重大举措中哪项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性?哪项措施最能体现革命的性质?”

3、巴黎公社的失败的原因、意义

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视频内容回答出一些具体原因,(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未能发动广大农民等。)

展示一段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马克思曾说:巴黎公社 “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思考:为什么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马克思会对巴黎公社作出这样评价?

根本原因:生产力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资本主义的程度,资本主义仍处在上升发展阶段

历史意义: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本课,突出重点。布置作业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篇3

【基础达标】 1.(2012·北京高一检测)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提出的政治主张是()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结束国民政府的统治

C.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D.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

2.(2012·赣州高一检测)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尽力避免内战

B.国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C.要做两手准备 D.要尽全力争取和平

3.(2012·金华高一检测)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4.(2011·安徽学业水平测试)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下列战役发生在安徽的有()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2·北京高一检测)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D.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6.(2012·驻马店模拟)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12·大连高一检测)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 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引诱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2.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会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3.(2012·青岛高一检测)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4.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共产党要做两手准备:既要准备和谈,又要准备内战,故选C。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释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中的关键信息“大别山”可知是三大主力挺进中原,标志着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均涉及了安徽。

5.【解析】选C。1949年4月北平谈判,当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解析】选C。本题的三幅图片都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对民主革命的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选C项。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材料中所谓“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是指诱惑共产党取消解放区政府和军队,归国民党指挥。A项和D项都是蒋介石提出谈判的目的,但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B项是在共产党的努力下,重庆谈判取得的成就,不是国民党的意图。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信息:1946年。这一时期,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要消灭人民民主力量。【规律方法】情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情境选择题在近年来历史高考中经常出现,它通过史料、故事、图片等构筑具体生动的特定历史情境,将历史知识融入其中,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选择题利用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体验鲜活有趣的历史。解答情境选择题,需要具备较高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解题时,先要从虚拟情境中准确提炼出有效信息,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并把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理解。然后以题目设问为解题线索对四个备选项进行辨析,剔除违背历史事实或不符合题意的错误选项,找出符合并能合理解释历史情境的正确选项。

【变式备选】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平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A项沈阳应该是辽沈战役;C项应该是平津战役;D项是渡江战役;由题干“淮海战役”可知选B项。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图1是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对象是日本侵略者。图2是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张家口,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对象是国民党,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从图1到图2都没有变化。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进行渡江作战。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A不正确,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C表述不正确,可排除;D不正确,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由“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可知B符合题意。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百年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第(1)题材料一的春联,依据时间“民国二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由“帝德”、“皇恩”可知封建制度的影响依然很严重。材料二,由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为贵,三民主义”等可知是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大革命。第(2)题第一问,由时间“40年代”和“新四军拼命抗日”可知材料意思是赞美共产党对抗日的贡献。第二问,结合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的形势回答。

答案:(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现象:国共两党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期间蓬勃发展。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篇4

传统——妥协——法治——渐进——感悟

追求

建立

完善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在河北衡水中学讲的一节全国公开课,因此从设计到实施都是经过精心的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著作、论文和多种版本的教材,也请教了许多专家和老教师,这让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本课教学设计我感觉成功之处主要有四点:

1、整个教学活动由系统的新课程理念作指导,有教育理论为支撑。

2、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精致、富有创意和逻辑的整合和设计。

3、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了多元教学目标。

4、对导入和结语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M].人民出版社,2008 2.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3.何成刚 张汉林 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杜芳、刘汝明主编.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3

5.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人民出版社,2012

7.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历史思考】.断头台上的国王们——查理一世[J].《学术中国》,2007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篇5

一、分封制

1、背景: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并实行分封制。

2、概念: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3、目的:为巩固周王室统治,进行有效统治。

4、内容:

(1)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2)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3)被封诸侯的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作用:

(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3)分封制促使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

(4)扩大了疆域,开发边远地区,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

6、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原则

(1)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

(3)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主负责。

7、消极影响

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王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地方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战争不断。

二、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1)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2)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

(1)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袭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三、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里,仍有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成为卿大夫。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它们共同为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不断强化,继承制度逐渐确立;

2、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制度越来越完善,等级制度鲜明;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 篇6

第I卷(选择题)

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宪章运动B.俄国二月革命C.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

2.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确的解释是

A.-了沙皇专制统治B.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统治

C.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下列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法兰西内战》D.《四月提纲》

4.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5.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A.第一国际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6.1871年的巴黎公社

A.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第一国际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爆发

8.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与傅立叶、欧文并称为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凯恩斯B.马歇尔C.亚当?斯密D.圣西门

9.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不具备-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10.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工人运动的兴起B.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巴黎公社的建立

11.图4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2.图3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

15.无产阶级的革命开始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巴黎公社的建立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

16.《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D.建立如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

17.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

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

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

18.“鉴于到目前为止,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因而被视为可钻营和私授的肥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上述材料应该出自()

A.《共产党宣言》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19.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

20.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权力机关

C.政府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的军队

2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22.右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列宁使用此身份证时最直接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

B.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

C.彼得格勒笼罩着临时政府的白色恐怖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

23.俄国彼得格勒起义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不包括()

A.没收地主土地B.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C.实现土地国有化D.减轻封建剥削

24.“临时政府已被-。国家政权已转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发布这段文告只能是在()

A.巴黎公社成立之时B.俄国二月革命中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D.俄国十月革命中

25.社会主义运动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它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探索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被压迫民族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D.广大第三世界联合反对霸权主义的道路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26.(15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流血与奋斗。观察下面四幅图,请回答:

图1圣西门图2《共产党宣言》图3巴黎公社图4攻占冬宫

⑴某学习小组拟对上述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2分)

⑵2006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价。(10分)

⑶俄罗斯历史研究所还建议拆除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入土葬,该声明令俄这会就列宁墓问题的争论再掀波澜。假如你是一位俄罗斯国民,请谈谈你对此的观点。(3分)

27.(11分)理论指导、史料研习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分)

(2)史料研习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3)问题讨论

攻打冬宫井冈山会师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正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式,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应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1分)原因何在?(2分)

(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1分)依据材料说明理由。(2分)

(3)材料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2分)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1分)实际上怎样夺权?(1分)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内容总结 篇7

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知识点总结

一 市场调节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3.市场交易的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4.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二.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2.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3.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4.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三.市场失灵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2.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二 科学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篇8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解析:D 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2.公元前3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人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 )

A.全体雅典人民 B.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C.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 D.雅典贵族

解析:B 雅典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的公民,并不是所有雅典人民,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故B项正确;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属于外邦人,不具有公民权,故C项错误;“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不只是雅典贵族,也可能是拥有公民权的平民,故D项错误。

3.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而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间接民主

解析:A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取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人民统治”“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等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故选A项。

4.雅典的伯利克里于公元前451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2个奥勃,后来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陪审员的收入 B.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

解析:B 分析题干可知伯利克里给参加陪审员的公民发放津贴。其目的是鼓励公民参政,使广大贫苦公民不致为生活所迫放弃参政权,故B项正确。

5.伯利克里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

A.直接民主制 B.抽签选举

C.代议制民主 D.轮流坐庄

解析:A 依据题干中“凡公民都有权……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知当时雅典推行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制,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是直接民主制下的参政方式,B、D两项错误。

6.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雅典,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他所实施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黄金时代”到来的是( )

A.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B.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向公民发放津贴

解析:A “黄金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指民主的广泛性,伯利克里规定: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这体现了公民参政范围的扩大,故选A。

7.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雅典人进行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代雅典人进行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将军委员会是负责军事的机构,故D项错误。

8.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这实际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们只能采取另外一种替代方案。这个替代方案最有可能是( )

A.以血缘为关系组织在一起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按财产等级划分阶级 D.轮番而治

解析: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在当时要想保证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自由的,只能是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即轮番而治,D项正确。

9.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解析:C 在雅典民主制下,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实行抽签选举与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能否成为领导者取决于人民的喜好,这使得有些野心家可以通过蛊惑群众,默许人民的要求来左右政局,很难选出德才兼备的领导者,这是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10.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

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行政官员的腐败 D.轮番而治的弊端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苏格拉底的话正是强调了这一内容。故选D。

11.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A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是第一部成文法,材料体现的是成文法,虽然从根本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不是最严峻的法律,B项错误;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项错误;罗马法体系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D项错误。

12.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

A.剥夺了贵族权力

B.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C.保护奴隶利益

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解析:B 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避免了贵族随意曲解法律。因此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罗马法从根本上来看是维护贵族利益和奴隶制的,A、C、D三项错误。

13.公元前449年,罗马立法委员会将罗马法律铭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众。这一法律属于( )

①万民法 ②成文法 ③公民法 ④自然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B 万民法是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十二铜表法》处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故①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故②正确;《十二铜表法》处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属于公民法,故③正确;自然法是抽象的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14.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此后,“罗马”实施了(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解析:C习惯法是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主要使用的法律,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逐渐被成文法所取代,故A项错误;公民法适用的是罗马公民,不适用于外邦人,故B项错误;随着罗马扩张,大量的外邦人被纳入罗马的统治范围之内,为了更好地统治,法律的适用范围也要扩大,由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法到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故C项正确;自然法是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D项错误。

15.《西方文化概论》在评价罗马法时说道:“它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了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属于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动态部分。”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解析:C 在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逐渐被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所取代,针对罗马境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故C项与题意相符。

16.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了一种所有权转让方式的具体程序,著名法学家盖尤斯曾做过形象的描述:“使用不少于五人的成年罗马公民作证人……买主手持铜牌说‘我根据罗马法说此人(奴隶)是我的,我用这块铜和这把秤将他买下’,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买主,好似支付价金。”这项规定( )

A.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公平公正

C.显现出很强的预防纠纷的功用

D.有利于调整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解析:C 根据材料“买主手持铜牌说‘我根据罗马法说……’”可知,在这一时期罗马成文法早已产生且广泛应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奴隶的买卖,且奴隶社会法律很难达到一种实质上的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使用不少于五人的成年罗马公民作证人……买主手持铜牌说……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买主,好似支付价金”可知,如此繁琐的程序,本身就具有一种预防纠纷的保障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不能体现贵族和平民的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

17.罗马法曾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 )

A.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

B.给予妇女相应的政治地位

C.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D.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

解析:C 材料体现的是对女子嫁妆中不动产的保护,反映了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财产的原则,C项正确。

18.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 )

A.罗马法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

B.罗马法在近代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运用

C.罗马法内容包罗万象且条理明晰

D.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解析:D 材料中罗马法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说明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着影响,故选D。罗马法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法律,维护奴隶制度,A项不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过于绝对。

19.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

A.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B.罗马的法律是资产阶级法律

C.罗马法在罗马帝国建立后开始形成

D.罗马法削弱了罗马的共和制

解析:A 恩格斯的论断反映了罗马法与资本主义时期法律的关系,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A项正确;B项本身是错误的,罗马法不是资产阶级法律;罗马法从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就开始形成,并且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故C、D两项是错误的。

20.《法学总论》中说:“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渊源于万民法,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哪个民族,主人对于奴隶都有生杀之权,奴隶所取得的东西,都是为主人取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奴隶地位低下是万民法造成的

B.奴隶主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万民法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利益

D.万民法适用于任何民族

解析:C 奴隶的地位低下是由当时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且在万民法产生之前已经如此,A项错误;B、D两项说法太绝对,均排除;材料从实质上反映出万民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4分,22题16分,共

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模式基本一致,具有承袭关系。如机构名称、官名和品位大同小异,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整个监察过程,从纠参到复议,从核实到复劾都必须请旨进行,最后由皇帝裁决。在传统的中国政治中,要有效地行使政治权力,执法者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或拥有较高的政治权力。为了保证监察工作的有效性,中央赋予监察官员位高权重的监察地位,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样就使监督官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使监察运作可以不必依附于行政,有效发挥了监察职能。

——张晋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与启示》等

材料二 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裁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即使在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的审查。

——张慧《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原因。(14分)

解析:本题属小切口题,考查古代中国与雅典的监察制度。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具有承袭关系”“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使监察运作可以不必依附于行政”“中央赋予监察官员位高权重的监察地位”来分析。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抽签决定”“任何裁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公民大会……进行信任投票”来分析。第二小问从双方的政治体制、地理环境等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稳定性(承袭性);位高权重;受皇帝控制;独立性。(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作用:有利于维护专制皇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每点2分,共4分)

(2)措施:实行轮流当政;实行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对公职人员进行投票评定。(每点2分,共6分)

原因:中国古代是中央集权统治,一切机构都对皇帝负责;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国家机构对民众负责;中国古代是地域广阔的大国,需要通过有效的监察来维护政治统治;古代雅典是小国寡民,能够实行全体公民的监察体制。(每点2分,共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补充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采取罢工的形式。他们通过公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制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土地的数量。

材料三 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18《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19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不少地方也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欧洲大陆上其他许多国家的民法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其会成为核心内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债务纠纷”“契约”等,结合所学来分析;第二小问从罗马的扩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逐条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据材料三中第一句话回答即可。

答案:(1)核心内容: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原因: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随着对外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6分)

(2)战争需要平民补充人力资源,使他们在政治上的一些权利得到保障;保民官对平民利益的保护;公民大会可限制贵族的利益。(6分)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A Lively City 是外研版必修一 Module 4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rhood 中的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以对话的方是

课识他们自己所在的城市。本课

二、学情分析 我所长篇幅的课 进步。在课

进他

希望自己能在新的阶段取得

课望他们能在英语上有大的进步。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本节课除外研

教案中的一些要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任务型阅读教学法和交际式教学法。

四、教学目标 1.1 2文章大意并能完成相应阅读任务。3)能够复述文章并介绍自己的城市。2.过程与

1)2)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3.通过本模块

课堂活动操。

五、教学重难点 1.1)学会利用跳读、略读等阅 2)正确理解文章主题大意及细节信息。2.2)

1)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Review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having students describing their own houses and city.Then show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of a city to have them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so as to lead in the topic A Lively City.Have students discuss and predict 学生活动 1.Take part in the activity actively 2.Apprreciate these pictures and discuss some questions 设计意图 Step One Leading-in Step Two Discussion Discuss and 通过简单的描述来复习上节课的词汇既能快速将学生带入课

课题---A Lively City。通过讨论猜测的形式锻炼 and prediction which city the text will talk about and which aspects it will focus on? 1.A.Xi’an B.Shanghai C.Beijing D.Xiamen 2.A.position B.weather C.buildings D.business district E.island F.food H.culture Hav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quickly in five to eight minutes to get the mian idea and important information.一.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1.John Martin is visiting _____.1)Xiaoli’s hometown 2)a town near where Xiaoli lives 3)a shopping mall 2.Xiaoli lives _____.1)on the island of Gulangyu 2)in Xiamen 3)in a town to the northwest of Xiamen 3.John and Xiaoli are _____.1)at Xiaoli’s home 2)driving around the city in a car 3)on a train 4.Which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of the city? 1)The western district 2)The eastern district 3)The Gulangyu island 4)The northern district.二.True or Forse.predict the topic actively with each other 读下文会更有目的性。Step Three Reading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idea and important information.Then finish the exercises.1.相应的阅读任务。2.完成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John and Xiaoli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six years.2.John has never been to China before.3.Xioali enjoys living on the coast.4.There are very few tourists in northwest of Xiamen.5.There are a lot of high-rise buildings on Gulangyu island.6.T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buildings on Gulangyu island.Listen to the text carelfully and then leave them time to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t and then finish following exercises.一.Answer questions 1.How does John Martin describe Xiamen? 2.What’s Xiamen’s weather like? 3.What about the businness district? 4.How is the Gulangyu island? Fill in the blanks.1.Position:On the____, by the seaside.In the ____ of Xiamen 2.The city:____, interesting and lively.3.The people: ______ 4.Climate:Pretty____and_____in summer, ____ in winter.5.Business district:lots of___ ___ have been put up;there are some great _____.6.Western district: there are some pretty ____.7.Gulangyu Island:____, with some interesting architecture Retell the text Pay attention to detailed information.Step Four Further Reading Step Five Consolidation Xiamen is one of the most __________cities on the______.Listen to the text carefully once again to get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According to the text, put corret answers on the blanks.Try to rerell the whole text.Put appropriate 生对课

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学

通过给短文填空的形式进行课片文章学完后 The climate is ___________and wet in summer , but it can be quite cold in winter.Every year, many_______ come to Xiamen

to

spend

their

holidays,especially Its_______________has put up a lot of high-rise buildings recently.And there are some great_____________.The western distric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of the city.It’s got some really____________.Xiamen is famous for Gulangyu Island.It’s a ________island with some really interesting____________.in summer.words in the blanks.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Step six Summary Step seven Homework Summarize the text in several sentences.1.A lively city----Xia Men 2.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ity 3.How to describe a city Write a short passage of your hometown using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Location and area population landscape and rivers climat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history life and culture specialty(特产)local flavor(风味小吃)economy Review the whole lesson Try to describe their hometown with following informatiion.对本节课进行概括和归纳 通过作文的训练考查他们对课

七、教学评价

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础。2.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提到“掌握文中的词汇和语言点”。在后边的教学环节中没有显示为了让学生掌握文中的词汇和语言点教师做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堂阅读教学课为新课课的总体构思还是很合理的。首先通过复习上一课的词汇来

课课

八、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理解文章结构框架及复述课与课

课堂轻松

九、板书设计

Module4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urhood---A Lively City 1.Text structure: the position---the weather---the buildings and business district---Gulangyu island 2.Summary: 1)A Lively City---Xiamen 2)Something about Xia men 3)How to describe a city 3.在阅读环节中教师设计很多教学活动。例

main idea scanning 学生尽快熟悉文章。第三次阅读后设置一些深层次理解的问题。例如

上一篇:电厂实习实践报告两份下一篇:木业市场实习报告